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导游词哪 湖北省经典导游词实用(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湖北省导游词哪 湖北省经典导游词实用(精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湖北省导游词哪【第一篇】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黄石游览观光!我们今天的旅游行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我们将去游览磁湖风景名胜旅游区,下午我们再去游览位于大冶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在此,我先预祝大家高高兴兴的来,高高兴兴的走,高高兴兴的再来!

磁湖风景区

我们现在正在前往的是磁湖风景名胜旅游区。

磁湖风景区位于西塞山区西北,形成于更新纪晚期,距今约有30万年,总面积10平方公里,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赞道:“磁湖者,以旁岸多磁石故名”。南半湖中心线以南为西塞山区管辖,是市南湖鱼场的主要养殖区之一。湖北侧建有儿童活动中心,并正在筹建大型绿化广场,南岸以黄荆山为背景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西北与黄石市区绿化效果的杭州路隔湖相望,湖中段建有澄月岛公园。

磁湖有很好的地理资源优势。但磁湖又是整个石料山、胡家湾和陈家湾地区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汇集处,污泥淤积和水质恶化非常严重,1997年曾因水质恶化造成水花生等水草泛滥,几乎覆盖整个湖面。1998年市政府在启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兴建陈家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又于1999年对澄月岛路以北湖区进行治理,并随后在湖中建成大型喷泉一座。

磁湖的主要景点有睡美人、鲢鱼墩、澄月岛、逸趣园、映趣园、野趣园等。磁湖景区内,山形峻峭,水域纵横,山环水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1997年,磁湖风景区经省政府批准定为省级风景区。

好了,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请大家随我一起到景区内参观游览!

澄月岛

这里是澄月岛,它位于磁湖南半湖,面积公顷,其中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水面公顷,绿化面积公顷。1988年4月动工,同年12月底竣工,历时9个月,投资260万元,于元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澄月岛四周环水,入岛处是一座半月型的拱桥,名玉带桥,用水泥麻骨石砌成。桥的两端各有一对石狮子,正门是一座全木结构两重八角的古典式门楼,大家请看那两边的对联,上联:寄身磁湖,揽月无需穷碧汉;下联:客来仙岛,飞觞何必赴瑶池。岛的东南为一组江南仿古园林建筑群,内设的主厅、副厅、侧厅、展览室、六角亭等,均为全木结构,飞檐琉璃瓦大屋顶,四周有花圃、假山、荷花池、金鱼池、长廊、水榭、花木和照镜台。

岛北端有5个明代风格小亭,即:“五亭映月”(名邀月亭、伴月双亭、醉月亭、濯月亭)。亭林之中,配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两座雕塑,还有藕香池、露天舞厅和荷花汀步。西北角有人工假山,山顶有一亭,山腰有松、竹、梅和四季花木。岛的周围栽植柳树,岛内栽植桂花、广玉兰、夹竹桃、紫荆、紫薇、黄杨等树木花草。岛内游乐设施主要配有碰碰船、踩船和娱乐室等。现归团城山风景区管理处管理。

大家请看,天然的睡美人由鲢鱼墩、团城山等众多山体重叠构成的一副美女卧波图,其披发临水摇曳,双目凝望天空,罗裙尽着秀色,让人浮想联翩。这么一个独特的景点却没有设置观点台,让游人不能一览睡美人的风姿,体现了开发挖掘的欠缺。

磁湖大型喷泉

接着我们可以看到磁湖大型喷泉。

1999年9月,磁湖南半湖淤泥治理工程完成后,即在湖中心线附近建成大型喷泉。该喷泉整体设施直径40米,内外共分四圈,能随水位自动升降,装有程控装置,能群喷20米高水柱,变换20个花样,总投资176万元。节假日启动使用,与北湖另一喷泉遥呼相应。

磁湖风景区规划

1997年市园林部门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编制磁湖风景区规划,并向湖北省申报省级风景区,获准。规划以磁湖为中心景区,向东延伸至西塞山,向南至月亮山,向西包括东方山,形成以“三山一湖”为框架的省级风景区。该风景区的建设规划尚在编制之中。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游完了磁湖风景区,下午我们将去参观大冶古铜矿遗址。

大冶古铜矿遗址

由黄石出发,过磁湖,湖水碧波荡漾,对岸可见大冶特钢和华新水泥连片的厂区,正是他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经济活力和大量粉尘。大约四十分钟车程,就到了大冶市,这里以铜矿和金矿而闻名。我们今天要去的则是一处特殊的矿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铜,是人类早认识和利用的金属之一。长江中游湖北黄石市西南25公里处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就是距今近3000年前的一处古人类文化遗存,是中华民族祖先采石和炼铜的历史见证。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在黄石市郊、大冶市城区西南约3公里的金湖之畔。据载,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对峙。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矿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地表积存约40万吨古代炼铜炉渣,是一处规模庞大、保存完好、埋藏丰富、延续时间较长的古代矿冶基地,也是一座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汉代开采和冶炼铜矿的遗址。

