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年专业论文怎么写精彩14篇

圆圆 分享 时间:

会计学年专业论文应围绕主题,明确论点,结构清晰,数据支持,结论合理,是否符合学术规范?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会计学年专业论文怎么写相关范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会计学年专业论文怎么写

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篇1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金融在自由化、创新化、国际化过程中,金融业会计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完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以江西省某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调查对象,在深入研究该行内部会计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洞察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和执行的薄弱环节,旨在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防范系统性资金风险、提高会计部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

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产生于制度控制阶段。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最早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内部会计控制可定义为实施控制的主体运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含义

结合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特点,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定义可表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层为实现既定的财务计划目标和防范金融风险,会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等进行指导、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本文将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内涵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1)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包括:一是防范经营风险;二是保障资产安全、会计记录的完整真实和经营环节的规范;三是为实现经营目标和经营效益提供合理保证。(2)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主体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会计部门及运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他有关决策部门、内审部门、监管当局和外部审计机构。(3)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客体是其全部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资金运动。

(三)研究意义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国家经济和金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保证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其遵循法律和法规制度,保证会计财务信息可靠,减少意外损失,降低财务风险,提升自身信誉度。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于加强其经营管理效益、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防范会计资金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江西某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其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现状。

(一)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方面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总体较好,领导层较为重视,各项内控制度和措施落实较为到位。但调查问卷的作答情况也反映了部分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少会计人员认为建设内部会计控制就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不利于创新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重短期收益,轻长期发展;重外部监管,轻内控制度建设的现象。

2。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营业制度以及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执行有赖于内部控制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调查显示,51。21%的 31%的 64%的 15%的 这说明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方面,该金融机构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企业文化氛围形成的基础在于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重视和加强对员工培训教育。然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金融机构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不够重视。新的会计规章制度实施时,有高达35。35%的人是通过自学来理解的。这可能会造成部分会计人员对新规章制度的理解有偏差,加大了会计业务的操作风险和资金损失风险。对于日常的会计业务培训,有20。07%的会计人员不能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业务培训,有4。1%的会计人员要隔上三年以上才有一次培训机会。另一方面,该金融机构存在教育手段软化的问题,忽视对违规违法人员的硬性处罚教育,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有2。34%的会计人员指出所在单位会计人员违反规章制度时,不完全按规章制度处罚,负责人酌情处罚;有1。37%的会计人员指出不处罚,仅作口头警告。同时,内控工作激励机制较为缺乏,大多数金融机构没有采取有关的激励措施,调动不了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会计部门等参与者的积极性。

3。会计规章制度实施成效有待提高。会计规章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准绳和至高法典,会计规章制度的实施效应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调查显示,关于当前的会计规章制度是否有冲突和矛盾,有1%的 2% 82%的人表示及时修订,并废止那些旧规章制度,有3。59%的人表示很少修订,现行很多规章制度已过时,许多做法仅按惯例来实施。从调查结果来看,该金融机构在执行上级行和本单位的会计规章制度与实际会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存在盲区或不尽合理之处,有些规章制度还亟待完善和修订。同时,会计人员对会计规章制度的遵守和执行的严肃性有待加强。

4。强制休假和岗位轮换制度执行有待加强。会计部门是直接接触财务资金的重要岗位,对会计人员实行强制休假和岗位轮换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然而,由于金融机构会计部门工作任务重、人手偏紧,这项制度的执行往往不能落实。调查显示,79。52%的人表示所在单位严格执行了强制休假制度,17。46%的人表示一般实施,1。95%表示不大实施,1。07%表示不实施。对强制休假的统计表明,20xx年没有休假的会计主管占比为11%,没有休假的一般会计人员占比为10。7%。同时,对会计岗位轮岗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会计人员轮岗的机会较少,在会计部门工作十年以上才有轮岗机会的人占比为33。77%。

(二)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该金融机构依法制定会计制度,建立会计控制系统的内控措施,能有效防范财务资金风险,以确保管理方针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但从问卷作答情况来看,部分单位存在会计业务活动授权制度和不相容会计岗位职责分离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等现象。

1。会计业务活动未严格执行授权控制。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金融机构认识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对自身经营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但由于对内部控制的理论认识不够全面,造成部分会计人员在日常业务操作中存在侥幸心理,疏于对控制措施的严格执行。

2。不相容会计岗位职责分离制度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不相容会计岗位职责分离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关键措施,能有效形成监督合力,防范会计风险。调查问卷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有:部分金融机构会计人员疏于对不相容会计岗位职责分离制度的执行,存在未经授权代班或代班混乱的现象,容易形成资金风险隐患。

(三)对会计处理的全过程监督力度不大

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对会计账务处理过程实施事前监督、事中审核和事后监督。但在部分金融机构会计实践中,监督制度执行得并不理想。事前监督和事中审核表面上做了,但执行得不严。还有很多金融机构没有事后监督,会计监督的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另外,有些金融机构管理者疏于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

三、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改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构建内部控制文化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此,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 二是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保证会计人员规范操作,防范会计财务风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内部控制方式。具体方式可以体现在会计人员招聘、录用、考核和晋升等方面,以及推行会计管理责任制,即对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就其应负的职责实行责任制。

(二)加大内控措施实施效应

一是要强化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使其准确及时地反映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遵循审慎的会计原则,确保账、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会计账务坚持账账、账据、账款、账表及内外账核对相符,同时根据制度要求对不同账务应采取每日核对或定期面对面勾对的办法,还要建立和完善外部对账制度,定期上门对账。二是会计部门应通过信息的甄别、传递和处理,监控各项业务操作,并重视事前的会计风险分析和预测,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对会计账务处理的全过程要实行监督,即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是创新内部会计控制手段,为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必须制定和执行各种标准的操作规程。如:建立完备的机房管理制度、建立日志自动监控记录等。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一是加强稽核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对权力的稽核监督。建立金融机构负责人年审和离任审计制度,年终由稽核部门对基层行的年度经营管理、制度执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二是对基层行实行常规、重点和不定期的突击检查,基层行要对所辖营业网点进行系统性、经常性的检查,对案件高发的单位和易发的岗位增加检查频率,突出会计风险性和效益性监督。三是通过软件开发,将内部会计控制的规定编入程序,由软件程序进行控制,以此满足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要求。同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会计委派制,以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基层行会计核算质量,为基层行提供有效的会计监督。四是建立重大风险信息沟通与报告路径、责任与处理机制,确保内部会计控制重大风险信息传递顺畅和应对及时。

(四)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经验

西方许多商业银行有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值得学习,具体内容有:一是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二是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会计部门是银行内部的第一监控部门,因此国外许多商业银行都赋予会计主管或财务总监以特别的权力和地位;三是相互独立的业务部门和明确的职责,要求每项业务至少有两个人或两个部门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四是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每一项交易一定要有不同的人进行审查和批准。西方商业银行都设计了一套控制资产风险的授权审批程序,突出表现在贷款管理和外汇交易控制上;五是普遍加强了电脑应用,以改进和完善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手段;六是合理有序的内部检查制度,有效防范会计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会计财务司。西方中央银行会计及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xx。

[2]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赵保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4]刘国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及其评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5]王鹏。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金融,20xx,(24)。

[6]董博。浅析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与风险管理[J]。商业经济,20xx,(8)。

[7]吴国风,高小佩。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银行会计风险防范能力[J]。会计师,20xx,(6)。

