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实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第一篇】
范围内,重点围绕“三线”(国道212线、西射线、西古线)“一圈”(晋城、观音、金泉、观文、凤鸣、中岭、常林、木角)建立以县城近郊、212国道线和省道沿线乡镇为主的20个奶牛生产基地,圈存奶牛150头以上的乡镇已达10个(其中关文镇奶牛存栏总量达300余头)。二是抓大户。扶持和培育奶牛养殖大户,靠大户的示范带动效应,促进奶牛基地建设和全县畜牧业的发展。全县养殖奶牛50头以上的大户达10余户,10头以上的大户达90余户,养殖量占全县养殖总量的63%。三是建小区。建立奶牛养殖小区是推动奶牛产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生鲜牛奶质量、增强乳制品市场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奶牛养殖小区遵循“集中建场、分户饲养、业主建站、机械挤奶”的建设原则,推行“统一供料(配合饲料)、统一供精、统一防疫治病、统一机械挤奶、统一收购”的物业管理模式,实行联户饲养、委托饲养或统一饲养的多种养殖方式。正在建设的奶牛小区10个,每个小区养殖规模200头以上,力争两年内完成20个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任务。
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第二篇】
(xx乡副乡长罗xx)。
一、xx乡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00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03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00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三、农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03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
合同。
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03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场、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公司加农户”,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提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同农户签定订单,这样可以将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信息和导向。农民按照订单的约定来安排农产品生产,可以使生产结构更适应市场需求结构,从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比较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加强“合同”和订单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履约率。
(三)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基地生产结构。
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后,要发挥市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搞好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结构调整,要根据市场和龙头企业需要,合理确定主导产业,优化品种结构。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在农产品基地的普及和推广。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带动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调整。要加强农产品基地的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搞好储藏、保鲜、运输、供电、通讯等设施建设,以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需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健全市场网络,开辟农产品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销售环境。
(四)运用利益机制调动农户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第三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进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促进义乌市现代农业发展,日前,义乌市组织50多人分成13个组,分赴13个镇、街道开展以法律法规宣传、春耕备耕情况调查、低丘缓坡开发农业、耕地抛荒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大型农业专项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深入抛荒、低丘缓坡开发等实地勘察,详细掌握基础材料,确保此次农业调研取得有效成果,为进一步细化扶农政策和开展农业工作奠定基础。
一、基本现状。
1、贯彻市农村工作会议情况。
自市里的农村工作会议后,全市各镇、街均能行动迅速、宣传到位、措施有力,因地制宜地开展传达落实。如稠城、稠江、后宅、城西、大陈等镇(街)多层次组织召开了农技员会议和专业大户、农业企业会议,进行会议精神传达贯彻市农村工作,部署了农业生产措施。佛堂、苏溪、廿三里等镇(街)已草拟出扶农政策初稿,总体上扶持力度不减、资金不降。
2、土地抛荒情况。
全市存在连片抛荒隐患的面积为3491亩,涉及10个镇(街)88个村。其中抛荒隐患面积100亩以上的稠江、后宅、江东、城西、苏溪、稠城等7个镇(街),合计面积为3343亩,占全市的%。主要原因为征而未用、项目工程建设造成配套渠系毁坏,农田整理后未落实到户等,也有部分是因种粮效益低下,农户自己不愿耕种又未及时流转,引起抛荒。
3、春耕生产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今年春季作物面积169838亩。具体为早稻面积6840亩,落实早稻示范畈34个面积3648亩,其中机插示范畈11个面积1307亩。春季蔬菜面积42883亩,其中设施蔬菜8955亩。西瓜xx3亩,其中设施栽培2612亩;甜瓜3612亩,其中设施栽培1904亩,并以义亭镇为主。田藕8041亩,主要集中在城西街道。茭白面积1165亩,糖蔗面积6545亩,果蔗17244亩,同比有一定增长。春大豆11251亩,春玉米5716亩,番薯10232亩,小麦1427亩,油菜16983亩,春马铃薯12888亩,蚕豌豆4898亩。
4、土地流转及农业项目开发情况。
今年全市土地流转进行农业项目开发有70处面积达11406亩。其中新增流转面积1000亩以上的有赤岸、义亭、佛堂、廿三里4个镇(街),面积达7877亩。全市新流转土地用于发展粮油蔬菜生产的为2634亩,占%;用于种植水果的1035亩,占%;用于发展花卉苗木的594亩,占%;用于其它农业综合开发的为7143亩,占%。
二、主要亮点。
春耕生产亮点纷呈。
一是示范畈建设成效明显。在政策引导、效益影响下,农户对建立示范畈有较高积极性。统计显示,全市已落实50亩以上的早稻示范畈34个,面积3648亩,同比增长了600多亩。
二是内部种植结构逐步优化。品种优良、经济效益明显的蔬菜瓜果种植面积同比均有较大增长。农户对西甜瓜、糖果蔗、田藕、毛芋等作物种植均有较高积极性,全市预计种植面积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其中糖果蔗增幅10%以上,西甜瓜增长在5%以上。
三是作物区域性生产布局更趋明显。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传统种植优势,呈现出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如春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上溪、义亭等镇,种植面积占全市的%。果蔗种植主要集中在佛堂、赤岸等地,占全市的%,义亭、佛堂两地糖蔗面积达4297亩,占全市面积的%。
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第四篇】
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调查与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县委政研室就加快桃江县农业产业化进程进行了专题调研。
近年来,随着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5”工程的逐步实施,立足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开发本地资源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全县农村经济来势较好。
(一)加工企业明显增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目前已发展年产值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74家,形成了竹木制品、葛食品、肉类食品、茶叶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链条,xx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8亿多元。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产值00万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已达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4家,新上了“竹乡”、“庆发”、“凌氏”三家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有4家,注重品牌建设的新上企业有鸬鹚渡镇的金山茶厂,另外3家分别为雪峰山茶厂、天问茶厂和仙圣山茶厂;去年全县共发展牲猪万头,出栏万头,存栏49.万头,分别增长2%、xx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万亩,增长%;总产量万吨,增长%;总产值亿元,增长45%;粮食加工企业有品牌影响的有“德辉”米业和修山面业公司。
