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建筑毕业论文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建筑毕业论文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建筑毕业论文【第一篇】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并满足施工中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其中包含了施工单位对国家政策、行业执行标准以及施工规范制度等内容的贯彻执行,明确地划分了各部门的.任务和技术指标。

在现代建筑企业中,质量是维系企业生产发展的命脉,是获取经济收益的依据。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建筑材料的科学配置以及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者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企业制定的建设目标,将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发挥到极限;它包括两个不同的维度考量。

首先,从建筑企业方面来说,建筑工程技术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建筑企业通过与业主签订合同,在约定的工期、质量、材料、工艺等条件下展开施工,这一过程中包括的管理要素很多,如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材料管理、项目设备管理等,最终获取的建筑项目成果也可以看作是建筑工程技术的运用体现。

其次,从内容方面来看,工程技术的本质是管理,管理的内容是一切有利于工程项目实现的要素。在施工前就需要展开相应的收集和调查工作,进而实现施工技术中相关资料的编制,所需要的技术细节是分解到不同的施工阶段中的。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缺乏落实

建筑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体系,截至目前应用与管理方面的理论、技巧很多,不同的企业所选择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但这些应用大多体现在企业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主要是对整体或阶段性的一种协作,并没有认真对施工技术的方案进行研究。

技术管理的针对性很强,主要针对工程技术材料、项目内部核心技术等为落脚点,而这些内容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保密内容,并不能与施工建设行为保持同步,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保障。

从现实角度考虑,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具有了技术管理的意识,但缺乏技术管理的落实,问题的原因除了思想方面重视不足之外,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从程序上行不通。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欠缺

一直以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建筑企业内部都是相对分离的,这种二元化的人才机制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应用和革新。原因在于,技术的管理需要相对应的环境和权力,而主观工程技术管理的人员,大多只是对技术本身进行“管理”,缺乏对整体的把控和运用。

此外,在一些建筑企业群体中还存在“重施工、轻规划”的错误思想,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欠缺的原因。每一个工程项目结束之后,都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经验总结,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找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便于在后期的发展中规避,这也是收集经验的主要渠道。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才匮乏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能等同于“技术”加“管理”,它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概念,需要相应的人员专门进行维护和执行。很显然在此类人才方面,我国是十分欠缺的,大多数监理人员存在这一方面的职能,但并不完善,在企业内部的一些施工经理也具有同样的职能,也存在较大的漏洞。

同时,人才的匮乏还表现在综合能力方面。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运用中,存在多种知识的相互配合,从设计蓝图到工程放样,再到原材料调配进场,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具有丰富的综合性高知识才能指挥。本质上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独立技术人员的能力之和。

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制

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制度,才能够实现建筑企业自身的水平提升,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贯彻。体制中主要是人为性的因素,因此提高思想意识是构建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可以通过职业道德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式实现。

加大建筑工程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成本指的是建筑企业对某一项工程建设所消耗的资金总和,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维系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成本控制越科学,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就越明显,施工单位必须依靠技术优势来弥补省略资金的不足。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将整个工程进行细分,将相同的内容重新归纳总结,进行整体性运作,有效节省资金和劳动力,提高企业利润。例如,针对工程施工中的土石方工作,不同阶段的土石方材料经过计算,整体性进行施工和补充。

加强建筑材料控制措施

建筑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消耗资金最大的部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需要单独进行考虑。不同阶段的施工材料在采购、运输和库存方面特点也不同,应该尽量选择价格经济、质量好的产品材料,包括原材料、成本以及配件等,如果材料自身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建筑质量。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建筑材料的指南,它可以指导材料的种类、规格甚至品牌,在同样价格区间有利分辨何种材料更符合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项目成本,同时还能够发挥资源优化功能,在目前建筑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进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各项内容的控制难点,实现与后期施工过程的一一对应。很显然,这种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总体性的统筹规划;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及市场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完善,通过创新实践,必然在未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筑毕业论文【第二篇】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墙体开裂、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百姓的住房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措施进行讨论。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

