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汇总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职业教育论文【第一篇】

一、职业教育包装与印刷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案例综述

(1)跑市场市场作为一种商品流通的场所,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发生转移,只会紧随着正常的经济规律产生波动,王小帅在03年毕业之后,加入了一家印刷企业成为基层员工。在职期间,他积极探索市场发展方向,为20xx年创办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创办博远包装有限公司初期,依靠引进的少量先进的印刷设备致力于商业印刷工作,短短两年时间,博远包装有限公司就紧随市场发展趋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礼品包装领域并相应地引进大量先进设备。调整的结果很快见效,企业产品稳定,积累增加,实现良性运转。20xx年,还是从市场需求出发,博远又新上马了酒类包装,同样斩获颇丰,这两块业务现已成为博远的立足之本。

(2)做品牌每一种产品都有其相应的生命周期,但是一旦该类产品成了品牌,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其寿命。包装作为产品形成品牌的重要途径,得到了王小帅的充分重视。做品牌就要做精做实,名副其实。具体体现到包装环节,即要使包装物既精致又牢固,具有高质量。为达到此目的,博远在生产中进行质量教育、实施质量监管、坚持质量跟踪,使出厂产品百分之百处于优良和可控状态,杜绝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3)用骨干博远现有员工一百一十人,核心骨干20人。骨干们默默地各司其职、忠于职守、打理企业,日常运转有条不紊,王小帅外出非常放心。骨干靠的是王小帅的挖掘、培养,包括从其他企业引进人才。单枪匹马的年代早已过去,精诚合作才是治企之道。王小帅按此认知身体力行,使用骨干放手不疑,关心骨干细微周到,最近又在考虑建立内部股权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职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

创业是一个很难具象表达的词汇,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但是,就目前职业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情况看,存在明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目前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没有充分认识到能力实践的重要性,进而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除此之外,由于创业教育属于新兴学科,缺乏成熟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较空泛,教学手段十分单一,一般以案例分析结合课堂讨论为主体,辅之以简单的情景化教学。随着社会对于专业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校经过各方面努力,开展了“挑战杯”、“诚莲杯”创业大赛及“黄牛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但是由于经费不足、场地紧缺等因素,这些活动仍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无法充分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2.创业教育改革相对滞后

就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来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具备专项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而是需要多项技能与较高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候,必须保证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趣味化。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创业教育体系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相关的改革工作仍然未能落到实处,部分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陈旧,使得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不足在创业教育课中得到充分体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件只是教学过程或教案的翻版,教学改革滞后,对教学环节缺乏规律性认识,教学热情不高,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3.评价机制的缺失

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便于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会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在教学初始阶段,学生往往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随着课程的不断开展,教师布置的一些作业一般只是小组中部分人员合力完成,其余同学则仅仅在完成的作业后面署名,明显没有达到小组实践合作的根本目的。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就在于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缺失,没有科学、系统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

三、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措施

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材建设,充分发挥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

创业教育的根本是为社会输出某个领域的专项人才,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的时候,需要与当前专业、社会需求、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构建切实有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在整个创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对于包装与印刷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要充分重视自身技能的应用,更好地达到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相关标准。

2.构建特色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不同专业都有其不同的职业素质特点,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需要结合相关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实现专业、职业、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要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学习摆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充分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完美地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各种问题。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寻找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途径

教学改革作为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应付考试为生,缺乏对于人才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的重视,针对这一现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学生进入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成小团体进行社会实践,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出真知。

职业教育论文【第二篇】

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关系分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普通教育是向更高一级院校输送人才,而职业教育使学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成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普通教育热与职业教育冷的现象普遍存在,政策导向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招生政策存在差异