(二)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目前,全县共有5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打造出了系列农产品品牌,如“春秋”凉席、“探坦”葛食品系列、“竹乡”葛食品系列、“德辉”米业、“犇腾”牛肉系列、“腊大哥”中猪系列,“乡里红”粉丝、“美人窝”茶叶、“桃花江”土鸡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犇腾”牛肉系列开发了30多个品种,被国家内贸局授予“中国肉类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凉席获得了xx年湖南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罗家坪竹胶板厂的“新花”牌竹胶板被评为省级名牌;南方国立阳光木业生产的“华春”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同时,一些企业为做强品牌,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姻,聘请技术人才,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薪聘请2名教授,年薪达7万元,与湖南农大、天津营养研究院进行了联姻,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提升了品牌形象。
(三)营销网络比较健全,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具有“桃花江”这一大品牌效应,又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另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外地建立了近300个销售窗口,建设了一支近600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网络,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农产品加工品种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如“春秋”牌凉席在浙江、长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热销,在一般凉席仅为90元的情况下,这一凉席销售价达到每床xx年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今年出口的订单已占该厂产量的一半,达7500床;“牛魔王”建立了企业网站,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信息,收到了阿联酉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每月订购0吨产品的订单。
(四)牵引能力逐渐增强,带动了农民增收。我县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桥、灰山港、浮邱山等为主的优质商品粮基地0万余亩,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为主的葛基地5000亩,优质茶叶基地400多亩,竹资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这些基地农民结成了利益联结关系,如“德辉”米业去年与农户签订8000亩优质稻收购合同,其中80%已兑现;金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今年与基地30户农户签订了300亩葛根收购协议;金山茶厂“美人窝”茶叶建设了00亩规范化栽培良种茶园;雪峰山茶厂形成了xx年降到2480元;木胶板从xx年的每张xx年的60多元。四是科技掣肘,整体水平低下。当前,科技严重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低”:
1、科技普及率低。由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农业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
2、产品优质率低。当前,农产品优质产品少、大路货多,市场竞争力低。有的品种因推广面大、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已开始退化。
3、加工层次低。由于科技应用水平不高,卖原料、卖初级产品的农副产品销售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的产品虽有些加工,但多数为粗加工,加工深度不够,精品不多,名牌更少。
4、包装水平低。有些农产品即使是一流质量,但因是二流的包装,无奈只能获得三流甚至四流的效益。
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议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制定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突出产业特色为原则,按产业分类明确农业产业化的短期、中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
(二)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加强产品质量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标准体制建设,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并力争通过iso9000系列及相当水平的质量体系认证。
二是加快安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与农业科技示范区、外向型农业开发区相结合,建设安全、优质、出口创汇农产品基地。
三是实行准入制度,从规模、资金、技术等方面制定标准,严格控制新上同类产品加工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要把本土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引进外商投资同等对待,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在财税政策上扶持。对认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本地政府权限内给予一定年限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并尽可能给予其他税费方面的必要减免。二是在贷款政策上扶持。我县许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因缺乏资金,无力上项目、扩规模,自身势力难以增强,也不能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建议设立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贷款,扶持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和壮大,由县财政贴息,企业分期偿还。三是在投资政策上支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利用农业、林业、水利开发资金和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星火计划”等专项资金向重点龙头企业或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基地投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利用债券、股票等筹资。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范围,扩大利用外资,发展龙头“三资”企业。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六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软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治理,对存在的问题,要以铁的手腕整治,该处理的处理,该整改的整改,以起到震慑作用。同时,建议聘请企业负责人代表为软环境监督员,加强对有关部门、乡镇软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由县优办组织,每月召集监督员召开一次软环境评议会。
(四)建立健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和经营体制。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按照自愿互利、扶持基地、服务农户的原则,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帮助改善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发放预付定金、贴息贷款、生产扶持金,内销种苗、饲料,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包销产品部分利润返还等多种途径,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的生产。另外,通过政府补一点、龙头企业拿一点、从基地农户的销售收入中提一点等筹资渠道,建立风险基金,搞好自我保护,当基地农户的产品在市场价格下滑时予以补贴,使生产者有利可图。这样既可避免农户生产的剧烈波动,又可有效地防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同时,利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方式,明确产加销各方的权利义务。当市场价格下滑时,龙头企业应按照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的产品,不应拒绝收购;当市场价格上涨时,基地农户也应按协议价格向龙头企业交售农副产品,不应拒售。