引言

一、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种建筑工程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出来,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成分,房屋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房屋建筑工程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及安全,并对社会稳定及国计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体现,因此其施工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必然会运用到各种施工技术,这些施工技术决定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如果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就不能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作保障,达不到房屋建筑工程使用性能的要求,甚至还会给房屋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对施工技术提起足够的重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如此才能充分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才能保证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在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现实房屋建筑施工中,仍然存在,不仅影响建筑的质量,也严重影响人民的财产安全。我国房屋建筑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

1、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安全隐患问题普遍存在各个行业,当然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也不例外,施工过程中不同的问题都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这让人们十分担忧。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大多数都是施工企业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施工现场混乱,施工人员也没有安全意识,且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的不规范,这些都可能导致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

2、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往往总客观地重视施工技术水平,而忽视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与组织管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房建施工企业普遍存在施工技术水平低,导致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性,影响工程的质量,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设备操作声音过大,容易引起噪音污染,施工材料如水泥等可能造成灰尘污染,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城市环境污染,影响施工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

4、解决方法

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针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不可为了利益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二是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要求施工作业人员按照施工操作规范进行施工,多用一些真正懂施工技术的专业人才,并给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与性能。三是施工单位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配上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地进行房屋建筑施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施工过程管理、控制的方法

1、关注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不管是哪一行业,哪一工作类型要完美的完成活动内容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都很高。可是,一些施工单位,房地产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就对与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闻不问雇佣一些廉价的劳动力,同时工程技术人员也不能够担负起自己的重任不加强监督管理,结果只能是建造出一些做工粗糙质量不达标安全没保障的房屋。有句名言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说工人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力量,只有工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质保量高效快速的完成任务结束工期。

2、选择符合标准的原材料

原材料是整个建筑设施的基础是施工团队施工的物质条件不合格的物质材料,只能是不合格的建筑成果。所以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把关对于选用的建筑原材料要认真甄选,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开好头。

3、最优施工方式

所谓最优施工方式,就是所有方案、所有工艺都是经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思考严格筛选最后确定的最佳方式。这些方案施工方式会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的节省成本更加的节约工时操作会更加简单便捷。按常理说采用先进的工艺,能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好地产品质量但是这样也是企业要追加更多的投资,收益并不一定是最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选用哪一种工艺运用哪一种方法技术都要技术人员根据所属企业的规模大小、综合实力、运营状况等进行最佳组合确定对公司最有利的方式。

4、环境保护问题

随着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情况的加剧,环保问题慢慢的占据了人们视野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建设被人们视为同等重要的大事。在房屋建筑过程中设计环境保护的方面越来越多加果施工单位不能良好的操作运行忽略掉了环境保护对于施工时间也不加以控制就可能造成噪声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四、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创新

1、加强施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技术创新的第一生产力。所以施工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提高工程质量与性能,必需培养施工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加大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施工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丰富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将施工技术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合理选用施工技术。此外,加强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还可以为施工企业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提高房建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中的创新能力,对提高房屋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以对增强房屋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施工技术的创新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的,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的创新也要随着市场的发展。施工技术的创新包括技术水平、观念、管理等。无论是施工技术的创新还是管理,都要结合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与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与施工技术发展趋势。

3、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有利于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程质量。所以房建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奖惩制度能为企业的施工技术人员提供创新动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对此要提起足够的重视,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主要目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并完善施工技术,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建筑毕业论文【第三篇】

近几年世界各地地震所引发的建筑工程倒塌造成大量人员严重伤亡,引起人们对于各种建筑抗震质量的高度关注。作为地震中最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建筑物而言,其抗震标准如何? 国家对抗震管理如何?结构形式怎样?我们现有的建筑物抗震效果如何?下面笔者就国家相关标准作简要分析:

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对城市建筑的抗震标准进行了严格规范。针对不同类型建筑规定了严格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比如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和地基的选择、规划、防震结构方案、结构的整体性、减轻建筑物自重等方面,都做了系统的规范。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新建房基本上都具有防震、抗震等能力。后来国家又颁布了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根据上述规定,每一个建筑都有了两种抗震等级要求,即依据所在地区地震发生强度和概率划定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和依据建筑用途设定的甲乙丙丁四类抗震设防类别要求。有抗震要求的每一个建筑都要符合上述两种标准才可称为合法。以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同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等均有具体划分。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抗震烈度是一个地区受到一次地震冲击力的客观衡量标准,抗震标准之一就是抗击多少地震烈度冲击的要求,所以建筑抗震设防是以‘烈度’作为基本单位,我国把地震烈度分为12度来表示。我县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

