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事迹材料优秀15篇
在家庭中,尊老爱亲的事迹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与责任感,关心照顾长辈,传递爱与温暖,是否能激励更多人践行这种美德?以下小编整理的孝老爱亲事迹材料相关内容,供大家借鉴参考,感谢支持。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
我叫xx,我有一双乌黑的眼睛,一双小巧手,做起手工来,可精致啦!我是个性格开朗学习成绩都不错的小女孩。我今年9岁了,身高一米三四左右,别看我年纪小,英语、美术、对我来说不过如此,我的爱好可多了、游泳。画画、听音乐……我的英语特别棒,我渴望有一天能够出国留学多些机会和外国友人交流。
我可是个孝顺的乖女孩。有一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香味,不用说,一定是妈妈已经做好香喷喷的饭啦!平时,我在家里是一个小公主、小皇帝,受父母宠爱,简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幸福啦!不过我是个孝顺父母的乖女儿,我有好吃的想总留着给父母吃,他们知道这是我喜欢吃的,所以老是说:“我不吃你吃吧!”我心里听了很不是滋味,心想父母这么辛苦养育我们,做儿女的更应该体贴父母,记住父母的艰辛,不忘父母的.恩情。
一天晚上,我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已经十一点多了,可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只好一个人先睡了,还没睡着,爸爸回来了,我立刻起来,跑出房间倒了一杯热茶给爸爸,说了声:“爸爸辛苦了”爸爸摸着我的头,微笑的对我说:“真是我的好女儿”。正好妈妈也回来了,妈妈看到了后说了我很孝顺。
第二天,我来到学校,有的同学在很认真的看书,有的同学在做计算题……因为今天是数学第一单元的测试,叮呤呤…。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带着严肃的心情朝我们走来,过了一阵子,试卷发下来了,我们都七手八脚的认真的做了起来…下课了,小组长把试卷收了上去,交给了老师,下午同学们都很紧张,大家都期盼试卷快发下来。
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笑眯眯的对我们说:“同学们,这次测验大家都考的不错,现在小组长把试卷发下去”小组长把分数念了出来:91、85、76…,紧张地听着,xx98分,哇,我是最高分,放学后,我迫不及待地把今天发下来的试卷给了爸爸妈妈看,他们看了,对我说:“不错,下次继续努力”。
以后,我更懂得孝敬父母,用功学习了。这就是孝顺的我——xx。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2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两会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3
说起蔡云德,道东社区泰园巷的居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孝敬婆婆的好媳妇。
蔡云德今年69岁了,自1963年结婚以来,蔡云德一直和婆婆吴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尽心尽力照顾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经98岁了,身体经常生病,当婆婆病了时,蔡云德一刻不离地在婆婆身边伺候;婆婆闹情绪,不管是谁的错,蔡云德总是耐着性子,变着花样逗婆婆开心。
每天早晨,蔡云德总是先给婆婆做好婆婆喜欢吃的早点,等婆婆吃好了再给丈夫和孩子们做早饭。逢年过节对蔡云德来说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亲人都会到家里来过节,房子顿时显得异常拥挤,蔡云德总是屋里屋外、任劳任怨地忙活,没有丝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话说:“人多人气旺,这是咱家的福气!”
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说:我有一个好“女儿”,这是我的福气。
多年来,婆婆由于年龄原因,行动不便,需要人一刻不离的进行照顾。蔡云德退休了,更加用爱心、耐心、细心的照顾老人,伺候着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时,老人总在夸着蔡云德。在蔡云德的精心照顾下,现在老人身体还算可以,能够拄着拐棍行走,蔡云德无怨无悔的细心照顾着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唠家常,陪着老人看电视。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蔡云德照顾得更是无微不至,老人见人总是在念叨:“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我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儿媳妇。”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青海玉树地震捐款活动中,这位九十六岁高龄的老人通过看电视,要儿媳蔡云德到社区来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灾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老人的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
四十多年来,蔡云德始终如一的悉心照顾着年迈的婆婆,以实际行动感动着家人,感动着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大家从心里对她表示由衷的称赞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当代女性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她的事迹,也影响着道东社区的广大居民,大家以她为榜样,在社区形成了尊老爱老、构建和谐家庭的好风气。道东社区居委会组织广大居民学习了蔡云德同志先进事迹,并号召广大居民向她学习,树立榜样。通过活动开展,在社区掀起了一个尊老、爱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扬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某某某,,镇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支撑了一个常人难以维持的家庭,赡养了本不该由她赡养的一个个老人,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现年48岁的,小巧玲珑,性格刚强,心直口快。自进了婆家门就与婆婆一起承担起这个特殊家庭的特殊家务。她家当时的家庭状况是:公公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一个70多
岁的远房奶奶,行走不便;一个双目失明的远房的光棍大伯哥;还有一个70多岁的姑母,自姑夫死后也一直在这个家中。这些老人,由于年老多病,性格怪异,她对每个老人都象照应自己的`老人一样。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几乎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的去照顾,还时常将瞎子大伯领出来晒晒太阳,为奶奶和姑母洗脸、梳头更是常事,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硬是让她安排的井井有条。老人们整天赞不绝口,逢人便夸:我们娶了个好媳妇。特别是几个老人重病时,她更是日夜守护、照顾地无微不至,直至老人临终。大伯哥重病时,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硬是用纸垫网手一把把的从被里向外抓,大伯哥实在觉得难为情,就用手势阻止,但她却说:“这怕什么,人有病了,就不必去讲究这么多,你没有更近的亲人,我就算你的亲人了,这事我不干叫谁去干”,大伯哥有感动的哭了,在场的人也都哭了。诸如此类,太多太多……平常家务不平常,结婚至今30年,照应老人30载,用她的辛勤、善良、孝心送走一个个老人,换来了一声声赞扬。
现在的,仍然照应着80多岁的姑姑和时常回家近80岁的三叔三婶(台胞),她的脸上还是那样时常带着微笑,做着平常的家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30年的漫长岁月中,硬是无怨无悔地实践着她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在武山县桦林乡孙堡村,有一位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十年如一日照顾着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无怨无悔,家庭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她叫高富珍,今年32岁,一名普通的孙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劳双手描绘了一幅孝老爱亲的动人画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顾老人多年,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赡养老人的所有重担,总是自觉自愿,无怨无悔。现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于长期的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里,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连老人也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时就会陪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她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尽管她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对老人的关心照料从不掉以轻心,除了做好适合老人的可口饭菜和滋补食品外,还经常为婆婆梳洗。每当外出前她都会再三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儿女们一道送婆婆上医院就诊,每次送婆婆上医院,不知道情况的人还以为婆婆是她的母亲。
