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精编8篇】

美好 分享 时间: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强调坚持与创新,善于抓住机会,注重团队合作,灵活应对挑战,持续学习与调整,如何在变化中保持竞争力?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成功人士的创业经验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篇1:

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20年的首席执行官。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但实际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迈克尔·戴尔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用卖报纸的钱赚来的白色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得克萨斯大学一名另类的大一学生后不久,他认识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当时,电脑界包括苹果电脑和IBM等所有的大厂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并希望借此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一个约93平方米的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公司”。

支撑学生时代的迈克尔·戴尔鼓捣计算机的资金,来自于他从16岁开始的一份卖报纸的业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迪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大全5篇精编 篇2:

戴尔

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20年的首席执行官。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万名员工。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但实际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用卖报纸的钱赚来的白色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得克萨斯大学一名另类的大一学生后不久,他认识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当时,电脑界包括苹果电脑和IBM等所有的大厂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并希望借此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一个约93平方米的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公司”。

支撑学生时代的迈克尔·戴尔鼓捣计算机的资金,来自于他从16岁开始的一份卖报纸的业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迪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百度CEO李彦宏的创业故事 篇3: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19底,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经过多年努力,百度已� 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在李彦宏领导下,百度不仅拥有全球最优秀的搜索引擎技术团队,同时也拥有国内最优秀的管理团队、产品设计、开发和维护团队;在商业模式方面,也同样具有开创性,对中国企业分享互联网成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目前,百度也是全球跨国公司最多寻求合作的中国公司,随着百度日本公司的成立,百度加快了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人物历程

,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 19,根据在硅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经验,在大陆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

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

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

、荣获首届、第二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4月,当选第二届“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

208月23日,荣获第十二届“东盟青年奖”;

年12月28日,荣获“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12月10日,当选美国《商业周刊》20全球“最佳商业领袖”。

人物小传

19岁背上行李离开山西阳泉到梦想中的北大读书,23岁远渡重洋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主攻计算机,31岁创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知识改变了命运~35岁的百度公司创始人、CEO李彦宏坐在北京中关村的海泰大厦会议室,望着北京四环繁华地段,想起这些年的寒窗苦读,感叹不已。也许是成长的人生路上读的书太多了,现在的他很少读书了。“我认为上网比较好,书上的知识都比较过时,在网上什么内容都可浏览。”

然而,正是北大的信息管理专业让他深谙搜索内涵,正是美国的计算机学业让他掌握计算机工具,正是互联网让喜欢新事物的李彦宏激动不已,原来还有个世界如此美妙。

美国8年人生历程,西方文明改变了李彦宏的人生观。李彦宏亲身感受了硅谷的腾起:他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他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的搜索引擎中。

硅谷文化深深影响了他,硅谷的“完全投入模式”和从零开始,一切为了股票上市的风格,失败是允许的……时过境迁,读1999年李彦宏专著的《硅谷商战》一书仍让人心潮澎湃。当时身在美国硅谷,每天看到商战无数,李彦宏问自己:再去加入这场商战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可是按照信息经济现在的发展速度,谁又能够负得起不参战的责任呢,

他要参战~在美国一批搜索引擎公司已崛起,而他选择了回国创业。他回忆这段人生抉择时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1999年底,李彦宏携12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并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目前中国最大、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的开发工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经历了阳泉-北京-硅谷--北京后,他才发现原来19岁时所学的北大信息管理专业就注定他终身的追求在“搜索”上。

“搜索是百度成功的所有秘密,”李彦宏说:“这是互联网用户最常用的服务之一,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互联网产业,百度就是一个明证。”

在硅谷的日子,让李彦宏感受最深刻的还是商战气氛。他经常翻看《华尔街日报》:微软如何跳出来公然反叛IBM,又怎样以软件教父的身份对抗SUN、网景。一个个鲜活的商战故事,让李彦宏感觉到:“原来技术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真正决胜千里的因素。”

他的合作伙伴谈及对李彦宏的最大印象时,不约而同都说了“睿智”二字。在3年多来的合作中,令合伙人徐勇意外惊喜的是,李不仅有技术背景还对商战有敏锐的直觉和出色的判断。205月从用友到百度担任副总裁的朱宏波对李评价也是:“虽然以前从事技术工作,但他的商业思维和市场眼光非常独到,对搜索产业方向的把握和商业竞争的规律和规则理解得非常到位。”也许这与李彦宏在硅谷的耳濡目染有关,也许与在美国股市小试牛刀,关注股市起伏与公司战略间的关系有关。李在炒股时,在纯粹的美国股市环境中,从很多公司的业绩、决策等分析到股票涨、跌的关联,从中得到商业成败的关键。

创业与守业没有哪家公司会一帆风顺。在百度成立初期,有记者写文章“八问百度”,其中很多问题针对其客户资源和利润增长点。现在看来,当初的一些担心并非多余,百度成立半年内狂扫国内门户网站,占领了国内搜索引擎80%的市场,但后来一些客户投靠了GOOGLE,有的自立门户自己开发搜索,市场的竞争是残酷的。李彦宏总结百度风风雨雨4年中,面临了两次重大挑战:一是创业初期,拿着120万美金做公司,原计划花6个月花光的钱公司做了一年计划,所以坚持到9月等到第二笔融资。如果烧钱,就没有今天的百度。第二次是当世界所有使用人气质量定律的搜索引擎公司要么遭人收购,要么推迟上市时,百度根据李彦宏总结的搜索引擎第三条--自信心定律推出竞价排名。定律指出,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可进行竞价拍卖。谁对自己的网站有信心,为这个排名付钱谁就排在前面。这样开创了真正属于互联网的收费模式,使百度的目标群体瞄准数十万的中小企业网站。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大全5篇精编 篇4:

李嘉诚

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集团公司,全球华人首富,全世界华人最成功的企业家。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始终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世人称之为"超人"。

李嘉诚不仅是创业精英、商界巨头,而且在其创业发展路上,并购多家公司。可以说,李创业之路就是一条并购之路,其创业和壮大与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企业分不开。李嘉诚的并购之路同其人生经历、创业经历一样倍受世人关注。

李嘉诚艰辛与成功的创业经历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先生诞生于广东省潮州潮安县。1940年,随父母到香港定居。

1943年冬其父辞世,至此少年李嘉诚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活。

1948年,20岁的他就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了长江塑胶厂。

1957年,在北角创立了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等。1958年,1960年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72年9月31日,李嘉诚创建了长江实业有限公司,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相继在伦敦(1973年)、加拿大的温哥华(1974年6月)挂牌上市。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恰东财务有限公司。

1985年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1986年,长实集团名列香港十大财团首富,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990年4月7日,李嘉诚旗下的"和黄"与"中信"、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到1991年间"长实"系财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影响的跨国多元化企业集团,拥有1200多亿港元资产,比1986年增加两倍半。

"超人"美誉与并购经历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神奇的名字,今天已是'成功'与'奇迹'的代名词:他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各行各业,如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网络等等,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

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

纵观李嘉诚传奇的商旅生涯, 李嘉诚十四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皆以'超越'为主题:从超越平凡起跑;为超越对手努力;达到巅峰,超越巅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于是人们称之为"超人"。

而其企业发展壮大与其兼并和收购其它公司有关。1974年4月,成功收购美资永高公司,接手经营香港希尔顿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岛的凯悦酒店,并相继购入虎豹别墅及其他多项地皮、物业。

1978年9月5日,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承接了"黄埔"公司9000万股股票,同年,还收购了英资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1979年7月,"长实"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并成立中国(香港)水泥厂(1982年投产)。是年9月25日,"长实"赢得和记黄埔公司控股权,并于10月15日出任"和黄"执行董事。

1981年1月1日,李嘉诚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主席。1997年与"首钢"联手收购香港东荣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北京长城饭店等七家大酒店,拥有51%的股权。1985年,购入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商业中心,斥资百亿港元,兴建规模庞大的商住住宅群。

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及其附属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在香港以至世界具有领导地位的地产、国际集装箱货柜码头业和投资发展的举足轻重的集团公司。市值已超过2700亿港元。

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地产发展、金融、贸易、货柜码头、运输业、能源、电力、通讯、卫星广播、酒店业、零售业等。

李嘉诚及其"长实"财团的事业走向世界,在亚洲、非洲、澳洲、欧洲和美洲,均有可观的事业发展。

在1997年7月17日的美国《福布斯》杂志上,李嘉诚则排名第15位,并被列为"全球十大最具创意和成功商人"之一。

据近期的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1999年6月23),"全球富豪榜"前100位中,李嘉诚位居第13位。

做人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里。李嘉诚给了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旁人问起,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拾起,便没有用处;拾起,我还有用。100元钱对他来说也是有用的。钱的作用不在于聚敛,而在于使用。”

这还可以反映到李嘉诚的管理之道。“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对他们好,让他们喜欢你。”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与多年前李嘉诚创业时有很多不同,有 李嘉诚却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富与贵的哲学

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 “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李嘉诚一直在追求内心的富贵。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悟透的道理之下,李嘉诚又自创内心的财富,这就是真正的财富。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创业故事 篇5:

当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有谁会关心因Windows而�

优秀的工程师不一定等于优秀的企业家,技术天才不计其数,真正实现商业成就的则屈指可数。其中的差别,正在于工程师的天分之外,胸膛里跳动的是否是一颗企业家的心。

硅谷技术金领 却并不快乐

,年仅30岁的李彦宏已经是美国硅谷技术金领的标准模板――百万美元身家、舒适的花园别墅、美满的家庭,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搜索引擎Infoseek公司的核心工程师,他已在业界声名鹊起,成为许多国际学术会议争相邀请的演讲者。但是,他的内心其实并不快乐,他的生活似乎违背了自己离开华尔街来到硅谷的初衷。

一年前,李彦宏在道・琼斯任职期间,已经成功申请“超链分析”专利。但是作为一家金融公司,道・琼斯对此并未足够重视。“我试图说服他们这很重要,但他们的业务与此没太大关系,所以他们并不在乎。”于是他来到Infoseek。遗憾的是,由于公司的决策者将传统媒体视为未来发展方向,对搜索引擎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前的6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无法承受继续亏损的Infoseek被迪斯尼收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放弃期权绿卡 回国创业

这类“错过”与“遗恨”在风起云涌的硅谷并不鲜见。正如本文开篇,鼠标和图形用户接口两项专利都属于施乐,但反而赋予另外两家公司以生命般的全部,它们一个叫苹果,一个叫微软。施乐研究中心一位工程师的话或许可以解释施乐传奇终结的缘由:“我的任务是创造我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技术。如果产品部门无法利用我们的技术,这不是我的罪过。”

