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论文精编3篇
【导言】此例“信息学论文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信息学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档案;教务信息管理
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来都是用“理论加实践”进行有专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务信息管理是教学质量的表现,因此加强教务信息管理是很有必要。运用计算机网络来对学校的教学任务进行管理,是教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管理者要加强并不断完善教学档案建设,利用教务信息化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务信息管理的价值
(一)改变了传统的教务信息模式。教务信息管理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平台,把教务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这些信息包括教学的计划、学生的成绩、评教信息、排课计划等,它们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务管理信息网。这种管理模式使得教务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形式更加丰富,不仅减少了人工投入,还使得信息保存的时间更加长久,在需要二次利用的时候检索时间短、效率高。比如,教师在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教课时间、课程安排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等。(二)使教务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在教务信息管理中,可以分类进行学生的信息查询,包括专业、考试、档案、选课等,同时还能实现统一的保存管理。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学生也可以通过登录教务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自己学籍、档案、成绩以及学分信息的查询,一方面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对于教师的教务信息可以进行系统化的检索,使得学校的教务信息流程简化,效率高效,增加学校教务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建设。如今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不断增加,教师的数量也在递增,给教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通过教务信息管理,能够对复杂的、大量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校在教务工作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比如,每一个系有专门的管理模块,与其他系别不相互交叉又统一协作,这种管理模式分化了教务中心的功能,但是又促进了教务信息管理的发展,不仅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保证,还有利于促进学校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和教师队伍进行管理,同时学校的领导管理者还能够通过教务信息管理来对学校的教务工作进行实时的查看与监督,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科学的学校发展策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务信息管理质量的措施
(一)树立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教务)山草香●(信息管理中心人员要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结合学校教育的目标不断改进和加强管理,树立科学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教务处要以当代教育理论为载体,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推动力,完善教务信息的改革和创新,推广教务信息化技术,让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务信息管理过程中,让教务信息充满活力。(二)健全教务信息管理的规章制度。调动各方面资源,对教务信息管理进行科学的管理,改善用人制度,改革人事管理机制,提高教务工作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在教务信息化工作中进行分组定岗,依据岗位需求进行人才的安排调动,合理运用人才,节约建设的成本,强化教务人员工作的职责。例如,在教务信息中心,教师如果要进行私人的、主管的改变教育任务这种情况,必须制定出严谨、科学的规章制度,防止教务信息的肆意篡改,保证教务信息的正常、合理运行。(三)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及团队建设。再好的规章制度也比不上人的自我约束。中职学校要通过名师讲座、自主学习等方法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办公自动化技术。同时要促进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思想觉悟的提高,这是是教务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环境,调动教务信息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教务管理人员团队的建设,使团队面向现代化、信息化。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下,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科技和心理的力量,不断完善教务信息化的管理,进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我国,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是中流砥柱,因此,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是重点工作。以教学质量为出发点,运用目前互联网教学和管理的工作,促进管理人员的中和素质,促进教务信息的资源共享,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同时国家教育部门也要进行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作者:梁月芳 单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川。高校教学档案建设与教务信息管理[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37.
[2]宋丽,全娜。浅谈加强中职学校教务档案管理建设[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1):16-17.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3篇信息学论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信息论文。
信息论文2
1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有:(1)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2)损耗低,中继距离长。(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4)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除以上特点之外,还有光纤径细、重量轻、柔软、易于铺设;光纤的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温度稳定性好、寿命长。
2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为了适应网络发展和传输流量提高的需求,传输系统供应商都在技术开发上不懈努力。富士通公司在150km、μm零色散光纤上进行了55x20Gbit/s传输的研究,实现了/s的传输。NEC公司进行了132x20Gbit/s、120km传输的研究,实现了/s的传输。NTT公司实现了3Thit/s的传输。目前,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光纤传输方面实现了/s(274xGbit/s)的实验系统,对超长距离的传输已达到4000km无电中继的技术水平。在光网络方面,光网技术合作计划(ONTC)、多波长光网络(MONET)、泛欧光子传送重叠网(PHOTON)、泛欧光网络(OPEN)、光通信网管理(MOON)、光城域通信网(MTON)、波长捷变光传送和接入网(WOTAN)等一系列研究项目的相继启动、实施与完成,为下一代宽带信息网络,尤其为承载未来IP业务的下一代光通信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2)光孤子通信。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3)全光网络。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参考文献
信息科学技术论文3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手段,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如何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我们就此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信息技术是一种技术手段,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适用于学生的学;既是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整合要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综合应用传统媒体与信息媒体,使二者各扬其长、相互补充。整合要让信息服务于课程,以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又以学生个体符合时代需要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充分接触、使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其基本要求是:第一、课程整合是以各种各样具体学科的任务或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的情景问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但这一切都需精心构思和设计。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最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例如,自然学科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不同于其它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自然学科有其自身的魅力,也就在于探索学习者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信息技术的利用,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第二、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就必须给予学生自由、独立思考的时间。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把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第三、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但是不是就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瞎碰瞎撞?是不是每一个概念都要学生自己去建构?教师的演讲、解释、传授知识是不是都是多余的?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探讨,在教学中教和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都会走入极端。
第四、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实现相同的目标。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认识场所,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模式和实施途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它是将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生素质提升和培养综合能力为基本过程。下面,以活动《认识垃圾》为例,谈谈具体实施的过程。首先,让学生进行有关垃圾的调查,考察周围的垃圾处理站,并提出有一定价值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研究的课题,查阅相关资料,浏览有关网站。第三,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在班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最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上、学校及社区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并将部分优秀作品发送到相关的网站上。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了地点和时间的资源。”而利用垃圾的前提是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科学知识,学习信息技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