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元旦节诗歌(精编8首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庆祝元旦节诗歌(精编8首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庆祝元旦节诗歌1

庆祝元旦诗歌

啊!又是一年过去了,

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时间过得很快,

欢乐的时光好像在昨天,

晃晃忽忽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新的一年,

又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新年,

也许,元旦是春天,

春姑娘闻风而动,

带来一场绵绵细雨迎接新年,

也许,元旦是冬天,

冬姑娘蠢蠢欲动,

下一场银白色的大雪,

为新年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

新的一年有许多新的希望,

高年级学生正在为考民办中学做充分的准备,

决定期末考试一鸣惊人。

20xx即将过去,

20xx马上到来,

让我们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础吧!

元旦的古诗2

>> 谈谈对我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的理解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飞离美国(续完):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间屋 第二十一讲 1947年 第二十一讲 法家(一) 第二十一章 协调思维方式 对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的几处注释的质疑 浅析《物权法》第二十一条关于登记错误的规定 第二十一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第二十一届“哈洽会”看点多 委托理财法规出台遭遇“第二十一条军规” 第二十一届“柔刚诗歌奖”征稿启事 第二十一次论文评选评审综述 第二十一届华南国际印刷展即将举行 第二十一讲 黑头蜡嘴雀 第二十一卷 作弊?你信不信我 第二十一届中国财务学年会召开 第二十一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揭晓 第二十一次・腹部损伤致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⑤引自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以下所引《诗经》原文均出于此。

⑥转引自程俊英。诗经译注。

⑦[宋]朱熹。诗集传。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下引朱熹文皆引与此。

⑧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⑨[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清同治十年刻本,第七卷:140.

⑩[周]左丘明撰。[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集传正义。阮刻十三经注疏本,第六卷:137.

{11}同上,第六卷:139.

{12}同上,第七卷:182.

{13}转引自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287.

{14}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286.

{15}袁梅。诗经译注(国风部分)[M].济南:齐鲁书社,1980:289.

{16}[晋]杜预撰。[唐]孔颖达撰。春秋经传集解。四部丛刊景宋本:461.

{17}陈子展。诗三百解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8}冯浩非。历代诗经论说述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3:157.

参考文献:

[1][周]左丘明撰。[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春秋集传正义。阮刻十三经注疏本。

[2][晋]杜预撰。[唐]孔颖达撰。春秋经传集解。四部丛刊景宋本。

[3][宋]朱熹。诗集传。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

[4][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清同治十年刻本。

[5]陈子展。诗三百解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7]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8]冯浩非。历代诗经论说述评[M].北京:中华书局,2003.

[9]袁梅。诗经译注(国风部分)[M].济南:齐鲁书社,1980.

[10]上海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11]陈桐生。《孔子诗论》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4.

元旦的古诗3

元旦古诗词四句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最新元旦古诗词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王安石《元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王安石《元日》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 高适《除夜作》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文征明《拜年》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皇甫冉《春思》

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苏轼《守岁》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 叶颙《已酉新正》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 范成大《卖痴呆词》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 白居易《除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 刘长卿《新年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 苏轼《守岁》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天上风云庆会时 —— 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 文天祥《除夜》

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 瞿佑《屠苏酒》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陆游《除夜雪》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md〈WWW.〉ash; 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 薛道衡《人日思归》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 苏轼《守岁》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 苏轼《守岁》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 戴复古《除夜》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 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 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 戴复古《除夜》

关于元旦的古诗4

关键词:《桃花人面》;《桃源三访》;比较

中图分类号:J809

文献标识码:A

《桃花人面》又名《桃源三访》,是孟称舜杂剧的代表作,自明代起即受到曲学家的重视。该剧今存的两个版本,分别是崇祯二年(1629)沈泰选编的《盛明杂剧》初集本和崇祯六年(1633)孟称舜选编的《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以下简称《柳枝集》本)。《盛明杂剧》本题名作《桃花人面》,《柳枝集》本作《桃源三访》。对该剧两版本的比较研究一直没有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笔者所见只有徐子方先生的《明杂剧史》有所提及,但没有加以论述。本文用于比较的《盛明杂剧》本为民国七年(1918)诵芬室仿明本精刊本,《柳枝集》本见于《古本戏曲丛刊》四集之八。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两版本在剧本情节、体制上的异同,探讨孟称舜杂剧创作观念及其变化。