李彦宏却不这样想,“我不想再去另外一家公司,不想命运被别人掌握,他做错了,你再厉害也没用”,圣诞节,他做出了令许多人吃惊的决定――辞去职位,放弃期权和美国绿卡,回国创业。“不是只要技术最牛就一定能产出最大的影响力,技术和商业必须结合,必须得到市场认可”。李彦宏在早年间撰写的《硅谷商战》中如此写道。

当然,命运从来不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中文搜索引擎超过300家,当年9月,Google宣布在增加简体及繁体两种中文版本,开始为全球中文用户提供搜索服务。群豪环伺之下却是专业人才的匮乏,李彦宏不得不在北大和清华的BBS上遍发招聘软件工程师的帖子,却只找到几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创业团队,百度由此诞生。之后的故事,地球人都知道了。

从工程师到企业家 华丽转身

今天,工程师李彦宏早已获得世界的认可。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副主席兼信息学部主任彼得・弗里曼在世界计算机大会发布的“计算机发展史”报告中,李彦宏成为唯一提及的中国学者,与发明了TCP协议的罗伯特・卡恩以及开创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新时代的乔布斯等齐名。

从工程师到企业家,李彦宏的转身同样精彩。从120万美元的初始资金,到打造市值超过4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李彦宏不仅实现了“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并在更广阔的产业和社会领域创造着价值:百度的搜索推广服务超过50万家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利用互联网更好地与市场衔接;百度联盟拥有60万家合作伙伴,今年一年,这些伙伴预计将从百度获得超过20亿元的推广分成。“最伟大的企业家做的就是这样的事,发现市场,创造市场,引领市场,”在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看来,“李彦宏是创造产业的企业家。”

兴趣能够改变生活 这就是理想

自20来,李彦宏连续两年蝉联内地首富,对此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打趣地问:“过去十年你创业的原动力有没有什么变化?是不是为了钱?”李彦宏笑称,财富只是创业的副产品,每天做事情真正的动力是理想,“朝着一个方向走时,发现这不仅仅是我的兴趣,同时也能够改变很多人生活的时候,这个理想就产生了”。而知名财经作家张小平则这样评价:“制造业和房地产代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而互联网信息业则代表中国的明天。能否让更多像李彦宏这样创造‘产业生态’的科技创富者领跑中国财富榜,事关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未来。”

“经济增长是由企业家的能力决定的,最高能力的人从事企业活动的时候,国家经济才会高速增长。”张维迎说,“任何一个国家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家才能”。今天的中国从来不乏有才华的工程师和有梦想的年轻人,“李彦宏成为中国首富,对互联网行业是个好事,对全国千万有梦想的年轻人是好事。让年轻人更关注互联网,鼓励创业。互联网或许是中国与世界市场最接近的一个行业,靠年轻人创业的力量,而非国字头的公司,就成就了全球市值第三的百度。”天极传媒集团总裁李志高这样看待李彦宏成功轨迹背后的社会效应。

天才的工程师的创想往往具有足以改变人类生活的力量。但决定最终命运的,却是他们的认定与专注以及敢于拼搏冒险、深谙商业之道的企业家精神。时光转瞬,当我们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找到所求时,也会深刻地体会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史和风起云落的商海中,这样的故事正显现着不同精神人生的千差万别。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篇6:

2014年05月18日,快递巨头顺丰速运已正式在全国铺开名为“嘿客”的便利店,首批共518家,从而大举杀入国内火热的O2O市场,这一模式将对国内电商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首批开业的顺丰“嘿客”总计518家,除青海、西藏以外,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覆盖。“嘿客”便利店,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

与传统实体店不同的是,顺丰“嘿客”店内的海报、二维码墙放置虚拟商品,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选择包罗万象的各类服务,其模式与英国最大的O2O电商Argos十分相似。“嘿客”除试穿试用的样品外,店内不设库存,极大地节约了成本,预计将对多行业实体店均产生冲击。

商业界激烈残酷、然而日新月异的过招,已经不由得人们不去认识低调的王卫了——顺丰快递的神秘掌门人。王卫创业18年未接受任何采访,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寻他;他低调不张扬,但却令香港狗仔队卧底数月一睹真容。他不引入战略投资,但却令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用只为求得一个合作机会。

顺丰不打算上市,但众多PE与VC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它的掌门人王卫共进一顿晚餐。顺丰曾与电子商务保持距离,但王卫却令马云两次相约� 顺丰快递,是仅次于EMS的全国第二大快递企业。王卫便是缔造这个“快递王国”的掌门人。在电商与物流矛盾重重的当下,有人说:给你3年30亿元,你也砸不出一个新的顺丰。

王卫,在外人看来似乎过于神秘。“有一次,国家邮政局领导都递话了,他还是委婉拒绝。”一位行业报主编说。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出版7年来,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倒是有那么几次刊登了王卫的照片,不过都是背影或者极其模糊的侧面照”。

迄今为止,王卫只在媒体上出现过一次。这看似是一桩充满戏剧性的经验。2010年春天,王卫花亿港币购买了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的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纪录的买卖引起了香港《壹周刊》记者的注意。

敬业的狗仔队不仅在顺丰深圳总部的写字楼前守候王卫数日,还混进顺丰香港的分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终于拍到王卫的照片,文章以《水货佬做到买屋仔,买757飞机》为题发表。现在,互联网上还能够搜索到这篇文章,但是王卫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

寻找王卫的可不只是媒体,投资银行的经理人们也在找他。他们可不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早在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传闻中,FedEx希望以40亿元~50亿元价格收购顺丰,但被王卫拒绝了。那一年,顺丰的销售额是13亿人民币。

