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思考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与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整个现代化提供坚实持续支撑,让农业发展更显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多年来,虽然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农业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仍然面临着小农户经营与规模化生产的矛盾,高成本投入与增加效益的矛盾,基础薄弱与快速发展的矛盾,农产品高产与产品质量的矛盾,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等问题,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针对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涉及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各种服务设施,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降低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及改变投资环境,有利于产业积聚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虽然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取得了很大成就,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功能陈旧、老化、落后,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更为落后,普遍存在建设水平低、布局不合理、保障能力不足、建设资金投入主体单一、缺乏资产经营管理等问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无法适应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2.农村集体经济弱化且发展滞后,集体经济实力严重不足,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世纪*年代初,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分散经营两者并存。双层经营中的集体统一经营,就是由村级集体组织管理土地,规划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作物布局,为农业生产服务和管理协调组织生产,农村集体经济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经济总量小、生产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匮乏、集体经济底子薄、经营管理水平低、缺乏人才的支持等诸多问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双层经营体制面临的发展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村、乡(镇)办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导致集体经营弱化,集体经济实力严重不足,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仅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难以显著提高农业效益,只有通过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才能促进产量、效益增长。近年来,中国农业增长虽然速度放缓,但农业新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推广应用对产出的影响十分显著,突出表现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年的*.*%提高到了20*年的*%。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还相差甚远。据资料显示,目前农产品种子的专利权也是由少数西方公司所垄断,拥有全球稻米、小麦、玉米、大豆和高粱专利权的*%。当前中国*%以上的生猪、蛋肉鸡、奶牛良种,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以上的依赖进口,我国农业科技依然落后于实际生产需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依然存在科技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缺乏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4.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世纪*年代初我国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而全的“小农户”经济。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显示,我国现有农户*.*亿户,其中规模经营农户仅有*万户,*.*%的耕地由“小农户”分散经营,依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户”生产模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小农户”经济的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难以适应新时代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小农户”分散经营、经营规模过小、专业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科技推广成本高等“散、小、弱”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很难达到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要求,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导致农业劳动效率低下和国际竞争力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水平,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聚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突出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改良工程设施建设和农业基本工程建设、改造升级和配套项目建设,以及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和物联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要围绕大农业,积极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强农机新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粮食作物和高效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协调配套,社会化服务功能完善,兼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统一,着力提高农业基础建设运行效果,提高利用效率。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强农的重要举措,要不断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支持力度,把培育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手,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建设,振兴乡村产业,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积极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明晰责、权、利,培育乡村能人、创业能人,鼓励乡村能人、创业能人创办集体经济,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聚集资源实现创新,增强集体经济的产业融合度、产业链长度、新兴产业带动度和要素整合度,最大限度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为农业高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我国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情况下,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以产业需求和农业需要为导向,通过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政策扶持、项目倾斜、技术培训、产学研结合、成果转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带动等方式,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抢占农业科技的制高点。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科技健康发展,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着力突破农业技术瓶颈及种业自主创新,突出创新重点,抓住重点,集中突破,发挥科技优势,创新服务模式,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4.坚持区域性发展,扬长避短,大力促进特色种植业培优增效。我国各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各地具备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贯彻扬长避短、培优增效的原则,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及优势,优势就是发展潜力,特色就是竞争力。各地要立足比较优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突出特色、差异化策略,聚焦优势产业、优势单品、优势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加强协作配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基地建设,提高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增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关键支撑作用,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5.以数字农业,创新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完善,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数字农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数字技术的普及日益成为推动农业生产的外在动力,由此成为影响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要加强基础数据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农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农业技术引领能力。深入推进核心攻关技术的投入、研发与应用,多渠道,加快推进基于大数据的全国农业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推动数字农业技术成果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使涉农数据真正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农户需要、服务企业开发,以“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技术创新推动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完善。

48 3003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