[8]李璞。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xx,(10)。

[9]潘秀丽。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J]。会计研究,20xx,(6)。

[10]陈志斌,路瑶。内控规范制定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xx,(4)。

会计专业论文 篇2

一、我国金融会计风险的成因

1.市场经济产生的激烈竞争

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的经济体制被定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中固有的经济缺陷也在不断暴露,来自各方经济形式的冲击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市场。由于经济体制的滞后,经济得不到全面性而彻底的发展,未能健全市场准入标准的同时,国内国外的金融管理机构不断出现,虚高的账面回报率令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各地涌现出投资热潮,违规经营的可能性也相应加大,这也增加了国家对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管难度。与此同时,金融行业过快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金融会计忽视了谨慎性的原则,造成金融会计数据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利润水平。

2.金融管理机构制度的不足

我国尽管针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和制度,但是其更新速度无法跟上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也使金融管理机构在发展中存在金融会计风险。一方面,目前我国对于金融管理机构的监管仍存在空白区域,对于金融会计岗位的设置上缺少应有的相互制约和相互牵制,这方面在规章准则中还不够完善,会计行业整体监督水平不高,缺乏足够的防范金融会计、控制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对于金融管理机构的政治干预,使得其在政治手段下进行金融活动,对于市场的公平竞争起到一定程度的扰乱,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受到了干扰。

3.忽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

目前,由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与专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不相适应,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大量需求会计从业人员,然而,这种短时间内对于金融会计的人才吸收,也使得金融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道德素养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态势。在工作中,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受到来自外界的金钱诱惑,个人主义思想侵蚀严重,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编造一些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获得高额的利益;有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仅能应付部分的业务需求,整体素质都有待提高。同时,某些金融管理机构还存在着传统的会计操作手段,使信息总结的科学性不足,信息分析未能达到完整状态。

二、我国对于金融会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1.不断加强金融监督体系的监督与完善

金融监督体系的完善需要各监管部门的通力配合,要有较好的针对性。只有建立完善的、没有漏洞的会计制度,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有心人士利用漏洞造成金融会计风险。监管部门应当采取常规检查与不定时抽查等多种检查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于金融机构的检查监管的力度,按章办事;在完善金融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方面多下功夫,通过行业监督制定法规等方式建立完善的准入规则,这样就可以将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金融管理机构在进行监督管理工作时必须要做到严肃严格,单靠会计人员的自觉性是不足的,在完善单位内会计监督制度的同时,加强内部对金融会计风险的宣传教育,重视会计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工作。只有从内外两方面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才能有效的防止金融会计风险。

2.进一步完善金融核算体系

在金融管理机构内部实行集中核算,加强内部控制的管理。一方面,金融管理机构应该把实施适合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放在重要位置,采用完善的核算体系,规范会计管理体制,充分运用岗位责任制管理使得各岗位权责分明,会计人员之间也可以进行自我监督与互相监督,发挥其互相制约的作用。另一方面,广泛应用计算机,合理利用现代社会的计算机技术,用信息化技术监管会计人员,杜绝由手工操作所造成的数据失误,促进会计核算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确保各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及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各细节入手,化解金融会计的各类风险。

3.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加强与培养

金融管理机构往往需要聘请大量具有会计从业资质的会计人员,受聘人员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组织能力。一方面,培养“干一行、爱一行”、“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增强金融管理机构内部的实力。另一方面,一个强有力的鼓励与约束机制,可以在员工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中对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员工的素质提升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大大增强。加大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企业认同感,从根源上降低金融会计风险。

三、总结

金融活动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金融会计风险,金融会计风险是始终贯穿于金融活动的方方面面。在目前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想保障金融管理机构积极健康而又持续发展,就必须对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对于金融会计风险预防能力的增强,可逐步将金融会计风险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金融管理机构的发展也将有一个安全有利的环境,我国金融改革也将迎来万象更新的美好未来。

会计专业论文 篇3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会计基础》课程常见的考核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单一方式,这种方式不注重过程管理,缺乏对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反映学习效果;二是采用平时、实践、期末三部分来考核,较上一种方式来说已经有所改进,将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之中。非会计专业在评价学习效果时也沿用上述方法,无法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专业服务的,对他们而言,不是要成为会计岗位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专门会计人才,而是通过了解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般程序,熟悉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在将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够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成为符合当代经济、社会会计发展的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通用性、综合性人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从知识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掌握会计工作主要的原理和流程;从能力目标看,应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从素质目标看,应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明确了教学目标,各专业的学生也能够理解本专业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和作用,比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庞大而先进的ERP管理系统在企业的运用,其覆盖了企业所有的部门,需要各部门联合处理信息。作为销售部门来说,这时就不仅仅只负责业务联系,更要负责销售结算手续等,所以要求各部门人员都要熟悉业务流程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当营销专业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就业密切相关时,自然就会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强调综合性和针对性

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取和整合教学内容,应摒弃原有的传统观点,不再追求会计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针对性。总体设计思路是一要删除会计核算的内容,以适用为原则简化教学内容;二要调整教学内容顺序,从报表结构框架开始引入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本原理;三要增加适合各专业的财经知识和财务知识,利用专题讲解来体现各专业的针对性。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内容。授课教师应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授课内容,比如财务专题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各专业特点来选择相应专题或者补充。并且各专业的特点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市场营销专业应侧重编排销售、仓库、物流、税费计算等内容。在举例和讲授凭证等内容时,可以选择相应的销售业务结合供应链知识讲解业务流程以及票据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开具销售发票的实践操作等。

(三)以学生为主体,融入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立起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20xx年,萨尔曼汗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使翻转课堂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改善目前学生课后不会主动学习的现象,更能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翻转课堂与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的运用都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所以信息化技术融入教学已成为教改的必然趋势。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可以拓展为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堂下的教学,由传统的先教后学转化为先学后教。首先在课堂下,学生需要提前学习教师录制或者网上下载的教学微视频,对视频讲解做出笔记,在学习过程中记录自己遇到的难点,这些难点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QQ群等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就学生没有学懂的知识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困惑,师生共同探究和解决,最后通过课堂提问或小测试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优化教学评价,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和需求,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精神。本课程评价思路是:第一,在学生能力评价中,尽可能引入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机制。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改进提高。第二,教学评价应“以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差异。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财务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程度,即注重显性教学效果和隐性教学效果评价的结合。根据上述评价思路,笔者对考核方式进行了重新安排。

新的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学生课堂下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主要是学生的网络学习记录,包括视频的在线学习时间、QQ、微信等在线工具的互动时间、以及练习完成情况。第二,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考核依据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记录,包括学生课上提问情况、与教师交流情况、案例讨论情况,以及会计实务操作情况等。第三,每个项目的理论考试成绩。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小测验,并且记录成绩。第四,学生完成专项实训任务的情况。针对会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各专业的教学目标,设计一部分专项的实训任务,每次任务成绩都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第五,分组教学形成的教师评价成绩和学生互评成绩。实施分组教学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解答、习题练习、实训操作、成绩考评等均以该教学小组为单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相互协助能力,提高学生责任意识、团队意识。

会计学毕业论文 篇4

摘要:我国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这一规则是由国家财政部修订并颁布的,旨在改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使其财务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并对其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新会计制度的引入可以显著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管工作效率,本文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财管工作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思考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被�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是必然。在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中,其中财务管理工作被视为重中之重,它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推行了新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论是会计核算方面,还是预算制定等方面,都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对我过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及意义

新颁布的会计制度的落实,一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计量制度、会计制度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放弃原有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等预算办法,使用新会计制度提出的核算收支、定额定项补助、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等管理办法,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在新会计制度管理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将更为广泛,主要包括资金管控、收入与支出管理、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内容。由于上述四个方面的工作与本单位的日常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性的有效保障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信息包括财务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所有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财务管理通过对预算、成本、资金、收入支出等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有效控制,就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