国家、政府的政策、资金、人事、招生等方面的不平等,致使职业教育资源出现流失现象,有些职业学校被层层下放,有的职业学校被停办或改做他用。在招生政策上,考分高的进入普通一、二、三类高中,所有普通高中录取完毕后,剩下的低分考生再进入不同的职业高中。同样,在高校招生中,由于本科层次几乎不设职业教育,本科录取阶段固然不存在职业教育的录取,而只能参与专科阶段的录取,但即使是参与第三批录取,高职院校和高职专业仍得排在师范、农林类专科院校或专业之后再进行,剩到最后的低分考生才是职业高校的录取对象。这种招生政策的倾斜导向,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了“重文轻技”思想,加大社会等级观念,滋生了追求高学历的社会环境,这种失衡的社会心理需求必然导致国家教育结构的重大比例失调。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录取比例及办学质量不协调

普通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健全人格全面发展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基本知识为导向,在新一轮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下,21世纪,我国普通高中大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大滑坡。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xx年以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呈现了明显改变的趋势,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由20xx年的830万人降低到20xx年7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由20xx年869万人降低到698万人,而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由20xx年640万人增到823万人。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招收人数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自20xx年以来经过几年的大力调整,基本实现了高中阶段普职比例相当,但高等教育却却普职发展不协调,在普、职沟通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保障。综合来看,普、职教高等教育之间在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等方面仍存在不协调的现象。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办学政策不连续、不互补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建立连续、互补的教育体系,为人们选择不同的成才路径,为多样化途径培养人才提供了选择。同时,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建立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初、中、高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淡化“职中、中专、技校”和“普通高职、成人高职”以及“学历教育与培训”之间的差异,强化中、高职的统一管理,实行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类型相结合的办学体制,彻底解决长期存在的条条块块的管理模式,打破本位主义的束缚。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突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并相互衔接。实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一致性,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完全可以根据个人愿望选择入学。这样才能使教育的能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也给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建立沟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补习教育,建立一种规范的补习教育制度,具有综合教育选址的学校,学生可以接受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方向,进行有选择的定向学习,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比较合理的沟通和衔接。

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关系分析

1、学生本身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认知

在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封建观念影响下,莘莘学子千军万马去挤考大学这座“独木桥”,然而能升上大学的毕竟只是少数,在同龄人中只占6%—7%,其余的人被挤下“独木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从教育客观上来讲,应调整中等教育的结构,即学生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后进行分流:一部分分流到职业学校,一部分分流到普通高中。分流的比例为60%—70%进入中等职业学校,30%—40%进入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毕业生少部分升入对口高等院校深造,进一步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学有一技之长,回家发家致富,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领头雁。

此外,不同地域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认知差异明显。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中西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国家一直强调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适当通过行政手段的调控来促进它的发展,但目前中西部地区的中等

职业教育远不能撑起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全球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就业形势的变化,人们对于教育改变命运的看法,会因地域、经济、文化背景等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群体也会形成其特有的认同模式。对于广大中西部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教育的选择不仅是自身意愿的结果,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形成的应对策略。

2、学生家长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认知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知识型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的家庭寄希望用知识武装自己;同时在巨大的竞争就业压力下,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用高学历敲开未来美好生活得大门。于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自然进入普通高中教育的大门,而有着巨大生活压力的父母们也满心期待进入高中校门的孩子能够圆两代甚至祖祖辈辈的大学梦想。于是,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把更多的希望寄托给了普通高中教育,希望可以通过对教育的高投入带来高收益,实现人力资本边际效应的最大化。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走进高中的校门,那些没有良好的家庭社会资本,没有可利用的人脉关系,对孩子未来就业状况没有强大信心的父母,选择对就业有承诺的职业教育,同时较少的教育投入,让很多没有条件可以依赖的家长看到了希望。同时,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好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业,或在大學阶段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在面对就业选择时还需要重新回炉,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这对渴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来说,相对较短的学习时间,压力相对小的学习环境,可以期待的学习成果,成为选择职业教育的动因。

