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狐狸的词语 写狐狸的词语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描写狐狸的词语 写狐狸的词语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描写狐狸的词语【第一篇】

[关键词]寓言教学 课堂智慧 探究 想象 发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78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是充满智慧的。教师对文本透彻独到的解读,对教学目标精准的定位,对教学过程精心的设计,对学生机智的激励引导,都是构成智慧课堂的必备因素。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都很简短,我总觉得学生一读就懂,没什么可挖掘探究的。可是在聆听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姜树华执教的《伊索寓言》一课后,我深为震撼。姜老师从大语文教育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依托文本,引领学生在品读探究中感悟寓言体裁的特点。对于本课的三个小寓言故事,姜老师既有单个故事的阅读理解,又有三个故事整合的品读感悟;既有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又有思想内涵的深刻体会。姜老师巧妙开发文本资源,深入浅出,教出了语文味,教出了寓言味!

一、体会寓言的有趣,美在探究

上课之前,教师播放动画片《狐狸和乌鸦》,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教师请三名小组代表分别讲述本篇课文中的三则寓言故事(课前布置预习,练讲故事)。讲完后师生共同点评。课前的讲故事,一是检查预习情况,二是达到预热效果,为本节课的学习热身,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学习开始了,姜老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问:“我看得出同学们非常喜欢寓言故事,你们为什么喜欢呢?”学生抢着回答:“因为许多伊索寓言故事的主角都是动物,像狐狸呀,老虎呀,乌鸦呀等,这些动物为我们上演了许多精彩有趣的故事,故事还能给我们启发。”姜老师顺势写下“有趣”两字,边写边说:“其实,这‘有趣’就是寓言的一大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请大家从这三则寓言故事中找出说谎者的‘破绽’,看谁找得准、找得多。”学生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迫不及待地默读、思考、做记号。在接下来的全班交流中,学生纷纷结合文中的词句讲述自己的阅读所得。有的说狐狸言行不一,自欺欺人;有的说狐狸夸大其词,信口开河;还有的说放羊的孩子一开始是虚张声势,后来担心害怕……可见,说谎者终究是会露出马脚的。

第一环节的教学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姜老师抓住三则寓言故事中存在的共同特点――谎言,以寓言“有趣”的特点为突破口,用寻找“破绽”的方式,引导学生愉快地探究品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把前后文联系起来分析,感受到了说谎者的虚伪、可笑。姜老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中,与文本展开了深层次的对话。学生像寻宝一样,边读边思考,体会到了阅读探究的无穷乐趣。

二、品读寓言的凝练, 美在想象

在探究了寓言“有趣”的特点后,姜老师又设计了一个想象表达的教学环节。他问大家:“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去摘葡萄,但是白费劲。他想了哪些办法?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后纷纷发言。姜老师夸奖道:“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描述也很具体。那伊索为什么不这样详细讲呢?原来作者的目的是要借故事告诉大家一个寓意,他不需要用细节描写来突出故事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他只需要精彩有趣的短小情节,这样才能更加鲜明地突出寓意。‘凝练’是寓言的又一大特点。”

姜老师先巧妙利用一个补白,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然后进行设问,激发学生思考,并运用形象的比较,启发学生感悟寓言“凝练”的特点。教师充分地开发文本资源,创造性地运用文本,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文本进行二次加工,达到了深度解读的目的。

三、感受寓言的深刻,美在发现

课堂最后,姜老师又引出寓言 “深刻” 的特点。他说:“寓言除了‘有趣’‘凝练’的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深刻’。作者在每则寓言的最后,大都会用一句精辟的话点明故事的寓意。” 接着,教师出示三则寓言的最后一句话,进行引读,然后让学生写写自己对寓意的感悟。学生的发言精彩至极:“欺骗自己真是愚蠢至极。欺骗别人,最终害的还是自己。”“不要被别人的甜言蜜语冲昏头脑。”“记住他人的教训,谨防上当受骗。”……

姜老师最后带领学生集中感悟三则故事的寓意,充分凸显出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以写感悟结束本课的学习,既是一个写的训练,又是一个与学生对话的过程,学生们各抒己见,这又是一个学习内化的过程。