(五)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品牌效应。实施品牌战略,要以宣传开路、质量取胜。一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建立强有力的科技研发体系。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与农产品加工工业、农产品加工装备紧密结合,加强技术改进、科技攻关,致力于多角度、深层次开发生产,提高加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要加强品牌炒作。由县里有关部门评定我县“十大名牌产品”,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户外广告等宣传媒介,积极对外推荐和宣传。企业要借助农博会、营销会等各种宣传平台,扩大产品宣传面,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
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第五篇】
新阶段新问题新思路新对策__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20xx年6月20日)为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新问题,研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我们采取市和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和典型调查相结合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近年来,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眼城乡统筹发展、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推进战略,通过强化政策支撑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加大推进力度,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以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利益联接方式不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加强为主要标志,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全市“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综合调查情况,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组织快速发展,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xx年全市成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357个,其中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85家,比20xx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1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9家,市级136家。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同比增长倍、倍,年均增长%和%;其中15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和%。比较规范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462个,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亿元、亿元;农村专业市场发展到210处,年经营额132亿元,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76处,年经营额亿元。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种植基地面积410万亩,养殖基地规模亿头(只),农户95万户,目前全市已有55%的.农户和53%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纳入产业化经营轨道。
二是生产基地规模加快膨胀,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特色优势凸显,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圆葱、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和中药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和5万亩芦笋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300余处规模养殖小区,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达到103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25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670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56处,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规模养殖基地发展到700余处,面积24万亩;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拉长,利益联接渐趋紧密。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偏重于生产基地建设向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多方并重发展,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订单、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紧密型联系方式得到更多应用。在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通过合同、合作制、租赁等形式与基地和农户进行联接的达到203家,占30%。从产业构成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类型看,畜禽养殖产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利益联接关系相对紧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支撑体系日臻完善。在认真落实省里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政策的基础上,20xx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扶持。据调查统计,20xx年市和县市区农业产业化财政扶持资金达到9624万元,其中市级财政4000万元。对规模种养基地、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建立担保组织补贴2382万元,对新建、扩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扶持和奖励1618万元。
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第六篇】
一、xx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略)。
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二00三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二00三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00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取“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我乡20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第七篇】
(基本情况略)xx乡纯属于农业乡镇。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经济发展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是释放结构能量,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和提高农村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乡农业结构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结构调整对我乡经济结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一)调整农业结构是xx乡发展经济的需要。xx乡是一个农业乡镇,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决定着我乡经济发展的全局。据调查20xx年我乡农村经济总收3655万之中,农业收入占68%以上。我乡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决于农业结构的改变。
