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技术创新管理【第一篇】

计算机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服务于现实生活,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确保计算机网络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功能与应用,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称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平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将网络中不同的信息进行收集与整合;当前,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在构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形成一个统一标准语准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有效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创新应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话题;本文笔者试图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改进与完善提出几点想法,希望能够有助于网络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概念与定义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基于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和技术协议对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专业性管理,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体系中网络管理协议是最为核心的部分,SNMP是整个网络管理协议的关键部分,如果想要实现网络管理协议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就必须在计算机网络管理过程中执行SNMP的协议内容。在网络管理中,如果想要管理某个对象,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给该对象添加必要的软件和硬件,而这些操作又不会明显影响原来的对象。SNMP的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简单的模式实现管理作用的最大化。监视网络性能、检测分析网络差错等作用是SNMP的主要功能。一旦网络产生故障,SNMP可以帮助功能的恢复。SNMP系统的实施需要有一个管理站,也就是所谓的网络控制中心。管理进程和代理进程通过SNMP起作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中的另一个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现阶段,网络的种类多种多样,网络设备出现了多样化,其质量变的参差不齐,这就需要一个很专业的工具来进行管理调控,从而保障用户的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系统是在这个方面很有意义的一个系统。针对网络管理,目前有计算机网络形成了众多的网络产品,有的产品是简单系统,有的产品是LAN管理系统,有的产品是企业的管理系统,无论是何种产品又应该遵循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规范,这样才能够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有效管理。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功能

1、网络故障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最主要的功能是对网络故障的处理,在网络运行中出现故障时,网络管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及时确定网络故障发生的位置;第二,有效阻止其他因素对网络的干扰,第一时间切断故障网络与其他网络的联系;第三,降低因故障造成的影响,及时实现网络的重新配置,进而将网络恢复到未出现故障前的状态;第四,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网络事故,可以在最早的时间发出警报,从而更好的提高对故障检测和排除的速度,以便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2、网络配置管理

计算机网络配置的管理是实现计算机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网络配置管理能够对网络持续的监控,实现网络的初始化后再配置,有效实现网络系统中一些特殊的功能效果。

3、网络性能管理

网络系统数据交换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据交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是保障网络用户享受稳定服务的基础,目前网络性能管理中对于功能的要求也自动的生成了网络拓扑构造以及网络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的监控状态以及网络设备的性能也能够提高到最大化。

4、网络计费管理

现实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一些信息材料的使用并非是免费的,计算机网络计费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重要部分,能给记录且统计网络用户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状况,之后再进行计费;网络计费管理功能包含了记录及统计网络资源的运用状况,涉及计量单位、判断开销,对用户收取费用。

5、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征能够判断网络自身安全特有的脆弱性,所以,需要保障网络资源不会被非法运用,且加强保障网络管理系统自身不被未授权的访问乃至网络管理资源的完善性与机密性。网络完全管理功能包含了控制对网络资源与敏感信息的查询,包含了网络设备的访问控制,对设施方面的各类运用访问控制乃至对网络协议的访问控制。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创新应用

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和基于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的重要组成;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是一种集中式平台管理技术,具有具有组织结构简单、透明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缺点主要体现在:第一,收集信息的网络站点太少;第二,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丢失或者缺失,信息传递的效率低下;第三,程序预先设定,缺少扩展的空间;随着Internet 的高速发展,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很难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进行创新应用时必须考虑这样的问题。基于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是随着Internet 不断发展,取代局域网的一种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费用消耗,能够缩短管理人员的培训时间,其灵活、简单易操作、高效方便等优点使得其运用相对比较广发。WEB 的设计融合了各个网络管理模式的优点,其特点是能够使得用户随意的驻留在网络设备和浏览器之间,能够实现后台运行程序,能够随意的将SNMP 和HTTP 之间的协议进行转换。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有助于计算机网络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能给让计算机网络管理带来便利,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运行的进一步稳定。

