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汇总18篇)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政策落实力度加大,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吸引投资效果明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范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希望您喜欢。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锦州市自然资源局按照锦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在优化营商环境、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出实招,结合锦州市实际,制定了《锦州市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要点》。5月28日下午,该《要点》已经局党组会研究通过,从规划编制基础资料的提供方式、编制方案技术要求及审核要点、容积率控制、规划成果报送、法律责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明确,并面向社会公布。
会议要求,一要坚持锦州市局党组统一领导,机关科室、直属分局按职责权限负责规划审批管理工作,坚持一个窗口对外,全部规划审批事项由行政审批科统一受理。加快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速度,确定最优最快的审查流程,积极探索全程电子审查。二要以“一窗受理,并行办理、一窗办结”为目标,通过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立足企业、群众的实际需求,构建高效便捷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切实做到“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三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规划编制市场,提高规划方案编制效率,保证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持续性。
加快深化“放管服”改革,倾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奋力开启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全力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2
1.涉及我厅的“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行政许可事项,明确我厅责任部门,凡并联审批、“多评合一”与“区域性评估”和“4560”事项,我厅及时响应、积极参与并联审批、多评合一和区域性评估,按时办结,需要移交办理结果的及时移交。
2.落实水利部门投资项目审批“五个简化”相关措施:一是总投资400万元及以下的审批类项目,取消初步设计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后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二是简化“生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事项申报手续,城市建成区内原址拆除原址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面积5公顷以下且挖填土石方5万立方米以下的项目,只需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不再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3
按照《x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x+x”行动及五大专项行动x年工作台账》等文件要求,我县紧抓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强化服务保障、狠抓工作落实,现将今年相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力以赴,抓好恢复生产工作。自x市新冠疫情反弹以来,主动打好疫情防控主动战。迅速成立了x县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制定下发了《关于企业复产和疫情防控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企业疫情防控流程图》,使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抓手、有指引。专班下设x个检查组,分片区对企业进行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制定防控措施方案,落实好“五个到位八个必须”。同时实行派驻驻厂监督员和疫情防控日报告制度,对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一企一策”落实落细各项防护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做到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推进”,力促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二)多方协调,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水、电、煤、气、通信等,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可延期缴纳各项费用,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争取配套和协调市商务局,帮助x户规上企业购买防护口罩x个,基本解决了企业防疫物资难题;同时,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动,累计为x、x、x化工等x户企业办理通行函x余份,给予企业充分的物流保障,确保企业原材料、配套件和产品运输渠道畅通。
(三)强化项目申报,支持企业技改扩能。组织申报省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x批次x个x余万元;申报x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x个,专项债券项目x个,陕南专项资金项目x个,灾后重建项目x个;全年新建(续建)商贸流通服务业重点项目x个,占年任务x万元的x%;积极组织企业申报x年省级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目前,xx等企业的项目资料正在汇总整理中,待审核过进行上报。
(四)紧抓政策,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一方面将省、市、县出台的促投资、稳增长政策和技改项目申报通知广泛宣传至各企业,按照支持范围和要求,组织上报杨家坝矿业等x户企业技改项目;另一方面将x年为x实业、x水泥、x化工等x个企业(单位)争取的省级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合计x万元,及时组织验收和资金兑付,极大地鼓舞了企业的稳岗稳产积极性。
(五)倾心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组织x户重点企业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集中听取参会企业运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提出下一步解决措施和方法;协调解决x水泥和x矿业堆料场和爆炸物品短缺、x钢电力增容项目跨路施工过程中村民阻工和x铁矿村民堵路等问题,为企业发展外围环境提供优良保障。
(六)扎实做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工作。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已按省上要求将x万元以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全部偿还,消除所有单位的“零清偿”问题,共计x万元,着力解决政府承诺不兑现、政府欠款、“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法律法规培训,为共开展培训x期,培训x人次;疫情防控期间出台了《电商扶贫奖励实施细则》,对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电商企业、镇村电商网点等带贫主体,帮销代销贫困户农特产品销售额达x元以上,给予x元一次性补助。入驻食品医药园区x户企减免上半年房租x万元。
(七)强化保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走访企业x家,召开座谈会x次,发放调查表x份,归类梳理问题x条,协调解决x件项目施工建设遗留问题;协调“x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受阻问题;协调解决x矿点矛盾纠纷;协调x公司涉及农户林地、耕地补偿问题;认真做好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等工作,全年共调解各种信访问题x件,参加开展了“平安x建设”“安全环保”“法治宣传月”等集中宣传活动x次,实现安全稳定、环境保护形势持续好转;按时报送工作推进情况月报,共计x次。市级新闻媒体发布营商环境有关稿件x篇,县级发表x篇。
一是我县外贸进出口基础薄弱,多为农产品初加工企业,产品单一,难以开拓国际市场;针对外贸进出口支持政策较少,外贸企业完成外贸出口后出口退税周期长。二是创新型亮点工作不足。我县外资依存度低,在土地开发、招商引资、公共服务、投融资等方面制约因素较多,招引外商投资、承接外贸外资企业进驻的机制创新力度有差距。三是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我县冶金矿产产业与电力能源两个行业x户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x%,总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x%。x钢公司产值占全县总产值的`x%,与其配套的矿山企业占县区总体量比例较大,经济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差。
(一)稳定骨干企业生产。进一步协调各个方面,加快推进x钢矿山技改,理顺x电管理体制、争取发电基数,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争取政策支持,力促骨干企业尽快恢复正产生产经营。落实好国家和省市稳投资、稳工业各项优惠政策,增强x等重点企业发展信心,尽力弥补欠账。加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薄弱环节排查整改,积极化解企地矛盾纠纷,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继续做好重点企业监测工作,落实好“支帮促”责任,管好企业“墙外事”,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联合相关部门在做好企业外围环境保障的同时,推进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选定x户“企业上云”示范点,推进实施。继续开展好规上企业“三年护航行动”,力争纳规入统一批质量高,发展前景好的规上企业。
(二)推进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加强产业发展引导,围绕我县特色资源、支柱和优势产业拓展产业链,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实现省级“专精特新”企业x户;突出抓好龙头企业扶持、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技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扎实推进乌鸡、中药材、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在规模化、规范化建设和对外合作开发上取得实际成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破解企业融资瓶颈;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推进招商引资步伐。坚持产业招商、园区招商、生态招商、精准招商,招大引强,延链补链,以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为目标,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x亿元的目标任务。一是提升项目策划包装水平。二是加大招商活动开展。强化重点产业项目招引紧紧围绕国家鼓励和扶持发展的重点产业项目,研究谋划现有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从延链和补链入手,围绕特色农业、中药材、文化旅游、非金属矿和尾矿综合利用重点产业,招引世界或国内x强、行业或民企百强企业,龙头型、总部型项目。筑牢招商引资平台。强化精准招商,围绕产业链进行招商,促使产业链更加闭合,形成稳固的产业集群。
(四)深化园区机制创新。抓住“十四五”规划启动年的契机,按照市、县统一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大胆探索制定自主创新政策和制度体系,用足用活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向创新性、生态性、智慧性园区的过渡,提高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启动乌鸡产业园、新材料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为入园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外部环境抓紧各类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改变常规“打法”,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招引一批高质量企业入驻园区。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4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全市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汇报。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xx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战略抓手,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围绕“六大产业”,大力实施招商引资项目“精品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齐抓共管招商引资工作的整体合力已经形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及市长办公会定期听取招商引资工作汇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过问、亲自督查指导、亲自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市政府还专门成立由市长为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向xx个市直相关部门下达了年度招商引资任务,纳入月通报、季讲评、年考核内容,按季度召开专题会议推进落实。同时,建立市级领导包抓重大招商项目责任制,对投资xx亿元以上的合同项目和xx亿元以上的协议项目,分别落实一名市级领导包抓,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各方协调配合的整体工作合力。
(二)招商引资任务按
计划
顺利推进。近三年,全市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xxx个,亿元,亿元,到位率%。今年以来,对中省驻延企业和市内企业投资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改造四大类项目一律不纳入招商引资项目统计范畴,挤掉了项目统计水分,提高了招商引资质量。x-x月份,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xxx个,总投资xxxx亿元,到位资金亿元。其中:亿元,完成任务的%。实现利用外资xxxx万美元,完成任务的%。(三)项目策划包装水平稳步提高。今年我市率先在全省招商系统实施了项目“精品工程”。全市围绕能源化工、新型建材、汽车产业、文化旅游、现代农业、新经济x大产业招商领域,策划包装xxx个高质量对外重点推介项目,全市年度引进xx个投资x亿元以上的生产性产业项目,资金到位率达到xx%以上。
(四)各类会展活动取得积极成果。积极组团参加丝博会、夏洽会、跨采会、陕粤港澳等国内知名商贸洽谈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果。在xxxx年第三届丝博会期间,我市代表团参与和举办各类活动xx场,特别是“中国xx‘一带一路’新经济发展论坛”是我市首次举办的高规格国际经贸促进活动,并成功签署了南非-xx、格鲁吉亚—xx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迈出我市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一步。目前,格鲁吉亚产业园的一带一路商品交易馆与新区达成合作意向,开始展馆设计。南非富川空中轨道公司执行总裁已带专业团队来延考察,董事会正在决议。
(五)精准招商活动扎实有效。按照“小型、多样、高效、务实”的要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组团带队赴“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举办了“红色筑梦走进xx创新创业推介会”“xx华为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推介会”“xx市绿色载能产业专项对接会”“xx-无锡产业发展合作交流会”等一系列招商推介、考察洽谈活动,吸引了万达广场、华润万家、阳光城、新城控股、北大培文、英雄互娱、盈科旅游、兴业太阳能、金风科技、彩虹光伏玻璃、广州粤膳合、新能源汽车等一大批项目落地xx,与中集集团、江苏必康、巴龙国际、东胜集团、汉能集团等企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与百度、腾讯、京东、万科、冠昊、上海石油交易所等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支持xx创新小镇和基金小镇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促进新经济发展暂行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共引进新经济企业xxx家,注册资本xxx多亿元。xx新区xxx创新空间、xx基金小镇、宝塔区北航贝塔双创街区、高新区“红色筑梦”四个众创空间建成运营,华为数据中心、“xx中国大学生双创基地”即将建成运营,其中高新区“红色筑梦”众创空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与京东xxx的一揽子合作项目即将启动。
(六)招商落地项目加快建设。建立招商项目管理监控系统,对xxxx年以来招商引资项目的投资总量、解决就业、完成税收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制定出台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四个一”和“三张清单”工作制度,对市、县领导包抓的重点项目实行“月报单”,对签订的协议项目实行“督办单”,对招商线索项目实行“跟进单”,及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分析研究存在问题,对完成全年任务较差的四个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集中约谈,对进展缓慢和未开工重点项目跟踪督查推进。xxxx年以来,全市建成运营项目xxx个,亿元,在建项目xxx个,总投资xxxx亿元,未建项目xx个,亿元,撤销项目x个。年度到位资金增长率%,招商项目完成固投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xx%,%。今年x-x月份,建成运营项目xx个,在建项目xxx个,未开工xx个,项目开工率xx%。
虽然我市招商引资工作总体态势较好,但也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一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对招商引资工作信心不足,心存疑虑,工作上有消极畏难情绪和被动应付倾向,存在“守株待兔”、“坐门待客”、“花拳绣腿”等现象,缺乏扑下身子、盯住不放、真招实招的作风和干劲,没有形成人人招商、全民招商的工作局面。二是招商引资理念落后、方式单一,不会招商、招商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还比较普遍,习惯于宏观性、大兵团作战,开展叩门招商、精准招商、感情招商、以商招商力度不够,效果不很明显。三是项目策划水平、投资发展环境、行政审批效率等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特别是项目手续办理繁杂、周期过长,征地拆迁缓慢、成本过高,加之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引资项目后续协调服务跟进不力,招而不落、落而不快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产业承载基础保障能力不强,园区服务配套水平低,水电气、劳务、运输、物流等生产要素成本高,政策优势难以对冲区位发展劣势,吸引大企业、大项目落地困难较大。特别是前期工作扎实、条件成熟的招商项目前三季度多数已经签约,四季度寻找招商线索、对接招商企业、引进招商项目的难度更大、任务更重。五是招商引资政策落实难、兑现难也是一大问题,特别是针对产业招商的优惠政策还不够健全完善。六是招商力量相对不足,招商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谈判策略技巧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作用发挥不够。
下一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坚持以“大招商、招大商、保总量、提质量”为统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聚焦六大产业,实施靶向招商。一是围绕“六大”产业领域,聘请知名投资咨询机构,策划包装一批高质量的精品项目,重点做好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二是对重点招商区域的目标企业进行认真研判,分析其主营业务和产业布局,判断目标企业投资方向和投资需求,与我市的优势资源进行对比,明确对接项目。三是绘制招商地图,把精品项目与目标企业相匹配,制定洽谈方案,准备洽谈资料,组成招商小分队,按图索骥,精准对接,积极洽谈。
(二)改进招商方式,开展专业招商。一是加强与广州、深圳、佛山、无锡等友好城市对口单位、开发区、商协会的联系互动,建立经济合作长效联络机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用活佛山市有关鼓励佛山企业来延投资的优惠政策。二是充分利用友城互派挂职干部机遇,每一组挂职干部就是一个招商小分队,明确招商任务,把招商引资作为考核挂职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三是加大委托招商工作力度。积极对接专业招商机构和网络招商平台,千方百计获取各种招商信息线索,对已签订的委托招商合作关系的公司,要夯实任务,阶段性完成既定目标。四是支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做好对现有投资企业的服务工作,亲商安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进行招商引资。着重围绕我市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支持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高新区彩虹光伏玻璃和兴业新材料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工作。
(三)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合力招商。研究制定《xx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引进的重大项目在用地价格、厂房建设、物流费用等方面给予奖励和补贴。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驻外招商联络处、引荐人给予奖励。把招商引资工作与“三大攻坚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组织各界力量参与招商,我市干部外出培训要带任务、带项目、出成果。
(四)强化督查考核,推动实效招商。充分发挥目标责任“考核棒”作用,特别把产业类项目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完成投资额等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实行硬考核、严问责,考核结果要与“三项机制”落实相结合,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充分发挥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总调度职能,紧盯重点项目不放,持续开展营商环境集中整治,严厉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全力保障和跟踪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建立自上而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联动和按月督查通报机制,对未开工项目加大跟踪督查、约谈问责力度,对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精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排名,严格兑现奖惩,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全年招商引资跟踪任务。
(一)主要工作情况
新增就业xxxxx个、同比增长%;
实施技术改造项目xx个;
亿元,增长%;
亿元,其中信贷成本降低xxx万元、亿元、用工成本降低xxx万元、水电气等其他要素成本降低xxxx万元。
x.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八办四组”,分别负责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和对接落实。在市营商办成立了综合组、信息组和督考组三个功能组,强化综合协调、数据监测和考核问效工作,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效。建立了“月分析、季点评、年总结”和定期会商、定期通报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八办四组”协调会议,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信息沟通,强化协同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创新制定了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总体方案》和《宣传方案》,形成了“x+xx+x”的全方位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系列行动方案,并出台了《xx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
计划
(xxxx-xxxx年)》《xx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xxxx年工作要点》《xx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xxxx年工作台账》《xx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实施方案》,明确了优化营商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已建成并上线试运行,“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启动实施。三是加快建成“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工智能”平台。今年x月xx日开始,我市全面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完成了划入市行政审批局集中审批的xxx项事项、xxx个子项目审核发布和清单录入工作,x月xx日在全省率先上线试运行。截止x月底,网上可办理事项达到xxx项,占全部审批事项的%,计划年内网上办理事项达到xx%以上,逐步实现不见面的网上审批、不跑腿的政务服务、不打烊的数字政府目标。
五是市发改委就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暖与城管、电力等部门进行了集中研究和业务对接;
市营商办明察暗访共发现x条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已经全部转办移交并且得到了解决处理。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优化营商环境问题线索xxx件,核查xxx件,处理xxx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xxx人,市纪委通报曝光x批次x起x人。经过整改,部分行业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人民银行将开户许可进驻各级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驻政务大厅各商业银行实现开户办理。公安部门精简刻章程序,每枚印章刻制成本下降xx元。全市实现外贸企业备案办理当场办结,出口退(免)税办理时间压缩至xx个工作日以内。电力、燃气、用水报装进一步简化流程,压缩时限,用水报装实现零收费。
x.注重宣传引导。依托政务信息、新闻媒体、网络媒体三大板块,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系统化宣传动员格局。一是全面开展政务宣传动员。各县区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专栏,共上传营商环境政务公开信息xxx条,举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系列新闻发布会x期,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系列政策解读xx期,采取邀请专家、集中培训等方式开展培训xx多场次,组织大走访活动,共走访企业xxxx家。二是广泛开展新闻媒体宣传。x月x日,中国改革报特别推出“xx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对我市的典型做法给予了肯定。xx日报社、xx广播电视台设立专栏,对我市营商环境进行全面宣传报道。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共刊登、发布我市营商环境信息共计xxx篇(条)。三是
创新
开展网络媒体宣传。利用澎湃网、中国广播网、搜狐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刊发宣传稿件xxx余件(条)。通过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累计向全市手机用户发送营商环境投诉渠道宣传短信xxx万条。制定宣传册万册、发放传单万份、宣传水杯xxxx个,向群众现场讲解x次、悬挂横幅xx条、led屏滚动宣传xxx万次。(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开办企业刻章费用零成本需要尽快实现;
市审批局承接审批事项的交接、衔接工作仍需进一步理顺。四是工作力量整体薄弱。目前市县(区)虽成立营商环境工作专职机构,但人员绝大部分由发改(经发)或其它部门的非专业人员兼职,对此项工作熟悉较慢。同时抽调人员流动性大,业务衔接差。五是业务工作能力仍需加强。市县(区)两级针对营商环境业务培训还不够充分,对标先进地区针对性不强。部分县区、责任部门在上报资料过程中主动性差,数据上报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改进。