1993年,王卫仅22岁,这位只有高中学历的上海人起初是在顺德做印染,这时珠三角区域常常会需要香港的货物。看到这一商机的王卫做起了码头捎货的“快递”。机会多了,顺丰就此诞生。

原始资金是王卫向父亲借款的10万元,王卫用这笔钱在香港太子兰街租赁了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地� 在市场的需求之下,很快顺丰便以顺德为起点,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广东各地,以合作和代理的方式开始了“快递王国”的蓝图扩张。

在快递行业发展之初,规模的扩张,网点的建设是所有快递公司“占领地盘”的实质。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在这样疯狂的扩张下,到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王卫信佛,在他的办公室里面摆有6尊佛像,就连他的企业管理也渗透着佛学理论。但他像一个矛盾的化身一般,在享受着佛学带给他的平静之外,越野车和极限自行车运动DOWNHILL也是他的心头所好。

这样喜欢冒险的性格在其创立顺丰的历程中,也有明显的体现。1998年,顺丰在订立下差异化管理目标后,开始强势爆发,但这一不可控性的发展模式为这个成长中的企业带来了致命性的麻烦。王卫曾提到:“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

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的王卫从1999年开始了大力的收权行为。有传言,王卫曾经因此被香港社会追杀。直到现在,如若有人有幸遇上王卫,会发现这个穿戴极其平凡的中年男人身边常常会有4-6个彪形大汉相伴左右。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顺利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了企业总部。

恰巧在2003年,为日后顺丰江山奠定地位的契机出现。这一年,“非典”肆虐,王卫将眼光瞄准了因“非典”而陷入低谷的中国航空领域,与扬子江快运航空签订了5架包机的协议,第一个将快递行业带上天空,并完成了全国200多个网点的布局,进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约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为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直到最近几年,顺丰董事长王卫才在媒体吉光片羽的专访中露出一些端倪,王卫有段最知名的话说:“我信佛,我认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的,成就是与福报有关系,所以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拥有本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已。”

“所以我认为,个人事业上的一些成绩不值得渲染。低调一点对于管理企业也有好处,没有员工认得出你来,你才可以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我认为,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是想做成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所以,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员工是因,企业是果”

王卫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在最近成为商业媒体上广传的内容:“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顺丰的基层管理者是需要承受很多压力的。这也对这个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管理者,要非常理解公司的价值观和我们所面对的就业群体以及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才能都是天生的,而且,公司在发展,我们也不能等待他们慢慢成长,所以我们必须从公司层面来帮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成长。比如我们正在努力将基层管理岗位的需求更加清晰化,并配套设置相对应的技能培训,然后建包传授给基层管理者,包括教会他们如何驾轻就熟地工作,如何服务好一、二线员工和客户,同时还要学会如何使用我们配套的管理工具,并将这些知识发挥到价值最大化。”

“随着我们对每个管理岗位需求了解的清晰化,一些相对应的认证和课程会出台。到时,只要你具备了晋升的基本条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去选择学习相对应的课程,并获得相关的管理资格认证。当你达到了岗位发展所需要的业绩之后,公司将通过绩效面谈,考核你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结合这三方面,并根据内部不记名投票考评来衡量你是否符合你所申请的管理岗位要求。在顺丰,个人的成长是不靠关系的,自己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里。员工是因,企业是果,又有员工们成长了企业才能够成长,而在员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让最好的员工最快地成长。”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篇7:

陈天桥结婚5年,而他们的孩子———盛大网络也5岁了。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陈天桥深有同感。他始终觉得太太的支持是盛大能够发展到今天的最大动力。

每年年底公司员工大会时,陈天桥的第一杯酒都是敬给妻子的,感谢她对公司的贡献。直到今天,陈天桥也没有想过要淡化家族色彩。“我 ”谈到妻子,他坦言自己最大的遗憾是结婚时妻子没披婚纱、没摆酒席,然后就匆匆开始创业。

3年时间资产过亿的陈天桥,是复旦大学经济系提前一年毕业的优秀生。雒芊芊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于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一家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两个人婚后的第一桶金来自炒股票。

1999年,集资了50万人民币后,两人毅然下海。

雒芊芊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在公司中甘为幕后英雄,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个漂亮、贤淑的河北女孩,是陈天桥事业中最得力的伙伴。雒芊芊随和,不爱张扬,这对说起话就滔滔不绝、很有激情的陈天桥来说性格上正好互补。

在盛大的诸多新闻发布会中,记者唯一一次见到她是在盛大从软银成功融资那次。作为参与整个融资过程的重要一员,芊芊那天除了陪软银这些新投资人,几乎没有发表任何看法。后经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融资获得成功很大部分也得益于雒芊芊扎实的金融知识和缜密的思维。

了解他们夫妻的人都觉得他们是一个绝好的“黄金组合”,不光男才女貌,彼此对事业的执着创造出了巨大财富。平常陈天桥忙于外交,要参加各种谈判。而芊芊负责打理公司内部管理,员工年纪都比较轻,很多人将她当做自己的朋友。公司内部都习惯叫她芊芊。员工的生日,员工准备生小孩或者有出国念头,陈天桥也都会亲自打电话询问,董事长如此细心,据说是和芊芊的提醒有关。

公司一天收入最高时达上百万元。陈天桥说,他会偶尔在子夜醒来时暗问自己“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

陈天桥从小的梦想,就是要成为主流人物,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直到今天,坐在财富榜上的陈天桥仍然与这个目标有着距离,并且距离有越来越远的趋势。