技术创新管理【第二篇】

加强水利技术创新提升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的作用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利设施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生活用水,让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的完善。水利技术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水利技术就需要进行创新,来提升水利的管理能力。有关部门需要不断的更新关于水利管理方面的知识,创新水利技术,提高水利的管理能力,让水利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水利局应当认识到水利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且对水利技术进行合理的创新,让水利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完善水利管理的能力。

1 水利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的利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水资源的利用目前面临着非常的难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城市进行工作的时候,没有很好的保护环境的概念,导致了环境在不断的进行恶化。政府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没有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也没有重视环境的保护。这就导致了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严重的污染了环境,水资源的利用率也不是很高,并且也得到了污染。在我们新疆的经济发展中,本来是很好的环境,由于政府过度的重视经济的发展,而没有看到环境的污染,这就严重的导致了环境在不断的进行恶化。在喀什葛尔河流域中,水资源的污染已经比较明显了,并且政府也没有出台合理的政策,让喀什葛尔河的水质得到改善。所以,就需要加强水利技术的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水源的污染,让经济的发展与保护环境同步。

2 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质量

水利管理的创新直接的关系着水利管理的技术质量。所以,水利局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也需要对水利管理能力进行合理的改善,让水利技术在创新中,增强水利的管理能力。在河流附近的水利,需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证水利管理能够在合理的情况下运行。因为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城市污水自然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将技术创新到如何管理城市污水的排放以及如何有效的引导城市污水,防止城市污水进行河流。政府需要加强对于水资源利用率的监控,让水资源在何时何地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并且进行水利技术的创新,让城市的用水系统更加完善,得到水利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喀什葛尔河中,毕竟新疆的经济发展目前还不是非常的迅速,所以河流的污染情况还不是非常的明显,加强水利管理能力才是喀什葛尔河目前最需要进行改善的地方。将喀什葛尔河的经济效益与河流的环境效益相结合,才能够促进喀什葛尔河流域附近的城市得到最快速的发展,并且也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使喀什葛尔河的发展更适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3 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水利信息化在水利技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防止河流出现凌汛的现象,能够有效的防洪泄洪,让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最好的利用。但是,当前的水利技术中,没有很好的利用信息化,并且信息化也没有影响到有关部门对于水利技术的创新。所以,在当前的技术创新下,就需要充分的利用信息化,创新水利技术,建立及时的预警机制与预警预案来更好的管理水资源。喀什葛尔河就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进行管理,因为喀什葛尔河在当前的水利情况还是采用一种非常古老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水利的管理,急需要创新水利管理模式。信息化的应用就能够为水利技术的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模式,也帮助了水利局能够更快更好的进行决策。利用信息化来管理喀什葛尔河流域,可以为喀什葛尔河制定良好的方案,并且可以让水利局更加便捷的了解到喀什葛尔河目前的水流状况,为喀什葛尔河制定当前的水利管理办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喀什葛尔河的水利管理能力。

4 加强水利组织领导和加大资金投入

在水利管理方面,需要加强水利的组织领导,让水利局的各个管理部门对水利的发展状况各抒己见,为水利技术的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水利局还需要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将各个人物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让政府的每个人都重视对于水利技术的创新,在水利管理中,人人都能得出自己的办法,然后领导层在进行总结,总结出最适合水利技术创新的办法。制定合理的水利技术创新计划,需要符合流域内目前的发展状况和该区域内的目前发展状况,让流域内的技术创新符合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水利技术进行创新的时候,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让水利技术的创新有着资金的支持。喀什葛尔河在进行流域内水利技术创新的时候,新疆政府就进行拨款,支持进行水利技术的创新。这样,喀什葛尔河的水利技术创新就有了资金的保障,喀什葛尔河的水利局就可以大胆、放心的进行水利技术的创新了,自然而言的就会提升喀什葛尔河的水利管理能力。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水利发展状况下,对水利技术进行创新是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喀什葛尔河流域的目前状况,就需要创新水利技术,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水利管理的能力。