六是加强督导考核,对照整改措施及整改目标,对实施不力的县区和部门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进一步加大明察暗访和问题线索搜集力度,加快核查处置力度,集中查处曝光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反面典型,对弄权勒索、人为设障、以权谋私等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有诉必查,形成震慑,确保全市营商环境实现持续优化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5
林区发改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神农架林区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实施方案》,我局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认真开展工作自查,坚持问题导向,为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再提升,我局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认真梳理职权事项,全面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捋好行政职权。根据机构改革职能职责调整,梳理调整行政职权108项,编辑发布依申请事项41项,依职权事项67项,乡镇服务事项4项。通过授权委托书形式,委托窗口人员直接受理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89项行政事项,实现“一网进出”、“一站式”办理。抓好审批环节“瘦身”。推进原国土部门和原规划部门审批事项“多审合一”,实现了“建设项目选址”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两审”合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两证”合一;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竣工验收等多项测绘业“多测合一、多验合一”,优化了审批环节,即办件比例提高至%,减时限率达到%。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自然资源领域“互联网+放管服”改革
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红线划定评估工作,依托全省“自然资源云平台”,推进全区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建设,通过数据平台整合,基本实现全区土地、矿业权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一张图”融合,为下一步“云上读地、在线交易、网上签约”,加速项目策划生成打好了基础。强化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去年以来通过该平台办理建设用地项目预审、建设工程规划审批等事项77件,通过线上受理、网上签办有效提升了审批及服务效率。
(三)提升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高效服务全区重点项目建设
1、大力提升项目用地保障能力。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25条措施”及党委、政府“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部署,在系统内部署开展了“店小二”服务保障重点项目行动,对全区重点项目实行“灵活选址”,允许“先建后补”、容缺审批,实行用地计划指标应保尽保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全区重点项目“先行用地,开工必保”。开展重点项目上门服务保障工作,及时、妥善解决了如“保神”高速收费站站址变更手续等一批项目用地及规划方面的难题。
2、积极服务工程建设、测绘等领域资质资格许可。在工程建设领域,我们积极协助企业按照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完成资质认定许可,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乙、丙级资质核定的法人代表、注册资本金、地址等事项的变更登记审核备案工作,简化备案资料,优化备案程序。在测绘领域,我们按照省厅要求对乙、丙、丁级测绘资质资格进行网上初步审查,主动联系企业完善相关资料,确保其在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资质资格终审能够“一次过关”。
3、推进水电气接入工程许可等多项许可并联审批。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开展了全区水电气外线接入前期调研工作,积极探索与住建等部门共同推进水电气外线接入工程并联审批,逐步实现接入外线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古树古木迁移许可、城市道路路政许可和占掘路许可等环节一表申请、并联审批、同步办理。
(一)上位规划尚未完成导致项目落地难,落地慢。第二轮生态红线评估调整省厅暂未批复,神农架林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刚刚启动,土地调规周期较长,导致部分项目迟迟无法落地。
(二)多个平台重复录入,一个事项多次操作。联审平台、工改平台及湖北政务网多口申请,导致无法实现“一网通办”。不同的平台所需的资料清单也不完全一致,平台的对接也只处于端口的对接,在内容、形式、要求、标准上仍难实现一窗办结。
(三)工程建设、测绘等领域企业资质审批权限在省自然资源厅,神农架局仅对企业事项申请进行资料预审,资质资格许可事项清理减并无办理权限。
(四)工程建设项目方案审批专业性较强,对于重大项目需要进行专家论证和专业软件分析,我局专业技术力量薄弱,项目审查深度难以保证,往往存在反复修改,严重影响项目审批效能。
(一)拟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根据林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工作方案。成立自然资源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组织各业务科室梳理本部门涉及营商环境事项清单,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专题研讨会,对各项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营商环境专题会议机制、营商环境工作阶段性汇报机制等。
(二)开展流程再造,压缩审批环节。结合部门工作职能进一步梳理、清理事项清单、细化审批流程,制定项目审批流程“一张图”。 设置专门咨询科室提前介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同步跟踪指导和修订设计方案,提升方案审查时效。实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一件事一次办”、“ 现场即办”。逐步实现项目立项到发证的“一号申请、一套资料、一窗进出”。
(二)做好公示公告,明确办理时限。根据流程再造编制营商环境行政服务、审批事项服务指南,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80、60、40个工作日涉及我局的审批环节明确办理时限及办理人员,对每个事项在神农架信息公开网站、神农架行政服务大厅局窗口及局办公楼进行行政审批信息公示。
(三)规范行政审批,加强事项监督。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明确线上、线下办理事项,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尽量减少与企业“面对面”,提高“网办率”。制定行政审批申请、受理、审批、决定等规范文书,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对各环节做好审批及扭转,防止事后审批、违规审批、不规范审批等各类现象发生,同时对审批案卷及时做好整理及归档,做到有卷可查、有法可依。
(四)加强人员配置,提升窗口能效。根据工作需求,加派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进驻窗口,加强窗口人员建设。各业务科室加强与窗口工作人员沟通与衔接,以便窗口人员能及时掌握新政策、熟悉新要求。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在窗口、科室、分管领导、政府等之间的审批和文书扭转,提升质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6
按照省政协统一要求,市政协抓早动快、精心安排,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市县两级联动监督性调研。调研人员深入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x多户企业,收集x份调查问卷,召开x次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会、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与x多户企业进行座谈交流,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展开。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按照“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
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利,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再造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
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入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不畅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提供资料,反复跑腿。
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
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进或配套政策,指导性意见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展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
(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
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直接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足需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足“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
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委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互相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
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许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研究。特别是税务部门,大家意见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四)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重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办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减少,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重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计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需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进缓慢,一般需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承担违法用地的风险。
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改变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进,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减少,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进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21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
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三、优化营商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须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
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与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
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
(二)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二是继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认真审视研判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及时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
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办法。
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
(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要认真跟踪研究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传,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防止和纠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暂时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给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办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情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直接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
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积极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认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经验做法,深入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
(五)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守法合法经营。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直接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强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方便快捷的宜业环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发现挖掘和培养使用,注重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发明创造奖励力度,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又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挖掘x文化,着力培养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专门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别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及时予以免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7
市商务局认真贯彻落实《xx省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x纪发〔2022〕1号)和《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和商务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规定和省市统一工作部署,着力优化商务系统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为企服务、营造文明和谐的法治社会环境。
一、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显著成效
市商务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实现“保七争三夺第一”的工作目标,以提质升位为核心全面推进商务工作,成功筹办首届x新文旅商务节,狠抓产业链招商、全力以赴稳外贸稳外资、多措并举促进消费,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
——商务指标实现新突破。商务系统承担的4项重点经济指标,今年增幅排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引进内资到位xxxx亿元,增幅xx%,增幅排名全省第二位,全年预计完成xxx亿元,增幅xx%。2021年,实际利用外资(商务部口径)完成xxxx万美元,同比增xxxx%,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限额以上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xxxx%,增幅排名全省第一位,全年预计增长xxx%。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xxxx亿元,同比增长xx%,增幅排名全省第二位,总量和排名均超历史最好水平,预计全年完成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x%。
——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嘉寓集团氢能产业基地、徐工集团高端智能化除雪装备产业基地、远景集团智能风机总装基地等一批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项目相继落地,推进了我市重点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推进我市与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开展深度合作。
——消费引流平台迅猛发展。通过打造、借助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吸引域外人流,以节兴商、以节聚势、以节兴市,通过成功承办首届xx文旅商务节暨第十六届xx·xx玛瑙节系列活动,引进草莓音乐节、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等大型活动,吸引和邀请域外消费者来x,拉动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消费。
——商贸市场呈现新气象。积极推动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围绕改善购物环境、提高服务功能、提升商业品质,指导东市场、花园市场等传统农贸市场全面升级,改造后,商户数量和营业额均显著提升。促进鑫维玛瑙城和福光玛瑙战国红市场等商贸市场融入新业态,商户均逐步开通电商直播渠道,营业额大幅增长,其中福光玛瑙战国红市场每逢集中交易日线上交易额就达xxx万元,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约xx%。
——县域电商又获新平台。继2020年xxx县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今年彰武县成功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示范县,使我市成为全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县域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覆盖城市,并可为xx县争取国家扶持资金xxxx万元,这将为我市县域电商长远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开发区建设实现提格升位。今年xx工业园区、xx市煤化工产业基地成功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并分别更名为xx海州经济开发区和xx新邱经济开发区,这两个园区的晋升使我市的省级开发区达到x个,这标志着我市在实现“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即实现每个县区有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的道路上又跨出了坚定的一步。
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市商务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相关工作,在局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充分认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推进商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全局上下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人人关心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坚持从自身做起、从细微处做起,推进商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在全局加大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学习力度,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学习,将学习《xx省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xx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文件纳入局党组中心组及各支部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学习,要求职工干部熟悉并掌握国家、省、市出台的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条例,并主动签署《营商环境建设承诺书》,增强责任意识,维护好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立足本职工作,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推进工作作风转变、提供优质服务,以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完善政策措施,为投资企业提供良好环境。在全力争取上级支持,落实好优质外商投资项目相关政策的同时,积极宣传落实2020年新出台的《xx市关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x委办发〔2020〕5号)和《xx市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奖励办法》(x委办发〔2020〕6号),为吸引更多项目落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具有xx特色的投资环境。并且出台《2021年xx市“双招双引”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有效地指导了各县区有序开展招商工作。三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引导企业主动抢抓市场机遇。针对xx市重点发展产业,积极对接相应的全国和区域性商会、行业协会,寻求支持和合作。利用展洽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组织德尔汽车、福壹实业等超过100户次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中东欧国家采购对接会、跨过采购洽谈会等,不断接洽客户,帮助企业获得意向订单近亿元,拓展了国际市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四是全力做好涉外管理和服务工作。重点抓好严防新冠疫情境外输入,积极服务涉外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领事保护工作宣传力度,深入县区、园区、企业开展外事政策培训服务基层活动,加强外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稳妥完成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文化领事一行访问我市受捐学校工作,与省对外友协联合举办“感知中国·魅力xx”非洲留学生xx行活动,不断拓宽我市对外交往渠道。
(二)建立长效机制,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全力提高工作效能,严格落实市商务局自身制订的制度性文件:诸如《xx市商务局关于贯彻落实xx省纪委监委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x商发〔2022〕1号)、《xx市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化建设工作制度》(x商发〔2021〕16号),里面包括《xx市商务局行政行为否定备案制度》等10项制度、《关于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实施内部审查工作程序的通知》(x商发〔2017〕184号)、《xx市商务局关于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工作优化准入服务加强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x商发〔2018〕72号)。二是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公平营商创造条件。2021年末,我局集中对建国以来所有制发的文件进行了全面审查,对违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规定的文件进行废止和修改,并将现行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市公平竞争审查专栏网站上统一公示。
(三)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县区、联系企业制度。局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商务部门法定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定期走访企业、联系企业,把相关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不定期地组织企业参加省商务厅、市商务局举办的“商务大讲堂”,让企业及时了解国家、省有关政策导向和国际、国内市场前沿信息。扎实开展与“千千结”结对村共建,深入村集体经济企业研究长远规划、利用商务职能帮助招商引资、农村电商发展、对接农产品市场,谋划乡村振兴工作,通过开展讲党课、义务植树、赠书、捐款、创城宣传等活动,推进交流互动,进一步提高了互学互帮互促水平。
(四)落实限额以上企业项目管家制度。按照全市项目管家覆盖限额以上企业的要求,市商务局牵头建立了限额以上流通企业项目管家制度,并及时根据限额以上企业调整情况对项目管家进行更新。目前,全市限额以上企业xxx家,由各县区商务部门配齐项目管家xx人,定期到企业走访对接,及时梳理项目管家台账。组织各县区商务部门制作项目管家公示牌,张贴在各企业。
三、积极帮服企业办实事
(一)多措并举促消费
一是搭建平台活跃消费市场。聚焦重点领域和新兴热点消费,以“全民乐购 约惠xx”为主题,组织汇聚购物节、xx优品展销会等大型活动xx场,涵盖购物、餐饮、生活服务等业态的240余个商家参与促消费,直接拉动消费近xx亿元。搭建异业合作平台,加强政商银企联动协同,发放刷卡消费补贴约xxx万元,极大活跃了我市零售、餐饮市场。二是行业引导加快商贸业态升级。推动新玛特、大润发等大型零售业态向复合型、体验型转变,形成“商品+服务”并重的模式,开展绿色商场创建。推动餐饮业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开展了美食评选及“优选饭店”推荐活动,认定了“xx八大美食”,评选出xx家“优选饭店”,形成特有的xx美食品牌和固有的xx美食印象。引导绿色餐饮创建,推荐宝地温泉度假酒店、禧雁之约酒店创建xx省5a级绿色餐饮企业。三是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组织我市电商企业积极参与2021全省网上年货节活动、省第二届电商直播节等线上活动,有效推动了消费升级、潜力释放和供应链对接。重点培育了x蒙县十家子直播基地、九美电商直播机构等xx个电商直播机构。其中,xx短视频直播基地、团异电商基地成功获评省电商直播示范基地。推动传统消费与“互联网”相融合,引导实体商业数字赋能和理念创新,不断拓展电商在消费领域应用场景和服务领域。四是促进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升级。评选出我市家政服务诚信体系建设先进企业、优秀家政服务员,组织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活动,组织人像摄影企业参加省星级评定,我市“龙摄影”获评省“五星级”摄影企业。
(二)充分发挥“商务服务员”职责。
一是为全市重点外资企业配备商务服务员,成功推动正大畜牧、劲达机械、远顺风力发电、力劲增资等重点外资项目。二是建立外贸数据直报、重点企业工作台账等外贸调度机制,及时了解企业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协调海关、税务、外汇、信保,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解决企业通关一体化、出口退税、收付汇、信用保险、融资等实际难题,促进企业稳订单,快速发展。
四、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一网通办”要求
