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汇聚【精选10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汇聚【精选10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一篇】
[论文摘要]实践证明,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才能及自信心是其外语能力提高的直接原因。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加强外语教学中的心理训练,使学生的心理因素在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从秋季。由国家教委编写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英语综合教程》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中陆续使用。该教材无论从广度、深度,还是从听、说、读、写等各方面,对于一个刚刚从初中毕业考上中专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要求。他们必须通过语言和言语的实践来逐步锻炼其外语能力,从而得到提高。但是不同的学生提高的程度不同,这当然与教师、学生、教学法、教材、教具、学习方法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才能及自信心是外语能力提高的直接原因。
学生的一切活动都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并激励他们去行动以获得一个结果或达到一个目标的内在动因,而且也是激励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主观动因。动机强度的大小,是任何一种学习的关键。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中专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中小学生不同,因为他们面临的是就业,学习动机与未来的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他们是在学习需要盼基础上产生的。中专学生对学习的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它常常以中专学生对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中专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就会对学习持饱满的情绪,主动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确定的志向。所以,这种内部动力是与中专学生对外语知识的认识、兴趣、掌握新的知识以及各种机能及熟练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习中专英语的学生将来要成为社会的劳动者,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有着明显的责任感,这种动机也促使他们愿意把自己培养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培养中专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是中专外语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要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动机和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学中注意心理训练,首先使学生对外语产生强烈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对外语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才迫使自己投入到对他个人来说目前关系不大的学习外语的环境中去,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供最新科学信息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去,我们在新生入学初上课时,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教室里讲精读课,学生练习的机会很少,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感到很枯燥。改换《全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英语综合教程》以后,专门安排了听力课,学生们感到新鲜,在加上听力课又采用听、说、读、写等方式来进行,形式新颖,教师不断启发提问,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回答,兴趣大增,听力进步较大。另外,偶尔让学生听一些英语幽默故事,课堂气氛便会更加活跃,使学生学习英浯的劲头十足。实践证明,教师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把学习外语变为自己的认知活动,让他们在交际使用中感受到使用语言的乐趣,进一步端正了学习外语的动机。因此,作为外语教师应在每一堂课上设法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使中专生对英语始终处于感兴趣阶段,这样继续下去,学生学习成绩便会不断提高。
二、对中专学生学习外语才能的再认识。
随着国际交往的目益频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习外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外语学习者的个体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外语学习才能的高低在同一课堂进度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心理学家认为这与个别心理差异有关,在言语、技能发展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亲身体会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当一年级新生入学后,教师往往在学生上了几节课之后就感觉到了有些学生学习外语的能力强一些,有些能力一般或较差。例如,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的语法知识比较牢固,语音语调清晰正确,电能记住不少词汇,对这部分学生无论在阅读上还是在听力上都应对他们提出较高的要求,使他们在这种较高要求下,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压力的一面。对这部分学生明确提出他们的`奋斗目标,争取在中专学习期间能拿下英语自学考试大专文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树立学好外语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果教师不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因素又不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才能水准,硬是强求基础差的学生努力学习,赶上全班同学,必然是拔苗助长,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要了解清楚每价学生学习外语的才能,教师需要做大量细致岛勺工作。一方面应对学生每次考试成绩进行分抚比较并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专心程度、回答问题对否等)。另一方面,教师应了解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课外学习时间及学习方法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制定出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较科学的教学计划,提高每个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三、因人而异,增强自信心。
我国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年龄是l5―18岁,是学习外语较为理想的年龄。从发展心理来看,掌握词汇的能力随年龄而增长,由于中专学生在心理上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注重外语教学中的心理训练是必要的。
我所教过的粮食中专学校的学生中,他们大部分来自县级以下农村中学的居多。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极其敏锐的自尊心。在英语学习中,个体差异十分突出。有些学生外语基础较好,发音规范,勇于在课堂上发言,学得既主动又活跃。另―_类学生恰恰相反,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开口能力差。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首先明确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教师对前者可以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讲评时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他们所犯的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以防止其产生骄傲的情绪;对后者,首先要有耐心,他们对教师的提问往往要过一些时间才能答出,教师不要在他们口头表达时打断或过多地去纠正错误,那样使他们本来就羞怯和紧张的心理会加剧。教师轻易不要当众批评指责学生。以免他们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作为一名中专外语教师应使他所倾注的热情显而易见并富有感染力。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形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及时给他们补缺、纠差,使他们增强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学习成绩也必然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代替中专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自觉性。研究中专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配之以较切实的教学方法,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中专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外语真正成为一种交际交流的工具。