技术创新管理【第三篇】

一、引言。

在我国,无论是高科技行业还是传统行业,向来重视硬件设备。近年来,随着知识经的

兴起,对软件知识也越来越重视,技术资产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败,且技术能力的评价极端复杂,难以用定量方法表达和计量,很多企业对其重视不足,最终导致难以制定出符合自身技术能力的技术创新战略。

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有多种,典型的有技术领先战略、追随者战略、仿制战略或低成本战略等,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领先者战略对企业的技术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仿制战略对其要求就相对低得多。因此,创新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技术能力是拟定创新战略的重要依据。

技术知识具有隐含性、系统性、道路依赖性的特点,而且技术的使用与企业组织、文化与战略相互联结和相互适应,因此技术能力的评价是个多维度、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现在的技术呈现出变化迅速和相互融合的趋势,技术变化的不确定性使得技术能力评价必须从现在价值和潜在价值的协调多角度来进行。学者Adler和Sbenbar将技术能力分为四个维度:技术资产、组织资产、项目管理、外部资产。许庆瑞认为,技术能力虽然包含多个维度,但基础和核心仍是技术资产。因此,为了准确评价技术资产的优劣,客观评价自身技术能力,企业有必要在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工具,用审计的原理、方法对技术资产进行清点、审查、监督——即技术资产审计。

二、技术资产与技术资产审计。

1、技术资产。

技术资产是指含有技术内容的无形资产。它是由技术方案、证书、图纸等直接载体或与技术相关的有形资产等间接载体来展现的技术产品或商品、智能形态的技术成果。技术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体技术,包括产品技术、工艺技术与支持技术。这三类技术可以通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创新能力和技术获得能力得到体现。与技术有关、或者其核心内容是技术的资产称为技术资产。所以,技术资产审计的重点是技术的审计。以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资产大多是以静态的专利、产品、图纸、资料、工艺、制度等形式表现出来,对诸如此类的静态的技术资产审计并不难,难就难在对技术本身的审计。技术本身是一种知识、技能、诀窍、能力等体现的综合体,难以描述和量化,所以其审计就显得非常困难,故称其为动态技术产。

2、技术资产审计。

技术资产审计是用审计的原理、方法对企业技术资产进行清点、审查、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基本程序是首先确定技术资产的种类,然后清点企业的技术资产,评价技术资产的质量与数量,并采用高标准定位法与行业标杆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企业出于商业秘密保护原因,技术资产审计一般采取内审制度。但出于不同要求,比如对技术预测的审计,涉及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与把握,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是一种高级活动,涉及技术轨道、技术前景和市场前景的预测,企业仅依靠内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恐怕难以准确把握,这时就有必要聘请外部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决策,也可以向他们请教或咨询。为保证企业技术资产审计取得实效,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企业有必要成立审计小组,使这项工作经常化、正常化、规范化开展起来[1]。

三、以战略管理为目标的的技术资产审计。

1、技术资产存量审计。

技术资产存量审计的内容包括:清点企业技术资产存量、存在形式、所属部门及相关控制人。技术资产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如技能、操作工艺、使用方法、新产品开发技术、新产品开发组织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的流失,使企业蒙受损失。

技术资产存量审计可以帮企业摸清技术家底,同时可以发现企业急需的技术是否缺少储备,发现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技术存储,暴露出现有技术储备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也会发现在哪些方面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便于管理着清楚自己的技术资产存量以及由此展现出来的能力。技术存量的清点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做准备,保证未来的技术发展不存在偏差,从而减少失误[2]。技术资产中,由于不同技术对象对竞争能力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技术创新战略管理要求企业按照对竞争能力的影响即战略重要性原则对技术进行分类。

2、技术类别审计。

企业的技术是一个繁杂的体系。根据技术在竞争中的地位即战略重要性原则,可分为基础技术、特色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是企业进入某种经营业务所需要的技能,被广泛用于现有经营业务中。此类技术已被竞争对手所广泛掌握和应用,在市场上会因缺乏特色而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但对于拟进入相关经营领域而缺少这种技术的企业仍是不可或缺的。

