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精选5篇】

好文 分享 时间:

通过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难道这不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吗?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篇1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由县商务局、县粮食局、县合管办组成的工作组,驻村帮扶的联系村是何家洞镇水银江村。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全面动员,迅速行动,深入贫困村户走访调研,制定帮扶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有序推进。

一、后盾单位扶贫工作情况

1、精准摸底。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驻村队员组成两个调查组深入到所有村民小组,用三天的时间,走家串户,摸清每家每户的详细情况、贫穷现状、对34户123人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详细分类,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科学规划。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制定村队贫困户三年脱贫工作规划和每年的脱贫计划、脱贫人员名单,明确帮扶人员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贫困户家庭实际的脱贫方案,确保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精准确定扶贫攻坚的“路线图”。

3、精准措施。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的最大政治任务、最紧迫的中心工作、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财力支出、项目布局、基本公共工程、排忧解难、工作举措上聚焦精力,集中攻坚,全力落实。一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完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种植、养殖户借助商务部《新农商网》平台销售农产品,开展网络购销业务,促进消费拓展,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同步推进;二是通过招商引资促发展。结合本部门的工作特点和优势,抓好招商引资是充分发掘资源潜力,促进贫困村尽快脱贫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了解水银江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主动帮助该村规划招商项目,加强对水银江村农业招商工作的宣传,利用各种渠道,宣传联系村的资源开发前景,促进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我们拟引进恒康药业集团在该村建立中草药基地,大力扶持中草药合作社做强做大,目前,基地正在烧山整土阶段;三是抓新农村建设。根据规划,20__年计划通村公路1公里,目前,该村公路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四是建设村级活动室。目前村民活动室正在抓紧建设,活动室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村支部、村委会无办公场所的状况。

二、部门职能扶贫工作情况

1、主动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为契机,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商务部门实施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来抓。一是培育电商扶贫创客群体。发挥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意向的农村贫困户进行电商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鼓励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加盟知名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或自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二是加大人才培训就业力度。鼓励电商龙头企业安排适当产品、适当岗位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优先为农村贫困户提供电商创业培训和指导。利用与阿里巴巴、杰夫、高格等电商对接契机完善县电商服务中心、乡服务站和村服务点功能及配套设施,为贫困乡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

2、健全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商贸重镇建设”、“农超对接”、“农商对接”和“市场标准化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农村市场结构,搞活农产品流通,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加快商贸重镇基本公共工程建设,主动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营销网络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法,主动搭建城乡流通网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搭建贸易平台。

3、搭建农村流通网络。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主动参与农村物流市场发展,整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电商、供销、邮政、物流、金融、通信等行业资源,依托大型流通企业,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法在农村市场的广泛应用,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2里地”。

4、全力推进外派劳务。把外派劳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健全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完善监控、评估、预警及安全保护工作体系。主动与人社、职业技术学校等部门的交流合作,加强出国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出国务工增收致富。

5、营造优良的农村消费环境。强化商务执法,规范建设12312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城乡市场经济秩序整顿治理和规范,深入开展市场平衡专项整治,严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商业欺诈行为,建立完善重要商品质量安全保障和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机制,努力营造优良的法治经商环境和安全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篇2

为了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全力协助镇党委、镇政府落实省市县一揽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分村分户列出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在项目落实上保质保量。20xx年配合完成婆婆庄至青山公里通畅公路建设和24条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工程,唐家川、甫洞两个村集中安置点道路建设等项目。完成了八娘沟、红城沟、中谷沟、结扎村等防洪堤坝建设工程,配合水务局实施北部饮水工程。完成2960户灾后重建工程,完成2023户群众的房屋维修加固工程,群众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

在资金使用上精准到户。他组织镇扶贫工作站业务人员和镇村干部大力宣传精准扶贫贷款政策,督促镇村干部深入贫困户认真调查摸底,使所有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都能享受到精准扶贫贷款政策。2015年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的发放方面,通过企业带动型370户、1850万元,自我发展型523户、1569万元。他经常与县扶贫办积极衔接,最大限度争取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在结扎等16个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将大部分有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到协会中来,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为贫困户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闫xx在工作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他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经常为全镇精准扶贫工作谋思路、创出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篇3