我局认真落实《xx市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本部门牵头负责的工作任务,在市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细化责任目标、工作措施,并积极推进。2021年,《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累计办件量92件,其中新办xx件,变更xx件;《境外投资备案初审》累计办件量x件;《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核》总办件数xx件,其中变更xx件、遗失补证x件、新设立审批x件。我局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提升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按照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国家省市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各项工作和“一网通办”相关工作。
(一)依据xx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局窗口以一体化平台依申请(6+1)类事项为基数进行梳理。商务局可容缺受理事项一共x项: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核准、成品油资格信息变更、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扩建迁建审批、直销企业服务网点方案审查、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和二手车经营主体备案、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核准、外派劳务人员招收备案。
(二)根据全省“一网通办”的工作指导要求,xx省一体化平台事项库维护常态化。一是依据《xx市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事项库维护通知精神》文件,先后多次对计时环节、申报材料及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等目录,做到详细逐条逐项的精准维护。二是办事指南内容标准化。按照营商局工作要求,做到事项分类为无差别受理、可容缺受理, 事项名称、审批时限、申报材料、网办深度等做到省市县统一。对办事指南中法定办结时限、承诺办结时限、申请材料来源或出具单位、申请材料数量要求、申请材料类型和形式、办理流程、到办事现场次数、表格及样表下载等要素信息进行逐项检查。特别要对办事指南中的网办地址进行全面排查,确保跳转地址准确可用。行政许可类事项的承诺时限压缩比例达到84%以上,压缩平均跑动次数达到以下,网上办理深度6级和“零跑动”事项比例达到80%以上,行政许可类事项即办件比例达到50%以上。三是针对“一网通办”数据共享指标要求,对xx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及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做到了精准维护。完成了政务事项目录中的供求信息、需求信息及其他信息目录编制及目录数据的挂载工作。其中目录挂载完成数量16项;库表挂载完成数16项,百分百完成任务指标。四是对各个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及办事流程依据营商局下发的新的模板格式逐条逐项重新做了修改和完善。五是保质保量完成我局电子证照录入系统工作。
五、2022年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全局开展对《行动方案》和《xx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条例》的学习研讨,挖掘各领域典型人物和经验成果,开展推广宣传,凝聚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思想共识,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做好服务、转变观念。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县区、联系企业制度,要求全局职工干部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找准定位,转变观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组织机关干部到县区、到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三是管理规范、便民利民。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及时调整更新权责清单和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把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两项政务服务事项作为重点关注的涉及权力运行的业务,加强规范化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市政府办公室推进“互联网+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有序开展网络系统政务服务,提高商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四是有机结合,促进发展。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与全局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工作紧密结合,以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外贸进出口指标、内贸消费指标的稳步增长为目标,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确保全局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8
2020年5月29日,xx区党委、政府在南宁召开全区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及14个配套文件(1+14),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大行动。5月30日,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焱主持召开厅党组第十四次会议(扩大),传达学习鹿心社书记、陈武主席在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水利厅贯彻落实工作,要求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深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围绕我厅行政审批工作做文章,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切实做好政务服务工作。会后,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我区优化营商环境相关系列文件的通知》,成立了水利厅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杨焱厅长任组长,3名分管厅领导任副组长,厅各处室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负责水利厅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同时,对照系列改革措施,制定出台了《水利厅贯彻落实xx区党委xx区人民政府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水办行审〔2020〕17号),落实水利厅一张网建设、一事通办、投资项目审批、354560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相关任务,明确分管厅领导和各部门责任,全面推动我厅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9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人社局重点聚焦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及法治环境等方面,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落实,努力打造诚实守信、公正法治、服务高效的社会环境,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一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我局将残疾人证有关*项行政许可事项下放镇(街道),打通助残服务“最后一米”。二是推行“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对企业群众关心的*个“一件事”进行打包办,实现一站告知办事流程。积极促进政务服务实现线下窗口“同城办理、就近办理”,组织对事项目录进行梳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理确认,目前已有*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个事项实现全区通办,*个事项纳入“全市通办”,*个事项实现“跨域通办”。选取*个高频事项推出周六民生事项延时服务,解决了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三是优化各项行政审批。要求各审批事项严格按法定流程和时效履行审批程序,对劳务派遣、人力资源服务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三项许可事项审批流程进行再梳理,组织多个业务科室参与材料审查和现场踏勘工作,全方位提高审批质量。
一是规范涉企收费管理。拟定《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全区*家行业协会商会已全面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建立一个省级社区社会组织示范点,积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激发基层活力。二是整治劳务市场乱象。全面排查劳务派遣机构*次,发出询问通知书*份、限期整改通知书*份,作出行政处罚*宗,处罚*万元。开展“三非”专项治理行动,与*家人力资源机构和*家劳务派遣单位签订“承诺书”合计*份。三是落实根治欠薪工作。完善欠薪工作机制,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处理劳资纠纷案件数*宗,涉及*人、*亿元,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部门案件*宗。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共派出检查人员*人次,共检查企业*家,涉及职工约*万人。
一是持续深化就业服务。积极做好*家区内企业用工监测工作,已完成组织*家企业开展薪酬调查工作。落实政策扶持就业,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万元惠及*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万元。二是大力实施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南粤家政”“农村电商”技能提升培训工程,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南粤家政”完成培训*人,“农村电商”完成培训*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完成备案*人。三是强化企业用工保障。组建专项工作小组分别到贵州、云南等地开展省际劳务工作,已筹备引入*名农民工,完成2个异地用工储备基地建设。
,考核合格率达100%。按规范标准办理《行政执法证》,确保在执法过程中,均持有《劳动保障监察证》和《行政执法证》。把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日常工作目标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年终岗位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依法维权化解法律纠纷。立案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宗,涉及劳动者*人,涉案金额*万元;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持续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强调解优服务”工作,全年申请案前调解*宗,已调解成功*宗。三是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全年累计向企业及员工发放了约*本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海报*份,有效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和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面向企业举办“劳资关系大讲堂”,共有*余家企业*多人参加了培训;举办全区企业工伤预防专员培训班,全区共*余家企业*名工伤预防专员参加了培训,为我区工伤预防工作的全面科学化、规范化推开注入强劲活力。和纸质证照实现“少走快办”。全面开展线上线下人社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倾听
企业
群众对服务体验的心声和呼声。及时发现痛点堵点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服务措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有温度的政务服务。继续强化企业用工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用工动态,强化用工储备基地搭建,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积极对接省内外职业院校,拓展技术工人招聘渠道,为企业输送紧缺人才。致力打造双创人力资源服务大生态,推动搭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职业学校与用工企业“三向”沟通桥梁。
,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健康发展。强化企业用工保障,推动用工管理规范化、合法化,确保劳动者安心找工、企业安心招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0
1.编制发布“三张清单”。编制完成并发布了水利厅政务服务“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三张清单和“一次性告知”清单标准。我厅依申请类的行政权力事项以及公共服务事项共46项,包括行政许可20项,行政征收1项,行政确认1项,行政奖励1项,行政裁决1项,其他行政权力17项,公共服务事项5项。其中,实现“零跑腿”的2项、“最多跑一次”的43项。除2项行政许可事项因涉及复杂技术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不宜再度压缩审批时间外,其余44项依申请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均压缩至50%以下。依申请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应进必进”已全部进入xx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
2.组织开展水利系统依申请事项“八统一”梳理工作。牵头开展xx区、市、县三级水利系统“八统一”梳理工作,对本系统三级“一事通办”事项进行对比和规范,实现相同事项跨层级跨区域事项名称、事项编码、适用依据、申请材料、办事流程、业务经办流程、办理时限、表单内容统一“八统一”。形成《水利系统“一事通办”事项清单“八统一”成果表》并印发各市县水利部门。
3.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按照xx区统一部署,我厅组织开展xx区、市、县三级水利系统梳理群众和企业办理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时需提交的各类证明及其盖章环节,全面清理各类无谓证明、无法律依据的材料、重复材料等不合理受理材料。共清理出xx区本级证明事项9项(4项建议保留,5项建议取消),市、县级证明事7项(4项建议保留,3项建议取消),已报xx区政管办审核。
4.落实“容缺受理”制度。按照《xx政务服务容缺受理制度》的要求,我厅以《水利厅政务办事“一次性告知”清单标准》为基础,针对申请人办理的非当场办结的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梳理容缺受理政务服务事项,8月底公布了《xx区水利厅容缺受理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按照清单实施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受理。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按照省政协统一要求,市政协抓早动快、精心安排,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市县两级联动监督性调研。调研人员深入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x多户企业,收集x份调查问卷,召开x次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会、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与x多户企业进行座谈交流,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展开。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按照“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
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利,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 再造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
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入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不畅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提供资料,反复跑腿。
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
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进或配套政策,指导性意见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展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
(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
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直接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足需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足“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
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委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互相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
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许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研究。特别是税务部门,大家意见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四)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重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办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减少,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重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计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需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进缓慢,一般需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承担违法用地的风险。
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改变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进,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减少,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进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21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
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三、优化营商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须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
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与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
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
(二)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二是继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认真审视研判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及时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
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办法。
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
(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要认真跟踪研究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传,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防止和纠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暂时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给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办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情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直接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
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积极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认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经验做法,深入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
(五)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守法合法经营。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直接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强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方便快捷的宜业环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发现挖掘和培养使用,注重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发明创造奖励力度,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又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挖掘x文化,着力培养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专门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
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别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及时予以免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2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计划,近日,对我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就我区的行政审批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如下报告: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个支撑、16项专项行动”,细化了25项改革任务,我局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流程再造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十条意见》(鲁政办字〔2019〕149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标先进、流程再造”的部署进行了充分落实。
(一)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一方面,强化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及下放。2016年以来,共分10批次动态调整我区行政权力事项,共调整、取消、承接落实618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委托下放区级行政权力事项40项。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18年12月,我区在全市率先一次性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则,划转业务骨干47人,划转24个单位的176项行政权力事项。对所有审批事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66%,业务最高提速达95%,审批流程压缩一半以上。
(二)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关于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的实施意见》,对同时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检查事项,实现一次性联合检查,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抽查”。27个区直部门全部制定出台了监管制度和办法,建立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分别建立随机抽查标准,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一是制定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2018年底向社会公布我区40个部门单位“一次办好”事项清单1289项,其中,行政权力“一次办好”事项1019项、公共服务“一次办好”事项270项,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二是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区一网通办率达%。着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三是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优化企业开办行动,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全面优化开办流程,实现了1个小时完成从企业注册登记到公章刻制、税务和社保登记全流程。推进不动产转移登记“一次办好”,整合不动产和税务窗口联合办公,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半小时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定了《河东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最长控制在73个工作日以内,精简类工程建设项目控制在24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再上新台阶。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33万平方米的任务。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清理无谓证明,调整取消了27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组建沂蒙红色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三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全面取消材料复印件,实行证照免费邮、材料免费印。
(四)大力开展流程再造。重点实施“4×4”系统工程,突出“一门全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四大环节,聚焦“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监管效率、制度创新”四大领域,健全“你提我改、帮办代办、无权否决、动态优化”四项机制,着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四减”行动,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经营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9项审批事项通过施行告知承诺制代替现场审核。制定印发《河东区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目录》,集中推出首批8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各类容缺材料117条。
(一)部门压力传导不够。召开了“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务分解,但压力传导不够,没有一抓到底,盯紧盯死。2018年省里组织营商环境评价,我区综合成绩列全省第48名,未进入第一梯队。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个别部门单位抓改革工作的恒心和韧劲不足,对“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有懈怠情绪,未及时跟上改革步伐,窗口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部门间工作不平衡,个别部门单位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工作考虑企业群众需求不够,思想不够解放、改革不够积极。受场所、专网等因素影响,人社、医保等部门一直未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没有完全落实。