我所教过的粮食中专学校的学生中,他们大部分来自县级以下农村中学的居多。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极其敏锐的自尊心。在英语学习中,个体差异十分突出。有些学生外语基础较好,发音规范,勇于在课堂上发言,学得既主动又活跃。另―_类学生恰恰相反,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但开口能力差。对这两类学生,教师应首先明确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中的心理特点,区别对待。教师对前者可以提一些较难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讲评时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他们所犯的哪怕是很小的错误,以防止其产生骄傲的情绪;对后者,首先要有耐心,他们对教师的提问往往要过一些时间才能答出,教师不要在他们口头表达时打断或过多地去纠正错误,那样使他们本来就羞怯和紧张的心理会加剧。教师轻易不要当众批评指责学生。以免他们产生消极自卑的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产生逆反心理。作为一名中专外语教师应使他所倾注的热情显而易见并富有感染力。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良好的教学气氛自然会形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及时给他们补缺、纠差,使他们增强学好外语的自信心,学习成绩也必然会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从心理学观点来看,最优秀的教师,最完善的教材,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都不能代替中专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和自觉性。研究中专学生的心理因素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配之以较切实的教学方法,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是中专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外语真正成为一种交际交流的工具。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篇】
摘要:现代教学把语文教学分为认知与情感两大领域,但在教学实际中,许多教师囿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所讲的东西规定为学生的规范,不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创造欲,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位置,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从融洽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四个方面对情感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作用意义。
情感教育是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知识,掌握知识的同时,产生主观体验促进其感情变化。换言之,情感因素不仅对学习过程起着推动、强化、导向、维持和调节作用,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发挥,还对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情感教育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有着很大的实效性,增强学生追求知识永不懈怠的耐力,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对情感教育的内容、方式、步骤进行了探究。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应当爱学生,忠于教职。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这种爱生忠诲,任劳任怨的精神,就是一个老师应当具有的情感素质。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从人道主义出发,要求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按照儿童的天性去进行教育,教育要适应自然,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意志和判断。这就明确指出了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目的——培养儿童的良好品质和技能。热爱学生的方式方法方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进行教育,首先要关切地,深思熟虑地,谨慎小心地触及青年人的心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要注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现代教育学更加强调情感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位置,将情感教育提到搞好师生互动关系的高度来论述:教师要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竭尽全力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教师关怀,爱护学生,会使学生受到鼓励会更加尊敬教师,热爱学习;对学生的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情,持之以恒。”——既概括了情感教育的过程,又指明了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
人类文化发展史中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蕴藏着极其宝贵的情感教育的资源。今天,科学技术正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认识领域的新观念,新学说层出不穷,对人才的需求愈益广阔而严格,依靠自己学习,终身学习成为适应社会变化的制胜法宝,情感教育理论的创新,深入提高,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划分为两个领域:一是以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认知领域;一是以热爱学科学习,以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领域。这就一改我国教学体制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注意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忽视或轻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的片面性。这是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对传统情感教育理论的开拓和深化。
笔者从事小学教学教育多年,不仅从理论上花大力气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情感教育方面的论述和思想,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身体力行,切实探索情感教育的路子,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对情感教育在教学当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体会和领悟。
一、情感教育可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师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生是接受知识,塑造品格的初始阶段,好奇心,敏感心较为强烈,想象力相当丰富,而求知的'心灵犹如一颗稚嫩的小草,来不得些许风霜侵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朋友谈话的方式传授知识,可克服其畏惧的心理,增强其好奇心,求知欲及想象力,就可以对教师的一言一行印之于脑,贯之于行,乐于接受教育,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增强,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十分融洽。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向全体或个别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以真情实感对待他们,即使他们以冷漠的表情,冰冷的心对待老师的帮助,教师也要以春天般的温暖,夏天般的炽热,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逐渐融化其冰冷的心使其在知识和品格的发展上打好基础。
