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部编版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实用优推5篇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部编版【第一篇】
寓言《我要的是葫芦》讲述了一个农民种了一棵葫芦,叶子被虫子吃了很多,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光不听,还说:“我要的不是叶子,而是葫芦”。最后,叶子被吃光了,他却连一个葫芦也没得到。
学习目标是: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中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设计教学时,我试图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新课程的这个理念在我的课中有所体现,下面我从以下3个方面来说一说。
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画了学生熟悉的东西:葫芦,(但对于葫芦这两个字并不认识)学习了生字,让学生对葫芦这两个字,形和字义统一。然后我画了一棵葫芦苗,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并带出了一个问题:那棵葫芦慢慢地长大,长得怎么样呢,揭示了课题。这样,从生活和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我没有采用公开课最常用的听录音配乐朗读课文,而是沿用最简单的形式:老师范读课文,目的有三:帮助学生正音,建立课文的生字正确认读的概念;其二,激发学生自己朗读、学习课文的兴趣;其三,是给学生一个无形的影响,更加喜欢、亲近老师,从而喜欢我的课。
同时,在老师范读课文后,我就安排学生自学课文,读准生字和课文,并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再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解决葫芦是怎样慢慢长大的,自主的基础上合作讨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在朗读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又安排了学生自学这一段课文,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想想读懂了什么,再同桌小朋友交流,后全班小朋友交流,合作理解感悟课文的第一段。在学完一、四段课文后,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插图,产生了新的疑问,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节课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了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问题是产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原因。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只有喜欢想象才会有所创造。而作者写作时为了行文简洁,文章的节奏有起伏变化,或者因审美感受的需要,将文章的某一部分写得比较简略,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文章的这些空白之处,正是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空间,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扩充和延伸想象,使概括叙述具体化,没有明示的内容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以此为源点,辐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文本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联结点,无限的对话进程就从对文本的阅读中产生,。
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中得到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用了大量的时间自己读书,他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加深体验,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部编版【第二篇】
今天,我又一次怀着激动地心情参加了我们王雷英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活动,欣赏了两位工作室教师的课并聆听了王雷英师傅的讲座。观课后又与工作室成员互动研讨,得到启发多多。
一.以词串的形式轻松学词。
教学片段:
1、师:看,这就是那个人种的葫芦。葫芦有藤、叶、花、葫芦(出示词卡)。
2、师:想知道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春天来了(课件),葫芦慢慢地抽出了藤(词卡),过了些日子,(指名——长出了叶子),又过了些日子,(指名——开花),花谢以后(指名——结出了小葫芦)。葫芦和别的植物不一样,是垂下来的,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挂”
抽藤长叶开花挂葫芦(板书)。
……。
4、(引读词组)春天来了,有一个很喜欢葫芦的人种下了一棵葫芦。他天天浇水,施肥,没过多久,葫芦便抽出了(细长)的藤,过了几天,葫芦长叶了,小小的绿叶爬啊爬,爬上了藤,藤上(长满了)绿叶。又过了几天,葫芦开出了(雪白)的小花,别提多漂亮了。那个人开心极了,终于,花谢以后,藤上挂起了(可爱)的小葫芦。
霍老师通过葫芦的生长经过,形象地讲解:葫芦先抽藤,再长叶、开花,最后结葫芦,让学生了解葫芦的各部位,赋予这些文字形象和质感,激活一大片关于葫芦的形象、情感等个性化的记忆。
唯有这样的教学,字词才会活在孩子的心灵里,这些词语意思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否则,当学生需要表达独特的感受和思想时,就很难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字和词。
二.形象直观的课件和富有情趣的教具。
教学片段(一):
师:(点击出示葫芦图)这是什么?出示葫芦。
师:谁来读一读?指导轻声朗读(读后贴在黑板上)。
师:你看葫芦是什么样子的?葫芦的果实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
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嫩进可作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出示葫芦做成的物件)。
教学片段(二):
师:葫芦抽出了怎么样的藤?(长长的,细细的,又细又长的,细长的.)指名读词组,“细长的藤”多名生读,齐读。
师:藤上长出了怎么样的叶子啊?(碧绿、小小、嫩嫩)指名读词组,“这么多的叶子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藤,我们可以说——长满了绿叶”多名生读,齐读。
师:还开出了的小花?(雪白),漂亮吗?谁能来读好?指名,齐读。你还知道雪白的什么东西呢?词组练习:雪白的()。
师:最后,藤上终于结葫芦啦!这真是一些()的葫芦。(可爱的,有趣的)。
形象直观的课件和富有情趣的教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孩子耳目一新的感觉。自制教具又是教师在把握了深入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这三者联系后的产物,是满足教学需要的工具,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支撑和补充。
霍老师通过课件把学生平时未曾注意和发现的身边的葫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
三、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教学片段:
师:采访:你刚才盯着葫芦在对谁说话呢?