从概念上讲,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但两者又是相关的,震极越高,一般来讲对应地区的地震烈度也会越大。地震有震缘、震中,发生地震的部位地表的部位就是震中,震中的震级跟烈度是相对应的。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主要是以其承重结构所用材料来划分的,目前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黏土砖和小部分钢筋混凝土构件,它适用于多层建筑,优点是造价低,保温、隔热性能好,便于施工。缺点是房屋开间、进深受限制,室内格局一般不能改变,墙体结构占据空间过多。钢筋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中高层建筑,其中高层建筑以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为主,多层或小高层、高层建筑常用的有框架结构、大模结构、大板结构等。钢结构在大跨度的建筑物上用的较多,为什么不同的建筑物要用不同的结构类型,实际上这是结构体系问题。应该说不同结构体系的抗震程度是不同的,正因为是不同的,我们抗震规范对他们不同结构的适用高度是有严格高度的。比如说我们宿迁要求的八度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如果是砖混结构就要控制在7层21米以下,就是说不可以再更高了。再高的话,抗震各方面就可能会有问题,很难达到八度这样的设防。对于框架结构要求建筑物高度不超过55米。如果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建筑物高度不超过120米。因此我们说一个建筑物能否抗震,主要看是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设计的,只要符合设防抗震标准的应该都是一样的,就是说我们本地抗震设防烈度是多少,我们当地的建筑都是按照这个来设计,就是能抗的多少级地震,所以从一般意义来讲,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抵抗地震的能力都应该是满足这样的一个抗震设防烈度的。

虽然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几年,根据当时各大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画面以及我们了解到的情况,那次四川主要受灾地区要求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加速度值(此为抗震烈度的另一组成参数),但地震震级是8级,震中地震烈度相当于11度左右,毫无疑问,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造成的巨大冲击,即使是建筑质量还不错的新建建筑也有可能在强震中受到破坏或者倒塌,但从结构上却不会像普通建筑一样在遭遇极端情况时在顷刻间轰然倒塌。这应该是个问号,这次地震,倒塌的中小学校舍及医院比较多,造成的人员伤亡现象也比较严重。当然,这么多学校和医院倒塌,是不是因为这些建筑都是,还有待调查和技术论证。但我们从技术层面上讲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均属于乙类抗震设防建筑。对于乙类建筑,国家标准要求按照地区抗震烈度要求提高一度的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也就是按照8度抗震烈度建设。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国家制订了各地方的建筑防震级别规范,但很多建筑是在此规范出台之前建成的;我们国家的抗震设防要求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尽管国家的建筑法已经制订出来,但建筑法本身还有着自身不完善及法律体系不配套等等问题,建筑物相关的抗震设防规定要求我们在国家规划设计标准、建筑立面布置、建筑造型、建筑质量等各个方面得到落实,近年来,我国开始陆续在各地设立施工图审查机构,开展工程施工图纸抗震专项审查工作。从源头开始把关,工程施工图纸未经抗震专项审查通过不得开工。

1、如何从提高公共建筑抗震要求入手,制定更合理的抗震标准,大震不倒是我们开展抗震工作的目标,抗震标准的设定肯定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这里面存在一个价值选择的问题。生存权当然是第一位的。出于建设成本的限制,对于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建筑的建筑质量标准、防震标准应比普通民用建筑的质量标准及防震标准更高。

2、对于一幢完整的建筑,其选址、设计、结构、材料、功能设置、施工管理、质量监管等各个环节都会对该建筑的抗震性产生重大影响,从理论上讲,工程制图和建筑作业都要通过单独的抗震检查。但那仅仅是理论上,这里面的漏洞很多,具体的审查效果需要时间来检验。

3、如何改革建筑行业的监管体制,着重加强对公共建筑质量的监管。建筑质量差的原因存在于建设行业的各个方面。 施工单位无资质的挂靠、有资质的随意分包发包、招投标中恶意竞争、压低必要成本,而换取各方利益的风险都由使用建筑物的人承受; 工程监理属于社会中介咨询机构,吃的是建设单位同时也是被监理人的饭。试想,监理公司如何能正确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质监部门原本履行的是政府监管的行政职责,但却是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虽然凭的是国家强制力,却仍然要依靠从被监管人处收取的费用来活下去。 可以看出,建筑市场的利益命脉全部掌握在建设单位手中。制度的严重漏洞给了建设单位翻云覆雨的能量,因此,体制上的进步才是最重要.