关爱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两个儿子年纪尚小,但她自小就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精神。她一个不仅要照顾年迈的婆婆和辛苦劳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还要时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两个小孩,没有一刻能够闲着。为了给两个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好性格好习惯,让孩子感受到爱,身心健康地成长,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从来不争嘴吵架,每次带给孩子的都是笑逐颜开,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高富珍让全家人统一教育思想,不娇纵、溺爱孩子,既教孩子学知识,又教他学做人,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宁静的家庭育人环境,让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为了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高富珍夫妻俩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给机会让他孝敬长辈;发现他对人有不敬的行为及时教育、引导,使他学会辨明是非,改正缺点。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高富珍总会认真教孩子扫地、擦家俱等家务事,尽量给机会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尽管高富珍夫妇生活并不是非常富裕,但他们夫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一起承载起生活的重压。他们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丈夫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
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我们不爱听,但婆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爱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德情怀。
家庭和谐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处,处处洋溢出幸福和美满。高富珍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谐是该家庭的良好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
作为儿媳,他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孝顺老人,在忙碌的工作过程中仍然坚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儿媳;作为妻子,他关爱丈夫,与丈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从不为小事争吵;作为目前,她以身作则,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群众颂扬
作为媳妇,她克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他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为了减轻丈夫的工作压力,她一力承担起家庭的所有事务,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从不让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响工作。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她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
有加,对兄妹的子女,她们均视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爱幼,她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她关心老人,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和残疾人。她不仅孝敬家中的老人,对乡亲更是和蔼可亲,关怀备至,她能够善待乡邻,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评。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4
XX,男,出生于1958年4月,现年60岁,居住在气象台社区55号。数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哥哥50年无怨无悔,不离不弃。
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XX与爱人XX照顾瘫痪的哥哥已成为气象台社区传颂的佳话。XX70岁,是XX的大哥,因从小患病,腿脚不方便。母亲早逝,父亲和两个妹妹都在外打工,哥哥的生活起居全靠最小的弟弟XX照顾了。
弟弟勇担照顾重任
由于患有强直性脊椎炎,XX从12岁起就开始“跛脚”,常人走1百米几分钟,但他却要花半个小时。由于腿脚不方便,他读完小学便在家为一家人洗衣、做饭。18岁时,XX彻底站不起来了,家务活便都落在了8岁的XX身上。
XX是幸运的,上帝关上了他的一扇门但是却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虽然不能向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但是他有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他拥有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亲情。
XX本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坚持照顾哥哥。每天放学回家,他总是先做好一家人的饭菜,再花上1个半小时给哥哥做全身按摩,直到帮助哥哥如厕、洗澡后,才有时间做作业。看着小伙伴们在户外玩耍嬉闹,小小年纪的XX,却只能过早的挑起照顾哥哥的重担。
XX在家时都是坐在弟弟为他加工的木凳上,木凳钉了铁条比较扎实,不容易摔跤。如今XX可以坐在凳子上慢慢移动,总躺着也怪难受的。虽已67岁,头发也花白,可他的精气神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
背着哥哥每周看戏
XX8岁那会,一大家人挤在民主路十几平米的小屋里。晚上哥哥关节疼得睡不着,眼泪都快疼出来了却拼命忍住,弟弟就爬起来陪哥哥一块儿哭。回忆起童年,哥俩最开心的就是每周六了,哥哥爱看露天电影,弟弟就背着他去解放路的剧院,那时候买不起轮椅,多亏了同去的小伙伴帮助轮流背。
日子一天天过去,XX也一天天长大,他做过搬运工、当过建筑工人,无论打什么工,他总是会抽时间回家为哥哥做饭。由于经常做饭,XX练出了一手好厨艺,由于厨艺了得,他被城区某单位招进去当了食堂厨师。这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他一干就干到了退休。
带上哥哥成家立业
XX总说,“挑媳妇要温柔、善良、能包容我的,我的'生活重心肯定是放在哥哥身上,还好这个心愿实现了。”XX有个温柔的媳妇儿,她叫XX,除了照顾女儿,就是照顾哥哥了。原来兄弟俩的住所只隔一堵墙,还是窗对窗,哥哥有啥事喊一句弟弟就能听见。弟弟不在家,弟媳便会过来照顾哥哥。对于自己嫁到XX家后所做的一切,XX腼腆地说,自己所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早在嫁过来以前,她就知道家里有一个大哥需要照顾,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有其他的想法。XX总说,“他是我们的哥哥,照顾他是应该的,别的人家里也会这么做,这也没啥。”
哥哥自己在家摔了3次,摔一次就要在床上躺半个月,弟弟总是自责不已。但是XX总是不愿意麻烦弟弟一家,但是作为亲人,他们怎会嫌麻烦呢?