特色技术是企业独家掌握的专有技术,具有独占性,能给企业带来独享利润。关键技术是保证企业或其经营单位能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最显着竞争优势的技术。它是企业战胜其竞争对手、增强其竞争地位的主要力量。掌握这种技术是保证企业成功地经营某种业务所必需的。

通过技术类别审计,企业可将现有的和正在研究与发展中的所有技术分门别类,便于鉴别它们的战略重要性程度,为进一步的战略拟定和管理做好准备。对技术类型的划分是以技术的战略重要性为标准的,具有相对性,即同样的技术在某种经营业务中可以是基础技术,而在另一种经营部门中可能成为关键技术,在第三种场合下可能是试验中的技术。

上述的技术分类,只是提供了企业处于一定环境和技术能力条件下的一种静态印象,而技术在竞争中的作用和影响是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因此要把时间考虑进去,从更加动态的角度审计技术资产。

3、技术生命周期审计。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产生到成熟再到淘汰的过程,根据技术的生命周期,技术的发展分为初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相应地可以把技术分为初生技术、发展中技术、成熟技术和下降的技术等。

技术发展的初创阶段,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需要克服大量难题。随着技术的日益完善,再想获得重大改进十分困难,到达技术极限后,若再追加投资,其效率是很低的,甚至无法收回投资,跌入创新陷阱,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安全。因此,及时把握技术极限就显得非常重要。预示技术极限的征兆有:

(1)研发部门的效率明显下降。

(2)研发部门中某一部分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3)趋向于改进工艺而不是改进产品。

(4)竞争对手的出现,他们采用迥然不同的技术方案。

(5)不同竞争对手间,虽然其技术投入相去甚远,但其产品性能无甚差别[2]。这些征兆的出现,预示该技术已经达到它的极限,这时应及时从事替代技术的研发,而不应再投资现有技术的改进。

由此可见,企业完全有可能对技术变革进行管理。如果企业遵照技术发展规律,认清自身技术发展所处的阶段,就可以准确把握技术极限的到来,管理好技术的更替并进行投资管理,从而更加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

4、技术投资审计。

技术投资形式可分为三种:一是购买别人的技术;二是自己开发技术;三是合作开发技术。企业的技术投资,完全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来确定,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匹配。

企业投资的技术一定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技术、特色技术,而不应该是基础技术、成熟技术。对技术投资时要考虑自身情况,比如企业实力较弱,则不应该投资研发中或试验中新技术,但可予以关注,加以监视。当企业有相当的发展前景和经济实力时,则可以适当投资处在研发、试验阶段的技术。

5、技术定位审计。

为了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战略,企业需要对自身技术进行合理的定位。技术定位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内容,没有合适的技术定位,就谈不上技术战略。

企业应在充分了解自身技术资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行预测。技术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是技术专家基于技术的主观预测,对技术发展态势综合分析后作出的结论,并借助外推法、前兆预测法、因果法、概率法等,对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客观预测。在技术预测时,要把握技术范式、技术轨道、技术逻辑、技术极限等重要概念,科学进行预测。技术预测方法以及在预测过程中是否考虑了这些问题,在审计时都要进行一一检查, 以确保审计不走过场,做到审计取得实效[3]。

通过技术预测,就可以对关系到企业战略的重大发展趋势有一个明确估计,并以此为指导计划的制定,以求在未来市场中占得先机。完成了技术预测后,就进入技术定位审计的阶段了。企业的技术定位是基于现有公司资源的最好技术方案。即在技术开发上,大致判断出是要做行业领先,做行业跟随者,还是通过仿制,以较低成本开拓市场。技术定位审计完成后,企业基本可以明确技术战略的方向。

6、包含技术的产品与组合审计。

大多数技术都是以产品为载体的,因此,对技术的审计可转化成对产品的审计,其主要内容是看技术产品是否先进并保持竞争优势。产品审计要把握两个维度,一是技术先进程度,即根据每种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也就是产品中所含的技术进行初步分析,是以前沿技术为主,还是以成熟技术为主。二是技术的成长能力,即通过技术生命周期审计,判断技术发展所处的阶段。经过每种产品在两个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司产品的组合规律以及产品的竞争性和未来的市场前景,作为拟定战略的参考依据。

