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关于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一、引言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提出适应其发展的“双碳”目标,旨在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力量。绿色金融作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药,还能够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对我国金融业发展以及气候治理改善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xx省“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丝路基金的建设都取得重大发展的前提下,xx省更加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完善。2021年10月8日,xx省发布《关于金融支持xx省绿色发展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和完善xx省绿色金融体系。可见,绿色金融对我国以及xx的“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色金融的内涵、标准和机制等方面受到国内外研究绿色金融的学者关注。对此,本文探讨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之间的联系,立足于xx实际情况,分析“双碳”目标下,xx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指导。

二、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的关系

“双碳”目标的提出给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金融作为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绿色金融可以有效地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我国的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1]。同时,通过在市场上提供更多绿色金融产品,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给予绿色金融更强的技术支持以及执行更加严格的绿色金融监管,促使xx的“双碳”目标尽快实现。

(一)绿色金融产品为“双碳”目标提供融资需求绿色金融产品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载体,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类型多种多样,市场上主流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债券以及碳金融产品。市场配置更多且完善的绿色金融产品,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绿色低碳企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社会的绿色健康发展。

绿色信贷在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中发展最早,作为对碳减排有益的融资项目,在“双碳”目标下优势地位被凸显出来;绿色基金主要用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等项目,在PPP模式的加持下,我国绿色低碳经济蓬勃发展;绿色保险通过它自身的保险增信和融资的功能,针对环境损害和生态问题,绿色保险产品能进一步提高环境的风险负担能力;碳金融衍生出的多种碳金融产品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从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双碳”目标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根据专家估算,我国为了实现“双碳”目标至少需要百万亿元的资金支持[2]。因此,“双碳”目标的实现亟需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加入。

(二)绿色金融科技为“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持绿色金融科技是将现代技术与金融业相结合,提高金融业的效率,也使得现代金融行业迎来了根本性的变革[3]。金融科技为金融业注入新的灵魂,这些新兴领域为绿色金融科技输送了良好的资源,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显著的作用。

首先,金融科技能力增强促进了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从而提高绿色金融服务企业的效率。例如,以金融科技作为基础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能够对社会生产的大量微观绿色金融数据进行更快、更及时地处理,促进绿色金融效率的提升。通过推动这些绿色金融服务的转型,能够降低这些绿色金融服务部门的金融风险。其次,绿色金融科技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与创新。通过创新的金融科技技术,能够让更多的资金回流到绿色金融产业,从而为“双碳”目标所下达的碳减排指令增加资金与技术支持。最后,金融科技还可以为金融监管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金融科技技术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云计算,不仅解决了数据分散的问题,还提高了市场中金融数据的透明度,保护了市场参与者的知情权,进一步提升了绿色金融交易市场的价值。

(三)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完善“双碳”体系制度

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对保障绿色低碳资金缺口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仍需完善,助力“双碳”的目标尽快实现。我国现存关于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两部:一是《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二是《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对绿色金融的各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碳减排和碳金融的规定,《绿促条例》为其他省市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版本。

三、“双碳”目标下xx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环境不断恶化,而xx省历来以能源产业为经济支柱,在发展过程中很容易忽略生态环境问题。xx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在建设过程中势必要注重环境问题。因此xx省的绿色金融发展十分紧迫,也是xx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双碳”目标下xx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在“一带一路”的扶持下,xx省必须加快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促成“一带一路”与绿色金融相结合的生态经济体系[4]。绿色贷款增速不断加,2022年末,全省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5092.69亿元,同比增长37.62%,其中,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清洁能源产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1.39%和49.70%。中国人民银行榆林市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产品创新来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榆林市金融机构还相继推出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贷”“碳普惠”等新型的绿色信贷产品,不断丰富了xx省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为实现“双碳”的目标,xx金融机构还从组织机构、制度、风险和奖惩几个方面对绿色金融推进机制做出创新,绿色金融推进机制初具雏形。