帮哥哥圆创业梦
上世纪80年代,哥哥XX曾组建过自己的家庭,并生有一女。可好景不长,也许是顶不住这样的生活压力,爱人在孩子1岁时悄悄离家。有了女儿,XX自食其力的心愿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哥哥的心愿,XX帮哥哥盘下了一家小杂货铺,并和他一起张罗生意。
XX忘不了,一周总有几个中午,弟弟都会抽时间骑三轮车去进货,忙得大汗淋漓再去上班;每逢夏季,因为在太阳下晒久了,弟弟的脖颈处总会晒脱皮……
对于这些,XX总觉得这都是当弟弟的该照顾的,哥哥过得幸福快乐,就是最好的事。
50年来,XX用双手为瘫痪哥哥撑起了一片晴空,谱写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篇章。如今兄弟俩都“退休”了,各自的女儿都已长大成人,结伴在武汉打拼。对于以后的路,XX说,日子再难,也不能不顾亲情,既然选择了坚持,就不会放弃。如果可以,我愿意再陪哥哥半个世纪。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5
“我喜欢,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灯光在等待,我喜欢,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脸庞……”这首名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歌,就是xxxx家庭的真实写照。在她们家的每一位成员心中,家是温暖的心灵避风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个家,就是她们共同的爱心维护、托举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撑幸福家庭的顶梁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xx和xx夫妻俩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她们的和睦恩爱、互帮互谅,是家庭最坚实的依靠。
遇事多为对方考虑,遇事多为家庭考虑,是她们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则。xx是东营市实验中学的一名高级教师,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他的心大部分被学生牵了去,”初中阶段大量的知识需要学7生们快速吸收掌握,灵活运用,引导他们学习书本知识并融汇贯通地思考和运用,是作为老师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怀着这样的想法,xx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备课、教课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不同进度,为他们分层次制定出测试题,利用课间或上课前的短暂时间,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成绩提升。学生们的成绩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担却压在了妻子xx一人身上。尤其是xx年xx,xx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长期服药、打针,还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疗,于是,定期给丈夫买药、测血糖等日常琐事,丈夫住院时陪床、送饭的事情,又成了xx的分内事儿,”你把身体养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你两个最大的任务。”每次听到妻子这番话,xx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
遥远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是xx和xx对待双方老人的共同态度,而她们的孝顺,也赢得了双方老人的认可,”有困难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这才是家庭本来的样子。”夫妻俩对家庭与责任的涵义,有着最朴实的体悟。 xx的老家在蓬莱农村,因为在东营工作,所以平时与父母相聚的时间不多,每年春节,xx一定是要到蓬莱陪公公婆婆一起过,27年来从未间断,她说,一定要让老人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感受到儿女绕膝的幸福。
xx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为家庭变故在两三年间都成为单身,家庭状况很差,看到三个女儿的生活状况,两位老人压力很大,于是,xx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并承担起两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费用。xxxx第一年结婚回老家时发生的一件事儿,成为xx母亲向亲戚们”炫耀”儿媳妇的例子:当时,xx发现婆婆家里的被褥有了几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们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里,从此之后,定期给公婆替换被褥。每次回家过年,都会给老人买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时的药品、爱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过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来的,做儿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让老人觉得心里踏实。”xx说。
四年前,85岁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为老人端水送药,开车送老人去医院检查治疗,为老人临终前减轻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后,xx很想让高龄的婆婆到东营生活,可老人离不开蓬莱那熟悉的地方,她们就利用周末时间,频繁回老家陪伴老人。xx年11月,婆婆心脏病发作,接到姐姐的电话后,xx让姐姐第一时间送婆婆去医院治疗,说”我们现在就出发去蓬莱,带足了住院费,你们放心。”
xx的父亲今年78岁,是东营市一中的退休高级教师,也是东营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好人会一生平安”.父亲的'正直、善良是xx姊妹四人最好的样板,随着老人年岁渐长,xx和xx把老人接到家里居住,方便平时照顾。当听说xx在济南任教的女儿想买房却遇到首付资金难题后,老人毅然卖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学习一辈子、尊敬一辈子、孝敬一辈子,这样的品德就是xxxx整个大家庭传承下来的品德。
父母恩爱是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父母是儿女的榜样,儿女是父母的镜子。每个家庭成员都需要在相互的影响中成长、上进,而父母恩爱就是给儿女最珍贵的礼物。
xx和xx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从小教育孩子和伙伴们和睦相处,以诚相待,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用全局的眼光看事情、想问题。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成为一个有着宽广的胸怀的人。xx年,女儿从xx师范大学毕业后,通过事业编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音乐教师。她每天白天音乐课、学校社团课排得满满的,还利用休息时间把党支部的会议材料、单位职工的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接下来。女儿班里有个自闭症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打人、咬人,通过向班主任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情况后,她总会在课堂内外多给他这一些关爱,后来,这个得到了很多关爱的孩子情绪慢慢平稳了,不但平时的表现好了,学习也进步很大。今年三八妇女节,当这个学生拿下着一朵玫瑰花送给最喜欢的老师时,xx的女儿特别感动,因为她知道,她把来自家庭的爱播撒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这朵玫瑰花,就是爱心的怒放和回馈啊!
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说每一个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么,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共同合力,才能让这艘船在行驶的过程中,不惧风浪,充满力量地驶向幸福的彼岸。xxxx夫妻俩,就正在掌舵一艘这样的航船。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6
走近她,你一定会感受到她的温柔、贤惠和体贴,作为一个女人特有的优雅。她敬老爱老的事迹广为传颂,所在的三口堰村无人不晓,所住xx镇无人不知。在街坊邻居眼中,xx既是一个好母亲,又是一个持家的好妻子,更是一个孝顺婆婆的好儿媳。
1969年,xx与xx结为夫妻。不久,生下儿子和女儿,夫妻俩恩恩爱爱,互相体贴,互相帮助。那时,丈夫xx从部队退伍回家,由于没有什么特长就在家务农,家庭收入很低,并且还要养育2个孩子,家庭经济状况极差。每一天的劳作和家务都使xx筋疲力尽,但xx仍然在劳累中幸福并快乐着。眼看2个儿女都长
大成人,老两口可以安享晚年了。然而,20xx年5月的一天,一场突然的变故改变了这个平静而美满的家庭。
一天早上,xx的妈妈陈大姐突患脑溢血倒在地上,嘴角直流涎。而这天,丈夫又不在身边。面对这一情景,xx和邻居一起,使出浑身的劲将婆婆陈大姐搀扶到床上,后来送进医院。婆婆一连10多天处于昏迷状态,xx和丈夫的姐姐一家子人一起细心地照料。在医院护理期间,婆婆有段时间大便很硬,老是拉不出来,xx见婆婆憋得实在难受,就用手指伸到婆婆的肛门中把一股股硬大便掏挖出来,所在医院的医务人员和其他病人无不感动……
几年来,xx坚持无微不至地照顾偏瘫的婆婆。说起媳妇,婆婆总是乐得合不拢嘴:“人人都夸我们家有个好媳妇,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说话间,婆婆的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拖累你们。”xx一边给婆婆擦眼泪一边安慰:“妈,您老千万别这么说,从小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孩子们拉扯大,现在我们做这些也是应该的'。”
然而,屋漏偏遭连夜雨。这时,xx的丈夫又病倒了。xx不仅要负担婆婆和丈夫两个病人的起居生活,还要干农活,教育2个年幼的孙子。对xx来说,生活的内容或许不全是灿烂的鲜花与甜美的笑脸,生活的零乱与困顿一起向xx压来、向这个家庭压来。家庭的处境的变化,影响了本来心情已经略有好转的婆婆。为了
扭转婆婆的心情,xx总是说着开心的话语给老人听,让她的心情一天天开朗、乐观起来。经过xx细心照顾,丈夫很快就康复了,婆婆随之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亲情无价。婆婆陈大姐说:“媳妇xx是我们家的福星。”对此,xx只有朴实的话语:“玉喜的母亲将玉喜养育大,付出了许多心血。不管是自己的母亲还是丈夫的母亲,都是自己的亲人,照顾长辈是晚辈应该做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我希望下一代对我也是这样。我尊敬老人也是支持丈夫的工作,同时也要做好表率,让下一代懂得尊敬老人,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7
xxxx是xxxx师范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这位xxxx年出生的大学生与别的学生有所不同:在租住的棚户房里长大,14岁时,母亲离开贫困的家;即将迈入大学校门之时,父亲又因脑梗彻底丧失劳动能力。面对种种不幸,xxxx一边打工给爸爸治病,一边努力圆自己的大学梦??