2.合理保证单位资产的使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财务管理对于单位货币资金或资产毁损、挪用的风险能够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而且还能帮助单位解决一些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从这一层面保障了单位资产的使用有效性与安全性。

3.能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得到间接的提升

财务管理在具体的财务工作中对预算、成本、资金、收入支出等进行监督和控制时,在客观上也提高了单位的管理水平,强化了对外服务的基础条件,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得到间接的提升。

二、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开展财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在新旧会计制度没有做到缜密的衔接

在推行旧会计制度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都比较混乱,随心所欲的设置一些账目,致使许多财务账目不够规范,在账务处理方面精确性较低。当国家开始推行新会计制度时,原有旧账目就无法进行精准处理,而且在新旧会计制度的过渡过程中冲突颇多,加之原有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执行力不充足,使得一些单位没有切实的落实新财务制度,阻碍了新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2.单位内部的财务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都有专门负责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在现实中由于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欠缺新型的财务知识,对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在财务管理中不能坚决的制止一些财务不规范操作,很容易诱发多种财政违规使用问题。同时,国家财政资金对于行政事业编制的单位扶持力度较大,如果单位一把手对于资金的监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再加上财务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欠缺,不依法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使得单位财务管理活动陷入了被动、僵化的境地。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期间,缺乏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不能从整体性和大局性来进行预算编制,导致预算的`精确度低,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久而久之,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有效率,而且还有可能带来预算资金被挪用等问题。

3.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资金的管理上缺乏最基本的严谨,许多单位都不能严格执行预算,资金挪用、超支使用甚至财政资金被闲置现象不断涌现,归纳来说主要原因是对资产管理工作不重视,资产的清算和盘点不及时并且缺乏一套完善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堪忧。例如,政府采购预算作为事业单位预算的一部分,存在预算编制不细化,准确定低,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

三、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新会计制度下推行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改变会计记账方式,顺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管工作提供了明确的资金信息导向,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的完善旧会计制度下的记账方法,以顺应新会计制度的潮流,强调本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明确单位内部会计的具体职责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稳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有效率。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新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依赖全体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意识,即财务人员需要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针对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相对缺乏的情况,单位要大胆引进优秀的财管从业人员。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可对全体财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组织优秀财务学科带头人讲解新会计制度的基本常识和应用方法在最短时间内让本单位的财务人员熟练和科学的领悟新会计制度的内涵和应用实例。作为财务人员,也要加强财务人员之间交流学习与借鉴,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先进观念和优化意识,并切实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单位还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竞争,选拔优秀的业务骨干参与财务管理,激励财务人员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完成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培养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通过为提供培训和平等的竞争机会,促使从业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3.持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新会计制度要得到真正贯彻落实,就要严格依照《会计法》的相关的规定,在单位内部对财务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不断深化财务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最新认识,在新会计制度下遵循新的管理理念,有意识地淡化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人为因素。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单位的财政、审计等部门也要将履行自身职能,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在统一明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的前提下,促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发展的方向;对资金开支的结构及财务资金的实际用途细致分析判断,依据《会计法》的相关法律规范对账目不够具体不够明确等现象,予以必要的惩罚。以实际行动维护尊严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使用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4.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正规化资产管理

财务资金的监管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传统会计制度管理模式中,资金被大量挪用的现象时常出现。因此,科学的监控资金流向,对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和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强化资金的专款专用。合理区分专项划拨的资金与日常开支资金,避免产生资金被挤或占被挪用的问题的发生;科学合理的归纳总结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并进行评估,从基础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资金的科学性和自觉性。

5.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管理和控制

单位的预算管理控制是构成行政部门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工作的目标及会计核算基础上,都突出显示财政预算管控的需求。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财务的预算体系更加完善与透明,实施跨年度平衡机制,增强了财务风险的控制力,完善了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了预算支出的约束力。当前,在新会计制度实施和推进下,可将基本建设的费用支出列入单位一体化的财务大账账目中,经过系统的核算,不但能最大限度的保障完整的会计信息,同时也给财政的监督和审计提供便利条件,使得单位财政资金的安全得到有效维护。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其重点无非是管理开支等方面,而完善单位财务开支管理,主要依靠的就是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单位自身的财务制度。想要切实地做好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工作,就要做到有法可依。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但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有效提升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新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要善于分析、解决问题,最终找到新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完美契合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会计专业论文 篇5

摘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收筹划;会计教学

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

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企业经济活动中关于财务核算的标准。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实务会计与会计理论产生新的变化

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会计准则在许多规定上进行了创新,并推进了会计信息化进程,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实用性。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

通过将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较,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报告目标更加明确,相关规定更为详细和具体,整体来说更具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在原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规定,有效地减少了税款的流失。

例如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调整,规定企业在核查资产的周期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进行估计,加强了企业信息的真实性。

并且新会计准则也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信息记录的过程中更具有实用性,并强化了税收调整的内容,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纳税。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得企业会计运行系统更加完善,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并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促进了全球金融投资和企业财产的透明化。并且新会计准则在实行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的标准信息质量,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通过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会加强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有利于企业选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且企业决策也能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制定出更为长远的经济发展策略。企业能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经济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会计管理对企业进行资本控制,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

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随着企业对于新会计准则变化内容的适应,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务出现了许多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会计作为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会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而企业的税收环节也从会计账务处理进行展开,企业不同的账务处理,会对企业税收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加以分析,明确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税收带来的重要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选择出企业最优纳税方案。

(一)政策选择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企业会计在进行某项业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多个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对这些不同会计政策的处理也会使得该项业务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并影响到企业的税收情况。

例如对存货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变化,在原有规定上进行了相应拓展,企业不同的经济情况,也会导致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这些会计政策还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不同的经济后果。

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应指标加以细化,对企业的折旧费用和利润带来影响,企业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税收意义的所得。

(二)处理方法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所得税会计和收益计量等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全面采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展示性差异的概念,通过适应税率计量来确认所得税费用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贯彻,来全面确认所得税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税收的实用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核算任务量的增加也会出现更多的暂时性差异,而新会计准则中对处理方法的调整,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理念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也使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增多,并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且创新了原有会计理念和内容,这些变化也将改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相关要求,新会计准则中包含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也使得教师不能只熟悉原来的工商企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行业知识

并加强新会计准则下的系统化知识的学习。新会计准则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带来影响,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要认清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的差异

也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教学需要全新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能力,并强化学生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教学的改进方向

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从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并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高校应当安排针对新会计制度、会计实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会,并组织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座

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明确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及相关问题。高职院校还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改进,克服专业课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

并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加强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转换和应用。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会计教师及时查阅最新资料,并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出讲授内容,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中,企业会计的实务工作产生了许多变化,也促进了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这对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也应当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建设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强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冠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6).

[2]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xx,(9).

[3]高永华。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及税收筹划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xx,(10).

[4]陈礼忠。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xx,(9).

[5]郑丹丹。新会计准则之稳健性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xx.

会计专业论文 篇6

会计专业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一起来看看会计专业的。论文范本吧!