(二)行政审批服务创新不足。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与发达地区相比,个别部门及人员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及流程再造方面思想不解放,改革创新意识不足,根据上级出台文件抓贯彻落实较多,创造性、突破性开展工作较少。二是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局囿于条条框框,不敢打破常规先行先试。比如,天津港保税区对环评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环节取消现场勘察,值得我们借鉴。三是流程还不够优化,个别审批事项存在互为前置现象,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比如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涉及到市场监管、教育、住建消防等上级部门规章、规定互为前置,导致办事群众办事多头跑。四是对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到位。中介机构业务主管部门缺少约束中介机构服务时限的有效抓手,虽然通过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门提供审批的时限不断压缩,但是审批全流程的时间压缩不明显,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三)便民服务标准不高。一是“店小二”意识树立的不牢,没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不能真正从办事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群众反映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停车难问题,还没有系统解决。二是服务标准还不高,满足于办成事,缺乏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三是个别基层单位受限于机构改革思维,对于行政审批服务局下放、委托的事项不敢接、不愿接。区里委托下放的40项审批服务事项,各镇街承接的还不到位。四是基层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在窗口、柜台设置、信息化设备以及便民服务设施的配备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需大力提升。基层便民服务及代办服务工作人员,大多为镇(街)及村居(社区)人员兼任,与发达地区通过面向社会招聘辅助人员从事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审批与监管衔接不畅。审批与监管难以有效衔接,审批与监管责任划分边界不清。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后,将原来一个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一分为二,审批和监管原本在一个部门进行的内循环转变为两个部门间的外循环,申请人在审批环节的行为由谁负责监管存在盲区。比如,法律规定吊销行政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发证机关却没有行政处罚权,行业主管部门有行政处罚权却不是发证机关,因而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职责难以确认。
(五)信息化智能化支撑不足。一是自助服务建设起步晚,刚在区级全面推开,没有延伸到镇街。二是宣传发力不到位,全程网办率虽然达到%,但办事群众很少通过网上办理,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不高。三是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人口、法人单位、电子证照等重点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还没有落到实处,制约办事效率。
(六)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一是纵向信息不顺畅。由于省市地方数据平台之间未全面实现数据共享,导致相关部门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需要重复录入相关信息,费事费力,影响群众的办事效率。二是横向信息不顺畅。目前有些部门建有各自的信息系统,而这些系统之间往往互不相容,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造成资源浪费。比如,原市场监管局的企业注册系统、食药监部门的食品类许可证系统尚不能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批效率的提升。三是政务服务平台不够优化,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用性、稳定性、人性化不足。
行政审批工作已经向纵深推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一个永恒课题,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营商环境的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营商环境的提升。
(一)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工作。在抓好面上改革推进尤其是省推进“一次办好”十大专项行动工作落实的基础上,针对各责任单位在落实“一次办好”、优化环节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前置审批、信息共享、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实行责任认领,将问题和整改通知书面交由各责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研究制定衔接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业务指导及培训,尽快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一站快办,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力抓好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审管分离、权责一致”的原则,厘清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权责边界,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审管互动、双向反馈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三)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新建政务服务中心基础上,完善24小时自助服务区,深入开展“不打烊”服务。向镇街、村居延伸自助服务终端,探索开展掌上智能审批,让群众享受到“指尖办事”的速度。密切配合市级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无差别“一窗受理”系统等专项系统开发工作,抓好事项上网运行工作。
(四)严格督查考核。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实行“定时、定标、定量”的跟踪督办机制,综合运用督察督办、明察暗访等方式,全程跟踪评估改革任务落实情况。拓宽监督投诉渠道,对交办、协办事项落实不力,甚至出现推诿扯皮,久推不办的责任单位,由区委督查考核服务中心进行重点督查,对限期整改不到位、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的行为,导致改革进度滞后甚至停滞的,由区纪委监委实行问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怎么写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3
根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不畅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提供资料,反复跑腿。
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
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进或配套政策,指导性意见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展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
(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
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直接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足需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足“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
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委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互相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
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许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研究。特别是税务部门,大家意见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四)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重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办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减少,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重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计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需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进缓慢,一般需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承担违法用地的风险。
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改变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进,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减少,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进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xx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
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4
该报告被广泛使用。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要向上级汇报,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第1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局积极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优化涉林企业营商环境,服从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发展大局。现根据市发改委《关于报送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情况的函》要求,就本单位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市林业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精神,全力优化林业营商环境。一是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按照能下放的一律下放、能取消的一个不留、能合并的全部合并的原则,将审批过程中涉及中介服务收费、不合理设置的前置要件,全部予以取消。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大厅,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为企业减轻负担,为我市重点项目审批开启绿色快速通道。二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按照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总体要求,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实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度,进一步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并在市行政中心办事大厅和局网站上及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名称、实施对象、审批依据、许可条件、申报材料、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承办时限等,全面实现林业行政审批运行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效率化。三是建立健全林业行政权力运行体系。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标准,公开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作了运行流程图,完成“两单一图”更新工作。全市林业系统完善行政权力清单166项,其中:行政许可14项、行政处罚88项、行政强制18项、行政征收4项、行政给付1项、行政确认2项、行政奖励9项、其他行政权力30项。
(二)打造“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抚州样板,扶持非公企业快速发展。
启动市级龙头企业评选是我市发展林业产业的一个“创新样板”,通过连续开展三届评选市级林业龙头企业,我市林业企业争创市级林业龙头企业积极性越来越高,市级林业龙头企业已从2013年首次评定的3家发展到如今的40家。截至目前,抚州市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共86家,包括2家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44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0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通过积极申创林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产业扶贫,林农增收。特别是近几年在全市开展“四进四联四帮”精准扶贫活动中,我市市级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及订单农户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联结,在产业扶贫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积极帮助涉林企业争创“龙头企业”等荣誉同时,企业也将享受银行贴息贷款等林业政策支持。
(三)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助推非公企业快速发展
以林业优势产业和特色林产品为依托,围绕“扶持”下功夫,积极引导林农走联合经营的道路,组建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顺利实现了林农“小群体”对接“大龙头”和“大市场”,加快了林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程。截止2018年11月,全市林业专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011个,其中国家级林业合作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13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4家(其中金溪县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市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家,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户数万户,初步显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良好态势。在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方面,林业部门主动为合作社找路子、寻机遇、上项目,逐步实现合作社与市场、项目、金融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四)科技创新带动非公企业转型,助推民间投资政策落地生根。
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林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可迅速做大或者带动产业发展的产品或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导涉林企业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支持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支持申报地理标志、无公害绿色食用林产品等资格认证。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四家企业被评为“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分别为:江西省舒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竹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抚州苍源中药材种植股份有限公司、崇仁县味味黄花菜专业合作社。获得“江西省森林食品基地”认定证书的单位,可在其生产或销售的可食林产品的包装、标签、产品说明书以及产品宣传上使用认定证书,大大提高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而品牌的提升同样激活了民间投资的热情。
(一)涉林企业比较优势不强。主要表现在资源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多数企业位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自我创新能力不强,知名企业和品牌还比较少。
(二)民间融资能力不足。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同质性多,导致融资难、担保难、融资成本高等“瓶颈”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去年下半年,我们走访调研了几家园林景观企业,他们在争创行业龙头企业上积极性高,如江西仕琪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西艺景园林发展有限公司是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但在获评龙头企业头衔后,在实际享受贴息贷款、争取项目资金等政策方面力度不大。另外,作为我市口碑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综合性园林企业,在享受当地花卉苗木采购方面支持力度不大。目前全市也没有功能齐全的大型花卉苗木交易专业市场。
(一)健全运行机制。全面梳理和优化行政审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窗口运行、工作考勤、绩效考评、责任追究等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科学规范管理;理顺和完善审批与事后监管的协调运行机制,做到有效衔接和反馈。
(二)完善行政许可服务制度。按照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创新。不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切实做好政务公开的巩固、完善和提高工作,全面公开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期限、审批依据和收费标准,主动接受服务对象和社会的监督。
(三)正确引导民间投资方向,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潜能。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向民间投资者提供项目、信息、市场等服务,指导投资者发展新兴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创办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多投资绿色生态产业。
第2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省政协统一要求,市政协抓早动快、精心安排,成立了机构,制定了方案,启动了优化营商环境市县两级联动监督性调研。调研人员深入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走访调研x多户企业,收集x份调查问卷,召开x次部门、企业代表座谈会、社情民意信息座谈会,与x多户企业进行座谈交流,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第四大攻坚战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采取一系列措施,全力扭转我市在全省的落后局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市场主体增幅明显加快,同比增长x%,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x%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其中民间投资增长达x%,开创了新高,累计减免企业税额x亿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精心安排部署。市县两级都成立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及“十大行动方案”“三年行动计划”、各专项行动《实施意见》,推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序展开。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提升优化措施。制定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作方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省市营商环境工作简报发布信息,在各类网站、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发布新闻报道,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电话问询调查,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等,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按照“十大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各专项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纳税服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改革成效明显,办理时限、流程、成本和资料大幅度精减压缩,“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次办结”的“三个一”模式有效推广。
三是强力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全面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市级x个部门单位,x项行政许可事项和x项公共服务事项已全部集中进驻政务大厅并严格执行效能监察;县级x、x等x个县市区“三集中三到位”进展顺利,全市进驻政务中心事项x多项。市级政务网已改版上线并与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对接,正加快全市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整合优化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县区平台部署正在进行,政务服务环境、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全面清理废止失效文件x件,承接中省下放行政审批事项x项,取消市直部门行政审批事项x项,下放县市区行政审批事项x项;再造流程,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证照分离改革,产业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制度改革。
四是加强政府监管营造公平环境。在全市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主体中,试点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执法专题培训;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工作监管对象、检查人员数据库,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核查使用制度、诚信失信“红黑名单”披露曝光制度、试点推行“灰名单”管理,加强联合奖惩。
五是夯实工作责任深入督查督办。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和《2021年目标工作要点》,将各县市区、x个市级部门及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并细化分解各项工作,落实到责任单位;组织专项督察组明察暗访,跟踪督办,及时通报反馈问题,明确整改时限。
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我市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不畅
一是政策制定缺乏针对性。政策制定有些照搬上级文件,一级套一级,征求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不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的较少,且有的政策前置条件苛刻,审批程序繁琐,精准度不高,操作困难。比如:县城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涉及评价指标多,而南部县区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部分评价指标无法监测;产业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注册资金、产值、利税设置的门槛较高,政策难以落地,企业获得感不强。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有些企业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
二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发布渠道比较分散,公开形式单一,企业知晓度不高。由于存在信息壁垒,上下层级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与部门之间,数据难共享、难统一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首问责任制”“一次告知”只停留在口头上,一般你不问,他不说,导致企业与个人在办理业务过程中需要多次提供资料,反复跑腿。
三是涉企违规收费仍没有彻底清除。各类涉企检查收费和罚款禁而难止。各种认证、检查、检测等中介服务收费程序不规范、标准不公开、透明度不高“红顶中介”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违规收取的“扩容费”“开口费”等群众有怨言。
四是顶层设计不够精准完善。县级层面的行政审批、监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等缺乏明确可遵循的顶层设计。主要表现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监管或办理环节,所需资料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要求,缺乏明确的监管部门,相关推进或配套政策,指导性意见出台的少,影响工作高效展开。比如,快递业在市级由邮政局监管,在县级则没有监管部门,处于失控状态。
(二)“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含金量”不高。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权责与边界还不清晰,一些相对重要的,本该直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审批事项,仍在政府体系内部循环打转;有些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的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不配套、不同步,造成企业上下奔波。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观念守旧,引入外部资本等方面力度更小。
二是县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市县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标准参差不齐,市级直接服务面积,硬件设施处于全省前列;x、x等x个县区也能基本满足需要;x、x等x个县区政务中心面积均小于x平方米,无法满足“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导致出现厅外审批现象。
三是审批权限下放不够科学合理。有些没有充分考虑基层的承接能力,致使下放的审批事项要么大量积压,要么反委托上级部门代审,时间拖的更长;有些职能虽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但授权不充分,运行不规范,仍不同程度存在“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服务窗口变为“收发室”“中转站”;商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企业注销等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还未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现象依然存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的范围、频次、方式不够规范合理,与事项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全程留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未根除,让企业疲于应付。有些部门习惯于运动式监管或以罚代管、以停代管。比如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或遇环保督查等,往往就会多部门出动对同类企业进行运动式、反复巡回检查,或者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强制关停。
