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政治论文题目【优推4篇】
初中政治论文题目【第一篇】
课堂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营造和谐交融的课堂氛围呢?首先,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就是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封建家长制的权威意识,与学生开展平等、民主、信任的交往。只有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下,才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地投入课堂的“互动”中来。这样,在解决问题的交流、体验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参与作用,教师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其次,学会调控课堂情绪,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一方面,当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涨时,就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回答老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从而激发老师讲课的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课也会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所以,教师要学会调控课堂情绪,既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状态,同时也要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处于高涨状态。
在一些具有辨证的、较抽象的知识安排上,教师把教学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设计好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去伪存真,由浅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使学生掌握知识,明白事理的教学过程。通常讨论法有两种形式,即小组讨论和全课堂讨论。全课堂讨论是全班共同讨论一个问题,一般通过举手发言的形式进行,它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速度快、互动面广,能迅速完成思维的交流。通过学生讨论,在全班集中交流,再由教师引导讲解,得出结论,以达到对知识或问题的理解。它的特点是可操作性强,学生参与面较大,组织方便,所占用的教学时间也不长,所以这种互动方式为广大初中政治教师所喜爱并广泛使用。小组讨论的范围以四位学生最恰当,这样可以就近组织而无需调动座位,节省了时间。讨论时间一般在3~5分钟左右,从讨论结果的集中反馈方面,以全班40人计,十个小组的意见反馈除去重复部分大约能产生3~5个意向,需用3~4分钟。一个课题的课堂小组讨论预计时间8~10分钟,教师把讨论结果总结一下,再把所讨论部分与全课知识整合需用2~3分钟。这样,通过课堂讨论的互动方式解决一个教学疑点或难点用时在10~13分钟左右。课堂讨论要注意控制学生的回答反馈,加强引导;教师总结要简明扼要,直切问题结症所在。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在讨论中形成初步感理性认识,并了解到其它组的意见,教师的总结必须具有权威性,具有指导性。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们的环境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因此,我们在使用教材时,应该因材施教,既要善于利用课本,又要根据学情,敢于跳出课本。对于教材,老师要把握其变化情况:一是教材内容由大变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最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教育内容要由大变小;二是教材内容由虚变实。教学内容运用故事、寓言等的目的是: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但有时其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三是教材内容由繁变简。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来说,只有对象越具体,人的认识才会越深刻。同时,介绍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4.1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快乐情境。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快乐指数,激发他们更加积极深入地开展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进行有关“友好交往”的教学,效果就非常地明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出两组学生,让他们即兴表演一段有关同学相处的小品,并在表演结束以后,让学生对两组同学的表演内容进行讨论,通过对小品中的不足或是优秀之处的讨论评价,学生发现了人与人之间正确的交往模式,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高涨,在这么愉快、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政治教学成效进一步得到提升。
4.2信息教学手段促进学习积极性。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其中以信息手段最为普及,一方面是因为信息容量巨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其生动的演示效果,可以将抽象的政治教学变的真实、生动。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教学手段的辅助促进作用,让课堂教学从“一成不变”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开展“诚信做人到永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摒弃空洞的说教,运用信息手段向学生播放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小品《彩票**》,学生被小品的情节逗得哈哈大笑。看完小品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中奖彩票的归属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有趣味的影音信息作为基础,诚信问题不再是抽象的一个概念,学生也可以深开入的思考,政治教学成效明显提升。在当今教学模式中,针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政治课堂必须要打开视野,从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逐步发展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让课堂的“触角”伸得更远,更要让课堂的气氛开展得更活,并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最终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教学效率。
初中政治论文题目【第二篇】
摘要: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生活、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继承人类礼貌历史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不仅仅给政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对政治学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作用,是政治学发展史上一个伟大转折。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生活、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开创了政治学发展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理想,从现实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出发,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特征。其根本目的,在于透过对社会政治现象本质特征的揭示,寻求改造世界、实现人类最终解放的途径与策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策略对国家和与国家密切相关的各种政治活动及其他政治规律的研究。
一、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的政治统治组织的观点,揭示出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政治是围绕国家而展开的全部活动,是与必须的国家政权相联系,围绕和透过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阶级、阶层、权力体系各部分全部活动的总和。指出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和对被压迫阶级的统一,即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和再现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式,势必运用国家政权,也就是说,在政治上进行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中这样写道:“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现代的国家政权但是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国家机构是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环节,政治统治体系内部的各个机构、组织的活动基本上是围绕着国家机构进行的,驳斥了剥削阶级关于国家是社会组织,是超阶级的社会联合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同剥削阶级政治学的国家观划清了界线。
二、社会革命的根本理由是政权理由。
按照《宣言》的说法,人类几千年的礼貌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中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曾形象地指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正是从这个作用上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理由是国家政权理由。”政治斗争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政权理由。十月革命前后列宁在政权理由上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宣言》运用阶级分析策略,透过错综复杂的政治现象,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阶级斗争始终是围绕着夺取、建立、巩固、维护政权而进行的,从而揭示了政治中的最本质理由是国家政权理由。