会计专业论文 篇7

摘要: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就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开始分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以规避金融会计风险。关键词:金融防范风险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不牢固,必将会严重危及到金融安全稳健运行。特别是在金融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加强金融会计风险的分析研究,对于进一步改进金融会计工作,夯实金融会计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结算编制风险、会计监督风险、会计操作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金融会计风险防范系统是金融风险会计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在整个会计防范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臵,防范措施是必要的。

进一步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谨慎会计标准,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是我国金融业适应国际标准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需要。从目前情况看,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真实核算资产质量。对贷款质量的分类,按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标准进行;对其它资产的核算,按照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孰低原则计量。同时,按照各类资产的实际风险,提高提取呆、坏帐准备比率,适当放宽呆、坏帐核销条件,以体现金融企业的高风险性;二是合理确定收入期限。缩短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由目前的六个月缩短到三个月。同时,考虑过去金融机构应收未收利息核算期限长,形成大量表内应收未收利息的实际,对历史应收利息实际逐年税前冲减政策;三是改进固定资产拆旧办法。在目前实际分类折旧的基础上,实行加速拆旧法;四是适当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水平。虽然财政部、税务总局对降低金融企业营业税做出规定,即从20xx年起,每年下调一个百分点,分三年将营业税率从8%降至5%。但与国内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行业的营业税3%相比,同第三产业营业税负担相比,金融业仍是最高的。在所得税方面,1997年开始,金融企业所得税由55%降为33%,但同外资银行相比仍高18%。在金融机构存在大量应收未收利息的情况下,税负重,形成了金融机构垫付税金,财务信息失真。因此,需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税负水平;五是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应充分考虑金融创新、金融新业务加速发展趋势,制定规范金融新业务相关会计标准及规定,使金融会计制度建设具有超前性,防范金融新业务会计风险。

改革现行金融会计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会计工作受同级领导的体制,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目前,较为可行的改革措施是实行金融会计委派制。金融会计委派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行对各分行和直辖支行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分行对所辖分支机构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会计经理的人事关系隶属派出行,工作关系由派出行财会部和派入行双重管理;二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资格制度。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的业务

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报行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三是赋予会计委派经理与履行职责相当的权力。主要包括: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权力;重大经济事项研究的参与权;重要业务审核权;对下级行会计经理任免的专业审批权等;四是明确委派会计经理的义务和职责。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积极支持、配合、协助单位负责人合法依章经营,严格执行各项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和核算各项业务,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加强会计内控建设;及时完成单位领导和上级会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等;五是建立对委派会计经理的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考� 及时调整;六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定期轮换制度。凡在同一单位担任会计经理3-5年的,必须进行轮换,这样有利于防范会计经理在一个单位呆的时间较长,而引发道德风险,有利于会计委派制度职能作用的发挥。

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金融会计各监管主体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发挥合力作用。金融机构内审部门及社会监督审计部门应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这样既有利于各监督管理部门充分掌握金融会计工作情况,又能够有效防止各部门检查内容雷同,避免重复劳动;有利于各监督主体根据各自监督管理需要,增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检查效果;

二是坚持对金融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的原则。从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看,加强事前监督,关键是要强化“接柜制”职能。即:单独设置接柜岗位,对客户提交的一切凭证,必须经过接柜员审查,验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后,分类传递给各个业务柜组进行下一步处理。对有重大疑点的票据凭证及时向会计主管汇报,以便做出准确判断,予以正确处理。比如对票据诈骗风险的防范,这一环节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加强事中监管,要强化核对监督职能。要建立符合金融会计特点和适应金融会计发展要求的一整套会计内控评价制度,检查手段和金融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预警系统。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首先,金融行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上、人员配备上对会计工作适度倾斜。特别要改变那种会计工作只是简单劳动的错误认识,要真正把那些热爱会计工作岗位、德才兼备的干部配备到会计工作岗位。

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

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必的。另外在会计

工作中,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

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有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如果对此掉以轻心,仍会潜伏较大的风险。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进程中,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金融会计风险,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加强对金融会计风险表现的研究分析,找准形成风险的症结,并从体制、制度、操作手段、监督、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范化解金融会计风险工作水平,就会使金融会计减少事最低度,从而进一步夯实金融会计这个基础,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

科技信息,20xx,。

[2]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xx,。

[3]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中[j].国管理信息化,20xx,。

会计专业论文 篇8

为适应市场需求,“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积极实践与探索中。会计专业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培养出既懂理论又会实务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以适应目前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操作的实验室,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强调知识要点,学生及时实践,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会计专业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重要意义

(一)加快会计审计教学改革步伐,提升教学质量

一体化的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练习实践技能,在练习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必然要求在校本教材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场所设置等有所创新,这加快了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使整个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二)全面促进校本教材开发,培养目标更明确

新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单纯的理论教学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这需要一大批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

只有开发出适应每个学校自己教学需要的教材,才能满足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

(三)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会计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要在教科研上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多的心思,这样做,有利于整个会计专业教学的发展。同时,学生主动参与会计实践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更活跃。

二、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这些课程的课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重通常在70%左右。而实践课程虽然学校安排,但是并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只是停留在完成一套账的层面,学生对账务处理只限于理论知识的了解,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及账务处理流程并不知晓。

(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下,教学环节主要是主讲教师讲授教材所列知识点,等到课程结束时,许多学生对所学课程没能形成一个总体认识。教师单纯的讲,只是单边教学活动,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多时候,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概念,会做几个分录,而不能将一门课程融会贯通。

(三)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中,存在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的现象。总之,教师整体实践技能不强,“双师型”教师短缺,是现在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短版。

(四)实训场地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校会计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训场所,需要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时,临时将日常上课的教室改成实训教室。像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实训课程,只是在计算机室进行简单的上机练习,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学生不能摸拟真实工作场景,进行仿真练习。

三、加快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可以对会计专业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为三大模块,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在这三大教学模块中,可以选择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或者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为核心课程模块,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二)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在编写校本教材是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坚持实用原则,特别应该加强实训技能的训练。

(三)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指导学生熟练的掌握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让他(她)们进行顶岗锻炼,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等,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实务,创造条件。

(四)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学校应专门建设会计专业实训中心,让学生在同一场地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配置先进的实践教学软件;建成摸拟银行、企业和证券等多功能专业实训室。学生在专业的实训中心,边学理论,边实践,做到时间和空间的统一,确保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

会计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能够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会计专业论文 篇9

论文摘要:本文从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师资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分析,透析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现状,提出了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师资建设的设想:优化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创新素质;鼓励教师善于利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开放教育,电大,会计专业,教师

本文从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挑战入手,揭示目前基层电大会计教育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

(一)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

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吸收如下内涵:

1.知识的引路人。在信息时代,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从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信息时代的教师,其主要职责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信息传播者,而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得、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2.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者。信息时代的教师应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电大开放教育模式下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设计教学过程向收集、编写、制作各种教学软件供学生学习使用转变。

3.优秀的合作者。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把各学科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大”课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上讨论教学方式、方法,交换教学经验,共同参与教学疑难的解决,以便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与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讨论等交流活动。所有这些,都必须要求教师是一个优秀的合作者。

4.终身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面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地花时间去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中的种种走向问题,探索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教学、教育规律。同时,教师也必须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二)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1.具有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要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个人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及意见、情感及体验、意志及愿望,不应该再把自己作为是拥有真理的绝对权威;应努力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允许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应以科学的知识、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充沛的创新精神去引导学生积极进取、独立探索、努力创新,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2.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管理能力。由于远程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引发教育方法的变革,因此,会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法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加注重启发式、辅导式、民主讨论式、导学式、情景式等适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另一方面,会计教师必须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教给学生超前的管理理念,使学生成为未来企业智慧的化身。

3.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流能力。会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做到自信、乐观、笑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其次要宽仁博爱,始终以火热的情怀教书育人;最后,是要善待学生独特的个性、别具的才趣,还要以民主的亲和态度去迎受学生对自己的质疑、批判甚至是科学意义上的合理反叛。另外,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还必须学会关心自己、关心别人。知识经济的社会,要求教师做到共享知识,讲求合作,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4.终身学习意识和终身教育观念。知识更新加快、职业迭替频繁、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计教育工作者只靠一次的“在校学习”,是不可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的需求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也只有不断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5.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下述判断:“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所以,只有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创新型教师要求具备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创新性的知识能力、创新性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性的人格力量。另外,由于教师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知识的生产、分配、传播与应用的“中介”,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具备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在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出创新一代的劳动者。

