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专业精彩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专业精彩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第一篇】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也随之进入人们视角,并将此纳入体育教学当中,形成一种“文化植入式”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传承文化。将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民俗传统文化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传统文化。本文针对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改革对策,以期为“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教学模式;传承;改革对策。

目前我国许多传统的民俗体育项目正在逐渐消失,淡出人们的视野,采茶舞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保护。实施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就是传承、保护和推广采茶舞的一个重要方式。探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将采茶舞改编成适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将有效地促进采茶舞的传承,也将有效充实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1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可行性分析。

笔者通过广泛查阅相关文献和实践调研,发现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具体来说,第一,采茶舞是一种舞蹈,本身包含了多种肢体动作的展示,可以对舞蹈者的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基于此,将采茶舞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充实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并且实践也已经充分证明,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练习采茶舞可对呼吸系统机能、心血管机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显著提升身体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以及灵敏性、协调性。第二,采茶舞本身是一种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了很多美学特征,如健、力、美等,并包含了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基于此将采茶舞融入到学校体育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采茶舞的习练体验民族文化精神、文化内涵,感受采茶舞中蕴藏的生活气息、地方特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造诣和艺术文化修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第三,在当前采茶舞传承困难的状况下,通过教学改革将采茶舞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促进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良好传承,对采茶舞的再创造、再发展来说非常有利。

2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原则。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是极具地方特色的舞蹈类型,其中蕴含了浓厚的地域文化价值观,这是采茶舞真正的核心价值。在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当中,要充分重视采茶舞中核心文化价值的传承,将采茶舞中蕴含的健身娱乐、崇尚劳动、祈福求丰、乐观豁达的民族文化精神充分展示出来,不可“重视了动作而忽视了精神”。在此,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原则总结如下:

遵循民族文化规律。

民俗传统体育项目,背后往往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规律,可以说是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统一。因此,在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中,必须尊重采茶舞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规律,溯本追源、厘清源流、透视逻辑,以体育动作和文化内涵的紧密连接为切入点,达到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的最佳效果。如此,才能以文化规律、文化内涵作为内核精神,支撑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使采茶舞在体育教学当中“外有形、内有神”,强化文化传承的生命力。

遵循体育锻炼规律。

进行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体育锻炼规律也是必须遵循的规律之一。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锻炼学生的体魄,将采茶舞运用到学校体育教学中,要在充分考量其健身功能的基础上,将采茶舞强身健体的效果体现出来,根据先进的人体运动学理论,在采茶舞的力度、幅度、频率等方面做好科学设计,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方式,通过消耗体能,减少身体脂肪量,并有效锻炼身体心肺功能。要合理、灵活控制采茶舞锻炼量,过大会造成身体损伤,而过小则健身效果不足。

植入体育创新元素。

将采茶舞融入到体育教学改革中,一味照搬必然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真实的民族传统舞蹈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真实需求是有明显区别的,此时必须以创新促发展,通过创新为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注入鲜活的动力,在尊重民族传统舞蹈内核精神和外化特征的基础上,对采茶舞进行重新编排,在采茶舞的动作、节奏、伴乐等方面植入新鲜的创新性内容,在采茶舞的习练过程中体现时代精神、时代风貌,迎合学生的审美需求、体育诉求,真正使采茶舞以独特的精神风貌走进校园、走进体育课堂,赢得师生的青睐。

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面向的是学生,面向的是真实的课堂,因此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教学规律。具体来说,要以课堂教学为导向,对采茶舞进行适当改造,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师资力量、场地条件、器材设备、学生年龄层次等,将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模式化、规范化,形成系统性的课程体系、考核体系和操作标准,适当降低舞蹈中特定动作的难度,将采茶舞大众化、简单化,以便采茶舞可以契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需求,并兼顾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使采茶舞和体育课堂教学良性结合。

采茶舞是一种民间歌舞载体,而体育教学是成熟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二者之间的良好融合,必须讲求方法、讲求策略,基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特征分析和现代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现提出一些可行的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供参考。

采茶舞文化内核的植入。

对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来说,外在表演形式和内在文化内核是协调统一的,外在表演形式的展示,离不开内在文化内核的支撑,而内在文化内核的体现,又必须以外在动作形式的展示为途径。将采茶舞改革成为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重视采茶舞外在舞蹈形式的改编,更要重视采茶舞内在文化内核的植入。基于采茶舞深厚的区域民族文化内涵,将采茶舞的文化内核提取出来植入到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当中并不困难。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植入采茶舞中的区域民族精神,将采茶舞中体现的乐观豁达、欢乐祥和、坚强勇敢、不懈奋斗的内核精神尽可能地植入到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当中,增强体育教学内容的文化充实度;另一方面,要植入采茶舞中的民族审美观念,通过民族审美观念和现代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将区域民族的舞蹈动作美学文化植入到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当中,使学生可以在体育课堂中真正接触和体验采茶舞中的美学文化,充实学生的美学素养。