描写狐狸的词语【第二篇】

关键词新课程;需要;语文课堂

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师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

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要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然而,仍有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新瓶装旧酒”,或是“换汤不换药”,致使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停滞不前,效果不理想。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载体,还有必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充当教研的先锋。边教学,边研究,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同时,我们又要反思,新课程理念下,学生需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一、需要一个趣味的课堂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授业无趣,必不乐学。”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实,这的确有道理,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有学习动机,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如在讲授《狐狸与乌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明确狐狸狡猾的欺骗手段,掌握乌鸦喜欢别人奉承,结果自己上当吃亏的道理,我先重点讲解了“窝、叼、馋、差不多、得意、哇”等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在这个基础上,我又有感情的朗读了课文。接着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狐狸,一人扮乌鸦,根据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然后对换角色,重复一次。由于这个活动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变成了参与学习,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动心和表现欲,因而同学们表演的非常投入,课堂气氛极为热烈。这种以趣名理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受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乐学情绪。

二、需要一个愉悦的课堂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人的快乐来自于对美的作品的瞻仰”。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不成熟阶段,目标意识和意识品质尚相当薄弱,因而学习的自觉性较差,“玩心”较重,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只有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让学生“乐学”,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成为现实的、有效的,从而在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赢通过自身的形象感染和有意义的教学手段与技巧,及时建立和维持师生之间的肯定性联系,不断沟通师生情感,使学生保持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愉快、轻松的学习心境。由此看来,乐学的关键在于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纽带。

比如,在上《海上日出》这一课时,先出示了一幅彩色摄影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照片中波光粼粼的水面和色彩纷呈的云天,直接进入海上日出的情景。接着,给学生详细介绍了日出的过程,让学生随着我的描绘,想象那种绮丽的景色,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和色彩美。这样通过美感的启迪,使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悦,既收到了美育的效果,又使他们准确、深刻地了解了文章,达到了乐学的目的。

三、需要一个探究的课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探究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

如《白杨》一课最后是这样描写的“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通过引导,有一位学生对作者运用“沉思”一词有异议,他觉得应改为“深思”,原因是文章倒数第五自然段有描写爸爸的思考,认为再思考是进入“深思”,而“沉思”心理成分很重。再说后面爸爸的嘴角上又马上浮起了一丝微笑,从人物心理角度推进,在表情上不会有这样大的变化,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实践已经证明,好奇是发明创造的巨大资源和动力,因为没有好奇,就没有求知欲,更没有创造精神。小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的,他们对各种事物、现象总爱问个为什么。于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千方百计地爱护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索的兴趣,肯定和鼓励他们的点滴发现,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创新意识。课堂上我常提出一些疑问“有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为什么?”、“一大一小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扔下来,谁先着地?”……同学之间常常开展质疑活动。学生产生了好奇,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接触和研究,从而通过探究能力。

四、需要一个想象的课堂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创造条件,正确诱导,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学生读有情有景的课文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图画。这样既能用图画帮助理解内容,又培养了想象力。同时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读写练习,培养想象力。

再以《狐狸与乌鸦》一课为例,在讲解完课文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知道不知道还有一个《狐狸与公鸡》的故事?公鸡散步累了栖在树上,狐狸想拿公鸡作早餐,就对公鸡说:“你早,亲爱的。你知道吗?现在所有的动物都成了好朋友了,狗和猫、猫和鼠、狐狸和小鸟,大家现在都是一家人了……现在我请你下来,咱们一起吃早饭好吗?”可是公鸡很聪明,很快就识破了狐狸的诡计。巧妙地赶走了狐狸,自己脱险了。现在请同学们好好想一想,公鸡是怎样吓走狐狸的,然后依照课文形式,编一个简短的故事。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儿都要求发言,有的说:公鸡大声叫唤,吓走了狐狸;有的说:公鸡叫来了朋友,赶走了狐狸……这些说法虽然都不准确,情节也比较呆板,却是学生思维的成果,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性。因此,对学生思维的意见没简单了事,而是详细进行了分析,着中指出思维中闪光的地方,使同学们感到了创造的乐趣。随后,我又完整的讲述了希腊寓言《狐狸和公鸡》的故事,结束了讲课,让学生余味无穷。