二、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现状

(一)从知识结构看,基层电大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薄弱,目前我国电大会计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够理想。大多数会计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存在局限性,因而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无法讲得较为深入,往往会导致只知道教,而不知道为什么教的局面。会计教师对会计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关注度不够,对相关、相联专业的知识一窍不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会计法规、政策的变动不闻不问。以至于讲课枯燥、内容泛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二)从专业技能看,电大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应有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至于上课时只能泛泛而谈,极少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从教育方法与教育方式看,电大传统教与教学观念面临挑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方式,它打破了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采用“一少两不”的新教学形式,即老师少讲课(计划学时的三分之一),不组班(自由选课),不考勤(学生可以不到学校上课,自己在自己选择的合适地点学习)。针对“一少两不”的教学形式,大部分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仍然普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注重以知识的� 不懂得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更加不懂得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一部分教师在讲课完毕后,很少给学员以课外学习的指导和网上辅导,就使一部分好学的学员在课余时间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自学,如此以往,学员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从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来看,会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教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基层电大会计教师普遍缺乏反思的意识,大部分的教师所理解的反思主要是对上课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思考,总体来说,反思的层次比较浅。

(五)从师生关系看,电大传统师生关系面临挑战。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教与学二者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受教育者是成年人,其特点是工作任务与家庭负担重。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能退缩,甚至打退堂鼓。因此,教师必须与他们建立真挚感情,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掌握学员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明确目的、提高兴趣、克服困难、完成学业。而基层电大的辅导教师,一部分不能和学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学习。

(六)从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看,电大会计专业教师普遍缺少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课方法单一、死板者大有人在。每年能获得科研奖者屈指可数,有创意的论文也少得可怜,更不用说开发新产品、发明新技术。

三、基层电大会计专业师资的建设

(一)优化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

首先,关注基层电大会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具体做法可以先从使基层电大会计教师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人”地位以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入手;再帮助基层电大会计教师确立发展的目标;最后,鼓励会计教师通过经常性、系统性的教学反思,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其次,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要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之路培养基层电大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会计应用人才,同时提升基层电大教师的社会价值,完善基层电大会计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

再次,关注教师知识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在优化基层电大会计教师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强调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有计划的安排教师进修学习。

最后,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知识结构。对于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可以在课余时间多了解公司会计工作,让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锻炼一段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从教育者自身来讲,面对知识经济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肩负着会计教育改革的历史重任,基层电大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完成从传统教育到远程开放式教育的思想观念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一次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和人才观。

(三)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技术的更新并不必然带来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能够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尽可能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更为优化。因此,对电大会计专业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授课,是目前当务之急。

(四)提高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创新素质。

整体创新素质的标准是一要有创新能力;二要有创新的教学水平;三要有人格魅力。具体要努力做好如下几点:要大力营造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良好创新氛围,使教师真正理解时代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前途。要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深造,从经费、时间等方面给予保证,使教师加快知识更新、充实新知识、增强新技能,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基固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支持创新。从政策上鼓励“冒尖”,从而使全校上下都形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良好风气。如:组织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建立创新研究(实验)室;划拨经费、提供条件、制定目标、明确任务,定期举办创新成果展览;设立创新基金和创新奖,完善创新成果的评比和奖励机制,重奖创新成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打破论资排辈等陈腐观念,以创新成果论英雄。鼓励教师走上社会,参与企业、科研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活动,允许教师外出办企业,对教师在校外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承认并奖励等。同时,在各种“评优”活动中,把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实绩放在突出位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并与年度考核、职称、职务晋升等紧密挂钩。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也是解决学生工作、家庭、学习矛盾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综合学生素质、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五方面的做法:

①按照课程进度及时发布重点、难点。学生根据学习辅导中的重、难点辅导,方便他们理解文字教材的知识。

②网上测试练习。有计划、有步骤、及时地布置一定量的测试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自学情况,找出学习中的问题,达到有针对性地学习。

③网上期末复习指导。及时在电大在线的学习辅导栏目中给出期末复习指导不仅可以减轻学生们的负担,也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服务意识,树立电大良好形象。

④网上模拟试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熟悉学习情况,取得较好成绩,每学期至少给出两套模拟试题,帮助学生作好考前练兵。

⑤增加会计实践、实训基地投入,建立院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开放教育要实现其办学特色,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基地都是会计专业的基本硬件设施,它是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保证。因此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积极与校外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建立关系,使 这不仅可以解决成人高校教学资金的不足,又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赢得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 王明霞。 对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2.

2 汪委英,廖雨婷。 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xx,11.

3 张倩。 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 职业与教育,20xx,15.

4 张少刚。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 中国电化教育,1999,6.

会计专业论文 篇10

为了拓宽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满足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一般高校都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财务管理学课程。但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由于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会计专业教学不同的特性。

一、作为非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财务管理学教学具有的特点

(一)跨学科性。财务管理学的跨学科性要求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兼顾相关知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财务管理时其相关先修课程不足(大多只学过基础会计),因此教学时需要兼顾其它有关知识哑149。

(二)应用性。财务管理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有许多的财务管理方法。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去向是企业职能管理部门,从事的不是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他们学习财务管理旨在工作后会用财务管理知识去解决非财务问题,在于其应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时侧重其应用性。

(三)灵活性。财务管理的系统性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理财的全过程,但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不需要面面倶到,而应当结合各专业特色,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才能使各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晓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提高其素质和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二、我校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校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教材选用及教学方法等未与会计专业加以区分,因此存在不少问题,未能达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笔者于20xx年1月至20xx年7月,对我校金融、经济、财税、信息管理、旅游管理等五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多次调查,分析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教学目标的认识。从已有知识结构方面考虑,调查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均为正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调查结果见表1。

从调查的结果看,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财务管理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多数学生认为财务管理教学的目的是了解财务知识,而对于最重要的树立理财思想这一目标认识不够。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就会安排不合理。目前我校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大多与会计专业相同,用的也是同一本教材,但二者的学习基础不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只开过基础会计,导致非会计专业学生感觉学习困难进而厌学的现状。

(三)教材选用不合适

如前所述,目前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大多是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而这类教材并不适用于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因为他们没有前期的课程(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等)作为辅垫,财会基础薄弱。而会计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是按照会计专业的专业设计和要求来编写的,它与会计专业的其它教材在体系上前后有联系,在课程内容上前后呼应,有些交叉内容会放在其它相关课程里讲解,如“量本利”分析方法在会计专业教材中就归入《管理会计》,这对使用这套系列教材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当然没有问题,但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使用这类教材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P]1529-30

(四)教学方法失当

1.网络及网络辅助课程未发挥其作用。目前我校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开设了相应的网络课程和网络辅助课程辅助教学,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师生互动平台利用不够,学生发言经常得不到回应,失去交流的兴趣。

2.案例教学效果不佳。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目的在于通过案例将某个真实的单位和组织的财务管理活动引进课堂,让学生将自己置于决策者的地位,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财务决策。这一目标定位对于非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而言不太合适,我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加区分,导致学生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我校的财务管理实验是以Exce]为平台开发的教学软件。从上表可以看出,我校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了一定的实践课时,周四学时的财务管理一般安排一学期八节实验课。目的在于使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逼真的现代实际工作环境,使受教育者在全真的环境中受到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但由于我校非会计专业实验课时少、各任课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不到位,实验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实验课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针对专业就业取向改革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

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一方面需要与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又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强化与其专业的对应。

(一)结合不同专业组织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讲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依据课程标准适当调节难度。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是主修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其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工作后会用财务管理知识去解决非财务问题。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是营销和管理,那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任课教师就要以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理财知识为主选取内容。在介绍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之后,要着重让学生掌握理财的基本思想。