采茶舞表演形式的改编。

采茶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表演形式多样,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不同的类型,但综合分析可以发现,采茶舞的表演形式并不适合直接应用到现代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必须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改编。已有实践表明,较好的改编方式就是将采茶舞改编为体育课堂教学当中的健身操,以此将传统采茶舞的表演形式“课堂化”,在健身操已经得到普遍推广的情况下,帮助采茶舞高效地融入到现代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将采茶舞改编为体育采茶操,一是要按照有氧运动原理和现代健身操编排原则,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运动强度承受力,将采茶舞中的舞蹈动作进行改编,在表现采茶舞舞蹈动作特征的同时,符合健身操的编排原则,将采茶舞改编为感染力强、适合课堂推广的采茶健身操;二是要做好采茶健身操的配套音乐创作,在创作采茶健身操配套音乐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借鉴传统采茶舞的曲调风格,如赣南采茶戏唱腔《送郎调》改编的《十送红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改编案例,在传统采茶舞曲调风格的支撑下,采茶健身操的民族文化内涵将更加能够充分体现,更加能吸引学生的习练兴趣,此外采茶健身操的配套音乐创作也应符合健身操的音乐创作要求,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展现运动的热情与活力。

采茶舞教学策略的制定。

形成完善的教学策略,是实现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的不可或缺的一步。在植入采茶舞文化内核、改编采茶舞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采茶舞体育教学策略,是达到最佳的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的关键环节。制定采茶舞教学策略,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茶舞教学课程设置的系统化、规范化,要在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支撑下,结合采茶舞的难度和体育课程的课时设置,合理安排采茶舞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标准,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采茶舞体育教学课程系统,在此课程系统的规定下实施采茶舞的体育教学工作,促进采茶舞体育教学实现有效、可持续、系统化的改革;二是科学运用情景教学法增强采茶舞体育教学效果,通过民俗文化背景音乐的播放、教学现场的环境布置、多媒体视频和图像的展示等方式,多角度创设生动形象的采茶舞教学情境,营造丰富的.采茶舞文化氛围,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学生的舞蹈体验,使学生在习练采茶舞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身体方面的锻炼,也可以充分感受采茶舞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风情;三是重视采茶舞的教学反馈,采茶舞的体育教学改革目前方兴未艾,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因此必须重视学生对当前采茶舞体育教学方式的反馈,以此为依据结合体育教学开展原则,及时调整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策略,以良好的改革应变性,获得最佳的采茶舞体育教学改革效果。

采茶舞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将采茶舞融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采茶舞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体育教学水平以及体育教学改革质量的重要保障。从采茶舞教师的来源来看,各个体育院校是为采茶舞教学输送教师资源的主要阵地,但是在体育院校的课程体系中,采茶舞等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了确保体育院校所输送的人才能够满足采茶舞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地方体育院校为依托,通过在体育院校设置民俗体育课程,强化相关教材与教法研究,逐步推动采茶舞教学体系的完善。另外,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提升在职体育教师的民族体育知识和民族体育技能至关重要,为此,教育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学校应当合理构建在职教师培训机制,通过组织教师参与采茶舞培训班、研讨会、观摩会,提高教师将采茶舞融入体育教学的能力,确保教师掌握体育改革工作的方向、提升采茶舞教学课程开发的意识,从而实现采茶舞教学与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对接。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实行兼职教师制度,通过对当地文化人才的充分利用,使当地文化人才融入到采茶舞教学以及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当中,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充实采茶舞教师队伍,也有利于提升学校采茶舞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确保采茶舞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基于采茶舞的身体锻炼效果、美学特征、民俗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将民俗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改编植入到体育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且已有实践也证明了可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要重视采茶舞中文化内涵的传承,重视采茶舞中美学特征的体现,也要重视现代体育教学内容的形式要求、设置方式,更要重视从采茶舞教学人才培养、人才培训以及人才引入等方面做好采茶舞教师队伍建设,以实现采茶舞和现代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良性结合,最终实现“帮助采茶舞传承”和“充实体育教学内容”双丰收。

参考文献。

[2]周家金,黄向平,孙庆彬.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学模式探析———以桂东南采茶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4(6):57-61.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第二篇】

摘要:现阶段,阳光体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并且对于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各个学校必须对体育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将阳光体育理念有效融入其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健康的发展。因此,从阳光体育的视域出发,首先对于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三方面针对性的提出改革的有效策略。