3、现实条件影响认知和选择

无论是考虑到教育成本与收益,还是家庭社会资本的权衡,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更多的是想在毕业后得到期许的工作,但是中等职业教育能为大部分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吗?现阶段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他们在知识经济时代赢得了满桶金。不收学费的中职院校,只是在维持着一种正常的义务性教育活动。学校师资、教学质量、配套设施等良莠不齐,多数院校都不能为学生找到理想工作。曾经对职业院校的“分配工作”抱有无限期待,可用一位家长的话的说,“分配到街边小摊上也叫分配工作”,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对于学生就业出路不负责任。此种状况之下,人们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可以预见的美好前景,对职业教育越来越没有信心,产生信任危机。

在升学率这一硬性指标的规定下,不管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磨难是最多的。父母和老师在承受压力的同时,把更多的希望和嘱托寄予学生、孩子身上,把考试技能当成唯一技能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缺乏对生活技能、心理素质和学生道德品行方面的培养。这使接受普通高中教的孩子们,成了之乎者也的书呆子和考试的机器,面对生活和未来就业等的竞争压力,没有较强的应对能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难、毕业之后的再回炉,这些都是他们选择普通教育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动融通、协调发展的策略

20xx年6月,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曾经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个支柱,必须协调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国家对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度的提出,传统文化观念等一些社会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于推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提出战略性的策略。

1、转变思想观念,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价值观层面保持一致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在追求个人主体性发展的同时,还重视对科学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以培养人为目标,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发展职业教育应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长期政策。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更好地衔接起来,更好地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政府部门作出对职业性人才的培养指示,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共生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劳动保障部提出八项关于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措施,其中,第二项措施指出: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施“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第三项措施指出: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完善高技能人才选拔机制。第四项措施指出,改进高技能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第五项措施指出:建立高技能人才开发交流机制,促进其发挥更大作用。第六项措施指出: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引导更多的技能劳动者岗位成才。

3、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促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衔接

受传统观念“一纸文凭定终身”及学历本位的影响,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以能力本位取代学历本位的聘用、晋升和薪酬制度,建立健全以职业为导向、以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重点,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并重的人才评价体系,逐步规范企事业单位劳动用人机制,切实保障职业教育毕业生和普通教育毕业生都有同等的竞争机会。

职业教育论文【第三篇】

摘 要:职业教育顺应时代而生,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技能的学习,承担着为社会提供技术人才的重任。与传统素质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那么是不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职业教育中就不重要了呢?其实两种教育模式相辅相成。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做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职业技术,提高自身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做一名出色的职业人。

一、社会需要人才

当今的教育界中有两种培育人才方案呼声颇高。其中一种就是传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术上的精英,也就是所谓的学者。学者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识渊博,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学者的学历当然越高越好,高的学历体现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习时间、阅历和学习的能力。通过应试教育层层选拔后的学子们,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某些企业招聘的起点。这些人服务于各个领域和岗位,体现出高的文化素质和卓越才能。自古以来中国讲究学术上的探索和研究,无论是文学、数学、艺术还是天文、地理,正因为有了学者的研究、总结、传承和发扬,才有了千年文化知识的积淀,各种文化百花争艳。这些人也因为掌握了更多知识和信息,才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青睐。

随着中国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与教育人才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发现在有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很多技术性工作也找不到人来做了,就算勉强找到人来做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企业往往付出高薪的代价还是找不到合适的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渠道就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有技术的老师傅带出徒弟,由徒弟传承师傅的技术继续为社会服务,然而这些师傅的精力毕竟有限,培养出的徒弟数量少,技艺也参差不齐。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新的知识、理念的融入,许多技术得不到改革创新,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样的背景之下,另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这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因为具备了专业技术,能帮助人们满足某方面的需求而被社会接受和肯定。

社会需要人才,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多元性越来越强,对教育也提出了多元性人才的要求。有着不同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人才能服务于社会的各个部门,社会才得以发展和

进步。社会的包容程度随之提高,各种人才不拘一格,只要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人民服务,为时代的发展作出贡献,就被社会肯定和接受。