二、情感教育能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知识的自信心和意志力,稳定学习情绪。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要求。”从教师这一方面而言,其精神状态,情绪波动对于课堂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在心情愉快,轻松舒畅,情绪状态较佳的情况下,其个人固有的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能力会得到自然,准确,流畅的展现;就学生这一方面来说,教师和颜悦色的叙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播下欢愉的种子;而教师手把手,面对面的悉心指点,又对学生能够学会知识产生自信力;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的鼓励,还可产生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力;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耐心疏导,悉心纠正往往又可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对于这种师生双向互动,现代作家冰心形象地比喻说:“世界上没有一朵花不可爱,同样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要让学生身上布满阳光,教师心中应有一轮太阳。”这是颇有见地的。
三、情感教育可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第一位老师。实际教学当中,确切的说,教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媒介和桥梁作用。这个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而兴趣的产生往往通过情绪与情感对师生的智力活动施加影响的。如果师生关系好,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学生也对教师的授课活动从一开始就会产生兴趣,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学生接受教育就有了肯定情感的体验,就会在情景交融中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学生不仅接受了知识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和体验,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的回报,会更深沉地热爱教师,尊敬教师,把教师当作自己崇拜的偶像。这时便会产生情感迁移的现象,即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学科,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叫:“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美国心理学家莫维尔认为:情绪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能够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智力的活动,沮丧愤怒的情绪则不利于智力活动。一言以蔽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四、情感教育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为进一步形成科学素养打好良好基础。
(1)小学儿童是幼稚的,即便是小学高年级儿童也会提出一些令成人可笑的问题;
(3)小学儿童是好动的,喜欢东摸摸,西碰碰;
(6)小学儿童做事是喜欢成功的,即使做得很不成样,只要成人认真地称赞几句,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干得更得劲。”这一全面而精确的论述,对于教育儿童科学素养形成方面的起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提醒教师,儿童身上有着科学素养形成的纯粹因素,万万不可轻视。这就要求教师基于“每一个儿童都是可造之材”的认识,以温暖如春的语言,以平心静气的态度,以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感,以积极乐观的热情,激发和强化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注意觉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触摸学生感情的脉搏,对症下药,清除其心理障碍,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哪怕是在学习上提出一些奇谈怪论,也不应讥笑、嘲讽,遏制学习活动。尤其对差生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回答对就及时表扬,使差生感受到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定位置,布置作业也可难度小点,平时不能要求过高,生活方面也要对差生充满爱心,帮助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老师和同学都没有因自己学习差而歧视他,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教育要从教师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着手,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不仅在知识传授方面本着一颗热爱之心,没有对优生的偏爱,没有对差生的厌弃,而且在生活及其他活动中献出爱心,没有被忽视冷落的学生,这样就会激励起全面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为将来形成科学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树立教师教学的正确价值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恒心,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及他们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篇】
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己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畏惧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时,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除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严重影响,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二、重视课堂互动,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课堂互动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要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为核心。具体而言,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可以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针对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取长补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以“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问题———“人口增长对资源有哪些影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森林资源等资源的影响,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过程的学习主体是学生,然而学生由于其知识水平有限,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缺乏方向性,缺乏目标性,导致探究式学习过于盲目,效率过低,这一问题也是许多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往往会过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一定要加强教师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湿地资源的开发保护”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梯度设问的方式去逐步引导学生,例如,“什么叫做湿地?”“根据湿地的形成原因可以将湿地分为哪几类?”“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其分布与哪个气候要素密切相关?”“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这种说法吗?”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动态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实际以及实际教学内容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模式。然而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目的。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四篇】
新课程的改革,让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对知识技能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大家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摆好过程与方法,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组织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在学习中更应该不断地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都可以设计成学生愿意并且乐于参与的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此外,游戏则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的内容开展一些“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活动。