任力

(月)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大六号镇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大六号镇辖8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556户18325人,常住2581户5876人,耕地万亩,其中水地万亩,退耕地万亩,大小畜万头(只),境内有丰富的玄武岩矿石、大型的上市公司―雏鹰集团和云天化农牧业有限公司落户我镇,新型的石材加工园和大型的酱菜场已开工建设,镇内有大型指针式喷灌圈32套,膜下滴灌万亩,日光温室大棚190座。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548户1215人,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致贫276人,因学致贫132人,因缺资金514人,因缺劳力138人,其他原因致贫155人。

二、主要措施

(一)反复摸底对比,精准识别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难度大,涉及人员多,群众关注度高。为了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标准和质量,我们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具体识别工作,在识别确定贫困户期间,我们以点带面,先在一个村委会开展识别认定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全部参加村民大会,及时总结发现识别过程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研究制定措施,然后全镇推开,为做好扶贫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经过反复的调查、摸底、识别、比对,最终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548户、1215人。

(二)部门乡镇包扶双保险,确保扶贫工作见实效。为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扶持有措施,脱贫见成效,加强对贫困户帮扶力量的整合与管理,在全旗统一安排各旗直部门包扶的基础上,对每个贫困自然村安排一名镇干部进行包扶,相互指导、相互促进,起到双保险的作用。镇包扶干部除负责这个村所有贫困户之外,还负责该村其他工作,如:草原确权、土地确权、三农普查和精准贫困户的帮扶等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这样干部身上有了压力、就能沉下去,借助其他工作的开展详细掌握包扶村的特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针对每户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既拉近了干群关系,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又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易地搬迁与移民脱贫良性互动。今年,针对全镇20个30户以下、立地条件差、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的村庄实际,将易地搬迁与脱贫工作有效结合,选择了交通区位优越、人口相对集中、产业辐射带动面广的大六号新村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让贫困户既能改善居住条件、又能就近入厂打工,达到增收脱贫的目的。

(四)依托产业优势,带动脱贫致富。依托雏鹰集团、内蒙古云天化农业有限公司、酱菜场和设施农业等资源优势,根据各村委会特点,因地制宜,以产业扶持为主,积极培育集体经济,致力打造当地品牌,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一是协调雏鹰集团,利用扶贫资金为入住雏鹰的贫困户每户垫付2万元保证金,扶持贫困户入驻雏鹰养猪,年收入保底万元,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这样扶贫资金既不流失,又能滚动发展。目前有74户贫困户与企业达成意向,第一批已签订合同14户,因多数贫困户由于雏鹰集团有严格管理和用贫困户贷款有顾虑,镇、村两级干部继续做工作鼓励其他贫困户加入雏鹰集团实现稳定增收。

二是依托丰裕村内蒙古云天化公司,流转整合土地8000亩,农民以水地200元/亩、旱地150元/亩承包给云天化公司,贫困农户以地入股、基地打工实现增收。胜利农机合作社和地宝龙公司根据各贫困户身体状况、年龄构成,合理安排不同的工种给贫困户,实现贫困户就业全覆盖。同时从云天化切出260亩土地发展集体经济,与大六号酱菜厂签订蔬菜订单,收益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反哺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三是针对羊盘洼、恒义隆和晨阳村委会立地条件差的现状,包村干部引导贫困户种植适宜当地种植的农作物,打造“大六号红山药”、“大六号莜面”和“大六号胡麻油”等当地品牌,构建“贫困户种植、包户干部代销、扶贫资金跟进”的办法,使贫困户增加收入。

四是南梁村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利用当地103座村日光温室大棚,贫困户可就地打工增收。对20座集体大棚进行对外承包或采取大户经营,主要种植蔬菜、花卉和鲜姜,今年试验种植鲜姜获得成功,亩产可达15000斤,明年计划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贫困户可种植、就地务工或以分红的形式增收脱贫。

五是大六号村、大西沟村和庙湾村,围绕雏鹰、酱菜场和种植基地,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介绍到企业、基地打工,增加收入。在有条件的村,政府引导发展土鸡生猪养殖,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模式,实现整体脱贫。

(五)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加强基础建设和生产补助。“三到村、三到户”项目涉及5个村委会,―累计项目资金450万元,按照项目村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共新打机电井23眼并全部配套,新增水浇地面积4650亩,打筒子井50眼。为实施项目和社会保障的贫困户每户补贴生产资料资金1000元,没有实施项目和社会保障的贫困户每户补贴生产资料资金元。―实现脱贫406户、1005人。