周围没有人,自己对着自己说出心里的话,这就叫做——自言自语。(出示词卡)读一读他自言自语说的话。
你对小葫芦有什么希望啊?读句子。
你心情怎么样?着急,读句子,齐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形式不仅仅包括认知,还包括感受、体验、内省等多种形式。这就提醒我们,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应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的思想、情感、愿望的角度来理解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活泼的气氛中努力学习和探索。
霍老师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说体会什么是自言自语,让学生当种葫芦的人说出对小葫芦的希望和体会他的那种着急的心情。小朋友们体会的很好,真正走进了种葫芦人的心里去了。
在霍老师的课堂中孩子们在想像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因而当指名读、小组读,或是全班读时,能够“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了。
们的精彩。听到这样的课,老师、孩子和听课的我们都是幸福的。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部编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2个生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对低年级的阅读提出以下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喜欢读寓言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含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根据以上教材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1、教学的重点:正确认读生字,通过品词品句来感受葫芦的可爱,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教学的难点: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我的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二、说学情。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三、说教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我的课堂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说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颖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通过读读、画画、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形成自主探究式学习,在交流、互动中,树立自信心,得到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一开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出示葫芦实物,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我接着让学生说对葫芦还有哪些了解,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葫芦的有关知识。然后老师再进行简单介绍,补充了有关葫芦知识。教师由问题“葫芦的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转入了对本课的学习。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识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形声字的特点,这也是学习、记忆汉字的一种方法。“哇”,不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语气词,同时与前面学过的语气词联系起来,既学到了新知,又巩固了旧知。另外,通过熟字换偏旁的方式,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记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指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为理解与感悟文章奠定基础。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采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两幅图片的对比,学生会产生疑问,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于是我采用变序阅读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时,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完画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多读几遍,引导学生从“细长”、“雪白”、“多么可爱”、“每天”、“几次”等词语进行体会,然后再采用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课堂上充满琅琅书声,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从“细长的”体会到葫芦藤的样子时,我让学生说说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这一安排,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挂”用得更准确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挂”还可以换什么词?课文中用这个“挂”字给你什么感觉?从而让学生体会“挂”字所带来的美。
在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图片,读出心中的惋惜、难过之情。通过两幅图片,了解了故事的开头和结果,教师巧设悬念,“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具体的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详细了解”,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下节课要学习的二三自然段轻松带出,使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五)指导书写。
本课所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说说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部编版【第四篇】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1篇课文。文中主要介绍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当他发现葫芦上长了虫子时不去除虫,而是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最后连葫芦也落了。
听了赵翠军老师支教的的多媒体课《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感觉她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难点把握准确,符合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教学思路清晰,学习氛围浓厚和谐,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度高,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
一、注重阅读以读品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赵翠军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表象。拼接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长满绿叶、雪白的小花、挂、可爱等词语,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带感情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了第四段的教学,葫芦都落了,学生们一脸的疑惑,怎么回事呢?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原因,学习氛围空前高涨。
二、重点突出以图导文。
赵翠军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操作简单,使用熟练。在课文内容的把握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选择关键词句突出文章主旨,“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还呢!”通过齐读、个别读、表演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理,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赵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速不紧不慢带给学生一种放松的学习状态。普通话准确,语言清晰。
四、完美的课堂是不存在的,只有有缺点值得反思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美中不足的是,在组后的几分鈡,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没有积极的回答问题,老师没能及时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部编版【第五篇】
这部分的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首先是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1篇课文。这篇课文是1篇寓言性质的课文,讲的是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领居劝他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寓言活泼生动,语言形象鲜明。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表现自己,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很好的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等葫、芦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有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1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计划用时4分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呢?我首先出示课题,提出问题: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又是什么呢?从课题中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首尾对比,照成悬念计划用时10分钟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就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这里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打破按课文顺序分析的常规教学法,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阅读中间两段感悟理解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这样就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在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我用简捷的语言归纳,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吧!引入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到感受葫芦的可爱。“这么可爱的葫芦,你希望它秋后长成什么样子呢?”点燃学生说的欲望之火,顺势过渡到第四自然段,并观察课文的两幅插图,在对两幅插图对比中感悟种葫芦的人伤心之情,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惋惜、难过。而在惋惜难过之时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变黄而且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产生了新的疑问“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发现问题使他们对下面的学习充满了期盼,再一次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兴趣,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四)、理解过程,深究原因。计划用时5分钟。
对新提出的问题请小朋友在第二、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自由读、画出种葫芦人与他的邻居的对话;汇报所画的句子;同桌分角色练读;分角色汇报读等环节理解感悟葫芦变黄而且落了的原因。此环节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画、说是循序渐进、环环紧扣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探究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说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境界。在此出示输送养分的课件。出示直观形象的课件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葫芦的叶子与葫芦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且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以缓解学习造成的疲劳。
(五)、回归主题,悟出道理。计划用时8分钟。
我们知道学的目的是为了会用。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过或听说过不听劝告、不懂科学的人,因为看问题不全面而造成了不好的结果的事例。这个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课所学道理的理解,而且也能让学生活学活用,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了日常生活中。
(六)、拓展交流,续编故事计划用时4分钟。
这里主要设计了三项作业题:
1、画一画你心目中的葫芦。
2、收集有关葫芦的资料。
3、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听。
作业的设计,形式多样,不但为了巩固课文内容,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的板书属于图文并茂式,在设计上力求体现抓重点词课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文中蕴函的道理突显课文的中心。
具体如下:
教学效果分析:
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基本能达到我预测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上一篇:股东合作合同大全【汇集8篇】
下一篇:公务员的述德报告样例【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