天灾的发生无可避免,“人祸”的推手却理应斩除。 尽管我国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建筑抗震标准,但在现实中对它们的审核还常常流于形式。建筑质量是牵涉每个人的生命安危的大事。规划师、建筑师、政府官员、开发商……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把关。我们应如何加强建筑抗震质量监管?如何确保建筑条例的实施?如何推广相关专业培训?以及如何从生产环节杜绝劣质建筑材料的问世?如何杜绝违规工程的出现?我想,面对四川的那次地震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通过反思将建筑质量管理彻底纳入法制轨道。

建筑毕业论文【第四篇】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一切检测、监控的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符合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质量第一”原则,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确保百姓有房可住,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质量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之一,也是民生的基本要求;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三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防”为“控”先,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四是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遵循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遵守国家的规范、建筑业内的规定,坚守科学、守法的职业道德。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

建筑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和相关文件承担相应的责任。

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投资人,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总负责人,拥有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外观、选用材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选择承包单位的全力。

勘察单位是指对地质、地形及水文等要素进行测绘、勘探、测评及综合评定,并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筑工程所需勘查结果资料的单位。设计单位是指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想买进行综合性设计及经济技术分析,并提供建筑工程施工一句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单位。

施工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 ,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承包的单位。

工程监理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承包合同,在建设单位的委托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单位。

设备材料供应商是指提供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设备和材料的企业,包括设备材料生产商、经销商。

建筑工程建设因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联系密切,需协调各方才能合力完成。

3.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人员素质。不论是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操作者,人员的素质都将直接或是间接地对规划、决策、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工程材料。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建筑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的使用和安全。

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分为两种: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器具,它们构成了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或工业设计安装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简称施工机具设备。

工艺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它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

此外,建筑工程量的压缩、成本的降低、技术水平的滞后、企业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工人队伍的素质低下、建筑业市场的不良竞争等因素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1.规范建设单位的行为

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它包括施工质量、建设单位的组织管理质量、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质量、监理单位的监理质量。并且,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即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

2.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者的审查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建设产品的最终质量。据人们对有关工程事故的调查分析,约有近4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源于设计。

3.加快推行建设监理制的步伐,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

监理制的推出能够保证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能够加强对质量形成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在对工程领域实行宏观调控时,应加快推行监理制,提高建设工程监理地位。同时要完善监理制的各项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强对监理的考核约束,实行质量追偿制度。

4.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监管、约束

要加大承包与分包单位对质量、安全事故的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约保险制;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全面落实动态管理,保证进入工程领域的企业具备从事建设工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技术、管理素质和适应不同工程规模、技术管理等级要求的不同综合等级水平评判的重要依据[4]。

5.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管

随着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实现了有法可依、依法执监[5]。特别是在目前建设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应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6.推进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工程领域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限度地开发劳动力资源;整个工程产业的发展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要求工程领域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度”的限制;政府应建立必要的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农民工的进入有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工人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要依据法律、法规、条例确立并加强对材料、机械、现场的规范管理,使之制度常态化,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质量意识。

结束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切实增强做好工程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努力把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度,推动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建筑毕业论文【第五篇】

1、景观建筑学的设计理念

景观建筑学是一个包括了很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学科。景观建筑学提倡的是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景观建筑师的设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将人与环境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设计出一种天人相处融洽的关系,是景观建筑学主要的设计理念。并且,景观建筑师都是秉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设计的。

秉着尊重历史文化的发展,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要考虑在当地人文环境下的设计方式。

譬如,我国的少数民族每个都有各自不同的风俗,也有各自不同的信仰,所以景观建筑师在对于少数民族人群的设计时就不得不考虑这些个问题了。人们对于日常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他们认为居住环境越好就代表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就为高,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景观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在对于如何将环境和人们联系起来的方面,景观建筑学是目前唯一一个具有相关知识的学科。所以,随着人们对于环境,文化的越来越重视,景观建筑学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不管是景观建筑学还是其他建筑学方面都会首先考虑该设计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是否符合生态学的观念。