坚强的雨中蔷薇
x日傍晚,在xxxx师范学院内,三三两两的学生们行走在美丽的校园里。xxxx,步履匆匆,她要赶回离校不远的家中,为病瘫在床的父亲做饭,喂饭吃药。自己然后简单“扒拉”一口饭,就得赶到做家教的孩子家中。晚上十点多钟才能回来,安顿爸爸睡觉后,还要温习大学的课程,大约十一二点才能休息。
三年来,xxxx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她就像雨中的蔷薇,顽强地生长着。
为了接受记者的采访,xxxx临时串了家教课的时间。
去年,xxxx和爸爸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住进爱民区诗苑新城小区一室一厅的廉租房里。爸爸住的卧室里,一张双人床占据了屋子的大部分,加上两个旧衣柜,屋里十分狭窄。桌上放了五六种张爸爸吃的药,xxxx则住在房厅里。
xxxx的爸爸盖着厚厚的棉被躺在床上,脸色黯然,不时表情痛苦地说,自己的腿疼。这时,xxxx赶紧给爸爸按摩。
因为结束供暖,屋子里有些阴冷。xxxx看着窗台上养的花,笑呵呵地说,这已经非常好了。
所有的苦难都是成长
在上大学之前,xxxx和爸爸租住在“偏厦子”里,冬天四处漏风,夏天闷热难耐。这也是她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家里总断粮,四处借钱。因为没有借到学费,还晚上了一年学。曾经的记忆即使这样艰苦,xxxx还是说“那时有爸爸妈妈,还是个温暖的家。”
为了生存,父母四处打零工,没有时间接送xxxx上学。每当下雨天,学校门口挤满了送伞的家长,这让xxxx很羡慕。“我没有伞,所以我必须比别人跑得快。”
14岁时,xxxx的妈妈因不堪贫困,离开了家。妈妈走后,爸爸外出打工。从此,xxxx不仅要学会洗衣做饭生火,还要照顾80多岁的.奶奶。
xxxx说,不知为什么,生活总像在考验自己。xxxx1年6月,xxxx结束高考,走出考场却得到爸爸突发疾病住院的消息。
xxxx的高考成绩高出分数线40多分,原本能上更好一些的大学。可是为了照顾病中的爸爸,在填报高考志愿时,xxxx唯一的志愿是xxxx师范学院。
拿到大学入取通知书,面对十分窘迫的家庭条件,xxxx一直犹豫报不报到。当她硬着头皮到学校的时候,令xxxx没想到的是,学校为她办理了“绿色通道”,让身无分文的她如愿地迈进了大学。“ 那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成为大学生的xxxx不想再四处借钱维持生活了,她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爸爸的医药费、生活费和自己学费。为了能赚钱,xxxx最多时做了3份家教,连着上四五个小时的课。有时累得在公交车上睡着了。在大学三年,xxxx没有休过寒暑假。
学会微笑命运就不会差
记者在对xxxx采访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灿烂微笑。
xxxx说,这些年来,学校的老师,教职工还有社会各界一直没有间断地给予这个家的帮助。xxxx师范学院知道xxxx不离不弃照顾爸爸、苦苦求学的事情之后,从普通教职员工到学校领导都伸出援助之手。xxxx成了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梁中贤的帮扶对象,梁书记不仅在生活上给予资助,而且逢年过节还去家里探望xxxx的爸爸。
学院职工曹军每个月从微薄工资中拿出一百元钱,资助xxxx。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给xxxx爸爸送药、送钱。xxxx在日记本里记录着不少好心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她说,现在没有能力回报好心人,等有能力了,一定要加倍回报他们。
无论面对怎样的生活艰辛,xxxx都坚强面对。xxxx年她被评为xxxx1年度黑龙江省大学生道德模范人物,今年又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明年xxxx就要毕业了,她很想当一名教师。
“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要带着爸爸,有爸爸在,才有家。”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8
xx,女,36岁,中共党员,现在平顶山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作。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平顶山水文局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xx,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公婆,直到最后为俩位老人养老送终。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同事、邻居的一致好评。
xx和爱人都在平顶山市工作,公婆在叶县乡下农村。xx年,公公突发脑梗塞,住进了医院,在医院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公公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住院期间,xx每天都陪在老人身边,由于丈夫在公安系统工作,经常加班,她就和婆婆一起担负起照顾公公的重任。老人出院后,为了方便照顾,xx把公公接到家中,专门购置了轮椅、防褥疮床垫等,在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按摩身体,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xx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xx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公公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甚至对xx说难听话,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就这样,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公公,孝敬婆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10月的一天婆婆突感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婆婆的病是脑癌晚期,这个消息对xx来说无疑晴天霹雳,正是因为过早地尝到生活的辛酸,才让她变得如此的坚强;也许,正是因为命运的艰辛,让她不得不快乐地面对生活。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把她压垮,面对突如其来的.苦难,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来,笑面生活。她告知自己一定不能垮,因为婆婆需要安慰和化疗,瘫痪在床的公公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需要她爱护,丈夫的工作还需要她支持,她默默地承受着……为了能更好的照料患病婆婆和公公,每天早上,当其他人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她就起床了,匆忙地洗漱、做饭,然后叫婆婆起床,服侍两位老人吃饭、吃药,把这一切都收拾妥当后,才匆匆忙忙地跑向单位。多少次,婆婆的病复发了,婆婆心疼钱,坚持不去医院,病越拖越严重,xx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哄到医院住院治疗,尽做子女的最后的孝心。经常陪婆婆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老人到楼下遛弯、活动,开车带她去新城区游玩,划船,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尽可能在婆婆生命尽头留下更多快乐时光。直到xx年11月在婆婆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里,老人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喂不进去饭,只能用针管把流食打进去,每天换洗床单四五次,最后只得用尿不湿,怕生褥疮,她和丈夫轮流给老人擦洗身体,老人直至生命尽头身上都没有生褥疮。
事后,xx告诉我说,“我觉得所做的一切没有什么,只是为尽内心那份责任与义务。到最后擦洗身体时,丈夫说:“妈,你好好走吧,不再受罪了”。我泪如雨下,只觉得我们婆媳的缘分到头了,老人确实是个好人,为我带孩子尽心尽力,如果有可能,我情愿用自己的时间换得她多几年幸福时光,可惜恶性肿瘤一步步吞噬了她的身体,回天无力,我尽心了”。