二、给予空间,经历充分的探索过程。
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王国,教师在有序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要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让学生学会探索,乐于探索,善于探索,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三、创设情境,感受强烈的实践体验。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主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有时缺乏对学生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外部传递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来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后,我在本班开展了一次《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一次学习过程,首先提前几天布置活动课的准备工作,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准备,请大家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在如此真实的一种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充分体验如何取币、换币、找币,切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留有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五篇】
许多教师认为,《小数的意义》这一内容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比较恰当,因为小数的意义是约定术成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种课堂的装饰。这种思想,是我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得最多,也是我最难突破的瓶颈。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以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切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例如,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时,分三个层次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第一层次:小数该怎么读?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以及个别与集体的练读直接解决。第二层次:小数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会有小数?这类一般问题,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客观分析,川教网,在互动中自我感悟、自我体会。第三层次: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实有着本质联系,那就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既是平等意识、人格尊重在教学中的体现,也是实现对话教学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发表见解,由此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锻炼互相交往的能力。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着、欣赏者,引导者,适时点拨、恰如其分的调控。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六篇】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用对联就是一种方法。
一、引用对联导入新课。
在学习《石壕吏》一诗时,我们可用下列一副对联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我们知道,杜甫是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现实,大胆地揭示社会矛盾,深切同情人民的疾苦,写尽“世上疮痍”“民间疾苦”,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推崇为“诗圣”。公元759年春三月,诗人由洛阳返回华州,在路上,诗人从满目疮痍的农村,看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写出了不朽的现实主义名篇《三吏》、《三别》,而《石壕吏》又是其中传诵最广的1篇。如此引用对联,既可达到导入新课的预期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对联介绍时代背景。
在上《故乡》一文时,我们可借用“故乡乃中国农村缩影,辛亥革命后日趋衰败萧条,使我渴望改造旧社会;润土是贫苦农民典型,阶级剥削下更加瑟缩憔悴,促人憧憬创造未来生活。”这副对联可使学生认识到鲁迅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故乡》这篇小说的。对联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虽然赶走了一个皇帝,可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随之而来的却是帝国主义铁蹄的长驱直入,中国社会殖民地化日趋加深,军阀混战频繁,横征暴敛,致使广大农村日益凋敝,广大农民日趋破产。这都加剧了农民生活的贫困,中国人民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中。1912月,鲁迅回故乡接母亲到北京居住,目睹故乡的衰败景象和农民的贫苦生活,十分悲痛。特别是对少年时的好友闰土的变化,更感深切的悲哀。一年后,便以这次回乡经历为题材写下了这篇小说。作为伟大的民主战士鲁迅,他唤醒民众,使广大劳动人民从麻木中清醒过来,一起去改造旧社会,创造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说这副对联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三、用对联概括文章主题。
在上王愿坚的《七根火柴》一文时,我们可用对联“长征途中艰苦岁月七根火柴何等宝贵,革命路上无名战士一颗忠心多么赤诚。”来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故事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展开的。在红军长征路上,火柴就是生命,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无名战士不肯用掉身上带着的火柴为自己取暖,为了大部分人的需要,他宁愿牺牲自己。无名战士对卢进勇说:“记住,这,这是,大家的!”这句话表现出他不惜为保护大家的东西而牺牲生命的决心,他认为个人绝无权利为自己而动用一根火柴。无名战士为了保护火柴,把火柴夹在左腋窝里。他虚弱的身子更无法活动,任凭暴雨冰雹的袭击,他下身浸泡在“一汪浑浊的洪水之中。”这是自我牺牲精神的表现。等到把火柴交给卢进勇,他就停止了呼吸,可见他是用多么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才支撑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为革命奋斗到最后一口气的具体表现。这七根火柴是无名战士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存下来的,它充分体现了无名战士对革命事业有着一颗赤诚的忠心,通过它塑造了无名战士的高大形象,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
四、用对联概括人物性格。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才3000字左右,篇幅是那么短小,却为我们塑造了封建社会中一个没落知识分子的不朽典型。读完这篇小说,我们知道,孔乙己是在人们的嘲笑声中出现,又是在人们的嘲笑声中死去的。他的一生,只是给那些无聊的酒徒带来一些谈笑的资料,他的死,也没有激起人们丝毫的同情。他的潦倒的一生真是充满了人间的辛酸。孔乙己“身材高大”,这说明了他年轻时一定是一个很壮实的小伙子,他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劳动而获得生存,娶妻生子,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可是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他,使他鄙视劳动,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于是生活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的地步,不得不去偷别人家的东西。可是,他还是不愿抛弃那件“破长衫”,还要摆出“读书人”的臭架子、穷酸相,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以表示自己比别人高明几分,最后是默默无声地死去。根据上述人物性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用对联“满口之乎者也,自命不凡终被笑;一生好吃懒做,偶为偷窃定遭难。”来概括。
拓展:
诗词对联中的桂花。
我国是桂花的故乡,也是诗的国度。金秋时节,品味与桂花有关的诗词对联,更能增添赏桂的乐趣。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桂花在王维笔下,清幽得不染人间的尘烟,体现了诗人那种平和清明的心境。细品诗意,确实只有桂花才能表达这种氛围和意境,因为桂花花朵极小,落地无声,换作别的花,恐怕是另一种意境了。
明代才子解缙曾撰有一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中的“蒲”、“桃”恰与“葡萄”谐音;下联的“梅”、“桂”又与“玫瑰”谐音。“蒲叶桃叶葡萄叶”属于“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体现于“春香秋香”。