今年我们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除享受教育扶持、移民搬迁、社会兜底和生态补偿的贫困户外,其他的贫困户,继续给予生产补助,养殖业补贴棚舍、饲草料,种植业补给籽种化肥。

虽然我镇在扶贫工作特别是产业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依旧没有将当地的产业有时优势最大化的发挥,最合理的与脱贫工作相结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依托龙头产业带动能力,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各村特色品牌,增强村委会自身发展动力,实现全镇贫困户稳定脱贫。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篇4

按照中央有关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月来,我州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启动,各地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努力奋斗。

××县以强力推进“四个到位”、严把“三个关口”、落实“四个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一、“四个到位”强推进

第一,思想认识到位。××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加快兴仁发展的历史机遇来把握,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作为全县干部的历史使命来担当。在思想上做到早发动、在行动上做到早安排,截至××月××日,精准扶贫调查摸底阶段全面结束,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已完成,各乡(镇、街道)正在对贫困农户信息核对和分类汇总。

第二,目标任务明确到位。全年总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五个乡镇“减贫摘帽”,使全县乡镇贫困发生率降低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精准扶贫建档立卡任务:精准扶贫的核心就是要准确识别出贫困人口,该县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目前已将库存的万贫困人口进行公示。领导包保任务:改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六个十”工程和党建驻村结对帮扶等措施,将省、州认定的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进一步细化到挂点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头上,严格考核和奖惩,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第三,帮扶措施落实到位。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不脱贫不脱钩”的原则,对17个乡(镇、街道)、151个村(居)社区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贫困人口,由县直部门和小康工作组进行全覆盖驻村结对帮扶,真正做到“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达到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的目的。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按照“农民自愿、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大力实施核桃、草地生态畜牧业、中药材、蔬菜、精品水果、茶叶、乡村旅游等产业,××年计划完成核桃种植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万只、中药材7万亩(薏仁6万亩、何首乌、葛根等1万亩)、精品水果万亩(树莓万亩、高钙苹果万亩、无籽刺梨万亩),茶叶万亩。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加快发展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山地农业扶贫产业园区,拓展产业带、构建产业群,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加快薏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兴仁中药材园区建设,这些产业和项目资金覆盖了70%的贫困村、80%的贫困人口。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重点培养新型农民和二、三产业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多形势、多渠道的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年完成职业培训人,转移就业5600人。启动实施“××省妇女及妇联组织参与扶贫开发行动计划”,围绕“百万妇女创业就业”,实施“巾帼创业扶贫工程”,大力扶持妇女创业。继续推进“三个十五万”支助小微企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十大扶贫产业”,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培训5000人,通过培训,力争实现“l户3人”目标,××年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同时建立县园区企业贫困劳动力用工吸纳帮扶长效机制,将通过培训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到园区就业,促进贫困家庭早日脱贫。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年我县危房改造指标3600户,目前已将符合条件和需要危房改造的贫困农户全部列为改造对象。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年完成扶贫生态移民600户1500人(其中贫困农户400户)。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年完成7个村烟草扶贫新村建设,打造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完成14个贫困乡镇和114个贫困村的“小康路”公里;“小康水”万人;“小康电”3606万元新建改建;“小康房”4236户;“小康寨”46个;“小康讯”村村通宽带、户户通电话,邮政全覆盖。不断改善贫困村内的村道、生活用水、用电、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

第四,主体作用发挥到位。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真正依靠的是老百姓、是千家万户。一是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通过采取广播、电视、会议、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宣传,把工作的目的、方法、步骤和相关政策讲细讲明,真正让群众理解精神实质,让其通过耳濡目染感受到连片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同时开好县、乡、村、组四个层次的会议,深入群众宣传扶贫内容、识别标准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共同配合和积极参与工作。二是尊重群众主体意愿。在落实产业扶贫到村到户、农业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方面,采取“三议三评三同步”的办法,强化民主管理,充分尊重群众主体意愿。“三议”即项目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村民大会决议。“三评”即群众自我评价、群众评选建设业主委员会、评选建设方式或施工单位。“三同步”即监督与建设同步,建设与融资同步、农户自建工程与公益设施建设同步。在项目选择上尊重农民意愿,在项目建设上依靠农民自主管理,在项目验收上以农民满意为标准。三是充分激发群众热情。调查摸底结束帮扶措施制定后,优先选择建设条件具备、干部得力、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村、社区优先实施精准扶贫项目,使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以奖代补、农民投入为主,信贷补充为辅”的原则,落实“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和“先干先补,不干不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和群众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在工程实施中,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五自主”,即自主谈判议价、自主建设管理、自主竣工验收、自主结算付款、自主承担安全责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二、“三个关口”保实效