xx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xx,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不愧为平顶山水文局最美水文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9
用爱将生命延续——记桃元社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廖目芝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它像火红的太阳,像黑夜里的油灯,像冬天里的毛衣。它如同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这——就是母爱。家住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的侯威,虽然出生没多久就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遗弃,但是十几年来,他却一直从祖母廖目芝那里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他的生命也因廖目芝的照顾而得到了延续。
廖目芝,女,1924年出生,现居住在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中年丧偶的她,目前和儿子汪定四、孙子侯威住在一起,她已年近九旬,却依旧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天生智力残疾、全身瘫痪的孙子,虽然生活艰苦,但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廖目芝老人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汪定四,出生于1959年9月,1996年3月与同村的侯泽琴结婚,次年育有一子侯威,不幸的是,刚出生的侯威,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智力残疾并且全身瘫痪。所以汪定四夫妇在婚后不久就选择离婚,离婚后的侯泽琴抛弃了侯威独自离开,汪定四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自己家,在婚姻不幸和儿子病重的双重打击下,汪定四整日精神恍惚,在生活上也仅仅只能自理了。因此,本该颐享天年的廖目芝,从74岁开始,又担负起了抚养孙子的重任,15年来,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照顾着孙子的`日常起居,她的事迹感动了左邻右舍。
照顾残疾的孙子很辛苦,更何况是一个当时已过七旬的古稀老人,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最难的还是怎样才能努力赚钱给孙子治病。为了早日治好孙子的病,廖目芝70多岁的高龄,还要到附近的工厂去打工,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的工资,还得整天盘算着怎么给孙子多攒些。除了打工,廖目芝还要靠自己一个人种地,打粮食卖钱,而为了节省开支,这些年来她种地从来不用机器,也从来不打除草剂,全部依靠手工耕种,自己一个人拔草、一个人掰玉米,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往回运粮食……为了省下哪怕是一块钱、一毛钱,廖目芝甚至都舍不得买菜买肉,每天就吃咸菜配饭,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才会买点肉给孙子补一补。一边要打工挣钱,一边还要种地,所以在每年的农忙时节,廖目芝几乎把夜里的时间都用上了:每天凌晨两点就要到地里去拔草、料理庄稼,等到天快亮了再回来上班。沉重的负担,繁重的劳动,一个年轻人都未必吃得消,更何况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与此同时,身心俱惫的廖目芝,每天还要思量着孙子的医药费,精打细算着这个月能给孙子攒下多少钱……
由于侯威先天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廖目芝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的辛劳去照顾她的孙子,一开始家里买不起轮椅,小侯威只能坐在凳子上,他要去哪都得靠年迈的奶奶背他去,后来村里得知小侯威的情况,为他配备了一辆轮椅,这也减轻了廖奶奶的负担。每天早晨,廖目芝老人将侯威挪到床边的椅子上,中午再将他背到床上休息,下午再这样重复一次,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如果说照顾孙子的吃喝拉撒,就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每次把孙子带到城里去治病,更是让老人疲惫不堪,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小侯威都要定期去医院接受治疗,路途的艰辛不言而喻。为了让孙子的病情有所好转,她谨遵医嘱,常常跟孙子聊天,每天帮他按摩全身、擦洗身体,小侯威似乎也能感受到奶奶的爱,偶尔还能用笑容来回应奶奶,而孙子的一个笑容对廖目芝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安慰,是对她这么多年来,为孙子所做的一切的一种肯定,也是让廖目芝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也许一个微笑足以扫清廖目芝心中所有的阴霾。
廖目芝老人告诉我们,孙子从一出生就先天残疾,他的母亲也是因为孩子残疾,才选择离婚抛弃了他们父子的,对于这一点,廖奶奶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这个孩子,无论侯威的病情多么严重,多么复杂,哪怕一辈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廖目芝也始终没法割舍这一份亲情,她决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孙子饿死在路边。有人劝她,像她这样家庭困难照顾孙子又这么辛苦,可以选择把侯威送去福利院,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侯威也可以有专人照顾,可是每次听到村民邻里的好言相劝,她总是摇摇头说:“孙子是我的,这么多年他也习惯了呆在我身边,交给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就这样,廖目芝老人咬紧牙关,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酷夏寒冬。可是如今,年近九旬的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怕自己百年归老之后,就没有人来照顾她的孙子了。每次说到这些,坚强的老人就会忍不住落泪,那无助的眼神总是让人倍感心酸。
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人,她没有豪言壮语,困境中却不言放弃,十几年如一日,独自把残疾的孙子抚养成人,可能是上天也被她的真情所感动,经过十几年不间断的药物治疗,侯威的病情终于渐渐有了好转,他似乎也察觉到了奶奶的艰辛,每次一听到“奶奶”二字,他总是显得很高兴,也许,在他的世界里,奶奶是他唯一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妇,用真情感动了你我,用真爱延续了孙子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她让我们知道,在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用爱延续生命,有这样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廖目芝。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0
XXX一个妇幼保健站退休的中共党员,丈夫白文东一个政法系统退休的党员干部,也是一个老兵,夫妇俩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XXX炒得一手好菜,是家里的好帮手,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长期以来,她陪同爱人白文东一起照顾老人,看护孩子,料理家务,一同呵护着这个十口之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子女做榜样。