二、时代成就了教育,教育服务于社会

相对于发达的西方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比较落后,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密切的联系。近年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支持。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各种力量也纷纷投入了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建设之中。曾经有一种说法就是,我国的教育实用性不强,是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精英教育。换一个角度想想,毕竟就是这样的教育使我国全民素质得到了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各种科技文化欣欣向荣地发展,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强国。职业教育作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出路和选择,补充完善了教育系统。传统的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中承担着自己的义务,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为社会输送人才。时

代成就了教育,教育服务于社会。

三、职业教育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1.职业教育的优点

区别于师傅带徒弟的老的职业传承模式,职业教育把职业技能的学习与传承带到了大学的课堂之上。培养出的人才,既有了专业的技术,也有了现在人们普遍看重的学历,受到广泛好评。与传统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不同行业的需求:农业、工业、建筑业、各种服务行业等。“人才”是检验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一年,各类院校为社会提供的职业人才数量达百万之多。通过社会和时间的检验,职业教育人才优势显现出来。

(1)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有专业技能,专业设置多种多样,满足了社会人才需求,突破了传统教育以知识文化课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优劣的模式,职业教育更突出因材施教,把工作技能学习带到了课堂之上。教育的过程不再是单单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成绩来考查和判断学生的优劣,而是让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有目的和有重点地进行技能学习。让学生学习一项本领,用以实现自己的价值或作为赖以谋生的手段。职业教育设置专业种类多种多样,符合社会各行各业的要求,为学生的就业择业提供了广阔平台和发展的空间。其专业的设计和打造,都是千万教育工作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作为一名职业教育的学生,应该以自己所学的专业为荣,并热爱自己的行业,准备奉献和服务于自己的岗位。

(2)学生的起点较高,上手快。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是中专或者专科的学生,学生的起点相对初中或者更低文化程度的学徒来说,知识结构较完整,学习能力增强。()许多单位更看重学生的学历,造成了这些学生择业起点低的现象。大多数职业教育的学生从事的都是基层的工作,似乎不符合中国传统观念中只有当官当领导才是有出息的看法。但是换一种思路,在如今就业竞争和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这些学生相对来说却很好就业。这虽然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但对于每年千千万万的毕业生来说孰轻孰重应该很好判别。这些工作将会给职业学生带来工作和生活的阅历,有了生活的物质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当然万事开头难,每个行业甚至于每个岗位都会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进人员必定需要适应的时间。很快用人单位就会发现:这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上手快,接受能力强。同时,由于这些学生有较好的知识作为基础,他们能更快地接受新的内容,及时地对技术或理论进行更新、革新,这些都为继续教育和再教育打下了基础。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内涵以适应社会的

发展。

(3)大学是文化的聚集地和最新信息的交汇地,为职业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和技术平台。学校的学术环境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摇篮,这里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师资、实验平台、信息和技术。各种思想在这里融汇并碰撞出火花,让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的瓶颈得到突破,技术不再停滞不前。民间的技艺、书本的知识,甚至是高级领先的技术都能在这里得到发展、传承和发扬。这有助于职业技能的产生、发展、进化、记录,形成各种文献资料。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信息批量传递的同时产生了新的信息,形成新的文化。职业教育秉承这些优点得到了大力提倡。

2.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体制建设还不健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

(1)职业教育培养人才需要时间,人才培养具有滞后性。社会需要什么人才,需要多少人才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的'。教育本身处在被动提供人才接受社会考验的位置,同时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建设也需要时间。面对培养人才需要时间及社会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人才提供滞后性的问题显现出来。职业教育必须全面系统地发展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化被动为主动,持续、平衡地为社会输送需要的人才。