总之,“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新课标,新教材,应当说大部分教师都尚处于学习阶段,并无多少实际的经验可言。也许正因此而增加了它的诱惑力。我们要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快乐、充满激情、充满疑问、留有想象空间的课堂,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准

描写狐狸的词语【第三篇】

关键词寓言;语用;教学策略

《狐狸和乌鸦》、《螳螂捕蝉》、《一路花香》……一则则寓言,好似一颗颗从智慧之海孕育而生的珍珠,镶嵌在我们的语文教材里。寓言类童话,在我们语文课程中有着特殊的价值,研究寓言的分布和特点,对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着现实的而巨大的意义。

一、什么是寓言类童话

“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的寓言篇中。指有所隐含的语言。而《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说: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现代汉语词典》寓言解释。]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它分明是一个故事,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我们都知道,寓言之中往往隐含的一个深深地寓意。如《狼和小羊》阐明了对于那些图谋要做不公正的事情的人,一切正当的辩解都是枉然;另外还有《鹬蚌相争》、《亡羊补牢》、《狐狸和乌鸦》、《画蛇添足》等等,都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传达了一定的寓意。

那它在我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二、寓言在各年段的分布及要求

苏教版12册语文书中共有30篇童话故事,其中有6篇科普童话,其余的24篇全属于寓言类童话。它们的分布很有特点,都是随着年级而不断递减的。纵向上看,一般寓言寓意的理解也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寓言故事本身。如低年段的《北风和小鱼》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第二层次是结合当下的人和事体会到寓意。四上的印度寓言《一路花香》 则是要会用寓言中蕴含的寓意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关照生活。第三层次是寓言故事抽象出的普遍哲理。比如五上的《伊索寓言》文章的结尾已经将寓意直接亮出,使学生对寓言这种文体本身就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六下的《螳螂捕蝉》则是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的道理。所以,各个年段的寓言教学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三、常见的教学策略及语用训练

1.分角色朗读、复述故事等

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对文本的亲近感,抓住文本的表现力,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表演,营造出乐于朗读、争相朗读的朗读氛围,切切实实地进行语感的培养。如《一路花香》就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体悟语言、培养语感的。当然这是面向文中人物较多,对话教多的文章。如果文章中人物较少,语言也是叙述性语言比较多的话,我们可以采取复述故事和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五年级的《伊索寓言》时我们可以在班级里进行“故事擂台赛”。

2.充分感悟寓体,让认知得到升华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时,通过扮演角色,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体验乌鸦眼睁睁地看到狐狸把自已嘴里的肉吃掉的极其懊恼的情绪,得出不该听狐狸奉承自己的花言巧语的判断,让学生进一步知晓乌鸦错在哪儿?狐狸狡猾在哪儿?从而揭示出“不能听别人的讨好奉承的话”的教训,这样揭示寓意,学生的抽象思维活动伴随形象、伴随情感进行,得出的概念也才是有血有肉的,寓意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

3.展开想象的翅膀,从现象走近本质

寓言故事中常常会有意无意地留下一些空白。这就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葡萄》时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想象狐狸的心理活动。学生1在讲故事时说道:狡猾的狐狸自从上次没有骗到机智的蝉后饿的头昏眼花。这时他走到了一个葡萄架下,看着紫莹莹的葡萄口水直流,心里想:“好多葡萄呀,看起来真美味。要是我能美餐一顿就太好啦……”学生2描述狐狸最后的心态时也非常生动,他说到:这个葡萄长在路边都没有人吃,一看就知道味道不行,肯定很酸的,我可不想把我的牙齿酸倒……”

从学生的想象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真正理解了这篇寓言背后的寓意。在教学《一路花香》时我提出疑问:听了挑水工的话破水罐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完好的水罐又会有何感想?你听了这个故事又会怎么想呢?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空白,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使学生对寓意能有个性化的理解。另外,寓言故事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些简单的故事进行扩写,也能起到启迪思维、加深寓意理解的作用。

总之,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文本既是客观的,又是开放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育的教化和塑造指导作用,还要充分尊重儿童自身的独特价值,并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当的价值观引领和指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涛。《争吵的寓言和童话》[J].花火C版,2009年12期