有一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可这句话在白文东和XXX夫妇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注入了不同寻常的意义。20xx年三月的一天,白文东八十六岁的老母亲不慎摔倒,这一摔,让本来就行动不便的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亲又耳背多年,心脏不好,孙女上学需要接送,小孙子还不到两岁,正需要人看护,儿子、儿媳工作忙,工作压力大,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老母亲和老父亲,减轻子女的生活工作压力,夫妻俩在花甲之年,再次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老人,为老人洗漱、看护年幼的孙子,接送孙女上下学,同时每天白天还要准备十口人的'饭菜,夜里每两个小时就要起来一次为老母亲翻身,就这样,日复一日,同样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的上演。老人强烈要求请保姆为来减轻他们的负担,但夫妻俩却一再反对,老白说:“再好的保姆,都不如儿女在身边陪伴”。夫妻俩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子女,老人的孙子、孙媳也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比如大儿媳左海英,每天下班后,就会来奶奶家里陪爷爷奶奶聊天、看电视,给两位老人准备三餐前后的药品,给老人收拾屋子,二儿媳马凤会时常给老人带来她们爱吃的糕点,闲暇时间会给奶奶理发、剪指甲。
看到辛劳的父母和体贴懂事的妻子,两个儿子也主动承担起替父母分担家务的责任。大儿子经常去奶奶家帮父母分担家务,二儿子则把爷爷的日常起居揽了下来,比如带着去理发、修脚。
一个人的力量十分薄弱,但一家人的努力让这个十口之家成为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白文东夫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子女做榜样,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这个道理,子女也从中受益匪浅,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家和万事兴”。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1
xx,女,19xx年8月出生,xx省xx县xx镇人,20xx年6月本科毕业于徐州师范大学设计专业,现任xx县xx木业制品厂总经理,冉升木业法人。
面对突变,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理想。20xx年6月,她从徐州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她终于实现了自己小时候一直梦寐以求的理想。她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神圣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心与能力,引导每一个孩子,鼓励他们健康自信地成长,全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并决心做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但人有旦夕祸福,20xx年7月,xx父亲在出差途中,突然遭遇车祸去世,留下母亲和三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父亲的工厂被迫停工,欠下外债约300万元,弟弟妹妹的学费都无法凑齐。面对家庭的突变,仅有22岁的xx又一次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当时,自己最大的妹妹才只有15岁,最小的弟弟才刚满6岁,母亲因受刺激患有精神病,生活都难以自理。自己作为家中唯一有独立能力的人,这时如果不挺身而出,那么整个家庭将陷入绝境,难以想像。可是如果从事自己从未涉及过的'木材加工企业,不要说经营管理何等困难,就连最起码的松木和杉木都不会区别,未来的创业风险可想而知。经过反复斟酌和激烈斗争,最终,她不得不放弃自己最初的理想,辞去了人民教师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岗位,毅然回到家中,独自挑起已经停产的企业,承担起抚养母亲和三个未成年弟妹的重任。
大胆创业,她在家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20xx年初,xx承包了周边20余亩荒地作为企业用地,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在产品开发方面,她从一开始生产生态板,渐渐转向木地板基材,现在又开始订做门套板,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利润空间越来越大。在原料采购方面,她通过摸索,学会了以港口为主,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进口原材料。在企业管理方面,实行分配到人、承包到人、责任到人的管理,保证每一张成品达到质量标准。在安全生产方面,她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拆除陈旧低矮且有安全隐患的老厂房,新建标准化厂房,配备了灭火器,全厂房覆盖水源。在企业环保方面,通过更换锅炉,燃烧生物质燃料,控制粉尘排放,采用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胶水,照顾员工身体健康,提升员工的工作环境。在产品销售方面,她一方面巩固老客户,一方面发展新客商,既与山东、苏浙沪等地大型企业合作,又与意大利客商达成供应合作关系。凭着自己的勤劳与奋斗,在较短的时间内,她逐渐在家乡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砥砺前行,她用行动证明人生的价值。创业一年多来,xx创办的企业为当地20多名农民工提供了就业岗位,月均工资收入达6300多元,让村民既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又能照顾老人,陪伴孩子成长,同时促进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企业步入正轨后,她相继考取了锅炉证、叉车资格证,学会了烧锅炉、开叉车。在每个岗位上,与员工一同体验不同工种的艰辛,给予员工更多的关怀,与员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提起xx,当地的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小兰。
创业一年多来,xx逐渐偿还了父亲生前欠下的200多万元外债,对剩下的债务,她表示将在一二年内全部还清,绝不拖欠别人一分钱。家庭方面,她对弟弟妹妹言传身教,经常抽空辅导弟弟妹妹作业,细心照顾母亲,使母亲逐步恢复了健康。
虽然企业才刚刚起步,但是xx却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回报社会,去年春,村里铺设水泥路,她带头捐献了一万元,去年底,村里安装太阳能路灯,她又默默地捐献了3000元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x――这个美丽而又坚强的女孩,始终坚信,心里阳光而又努力进取的人,一定是最美的,社会需要无数个有光和正能量的人,去照亮每一寸土地。在创业的道路上,她将尝试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追梦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2
冯贞娥,现为玉楼村委会计生员,与玉楼村的陈和刚结婚后生了两个小孩,家中上有80岁的老父母,下有两个上小学的小孩,全家一共六口人一起生活。除了做好村委会的计生工作,冯贞娥还和丈夫在家中经营小卖店,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有一次公公因高血压带肺部感染在海南省医院住了差不多一个月,期间丈夫负责在医院照顾公公,家庭重担便全落在冯贞娥身上,在家她要照顾两个孩子和年老的`婆婆,又要看店,把家里的事务做好的同时也要兼顾村委会的计生工作,即便如此,她也不让丈夫操心家里的事情,让丈夫安心照顾公公直到病愈出院。公公婆婆年老有不爱干净的毛病,为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冯贞娥苦口婆心劝父母勤洗澡换衣服,还专程买了部手机给他们用。夏天时,冯贞娥特地买了风扇为公公婆婆纳凉;冬天时,冯贞娥就带公公婆婆出来晒太阳,为公公婆婆添衣加被。冯贞娥在日常生活起居上也十分注重对公公婆婆的关心爱护,嘘寒问暖,陪伴谈心。一片孝心诚可贵,身体力行更难得。问起冯贞娥照顾公公婆婆有没有感觉到厌烦和累过,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做什么也都是应该的。”没有抱怨自己多么辛苦的照顾家人,也没有炫耀多年的付出,冯贞娥就是这样普通的一个媳妇。每当谈及妻子在家里辛苦的付出,陈和刚总会憨笑着看着妻子,无奈的摇摇头说:“这么多年苦了她了,也没让过上什么好日子,尽是照顾我们这一大家子人了”。