从小要当主流人物

1973年,陈天桥出生于浙江新昌县澄潭镇一个叫东坑坪的小山村,出生的时候,爷爷奶奶觉得这个大胖小子有出息,加之陈天桥的父母在当时已经离开了山村,在城里工作,于是给他取名天桥,意为陈家登天的桥梁。

陈天桥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是上海导航仪器厂的工程师,母亲是新昌城关中学的英语教师。在东坑坪生活了不久,母亲就把陈天桥接到城关镇上幼儿园,陈离开东坑坪小村,在新昌大佛寺脚下度过了童年。

至今,陈天桥对东坑坪有着某种特别的感情,这里毕竟有他的根。陈的婶婶告诉记者,去年清明节,百忙中的陈天桥从上海赶回小山村,看望爷爷奶奶。

在新昌城关时,陈天桥经常回老家澄潭。有一次回去,陈天桥看见有两只大公鸡在争斗,便蹲在路边津津有味地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公鸡们精疲力竭不想再斗了,演员和观众才郁郁而散。

回到城关,陈天桥迅速写了1篇观后感,并给了老师。城关南明小学的蒋惠球老师是陈天桥小学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看了文章后觉得很精彩,就把文章寄到《小学生优秀作文》杂志并发表了。

但在新昌中学的档案室里,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王力红老师给陈天桥的操行评语中,有一条说道:“作为班委,对集体活动却不热心。”

“我后来看出来,陈天桥当时是很想当班长的。他小学时候就是少先队大队长,上了初中却只当了个班级生活委员,他总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小孩子难免闹情绪,所以故意对班级活动不那么热心。”王校长解释说。

好学生和网络游戏

1990年,18岁的陈天桥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陈天桥不仅是学习尖子,也是社会活动的热心分子,他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得到了校内外的公认。陈成了“复旦大学1990届经济系的传奇人物”。

大学一年级,陈天桥埋头读书,全系成绩排第一名;大二,陈天桥被上海市教委和团市委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大三,21岁的陈天桥就修满了学分,以上海市惟一的“优秀学生干部标兵”称号从复旦大学经济系提前一年毕业,这在复旦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踏入社会的陈天桥进入了上海陆家嘴集团。

从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开始,直到晋升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安德的秘书,在四年时间,陈天桥自称学会了三件事:一件是好事,一件是坏事,还有一件“不好也不坏”。

好事是年轻的陈天桥学会传统行业的企业家独立、务实的管理风格。陈天桥没有留洋或者海外求学的经历,曾经有人问他是不是“海归派”,他回答“不是”,又问他是不是“土鳖派”,他回答“也不是”——陈天桥觉得自己比海归派更熟悉中国国情和地区市场,而与本土成长的经理人相比,自己的个性更加独立,更加讲求冒险和创新。

不好不坏的事是陈天桥比一般人更早接触到互联网。十年以前,在陆家嘴集团里,在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互联网和电子邮件为何物时,总裁办公室里就已能24小时上网。老总不在的时候,陈天桥就喜欢在互联网上混。

人在网上飘,学会玩游戏是早晚的事情。“玩网络游戏”一开始是件坏事。陈天桥太喜欢游戏了。仅靠办公室偷玩一下实在不过瘾,他干脆买台电脑回家。每到周末,他必玩得个天昏地暗。

这还不够,每逢节假日,他必定呼朋唤友,来家里一起“操练”,通宵达旦、挑灯夜战是家常便饭。据说,他曾一连打了七天七夜的游戏没合眼。

1998年,组织上要安排王安德去浦东新区做分管经济的副区长。王安德对陈天桥许诺,如果他选择投身仕途,他有可能成为全上海最年轻有为的区长秘书,前途不可限量。但陈天桥婉言谢绝了:“谢谢您,但那不是我的理想。”

离开陆家嘴,陈天桥来到一家证券公司,担任总裁办公室主任。呆在证券公司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对于陈天桥来讲是相当重要的一年。跳出国营单位的陈天桥明白了自己的事业要靠自己去打拼。在证券公司工作,面对滚滚财富,他暗暗下定了自己创业的决心。

在证券公司期间,陈天桥碰到了一位聪明能干的女性,这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现在是盛大公司副总裁——雒芊芊。认识雒芊芊并暗恋了4个月后,陈天桥开始大胆进攻,“1999年7月跟芊芊开始恋爱的,9月我们就结了婚”,“在证券公司,最大的收益就是‘骗’到手一个老婆。”开心的时候,陈天桥会这样说。

第一次创业很平庸在证券公司娶了老婆,又在股票市场上挣了一些钱,这时候陈天桥有两种选择,一是与太太雒芊芊一起出国;(创业 )另外就是在国内找个稳定的工作,过小日子。但陈天桥做了第三种选择,自己创业。

1999年是资本疯狂涌向互联网的一个年份。当时的互联网模式就是建立一家网站,然后去赢取风险投资。弟当时在一家网络公司工作。陈氏兄弟一个熟悉互联网,一个熟悉资本市场,就想到了创建网站。

“直觉告诉我互联网是非常有前途的。”陈天桥回忆说。“但以往的工作经验让我觉得,一个公司要赢利需要的是资金流和物流,而物流是比资金流更难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电话线不能代替物流与配送,只有数码娱乐产品比如卡通、游戏才可以通过电话线来传输。”陈天桥找到了创业的方向。