“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这是杨升庵的《桂林一枝》。据说,著名赏桂胜地桂湖就是杨升庵当年的居所。他常在此游玩休息,并且在湖边遍种桂树百余株,与诗友唱和其中,并为其命名桂湖。郭沫若为桂湖公园题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将桂湖公园的“桂湖”两字分嵌于上、下联之首,妙笔生花,别具新意。
[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七篇】
体态语是借助身体某部位的状态和动作来交流信息的无声语言系统,如手势、面部表情、眼神、眉语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符号向学生传播知识,但若巧妙地发挥体态语的作用,教育传播效果则更好。
一、体态语的类别。
1.表情语。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常常随着他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根据・伯德惠斯戴尔研究,光人的脸就能做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一般来讲,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触摸其当时的心境。
2.眉目语。
人体学研究专家认为:“人体用来发射信息的所有部分中,眼睛是最重要的部分……”眼睛在传递感情时往往离不开眉毛的配合,“眉开眼笑”“眉目传情”“眉来眼去”等成语正是对人的眉目语的生动描写。
3.手势语。
在教学过程中,这是一类常用的体态语。翘拇指常表示“好”“第一”。在英国地区,人们表示“胜利”的手势是无名指和中指叉开形成一个英文字母“v”,其意为victory(胜利)。ok(好,可以)的表示法是将拇指与食指弯曲并接触,圈成字母“o”状,其余三指伸直,表示字母“k”。
4.身姿语。
身姿语是指人体躯干的动作所发射的信息,欧美人常有的耸肩的动作则表示“不在乎”或“我不知道”之意。
5.体距语。
人际间的距离,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能反映两人之间的亲密程度。美国的霍尔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交流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四种距离区:亲密区、亲近区、社交区和公共区。
1.协助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运用体态语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例如,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借助体态语来译述比起呆板地直接讲解词义效果要好得多。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swim”这个单词时,他没有马上讲出其意思,而是弯下腰,身体稍微向前倾,抬起头,双手向前伸出,然后沿着两侧向后划。看到老师那样形象的动作,许多学生兴奋地叫起来“游泳!”假如那位教师在写出swim这个单词后,马上讲出其词义,学生没有视觉和动作的印象,没有经过思考,当时只知道其词义为“游泳”,过后很快便忘得一干二净了。又如,在教授“perfect”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一边读这个单词一边翘起大拇指,投以赞许的眼神。这种把形象和语言结合起来的英语教授方法,能有效吸引学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获取反馈信息。
一名好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体态语捕捉反馈信息,并经过分析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改变授课方式,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现在普遍要求教师用英语来讲课,但有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能听不明白。教师如果对这些学生置之不理,只顾用英语讲自己的课,就会使这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更要细心观察学生的体态语言,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当讲授知识难点而学生面露疑惑时,需要放慢语速或重复多遍,多用例子说明;当课堂气氛较沉闷时,可以提出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使气氛活跃起来。
3.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特别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在一个气氛活跃的英语学习环境里,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的交际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发挥体态语的情感魅力,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比如,当一位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挥手与学生们打招呼,充满热情地说:“now,let’ssingasongfirst,ok?”相信学生会很高兴,对这节课充满兴趣。又以体距语为例,课堂上有些老师一节课下来也没有离开讲台半步,给学生一种不可亲近的感觉,当他提出问题时很少学生回应。所以,英语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余,都应该多走到学生区域内,学生才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亲切,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响应,大胆用英语来回答。
4.控制教学。
有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教师其课堂组织管理行为中的90%是非语言的,由此可见,体态语在控制教学中的作用。上课时,一些有经验的外语教师进入教室,在讲台上站定,然后用目光扫视一遍教室中的每一位学生,在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后才喊:“let’sbeginourlessonnow”。在讲课过程中,有些调皮的学生会搞一些小动作,或在细声讲话,一个责备的目光可以使这些学生得到警告,让他们马上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有些外语老师对教学中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会用语言来制止,这样做可能会打断其他学生上课的思路,若处理不当还会伤害师生的感情,这是不可取的。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八篇】
教学要求:
1、知道磁场对电流存在力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磁感线方向有关系。改变电流方向,或改变磁感线方向,导体的受力方向随着改变。能说明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道理。
2、知道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
3、培养、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首先做直流电动机通电转动的演示实验,接着提出问题:
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沿着这一逆向思索所形成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板书:四、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演示实验。
板书:
1、实验研究:
1、介绍实验装置的同时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些实验器材,渗透实验的设计思想。
2、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3、按照实验过程,把课本1、2两个实验,用边演示,边指导观察,边提出问题的方式,连续完成。要求学生完成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和思考回答表中的问题:
“通电铜棒在磁场中,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这样做,一是引导学生发现磁场对电流也存在力的作用,二是进一步巩固、深化力的概念。
4、对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的结果,要做小结:(板书小结如下)。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是相互垂直的、不论是改变电流方向,还是改变磁场方向,都会改变力的方向。
三、应用。
板书:
2、实验结论的应用:
1、出示线圈在磁场中的演示实验装置,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应用上面实验研究的结论,分析判断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出示方框线圈在磁场中的直观模型,并用小黑板或幻灯片把模型的平面图展示出来,以助学生思考。
3、在学生作出判断的基础上,演示通电线圈在磁场中所发生的现象,来证验学生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关于这个实验装置见前面的“实验”)。
4、在实验验证的基础上过渡到教材中的“想想议议”上来,无论学生解释得完整,或者不完整都没有关系,可以留下来课后讨论,为下一节课继续分析埋下伏笔。
四、讨论。
板书:问题讨论。
怎样旧能的转比与守恒的观点,来说明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发生运动的现象?启发讨论的子问题:
1、通电导体和通电线圈发生运动时,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什么能?