从1981年以来,通过考古发掘、遗址采集、流散收集、废品拣选,已收集铜铁器文物二千余件,其中战国时期的“青铜砝码”全套13件;战国时期的楚国货贝“良金一朱”、“良金四朱”;商代“提梁”;战国时期采矿工具“铜斧”等33件文物被国家文物鉴定组定为一级文物。

古铜都大冶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早在40万年前,华夏先祖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3200年前,大冶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采铜矿、冶炼青铜;1093年,唐吴武昌节度使秦裴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设置大型采矿、冶炼机构青山场院;1031年前,宋南唐在这块文明的土地上设置县治,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县名为大冶,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1月1日撤县设立大冶市。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正式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10月21日,大冶市政府举行青铜文化与大冶发展研讨会,来自北京、湖北等地的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围绕铜绿山古铜矿的有关课题及大冶的发展进行热烈的讨论和研究。

大冶五十多处青铜采矿冶炼遗址年代经考古鉴定,其时间可追朔到三千年前的商代中晚期。考古资料表明大冶地区蕴藏大量的铜矿,并分布广泛,现已发现的村落遗址有一百多处。东周时期在大冶先后建造三座古城,高河“鄂王城”;大箕铺“五里界古城”;金湖“草五咀古城”。三座古城和遗址周围都发现有冶炼青铜的痕迹,部分遗址附近还发现有古采矿巷道,如铜山口的狮子山遗址、铜绿山古铜冶遗址等等,古采矿的井巷中,今天,我们在这些古矿井中发掘出土有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如铜斧、铜锛、本铲、船形木斗、木瓢、竹篓、绳索、陶器碎片、竹篮等。

近年,武汉大学历史系和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在黄陂盘龙城取得了突破性的发现,一举解答了千年之谜,在黄陂盘龙城发现大量规格不等的坩埚、铜坯和冶炼炉渣,经分析成分含量和大冶铜绿山完全一致,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盘龙城位居长江中下游主要干道,精制青铜器后,再运至全国各地。这就是大冶在中国青铜文化采矿冶炼及青铜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这也是大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的煌灿烂的一页。

香港的一些报刊评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国务院又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与秦陵兵马俑等并列为新中国建国后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由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早、保存完整的古铜矿遗址,国务院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1987年由国务院申报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一处采冶并举的大型矿冶遗址,它分布范围很广,在现代矿区内的十二个矿体中,古人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地下开采,遗存的古代炼渣多达五十吨。

迄今为止,对这一遗存的考古总发掘面积已达五千余平方米,其中包括采矿遗址和冶炼遗址,共清理出不同时代、不同结构、不同支护方式的竖井,此外还有平巷和斜巷,清理出十座春秋早期鼓风炼铜竖炉和二座战国时期炼炉。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用于采矿和冶炼的铜、铁、木、竹、石、骨制工具及陶制生活用品。

历史、地质、矿冶等方面的有关专家研究认为,该遗址的采冶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采矿技术方面,主要体现在深井开采,并成功地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井巷支护等一系列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在冶炼方面,古代工匠们已较熟练地掌握了炼铜鼓风竖炉的构筑、配矿和炉温的控制等一系列复杂工艺。据对遗址中遗留下来的粗铜块和炼渣分析表明,其粗铜纯度达百分之九十四,炼渣含铜量仅为百分之零点七,与现代铜矿的冶炼水平相差无几。

由于矿区内的十二个矿体都有古代采矿遗存,因此,如何处理矿产发掘和文物保护,将体现中国政府对文物保护的态度。经商定,铜绿山矿依照矿山生产服从于文物保护的原则,将古矿井埋藏丰富并具有代表性的七号矿体作为古铜矿遗址保存,在其范围内停止现代采矿作业。目前,由国家投资在保护区内春秋早期采矿遗址的发掘现场建起了一座遗址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同时该遗址处还建成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陈列和战国至汉代采矿遗址复原馆,室外还复原了春秋早期冶炼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至今,这里已成为一座融文物保护、景点建设于一体的商代采矿遗址博物馆。为此,国家将少开采价值达十亿多元的铜矿资源。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于1984年由国家投资修建,完整地保存了古铜七号矿体的全貌。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十分丰富,除遗址博物馆内展出的外,在保护区内尚有古矿遗存,可供今后发掘研究。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大家请看在我们前面的那座博物馆就是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它是中国座反映古代矿冶科技史的专门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境内。1984年12月建成开放。