(三)政务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府部门创新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重审批,轻监管,重处罚,轻服务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门上下层级之间协作不畅,对业务流程、时限要求等省市县三级相关规定不完全相符;同级部门之间条块分割,各管一方,项目审批互相前置,相互掣肘,影响办事效率。
二是干部职工的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特别是随着机构改革,许多部门面临机构合并、业务整合、流程再造等问题,一些管理方式、业务流程、人员岗位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窗口服务人员政策不清、业务不精;有的服务意识不强、怕担责任,怕冒风险,凡是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有些事大事小要请示,等待上会研究。特别是税务部门,大家意见比较集中,也比较尖锐,对企业的影响也比较大。
三是“政务服务+互联网”覆盖率不高。并联审批和网上审批工作进展不平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进展缓慢;县级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平台建设技术力量薄弱。
(四)融资难融资贵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一是“贷款难、难贷款”现象并存。受前几年经济下行和我市部分民间借贷崩盘的影响,银行业出于强化风险管控的需求,将我市列为信贷高风险区域,贷款审批权限收回省级银行,严重压缩贷款指标,并对化解不良贷款只压任务,不想办法,造成市县金融机构只还不贷,强行抽贷、断贷,事先承诺事后变卦,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恶性循环。尤其是面对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不能提供充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能形成推动脱困发展的支撑力量,企业有时不得不高息从民间借贷,提高了融资成本。
二是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高。金融主体创新能力不足,一些金融租赁、消费金融、信托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有创新性质的现代金融主体以及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权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业链金融等金融创新产品在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无法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是再担保机构发展不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还没有全面铺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x亿元贷款担保基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既无担保资金,又无过桥资金,无法获得贷款;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些企业信用意识差,处于观望状态,还款意愿不强,长期拖欠银行贷款本息,被纳入征信“黑名单”,既使自己贷款受限,也让银行产生了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的想法;质押贷款的质押物评估价值低,抵押率逐次降低,质押门槛高,贷款数额逐次减少,企业质押有顾虑,慎贷、惜贷、拒贷心理较为普遍,加重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四是金融市场融合不充分。市内各类金融机构各自分口管理经营,横向之间联系沟通不紧密,有时还处于恶性竞争、相互挖墙脚的境地,商品流、现金流、信息流还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严重影响金融资源向企业配置效率,没有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合力。上述问题对民营企业而言尤为突出。
(五)用地难问题较为突出
一是用地指标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多,土地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国家对土地使用的调控政策日益严格,土地资源变得日益稀缺,省上每年初下达我市工业用地计划不足x万亩,年终可追加x万多亩,实际每年需求x万亩,用地指标受限,供需矛盾突出。“用地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是征用地手续繁杂。办理征用地手续需要涉及省市县多个层级,多个部门,手续环节繁多,协调难度较大,流程推进缓慢,一般需要x年时间,甚至更长。有些等办下来,项目实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有些长期办不下来,企业一方面面临巨额罚款,一方面要承担违法用地的风险。
三是企业用地效益不高。一些企业打着办项目的名义圈占土地,等待观望,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改变用地性质,进行营利性商业活动,造成部分土地资源长期闲置。也有一些企业用地规划不科学,集约化程度较低,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六)企业运行成本居高难下
一是电力体制改革滞后。由于市域内存在国电、地电两家电网企业,且电源规模与用电负荷严重不对等,弃大用小,国网有电负荷小,地网无电负荷大,造成局地“窝电”与“缺电”并存,地电只能从周边省区低价购电予以缓减。随着省政府断开外省电源政策的加快推进,低电价电能来源大幅减少,地电不得不从国电高价趸售电量再转嫁给企业,导致我市企业用电价格高于周边省区x元-x元/度,弱化了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区域内多干旱少雨,可利用水资源十分有限,黄河引水工程推进迟缓,导致域内工业用水十分紧张,预计到2021年总需水量将达到x亿立方米,其中“两区多园”需水量x亿立方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有x亿立方米,不到需求量的x%,水资源的短缺极大地推高了水价,给企业增加了沉重负担。
三是物价居高不下。经济高速运行十年推高了我市的消费价格,现在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物价并未回落,高物价、高地价、高房价、高人工工资、高运输费用等都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
三、优化营商环境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开拓创新的思想环境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就必须抓作风”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禁锢思想创新解放的思维定式,机制体制,着力解决“官本位”“等靠要”“管卡压”和为市场主体服务意识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等不良思想,以思想观念的深刻解放,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干部作风的深刻转变,推动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
二是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列为市县两级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考核监督。成立由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各阶层代表共同参与的督导机构,对优化营商环境阶段性工作目标、效能、服务水平进行评议、评价、监督,并逐步探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有效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要开展对职能部门、窗口单位、关键岗位、重点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适应机构改革合并,办事流程整合调整对服务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出现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业务不会办了,或办了些错误业务的现象,真正做到“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切实解决“明放暗不放”的问题。
四是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要形成制度机制,对领导干部、职能部门深入企业、蹲驻企业的时间任务等作出硬性规定,督促他们经常深入企业“解刨麻雀”、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像关爱贫困户一样扶持企业发展,理直气壮地与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营造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
(二)建设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完善市县两级网上政务服务审批系统,撤销独立设置的服务大厅,切实清除各层级、各部门、各业务系统数据信息壁垒,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共享,推动服务事项跨地区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调办理;对企业注册登记、资质认定、商标专利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户籍户政、产权交易等服务事项,积极推动网上办理,最大程度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力促“企业、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二是继续深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认真审视研判基层承接能力,重新梳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将政府行政权力等“四张清单”及时在政务网站公开发布,明晰权力边界,增加透明度;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动态评估管理和协调机制,对拟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合法性审查制度,防止出现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先减后增,对确需审批的事项,最大限度地做到前置条件少,手续简化,时间缩短。
三是加快“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绿色通道”建设。推进社区、街道和乡镇便民服务站点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逐渐将群众生活服务分散到基层,使行政服务中心专门办理项目、企业和机构的审批服务事项;应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项目纳入市县重点项目计划,为其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
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营商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市县实际,对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价考核办法。
五是建立企业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充分行使“八办四组”和联席会议制度职责,畅通12345政府热线电话和投资环境x的作用,切实解决企业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诉求,防止出现企业有苦无处诉,有诉无处调的窘况。
(三)建设安商富商的政策环境
一是完善政策制定落地机制。组织专班,定期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贯彻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委《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督查督导,及时发现纠正问题;要认真跟踪研究中省关于简政放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我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出台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相关制度,并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形成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要打通政策落地渠道,凡是可以公开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发布当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对涉及面光、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重要政策法规,要在新闻媒体以访谈问答或请权威专家解读的形式进行充分宣传,最大限度地释放政策红利,切实解决好政府与企业、群众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知晓率。
三是加强信贷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重新审慎评估我市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正确对待整体经济下行对我市的冲击和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下放收回省级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严格遵守风险管理纪律,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引导和激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企业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用好用活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要防止和纠正先承诺后变卦,不问青红皂白对企业抽贷断贷,对于能按时清息,正常经营,但暂时无法偿还本金的企业由贷款担保基金担保,给予展期、续贷,“放水养鱼”,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要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激活本地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好企业债券、股权、再贷款、再贴现、私募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种办法,扩大企业直接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要创新用地模式,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制度,在招拍挂基础上支持弹性出让土地、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供给土地;要高效集约利用土地,从严配置土地指标,严把项目审批关,严防圈地占地现象。要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及时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调拔给急需用地的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要积极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在各类园区、工业集中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行“标准地+承诺制”模式。即:把土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用地效益及产出标准、利税、达产规模、时限予以明确,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产业定位情况做出承诺,受让土地,发改部门“一窗受理”,企业按标准要求直接开工建设,职能部门加强监管。项目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承诺标准与法定条件进行验收,严格奖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破解企业“用地难”瓶颈。
五是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要稳步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平衡区域电网建设现状,搞好地方局域电网试建试点,积极争取扩大直供电范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企业低成本优势;建议省上抓紧研究出台支持x电力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门槛,推进电力直接交易、跨网交易,解决现有交易规模小、范围窄的问题;要进一步理清我市输配电价结构,下调火电上网价格,统一价格标准,实现同区同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四)建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正确认识各类市场主体在我市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清理、废除妨碍市场公平有序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招投标等各个方面,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从根本上清除各种隐性壁垒。
二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审核;对负面清单中限制准入事项,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法进入;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三是规范中介市场。借鉴云南等地“中介超市”经验做法,深入整治“红顶中介”,完善中介市场清退淘汰机制,积极引导政府投资项目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中介机构,保障企业投资项目自主选择中介机制,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良性健康发展。
四是大力推动垄断行业服务改革。要突出整治铁路、电力、通信、消防、供水、供热、供气等利用行业垄断独占地位强制交易、强制认证、随意定价、滥收费用、强揽工程等。严厉打击垄断行业违法犯罪和行业腐败,最大限度地遏制涉垄断行业违规行为和违法犯罪。
(五)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配套制度和责任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工作流程,并全程对外公布;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一系列制度,遏制权力任性;强化依法行政监督问责,不断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食品药品等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加强重点监管;建立完善市县监管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实现违法线索互联、监管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清除监管盲点,降低执法成本。
三是树立审慎、文明、规范的办案理念。妥善办理涉企民商事纠纷和执行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企业正当融资与集资诈骗等界限;审慎使用查扣、冻结企业资产、拘押企业负责人等司法手段,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企业家人身权益;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和企业周边环境整治,持续打击强买强卖、垄断市场、寻衅滋事、无理阻工、收“保护费”等不法行为;严厉打击串通投标、合同诈骗等犯罪活动,坚决惩处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促进企业守法合法经营。
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和舆论引导。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民普法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各类窗口单位、旅游景点、运输行业、餐饮服务人员的法治教育和普法力度;贯彻“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各类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法治观念,提升营商主体守法意识;充分发挥企业法律顾问作用,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六)建设重诺守信的信用环境
一是深入开展诚信创建活动。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诚信x”建设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设立x市“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制定发布《机关单位政务诚信征信名录》《企业诚信征信名录》《公务人员诚信征信名录》,使政府部门、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直接可查,培育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主体;要增强重诺守信意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和企业都要重诺守信,不能作出有违现行法律法规或者超出自身职权职能范围的承诺,一切承诺事项都要以书面形式体现执行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避免埋下政策和发展的隐患;要强化契约精神,政府带头重诺守诺践诺,新官理好旧事,打造诚信政府,带动全社会信用环境根本好转。
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红黑名单认定、退出、修复和记录留存更新机制,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惩戒和信息公开披露曝光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失信公务人员的曝光惩戒力度,在转岗、调动、提拔、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必要限制,真正做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信息共享制度,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一平台发布。
三是深入开展诚信文化宣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组织“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群众性评选活动;发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微信等多种媒体,褒扬诚实守信先进事迹,鞭策失信失诺负面典型,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努力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失诺失信为耻”,全民重诺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七)建设宜居宜业的人文环境
一是认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加快推进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要结合城市创建、城乡环境整治、棚户区改造、精准扶贫项目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等,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提升城乡生态建设水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环境。
二是打造宜业环境。借力呼包鄂榆城市群协同发展,积极开展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之间的产业对接,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建设方便快捷的宜业环境。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好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岗匹配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落地搭建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专其能,致其力,尽其用。在做好刚性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本地人才的发现挖掘和培养使用,注重本土企业家的培育联系合作;要完善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股权激励政策,加大对重大专利和发明创造奖励力度,提高知识和脑力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比例;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强化法规制度保障和税收减免支撑,既注重调动科研院所、高校成果转化积极性,又注重突出企业成果转化主体地位,让市场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研成果“活”起来,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四是培育全民文明意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深入挖掘x文化,着力培养全民文明风尚、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引导全民诚实、守信、文明、友善、大气、包容,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八)建设担当干事的政治环境
一是重塑x政治生态。深入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结合胡志强、辛耀峰违法违纪案件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重塑x政治生态;建立健全治庸治懒治散治无为长效机制,充分运用法律、纪律、行政等手段,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着力净化优化x的投资环境,项目环境,规范市场秩序。
二是强化督查问责。重点查处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部门在工作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懒政怠政、新官不理旧事、不想干事、不愿担责、不敢担当的问题,制定专门的督查考核问责办法,用督查“利器”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对担当作为创新竟进的干部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舞、经济上奖励,实现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同时要区别对待工作失误和主观不作为、乱作为等,对改革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只要符合改革大方向,都应予以宽容,对破坏影响营商环境的要坚决调整,对阻碍改革的及时予以免职,切实做到干部“能者上庸者下,懒者受处分”,使“三项机制”真正落地落实。
第3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助推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今年9至10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3个调查组对全县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上门访谈、会议座谈、问卷调查、事实核查等方式,对8个乡镇20多个村60多家经济实体200多名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进行了调查,发放和收集了200多份问卷,全面了解了我县营商环境现状,查找存在问题的症结和原因,征求社会各界对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改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全县营商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一)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普遍共识.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状态,破除陈旧观念、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生产经营环境,打造有利于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气候和土壤,高目标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力求把竹溪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理时间最短、投资环境最优、综合成本最低、市场主体获得感最强县;对标对表优化营商环境18项评价指标,一项一项找差距、一项一项抓落实,努力提升整体营商环境的质量;勇于自割“肿瘤”,自我革新,大胆突破,合并、减少、取消了一批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行政收费;领导力量下沉,主动服务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促使了一批新项目投产,受到了企业好评.如竹溪外国语学校、百草堂、桃花岛等项目.