(二)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民增收奔小康的关键。通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我乡20xx年粮经比例为35:65。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1200亩,甘桔20xx亩,葡萄500亩,蔬菜5000亩,滇屯502优质稻1500亩,冬季玉米制种6000亩。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仅20xx年度冬季玉米制种收入600多万元。平均每户收入20xx元,人均500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1906元)的三分之一。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三)农业结构调整是二十一世纪农村经济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我乡经济生活己进入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农业结构调整顺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市场供求关系正发生变化,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及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大量的传统产业必须相应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从一九九二年至今的十二年,九二年党中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结构开始进入发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满足市场要求为目标的新阶段,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迅速发展。如我乡的皱皮菜辣的种植在农业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由政府引导产品推向市场,农民收入可观,但未持续几年以失败告终。从九八年起纯属农业乡镇的xx乡,农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甘蔗两大产业,但由烤烟政策的变化,实行“双控”政策,面积大大缩减,由原来的1500亩降到现在的300亩;甘蔗由于价格低,成本升高,致使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0亩下降到现在的1200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乡农业结构调整是势在必行,积极引进公司,采劝政府+公司+农民”的形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1998年在试验178亩冬季玉米制种成功后,逐年进行推广种植,到20xx年发展到6000亩,每亩收入1000元左右,纯收入每亩800元,给农民带来实惠,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几年来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市场供给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看,农业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农业结构与市场消费、农民增收的要求还很不适应,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现我乡冬季玉米制种实施五年时间,但农民不遵守合同,没有信任,出现一些违反公司合同的现象。
二是农产品质量不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品种单一;
三是农民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迷;
四是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减缓;
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一些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我乡20xx年第三产业总收入只470万元,占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655万元的%,特别向外输出劳动力收入只有3万元。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笔者通过调查全乡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也就是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结构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调整结构,这龙头企业提供所需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市尝技术、资金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功能的强弱,关键在于龙头企业实力的强弱。龙头企业经济实力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就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龙头企业要在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以扶持。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它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应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行列,充当龙头企业,发挥它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要鼓励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类型的龙头企业的发展,防止重复建设,以合理的龙头企业结构带动农业结构的组合和优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利于农业各部门、各产业均衡发展,形成科学的农业区域结构。
(二)采劝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调查与市场分析【第八篇】
xx县是典型的热区农业县,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立足热区优势,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蔬菜年均种植面积10万亩,热带林果种植面积达7万多亩的菜果生产种植大县,广大人民群众也由此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公害绿色食品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需求,为此,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绿色壁垒”纷纷设置,对xx蔬菜产业无情地亮出了“黄牌”。如何改变xx“蔬菜”的命运,重振蔬菜产业雄风,是摆在全县各级干部各族群众面前的一件大事。县委政府经过对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科学“会诊”后认为,xx的特色是蔬菜,出路在蔬菜,要突出、创新这一特色,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农业部把xx列为“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的历史机遇,对蔬菜产业来一次彻底的革命,以打造无公害品牌为重点,加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努力实现富民强县目标。
一是全力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推进蔬菜产业二次创业。xx的冬早蔬菜于1978年开始规模试种,到1984年开始规模经营并初成产业,鼎盛时期面积达10万亩,产值达亿元,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品种的市场适应性差、内在质量低,一度时期已开拓的“三北”市场逐步丧失,至,面积不变,产值却降至8000万元。面对此情,县委政府果断作出了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的决定。一方面,全力构建专业联防联治植保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体系,主动请专家到xx对水、空气、土壤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检测认证,制定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依法禁绝剧毒高残留农药在xx的使用,在全县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措施进行蔬菜病虫害预防和治理,建成全省最大的物理杀虫灯体系,安装物理杀虫灯2380盏,防治面积8万多亩,同时在全县广泛成立联防联治植保协会,通过协会引进高效优质生物农药,进行专业化防治和区域化治理,在提高菜产品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群众生产成本,减轻群众负担。