三、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出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从根本上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在政治上首先争得无产阶级,在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在文化上树立共产主义的思想和观念,最终实现以个性全面发展为条件的联合劳动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无产阶级是最有前途、最富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以消灭私有制和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为最终目的的斗争,是阶级斗争历史上“最后的斗争”。这种斗争必定要导致无产阶级这个但是是到达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他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其历史进步作用是其他阶级斗争不可比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历史类型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这同其以前的避而不谈国家的历史类型,以国家的形式来掩盖国家的本质的政治学说有着本质的不同。
四、无产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的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内涵即无产阶级的政治领导和政治统治。1850年马克思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任务,标志着无产阶级学说的构成。《宣言》中也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发展到必须程度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将会不可调和,最终将会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也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党政权,无产阶级是和以往任何有根本的不同。不断发展、完善的无产阶级学说指出了无产阶级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工具,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工具。
五、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指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组织,是实现阶级政治统治的工具。政党活动的目的是要掌握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必须阶级的利益。《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鲜明地指出了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构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此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以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准备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特征,提出了实现全人类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解放的理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加快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初中政治论文题目【第三篇】
面对教材,数百个多个知识点,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调用?笔者常对学生说:“每个知识点就是一粒珍珠。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要的那些珍珠,我们必须把它按规律串起来。这样只要找到一粒珍珠,其它的就会被带出来;如果这些珍珠是零散的,就会挂一漏万。”这其实是要求我们要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图、知识库。只有这样,才“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有的学生不愿意做这方面的工作,觉得知识结构图没有用途。其实,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漏”、“错”、“乱”。为什么会漏?思维单一,无法发散,根源在于孤立地记忆知识点而不是联系地记忆。为什么会错?知识混淆,无法区分,对知识点之间关系没有搞清,从而造成张冠李戴。为什么会乱?在于对知识点的层次不清,逻辑关系混乱。为了避免“漏”、“错”、“乱”,我们要注意两点。
微观细化。
从微观上细化知识点,就是要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要把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含义、性质、地位、作用(或意义)、途径(或措施)、与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等。教材虽然淡化了许多概念,但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必须对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准确把握,因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是产生思维混乱的重要原因。只有概念清楚才能走出理解的误区。对原理和观点的微观细化则可以采用分层讲解、列表比较、辨析误区等方法。这样才可以减少错用概念、错用原理的毛病的发生。
宏观整合。
宏观整合,就是使知识点结构化、网络化、逻辑化,使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一目了然。为此,对每个知识点的把握要着眼于知识点的整体性,遵循知识点的层次性,遵循知识点的有序性。按照这“三性”要求,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张张具有内在联系的由点、线、面构建各框题、各课、各单元、各模块的知识结构图,这样才能减少“漏”、“乱”现象的发生。
2小考大考巩固成果,有序推进知识的巩固。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要取得理想的成绩,没有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是不行的。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没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训练。但并非进行强化训练就能提高成绩。我们反对题海训练,反对的是低水平的重复训练。我们有目的地规划强化训练的内容,做出了全面安排,力求在每次训练当中突出重要知识点,在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中,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在练习过程中,得出知识的网络结构,形成系统的直观的知识链,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及时梳理、归纳总结出重难点,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
3分类突破强化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不同的内容,考查的方式是有差异的;不同的题型,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对不同的题型和不同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分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暂且称为分类教学法)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在政治科目考试中中,学生的主观题得分率明显偏低。纵观主观题得分率低的原因,一是教材不熟悉,无话可说;二是思路混乱,乱答一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记好教材,理顺结构的同时,狠抓题型突破。对题型的突破,笔者改变了过去把题型分得过细过繁的毛病,集中精力抓好辨析题、文字材料题、图表材料题三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总结了辨析题的解题步骤、文字材料题的解题步骤、图表材料题的解题步骤。以往学生往往在第一步由于没有说明理由,在第三步没有提出正确的观点,在第三步没有作总结从而造成失分。后来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分析这个解题步骤,经过多次反复训练,直到它成为学生的解题习惯,结果学生答题目标明确,要点齐全,思路清晰。对于简答和论述题,笔者要求学生首先学会设问和材料。具体操作是:先看设问有必要结合材料分析(材料的相关性),第二看知识范围,第三看行为主体,第四看分析对象,第五看考查角度(搞清是属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还是“启示”、“认识”、“评析”)然后带着这些信息通读材料抓主题,再细读材料圈出关键词。其次,根据考查角度将题型划分为“内涵型”、“原因型”、“意义型”、“措施型”、“启示型”、“认识型”、“评析型”,并每种题型的思维特点总结演绎答案的模式。这个做法,要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坚持训练一个月,才能取得一定成效。
初中政治论文题目【第四篇】
在复习课中笔者认为应注意把握好“六要”。
第一、要讲清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主要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和热点四个部分)。其次针对提纲,从识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方面作一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
第二、要讲准重点。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喧宾夺主、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要讲透难点。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采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易混淆知识相对照等方法加以讲解。
第四、要讲明疑点。讲明疑点贵在讲清疑因,学生明确了疑因,疑点便迎刃而解。在讲解中,可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五、要讲活时政热点。随着中考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放性试题日渐增多,考试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第六、要讲出知识的规律。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总之,在复习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方法,培养能力。
上一篇:控辍保学家长指南范例【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