四、审计结论。

技术资产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弄清自身技术能力,明确创新战略方向,提高创新战略管理水平。审计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技术资产存量,存在形式等。技术资产质量情况,其先进程度、市场竞争性,对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的明确估计。技术组合的科学性,技术投资的合理性,技术定位准确程度。通过与其他领先企业的比较,给出企业技术资产的优势与不足的审计结论,并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通过以上审计工作,企业就可以在洞察自身技术能力,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明确创新战略管理方向,提升战略管理水平。

技术创新管理【第四篇】

摘要:企业技术创新是知识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过程。本文运用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管理的概念入手,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阐述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知识管理,提出如何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即:建立便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组织结构,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各种方法来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等对策。

关键词: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的加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企业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依赖于创新,依赖于科学技术。技术已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对减少组织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耗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一、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概述

(一)知识管理的概念

关于知识管理的定义学界有不同的观点,至今还没有统一界定。综合已有的观点,将知识管理定义为: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

(二)知识经济下技术创新的特点

1.技术创新及其扩散的周期日益缩短,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经济的外在体现就是高知识含量产品的出现,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趋剧烈,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将不断提升、创新,其生命周期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

2.随着技术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向多元化与个性化发展,市场或消费者的喜好将转向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上,因此,需要不断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这将大大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如果不提高产品创新的速度,就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

3.创新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倍增收益的同时,也存在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甚至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技术创新过程中机会成本偏高,创新的投入时间偏长,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进行尝试,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2](三)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1.知识管理有助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来源于知识,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知识表现形式,技术凭借知识管理而得到创新。对知识源进行合理分析与应用,就可以获得技术创造的多种解决方案,这种合理分析主要依赖于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性知识。

2.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共存。企业的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标志着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并存,作为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强有力的措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生存,这种共生需要宏观介质与微观介质与之匹配,培养共生的环境。[3]3.技术创新的过程实质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技术创新过程的实质就是信息和知识的转换过程,而知识管理就是对此转换过程的管理。从知识论角度来看,组织的自主技术创新实质上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创新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但会有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还能实现企业知识信息的共享、整合及演进。可见,技术创新过程与知识管理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管理的应用

(一)技术创新中导入知识管理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引入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不仅会导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变化,而且还导致企业价值观的变化。因此,必须在企业知识管理负责人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导入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导入的流程。在导入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确立核心过程,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将直接影响能否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确立核心过程包括:知识的收集、存储、共享、利用、更新等一系列活动。在正式导入前,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确立每一项具体活动的目标及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导入过程中产生导入偏差。[4]

(二)构建知识管理平台

1.构建知识共享及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必须顺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瞬息万变,需要大量最新的信息和知识的输入、共享和输出。同时,技术创新任务的完成需要拥有高度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结合的人员来完成。首先,支持以人为主体管理模式的技术平台。通过此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及时寻找到各种所需的人才,一般采用非信息化技术。其次,支持以信息系统为主体的技术平台。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使用这类技术时,要注意选择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相适应的技术平台,尤其是各类网络技术的使用;在使用时,根据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有选择的运用这些技术提供的相应功能。

2.建立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库。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能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提供各种所需的知识。知识库能储存知识并持续更新创新知识。知识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借鉴以往成功的经验与知识。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以史为鉴将会大大降低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二是掌握未来的必备知识,明确发展趋势。能够使企业预测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掌握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律,使技术发展不至于偏离其发展轨道。

三是分享组织的内部知识。技术创新过程是个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产生的过程,通过共享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有利于丰富创新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并激发创新人员的激情。四是充分分享个人的内隐知识。个人内隐知识是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个人隐性知识的一部分,这部分知识由个人独自拥有,不构成组织知识,这种知识社会化的途径由知识库提供,这样将会使得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的整体容量大大增加。五是使外显的各种文件档案充分共享。知识库常常与其他信息技术相连接,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知识库中的知识将会被不断更新,包括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当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需要可以利用的知识或文件档案时,可以通过各种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分享这些文件档案,从而扩充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库的容量。