他们是众多家庭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家人,却也是众多家庭中不同于其他家庭的一户。一家人都是玉楼村的普通农民,一样上有老下有小,一样靠种地为生,问起陈和刚和媳妇冯贞娥,邻居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夫妻俩不仅维持着一个家庭的和谐,教养子女走上正途,赡养老人安享晚年,夫妻关系也是和睦。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3
xxx,女,1984年出生,大专文凭,现任山西xxxx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收费站监控员。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速公路工作人员,xxx在心里始终相信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和谐家庭构成的,和谐家庭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
xxx在家庭生活中就是以敬为原则。成亲后因丈夫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小两口没有自己的独立住房,还是和长辈住在一起,对此她没有一句怨言,还是和丈夫相亲相爱,孝敬公婆。因家庭与工作单位相距有100多公里,平时不能经常回家,她便一到休息时间便往家中跑,回家后便操持家务,总想着自己多干点活,好让老人休息一下,休息结束后尽量将几天内的蔬菜采购好,让老人能够方便一点。有了孩子后因经济原因孩子,只能放在家中由老人带,她更是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了,一到休息就是回家带孩子、作饭,许多同事、同学想邀请她参加各种旅游、聚会她都谢决了,因为她要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孩子,与丈夫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丈夫、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她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与她相识的人们每次提起她都是赞不绝口,说她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她更加信任,以她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她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3年来,xxx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xxx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她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x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xxx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她经常说:她觉得:孝敬老人,照顾丈夫,让全家人幸福,她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高速公路员工,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她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4
提起xx,xx小区的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一边夸赞她是难得的好媳妇,一边又对她家遭遇的不幸表示同情。
20xx年的一场意外,46岁的xx脑干出血,逐渐变成了植物人,苏醒的概率只有1%。幸运的是,比他小四岁的妻子xx仍然不离不弃,一边悉心照料丈夫,一边供养着上大学的女儿,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但上天并没有因此而感动,生活也并没有出现奇迹,XX年11月,xx在医院陪护丈夫的时候查出自己得了乳腺癌,如此的打击下,她想的最多的不是自己而是“我的老公谁来照顾”?!
一场变故,丈夫成了植物人,柔弱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xx一家是xx区富康路社区xx一号楼四单元302号的一户普通居民,丈夫xx原是xx供电所的一名职工,妻子xx是一名家庭妇女,早在多年前就已下岗待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着丈夫和女儿的生活,一家人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20xx年6月xx突发脑干出血,当时因抢救及时,出血量不大,病情得到了控制,但留下了后遗症,那就是失去平衡,只要一站起来整个人就左摇右晃,根本站不住。随后xx又陪丈夫去北京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经治疗后,xx有些起色,渐渐会走路了。从北京回来之后的将近三年时间,xx每天陪同xx在外面锻炼,走路,进行腿部活动。就这样,xx的后遗症已经不是很明显,走路虽说和正常人还是有区别,但基本的行走和上下楼梯等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了。
2190多个日夜,6年如一日,有丈夫在才是真正的家。 就在全家人觉得生活又向他们展开微笑的时候,XX年3月4日的中午,xx突感头部不适,再次被送进医院,经ct确定为脑干再次出血,立即送入了icu(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这次xx没能那么幸运,出血不止,陷入了昏迷状态,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脑干是人脑的生命中枢,但同时也是公认的手术禁区。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只可以保守治疗,xx出血不止,压迫神经已然没有了呼吸,医院采取了上呼吸机维持他的生命。
外地求学的女儿王琰接到通知后返回家中,在icu看到父亲嘴里插着呼吸机,头上都是各种管子,面容枯槁,王琰立刻崩溃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渐渐好转的父亲怎么忽然之间又会变成这样。医生明确的告诉他们,xx只有1%的苏醒概率,就算救过来了,以后也是植物人状态,家庭还要背负很多经济方面的问题,最后结果就是人财两空。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女儿王琰不知所措,抱着xx痛哭不止。xx也感觉天都塌下来了,生活没了希望。但是她没有丝毫犹豫,只是请大夫全力抢救丈夫。过了3天,xx的呼吸回来了,呼吸机慢慢的撤了下来,全家人悬着的心暂时放下来了,又经过半个月的抢救,xx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之后xx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同年6月xx又被发现脑积水,需要做脑积水分流术,转院去了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直到做完手术回到家里,已经是10月份了。xx住了长达8个月之久的医院,xx也不分昼夜的陪护在丈夫身边8个月,此时的xx因为长期操心劳累,人瘦了一整圈,头发也变得花白一片。
再难,不让家散掉。只要丈夫有口气,就会一直照顾下去!出院后的xx已被确认为植物人状态,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一切都靠xx伺候。每天早晨,xx起床之后顾不上梳洗,先给丈夫喂药,他自己不会吃,全靠下的胃管用注射器注射进去,给丈夫喂完药之后再去给他做早饭,再用搅拌机打成米糊状给丈夫注射进去,然后进行擦洗工作,洗脸刷牙剃胡子,洗手洗脚这些都是每天早晨的日常工作,做完这些之后再去自己进行简单洗漱工作,然后出门采购,买菜回来以后11点要给xx喂牛奶,之后就是进行午饭的准备,xx害怕吃的不营养对丈夫恢复不好,所以给他的午饭和晚饭都是以各种肉汤为主,里面放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做好之后打碎喂下去,鸡汤鱼汤羊肉汤每天不会重样,让xx吃完之后她再简单给自己做点饭。下午3点还要给xx喂一些蜂蜜水,5点喂自己打的鲜榨果汁。之后又要进行晚饭,等到吃完饭后开始给王廷强活动筋骨。