[2]谭达先。《中国民间寓言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

描写狐狸的词语【第四篇】

题目分析

小朋友们,大家一定读过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童吧?在他们的童世界里,我们认识了很多人物――美丽单纯的白雪公主、温柔善良的灰姑娘、勇敢聪明的小红帽……当然,我们也见识了《白雪公主》里新王后的蛇蝎心肠,《灰姑娘》里自私自利的后母和两个爱慕虚荣的姐姐,还有《小红帽》中那个凶恶贪婪的大灰狼……我们也领略到了来自北欧岛国和欧洲大陆的美丽奇异的风情。小朋友,在你自己的童王国里,又发生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写童故事的时候,首先要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然后要写清楚童里的主要人物,他们的样子和性格等特点;接着要讲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故事的开端、发展过程和结尾。写的时候,如果能注意故事情节的生动有趣和语句的流畅自然,那就更棒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两篇例文。

例文点评

例文1

聪明的小花猫

有一只小花猫叫聪聪,她为什么叫聪聪呢?因为她很聪明。

一转眼冬天到了。这一天,聪聪钓了好几条鱼,她乐颠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时,小狐狸滑滑匆匆忙忙地跑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对聪聪说:“不、不好了,聪聪,你的邻居小白兔发烧了,他昏昏沉沉地喊着要吃鱼呢,快给我一条鱼,我给他送去!”聪聪说:“不可能,小白兔根本不吃鱼。”

狐狸滑滑见一计不成,便连忙改口,陪着笑脸说:“是啊!小白兔怎么会想吃鱼呢?是因为他烧昏了头吧。所以我把自己储存的最好的蔬菜给他吃了,自己却一直饿肚子呢,你能给我一条鱼充充饥吗?”小花猫笑了笑说:“狐狸大哥,我是用尾巴在小河的冰窟窿里钓到鱼的。我的尾巴小,钓的是小鱼,你的尾巴比我大,一定能钓到大鱼。”狐狸听后,二不说,连忙跑到河边,在冰上砸了一个窟窿,把尾巴伸进去等着大鱼上钩。

天色渐渐暗下来,夜晚更冷了。狐狸滑滑实在冻得吃不消了,想把尾巴早点回家。可是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拔不出来,他往后一瞧,愣住了,原来他的尾巴早就冻住了。

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二(8)班 马琳春

指导老师 钱秀进

点评:小作者语言自然流畅,生动地刻画出了聪聪和滑滑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

例文2

好有趣的一晚啊

一天晚上,面包房的叔叔阿姨锁好门下班了。大面包和小面包在柜台上闲聊,有一个小面包提议:“我们出去走走,好吗?”大家都很赞同它的想法。于是,面包们轻轻地从柜台上下来,可是门被锁起来了,怎么出去呢?大面包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它把一个个小面包“啪啪啪啪”地拍扁了,让它们从门缝里钻出去。最后只剩下大面包了,没有人可以拍它了,于是它就自己往墙上一撞,把自己给撞扁了,也从门缝钻了出去。

大面包拉着小面包们,朝街心公园走去。

到了街心公园,它们坐在一张长椅上。有一个小面包很调皮,它顺着椅子爬上爬下的,一不小心被什么东西刮了一下,身上的一小块面皮掉了下来,痛得它“哇哇”大叫。大面包想到自己身上正好有一种奶油,它把那种奶油涂在受伤的小面包的身上,又把掉下来的那一块粘了上去,小面包立刻就不疼了。

一只大野猫迷迷糊糊看到远处有几个小东西牵着手走来走去。它想:“是不是我眼花了?”它揉了揉眼睛,原来是一个大面包和几个小面包手牵着手在散步呢!大野猫心想:“我可不能错过了这好机会。”它“喵”地叫了一声,就朝面包跑去了。

几个小面包听到猫叫,都很害怕,抱成一团。大面包却镇静地说:“不要害怕,你们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我来对付它。”大野猫过来了,它恶狠狠地问:“小东西去哪儿了?”大面包叉着腰说:“它们去叫帮手了,那些帮手可以把你打得头破血流。”大面包音未落,大野猫已经逃走了。小面包高兴地从躲藏的地方出来了。

它们一看,天快亮了,于是兴高采烈地牵着手回到了面包房,用同样的方法钻了进去。正当它们爬上柜台时,阿姨已经来上班了。它们连气也不敢出,心里却在想:“今天千万别被买走,因为我们今天晚上要再出去玩呢!”