(2)职业教育机构机制不完善。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往往具有职业特征,所具备的技能有专一性。转型困难,学生一旦进入某个专业学习,其学习都会是专业的、系统的,需要投入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还有投入社会的教育资源。一旦学生毕业后不从事相关的工作,这何尝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加之,职业教育发展还不完善,如果学生已经完成了一个专业相关的学习,下一个阶段想要更深入的学习,往往需要参加成人高考,这就把文化课成绩差和专业不对口的学生挡在了门外。职业教育应该往高学历和高技术方面发展,培养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职业技术人才,这些都需要完善的机构机制作支持。事物都在社会的选择和淘汰中不断进步,职业教育的机构机制必将在其发展过程中得到完善。

(3)社会对职业教育不了解,学生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教育遭遇尴尬。在人们普遍接受素质教育的体制下,许多企业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都处于一种观望和试试看的态度。传统的理念之下许多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更愿意选择传统教育下的优秀学生,因为那些好的大学都是择优录取。这些大学有好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这些学生成绩必然更优秀。是不是成绩好的学生就样样都好呢?他们忽略了完成工作并不是有理论知识做指导就够了,还取决于各方面的因素。社会的传统观念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时,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处于一种中考或者高考失败的压力之下,是不是选择职业教育就是失败的证明?甚至有的学生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采取消极、蒙混过关的态度。这需要社会和老师的积极引导,为学生找到准确的定位,走出心理阴影,建立正确的学习观、职业观和人生观。这些都需要时间的,还是那句话:“人才是检验教育的真正标准。”只有职业教育的学生真正地在其岗位上发挥作用,做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能实现自身价值,用事实告诉社会什么是真正的职业教育。

(4)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取舍程度难以把握。且不说新的专业相关技术课程设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说说传统的素质教育一直在上的这些理论课。这些理论课直接用于职业教育的学生合适吗?如果说不合适,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课程的设置?虽然有外国先进的职业教育作为借鉴,但是只有中国自己的探索和研究才能符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但是课程该如何设置呢?各个大学纷纷设计出自己的方案,建设自己的教材。其效果又如何?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域,学生的文化和传统习俗都有所区别,接受能力更是存在个体的差异。职业教育课应该如何选择,应该包含些什么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如何安排,这些课程又应该设定到什么样的难度。这些都成为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难题。不是说没有课程、没有教材、没有方案,而是这些是不是适合于我们的职业教育。其实不用说也知道,许多选择了职业教育的学生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或许是他自己学习不努力,抑或者由于传统的学习不适合他。不管什么原因,既然选择了职业教育,我们就要为这些职业学生开创一片新的天地,让他们在职业教育的摇篮里茁壮成长。有的课程设计难了,学生反映太难学不会;太简单了,根本没有达到知识学习的目的。教育工作者们也在夜以继日地思索和努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但是计划永远不如变化快,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难题依然需要不断独立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四、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各自发挥职能服务于

社会职业教育也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素质教育。

首先,职业教育直接采用和传统教育相同的模式,将传统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教室、老师、实验室、图书馆……只是在教学的内容上和传统的素质教育有所区别和创新。中专、职高和大学的学生来源都是传统的素质教育。无论是传递的理论或技能的知识与信息都是教育的基本职能。素质教育传递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技术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只有懂得文字,学生才能看懂课本、文献,才有了学习技术知识的能力;只有丰富的化学和物理知识,学生才能知道某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只有会运用各种计算公式,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技术的研究、分析和改良;只有良好的综合概括能力和交流技巧,学生才能进行总结,获得、交流和传递信息。而职业教育也给传统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补充和完善了教育制度,让素质教育重新定位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进行自我的调整,在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壮大和完善自己,形成新的文化,使教育事业得以发展。所以说,职业教育和传统的素质教育之间并不矛盾,它们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各自发挥的职能都将服务于社会。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教育将会不断发展,教育的理念也会不断更新,但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永远不会变,那就是服务于人民,为社会提供人才、创造财富。

职业教育论文【第四篇】

一、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数量轻质量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人才的质量并不高,需要在学历教育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职业教育培训既要有一定数量和速度的发展,又要注重质量的提高,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重知识轻技能