(二)落实惠商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深入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若干措施,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在优化政策环境上下功夫,深入落实上级税收优惠政策,减税降费,护企援企,松绑放活,一大批中小微企业负担明显减轻,困难得到解决,助推了企业轻装上阵,落实各项扶企政策,完善信用体系,让企业放心经营;在优化法治环境上下功夫,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规范执法,强化行政监督,在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做了大量工作;在优化政务环境上下功夫,持续改进行政作风,制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问题,让市场主体看到了党和政府的决心和魄力,让企业感到了舒心和满意,提振了市场主体创业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
(三)改进政务服务,打造高效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店小二”,落实“五个一”联企扶企服企工作机制,推行“最多跑一次”,实行“一网通办”,推广“一事联办”,落实“六张清单”制度,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开设政务服务窗口,优化用电、用气、用水限时办结服务,推进网上办理、不见面服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简化流程,压缩时间,整治“推皮球”,打破“旋转门”;持续推进“四减”,精简前置条件、简化审批材料、压减审批时间、减少报建材料,提升项目投资审批效率;推进“五合一”,实行“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证合一、多验合一、联合踏勘”改革,整合办理流程,加快了行政审批进度;继续实行领导包联企业“五个一”服务制度,真心实意为业主着想、为企业服务、为发展解难,得到了众多的企业家好评;一些部门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当好企业的“娘家人”“贴心人”;项目乡镇、责任单位少讲不能办,多讲怎么办,能办的马上办,不能马上办的限期办,办理有困难的与企业一起想办法、找路子,等等一系列举措得到了企业真心点赞,受到了群众一致拥护.
(四)紧盯短板弱项,释放发展动能.县委、县政府奔着问题去、瞄着短板改、着力补弱项,把营商环境中的问题汇总成清单,实行清单化管理,展开靶向性治疗,着力解决审批环节多、耗时长、成本贵、关卡严、服务差、检查乱、处罚重、“新官不理旧账”等10个方面的问题,补齐了营商环境中的短板和弱项,促使市场主体释放了发展能量.同时,大力发展回归经济、专家经济、商会经济,加强招商力量,建立4支招商队伍,采取四种招商模式,招商引资与上争项目并举,为全县经济发展增添了动能、富集了能量、奠定了基础.
尽管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短板、问题,与新形势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一)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不强.面对县域发展已由“政策驱动”转向“环境驱动”,区域竞争由拼资源、拼区位、拼政策逐步转向拼服务、拼环境、拼创新的新形势,没有真正强化“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没有真正树立“企业家老大”的观念,没有真正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企业解决问题,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缺乏创造比外地更宽松更优质创业环境的大手笔真胆量;部分单位部门利益至上,没有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凡事首先考虑自身利益、部门利益,把民众利益、整体利益搁置一边,唯我独尊,我行我素,耍权威、斗狠气;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帽子”至上,唯书唯上,凡事找依据、等上面、看外边,文件没说的不敢说,外地没干的不敢干;存在惯性思维和定势,习惯于“新瓶装老酒”,用时髦时尚装点门面,沿用老办法老套路.小事不愿干,大事不敢干,好事慢慢干,凡事讲规矩、等批示、怕担责,导致审批过长、环节太多、结论太慢,贻误了大好的发展时机;市场动力运用不够,能用市场解决的问题,行政伸手太长.调查中反映“工程建设结算难、行业监督规矩多、项目报建耗时长、答复事项不落实、企业发展被人为折腾”情况较多.
(二)工作作风不实,服务质量不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依然存在.推进工作图形式、走过场,不重视解决具体问题,只求工作过程,不求工作实效,有责向下推,有事向下指,为官一身轻;有的干部缺乏责任担当,决策问题,不弄清事实真相,不注重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信口开河,盲目决策,甚至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在指导具体工作时,不认真调研,不弄清事实因果关系,不科学分析利弊得失,凭经验判断问题,想当然解决问题,高谈阔论,简单应付,敷衍群众;在服务联系企业中,存在不到位、不及时、不用心的问题;在行政服务中,仍然存在“肠梗阻”问题,领导说办,下面不办;审批事项过多,审批程序繁杂,文来文往,费力耗时,有的审批事项,互为前置,互相推诿,互相钳制,导致企业左右为难.重视招商引资前期签约,全程代办服务、“两个隔离”不到位,解决项目落地具体问题、扶持生产经营不热心;县级许可事项“全域通办”没有真正做到“只进一个门”,“五进大厅”运行和目标设计存在差距;有的工程项目,由县直部门招标,资金拨付乡镇,由村干部组织施工、协调服务,造成责任和权利两张皮、管理和服务相脱节;有的基层干部反映,经常忙于接待,应付领导走访,准备汇报材料,没有多少时间忙于群众工作;有的业主反映,整天忙于接待,疲于应付检查,没有时间和精力操心自己的经营;动态管理过滥过细,凡事搞记录、求留痕,形式性的学习太多,会议太多,汇报材料太多,应付性注册app、打卡太多,学习测试太多,档案资料太多,大量的行政时间浪费在了没有效益、毫无意义的过程之中;在为市场主体服务上,强调行业规矩,本来由服务行业负担的费用,强行让用户承担,加重企业负担.
(三)行政执法过度,规范执法不够.有的部门执法理念缺失人民性,是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具体表现.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服务不够,普法不够,善意提醒不够,不是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而是为了处罚而执法,为了多收罚款而改善基础设施.有的部门违法执法,不按规定行事,有的甚至故意挑毛病、找问题,想方设法寻找罚款的理由;有的单位见了违法事实就罚款,不讲理由、一罚了事,甚至投诉不理,缺失人性化执法;有的过度执法,上限处罚,丝毫不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甚至不考虑服务对象的生存发展;执法过程中行为不文明、不理性、不规范,态度生硬,方法简单;有的单位以罚款为目的,把罚款当作单位生存的手段,为了罚款而执法,定数字,下任务,搞考核;有的只考虑执法,不考虑整体环境和经济发展,基层反映强烈、怨声载道;有的单位为了多收罚款,故意放纵服务对象违法,甚至协商收取罚款;城区停车难,分时段管控停车不够,民众办事极为不便;行车罚款多、扣分多,处罚不预告、不提醒;有的部门搞选择性执法,执法讲人情、看交情.
(四)契约精神不强,诚信建设缺失.不重诚信、失信于人、失信于民,是影响营商环境的重要障碍.招商引资、兴办实业,承诺的事项不能及时兑现,签订的协议不能认真履行;项目申报限制条件多,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服务态度差,提醒服务少,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少,前置审批手续繁琐,少数环节存在故意拖延问题;投标成本高,贷款难,融资难,找人办事难;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人性化服务、贴心化行政严重缺失;在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方面,不及时、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企业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难、用电报装难问题,相关单位有动作、无效果,当面承诺的好,事后不认账,政府职能部门监管不够.调查显示,部分招商引资企业,殡葬改革、农村土坯房拆旧复垦、三廊建设等工程政府承诺的事项、应该拨付的资金、事前定的规矩,都没能如期完全得到落实.在投资评审过程中,存在刻意降低项目投资额度现象,机械把握标准,导致必须做的项目不能做,投资评审后又二次签约、二次施工,人为给工程建设增加难度、拖延时间.如密云小学在外墙粉刷施工中,县住建局要求使用保温材料,但在投资评审时被核减了,导致整体工程结束后再重新粉刷,浪费了材料,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拨付环节多、耗时长、拨付难.
针对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必须以认真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抓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改问题,以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思想引领力,于变局中开新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只能依靠解放思想这把“金钥匙”.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条条框框,都要破除;一切不利于激发发展活力政策和制度,都应调整;一切不利于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规矩,都应修改.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求,从传统思维定势中、陈旧的条条框框中、过去的习惯动作中,跳出来、走出去,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自我疗伤,善于创新突破,建立健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鼓励和促使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新问题、破解老难题、实现新跨越;要敢于改革、善于创新,做到改革接“天线”,创新接地气,决策问民心;要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思维,从全局视野、发展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算大账、算全局账,全面、科学、系统思考单方面的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要始终咬住发展不放松,把发展真正放到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把是否有利于发展作为检验所有工作的标准,一切工作都要用发展来定位,一切事业都要围绕发展定规矩、找出路.
(二)强化举措感召力,促进市场主体成长壮大.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企业是带动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动力”.“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业主是“温度计”;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人才、资金、项目等经济要素择良木而栖,哪个地方适合生存,哪个地方能够带来利益最大化,这些要素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向哪里;营商环境一流,人才、资金、项目才会更容易汇集,产业才会更容易集群,经济发展才会更有韧性.就我县而言,要想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比外地更好的环境、更优惠的条件.要把企业家当上帝,尊重企业家的自主地位,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解决企业家的合理诉求,真情真心与企业家交朋友;要不怕企业发大财、不怕企业家赚大钱,企业发大财,地方才能大发展,民众才能得实惠;要支持企业家做大做强实业,畅通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坚持完善政策措施,强化亲商惠商的政策支撑.要不折不扣执行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积极主动服务、公开透明办事、自觉接受监督,真正把国家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要坚持多点发力,在行政效能方面再提速,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要创新便民利企审批服务方式,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压减一切可有可无的行政审批,落实一切有利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措施,减少一切可能损害企业利益的行政行为;要排除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建立企业生产经营“隔离墙”,除执法行为外,取消一切不利于经济实体健康发展的检查,除依法纳税外,取消一切加重经济实体负担的收费;要想方设法盘活可能盘活的经济实体,整合所有经济要素,让所有经济潜能展现活力、发挥作用.