以来,我国就提出了“阳光体育”的口号,并且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阳光体育本质上属于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以及富有趣味性的运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爱。通过开展阳光体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目前,我国各个学校均开始认识到了“阳光体育”的重要性,并且在阳光体育的视域下,对于各项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希望能够提高体育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其中,体育舞蹈是体育课程中一门至关重要的体育课程,其将体育与舞蹈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点,从而受到学生的喜爱。基于此,本文将从阳光体育的视域出发,对于体育舞蹈教学改革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一、阳光体育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一)阳光体育的内涵及主要内容。阳光体育运动,主要是指提倡广大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加强室外体育锻炼。随着阳光体育的不断开展,促使各个学校开始重新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将此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体育课程与阳光体育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阳光体育的特征分析。在阳光体育背景下,体育教学均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封闭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其更加强调开放性特征。因此,在阳光体育背景下,应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应该加大对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视程度,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取创新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总之,阳关体育的最为鲜明的特征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阳光体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一方面,采取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主要采取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方式与阳光体育运动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对于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目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阳光体育,其核心理念在于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和实际运动能力水平,选择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开展教学。除此之外,根据阳光体育教学的相关要求,其要求学生能够将阳光体育教学理念与日常体育教学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及教学内容选择上均保持两者的有效衔接,在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丰富教学内容。学校体育教学被认为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只有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倡导,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才能保证阳光体育在体育教学中顺利开展。学校必须加大对阳光体育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内容,突出体育课程的变化,设置有利于学生运动能力提升和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目前学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舞蹈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首先,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校在实施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一直沿用陈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体育舞蹈的配乐也并未进行及时的更新。其次,在对学生的体育舞蹈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时,所采取的方式也较为简单,考试内容往往是学生只需要跳完一段已经学习过的体育舞蹈动作即可。再次,教师在实施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并未对体育舞蹈的发展状况、发展背景等进行详细的讲授,往往以讲解相关的动作为主,导致学生即使掌握了体育舞蹈的有关动作技巧,但是却未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体育舞蹈动作的核心内容所在。除此之外,大部分学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导致教学内容毫无新意可言,并且与教材的衔接性也并不大。

(二)体育舞蹈教学尚未形成清晰的教学目标。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实施体育舞蹈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并未形成清晰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导致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往往较为单一、单调以及枯燥。由于教学目标无法充分发挥其正确的指引作用,教师在讲解体育舞蹈课程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如何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舞蹈动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仅仅只是学习到了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而已。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尚未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对于科学的、合理的锻炼方式也较为模糊,学生往往会觉得体育舞蹈教学也只是学习任务而已,无法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些均对学生较好地学习体育舞蹈带来了严重的阻碍性。

(三)体育舞蹈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和单板。目前,大部分在实施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枯燥和乏味。在实施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分解体育舞蹈的动作,并且向学生讲解和示范具体的动作要领,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一模一样的模仿学习,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在模仿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的动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即使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的动作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但是修改的范围也仅仅只是局限于小范围内的改动,这种小范围内的改动对于教学效果起到的作用也是甚微的,这也是当前大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尽管部分学校已经认识到了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但是仍然缺乏创新性和突破性,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进展,所起到的成效也甚微。这种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只是机械性、呆板地进行模仿和重复,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体育舞蹈教学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化。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对于体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仍然延续传统的模式,体育舞蹈教学评价也毫不例外。目前,教师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主要侧重于对学生体育舞蹈的动作是否规范以及动作是否流畅熟练两方面进行评价。很显然,这种评价方式是非常局限和片面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如果长期沿用这种带有“功利性”性质、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的评价方式,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培养和提升将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一)对体育舞蹈教学目标的改革策略。现阶段,在全国各个学校大力倡导阳光体育的时代背景下,学校为了保障体育舞蹈课程的顺利实施与开展,并且保持其与阳光体育理念的一致性,就必须明确定位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只有明确的、清晰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保证体育舞蹈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在阳光体育视域下,在对体育舞蹈教学目标进行改革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向学生讲授体育舞蹈的动作,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之外,学生体育习惯、体育思想等方面也均应该是舞蹈体育的教学组成内容,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培养和锻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习惯,促使学生身心可以健康发展。其次,教师应该将体育舞蹈与阳光体育理念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兴趣的角度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体育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地挖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并且加大对学生的支持力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身体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对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改革策略。在阳光体育视域下,对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体育舞蹈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首先,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舞蹈学习的激情,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引学生朝着全面的、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教师应该对传统枯燥的、单一的以及呆板的教学内容进行突破和创新,紧密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可以将一些赋有特色的、创新的元素等有效融入到体育舞蹈教学中。例如,拉丁舞、街舞等均是这个时代背景下学生比较热爱的体育舞蹈的学习内容。通过将新鲜的、潮流的时尚元素等有效融入到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锻炼的欲望,这对于阳光体育的发展必然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其次,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同时,应该加大对学生体育技能的锻炼与培养。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舞蹈的原理、健康养护等方面的知识,在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水平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最后,教师应该注重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特征。因此,将体育舞蹈的理论知识作为出发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舞蹈运动的方法等。将这些知识和方法与体育舞蹈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统一和结合,可以明显地提高体育舞蹈教学体系地完备性特征,促使学生在阳光体育理念地指引下进行科学的运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对体育舞蹈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策略。在当前阳光体育的视域下,为了能够较好的实现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对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实施改革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实施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采取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人数均等,以小组的方式让小组成员进行体育舞蹈的编排和表演。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内心的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每位学生均可以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外拓展的教学方法实施体育舞蹈教学。换而言之,即将课堂上教学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进行课外的延伸和补充,从而让每位学生均能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促进课堂上所学教学内容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更好地实现体育舞蹈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实际上,课外拓展本质上可以认为是启发学生进行自发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具有鲜明的寓教于乐的竞技类的体育舞蹈项目有效融入到课外教学中。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部分表现优异的学生参加校级或者地区级的一些比赛,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够深刻领悟到阳光体育的深层次内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阳光体育的视域下,对于体育舞蹈教学实施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个学校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制定不同的教学改革策略,使其教学改革与阳光体育理念保持一致性。同时,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并且帮助学生树立终身运动的习惯,在阳光体育理念的正确指引下,不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管罗红,成征涛.阳光体育视域下的健美操教学改革[j].新西部(理论版),,(17):128,95.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第三篇】