2、你所说的消耗的能和你所说的得到的能守恒吗?为什么?
五、小结。
板书: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或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四、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实验研究。
2、实验结论的应用。
3、问题讨论。
____________想想议议________4、课堂小结。
文档为doc格式。
-->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九篇】
在日常听课时我发现,教师们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这篇课文时,对烛之武的形象大都给予了全面的肯定,尤其对他见秦君后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条分缕析、头头是道的辩才大加赞赏,并因此得出他是一个忠君爱国、机智雄辩之人。烛之武真有这么完美吗?我们不妨再读读烛之武说退秦君的说辞: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在头两句话“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里,烛之武以退为进,先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境地,而后以一假设否定了秦王作为“陪打”而产生的亡郑必益秦的想当然。既表现得不卑不亢,又表露出推心置腹的诚意。因为我们知道,根据课文一开始的记载——“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这场战争的起因是郑国得罪了晋国,因此战争的发动者是晋文公,秦穆公仅仅作为四方诸侯会盟之一员,为了分取一杯羹而协助盟主晋文公攻打郑国,而这一杯羹,具体体现为瓜分郑国的部分土地。烛之武深知秦伯贪欲之所在,所以紧接着在第三句就分析了亡郑无益于秦的原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直截了当地指出秦国想分得一杯羹的难度,让利欲熏心的秦穆公多少有了一点清醒。而后烛之武又紧追不舍地用一反问“焉用亡郑以陪邻”揭示出亡郑非但于秦无益,而且于秦有害。害在哪里?“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分析一针见血——对于长期觊觎盟主位置的秦穆公来说,怎能容忍邻国的强盛!因此,这个答案对秦穆公来说无疑是一声棒喝,直逼得他不得不正视与晋国联手攻打郑国的危害。烛之武的游说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紧逼。虽然《左传》并没有描绘此刻秦穆公的内心波动与表情变化,但我们可从后文他最终放弃与晋国联盟、独自撤走秦国军队的做法,推知秦穆公此时内心对于借秦晋联手攻郑而获利的想法产生了动摇,因此他愿意继续耐心地听烛之武的进一步分析——“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再用一假设,给秦伯展示了“舍郑”使之成为秦国“东道主”的美景,促使秦穆公顺着说客的思路,萌生了“舍郑”的想法。
到此为止,烛之武的游说称得上有理有节,义正辞严,体现了一个外交家从容的风度与雄厚的辩才。遗憾的是,他未能将此坚持下去,而是为了巩固秦王“舍郑”的想法,使用了偷梁换柱的手法,挑拨晋国与郑国之间的关系。他对秦穆公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请注意,此君非彼君。“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之君,是晋惠公——晋文公的哥哥,他因害怕晋文公巨大的名望,曾于公元前644年伐翟,欲捕重耳(晋文公),重耳事先闻讯才逃得性命。而仅过了8年,即公元前636年,继惠公位的太子圉(晋怀公)也因惧怕晋文公重耳居秦,囚杀了晋文公五贤士的家人。也就是说,尝受秦穆公之赐的晋君与当前这位与秦穆公联手攻郑的晋君有着极大的仇隙,根本就是两个人,可烛之武玩了一个偷换概念的把戏,用一个模糊的属概念替代准确的种概念,把当年的晋惠公移花接木成了当前的晋文公,让秦伯产生了晋文公毫无信用的疑虑。而这疑虑一产生,自然坚定了其先前萌生的“舍郑”的想法,决心不与晋国联盟。这是烛之武的第一重诡辩。
虽然他挑拨离间式的游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秦伯还未将想法付诸行动,所以他并没有因此松懈下来,而是不给秦穆公片刻的喘息缓解,趁机顺势反问秦穆公:“夫晋,何厌之有?”这是烛之武的第二重诡辩。而在秦穆公尚未作出反应时,烛之武又凭空想象、主观臆测地推断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从而让秦穆公心生警惕,这是烛之武的第三重诡辩。我们知道,在晋秦联合攻郑时,晋国并未流露任何“肆其西封”的想法,而烛之武却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说晋国“东封郑”后一定会“肆其西封”,这不是凭空想象、主观臆测是什么?