1999年11月,陈天桥听说中华网在寻找可投资的小网站,认为机会来了。经过物色,陈选中了当时由复旦的几个学生为主建立的一个社区,这个社区当时已经有不少人气。陈天桥将自己的想法讲给他们,让他们将这个社区改得更加吸引人。而他则去联系中华网。

谈妥之后,陈天桥迅速注册了一个资本为50万元的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招了20几个人,开始运作公司成立的初衷并不是要成为大型的门户网站,而是想另辟蹊径,成为中国最大的图形化虚拟社区。

这个社区建设在当时很有特色,不但有白天、黑夜之分,而且每一个社区中的用户都不能不劳而获,饿了就需要种地,然后再把收获的东西做成食品卖钱,而只有拥有钱才能在社区内生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网络游戏的互动社区。这种思路是那时的许多网站所共有的,大家就是在比,看谁先能最快找到投资。

靠着在证券公司和政府机构工作时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在陈天桥的运作下,很快,这个和中华网的谈判进入了实质性阶段。1999年12月,中华网CEO叶克勇与陈天桥见面,“我要定了,你带上签好的合同来见我。”这样,陈天桥在2000年1月拿到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投资,中华网得到的是相当于它总浏览量30%的

投资拿到了,但中华网认为,仅凭虚拟社区还不足以带来更高的浏览量,因此他们要求盛大改变经营方向。“面对投资方的意愿,我们很迷茫,最后提出了一鱼四吃的做法。”陈天桥曾经向记者讲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条鱼可以分为头、身子、尾巴和鳍,然后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娱乐产业中围绕着一个品牌——樱桃小丸子,可以运作有关她的动画、书籍、游戏,甚至服装等诸多周边产业。因此我们决定不做游戏社区,而做动画网站,这样既可以带来投资方所需要的浏览量,又不会离网络游戏社区很遥远。”

利用这笔资金,盛大购买了黑猫警长的版权,还办起了多期的卡通杂志,并陆续拿到为奥迪、飘柔等大牌厂商做网上动画广告的单子,此时的盛大一个月能有十几万的收入。

2000年下半年,互联网的泡沫开始破灭,形势急转直下。还没有等到网站盈亏平衡,网络业便开始走上下坡路,这在商业气息浓厚的上海表现得尤为明显。

面对危机,陈天桥开始反思盛大网络卡通的发展模式。“围绕一个品牌做动画卡通,是一个投入期长、回报期也长的过程。成功了就可以赚七八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钱,失败了就一无所有。”

2001年5月,中华网投资盛大的300万美元中还有100万美元没有到账,这时候中华网对盛大提出质疑。陈天桥的大卡通战略即游戏+杂志+Flash广告被迫删改,公司的员工从50人裁减到20人,所有非游戏部门的队伍被全部清除。

为了继续事业,陈天桥决定放弃网络动画,但是下一步的着眼点在哪里,他自己其实也很迷茫。正好此时韩国游戏开发商WemadeEntertainment到上海来寻找合作伙伴,准备推广自己开发的网络游戏“传奇”。Wemade最先找到上海市动画协会,动画协会也不知道网络游戏是干吗的,于是把韩国厂商推荐给了陈天桥。

陈天桥拿到游戏,自己先动手玩玩。按照默认设置,他连接到韩国服务器上,可他看不懂韩文。他又连接到《传奇》意大利服务器,玩起了英文版。尽管网速很慢,并且陈天桥还是认为“传奇”包装很差劲,但还是觉得其内核相当不错。玩到后来,陈天桥欲罢不能了。

陈天桥向中华网请示运营“传奇”,《传奇》先期要交30万美元的安装费。陈天桥希望中华网将剩余的100万美金拿来用。中华网不同意,陈天桥却坚持要做网络游戏,双方“拗断”。最终陈天桥拿回了公司所有的股份,并且仍然保留了至少30万美元拿到了《传奇》的代理。

盛大神话中华网撤出了,《传奇》的代理也谈下来了,陈天桥的公司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传奇”上线两个月的测试期是公司生死存亡的关口,当时所有人都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如果在测试期内不能吸引足够的玩家,就不能收费运营,那么盛大就不会有新的收入,公司就面临着倒闭。

运行网络游戏,需要很多的服务器,而此时的陈天桥根本没有钱来添置服务器。陈天桥拿着与韩国Wemade、Actoz公司签订的合约,彬彬有礼地找到浪潮、戴尔等服务器厂商,告诉他们,我们要运作韩国人的游戏,申请试用机器两个月。服务器厂商一看的确是国际正规合同,小伙子年纪轻轻来头不小,恐怕是潜在大客户,于是就同意了。

然后陈天桥又拿着服务器的单子,以同样的方式与中国电信谈:“浪潮、戴尔都给我提供服务器,我们需要很大的带宽运营游戏。”电信马上会意,给了测试期免费的带宽试用。陈天桥压上了全部的信誉,从2001年9月,盛大开始了两个月的游戏测试期。

2001年11月,传奇游戏开始收费,仅仅一个月,《传奇》的投资就已完全收回。盛大活了,陈天桥的财富传奇就这样开始。

从陈天桥发迹的故事来看,其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是一种投机行为,只是这种投机行为具有了更多知识的成分。在投机成功过后,陈天桥爬上了财富榜,倍受瞩目。但是,有着成为主流人物冲动的陈天桥显然不会对此满足,他想要成为这个网络游戏世界的决策者,成为社会所承认的主流人物。

但是,30岁的陈天桥能成为主流人物吗?