江苏省盐城市第二小学二(11)班 胥书萌

指导老师 梅 艳

点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作者为我们形象地描写出了“大面包”的勇敢机智和临危不惧。

你来试一试

看了例文和指导,同学们是不是也跃跃欲试了呢?赶快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用心打造你心中的童王国吧!可以用上下面“词汇银行”中的好词语哟!

词汇银行

描写人物性格和品质的:冰雪聪明 活泼可爱 风趣幽默 善解人意 开朗乐观 勇敢坚强

描写狐狸的词语【第五篇】

关键词:创设;激发;借助;善于;拓开

中图分类号G630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些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班级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班级却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如国标版教材第三册《识字5》中有一幅美丽的冬趣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学生说话。教学一开始,出示图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季节?图上有哪些景物?为什么?学生兴趣盎然,争相描绘,接着让学生通过"找朋友"的游戏给词归类,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看图选词进行说话练习,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孩子们十分喜爱小动物,也爱听童话故事。国标版教材中有不少描写小动物的课文,如《小鹰学飞》、《青蛙看海》、《小动物过冬》等,教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表演,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这样让学生在听故事、讲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断加浓说话的兴趣。

二、借助教材,指导学生说话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说话资源,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能清楚、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1、优化拼音、识字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教学要求降低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说话中练习普通话。国标版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有关拼音的插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因此,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利用语境图、情境歌,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还可以针对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中易混淆的地方,对症下药,强化训练。如教学复韵母"ie"及音节"Ye"时,可练习四声说话:Yē椰子汁我喜欢喝椰子汁、Yé爷爷我有一个好爷爷、Yě也我也有书、Yè树叶我看见树叶在动。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掌握了Ye的四声,又丰富了他们的词汇,理解了字义,学会了运用。

2、重视阅读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说话训练,主要通过描述画面、问答、朗读、背诵、续编故事、续编课文、复述等形式进行。如在教学第三册课文《狐狸和乌鸦》后,我让学生先分角色表演,然后练习复述课文,学生说的有声有色,最后我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过了不久,乌鸦又叼着一块肉碰见了狐狸,乌鸦这回会怎样呢?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乌鸦心里想:这次不会上你的当了,就对狐狸说:'坏狐狸,随便你说什么,我都不会上你的当了。'"此时立即有位"小精灵"站起来说:"乌鸦一说话,肉又掉下去了,不是又上当了吗?"经过提醒,这些学生恍然大悟,改为:"狐狸在树下说了许多好听的话,但乌鸦理也不理,美滋滋地把肉吃完了。"还有的说:"乌鸦见到狐狸先把肉吃完了,然后故意气狐狸说:'狐狸大哥,肉真香啊,我窝里还有,你爬上来拿吧!'狐狸气的直吹胡子。"如此种种,显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利用"口语交际"、"做做说说"进行说话训练:

如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的"口语交际":学会祝贺,在引导学生说完祝贺的话语后,我还创设了学生送贺卡给老师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进行说话,同时引导他们使用礼貌语言,很多学生说的声情并茂,课后还有很多学生真的将自制的贺卡送给了我,并亲口表达了对我的祝贺,通过这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让我真正看到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让他们学会了在生活中交际。这些形式是一个系统的说话训练项目,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做准备,课堂上做到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说,都愿意说,都会说。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练习说话,学会交际。

三、善于发现,拓开说的语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带领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感受。如这段时间正处冬季,我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到郊外去走一走、看一看,到公园里、大街上,去感受冬天来临的气息。星期一专门利用一节课组织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有丰富的素材,发言十分踊跃,描述得生动而形象。接着我又指导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说的用笔写下来或画下来,然后让他们自己读读看看,修改修改,让学生逐步学会怎样把话说明白、说准确,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8 3080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