其实这个凭空想象与主观臆测全都植根于“夫晋,何厌之有”(即晋国贪得无厌)的判断,由于晋国当时已经成为中原霸主,有了这个判断,“东封郑”后再“肆其西封”在表面上就显得非常自然且合乎逻辑,它必然会引起秦穆公的戒心。但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的是:就连“夫晋,何厌之有”的判断也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这个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的结果,以这样的结果为前提,“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的推论不就是无中生有的挑拨离间吗?这是国与国之间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莫须有!只是这个莫须有被烛之武步步紧逼、环环相扣的表面合乎逻辑实为荒谬悖论的分析所遮掩,以致晋秦联合攻打郑国的战争目的被搅成一团乱麻。又鉴于秦国在晋国的西面,当秦穆公对晋攻郑的最终目的怀有戒心的时候,烛之武质疑“欲肆其西封”的晋国届时“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这一质疑犹如晴空霹雳,把昏头昏脑的秦穆公震得更加头晕目眩,自然也就接受了“亡郑”必定会“阙秦”“利晋”的观点,于是下定了“舍郑”的决心。而聪明的烛之武用“唯君图之”的最后结语,巧妙地让自己从这一乱弹(谈)中抽身而出,掩盖了其居心叵测的分析,加强了推心置腹的效果,让秦穆公高兴地与郑国结盟,撤走了军队。
综合上述分析,读者不难看出烛之武这一表面上看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游说,实实在在是包藏祸心的挑拨离间。不仅居心叵测,而且不择手段,这哪里是雄辩,完完全全是诡辩!
烛之武无疑是聪明的,但其形象是矛盾而复杂的。
从郑国的角度看,他是个明大理、识大体、爱国、忠君之人;可从晋国的角度看,他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之人。作为外交家,他的'确能言善辩、力挽狂澜,应备受赞赏;作为子民(普通人),他太熟稔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的把戏,人品堪忧!他绝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郑伯长年不用他恐怕也是有某种隐忧的。《左传》成功地用不多的几笔写出了人物的双重性格,刻画出人物的多彩立面,真正值得我们反复推敲、咀嚼、品味。遗憾的是,许多教师往往分析不到这一层次。其实,在人教社的教材中,课文下面提供了三个注释:一是注释“尝为晋君赐也”,说“这句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二是注释“许君焦、瑕”,说“(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三是注释“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三个注释个个都指向晋惠公,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此君(晋惠公)非彼君(晋文公)。教师们没有看到这注释吗?答案是否定的。看到了为什么不指出此“君”非彼“君”,作者在这里偷换了概念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担心烛之武形象大大受损,与教学预设的烛之武高大的形象有了矛盾,认为难以说清个中缘由,于是采取回避的办法,对注释视若无睹,对烛之武的论辩疑而不问;二是教师本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限,注意到这一现象但分析不出背后的内容甚或根本没有发现教材注释之所指。其实,春秋战国时期玩偷换概念逻辑游戏的人也并不是只有烛之武一个人,孟子为了说服齐王实行王道与民同乐,就巧妙地利用了“音乐”与“快乐”的“乐”字在古代读音相同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将“今之乐犹古之乐”这一纯“音乐”的话题,转换成了“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这一准音乐(赏乐)的话题,又将“赏乐”的话题转换成了“与民同乐”的政治话题,牵着齐王的鼻子走。只是同样是偷换概念,孟子仅仅是为了转换话题,无伤人品之大雅;烛之武却是要挑拨离间,正人君子不屑为之。对烛之武诡辩的分析,固然会让学生对烛之武的人品产生质疑,但分析就是为了揭示矛盾,我们不能为了维持教学预设中人物形象高大完美的结论而回避分析、掩盖矛盾。要知道,一次回避虽然也许只是导致一个盲点的产生,但盲点多了,势必会连成一片,最终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可怕的盲区。
我们承认,人教社的《教师教学用书》所提供的教材分析也回避了它,可教师不能回避它,因为教学参考书只提供参考,不提供标准,教师只要也只能把教学参考书作为教学参考,绝不能有了教学参考书而懈怠了自己的解读。那种奉参考书为圭臬、视权威分析为圣旨的做法,不仅是教学的失策,更是做人的失范、教育的失职!