绿色金融是“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xx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自身发展有助于“双碳”目标实现[5]。xx“十三五”规划提出要进行绿色循环经济绿色试点行动,并建立xx绿色金融体系,给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带来极大转变。以汉中、安康、商洛三大循环经济聚集区为承载,发展航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xx省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多部门强化政策保障,加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开展绿色金融统计监测,建立绿色信息共享机制,并通过加强政策宣传等方式强化激励约束,增强部门合力,确保《指导意见》的高效落实。在此,能够看出xx省为绿色金融发展做出努力,致力构建绿色低碳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区域绿色金融创新发展[6]。

(二)“双碳”目标下xx绿色金融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

xx省的绿色金融体系虽初具雏形,各市区对绿色金融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并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创新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意义。但xx省作为“一带一路”的聚合地,在国际上所展现的意义远非如此,需要释放更多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力,进一步促进全省绿色低碳产业的转型。

1.缺乏协同掣肘绿色金融辐射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xx,近年来利用自身区域优势,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不断推动xx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xx应充分发挥自贸区的先行示范作用,因其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在绿色金融发展上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缺乏政策扶持、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等方面。xx绿色金融发展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正式运行也为xx绿色金融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xx银行业对绿色信贷的掌控初见成效,但目前绿色金融企业的投融资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需要不断提升[7]。

xx在“一带一路”互通互联的框架下,在诸多方面享有政策支持,但绿色金融的市场规模仍然不大,需要依靠政策法律的扶持不断发展与完善。由于区域间发展差异,造成区域立法缺失,协同不足导致绿色金融标准在制定、政策激励等方面呈现出高度的“碎片化”,造成“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发展在区域间无法有效分工和准确定位,较低的一体化水平导致绿色金融难以高效服务“一带一路”生态绿色一体化进程[8]。

2.绿色金融监管机制仍需加强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绿色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时,也需实行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首先,xx绿色金融监管机构尚未出台相应政策监管规范金融机构披露绿色数据。《指导意见》未涉及绿色金融监管机构的披露方法等内容,因此其监管约束力、执行力较弱。其次,xx目前只有兴业银行和西安银行加入了绿色信贷的国际通行规则——赤道原则。截至2021年11月,38个国家或地区的126个金融机构已经采用赤道原则,中国有7家金融机构采用,xx采用该原则的金融机构还很少。另外,有关ESG环境信息风险披露明显不足。根据2019年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报告,xx省相关企业披露ESG报告的数量占比是25%左右,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3.绿色金融政策法规尽快出台

xx绿色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尚未完全建立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在政策和法律规范方面还欠缺,为实现“双碳”的愿景,需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有力配合。目前,xx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与“双碳”的工作要求还不适应,绿色金融的发展亟须更多部门协同合作完善相关配套机制,促成其在xx的完美落实和执行[9]。当前,xx的绿色金融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相关配套的政策和法规缺乏强制约束力,易导致绿色金融市场发展不稳定。发展绿色金融不能仅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还需政府政策引领绿色金融机构的方向。政府给予政策或法律上的支持,不仅能够保持企业及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还能降低市场风险,有利于政府监管职责的实现。

4.绿色金融科技亟需加大支持

xx省地处内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弱,从而导致其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与东部金融示范区有较大的差别。xx在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领域发展较为缓慢,面临着诸多问题。绿色金融发展需要更多依靠科技,无论是大数据还是区块链在xx发展较为缓慢,而科技能够让金融交易更加便捷,但是由于技术水平滞后和不断更新换代,无法保障交易的完全性,并且解决交易时传输数据的时间较长等问题也需要技术的完善与更新。

xx“十四五”规划指出xx已获批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绿色金融发展也需要抓住此次机遇。如果技术版本始终无法得到改善和提高,将会对绿色金融的发展效率产生极大的阻碍。数据泄露是大数据时代最怕遇到的问题,技术必须完善这些不确定的风险,从而保障绿色金融服务的长足发展。