第一,严把工作进度质量关。一是对工作任务进行时间倒排。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该县按照省统一规定时限对工作任务进行倒排,严把时间和进度关,明确贫困户识别、贫困村识别、制定贫困户帮扶措施、制定贫困村的帮扶措施、填写贫困农户手册、数据录入、填写贫困村登记表、数据更新、联网运行等九个方面工作的完成时限,特别是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还对工作步骤进行了明确,每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严格操作程序。对每个阶段规定工作任务,每个环节必须严格按操作方法和规程执行,严格落实公示审核制度,真正达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情况准确、数据详实。贫困户识别做到“两公示一公告”,贫困村识别做到“一公示一公告”,全程公开,接受监督,确保结果公开、公平和公正。

第二,严把工作监督关。一是成立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督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7个督查组,建立分片区的督办制,督促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坚决杜绝建人情卡、关系卡。二是明确组织、扶贫、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监督职能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组织部门负责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扶贫成效考核;扶贫部门负责考核指标制定、相关协调工作,扶贫项目的立项、审批、检查、验收以及绩效评估等;财政部门负责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日常监督、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全过程监督;审计部门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考核指标的真实性、资金公开制度、备案制度、项目管理廉政风险配套制度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严厉查处在工作开展中的违纪违法行为。三是强化扶贫资金管理,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定期不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的行为,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加强督查和跟踪问效。

第三,严把动态管理关。一是按照“民主评困、三榜公示”的原则,对贫困农户实行动态管理,对因灾、因病等返贫的农村居民及时认定为扶贫对象,对识别出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帮扶范围,落实帮扶措施,属于民政救济范围的,及时给予救助,对脱贫的扶贫对象,取消享受的扶贫政策待遇。二是建立进退机制,对不符合贫困条件的农户坚决予以退出,对调查中符合贫困条件的农户进行充实,真正做到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户不评。

三、“四个机制”促落实

第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督促和协调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机构建设。充实乡(镇、街道)扶贫站工作人员,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贫困乡(镇、街道)扶贫工作站不少于4人,非重点乡(镇、街道)扶贫工作站不少于2人,由县扶贫办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落实力。三是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县委成立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县直各有关工作部门、省州驻县单位成立驻村工作队,共计组建134个驻村工作队,实现了行政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乡(镇、街道)基层党员帮带贫困农户制度,1名基层党员至少帮带2户以上贫困户;深入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每村推出1个以上典型;突出抓好村支两委带头创业示范,每村成立1个以上产业合作社或产业互助组织,培育10户以上脱贫示范户,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扶贫攻坚战斗力。

第二,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年均大幅增长。二是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产业扶贫、村道通达通畅、土地整理、人畜饮水、产业园区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村建设,全面形成资金集聚、技术整合、措施配套、拼盘开发的态势。三是按照上级文件要求,落实户均3元的配置工作经费,保证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开展的必要支出。

第三,建立大扶贫工作机制。推进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综合扶贫模式,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全力推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各方参与、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一是加大行业扶贫力度,乡镇、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安排项目资金,优先安排贫困乡村。二是扶贫、发改部门的农业农村项目和财政的“一事一议”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三是农业、林业、水务、交通、国土、环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人口、民宗等部门,在安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人口发展等项目投资时,要优先考虑贫困乡村,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四是积极引导社会扶贫,加强与省内外帮扶单位的联系,拓宽扶贫协作领域和对口帮扶内容,在技术引进、劳务输转、招商引资、产业合作等方面实现大的突破。五是充分发挥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及驻村等定点对口帮扶单位的优势,开展不同特点的帮扶活动。六是积极宣传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投入扶贫事业,实现部门和单位对口帮扶贫困村全覆盖,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第四,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年终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对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工作部门、省州驻县单位、企业扶贫开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政绩考评挂钩,并作为各级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考核等次确定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无起色、推进缓慢、未完成责任目标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和帮扶单位及干部进行通报批评,视情况进行问责,彻底解决一些帮扶单位“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