摘要: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各项学科的课程标准也发生了全面的改革,中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中学体育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健康第一。同时也开始愈加的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及心理体验。对此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作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长期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发现,在课堂之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施以正确的指导,可以明显的改善体育教学的现状[1]。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体会到快乐,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个性、各项能力的提升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以下笔者将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教学法的运用进行简述。

1.传统观念的束缚。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其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教师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没有兴趣。一方面来说,由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新的课程标准也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标要求,学生取代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对于体育教学的要求也开始更加的全面。体育课不再是单一的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单一的传统教学就会将这两方面作为对立面看待,进而影响体育课的进行。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已经开始趋向成熟,其看待问题开始更加的全面,更加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教师会忽视这一问题,进而影响到快乐体育教学法的实施。

2.组织难度加大。

在快乐体育教学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在这种自主能力发挥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地,进而就会增加教师对体育课堂的组织管理难度。现阶段,我国的体育教学存在着人数多、规模大、器材不足等问题。想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保证练习的条件。

1.注重学生的主题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推崇的是学生作为客体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学生作为受众在课堂上没有主导权[2]。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素质教育要求,体育课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对此,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实现自己定制的学习计划,其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的提升。

2.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作为一项双向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教学的方向、进度、内容等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那么在多于学生而言,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及高超的技艺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例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篮球技巧引起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进而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知道,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中不会排斥教师,同时还会在篮球中找到乐趣,保证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3.追求个性的和谐发展。

传统教学观念中,对学生施以的是体力增强、技艺提高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是成人化的动作、思想,导致了学生缺少少年的活力。对此,快乐体育教学法将针对中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内容将更加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素质,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运动中放松下来,缓解心理压力。例如很多学生对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体育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学生运动的潜力,同时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快乐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最后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4.寓教于乐的的教学快乐教学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寓教于乐。教师在对学生施以技术指导、锻炼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到一定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发现课堂中的乐趣,保证学生身心愉悦。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将一些课堂知识深入到游戏当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学生还可以感受到快乐。快乐体育教学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中,学生注重技术的练习,同时还可以提升心理的愉悦度。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运动,激发学生参与到群体运动的兴趣,树立集体责任感。

三、结束语。

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在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进而导致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影响教学的质量[3]。通过使用快乐教学法,学生在课堂中不仅收获了身心上的双向发展,同时还会感受到快乐,进而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推荐将该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第四篇】

经过近十年与中国教育技术学界同仁们的交流,笔者注意到中国在本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发展,同时也看到中国教育技术学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五个方面来展开讨论:w中国教育技术研究所存在的问题;(2)教育技术的本质:定义和发展;(3)教育技术的两大核心支柱: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4)技术对教学的支撑;}5)教育技术的相关教学传递模式。文章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在正确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正确理解教育技术领域所要做的研究和贡献,以避免一味地追踪新技术,忽视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以及在未明自他人的研究宗旨就盲目追随等弊端。

在其博客网页上(/)刊登了mar-garyan等在《电脑与教育》(computersandeducation)杂志上发表的1篇文章—《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摘要。margaryan等利用的《首要教学原理》(firstprinciplesofinstruction)对随机抽样的76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质量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告诉我们两种mooc的质量在“有效果、有效率、有趣味”方面都存在问题。因此,对于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来说,对moocs不应该是盲目地评论追从,而应该在进行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针对问题找到可行方案,从而提出建议来帮助改进设计,以达到推动moocs发展的目的。这才是教育技术研究所真正需要的。