一、剧本情节比较

《桃花人面》(《桃源三访》)取材于广为流传的唐人崔护谒浆的故事。崔护确有其人,《全唐诗》载有其《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诗后注有《太平广记》所记该诗本事。

该剧与孟称舜见存的另外两种杂剧《眼儿媚》和《花前一笑》,都是才子佳人的爱情剧。在对“情”的颂扬方面,孟称舜与汤显祖是一脉相承的。作者友人陈洪绶对《桃源三访》第四折的眉批就把该剧和汤显祖的《牡丹亭》联系起来:“自二折到此折前数枝,皆是虚想,情景悲楚,进人幽泪。见诗后至末折,真啼真痛,千死千生,宛然在目,直压倒一部《牡丹亭》矣。”沈泰对《桃花人面》第三出崔护清明再访蔡儿亦评道:“不减杜丽娘《寻梦》。”

就故事情节而言,该剧《盛明杂剧》本和《柳枝集》本大体一致,都基本上按照《太平广记》所记本事的思路。具体而言,《盛明杂剧》本共五出,第一出写博陵人崔护清明踏青散闷,来到一桃花盛开的农家庭院,向农家女郎叶蓁儿讨水消渴,两人一见钟情;第二出写蓁儿对崔护日思夜梦,情意绵绵;第三出写次年清明,崔护再访,值蓁儿与父外出扫墓,崔惆怅之余题诗门扉以表爱意;第四出写蔡儿扫墓归来见诗伤心欲绝,茶饭不思;第五出写蓁儿绝食昏死,恰崔护来到,抚尸痛哭使其复活,有情人终成眷属。该剧《柳枝集》本共五折,各折对应《盛明杂剧》本各出,情节基本相同。

在若干情节上,两版本也有所不同。如崔护和蓁儿初次见后离别情景的描写,《盛明杂剧》本无对白:

[生作辞介]小生偶到仙庄,谢姐姐见

怜,以杯水相赠。桃花无恙,此意难忘。只

恨的无缘对面,后会何期![女作目注不

应,送生][生回顾][女长叹掩门介]早知相

见难相傍,何似今朝不相见!(《桃花人面》

第一出)

《柳枝集》本有对白和行为描写:

[生笑云]小生与姐姐实是一对儿,如

今趁父亲未回,先权做了夫妻好么?[搂

科][内叫请了科][旦]休要轻狂!咱父亲

回了也。[生放科]这等小生只得暂别,另

日再来看姐姐。[旦送生,掩门科云]崔君

好生去者。(《桃源三访》第一折)

两相比较,《盛明杂剧》本的描写含情脉脉,强烈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蓁儿对崔护的爱慕和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与《西厢记》里莺莺在佛殿上遇到张生时“回顾觑末”有异曲同工之妙。《柳枝集》本的描写则很直白,属晚明文坛张扬的写实风格。

再有,《柳枝集》本第二折在描写蓁儿怨崔护“一去直恁杳然”后,增添了王孙、书生等人物出场,相应地增添了下面的情节:

[内马嘶科]呀,门外有游人过了,咱且

登楼去望来。[上楼科][众扮王孙骑马挟

妓上云]好一派秋景也呵!俺们同到东庄

上饮酒去也。……[众扮书生上云]前日这

带村庄桃花开遍,如今只剩得几株枯柳,叶

儿都黄落也。俺们对此秋光,就将杨柳为

题,聊他一首。……[望见旦科]呀,一个好

女子也![旦避科][众又望科]他见我们,

躲过了。看这女子眉尖上还带着一腔幽恨

哩,俺们也聊他一首。……[笑诨科]俺们

再往那答游耍片时去也。[下][旦叹科]却

才许多游人来往,只不见那人也呵。

[叨叨令]见几个醉王孙,扬珠鞭,携翠

袖,笑向花间卧;见几个小书生,喜吟花,愁

折柳,闲向堤边和。则不见有情人,扣朱扉,

闯绣榻,重向风前过。空教咱痴心女,掩羞

眉,凝泪眼,闷倚在楼头坐。兀的不盼杀人

也么哥!兀的不想杀人也么哥!……(《桃

源三访》第二折)

《柳枝集》本增添的上述人物和情节,没有影响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但通过对王孙、书生等人游乐的描写,以乐写哀,能倍加反衬出蓁儿的郁郁寡欢,对崔护的渴盼,这从蓁儿唱的[叨叨令]曲中可以得到明证。此外,该剧出场人物少,适当增加一些人物和情节,能使剧本在舞台演出时多一些热闹气氛,不致太过冷清。

两版本在描写蓁儿看到崔护题诗后出现梦幻这一情节上也存在差异。《盛明杂剧》本只用了一支[尾]曲来刻画:

香雾散空庭,长漏催人静,病残人再没

个看花兴。罗衣不耐晚风清,栖迟病骨轻,

谜寐眼波横。[作行又转科]道是早来人,

重向庭前问,猛回头又则是风来花弄影……

(《桃花人面》第四出)

《柳枝集》本对这一情节则用墨颇多,计有三支曲辞三段宾白:

[浪里来]闷打孩将栏倦倚,眼眯暖见

了帘外影。[生上云]小生崔扩是也,日里

寻姐姐不见,如今再来访他。呀,姐姐!你

却在这里。[旦起见科]忙陪着笑脸儿起相

迎,俊衣冠打扮的直恁撑,近前来低声儿厮

应,恰正是去年花下小书生。[生]姐姐,我

日里寻你不见,好生的恨哩。[旦]崔生,你

一向在那里?兀的不想杀我也!

[幺]魂摇摇无定准,似风飘一叶轻。

风飘一叶,天南地北两飘零。今日的把一句

句相思诉与你听。你可也不是无情薄幸,念

着这首诗儿,分明两下里惜惺惺。[生搂

科]姐姐,和你亭子上去来。[推旦坐科]你

休推睡里梦里。[生下][旦惊醒科]呀,合

眼去明明与那崔生说了许多情话,原来却是

南柯一梦。

[高平煞]明见那早来人轻轻的转过小

红亭,惊跳起却是颤摇摇风来花弄影。湿露

浸苍苔,银汉悄无声。花阴下,月三更,病残

人再没个看花兴。愁怀肠转转,青眼泪荧

荧。宝垆香媵,斗帐凉生。……(《桃源三

访》第四折)

比较起来,《盛明杂剧》本无崔护出场,精致蕴藉,《柳枝集》本有崔护出场,蓁儿和崔还有一段缠绵戏,舞台的视觉效果更好。

要之,两版本的剧本情节大体一致,对“情”的颂扬是共同主题。《柳枝集》本增加了一些出场人物,在若干情节的描写上试图使之更符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和时人欣赏趣味。

二、剧本体制比较

该剧《柳枝集》本剧首载有陈洪绶的眉批:“《桃源》诸剧,旧有刻本盛传于世,评者皆谓当与实甫、汉卿并驾。此本出子塞手自改,较视前本更为精当,与强改王维旧画图者自不同也。”据此,《柳枝集》本当为最后改本。通过对该剧《盛明杂剧》本和《柳枝集》本的比较,当可一论孟称舜杂剧创作体制的变化。