病人长期卧床不做活动肌肉会萎缩,xx不要xx那样,她总觉得丈夫还有苏醒站起来的一天,所以天天坚持做活动,还买了针灸穴位图挂在墙上,每天看着书给xx按压刺激神经,晚上11点要给丈夫喂酸奶助消化,半夜起来还要给他不定时的喂水喂药,加上每天固定的两个小时翻身一次,xx光每天晚上就要起夜3次,给丈夫翻身。
xx的胃管每个月需要更换一次,由于各种原因,医院不派人来换胃管了。没办法,xx根据网上视频和以前看护士们换胃管的过程学习,现在每个月他来给丈夫换胃管,好多人都很佩服。最难完成的还是丈夫3-4天一次的排便,躺在床上的xx什么都不知道,全靠妻子帮助他完成排便,如果便秘,xx就用手一点点的把大便抠出来。去过xx家的人都知道xx照顾丈夫的细致和周到,家里没有一点异味,xx全身也都很干净,这都源于每天xx的付出,有时候去医院,医务工作者都不相信xx卧床这么久了,说他看起来气色很好,也吃的好,身体看起来很好,这一切都源于xx的奉献。
接二连三的打击,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
很多人让xx放弃,但是xx听不进去,她就这么日复一日的坚持着,这个信念就这样又支撑了她两年,到XX年11月15日,王廷强半夜再次不对劲,浑身冒汗被送进医院发现是肠梗阻,在医院期间xx突感不适,一检查确诊为乳腺癌,需要立刻手术,xx做了手术,切除了一侧乳房,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大的痛苦,可就在这种情况下xx想的最多的还是丈夫,想着以后自己再也照顾不了xx,他怎么办?接下来xx还要进行6次化疗,而且以后不可以再干重活了,照顾王廷强更不可以。以后的路要怎么走?xx的心碎了……,她一直坚信只要她努力,一定会发生奇迹,xx有一天能苏醒过来!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篇15
师明全,男,现年56周岁,系红塔区研和镇贾井小学的一名教师。
1975年7月师明全从玉溪师校毕业分配到研和宋官小学任教。1976年父亲去逝,家中失去主要的劳动力,从此他和母亲以及还在上小学的妹妹三人相依为命,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年为方便照顾家庭,申请调到贾井小学。
师明全1978年结婚,妻子是农民,一家人的生活一直还算过得去,到1986年里添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还没有满月就住了3次院,医生诊断是先天性脑溢血,后来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右手无力,伴有中风病,每天三次药从未间断过,田地里的农活一点也不会做,二十二年来,他一直没有嫌弃他,都在为他求医治病,只盼能有奇迹出现。
师明全母亲现年78岁,自从1976年父亲去逝后,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操劳过度,患上哮喘病,1988年到城里看病,在街上被车撞伤,脚已骨折,开车人逃逸了。那段时间,他每天上完课就去守护。母亲病好以后,从此就丧失了做农活的能力,在家勉强做一点家务活。近十多年母亲的哮喘病越来越重了,几米外就能听到她喘气的声音,口痰渐多,师明全为他求医问药,端屎端尿,冬天为她买了电热毯、热水袋、电热器。为不让老母亲沾一点冷水,多年坚持给她洗衣物,毫无怨言地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20xx年5月的一天,师明全的妻子在秧田里干活时突然晕倒,是村中的人把她送回家,后送到医院,经医生检查是脑积水,非做手术不可,要在头上打孔安一根引流管,把脑腔里的积水引流到体外,手术风险大,手术的费用很高。师明全一时之间想不出办法,只能把病危的妻子忍痛先拉回家,为此,全家人焦急万分。当夜师明全彻夜未眠,想着这些年年迈的母亲和患病的儿子,眼泪不禁夺眶而出,几天几夜急得吃不下饭。这些年自己好不容易挺过来,如今生活刚有点起色,可是天不如人愿,妻子又得了重病。巨额的手术费像一块大石头压在心上。忙完工作后,师明全不得不骑上自行车四处奔波到处筹钱,有时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那天,他刚回到村头,便隐约听到一阵哭声,像是从家里传出来的,便加快脚步来到家里。只见母亲与妻子抱在一起痛哭。妻子见到他便呜咽着说:“孩子他爸,我能与你成为夫妻,就已知足了。这些年辛苦你了,为了孩子,家中已无积蓄,我的病你就不用再操心了,生死由命。手术我不做了,若我先走,你好好照顾母亲、孩子,我在九泉之下也会感谢你的。”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妻子,他含着眼泪对妻子说:“钱借不够,卖房子我也要给你治病,你要想开一点。我一定会和你携手走下去的。”在亲戚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手术顺利做了,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妻子的一条命。
在一个月左右的住院期间,师明全忙完工作就往医院赶,为的是盼望妻子早日康复。出院后,每个月都陪她到医院复查,经过两年多的恢复,也许是感化了上苍,妻子终于能做一些较轻的农活,但天天都要吃药,维持治疗。
多年来,处在这样的家庭中,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困难,面对妻儿老小病的病残的残,心中充满了苦与痛,生活也充满累与忧,但师明全一想到他们是自己的至亲与挚爱,他们与自己血脉骨肉相连,朝夕相伴,给自己一个完整的家庭,作为家中的主心骨,他不能垮。作为男人,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勇敢地把这一份责任、亲情与义务担当起来。师明全说:“他们给予我的也并非全是痛苦。我的劳动与付出,同样得到了他们的回报。妻子的挚诚与坚强,母亲的宽容与理解,儿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家里家外、村里老小、单位的'理解支持,还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使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宽慰,我坚信,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我就是苦点累点,远比他们受病痛、受折磨要好很多,负起孝老爱亲的责任,是我义不容辞的!也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起码的道德与良知!”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命运既然这样安排,他也只能坦然面对,每每听到老母亲急促的喘息,他心如刀绞,恨不得能为她分担病痛;当看到残疾儿子颤微的身影,他只能把快乐和幸福变为奢望,他坚信,他的始终不舍不弃,一定会感动苍天,一定能走出这些困境。尽管我无时不得不为孩子、妻子、母亲的衣、食、住、行操劳,但他想,健康的人不也是衣食住行一日三餐过来的吗?想到这些,他真的坦然了。何况,病妻与他结缘,二十余载共患难,他又怎能不与她同生死?
工作时,师明全珍惜分秒,全力做好,下午和星期天,抽时间帮助家中管好责任田,有时到山上挑点柴。村中的人都说像他这样的工人在村里没有。师明全到学校是教师,回家是农民。
这些年,师明全尽好儿子的孝道,尽到丈夫和父亲的义务。他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虽然没有做什么大事,但却做了这些感天动地的事。师明全坚守自己责任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面对重重困难和打击,不抛弃,不放弃,把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美德,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最大限度地传承下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和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照亮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
上一篇:2024年文明校园工作方案 学校文明校园工作方案模板【精彩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