××县经县委、政府研究,组建“××县精准扶贫到村服务站”,做到一村一站,以乡镇分管领导为站长,县扶贫办副科级领导为业务指导,县扶贫办业务人员、乡镇扶贫工作站负责人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为成员,明确目标,细化职能、措施、责任,更高标准地精准识别贫困户和贫困村,做到精细化推进、常态化服务、动态化管理,通过整合全县扶贫资源开展精准扶贫,构建大扶贫格局,达到“干部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和基础设施建设”六个到村到户的目标。

精准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苏雄乡精准扶贫工作做如下发言。

苏雄乡地处甘洛县西北部,至今还没有通乡硬化路,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01亩,有865户475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59户1717人,全乡5个村(2个极度贫困村、2个贫困村、1个非贫困村),今年脱贫摘帽村有3个。县发改委下达了苏雄乡瓦洪村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53户249人,项目总投资1348万元,彝家新寨120户,全乡共有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其中3个安置点均分布在道路条件相当恶劣的山上,一旦下雨物资材料很难运到。虽然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道路制约,()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两委的坚强带领下,全乡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形成合力。自6月底组建新班子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全乡的首要工作来抓。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模式,每个村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了村级负责人和全体干部参加的精准扶贫工作专项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

二、深入农户,做好脱贫经济台帐。根据县上的`统一要求,我乡全体职工对今年摘帽的3个脱贫村贫困户进行了内包负责制,重新调查摸底,找准致贫原因,摸清贫困户家底,做好动态经济台账,为年底3个村村民如期脱贫摘帽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三、畅通道路,确保工期。针对目前我乡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加之暴雨洪水自然灾害频发,通乡公路6月以来多次塌方受损严重,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物资运输很难的问题,乡党委、政府专门开会研究决定,一是协调施工队修建到4组安置点的公路约2公里,并铺上砂石;二是主要领导亲自租用挖机、货车等机器设备,专门请人负责通乡公路约20公里的平整、修建、铺砂和约300多方塌方的清除等工作,期间主要领导亲自督促。乡党委政府只给挖机和车辆加油,工期22天费用仅花5万余元,大大减少了成本。同时也为我乡53户易地扶贫搬迁和120户彝家新寨建设创造了很好的运输条件,也为如期完成以上2项民生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务实为民,贫困户得实惠。一是我乡党委政府与承包方签订合同时,为了减少贫困户住房修建成本,明确规定集中安置点贫困户自筹5%的资金由贫困户家庭1个劳动力参与修建投工投劳抵扣,同时也为了提高贫困户收入,助推脱贫奔康之重任,协议明确要求施工方修建用工时优先考虑贫困户成员,工钱为技术工150元,小工100元;二是工程队施工前,与农户签订协议,无论工程难度有多大,地基平整要求农户自行出资解决,我乡除埃岱点外其余3个点,开挖方量都很大,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要求施工方每户平整地基费用不超3500元,大大减少了农户住房修建成本,减轻了贫困户的负担;三是主要领导千方百计为了减少贫困户材料费用,主动利用亲戚朋友关系从汉源运来红砖到我乡最高点每匹砖费用仅达元,大大减少贫困户的住房修建成本。

五、多措并举,扎实推动。为了使精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动扶贫工作扎实开展。一是实行包抓制。主要领导挂帅包抓、其他班子成员按片包抓、党员干部按户包抓,使每户贫困户都有乡镇领导包抓脱贫。二是抓住重点。我们将积极引导村负责人、村致富能人等,以建合作社的形式,将劳力差、体质弱、病体缠身等贫困家庭入股合作社,实行能人创业帮扶脱贫致富。三是借鉴成功经验。我们将适时组织贫困户代表到汉源、石棉等先进县、乡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适时播放创业的模范事迹,开阔贫困户的视野,使他们能创新创业,走上致富道路。五是按期完成。我们将按省、州、县的要求,易地移民、彝家新寨等项目按标准扎实推进,确保精准扶贫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总之,能否解决好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事关我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能否顺利实现,意义重大。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使我乡贫困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实现小康生活。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48 4095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