四、“双碳”目标下推动xx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运用好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这些绿色金融产品。相比其他金融产品,绿色金融产品有着高风险、低回报的可能性,时常会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如何有效地平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三方的作用,吸引投资者加入绿色金融发展之中来,是xx绿色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2022年,西安成为第一个规划推进的“一带一路”综合实验区城市,“十四五”建设方案提出要把西安打造成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关键节点[10]。从xx自身特点着手,主要从建立“一带一路”碳金融中心、建立“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枢纽、推动“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一体化以及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创新碳金融产品,建立“一带一路”碳金融中心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xx应改变原有以能源结构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产业。此外,我国建立的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等金融机构为xx绿色金融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于xx全国碳市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都非常有帮助[11]。xx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发展xx碳市场,扩大碳金融影响力的基础上,建立“一带一路”碳金融中心。第一,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碳规则。从碳排放数据核算、第三方核查、配额核定、市场交易、履约、碳交易执法各环节都有相应的规则支撑,保证碳交易的公平合理,推动碳市场的健康发展[12]。第二,创新开发更多的碳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主体为绿色金融投融资。例如,榆林市作为能源大市,能源经济是榆林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xx工业的重要一环。在“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亟需转型升级,在榆林市创新试点碳中和示范区,并开发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将极大推动榆林市乃至xx省的绿色金融发展。第三,出台碳金融市场法律体系。构建碳金融相关法律体系,出台相应的政策或地方法律规制,对绿色金融市场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全面的法律规制[13]。

(二)强化ESG监管,建立“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枢纽

ESG开放绿色廉洁与共商共建共享等原则与建设“一带一路”的理念高度契合,借助ESG原则建立“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枢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xx建立ESG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十分有必要,强化ESG监管制度势在必行[14]。首先对于绿色金融信息披露的主体,必须通过绿色金融政策和法律加以明确,追究未严格执行ESG环境信息披露主体的责任。在法律上明确绿色金融贷款人的环境法律责任,对他们承受环境风险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避免潜在的风险。其次是构建绿色金融信息分享平台,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加强信息方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信息获取能力,有助于各方更好地利用信息发展自身的绿色金融水准。最后是xx应与沿线省域加强ESG政策衔接,释放绿色发展潜力,助力“一带一路”沿线省域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同时要强化ESG监管的能力,例如要求银行必须完整地披露贷款人的环境信息,以此来倒逼其他企业完善自身的ESG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三)完善政策法规协同,推动“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一体化

xx应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政策法规协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双碳”目标的加速实现。首先是制定“一带一路”互认互通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标准体系[15]。借助西安“一带一路”综合实验区城市的地理优势,扩大绿色金融市场,开发更多绿色金融产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xx投资绿色金融业;其次是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创新金融科技技术提升绿色金融科技含量,对绿色贷款全面监督和审计,提高绿色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确保绿色金融项目都确实进入绿色金融产业,杜绝各种“洗绿”“漂绿”现象;最后是探索“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区域立法。我国第一部流域立法———《长江保护法》为“一带一路”区域立法提供了先例,尽管《立法法》规定的区域立法是一种基于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法律法规,但《长江保护法》的成功立法,对“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立法提供了借鉴。

(四)加深绿色金融科技,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xx近年来绿色金融科技逐渐得到开拓创新,作为绿色金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金融科技应在更大程度上得到重视,并深化它与绿色金融之间的联系。首先是重视绿色金融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大对金融科技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利用好这些新兴技术,将给xx金融科技带来巨大的转变,对于绿色金融交易定价、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都能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为绿色金融带来新的突破口;其次是完善政策法规,监管机构应该积极引导金融科技公司从事绿色金融和环境保护相关的业务,为金融科技公司减少不必要的系统风险[16]。同时,大力倡导绿色金融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提升政府治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规范社会间履行权利义务和承担风险的机制,为金融科技企业参与绿色金融业务保驾护航,提供相应的法治保障;最后应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或是专项资金支持的方式鼓励金融科技企业参与绿色金融科技的研发和投入,助力xx绿色金融企业更快地推进绿色金融数字化改造,更快地实现“双碳”目标。

48 3093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