从总体来看,明杂剧的剧本体制突破了元杂剧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演唱北曲、脚色分旦末净丑等原有体制,充分吸取了传奇的长处,折数不定,主唱不限于一人,用曲自由,脚色制亦不同于元杂剧。该剧《盛明杂剧》本和《柳枝集》本不同程度体现了明杂剧的这些特点,这是两版本的一致之处;但《柳枝集》本更主要的是体现了孟称舜向传统元杂剧创作规范回归的自觉意识,这也是两版本存在的明显不同。以下从剧本结构、脚色行当、“科”“介”使用、用曲、演唱方式诸方面对两版本作一比较。

在剧本结构方面,典型的元杂剧是四折一楔子。“折”是元杂剧划分场次的单位,一折是一个独立的演出段落,同时也是一个音乐结构单元,每折使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楔子”是元杂剧四折以外根据剧情需要附加的独立段落,其位置一般在剧首,介绍人物,展开故事,相当于传奇的副末开场。该剧《盛明杂剧》本每场戏称“出”,全剧五出,显然是受了传奇以“出”划分场次的影响,而且在第一出前副末以[鹧鸪天]词开场,这也是吸取了传奇的作法。该剧《柳枝集》本每场戏则称“折”,第一折前有“楔子”,共五折,虽不符典型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结构,但从它使用了“折”和“楔子”这两个元杂剧的基本术语来看,作者回归元杂剧创作规范的意图昭然若揭。

在脚色行当方面,该剧《盛明杂剧》本男主角崔护称“生”,女主角叶蓁儿称“女”,“生”、“女”皆不属元杂剧脚色行当;其他人物如老父、邻女亦皆无脚色称谓,直以身份称之。该剧《柳枝集》本男主角称“生”,女主角称“旦”(偶有例外称“女”),老父称“外”,邻女称“小旦”,新增的人物王孙、书生称“众”,小童称“童”。“旦”、“小旦”、“外”皆为元杂剧的脚色行当。在元杂剧中,旦泛指扮演女性的所有脚色种类,可细分正旦、副旦、小旦、贴旦、外旦等,其中小旦为旦行中年龄较小者;“外”是“外末”的简称,仅次于正末(男主角)。不难看出,该剧《柳枝集》本的脚色行当在很大程度上向着元杂剧传统回归,虽然它也并不囿于元杂剧的传统,如男主角称“生”(“生”属传奇的脚色行当)而不称“末”即是很好的说明。

“科”、“介”使用方面。“科”是元杂剧剧本中有关表情、动作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在传奇中则用“介”。该剧《盛明杂剧》本“科”、“介”混用的情况比比皆是贯穿全剧,即使在一段简短的对白中都有“科”、“介”混用的情况,随意举一例:

[女下持水上][开门揖生介]郎君请

坐。[生]不敢。[转科]俺看这女子妖姿媚

态,绰有余妍,可为绝世无双矣。此地何地,

有此殊丽!(《桃花人面》第一出)

该剧《柳枝集》本则无一例外都用“科”,完全遵守元杂剧剧本的作法。这是孟称舜回归元杂剧创作规范的又一表现。

用曲方面,两个版本基本相同。该剧《盛明杂剧》本全剧五出,分别谱以仙吕、正宫、双调、商调、中吕五套北曲,套曲大多存在借宫转调的曲牌,如仙吕套的[沉醉东风]属双调;正宫套的[普天乐]、[朝天子]、[四边静]、[上小楼]属中吕,[耍孩儿]屑般涉调;商调套的[花]、[柳叶儿]、[青歌儿]、[醉扶归]属仙吕。该剧《柳枝集》本全剧五折,亦分别谱以仙吕、正宫、双调、商调、中吕五套北曲,亦存在借宫转调的曲牌,但数量略少于《盛明杂剧》本。“借宫转调实际上是一种突破北曲联套必须同宫调曲牌的规范,借以传递不同声情的变通方法”,在音乐效果上接近南北合套,这是明杂剧音乐上与元杂剧存在的明显不同。而两版本的联套中皆有[幺]而无[前腔],则属于元杂剧用曲方面的特点。

48 1221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