瓶颈盛大成功之后,陈天桥总是在不由自主地表露出一种姿态:要成为这个游戏世界的决策者、规则的制造者。甚至,他还要把游戏范围扩大成娱乐,并梦想着把盛大建成梦幻的大迪斯尼。为此,陈天桥还重金从微软请来了唐骏。

从去年年底网吧老板质问,到今年年初社会学家陶宏开教授代表和带领孩子家长们的炮轰,让陈天桥又一次陷入了纷争。在此之前,关于陈天桥是好人还是烂人,就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有过很大的争议。

Actoz闹,再闹就把它收购了。那么玩家、网吧呢?虽然这里面的确是一个各方利益相争的问题,我们相信如果有足够的利益分配在玩家和网吧的身上,网吧老板、家长和孩子对陈天桥不会有这么大的意见(那么游戏玩得好就是一种有出息的象征)。但是,陈天桥能把全中国网吧收购掉吗?能把全中国玩家招安吗?陈天桥再有钱,这个问题也不现实。

这些只是一些个表象的事情,但从陈天桥不断尴尬地面对这些问题来看,陈正在遭遇着一场危机,从这场危机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网游的社会性问题,更重要的是陈天桥的个人问题。

现在,我们给陈天桥的定位是:陈还只是一个成功的创富者,而还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陈天桥正在试图进行这个过度,但是表现还很稚嫩。一个32岁的年轻人,没有太多的阅历,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一些人事之间微妙的关系,难以把握的东西还很多,所表现出来的举动也还远远不够格。经过投机创富忽然站了出来以后,怀着成为主流的冲动,他遇到了一个坎。

陈天桥也想过并正在实践走提升盛大高度的路线,他想把盛大建设成一个不仅仅是网络游戏的公司,而是一个梦幻的大迪斯尼,并用“娱乐”取代“游戏”,但是结果如何,而效果又如何,还无从知道。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陈天桥还得慢慢煎熬着等待。

现在,盛大还只是一个区区几年历史的企业,网络泡沫的故事已经很多,如果陈天桥稍有不慎,盛大倒下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盛大倒下,那么陈天桥的故事不用再说,主流梦不用再做,陈和盛大将会成为“大败局”里最经典的案例。

如果盛大不倒,依旧向前发展,而陈天桥又不能够正确处理各方关系,不能够把握权衡各方关系,不能够提升自己,陈天桥也将遭遇一个中国企业家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个危机将是众人口诛笔伐,这场战斗对于梦想着成为主流的陈天桥,无疑是将会是一场惨败。

从现在来看,陈天� 有人说陈天桥表现得与同年龄的人非一般地成熟,但是从这些表现来看,陈天桥并无什么过人之处。

那么陈天桥现在究竟该做些什么,才能成为主流?陈天桥该学一学的不仅是一个外国企业家的管理,更要学一学国外的富人们如何做富人。当然,这句话不仅仅送给陈天桥,一样送给中国的所有富人。要做一个主流的知识富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篇8:

近日,东航物流引入联想及德邦物流等4家投资者,并实现员工持股,正式成为民航领域首家进行混改的试点企业。引起外界关注的是,诸多物流企业中,为何不是顺丰或三通一达,而是德邦成为股东?

其中一个答案是:德邦拥有国内最具规模的公路地面运输网络,可以为货物下飞机后提供有效连接。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的旅行社小会计崔维星,是如何跨界做物流一手打造出德邦的?

夫妻创业

1992年,从厦门大学会计系毕业的山东人崔维星,到广东国旅上班。回忆起自己这第一份工作,崔维星不胜唏嘘:“当时我每天就是核对旅游团的消费账单,不断打电话核实,然后再机械地打对勾。后来我发现同宿舍的导游工资都能拿到1万元,我觉得我比他们牛多了,凭什么才拿1500元呢?于是1993年10月我就离职了,找来找去找不到合适的,最后去了珠海一家酒楼当会计,工资还是1500元,而且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只有周日才能休息,还不能出远门,要随叫随到。我当时肠子都悔青了。离职三个月,我就又重新回国旅上班了。”

重回国旅的崔维星被安排到国旅货运位于广东中山的分公司去做空运货运业务,就此与物流结缘。由于营业点位置较偏,崔维星虽然想尽办法打开局面,但离初始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1996年8月,国旅货运决定放弃中山业务。

崔维星不愿放弃,决心辞职单干。当年9月1日,他的“崔氏货运”开始营业,主营毛衣空运与电器托运业务。

公司当时只有四个人:崔维星及爱人薛霞、一个司机、一个搬运工,办公室只有8平方米。虽然人手紧张到了极致,但由于减去了大公司操作的中间环节,加上丰富经验,不到一年,崔维星就赚到了近20万。

1997年,为了扩大业务,崔维星将公司搬至广州。因为每天都要跑一趟南方航空老干部客货运处发货,他结识了不少南航的朋友。1998年6月,崔维星承包了这一货运处,开展航空货运代理业务。

然而,当时货运处包括车辆和应收账款在内的所有资产才20万元,承包第一个月就亏了3万元,员工几乎走光。重压之下,崔维星居然想出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空运合大票”,货物的运送模式由之前的零收零发改为零收整发,成本降低了,客户也享受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和更实惠的价格,货运处开始迅猛发展。

2000年,崔维星将货运处更名为广州市德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员工60人,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深圳和珠海。2002年,德邦已成为广州区域的“空运散货之王”。