(二)非会计专业具体教学内容设计

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部分,即总论:重点讲解财务管理的概念、财务管理的目标及理财环境。授课中可将市场营销的目标与财务管理的目标联系起来。2.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重点讲解风险与收益均衡、资金时间价值观念。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应讲细、讲透,可结合营销案例分析这两个基本观念。3.投资管理部分:重点讲解项目投资的原理及决策评价指标的含义和应用,可找一个营销计划作为投资项目进行分析。4.对外(证券)投资部分:重点讲解股票、债券、基金投资的操作程序及原理,授课时可将各类证券的承销与市场营销联系起来。5.营运资金部分:这部分内容与营销联系非常紧密,如存货管理部分,存货资金的周转速度与营销策略密切相关,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可结合实际营销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筹资管理部分:重点讲解资本结构原理,负债筹资的利弊,及如何权衡资本成本与筹资风险。此部分可利用案例讲解如何将固定经营成本、负债利息的杠杆作用融入营销策略。7.收益分配部分:重点讲解股利政策,树立收益分配决策实质上是筹资决策的一部分的理念。8.财务分析:重点讲解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及应用,可结合实际营销案例让学生从理财的视角体验财务分析对于营销经验总结的作用。

(三)根据专业特点选择适当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结合学生专业特点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其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理财的思想与理念,提高其分析管理能力。并鼓励学生碰到问题及时到该网络课程和网络辅助课程交流平台交流,同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定时上网解答学生的疑问。

2.重视案例的选择,注意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结合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融合财务管理与本专业的关系选取案例,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地处理以后工作中遇到的财务问题。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对20xx年国家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分析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什么影响?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降低财务风险?

3.充分利用财务管理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Exce]作为通用电子表格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Exce]的财务分析功能,使得令学生们十分头痛的财务函数运算困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Exce]的图表制作功能还可以将抽象的财务问题转化直观的专业图表。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财务管理实验这个平台,深入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经济运行状况,根据这些变化,结合所教专业,选择或设计实验项目,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体会如何运用理财知识提高其专业技能,以更好地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专业论文 篇11

论文摘要:

传统上,稳健性被认为是公允的对立因素。特别是20xx年颁布的新准则执行以来,关于稳健性与公允价值的讨论日益增多,多数观点认为随着更多地引人公允价值计量,稳健性相对下降,更有观� 本文从稳健性和公允价值概念的界定出发,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不应违背稳健性原则,并对我国的会计实践及未来研究提出了建议。

论文关键词:

稳健性,公允价值,管制

一、会计稳健性的概念界定及评价

会计稳健性,亦称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基本原则之一。Bliss(1924)将早期会计稳健性思想描述为“不预计利润,但预计所有损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稳健性定义为:'对不确定性的谨慎反应,试图确保包含在商业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被充分考虑'(FASB1980)。Basu(1997)将稳健性定义为在财务报告中列报“好消息”比“坏消息”需要更多的证据,开创了盈余稳健性的实证性检验。我国20xx年颁布的新会计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从以上的对稳健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稳健性的内涵是不断发展的。作为最古老的会计原则,亦称会计习惯,稳健性在早期是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其他原则与它冲突时都要服从于它(Chatfield,1974)。这是因为,稳健性产生的四个原因为:契约、诉讼、管制和税收(Watts,20xx),其中债务契约是稳健性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稳健性作为对债权人产权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在早期表现出极端稳健形式。现代财务报告不仅应为债权人服务,也应为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服务。适度稳健性也保护了股东对财产权的行使。现代稳健性的实质在于要求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估计时保持一定的谨慎,特别是在面对相同概率的两种或数种同样正确的估计时,应选择较不利的一种估计进行确认,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不虚计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损失。相比之下,某些观点将稳健性片面地定义为蓄意地低报股东权益,实际上是违背了现代稳健性原则的本意。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界定及评价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有意愿的各方交换资产、清偿债务和被授予的权益工具可以被交换的金额。这两个定义基本相同,都强调了公允价值是在公平市场中产生的,是基于市场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20xx年征求意见稿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资产可以获得或转移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即明确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是脱手价格。

公允价值从诞生起,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从而将公允价值摆在了一个有利的位置。凡是与公允价值有冲突的概念,似乎都是不“公允”的。公允价值的本意,应是完全公平市场的脱手价格。但是完全公平的市场是理想化的。用来指导实务的准则却建立在理想化的基础上,也许是一个悖论。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必将随着实际市场向完全公平市场的不断接近而不断修正。所以,何谓公允,实际上是离不开主观判断的。特别是在使用估值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时,涉及大量不确定因素,就需要在必要时遵循稳健性原则。

三,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的关系辨析

(一)在一定范围内,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的关系是此消彼长。有研究表明,1993-20xx年的会计改革中,会计准则中稳健性原则得到逐步强化。20xx年扩大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因此会计准则中稳健性水平下降。这是与会计准则中明确的财务报告目标紧密相关的。20xx年以前,财务报告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因此更强调可靠性。而稳健性通常被认为是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故20xx年前在会计准则中逐步强化稳健性原则。20xx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的财务报告目标重点引入了“决策有用观”,因此更强调相关性。而稳健性对相关性的运用施加了不对称约束,即稳健性要求对损失更及时的确认,而对收益要求更高的证据标准。故20xx年新准则弱化了稳健性原则。当然,这也是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的状况紧密相关的。在西方,契约和诉讼可能是稳健性两个最重要的解释。在我国,管制特别是会计准则管制是稳健性强化的主要原因。当我国社会向法治化迈进,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契约、诉讼等因素对稳健性的要求会加强,所以,管制特别是会计准则管制对稳健性的要求就可相应减弱。

但是,不能据此认为在完全引入公允价值的情况下,就应抛弃稳健性。有研究表明,美国近30年来会计实务中稳健性是提高的。当然,美国的金融工具品种繁多,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更广泛。由此可证明,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还是需要坚持稳健性原则的。20xx年金融危机,不能认为是公允价值本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不能排除公允价值的运用可能没有足够程度的遵循稳健原则。虽然说美国的会计稳健性有所提高,但可能在大范围引入公允价值的情况下,需进一步加强稳健性原则。还有观点认为,稳健原则在会计准则存在之前即已存在。有经验证据表明,无论是普通法国家,还是成文法国家(我国属于典型的成文法国家),会计收益都是稳健的。

(二)总体来看,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可以并行不悖。

首先,两者在会计准则中层次不同。会计稳健性是会计计量原则,公允价值是计量属性。一种计量原则下可以有多种计量属性,反之,多种计量属性可以在一种计量原则下并行。其次,从公允价值的获得过程来看,如用现值计量估计公允价值,在选用折现率、现金流量额时要遵循稳健性原则。特别是,当用两种概率相同的方法或参数得出的同为正确的估值数额不同时,在取舍的判断上,唯一遵循的只能是稳健性原则,从而选取不利的结果作为公允价值。最后,从公允价值的和原价值的比较结果来看,只有当公允价值比原价值高时,此时采用公允价值,才造成公允价值和稳健性的背离。但当公允价值和原价值相等时,公允价值和稳健性没有冲突。当公允价值比原价值低时,此时采用公允价值,正是遵循了稳健性原则。