并且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也都会保留原来地区所本来就存在的景物,同时设计师也将该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与其所做的设计进行统一化,以达到相互和谐的效果。最好的设计就是跟随自然的脚步,将自然与设计物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将可持续发展进行到底,将本地的自然环境最大化的利用起来等一系类的方法都是设计师在进行景观建筑设计时候需要做到的事情。景观建筑学主要是以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的设计理念。其主要倡导的是用自然社会中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不是单单凭借人工建造的事物来渲染建筑物。

不管是在景观建筑学还是在其他方面,多数都是倡导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就目前社会,人类是占有主导地位的。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是要考虑到人们对于这个设计的认可度和人们是否能感到舒适。有些设计尽管外观设计很美,灵感也十分的不错,但是如果违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就算再好看的事物最后都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再者,如果一个美丽的事物将其放在了不属于它的地方,那么到头来,不管是那边的环境还是那边的人们都接受不了该事物的存在,最后其命运也不过是放置一旁或者被拆除。从上我们能够看出,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将生态与人文结合在一起,光有好的事物是不行的。要将好的设计和地方特色及地方景观结合起来,这样就算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了。

2、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景观建筑学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它不仅加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建筑本身的特性。

景观建筑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十分的重大。如今,随着人类不断地过分开采和规划,自然环境已经支离破碎,自然的资源也都面临着耗尽的危险。因此,人类开始对资源的重复利用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这就为景观建筑学指引了一条新道路。其中不乏有很多著名的设计师已经开始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去了。他们大胆创新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和反响。

景观建筑学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的特色,每个地区的自身环境也都是有差别的。景观建筑学在每个地区中的发展主要是在保持原有地区特色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合理的进行相应的开发工作。以达到该地区在自然及生态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条件下,该地区的经济能够得到提升。同样,这样的旧址改造的例子也有很多,并且成功的例子也有很多。而且多数的设计师都是利用该旧址所能够创造的利益,将其改造成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一个建筑,也能为社会创造美好的景观。

景观建筑学对人们居住区的影响。其实在景观建筑学的理念下追求的是中人与自然朴实无华的相互协调的一种理念。但是,当今社会人们过于追求外在给人的一种奢华的感觉,却忽略了景观建筑学真正的含义。这种被扭曲的景观建筑学带给人们的不再是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而是一种人类社会心理的阴暗面。因此,在我国居民区成功建造并且完美的例子并没有很多。但是,在国外这种例子却比比皆是,其中“水景住宅”这一成功的小区完美的诠释了化废为宝的理念。其将设计师所要体现的观念都很好的展现出来了,将古树,人们与建筑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们一种温馨的感觉。

景观建筑学在城市公共建筑中的发展。一个城市的公共建筑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因此,我国在对于城市公共建筑的建设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城市公共建筑要求全方位的联系,不管是在人文,城市绿化以及交通方面。一个良好的城市公共建筑能够让人们对于该城市的印象深刻。

景观建筑学在垂直景观中的发展。目前,一些大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原有建筑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垂直城市设计这一理念就被提出来了。因此,更多的摩天大楼被建造出来了,而且到目前为止,高层建筑在城市中到处都是。而且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更是五花八门。这些设计都对景观建筑学的以后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3、总结

目前,景观建筑学拥有一个快速发展趋势,对于人才的渴求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外表美观但是缺乏实质性东西的设计。因此,我们能够看出,景观经济学不光光是美丽的化身,它是要在美的基础上给予实质上的肯定。那些缺乏实质的设计也让我们明白了现今景观建筑学真正价值的缺少。景观建筑设计师应该将这一学科的灵魂,即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煌。小议当代景观建筑学的设计之路[j].山西建筑,2010,1,20(03).

[2]季岚。景观建筑学发展趋势的思考[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5,28(05).

[3]刘滨谊。走进当代景观建筑学[j].时代建筑,1997,9,18(03).

[4]孙丽平。浅谈景观建筑学[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0(132).

[5]焦宇静。景观建筑与景观融合的研究[j].科技传播,2012,9,8(17).

[6]范建红。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建筑学发展思考[j].2010,2,15(01).

48 1847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