3.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风险控制。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将不断运用新技术、新知识,生产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企业风险是指企业运营过程中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而产生的偏差。由于企业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会对技术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形成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为确保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合理地导入知识管理并且取得成效,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程序。

第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机制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就是风险识别,包括详细调查风险的存在及产生的根本原因。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实施知识管理产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一是过程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风险。二是泄密风险。由于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各种显性知识,如存在于资料、书本中的知识,这些知识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当这些知识经过加密以后,就成为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机密,一旦被泄露,就会给企业技术创新构成巨大的威胁。三是信息风险。信息是用以记载知识并能在人们之间传递的那部分知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如果不能及时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不能保持信息网络的畅通,使各种所需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决策者),决策者就难以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这就产生了信息风险。四是滞后风险。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且存在知识的时效性与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获取所需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导致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时陷入盲目,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此,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既要考虑创新的各种要求,还要考虑时间的限制。

第二,知识管理提供的风险管理技术。知识管理为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信息技术,风险管理人员可通过相关的信息技术随时获取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的信息,同时风险管理人员本身还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风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对潜在的各种风险做出客观详尽的分析,选择切实可行而又经济的风险管理方案。另外,充分运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各种信息技术工具,为风险管理人员之间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

这样,能促进风险管理人员全面掌握系统的风险管理技术,并在信息交流中产生新知识。

第三,技术创新风险的控制。首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如对创新环境进行控制,制定有效的控制信息沟通方式,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拥有良好的运作机制,大大提高创新系统内部的运作效率,尽可能降低或消除系统内部运作的风险;同时也能削弱外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其次,合理运用风险考量工具系统。针对风险的多样性,需采取不同的工具对其进行考量。通过采用多元化的风险考量工具,从而使风险考量产生的误差降低到最小。由于技术创新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随时会产生新知识,因此,应采用风险考量工具对新技术、新知识分别加以考量,并做相应的处理。最后,设计风险分析信息系统。

在风险分析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在计算机专家和风险分析专家的参与及指导下,充分利用他们的风险管理经验,使其内隐知识外显化到信息系统中,让所有风险管理人员充分共享其信息。

三、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构建知识管理体系

(一)知识管理机制的创建

知识管理机制由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两部分构成。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组织活动的共享文化、不同的组织团队形成的文化和组织员工相互交流学习的文化,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加强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员工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这样就破除了企业员工的传统个人独占观念。企业制度包括企业员工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制定和知识资产的确立,加强管理者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并鼓励员工积极共享和学习知识。[5]首先,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合理组织结构。

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技术创新。为此,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支持。在这一体系中,一是要有知识管理活动的专门负责领导,对企业进行的知识管理活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二是成立专业技术小组,确保知识管理相关任务的完成;三是调整传统的组织结构。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管理结构,信息传递速度慢而且容易失真,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要求企业打破原有组织结构模式,建立快速反应的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为知识资源的开发及运用提供良好的环境。[6]其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知识共享创造一个宽松的文化氛围。实现企业知识充分共享的关键因素是打造相关的企业文化。企业只有建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员工知识水平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下,知识共享才能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同时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调动员工的知识创造热情,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最后,建立科学的知识管理评价体系。只有对知识管理的绩效做出准确度量,才会使员工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现行的财务制度并没有将企业知识资源纳入财务核算体系,很难合理评价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绩效。因此,需要认真研究面向知识管理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建立关于知识管理的评价体系。[7]

(二)构建知识管理技术平台

知识管理技术平台主要是使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存储、传递和利用知识中起作用,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工具实现信息、知识充分共享,知识管理技术平台的建立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必要前提。因此,对企业来说,可在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条件下开发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知识管理的网络技术及数据库系统,从而实现知识的获取、存储、共享及应用,借助特定的文件管理系统或专门的技术工具,实现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48 173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