古铜矿遗址是在铜绿山矿露天开采中发现的。矿区已探明的12个矿体,古代曾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开采。根据遗留的炼渣推算,约产铜8~10万吨。1974年春至1985年夏,考古部门配合矿山生产有重点地进行了科学发掘,清理出西周至西汉延绵1000多年间的数百个(条)不同结构的木支架维护的采矿井巷和一批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炼铜竖炉,同时还出土了手工开采所需要的各种生产工具。国家已将该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决定将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古矿遗存长期保留,所压矿藏不予开采。古铜矿博物馆就建在保护区内一处春秋时期采矿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上。

博物馆展览大厅长36米,宽30米,高14米。4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内,清晰地展示了春秋时期运用木制榫接方框支架维护的竖井70个,平巷66条,盲井、斜井各1个。它们纵横交错,层层迭压,再现了当时开拓井巷采掘矿石的情况。排水巷道和木制水,蜿蜒其间。一件件出土的工具依然放置在当时使用的地方。大厅四周墙裙上复原的地质剖面,与遗址现场浑然一体,加强了大厅的现场感。设置在大厅南侧的辅助陈列室,运用出土文物、矿石标本、照片、图表、模型等反映了遗址的地质地貌、发掘经过、年代测定、采冶结合等状况,并陈列有出土器物。

此外,大厅外东南向深约20米的地下,还保护有西周至春秋时期2000平方米采矿遗存。

铜绿山冶炼陈列馆

在博物馆后还有一个馆是冶炼陈列馆,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参观。

铜绿山冶炼陈列馆主要是介绍冶炼的炉具和工艺。采冶结合是铜绿山古铜矿的又一特点。春秋早期即已采用鼓风炉炼铜。遗址内遗存的古代炼渣均呈薄片状,流动性能良好,冶炼温度控制在1200℃左右,看说明上说整个遗址发现的废渣竟有40万吨之多,折算此铜矿遗址铜的产量应在8—12万吨之间,且废渣中铜的含量小于%,粗铜纯度已达94%,可见当时古人冶铜技术之高。

(由冶铜馆出来后,看到院子里几个工人正在草地上挖坑)

大家请看那树坑,我们可以看到坑中挖出来的土石竟然是绿色的!那感觉是不是就象生锈的铜呢?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整个遗址就在一个铜矿上,直接在矿石上面种草都种不活的。因为保护遗址的需要,方圆两公里内铜矿已不允许开采。大家请仔细观察树坑断面,可以发现这里是在矿石上铺上一层塑胶垫之类的东西,再填上二十公分的黄土后才种的草。

这里已经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已派员考察了这里,但对这里提出意见,如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可由于黄石和大冶两市相互推委,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也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好了,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游完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在临走之前,大家可以去博物馆购买一些纪念品,据说这里的很多青铜制品可以辟邪呢!后,感谢大家在旅游过程中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时真诚的期待着我们的再次相聚!再见!

文档为doc格式

湖北省导游词哪【第二篇】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襄阳城雄据汉水中游,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城池始建于汉;周长7公里;护城河最宽处250米,堪称华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之说。如今,雄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城地,与新近修复的仲宣楼昭明台等历史名胜融为一体,交相辉映,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即大,小北门,长门,东门,西门和南门。

襄阳城地处汉江南岸,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它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3000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

明洪武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全城7322周年米,原有6座城门,分曰:阳春、西城、临汉、拱宸、震华。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城墙最低处7米,最高处11米。

襄阳城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缀十里城垣,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整个城池和谐地融为一体。

环绕襄阳城的古护城河是古城美景之一。它宽度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现被原样保存。绕城泛舟而游,但见城垣高筑、垛堞处处;垂柳掩映、灌木葱茏,仿佛置身于画中,美不胜收。

襄阳城是湖北省重点保护单位。

襄阳城每座城门外又有瓮城也叫屯兵城。

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震门,临汉门,震花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襄樊市政府近年来下了很大功夫修复古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持了襄阳古城墙古朴的原貌。

据山临水,蔚为壮观,明人李言恭诗赞“楼阁依山出,城高逼太空。”城下环以护城河,平均宽度180米,最宽处250米,人称“华夏第一城池”。整个襄阳城布局严谨,形势险要,自古誉为“铁打的襄阳”。

这里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城墙始筑于汉,时兴时废,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筑的新城。全城周长7322米,原有城门6座,横匾于书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6个城门名。每座城门设有瓮城或子城,城四隅设有角台,城墙沿线分设敌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