职业学校教师所界定的职业教育培训是“技术应用”,在理论上所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够用”,不仅偏简单,还比较片面,教学上的学术性不强,研究方面也是如此,理论与实际脱节,任课教师对社会实际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具备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交通行业教育培训的课程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专业课程所占的比重过小,学生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后劲不足。

(三)照抄照搬普教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职业培训工作也是直接产自于普通学校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全日制教育模式和各种形式主义的束缚较为严重,因而职业教育培训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同时,忽视了一些非智力的、非技术性的因素。这种状况难以培养出“入世”及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四)与社会需求脱节

由于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多方办学、多头管理,这就导致出现了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现状,使得职业学校的布局不科学、不合理。各学校、各企业、各部门都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办学,入学门槛在不断降低,盲目争抢生源,专业的设置也不合理,教学管理落后,造成毕业生过剩;而一些急需人才却没有相应的专业培养,导致学校的规模效益不能得到提高,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培训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二、解决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丰富学历教育,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要想使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得到发展,就必须要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也就是要主动出击寻求突破口,实现办学的多样化,丰富学历教育。办学质量保障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不断运动而非静止的。但它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短期培训的实用性特点,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特点,决定了短期培训教师不仅要懂得教学规律,同时还必须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资格证书,具有解决生产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师资的“一体化”和“双师型”是学院短期培训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改革培训形式,注重技术技能的实践

职业教育培训是面向经济活动的,它直接服务于生产的培训,应当以学生的技术技能的提高为目的。鉴于此,职业学院必须在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做出改变,实现校园空间的突破,把学生交通方面的技术技能的实践搬到课堂上,精心策划、精心组织调查研究、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活动,使培训形式与学生的成长需要、职业特征、心理特点等相适应,与学生技术技能实践的内容相统一,把课堂设在最贴近实践的地方。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变换课堂形式,将“案例”模拟教学搬到现场去,使学生身临其境,成为真正的实践者。

(三)变换培训模式,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结构

组建一支有一定素质的培训队伍,培训市场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这样的个性:心态要年轻,思想要张扬(面对培训市场,培训对手,培训对象,一味地“讷讷底调”,老是一副老太龙钟的姿态,带着“三分稳重,七分颓废”的心态,肯定无意于工作);做事要激情,研究要固执(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而精神要靠激情去支撑。人没有了激情,也不可能有憧憬,自然也不会有干劲。但又必须是“有度”的。做事情一定要认真,有自己的想法,同时能为自己的想法去研究,思考);为人要规矩,才能要实用(市场化缺乏约束力,容易出问题,在用人上应特别注意品质,自律能力;人才的才能必须与我们的工作实际有关联,有帮助,起促进作用)。要有对工作不断取得成就的理想,不断地焕发出工作的激情,去催生梦想,激发成长的欲望、激发创造力,达到“德技双优”。

(四)强化教师队伍,注重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要解决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就要加强教育培训实体与劳动力管理使用部门以及劳动力人才市场的联系,使经济生产活动对劳动力需求的信息能够有效影响教育目标与培训方向的确立。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必备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职教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也不够高,还不能适应未来的职教事业。

因此,为使交通行业职业教育的培训工作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从企业中选择技术性人员到校任职、让专业教师进入有关单位深造,实践、在职业学校内建立,完善实验研究与开发中心。邀请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同研发项目,职业学校应调整好专业设置,及时变更相应培训机制,提高对专业技术的适应能力;认真的分析相关企业提出的研究课题,对学校的课程以及教材进行针对性的改变,,通过不断的创新工艺、技术与知识点,建立出具有强烈的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传授综合性较强的案例,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创新、交际、合作能力,以促进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很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三、结语

在新时期,我们应当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尤其是交通行业职业教育的培训工作,需要我们广大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者不断进取、共同努力,追求我国交通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春天。

48 222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