在新准则的执行中,能否使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并行不悖,关键是看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尽管公充价值计量属性被广泛运用,但是准则始终要求只有在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时才能运用。而且,我国新准则虽然基本明确是以市场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的价值基础却存在多种选择,不一定是脱手价格。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采取不同的界定方法,是更实际的做法,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实际情况。监管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要求企业应当慎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从新准则的执行情况来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家数相对较少,涉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较轻。这也不排除是因为西方很多的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根本不存在。总之,因为我国准则本身的较高要求,和我国严格的监管,及我国的经济实际,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基本可以在会计稳健性原则的约束下良好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的关系是此消彼长,但是,会计稳健性和公允价值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公允价值计量不应违背稳健性原则。在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上,同样需要遵循稳健性原则。本文只对稳健性和公允价值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探索,未来研究可从实证上对稳健性和公允价值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

会计学年专业论文怎么写 篇12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不断完善与进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发展,得到事业单位内部高度的重视与关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可以增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性与合理性。本文主要针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的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与措施,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建议;研究

目前,事业单位以往传统的会计制度很难顺应会计核算的发展趋势,要想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要进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促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稳定发展。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新的突破和进展,在事业单位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崭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一)有利于规范和统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中较不协调、统一,使各行业会计之间的会计信息严重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大大加剧了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难度性,甚至影响到了日后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因此,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

(二)有利于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的全面性

目前事业单位并没有过多的在会计信息经济特征和质量要求上进行过多得阐述,会计理论的制定较为狭隘,使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尚未形成[1]。因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对理论体系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深入,增强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新事业单位与一般的盈利机构有所不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既有的业绩来

新事业单位与一般企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特别在预算和经费管理上。基于财务部门的角度来分析,缺少制定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计划� 此外,在经费处理方面,铺张浪现象时常发生,在核算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流水化的发展趋势,只是简单地进行处理。

(二)新事业单位内部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

新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所欠缺,甚至存在着一些非法竞争行为,主要是由于新事业单位缺少有效地监督与管理所导致的。而且一些新事业单位管理者很难发挥出自身的领导和示范作用,以权谋私的现象时常发生,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较为根深蒂固。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新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果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就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新事业单位尚未能认识到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2],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度较差,内部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善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新事业单位资金尚未得到有效地利用

会计信息是财务工作的前提条件,财务管理作为新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资产管理人员对于财务账本信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误区,很难就财务账本信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指导性意见,进而造成资金无法得以最充分地利用与配置。而且一些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对于一些徇私舞弊、谋取私利的现象必须及时得到遏制,以免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造成更大的`威胁。

(四)新事业单位缺少高度的财务内控观念

在以往传统的事业单位发展中,过于注重发展速度,使财务管理很难跟上发展脚步,造成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并没有认识到会计执行对于事业单位的重大意义。在新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上,一些工作人员缺少高度的财务观念,很难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一些财务人员存在着“一兼多职”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工作压力,财务人员也就很难专心参与其中,进而引发了财务管理问题上的安全隐患。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交流与协作,推动资源信息的共享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必须要符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满足于新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新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必须要加强合作与沟通,尽可能地减少决策上的失误性,要让资源得到最大效益的发挥,进而完善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计划。与此同时,在相互交流与协作的过程中,可以使各个部门做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避免出现以权谋私现象的发生,为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构建良好的氛围,进而促进新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健全新事业单位各项监督机制的形成,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结合在一起,可以为管理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推动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一些管理人员要适度摒弃以往传统的管理思想,根据新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计划。在监督机制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工作人员的忧患观念,巩固自身的管理技能,更好地适应于新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三)制度配套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科学技术的重大推动力之下,现代化技术地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新事业单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良好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促进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交流模式的形成,还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合理化配置与利用,稳步提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可以充分地掌握财务信息,为新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新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人员良好的综合素质是促进财务会计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财务内控管理人员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技能素养,树立明确的岗位意识,善于履行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有最饱满的精神状态,要树立浓厚的职业道德意识,致力于维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整体利益中。因此,在新事业单位招聘人才时,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考核,适度提高招聘门槛,待培训期考核期满以后,再安排正式地上岗就职工作,进而充分发挥出新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积极作用。此外,新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财务工作质量与水平有着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有效提升财务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提供出最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好地服务于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改革。

(五)创新和优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坚持全发生制核算原则在新制度改革中,一些事业单位的收支业务可以利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可以稳定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将经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中。

2、合理运用资产折旧与摊销方法[3]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中,可以引用资产折旧与摊销方法,使用“非流动性”科目合理分析并记录资产折旧与摊销的实际情况,不断细化资产管理,增强亏损及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势在必行,可以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因此,新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对于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视程度,不断制定完善的财务内部监督管理系统,加大监督与控制力度,促进资金的优化利用与配置,不断规范自身的财务管理计划;同时,一些财务工作人员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更�

参考文献:

[1]彭凌云,王秀霞。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改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6(09):61-62.

[2]霍锦秀。从财政管理视角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6):187-188.

[3]莫豫玲。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内容的变化和创新[J].时代金融,2014(17):229+233.

会计专业论文 篇13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从保障会计实践课程的课时量,构建多层次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建设,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几方面探究了提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对策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能够立足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积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业的会计人才,高职院校要基于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会计教育改革,才能保障会计专业教育效果的不断提升。会计专业理论性与技术性,实践性都很强,会计专业教育必须要重视实践教育环节,这样,才能保障教育的效果,保障人才的有效培养。在会计实践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升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是目前高职院校急需要做好的工作。

一、当前影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分析

(一)会计实践教学课时量不足

会计课程的实践性和技能型都很强,如果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只开展理论教育,抽象的理论内容学生是很难有效理解和把握的。另外,忽视会计实践教育也不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人才的有效培养。但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很多学校都只重视会计理论教学,会计理论教学的课时的设置很多,理论课程设置能够保障足够的量。而会计实践课程所设置的课时量明显不足,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教育的现状,这就导致会计实践教学深度不足,广度受到限制,导致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导致会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很难有效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会计实践教学职业岗位意识不强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一种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职业岗位意识不强。这种职业岗位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不突出。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实践教育内容在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雷同情况,会计实践教育内容的职业性不突出,这就制约了高职会计实践教育的。有效发展。第二,会计实践教学不重视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高职会计实践教育没能够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教育内容,会计实践教学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等方面内容的建设,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思和能力的培养,内容设置落后,不利于学生未来成功就业和成功发展。

(三)会计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不严密

要保障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必须要重视实践考核教育。但目前,在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着实践教育考核制度不严密的问题。在高职会计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环节,在会计手工实训和电脑操作考核环节,都存在着考核不够规范,不够严密的情况。在相关会计实训考核中,由于组织不够严密,有的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不能认真对待,会出现抄袭情况。有的学生通过抄袭手段得来的分数反而超过其他不抄袭的学生,这样,就导致学生对考核的公平性产生怀疑。另外,在考核中,有的教师凭着主观感觉,为学生制定实训成绩,这也严重影响到考核的公平公正性。由于会计实践教学考核制度不严密,在考核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学生不能认真对待会计实践教学考核工作,学生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对会计实训教学也不够重视。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保障会计实践课程的课时量

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内容较为枯燥,并且理论知识较为艰涩,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在会计专业教育中,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的会计学习的积极性不强,会计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教育要重视实践教学。作为学校必须要根据会计教育的实际情况,减少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课时,并能够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加会计专业实践课时,能够保障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合适的比例。会计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最好能够保持在1:1,这样,学生才能保障在掌握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够进行实践操作,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通过实践对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应用。需要注意是理论讲解要秉承够用为度的原则,尽量要为实践教学腾出更多的时间,这样,学生会计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学生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依据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多层次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还存在形式单一的情况,存在着教育内容与学生职业需要联系不够紧密,职业岗位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能够依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多层次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这样的教学体系,首先,需要对会计实践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会计实践教学要能够积极创新教育方式,能够建立诸如演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实训、校外实践、社会调查等多种会计教育形式。器材,会计专业需要能够基于学生需要围绕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训练等内容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这种构建,以丰富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有效培养。再次,会计实践教育要明确会计岗位工作职责,明确会计岗位内容,要能够使学生对会计岗位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要能够突出会计基础工作教学,通过会计基础教育,提升学生会计操作的基本素养,保障学生会计行为的规范性。最后,在教育中,教师要能够针对会计岗位某一方面的需要,设置一些案例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使学生对某一个方面的会计技能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并结合校内实训,使学生应用相关会计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检查,督促,共同努力,真正提升学生的会计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培养高素养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加强会计实践考核制度建设