舍大取小

然而,做空运看似赚钱,实则处处受制于人,航班晚点、订不到舱位都是常有的事儿。崔维星回忆道:“有时候接到货物却停在仓库四五天都走不了,早上去看一次,晚上去看一次,货还是运不走,望眼欲穿却束手无策,甚至急得掉眼泪。”“受气”的崔维星开始琢磨着如何突破限制。2000年左右,随着我国公路高速网的逐渐建成,他看到了希望。2001年4月,德邦在广州白云区新市货运市场开了一个档口,开通了第一条从广州到北京的汽运专线。空运起家的德邦,由此闯入了公路汽运领域。

汽运业务开始后,业务员拉到了很多大客户,整车整车的货量让德邦尝到了甜头。比如某国际化妆品品牌的合作商在德邦广州机场路营业部发货四五百万元,一天内就装了十几辆车。然而,这一大客户却出现了拖欠款项的行为,德邦最后以减免的方式才追回了欠款。此外,手机类、灯具类等大客户也出现类似情况。

不愿再“受气”的崔维星经过痛苦思考,决定放弃这块很多公司都想抢的“大客户肥肉”,将客户群锁定在了庞大的中小零担客户身上。

零担是一个物流行业之外的人很少听到的词。零指的是零散,担在古代指的是扁担,在这里指的是车,零担就是指一张运单托运的货物不够装一车,必须好几批货物才能装凑成一车。

德邦把“零担”定义为30公斤—1吨之间,基于这样的考虑:30公斤以下的可能快递及快运公司更专业,1吨以上的则可能做整车运输。

当时零担市场从业者众多,但90%以上是小型专线公司,一个城市至另一个城市的专线公司少至几十家,多至上百家,价格战之下,丢货、损毁以及延误等状况屡见不鲜。

崔维星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他自购进口卡车500多辆,开发直达线路700余条,给网点和车辆都采用统一的形象和标识,提供货物码放“大不压小、重不压轻、木不压纸”等标准化服务,迅速占领了零担中的高端市场。

“零担之王”

2009年7月,崔维星将公司总部从广州搬迁至上海,开始从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公司蜕变。第二年,德邦新增营业网点近80%,营业收入增长高达90%,达到26亿元,一 要知道,2004年时,崔维星去当时零担市场老大华宇物流的货场里参观,被里面堆积如山的货物震撼住了。当时德邦的营业额只有区区两个亿,而华宇的营业额有20多个亿。但十年之后,华宇的营业额还是20多个亿,而德邦的营业额却突破了100个亿。

不过,这个“零担之王”却谋划起了转型。

会计出身的崔维星这些年不断花大价钱请麦肯锡、埃森哲和IBM这样的咨询公司来给德邦“诊断”,目的是让公司的运营管理更加规范、精细。2012年,麦肯锡在为公司做战略咨询时提出,德邦应该转型做快递。崔维星当时不解:“我在零担市场,每年增长60%,我为什么要转行?”

为此,德邦物流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来论证。

不过现在看来,德邦转型做快递非常有必要。崔维星已经看得很清楚了——“零担物流这个市场目前增长较缓慢,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了。”除了德邦以外,这个行业里的大多数企业,甚至包括第二、三名,都深陷在亏损的泥潭里。

此外,这个行业还面临着快递业的强劲挤压。快递和零担物流的业务流程本来就相似,快递企业进入零担行业的难度并不高,出于成本优化和客户黏性等因素考虑,像顺丰、中通这样的快递公司正在强势进入这个行业。崔维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能把快递做好,恐怕零担市场的阵地也保不住”。

在2016年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崔维星如此告诫他的同事:快递行业未来将会走向集中,“留给德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想 “用速度跑赢时间,是我们唯一的生机。”

追赶顺丰

崔维星选择的快递突破口,是3-60公斤重的货物。

“我们在做一般快递公司不愿意尝试的领域。”德邦高级副总裁兼轮值CEO韩永彦表示,3-60公斤重的货物对顺丰而言太重了,三通一达又不大愿意做。而对于零担市场老大德邦来说,这类重货正是其优势所在。德邦快递的差异化服务还有其他快递公司不愿意做的安装加固,擦拭包装,送货上楼等等。在韩永彦看来,这种差异化服务正逐步被消费者接受,在市场上,客户通常的体验是小件货发顺丰,大件货更愿意发德邦。据他透露,这三年来德邦快递的年复合增长超过100%。

当然,在眼下的快递领域里,顺丰是德邦需要仰视的存在,一如当初仰视华宇。不过,崔维星却反问记者道:“你怎么知道几年之后,情况不会像上一次那样逆转呢?”

德邦被誉为物流行业的黄埔军校。从2005年开始,德邦就开始在业内率先启动校园招聘,截至目前,德邦%的管理干部均来自于内部提拔,管理层的平均年龄只有岁。韩永彦就是在2007年通过校招进入德邦的,历经10次轮岗,辗转8个城市,从最基层的统计员一直做到目前的高级副总裁兼轮值CEO。

这支年轻的团队就是崔维星的底气,它不仅使得德邦的管理水平在零担行业里遥遥领先,即使是在快递行业里,崔维星也自信只有顺丰的管理水平能与他的公司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对于这样的一场竞争长跑来说,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意味着更大的潜力,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几率能够帮助公司在后半程里发力,反超对手。

2015年以来,德邦连续推出了长期激励、考核变革、超利润分享、职级薪酬体系改革等一系列学自华为的措施,他也毫不掩饰自己想将德邦打�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长跑吗?”崔维星自问自答,“因为对于我来说,长跑赢的机会最大”。

48 360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