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湖北省北部,汉水中游。《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湖北省导游词哪【第三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痛并快乐着旅行社”的导游员机器猫,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如大家所想的一样,)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珍品。当然,在这些文物里面,就其发掘的意义和价值而言,恐怕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其间出土的不仅有被世界小提琴手梅柳英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有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乐器以及玉器、金器和许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为国内所罕见。众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从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礼制、战争、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的文化。因此,我们到湖北省博物馆,不仅仅是去参观几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忆古老的中华文化。那么,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古代区域文化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摇篮,它孕育了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三种区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为重要,而那时的楚文化只是综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特色还不多,水平也不高,几乎是不足称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发展。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转变时期,不仅学术上百家争鸣,而且战争频繁,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楚国正是在这样一种时候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楚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异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区域文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曾侯乙墓和曾国。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今湖北随州,距武汉市约165公里,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曾侯乙墓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甚至超过秦始皇陵的发掘,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么还是让我们一起到里面去看看吧。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这在同时代的墓中规模是较大的。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椁(guo)室模型,它是根据1:10的比例制作的,其中,整个墓室分为兵室、礼室、和乐室三大厅,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

前面我们说过,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全部展出是不可能的,这里展出的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请看,这件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守护死者灵魂,防止鬼怪侵袭,再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铸造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这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礼器展厅中,共展出了礼器用品38种134件,是我国历年出土青铜器数量多,种类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余下的时间里可以慢慢的欣赏,领略我国悠远的古文化。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到楼上继续参观。

后大家将要看到的便是世界闻名的曾侯乙编钟,编钟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乐宫中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全套编钟总重为2500公斤,它至今保留着优美迷人的音色,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整套编钟铸造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模、合金、浇铸、铸后加工等多道工序,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处理得十分恰当。

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

现在经过考古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曾侯乙墓的全套乐器已经全部复制出来,面对这些上古时代的杰作,真叫人叹为观止,称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大概也不为过吧?5为了满足各种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馆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编钟演奏,让您徜徉于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畔,聆听这人间仙乐,所以,此行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聆听这个时间长廊传来的音乐。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湖北省博物馆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半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上车。)

湖北省导游词哪【第四篇】

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正好与他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技术是我过先秦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代就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正是这个巅峰时期的代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湖北省导游词哪【第五篇】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x,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著名的东湖风景区。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东部,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风景区之一,其湖面约为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素有99湾之称。东湖的湖面是这样的广阔,风景是这样的优美,那么大家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吗?其实东湖濒临长江,经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有长达十多公里的环湖长行高地,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每当汛期,长江水位高于地表时,凹地上游来水便无法外泻,于是,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

1949年以前的东湖几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依其自然环境,东湖可被分为听涛、落雁、白马、磨山、吹笛、珞洪六个景区,但是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听涛和磨山两大景区。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一同进去游览。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一块地方叫做黄鹂湾,这个名字是来源于杜埔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沿湖垂柳拂岸,湖岸绿树成荫,也正合杜埔的诗意。

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水杉,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水杉曾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已经灭绝了,但1945年我过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成为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1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以其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英雄的武汉人民。

象大家现在看到的一样,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翠竹、苍松,在迎湖面石砌的护坡上,大家可以看到嵌有东坡居士书写的“松坡”二字的青石坡,石板上方有几株苍翠的劲松,挺立在陡峭的岩石岸边,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些神韵。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这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是非常熟悉的,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开始十分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由于实施他这一套正确的方针,使得楚国一度强盛。而后来屈原却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被放逐到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国家的沦亡,于农历五月初五,在湖南汨罗江怀石投江,以身殉国,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保留了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端午节,而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米,平面为一正方形。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大家看行吟阁前的这尊塑像,通高达米,塑像表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从行吟阁往南我们可以看到沧浪亭,黑瓦飞檐,其名也是出自《渔父》里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由于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有一个扇形的长廊,而又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2之一的“水天一色”。这里主要是以长天楼为中心的景区,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而著称,其中又以武昌鱼为名贵,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迁都武昌,就是现在的鄂州,陆凯上书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以后元朝的马祖常也有“南游莫忘武昌鱼”的诗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解放后,毛主席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大都住在东湖风景区内,他曾在当时的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1956年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

我们再往前走,长天楼便跃入眼帘。这是一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凭栏远眺,碧波万倾,您是否也会有“秋水长天一色”的感叹呢?其实长天楼的名字正是这样得来的。

在长天楼右侧的这是鲁迅广场,鲁迅半身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刚才我们游览过的行吟阁在听涛景区的南面,而这鲁迅广场则是在听涛风景区的北边。一个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另一个是纪念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谓是天作地合。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就走到这里,现在沿原路返回,也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东湖如画的美景吧。

48 3041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