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考核制度的建设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参与考核评价的积极性和会计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会计实践考核制度建设,要能够积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采用过程加结果的考核方式,这样,才能保障实践考核工作的公平性,保障这项工作的完善发展。比如,在《基础会计实训》课程考核中,可以设置50%的过程考核比例,设置50%的结果考核比例。在过程考核中主要包括的考核内容为建账、编制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等等内容,这些专项会计技能考核评价需要结合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相关技能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而结果考核是需要教师将做账的内容整理成为相关题目,学生通过抽签方式抽取题目。教师通过答辩的方式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具体的答辩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创新会计考核制度,可以保障考核的公平公正性,保障通过考核策略有效提升学生会计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加强会计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加强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是高职院校提升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重要选择。学校要能够拨出一定的资金,加大实训教学创新建设,构建会计实训必要的各种设备。要能够基于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起高起点,高标准的,适合会计教育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的实训基地。要能够加大投入,进行现代化的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会计实训教学的需要。具体而言,加大会计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高职院校要建立现代化的会计模拟实训室和实验室。要根据会计实训教学需要,建立手工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并能够为实验室配置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购买相关的财务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会计模拟实践学习的场所和基地,为学生会计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外部条件。第二,高职院校要能够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校的力量是淡薄的,在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建设中,要保障基地建设的高标准,学校需要能够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提供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场地,并对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的管理,而相关企业提供相应的设备、技术和技能人才,对实训基地建设作出指导。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开展实训活动,以提升学生会计实践综合能力。第三,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通过与相关会计单位合作,以互利为宗旨,进行合作,尽可能多地发展校外会计实训基地,这种实训基地建设要能够为企业提供服务。学校相关人才要能够为企业发展筹谋划策,要能够承担起培养企业员工的使命,同时这种基地建设有要能够为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提供有效的保障。

(五)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依靠一支教育观念先进,个人品行端正,创新意识能力强,理论实践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积极合作,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要能够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到企业中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其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积极引入企业优秀的会计专项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者是指导学校的会计教育工作。学校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能够有效培养双师型人才。

作者:邹莉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宋孟丘。关于会计实践课程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xx(13)

[2]潘宗玲。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xx(16)

[3]董丽,王嘉发,朱兆林。大类招生背景下“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xx(03).

会计专业论文 篇14

摘 要文章分析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提出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和建设的项目及实训体系,并提出了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实训基地 建设研究

一、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专业技能与技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会计专业必须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努力提高实训质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对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始终坚持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特别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于进行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主要完成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完成职业环境、职业规范的训练为主,是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延伸。会计专业相关培养单位应拓宽渠道、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签订校企合作协定,与企业共同培养具备岗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长期稳定的合作,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能。

总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校外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形成实习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确保学生拥有足够时间和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训练,适应社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

二、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通过市场调研,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人才需求状况,国内外同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发展动态,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提供相关信息。

(二)科学性原则。

加强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科研及生产的相互促进与开发。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本着产、学、研结合的途径,能使教学、科研与生产相互联动与促进。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从而使得基地保持创新、科学与合理,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的教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高效率原则。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保证基地高效运行为目标。提高设备利用率,变纯教育投入为产出化投入。充分利用基地的建设,开展对行业和社会的技术服务,使基地成为行业区域性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中心;其次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趋势,投入相对超前的高、新、精、尖设备,既服务于教学,又通过对外开展技术服务,把纯教育的投入为产出化投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一)校企协作模式。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以校外实训基地为桥梁纽带。加强学校专业建设需要与企业的协作,发挥设备优势、人才优势,优先为挂牌实训企业作好服务。将企业在工作实际中所遇到的技术性、管理性和经营性难题及案例,作为专题,通过课余兴趣小组形成,由师生共同研究开发,以此来带动教学,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同时接受由企业委托的项目开发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使学校和企业相互渗透。通过联合开发,既可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经济活力,同时也可给学校注入了活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阶段,将一些实践性教学内容直接融入到工作实际中去,与会计工作过程相结合。按会计专业教学要求,把基地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内容相结合,让学生尽早接触到会计工作实际内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操作,在指导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项目与实训体系

(一)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会计类手工实训:会计学原理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会计核算模拟实习、出纳与点钞技术实训、预算会计实训;会计类软件实训:会计电算化、财会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操作实习、财会软件应用实训、纳税实务实训、用友财务软件培训考试、金蝶财务软件培训考试;会计辅助类实训:外汇期货实训、国际金融实训、财政与金融实训、金融证劵实训、银行业务实训、保险业务实训;会计沙盘类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电子沙盘实训。

(二)会计专业实训体系。

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应从具备职业岗位的从业能力出发,实训体系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职业基础技能培养、职业基本素质培养和职业(岗位)专业技能培养。职业基础技能是职业岗位群所共有的通用技能,以及岗位群内岗位转换所需技能;职业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独立计划、组织实施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合作、协调、交往能力;它贯穿在实践教学的各个活动中,通过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培养与训练,使之养成敬业、爱岗的良好个人素质。职业(岗位)专业技能是一个职业岗位专用技能和相应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使专用技能达到精练程度以及能熟练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五、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实训教学师资的培养建设与管理。

培养和建设好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实训教学指导教师队伍,是关系到学校能否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对此,应抓好专职实训教师和兼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加强专职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建设专职实训教师队伍时,着重把教师“实训能力”培养做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采取以下途径和办法来加强实训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1.利用假期和教师无课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也可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建立教师换岗轮训制度,强化训练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努力获取各类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及本行业相关的技术职称,专业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使部分教师转变成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师;2.有计划地选派指导教师到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习,系统地学习有关教学法,方法论和心理学等知识,不断提高指导教师教学能力;3.重点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学骨干,对中青年指导教师可采取建立教师教学进修制度的办法,在相应专业中开展实训教学进修,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重视专业教师梯队建设及专业教师的“双师”资格培养。

第二,加强兼职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适时选聘一定数量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人才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管理效益,使两种师资类型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对专职教师的某些不合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作用。可面向社会和企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髙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教学指导教师,改善师资来源结构,利用他们高超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二)抓好实训教材建设。

实训教学的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组织教师及企业有关高技能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实训教材编写小组,编写适合会计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教学指导书和教材;第二,参考、选用国内现有的有关实训教学的教材,挑选其中的优秀内容,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第三,选用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实训教学的教材,作为辅助教材。

(三)做好实训基地的规范化管理。

为使实践教学规范、有序地实施,实训教学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必须要制定出一系列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第一,岗位职责制度。制定《实训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训基地负责人工作职责》、《实训、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等岗位工作职责,使实践性教学相应工作岗位的职责明确。

第二,规范实训基地使用制度。制定《实训场所工作守则》、《实训场所使用程序》等制度,使实训教学场所保持整洁、有序开放。

第三,优化设备使用。制定各类设备操作规程和安全使用规程,设备使用记录制度,以保证设备的使用率。

第四,做好实践教学考核工作。应建立《实训教学日志》、《实训成绩评定方法》、《实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等制度,以确保实训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48 4089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