教学协议书的作用和意义【第十篇】
摘要:我国积极建设园林化城市,以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绿化逐步将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相融合,与经济建设相互作用(园林艺术在城市的发展乃至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园林艺术;城市绿化;意义;作用。
1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意义。
城市果树的绿化。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令其对城市绿化的美化标准也逐步提升,不但注重树种的观赏价值,还注重树种的经济价值(城市果树绿化不但能够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还能够净化空气’抑制污染,通过其优美的姿态’芬芳的香气’各种硕果’成荫的绿叶,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色。
生态的建设。
园林绿化生态建设尤为关键,其不仅能够净化空气’降低污染’吸收co2及有毒气体,还能够吸附粉尘,具有防风固沙’保护水土’降低沙尘暴发生率以及阻碍荒漠化,降低雾霾’风速的能力(园林绿化通过树木的形态’搭配’颜色,为城市进行!上妆“,提高环境的艺术感,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增加了城市居住的幸福感。
庭院的绿化。
小区’庭院是人们生活与居住之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在庭院中种植观赏苗木,能够为人们营造健康的氛围,而适宜种植的果树包含了月季’桂花’红梅’黑松等。
改良城市小气候。
在炎热的夏季,城市绿化的枝叶构成了浓密的`绿荫,将太阳的辐射阻隔在外,降低了地面’墙面乃至其它相邻物的反射热度(城市绿化地段具有较强的蒸腾效果,能够耗费掉60%)70%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此,可以令城市温度明显下降。
2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烘托城市的文化氛围。
通过当地景观特色,有效解决生态自然景观的关联性,因地制宜,打造出具备地方特点’人文性与历史性的景观(将自然环境置于城市景观设计当中,与当地的气候’地形’生活习惯紧密相连,不但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城市文化,还可以向外国游客展现出更加具备城市特点及历史文化的内容[1](在植物景观园林艺术中,通常使用大量的本地树种(这是由于本地树种不仅适应性强,有利于生存,而且还由于其较低的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加快生物多样化的发展,抑制自然灾害的发生。
园林艺术城市绿化透过种植与管理大量植被,实现生物多样化的发展(自然植被的生长,加快了自然环境的构成,人们通过有意识的种植及造型管理,改善了所有植被的生存环境,加快植物’生物’动物的多样性循环发展(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引进了不同物种,依据其生长特征’根系发育情况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及微生物循环,令空气’水’土壤实现了更新氧化,控制了水土流失与环境污染的恶性状况,抑制了自然灾害的产生。
调节温湿度。
城市里随处可见高楼大厦,人口尤为密集,令空气流动迟缓,总体温度提高,而绿色植物恰恰可以调节气候的温湿度,为人们带来冬暖夏凉的感受(园林植被透过树枝与树叶蒸发的水分及庞大树根吸收的水分,构成大量水分气流,降低了四周的环境温度(在气温变低时,由于园林植被树荫的覆盖,降低了风速,阻隔冷空气流动,温度提高(由于植被的覆盖,调节了气候的湿度,令植被周围区域的气流湿度显著提升,可以看出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的效果尤为明显[2]。
净化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园林艺术在城市绿化中经由其浓密枝叶的覆盖,错落有序的排列,过滤掉空气中的悬浮物及灰尘,有效净化了城市的空气质量(另外,园林绿化还可以将大气内的有毒气体进行吸收,有效阻隔噪音,通过规划设计,令园林绿化的配置能够更加科学,以此降低城市的噪音污染。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园林艺术中的绿色植被而言,不仅需要考量到其外观,还需因地制宜,选择一些符合当地的植物,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规划,为人们打造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孙云,李小红.试论园林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13)。
2史丽娜,李璟璇.园林植物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1(4)。
上一篇:[600字]实用青春初中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