国际上对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文章比比皆是,但每1篇好文章都是基于实验数据来进行讨论的,而且每1篇文章都只提供极有限的一个方面的证据来进行讨论。没有1篇文章能够包罗万象地提供所有证据。科学是客观的,应该用实验所得的客观数据来说话,而不能用个人的主观判断来误导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目前中国教育技术领域许多文章大多是题目宏大,却没有实质性的数据来提供证据,以支撑研究问题的解决。严格意义上讲,此类文章不能算是研究文章,因此也不可能把本质问题解剖分析清楚。研究应该是探讨性的而不是争论性的,不应强调谁对谁错,而应先发现问题,再通过设计实验、提供证据来进行讨论,然后提出建议来帮助后继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科学研究唯有依此不断循环迭代,才能将研究结果归纳升华为理论,转而再为实验设计奠定基础。

接下来笔者将首先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作简要回顾,以进一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教育技术领域所要开展的研究。

二、教育技术的本质:定义和发展。

根据reiser()的定义,教育技术的发展可归纳为四大阶段:教育媒体阶段、系统处理阶段、理论应用于实践阶段、提高学习和改进人类绩效阶段。笔者对reiser(2012)归纳的教育技术的四大发展阶段进行如下的总结与阐释。

教育媒体阶段。早期的教育技术侧重于对教育媒体的描述,即教师通过物理的方式将教学过程展示给学生。在20世纪初期,视觉教学运动颇为流行,例如使用电影、图片、幻灯片等来进行教学。在20世纪代后期到40年代期间,随着无线电广播和动画电影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的研究慢慢从视觉教学转向了视听教学。

系统处理阶段。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尤其在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越来越多的教育学专家针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展开讨论,认为教育技术是一个系统处理的过程,而不能把教育技术等同于媒体。1964年,lumsdain。提出教育技术是教学实践者对科学的应用(转引自reiser,2012)。期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将教育技术界定为对学习系统处理的设计和应用,并指出在设计和应用教学信息时应该遵循计划、创作、选择、应用和管理等步骤。该定义重点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美国政府于1970年成立了教育技术委员会,旨在研究教育技术在学校应用过程中的作用与问题。该委员会肯定了第二阶段的定义对教育技术的定位,这个“系统处理过程”包括目标规范以及教学的设计、应用和评估。该定义也说明了教育技术应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而且该领域的研究目标是发现更多有效的教与学方法。aect于1977年将教育技术定义为“一个复杂而又整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人、步骤、思想、策略以及组织。其目的是为了分析与人类学习有关的所有问题,然后设计策略,从而进行实施、评估和管理”(转引自reiser,2012,)。

理论应用于实践阶段。最初,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领域中的教学设计基础。随后,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不断涌现,技术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合作式学习也随之流行。在20世纪90年代,教育技术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aect于1994年对教育技术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相关的系统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转引自reiser,2012,)。aect'94定义堪称教育技术的经典定义,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指导着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然而在,aect又将教育技术概述为“通过创造、应用和管理合理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道德实践”(转引自reiser,2012,)。

提高学习和改进人类绩效阶段。reiser(2012)将教学设计加之技术称为教育技术,其内容包括对教学及非教学过程与资源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评估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在各种学习环境中的成绩。他强调在教学设计和技术领域,专业人员通常采用系统的教学设计程序和教学媒体来实现其目标。而且在最近几年,他们还采用非教学的方法来解决一些绩效问题。reiser}2012)认为“相关的研究和理论会对教育技术领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从这四大发展阶段中,我们不难看出教育技术的宗旨是为了改进学习者的认知与技能,而改进学习者的认知与技能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精心设计的根据则是理论。与此同时,技术使很多原先无法实现的教与学的方法成为现实。下文笔者将讨论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探讨如何合理地使用技术来帮助教师提高教与学的绩效。

三、教育技术的两大核心支柱: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

smith和ragan()将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分为三步:分析、开发和评估。以分析为例,我们需要分析学习环境,学习者的认知、个性与社交特征,以及学习任务的范畴。分析学习环境是为了了解教学实施的可行性。譬如说,学校领导是否同意实施多媒体教学,学校教师是否能接受新的教学改革,以及学校有哪些实施设备,等等。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问题。分析学习者的认知、个性与社交特征是为了确保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水平相符合,并且设计出来的教学技巧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学习者永远是教学的中心,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该时刻把学习者牢记在心,因材施教,针对学习者的特征来设计教学。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不但能帮助设计者合理地排列教学顺序,而且能厘清每一学习任务的范畴,从而帮助设计者为每一学习任务设计最合理的教学技巧,使得教学有趣且有效。学习任务分析的结果还为如何评估提供了信息。根据学习任务分析的结果而作的评估方法才是可信的。