另外,还把经常性的监测检验工作做深做细,在建立各类监测检验机构的基础上,从县委书记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手一台检测仪,做到田边地头随意抽检,地里无违规生产,市场无农药超标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采取以协会、公司为主,政府补助、奖励的形式有效引导和支持协会、公司进行产品认证,全县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无公害产地认证万亩,并注册了商标;3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有21家企业的25个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1家企业获得iso-9001国际管理体系认证,3家企业获得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卫生注册证书》。再一方面,精心组织和引导群众调整品种结构和种植时令,协调农科部门尤其是省农科院按照市场需求,着眼于“名、特、优、新”品种大胆引进、试验、示范,以“好品种加订单”的形式在全县予以推广,并引导群众抓住市场空白点和对某个蔬菜品种的需求旺盛期调整粗细菜比例及种植时间,确保各类蔬菜都能够均衡上市并处于价格旺盛期。上述措施的顺利落实,xx蔬菜作为绿色支柱产业的地位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市场地位得到牢固树立,群众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连续四年量价同增。全县共种植蔬菜12万亩,产量达22万吨,产值亿元,群众种菜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0%。
二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加工型农业,努力延伸农业产业链。20多年来,xx蔬菜一直以鲜销为主,蔬菜鲜销风险大、效益低,无论当前效益有多好但毕竟路子狭窄。xx县委政府顺势而谋,把农业富民与工业强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绿色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有效吸引国内外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到xx落户,倾力建设集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储藏保鲜、包装运输为一体的工业产业群体,香葱、德国米葱、薯类作物、粗糖产品等初级产品得到了加工升值,延长了产业链,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提升了农产品的价格,稳定了市场。加工园区自规划建设以来,已有36家企业建成投产,7家企业获得了农产品出口自营权。福建闽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龙川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瀚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林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已具有相当规模,虽然建成时间不长,但年产值已超过2亿元,年上缴利税100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农户建成了近2万亩的生产基地,基地亩净收入达3000元以上。园区内的种子协会,全面加强与国内繁制种新老客户的联系与合作,并成功引进了世界知名的繁制种企业美国的“先正达”公司、台湾的`“农友”公司在xx开展繁制种业务,使全县的繁制种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农民每年仅繁制种一项就能创收6000多万元。
三是聚合力量,开拓市场,竭力疏畅农产品销售渠道。20多年来,xx在农产品的市场定位上一直是“立足滇黔、开拓‘三北’”,尽管总体顺利,但群众也还是吃尽了苦头,农产品卖难仍是群众的一块心病。县委政府为民所急,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和国内超市。一是着力培育市场主体。xx县委、县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否畅通,左右着绿色农业的发展程度。为此,他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00名懂生产、有一定经营经验的能人作为市场经纪人,进行重点培育,分别安排县级副科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联系,从思想启发、政策落实、项目开发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给予协调和帮助,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xx蔬菜外销的市场中坚,成为农民致富的带头人;精心组织县内农产品经营企业和协会、经纪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和菜商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每年请进300多家菜商到xx从事蔬菜外销经营。二是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体系。把批发和交易市场建设作为xx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建成占地面积达100170平方米的云南省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制冰厂4个,冷库8个,速冻保鲜厂1个,年处理保鲜蔬菜10万吨以上;信息收集发布管理中心大楼一幢,面积2500多平方米,同时还建成长1216米的铁路专用线一条,配置装车站台货位48个。在国家和云南省的关心支持下,20又投资万元,对市场进行改扩建,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市场功能的日趋完善,为xx农产品冲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市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xx县委、政府又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销售环境。公安、工商部门组织精干力量进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维护社会治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行为,确保了交易的公平有序。三是努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月,在云南省外经贸厅的支持下,xx在昆明为反季蔬菜和水果举办了产品推荐会,5个国家的领事和300多家国内外客商参加,签订了8万多吨2亿多元的蔬菜产销合同。3月,县委书记带队,以县级有关部门和县内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公司、协会组团到泰国清迈、曼谷举办xx蔬菜水果推介会;年4月,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县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协会参加了上海云南生态农产品推介会,xx菜果产品在上海掀起了抢购旋风。县委政府在积极组织开拓市场的同时,主动出资支持县内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外出参加各类农展会、推荐会,考察产销区市场,建立合作式直销窗口。到目前为止,全县菜果产品远销国内145个大中城市,销售量达15万吨,2万吨菜果产品出口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俄罗斯。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农业产业化发展框架的初步形成,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及经济社会全面进步。2005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91582万元,比上年增加9003万元,增长%,其中,完成农业总产值68451万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比上年净增296元,增长%。完成财政收入6707万元,比上年增加1463万元,增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9737万元,比年初增加19178万元,增长%。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有过教训,但也有经验值得总结:一要把握市场导向。以市场需要为标准,确定主导产业、调整种植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种植时令,并按市场通行标准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定位和组织生产。二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重点进行科技攻关和引进试验示范优化新品种,同时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更新科技人员知识结构,改进服务方式,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培训和服务。三要培植龙头。不贪大求洋,要结合产业发展需要,重在“带动”功能发挥,选准市场前景好、管理规范、创业实干精神强的企业给予帮助和支持,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步形成功能较为系统的企业群体,铸牢产业化发展的中间环节。四要提供服务保障。充分挖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潜能,根据不同地区的生产种植特点,引导和支持“能人”成立各种生产专业协会,引进优新品种,实行订单生产、定价收购,面对市场,实行定价销售、品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