(三)提高政府公信力,着力建设诚信政府.人民政府,必须是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在一个地方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示范性,也是一个地方的金字招牌.要把诚信政府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工作,政府作出的承诺和签订的合同必须100%兑现;要强化干部责任担当,做到说话算数,坚决克服和制止信口开河、朝令夕改的习气;完善信用体系,凡是协议约定的事项、凡是集体讨论决策的事项、凡是县政府承诺的事项,坚决兑现到位;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立“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在授信融资、安全生产、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方面实施联合奖惩,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四)依靠法治保障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法律是促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可靠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强防线,是规范行政行为、公民行为的一面镜子.法律不仅是用来规范老百姓行为的戒尺,而且更是用来规范公务人员行政行为的标尺.依法行政首先要用法律规范和约束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从营商环境角度讲,依法行政,一方面要做到严格依法办事,另一方面要做到有情操作,严格制止滥用职权、从重处罚甚至极限处罚的现象.要严格执法,用法律法规约束所有的行政行为,用法律法规禁止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行为,做到“法无许可不可为”;加强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加大权力运行监督力度,为企业发展多设路标、多开绿灯、雪中送炭、保驾护航.要正确执法,把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持社会秩序的“一把刀”,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出手,坚决克服从重处罚就是严格执法的错误倾向,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严格履行执法人的普法、教育、预防、服务责任;要科学执法,用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正当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减少服务对象的经济损失,坚决禁止用法律伤害守法人;要公正执法,在处理违法事实的时候,在公民和法人间出现权益纠纷需要诉诸法律的时候,要严格依法公正处理,做到不偏不倚,不徇私情,“一碗水端平”,让法律的天平永不倾斜;要柔性执法,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把法律法规当作行政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最后一个“杀手锏”,完善普法和法律服务工作,把准违法处罚尺度,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能轻则轻,能免则免,慎用上限处罚、极限处罚.在市场监管执法方面,要尽快制定优化执法程序、纠错容错、从轻或减轻违法处罚情形的制度;在道路交通执法方面,要依据法律规定建立轻微首违提醒、教育、免罚制度;其他执法部门也要以教育指导为先,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防止“以罚代教、以罚代管”,积极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方法,防止行政执法“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预防”倾向.
(五)发挥政策导向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执政的根基和施政的主要力量.营商环境不优的根源在于干部不作为,不作为的根源,除了工作作风和能力素质之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敢为,不敢为的根源在于怕违规、怕追责、怕风险.因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的明确要求,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关于容错纠错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干部容错纠错政策机制.对于干部在改革创新、优化环境中出现的工作失误和轻微错误,只要是“为公、无意”,只要没“违纪、违法”,又能够“有错即改、有过即纠”,就给予包容、宽容,充分发挥容错机制的导向作用;要善于运用正向激励,通过必要、适度褒奖,树立弘扬正气、表扬先进的鲜明导向,改变干多干少、干和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激励广大干部努力为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有为、担当善为、积极作为.
第4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计划,近日,对我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就我区的行政审批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如下报告: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个支撑、16项专项行动”,细化了25项改革任务,我局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流程再造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十条意见》(鲁政办字〔20xx〕149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标先进、流程再造”的部署进行了充分落实。
(一)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一方面,强化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及下放。20xx年以来,共分10批次动态调整我区行政权力事项,共调整、取消、承接落实618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委托下放区级行政权力事项40项。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xx年12月,我区在全市率先一次性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则,划转业务骨干47人,划转24个单位的176项行政权力事项。对所有审批事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66%,业务最高提速达95%,审批流程压缩一半以上。
(二)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关于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的实施意见》,对同时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检查事项,实现一次性联合检查,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抽查”。27个区直部门全部制定出台了监管制度和办法,建立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分别建立随机抽查标准,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一是制定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20xx年底向社会公布我区40个部门单位“一次办好”事项清单1289项,其中,行政权力“一次办好”事项1019项、公共服务“一次办好”事项270项,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二是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区一网通办率达%。着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三是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优化企业开办行动,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全面优化开办流程,实现了1个小时完成从企业注册登记到公章刻制、税务和社保登记全流程。推进不动产转移登记“一次办好”,整合不动产和税务窗口联合办公,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半小时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定了《河东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最长控制在73个工作日以内,精简类工程建设项目控制在24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再上新台阶。截至20xx年底,全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33万平方米的任务。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清理无谓证明,调整取消了27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组建沂蒙红色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三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全面取消材料复印件,实行证照免费邮、材料免费印。
(四)大力开展流程再造。重点实施“4×4”系统工程,突出“一门全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四大环节,聚焦“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监管效率、制度创新”四大领域,健全“你提我改、帮办代办、无权否决、动态优化”四项机制,着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四减”行动,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经营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9项审批事项通过施行告知承诺制代替现场审核。制定印发《河东区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目录》,集中推出首批8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各类容缺材料117条。
(一)部门压力传导不够。召开了“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务分解,但压力传导不够,没有一抓到底,盯紧盯死。20xx年省里组织营商环境评价,我区综合成绩列全省第48名,未进入第一梯队。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个别部门单位抓改革工作的恒心和韧劲不足,对“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有懈怠情绪,未及时跟上改革步伐,窗口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部门间工作不平衡,个别部门单位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5
20xx年以来,大元边境经济合作区从健全机制、夯实基础、优化流程、专项整顿等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动园区内审批服务等重点工作的开展,园区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具体情况如下:
截至20xx年底,园区内含有福建盐津铺子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大元沙土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福建大元兴荣食品有限公司和福建大元汇隆食品有限公司等45家企业进驻,较去年同期增长137%,总投资额约18亿元人民币,总注册资本约135万元人民币,企业从业人员约5000人,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外资企业有两家,包括福建越香园乳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中越合资股份制企业)、香港祥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余均为内资企业的有限责任公司。为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抱团取暖,降低用地成本,有6家企业签订协议租用大元-福满贸易加工区东区标准厂房,2家企业租用西区标准厂房进行生产建设,4家企业租用园区内丰源肥业公司厂房进行生产建设,主要生产体育用品、纺织服装、门锁执手等产品。
(一)创新服务,推行“代办”制度。大元边合区不断加强园区企业服务,创新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在园区内大力实施企业、项目“代办”,在企业备案、签约、注册、入园审批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推进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等的公共服务事项,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企业入驻,例如,在引进兴荣食品加工项目和汇隆食品加工项目时,大元边合区落实专门人员前往工商部门办理相关入园审批备案手续,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总计为企业办理手续5项,节省50%的人力,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
(二)抢抓机遇,推动企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充分利用大元市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结合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强烈心理,进一步深化就业扶贫协作,帮助更多当地贫困户就业增加收入实现脱贫,企业在招工用工方面优先录用当地符合用工条件的`贫困户,招聘的岗位涵盖了普工、厨工、保安、保洁员等20多个工种,提供的就业岗位近20个,月薪均在2000-3000元左右,且多为包吃包住,大大减轻了应聘人员的生活负担。例如,福建盐津铺子食品有限公司成功招聘3名贫困户普工,福建大元安派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招聘5名贫困户普工,八人均为中石户口。其他企业也在招录当地贫困户,预计有30名贫困户在园区内务工。
(三)联手联动,推动企业生产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建立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微信、qq等智能化管理手段,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零成本增加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项目尽快完成建设。如在越南酸奶乳制品项目中,面临着产品销售淡季、产品积压的问题,大元边合区通过建立微信、qq群,拓宽网上销售渠道及朋友圈,传达销售信息,积极调动一切能调动的资源,推动了公司销量大幅增长。
(四)积极探索,协助缓解企业用工紧缺问题。充分用好用足跨境务工管理等相关办法,借助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设立的境外边民务工管理服务中心等平台优势,探索为园区内企业聘用境外边民务工提供入境务工业务“一站式”服务,边民出入境证、中国临时居住证、务工证等证件办理。截止20xx年底,已累计为园区办理跨境务工手续300多人次,为园区口岸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缓解了当地用工紧缺问题。
(一)用地指标存在不足问题
20xx年以来,园区以实施项目建设落地年为号角,大打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一批重大项目已经陆续开工建设,但目前存在着建设用地和林地指标受到限制等问题。由于大元、福满建设用地存量少,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范围内可供项目建设用地指标非常有限,严重制约项目推进。另外,有些项目建设用地还涉及基本农田问题以及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土地指标缺乏仍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制约园区扩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园区产业优势不明显
一是园区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有待延伸,新的经济增长点需加快培育。例如大元-福满贸易加工区西区之前定位为红木加工园区,受市场因素影响大量红木加工厂房因无力继续开发而导致闲臵,目前闲臵的红木厂房23家,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此外,一些从事农副产品初加工的企业仅停留在仓储、分选、包装等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加工业效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无大型或支柱工业支撑,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仍需加快。
二是边贸加工业规模小。通道经济特点较为突出,本地加工制造发展明显滞后,进出口商品落地加工能力较弱,加工贸易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能力亟待提高。截止20xx年底,我园区积极推进的边贸加工业项目共13家,其中仅4家已建成投产。受整个经济形势影响,园区现有的工业企业扩大生产的不多,已开工建设的项目中,鹏源食品、金正食品、果然美项目在开工建设后迟迟不能竣工投产,大元-福满贸易加工区西区红木加工项目大部分已建好厂房闲臵多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新开业的福建越香园乳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因技术及设备调试问题,于9月初才正式投产。兴荣坚果加工、汇隆坚果加工、山东沙土坚果加工、恒标变性淀粉加工等项目投产时间推后,影响工业指标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
(三)发展环境不够优化。
一是投资环境不够优化。目前边境经济合作区仍沿用2012年《关于规范和促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的意见》中的10项优惠政策,已滞后于国发201572号文件、“一带一路”等优惠政策。受政策的制约,园区发展速度缓慢。同时,大元-福满贸易加工区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优惠政策只能套用大元市和福满县两地政府政策,因地方政策、园区发展方向专注点存在差异,出现政策多却不适用的状况。
二是厂房竣工验收手续繁杂。厂房竣工验收所需资料和手续过于繁琐,厂区企业有时因不了解相关办证手续问题,重复工作,耽误太多时间,影响企业投入生产,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一)对园区项目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一是协调加快批复土规调整,增加用地指标,同步办理用地预审工作。协调国土、农业等相关部门,解决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调整臵换难题。
二是协调军事部门、供电部门、通信部门等大力支持军事设施、国防光缆、光纤线缆迁改的难题,进一步加快迁改速度、降低迁改费用,确保项目加快落地。
三是指导申报各类专项资金,以拓宽贸易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以支持贸易加工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建议国家对边境经济合作区企业在扩大企业投资、项目用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支持,尤其在跨境劳务需求等方面适当给予政策性放宽支持,通过更加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企业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建议省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环境。建议省鼓励企业在与校企合作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以发挥当地职校、院校资源,由针对性的培养技术人员,拓宽用工渠道。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6
今年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以贯彻实施国务院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以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为抓手,以全面改善营商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推动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落实。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企业服务组、宣传组、督办组,从县委办、政府办、纪委监委、宣传部、工商联、发改局、科技经信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实行集中办公;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四大家联席会、县政府常务会、民营企业座谈会、全县营商环境大会、专题会,统筹谋划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全县xx个有依申请职权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已全部集中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进驻事项xxxx项,各乡镇、相关部门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围绕各阶段重点工作,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狠抓落实。
(二)立足自查整改抓落实。以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坚持目标导向抓提升,坚持效果导向抓落实。对照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认真研究xx项考评指标,将xx项二级指标、xxx多项三级指标逐一明确到xx个县直牵头部门和相关配合部门。组织县营商办、各指标牵头单位分管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全省、全市业务培训,赴x经济开发区学习考察;组建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分管负责人、工作人员具体负责、配合部门各负其责的指标团队,县委办、政府办、县纪委监委强力督办,县营商办全体干部分片负责。各部门逐一分析指标,研究填报说明,梳理办理环节、办理时限、办理成本、所需资料等考评要点,对涉及较多单位的组织配合单位集中会商,择优确定样本,整理佐证资料。对指标填报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与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小组、市直牵头对应部门、县营商办沟通,并由县营商办汇总提交县委政府研究解决。在填报过程中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和短板,每天梳理进度,落实整改责任,补齐短板弱项。x月xx日,按照省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小组印发的《营商环境评价填报手册》完成了指标填报任务。xx月xx日,省第三方评估机构来溪,通过听取汇报、部门核验、窗口核验、实地核验等环节,对我县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了全面核查,对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xx月xx日,县委、县政府第一时间组织整改督办会,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单位、到具体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