笔者列举如下实例来进一步阐述教学设计中分析步骤的重要性。

(1)学习环境分析实例:某大城市的一所高校内的教学科研人员立志为某乡村小学做贡献。在没有进行学习环境分析的情况下,他们设计开发了网上课程,结果发现网上课程在那所小学根本无法实现,因为那所小学所在的区域不具备上网的条件。

(2)学习者分析实例:某知名高校设计的课程在本校实施得非常成功,于是便把该课程推广至其他普通高校,但在其他普通高校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在于,这所知名高校所设计的课程是根据本校学生的特征而设计的,当此课程被推广到其他普通高校时,课程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名校生源的人校基点高,他们能接受的课程并不意味着其他高校的学生也能接受。

(3)学习任务分析实例:某高校教师最近阅读了一些关于用举例法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文章,于是她在教学中尝试用实例来解释教学理论中的schema概念,然而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这位教师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仔细的分析。schema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实例来解释抽象概念是不够的,让学生领会抽象概念的最好技巧是比喻。又如,某高校教育技术系教授学生教学设计这门课程,其考核方式全部是笔试。学生天天背书,笔试得了满分,却不知如何设计教学。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学习任务就会发现,教学设计最高层次的任务是解决问题;而背书和笔试只停留在陈述性知识的层面上,学生能背书并不等于能动手设计,因此,用笔试作为测试学生动手能力的工具完全不是合理的评估方法。

前面对教学设计的分析部分做了比较详细的剖析。在第一步彻底分析之后才是第二步的设计。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确定学习目标,准备评估项目与方法,然后设计教学技巧,包括教学组织技巧、教学传递技巧和教学管理技巧(smith&ragan,2005)。第三步是对所设计的教学材料进行检查与评估,而且所设计的教学材料要经过再三的测试与修改方能完善(smith&ragan,2005)。本研究不对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如何设计评估计划,以及如何对所设计的教学材料进行评估和修改等问题进行探讨,而对何时需要提供教学技巧来帮助学习者有效地进行学习,以及如何才能设计出有效且有趣的教学技巧等问题给予重视。为了厘清前一个问题,我们首先对认知主义理论模型中的信息接收步骤进行简要的回顾。

教学设计不但涉及到学习理论(如认知理论),还涉及到其他诸如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读者可能会问,支持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之间是否有对应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哪些对应关系等。要想完整地理解这些问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设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但需要知识,而且需要长期实践的技能。中国高校在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方面相对更加偏重于技术类课程,而对诸如高等教学设计、学习理论与教学技巧等理论深人实践的课程却较少列人课程体系之中,这非常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巧设计能力与素养,而这种能力和素养正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技术对教学的支撑。

虽然我们讨论了教育技术的.两大核心支柱—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忽略了技术在教育技术中的地位。技术是用来帮助提高教与学的一种手段/媒体。没有技术的支撑,教与学只能停留在传统的面对面、“黑板+粉笔”的教学环境,或是邮寄、函授及旅行到某教学点进行讲解答疑。电脑数字技术的出现将声、形、图、动画等媒体聚为一体应用于教学,互联网的搜索功能使学习者自由漫游于知识之海洋,极大地变革了学习发生的环境和空间。然而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潮流中,学习者获得的有效知识究竟有多少,如何才能使得学习者获得的知识达到最佳境界呢?这些是学者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依然是教学设计的问题。回顾前文所述,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析学习者的特征,用理论支撑设计,用实验验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然后决定教学技巧以何种形式对哪类学习者在学习哪些学科知识时最为有效,从而促进教与学绩效的提高。下文笔者将通过实例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技术应用于教学设计中的成败。

正面实例:某教学软件公司为特殊教育儿童设计了语音多媒体教学包,其中包含各种形式的教材,实验证明这些语音多媒体教学包对教学非常有效,尤其是其中的影视音带非常受特殊教育儿童的欢迎。以其中“sh的发音”为例,课件屏幕上是一群孩子边跳边唱“sharksintheshower,sh,sh,sh“;那些特殊教育儿童看着屏幕上的孩子也会边跳边唱“sharksintheshower,sh,sh,sh”。在这种教学软件的辅助下,特殊教育儿童很快就学会了"sh的发音”。该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这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方法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音乐的旋律和文字的韵律有助于孩子的记忆。

又如,一位小学教师用影视制作并编辑了她的手工劳作教学,包括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如何剪纸、做包、制造模型小车等,屏幕上的解说员是一个年龄跟她的学生相仿的小女孩,解说和教学过程都伴有背景音乐,很受学生欢迎,而且大大节约了以前手工课堂上大量需要重复的工作,同时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从该实例中可以看出,影视适合于手工劳作教学,年龄相仿的女孩能使学生倍感亲近,背景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这正是技术应用于教学设计中的成功案例。