(三)健全工作机制抓落实。先后出台《全县领导干部走访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实施方案》《xx县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双百”活动推进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制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十条措施,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优化企业开办、方便企业水电气报装、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方便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实施困难企业会诊救治、规范涉企检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办税流程、优化企业贷款和融资服务、损害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明确时间表、优化路线图;大力推行“五进大厅”(会审决策、局长办公、全程代办、比亮晒改、监管考核进大厅),着力解决“协议难签、人员难找、事情难办、水电难装、成本难控、资金难贷、政策难兑、证件难办、接待难躲、处罚难轻”等“十难”问题。深入开展“双百”活动,完善帮扶体系,搭建“政银企保”合作平台,深化与省农担、省再担保集团合作,开展“金融稳保百千万”活动,实行“项目管家”“企业服务专员”服务模式,建立重点项目“有呼必应、无事不扰”店小二服务制度,以“马上就办”的精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四)优化服务保障抓落实。推行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县、乡、村三级电子政务网络全面贯通。梳理发布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清单xxxx项;发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xxx项;发布高频事项清单xxx项,并在xx政务网进行公示。xxxx个依申请事项,最多跑一次xxx项,零跑动xxxx项,办理时限压减%;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实现“一窗通办”“一事联办”,“综合受理”全覆盖。企业开办实现“xxx”,材料精减xx%,时间节省xx%以上,以x政务服务网为基础,以综合受理窗口为支点,对符合条件的即时办结,通过“一窗出件”向新开办企业主发放营业执照,赠送三枚公章、税控u盘及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大礼包。建成县级不动产网上服务大厅,提高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推行交地即交证,探索交房即交证,推进水电气过户一体化。开展“土保姆”和“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试点,全流程电子招投标全面上线。亿元。在政务服务中心开设窗口,优化办电“xxx”、用水“xxx”、用气“xxx”等服务,推进网上办、不见面服务。开展“多规合一、多测合一、多图联审、多验合一”和区域性统一评价,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xx、xx、xx”改革,细致梳理审批流程,将各环节审批责任明确到责任单位、到具体责任人,明确审批时限。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录入监管对象xxx个、执法人员xxx名、监管数据xxxx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亿元,降费xxxx万元,办理出口退免税xxxx万元。
(五)强化宣传引导抓落实。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委x号文件、市委x号文件、县委x号文件等重要文件,确保每名干部、工作人员对《条例》内容学懂弄通,为持续集中精力做好营商环境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分片走访座谈、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全县市场主体广泛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各项援企惠企政策。通过电视、报纸、微信、抖音等媒体,开设专版、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举措和成效。注重正面引导和反面曝光相结合,既积极宣传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先进典型,传播好声音、凝聚正能量,又及时曝光一批政策落实不力、破坏营商环境或影响行动落实的人和事。通过开展系列优化营商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光荣、破坏营商环境可耻的浓厚氛围。
(六)紧盯法治环境抓落实。深入学习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守企业护业主意识,坚决防止“办一个案件、查一个法人、倒一家企业、跑一批企业家”现象。对因疫情导致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涉案企业,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同时注重纠纷调解,兼顾办案效率和公共利益。加强“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上网、执行信息查询、庭审公开”等司法公开平台建设,邀请个私协、工商联代表到检察院、法院旁听庭审和座谈,深入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将xx家规上企业纳入“体检”范围,法律顾问上门服务、集中会诊,强化中小投资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接受企业务工人员法律咨询xxx余人次,向企业提出风险及预警应对建议xx次。开展“百名民警进百企·服务经济促发展”、“一企一警”活动,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市场主体。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堵门阻路等影响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已打掉砂霸、村霸恶势力团伙x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xx人。践行契约精神,筑牢守约观念,坚决纠正不守信用承诺等损害政府公信力的现象,打造“诚信政府”“诚信xx”。对拒不履行义务的xx名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发布失信“限高”xxx余人次。
(七)常态督办检查抓落实。县委、县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作为县纪委监委、“两办”督查室重点督查督办内容。对省市县营商环境每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县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下发交办通知,列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定期报送落实情况。畅通营商环境反馈问题渠道,开通举报热线、网上信箱,引导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形成发现问题、受理投诉、逐条践诺、协调解决、销号清零的工作闭环。县委办、政府办、纪委监委、营商办组建督查专班,定期深入相关单位,对各级决策部署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紧盯市场准入、证照办理、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减税降费、市场监管、税收管理、金融贷款、财政补贴等涉企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公职人员,开展“点穴式”巡察。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对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明显的现象进行通报,并及时约谈、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因重视不够、发现不及时、打击不主动,造成严重问题的,严肃问责,以铁纪严规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中小企业长足发展保驾护航。xxxx年以来,共查处问题xx个,印发通报x期,追责问责xx人,党纪政务处分xx人,组织处理x人。
(八)聚焦项目招商抓落实。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尽心竭力保市场主体、增企业信心,全力推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县四大家领导领办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专班、一抓到底,实现自下而上“全链条”、部门联动“全方位”的无缝衔接。围绕上争项目、实施项目、拉练项目,通过召开现场会、专题会,研究项目推进,破解瓶颈难题。重点实施项目全面复工复产,拉练项目稳步推进。坚持每周一会商、半月一分析、一月一调度,稳住经济基本盘。发展支撑持续增强,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全县“四上”企业复工复产率xxx%,健全“九大产业”和“四大区域”招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目前,重点在谈招商项目xx个,签约项目xx个,开工项目xx个,投产项目xx个。扎实推进疫后重振十大工程,谋划申报中央预算内新增专项和中央支持x一揽子政策项目xxx个xxxx亿元,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项目xx个xx亿元,争取到位资金亿元。
二、存在的不足
今年来,我们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各职能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少数单位全局意识不够强,对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片面认为营商环境只是个别部门的工作,没有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不清楚省市县出台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具体内容,解决企业“痛”点“堵”点办法不多,在落实上级各项政策方面,有上热下冷、前紧后松、时紧时松等现象。
(二)工作推进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法制环境有差距。个别执法主体或多或少存在简单执法、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协议合同执行不严谨不到位,监管缺位、越位等现象。市场环境有差距。业务办理耗时长、程序多,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项目报建审批时间长、运行成本较高等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政务环境有差距。一网通办推进不力,信息融合信息共享不够,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协同办理、一事通办、一次办成”效果不明显。
(三)作风保障上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学习不深不透。少数单位对政策研究不深不透,缺乏系统思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落实质效不佳。对于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看似全面部署、整体推进,实则找不准方向、厘不清重点,战果平平、效果一般。工作不够精细。反馈的整改事项,不能做到一步整改到位,不为、少为、慢为现象导致工作推进不够持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业务培训。适时组织各相关单位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业务培训、轮训,学习最新政策,把握最新要求,熟悉最新流程,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效率。
(二)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有步骤、有计划、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三)培植亮点示范。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推行政务服务“五进大厅”工作法,实行打造重点项目服务“土保姆”升级版、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等亮点工作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培植典型,打造xx特色品牌。
(四)持续督导检查。对照营商环境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形成常态化月督办机制,推进工作落实落细。
(五)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化人才引进、培育政策,提升信息采集、传输、整理、运用能力,加快推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认清形势,提高站位,坚定信心,正视问题,补齐短板,真抓实干,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措施、过硬的作风,统筹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提质提效,全力打好秋冬季常态化防控持久战、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冲刺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阵地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7
今年以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场监管局全面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牢牢把握抓“六保六稳”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在放管服改革、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市场监管等方面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湖北金博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新型装饰材料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制造企业,2019年落户我县大胜关山工业园,总投资一亿元。如何让企业快速落地投产成了县委县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注的焦点。企业负责人说,为了解决企业的用地难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帮助其在今年解决标准化土地47亩,土地及得及用,为“疫”后企业恢复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期声】湖北金博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强: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今年年初推出了企业用地解困,推出工业用地标准化出让,我公司作为全县第一家摘牌取得了标准土地,感觉到非常高兴。
全面启动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是今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注的重点。在苦竹乡,不少村民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不少村民告诉记者,从材料提交到手续办结只需要不到十分钟时间,并且全程都有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指导。
【同期声】苦竹乡张享堂村支部书记张定荣:县自然资源苦竹国土所在这次不动产登记工作中,主动进村服务,不到三天时间就帮我们办理了100多户不动产登记工作,非常的热情,很多村民由于不了解情况,他们都会做耐心细致的讲解工作,我们都为之动容。
【同期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李志勇:我们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工作任务,立足本部门职责,严格规划管控、严格耕地保护、严格用途管制,切实加强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化利用,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湖北宇洪光电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小池临港产业园,是专业从事弱电线缆、光纤光缆和特种线缆产品研发生产的光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大多销往沿海发达地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这家企业带来了冲击,在县市场监督局的大力帮助下,宇洪光电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已恢复产能。
【同期声】湖北宇洪光电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人:为促进公司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县市场监督局多次来公司进行调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推动公司成立知识产权管理部,目前公司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件,发明专利两件,其中两项湖北省科技成果已申报湖北省发明专利奖及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工程项目。
为进一步压缩企业许可审批办结时限,县市场监管局将企业开办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和社保登记等四个环节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全面落实企业开办“210”标准(即一表申请、一窗发放,一天办结,零收费发放一套三枚公章)。湖北蝉鸣生物公司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小微企业,感受到了如今证照办理的加速度。
【同期声】湖北蝉鸣生物公司负责人严硕:我们是七月底到政务中心注册公司的,刚好碰到县里实施企业开办“210”标准,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我当天就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领到了营业执照,为我们企业开办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且还免费赠送了4枚印章。
此外,县市场监管局围绕民生关切,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在全市率先建成“互联网5g+明厨亮灶”智慧平台,实现“慧眼”观后厨,投入90万元采购食品安全快检车辆,新建食品快速检测室坚持常态化日常监管模式。
【同期声】县市场监管局局长蒋雷军:县市场监管局将充分立足部门职能职责,以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及重点工作为要求,始终坚守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及产品质量四大安全这一底线,着力营造市场安全共治共享大格局,为推动黄梅高质量发展贡献市监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 篇18
根据市委的安排部署,市委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工作于6月20日启动。依据《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开展巡察工作的意见》,对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住建委、市综合执法局、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和市科技局等10个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巡察。在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和组织推动下,巡察工作进展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和效果。市委常委会于8月18日专门听取了专项巡察工作的情况汇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市工商局: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的决策部署上,动作迟缓、认识不到位和缺乏有效实际行动。完成市政府要求的清理无照经营工作任务进展缓慢。对已划归到县(市)区的分局业务工作衔接不够稳妥、跟踪指导不力,基层工商部门服务质量下滑。一些审批事项前置要件过多、办理时限过长。行政执法信息公开制度不落实。商标广告执法工作滞后,缺乏有效解决措施。机关管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
市质监局: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大会精神不到位。违反上级文件规定,滥设审查要件。网上审批体外循环,行政审批工作效率不高。管理体制改革和一些权力下放后衔接不好,导致实际效果不如以前。重许可、轻监管,存在一定程度的执法薄弱环节。存在与民营检测机构不当争利现象。特检所行政执法权力大,缺乏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廉政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廉政风险。
市住建委:审批事项以及前置要件过多,一些审批办理效率较低。一些审批权力应下放没下放或下放不到位,一些审批权力下放后实施效果不够理想。一些涉企收费征收节点不合理,增加了企业负担。一些涉企罚款不合理。一些垄断经营的国有公用企业涉企收费价格过高。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服务有待改进。一些企业土地、房产证照不全影响发展。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存在薄弱环节。
市综合执法局:执法自由裁量权较大。对城区违法建筑的查处失之于宽。对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和流动商贩管理整治不力。临街住宅窗改门管理混乱。执法的联动机制不健全。一些执法行为不规范,存在不亮证执法、不按规定办事、执法不公、执法粗暴的现象。一些部门遇事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导致执法效率、执法质量和服务质量不高。一线执法力量不足,部分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工作的需要。
市安监局: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会议精神缺乏具体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实际行动。行政审批存在体外循环现象。下属事业单位培训中心存在违反上级规定考试与培训机构不分问题。个别机关工作人员与中介机构存在利益输送问题。依法行政不到位,没有公开安全生产有关信息,也没有相应的受理举报的途径。
市环保局: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动作迟缓、不够深入。大量行政审批事项长期体外循环。存在执法草率和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在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投诉方面,有明显的“慢作为”“不作为”行为。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监管不力问题。
市发改委:对个别重大项目把关不严、了解不深入、落实不彻底。收费监管机制不健全,价格执法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一些涉及民生的垄断性收费,不能实现事中事后监管系统化,价格、收费等网上信息公开内容不完备。投资项目纳入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管理不规范。主动服务基层的意识和能力不足,部分干部庸、懒、散、慢现象依然存在。下放权力后,对基层发改部门的工作跟踪指导不力。
市规划局:对市政府决定贯彻不到位,在依法履职上搞变通。城市规划设计市场放开不够,对规划设计审核搞内外有别,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垄断。对下属单位主体责任及廉政教育指导不力。了解倾听群众呼声不够,引发一些社会矛盾。
市科技局:工作认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注重前期申报审批,轻后续运行和资金监管。工作缺乏规范的程序运作,致使政策无法兑现。有的工作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机关工作作风不扎实,深入基层调研少。缺乏担当意识,有些工作互相推诿。一些工作指导思想出现偏差,与市政府中心工作不相吻合。
市财政局:存在不作为、不担当的负面倾向,缺少开拓性的工作和主动性服务。有的工作不讲程序,随意性较大。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大局意识,与企业、对口部门交流沟通不够。仍然存在“生冷硬”问题。有的部门人浮于事。有的部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不强,公示公开工作和执法监督不到位。干部队伍建设存在廉政风险。
除上述问题之外,巡察中还发现一些单位存在涉嫌违纪的问题线索,已按照规定移交市纪委调查处理。
针对巡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经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各巡察组向被巡察单位党组织进行了问题反馈,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这些单位立即进行一轮再学习、再发动,进一步深刻学习领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求上来。各单位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提高认识,主动作为。要广泛发动,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自身职责出发,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要树立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理念,继续眼睛向内,深挖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执法方式和行政行为,增强服务企业的观念,不断加大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步伐和力度。要站在企业的视角,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急企业所需,想企业所想,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踏踏实实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和缩小执法自由裁量权,细化和统一执法标准,保证执法公正,防止人情执法和利益输送。要严明纪律,对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单位制定上报的整改的措施和成果适时在新闻媒体和纪检监察网站上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巡察办将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察,必要时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力的进行约谈,对弄虚作假、拒不整改的由市纪委监察局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巡察成果转成推动工作的动力。
上一篇:植树绿水倡议书【优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