反面实例:一位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用clicker以及教学游戏来辅助乘法教学。在上半堂课,这位教师不断出题让全班学生用clicke:输人答案,但每次总有12%的学生答案是错的,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做的是加法运算,而且这位教师没有对此进行任何解释和矫正。在下半堂课进行教学游戏时,虽然这位教师要求学生继续做乘法游戏,但是学生使用手中的电脑各行其是,有的玩得很高兴,有的却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可见,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了时髦的技术,但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却非常糟糕。这是技术应用于教学设计中的失败案例。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合理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最近为sage出版公司评估了一本教科书《actionresearch:improvingschoolsandempoweringeducators》(mertler,),这本书的作者在各章节中运用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技巧,除了传统的教学技巧外,还非常合理地应用技术来提高了此书的功效。例如,在每章节结束部分,专门增加了一节相关网址,提供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网页,以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在每章节最后部分,还提供了网上学生学习园地及多媒体教学渠道,包括教学视频、ppt教学讲解、网上资源、网上测试、即时研究(actionresearch)实例、实例注释、sage杂志文章、电子卡及章节总结。所有这些网上工具为不同层面的学习者提供了不同层面上的学习支撑。此教学技巧在没有技术或技术不够发达的年代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上是微观层面应用技术进行的教学设计实例,那么在宏观层面上如何应用技术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呢?以远程教育网上课程设计为例,远程教育网上课程绝非是简单地将课程搬上网,其设计要比传统课程设计更为复杂。除了需要应用前面所讨论的教学技巧之外,根据bandura(1971)的社交学习理论,还需要讨论网上课程的特殊策略。举例来说,远程教育网上课程需要更多地考虑教与学的互动设计,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科内容的互动((),否则学生会感到自己是在孤独无援的环境中学习,这种孤独感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动力。为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每一个学生与最多的同学进行交流。小组成员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在论坛或博客上进行讨论,讨论的方式既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但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例如,在中国典型的学习环境中,同步讨论是很可取的,但在美国研究生的学习环境中,其情况则相反。美国很多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可能同时是公司的全职雇员或家庭的全职母亲,加上美国分四大时区,因此要求全部学生进行同步讨论是不现实的,而应允许并鼓励学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唯有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再来设计网上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概率,进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在宏观层面上的教学设计也需要以理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

五、教育技术的相关教学传递模式。

教学传递模式有很多种,但不同的教学传递模式需要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来决定,在没有一定的前提之下,我们无法比较哪种教学模式更好。举例来说,远程教育是一种教育教学的传递模式,它是为那些不能参加传统课堂学习的学生而开设的。根据simonson等学者的定义,远程教育是教育机构里的一种正式教育方式,它是当学习成员不能聚在一起时,通过远程设备使得学习者能够与其他学习者、教学资源以及教师进行互动的一种正式教育()。当信息源和学习者被时间或距离隔开时,远程教育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honeyman&miller,1993)。如果远程教育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课堂学习及考试时,我们就可将其称为“混合式学习”(tabor,)0混合式学习是传统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学传递模式,而不是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也是近年来远程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其目标与我们前面讨论的不尽一致,它是通过互联网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大规模的交互学习。既然如此,那么该如何确定哪种教学传递模式适用于哪种学习情景呢?笔者将选取三种教学传递模式来进一步阐述。

(1)面对面课堂教学传递模式。在美国各高校都有大批国际留学生,美国移民局规定,国际留学生每学期只能修一门网上课程。有些国家的政府规定他们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计划中,只能修一到两门网上课程。在此种情况下,美国高校只能对这些国际学生开设面对面的课堂教学。面对面课堂教学同时为这些国际学生提供了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同学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环境,这一点对国际学生来说很重要,因为他们赴美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在于学习文化与习俗。

(2)网上教学传递模式。美国的研究生多数是全职雇员或全职母亲,即使与学校同处一个区域,赶往学校上课也非易事。因此,对于这类学习者来说,最合适的教学传递模式是网上学习。他们可以在下班后,先安排好他们的家庭生活,然后再静心聚焦于自己的学习。

(3)混合式教学传递模式。很多研究生课程要求学生做项目、做演讲,虽然项目可以在校外做,演讲可以在网上展开,但是与面对面演讲及评判相比较,网上演讲与评判缺乏一定的气氛。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提供了面对面教学的机会,也提供了网上交流的环境与设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式学习便成为较为可取的教学传递模式。混合式教学传递模式被美国移民局认为是一种面对面教学的衍生模式,美国移民局允许国际学生选修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美国采用混合式教学传递模式还可以帮助解决国际学生的选课问题。这也是混合式教学传递模式目前在美国盛行的原因。但是,这种教学传递模式在中国或世界其他各国是否也是最合理的教学传递模式,则需要基于各国的国情以及各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以后才能做出科学理性的决定。

随着网络技术为我们提供的课程管理设施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在任何一种教学传递模式中充分使用各种网络设施及应用来进行学习管理,并提高学习效率。如何能最高效率地利用技术来帮助提高学习仍将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总结。

每项研究都需要精心设计与分析。与其他研究一样,教育技术研究也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每位学者的学问和贡献仅是浩瀚知识大海中的一粟,只有发挥大家的智慧,学问和研究才会有前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也是教育技术研究中应采纳的指导方针。除此之外,研究道德也是每一位学者必须要遵从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在交流的过程中更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在学术界还须切忌主观批判或盲目跟从。这些都是研究范围中需要提及的研究道德。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第五篇】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运用意识、提高科学文化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也逐渐加大了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使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是高中的信息技术课不是高考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地位受到了削弱,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作为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去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和变革呢?笔者结合近五年的实际教学,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已经成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各行各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高中教育事业,为了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勇于突破,不断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把信息技术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学生又该如何学习信息技术,很值得我们研究。笔者通过近五年的教学,总结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实践的探索,下面就谈谈几点我的心得体会。

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且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此时的人们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强。然而,信息技术并不是升学考试中的学科,在高考应试指挥棒的影响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因此,在高一年级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不同等因素,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初中具有计算机课程,但是,信息技术并不是升学考试中的学科,又受到学生个人兴趣的影响以及初中教学质量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只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上网娱乐,对于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这样给高中教师的统一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课时有限。

一般而言,高中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因此分配到每一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就相对较少。在高中教学计划中,信息技术课每个班每周只有两课时,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教师讲解的内容也是有限的,要想在这些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教学内容里,完成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3、教学设施落后。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电脑的普及,国内家庭计算机拥有率不断攀升,此外,现今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迅猛,学生家庭计算机的配置明显高于学校。大部分普通高中拥有的机房数量在两间左右,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班级多达数十个,出现了明显机器不足的现象,而我校的机房数是三间,要供二十个班级使用,只能交错安排学生上机,但是个别机房的部分计算机已经损坏,没有及时维护,有时会使我们的教学无法实现一人一机的基本要求,并且计算机配置较低,运行速度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4、信息技术教材问题第一、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各个章节基本没有连贯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很难把握前后知识点的衔接,这样就可能使学生感到每节课都要重新学习新知识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有点厌烦情绪,最终影响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第二、现实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软硬件层出不穷,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内容却无法及时更新,教材中很多观点已经明显不合时宜,导致教材和现实严重脱节。

1、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时期,由于信息技术并不是升学考试中的学科,教学质量随之降低。部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期间,将信息技术教学课时分给其他应试学科,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安排,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因此对该科失去了兴趣。在高中阶段,我们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让他们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要让他们坚信“金子总会发光”!例如,每堂课布置些任务,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并能够产生成就感。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游戏教学法,我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玩猜词游戏,两个人一组,一位同学比划或者描述,另一位同学猜词。游戏结束后,我用设问的方式提问学生“谁是信息发出方?”、“个人信息所用的载体是什么?”、“传播的途径是什么?”“谁是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是什么?,进而引出信息的传播过程这一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玩得欢,学得也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组织协作学习。

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例如高一年级的学生制作word文档,word文档中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表格等等,那么就要求学生懂得如何获取图片,如何从网络上下载资料以及word文档的制作技术,这么多基础操作知识在我们有限的课堂时间上是无法全部讲授完的,所以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主学、主动练。在机房实训时,我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施行分组的过程中选出小组内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作为小组负责人,这样既能够使小组内其他基础较差的学生有进步,又能够在小组之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同组的同学各有分工,互相配合,有专门选图片的,有整理资料的,有技术支持的等等。学生间语言更贴近,更能沟通,互教互学。练习一阶段后,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展示好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当然自觉性、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协作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3、设备及时更新,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知识。

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随之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越来越高。那首先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软硬件的维护和更新,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奠定坚实的教学基础。在保证先进的软硬件的基础上,在进行教学时应当要保证教材以及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要与时代同步,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要结合高中生实际生活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切实掌握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以致用。同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到社会生活各个实践领域中,做到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掌握先进的操作系统,以及当今比较流行的小程序或小软件,通过对种种程序的了解和掌握,使学生逐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并能够认真学习。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学习需要竞争,我们的学习需要合作。同时,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肩上的责任,应该多学习、多钻研、多和学生互动沟通,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才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取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华。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及出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运用,2012(23)。

48 1454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