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4篇
【导言】此例“教育科研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教育科研工作会议讲【第一篇】
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暨省教育研究联盟论坛在广州举行。会议为期一天,上午举行的是20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下午举行的是年全省教育研究联盟论坛。
会议的主题是“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助推全省教育现代化”;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传达2019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精神,回顾我省教育科研工作,部署我省2019年教育科研工作。
会议首先传达2019年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精神。
会上,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高级教师作《提升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经验介绍;韶关市始兴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涂立龙高级教师作《院、区联动,助推始兴教育新发展》经验介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何友义教授作《教育研究引领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经验介绍;东莞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黄彬副研究员作《强化高教研究特色 服务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经验介绍。从这4位同志介绍的经验做法可以看到,各地、各高校教育科研工作在服务面向、服务目标任务、服务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在服务教育决策、创新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敢于积极主动地探索前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比较好地适应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新期盼、新要求。他们的经验做法,相信对大家都有启发、参考作用,请大家认真结合实际对照反思,积极学习借鉴,把本地、本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得更好。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邢锋教授在会上作主题为《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助推广东教育现代化》的讲话。邢锋副厅长的讲话从省级层面部署了2019年全省教育科研工作,为做好2019年全省教育科研工作分析了形势、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明确了要求,请大家充分学习领会,回去后要向单位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育科研人员全面传达会议精神特别是邢锋副厅长的讲话精神,并通过调整优化年度工作计划,形成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办法,加以全面贯彻落实,力求2019年教育科研工作有更大突破,取得更大成效。
本次会议发布了《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19)》。该研究报告于今年3月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代总序”“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教育评估研究”“教育宣传出版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个案研究”五个部分、27份报告组成。研究报告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据分析、理论探索、政策解读,梳理、归纳、提炼20全省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形成的经验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分析、研判、预测2019年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其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非常值得各有关方面参考借鉴。欢迎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科研院所、教研中心)和各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以及各级各类教育学会(协会)、社会教育研究机构踊跃订阅、研究和借鉴使用该研究报告,在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充分发挥这一教育研究品牌的作用。
为充分领会本次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会议提出的年度教育科研工作目标任务,我强调三点要求。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把握新时代教育科研前进方向与目标任务。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征程中,教育科研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艰巨,教育科研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握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对教育的期盼和要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先进教育成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守正创新,研究教育结构布局、学科专业体系、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体系、教育服务社会等的改革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想问题、谋对策,深刻认识教育改革发展的长期性和周期性规律,以及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复杂的世情、国情、教情,研究优质教育资源的丰富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减轻与健康成长,为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提供科学理论支持、可行决策咨询、有效实践指导。
二是强化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交流合作与协同创新。在服务国家及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需求方面,目前教育科研的理论供给还严重不足,往往是实践跑到前面,群众需求跑到前面,而教育理论和应对策略落在后面。教育科研应当推进理论创新,着重聚焦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化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创新思维,通过研究发现规律,纠正违背规律的决策和实践行为,回归教育本分,做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应当推进实践创新,重视教育科研的实践影响力,推动科学理论转化为科学实践,真正使教育科研有助、有效解决现实教育问题。应当推进方法创新,运用跨学科研究、实证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大数据分析与推演等方法,转变研究范式,提高研究效率、质量和水平。应当充分认识到重大的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和实践常常需要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交流合作与协同配合,教育管理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行业企业、学术团体要积极探索交流合作、协同创新机制,做到特色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更好更快破解重大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产出具创新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三是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狠抓新时代教育科研队伍建设与建章立制。切实履行新时代教育科研的职责和使命,以奋进的姿态和扎实的举措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对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要求,需要全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需要全省教育科研工作者强化责任担当,真正把教育科研摆进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各个环节中,做到教育规划有科研的论证、教育决策有科研的参与、教育部署有科研的阐释、教育工作落实有科研的评估,切实提高教育科研创新理论、服务决策、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加快推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案、转化为决策、转化为制度、转化为舆论,打通教育科研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教育科研实效。而提高教育科研质量、水平与实效,关键要抓好科研队伍建设,重视建章立制。目前,我省教育科研在决策影响力、理论创新力、实践变革力、舆论引导力等方面还相对缺乏高水平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科研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要切实强化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加强专业人员引进培养和激励使用,加强全员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加强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和正风肃纪,促进科研人员加快提高对教育问题的研判能力、对教育理论的阐释能力、对教育实践的变革能力、对教育舆论的引导能力,做到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水平一流、贡献显著,共同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教育科研工作会议讲【第二篇】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主要是听取各县(市、区)和风景区党委落实省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的意见》和市委《关于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情况,研究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强领导,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问题。会上印发了市委今年1月10日第51次常委会议纪要,以及市关工委去年工作总结和今年工作要点,目的是请各位了解市委部署和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整体情况,以利于加强对本地工作的具体领导。各位同志都做了一个很好的发言,既有几年工作的有效作法,也有下一步的想法和决心。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各级党委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带动全市开创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和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扎实工作,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在全省处于前列,得到了省关工委的认可和社会的赞许。市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标兵,爱辉区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五大连池市委、逊克县委等单位先后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在基层单位和“五老”中也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这些成绩的取得,同各级关工组织带领全市老同志积极进取、主动作为是分不开的,更是各级党委加强对关心下一代领导的结果。一是落实党建带关工机制。县(市、区)常委会议每年都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列入党建责任制目标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有的还把党建带关工写入全委会报告。全市65个乡镇、13个街道党委,都已制订了党建带关工制度。二是党委领导亲自参加关工委重要活动,主要领导深入关工委听取汇报,现场解决突出问题;主管领导经常带领关工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三是切实加强关心下一代班子和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意见》。去年以来,在市关工委参与指导下,各县(市、区)委对关工委班子普遍进行了一次调整,充实了10名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一定威望、工作能力较强、每年能在岗位工作10个月以上的老同志进入县级关工委,同时调出了11名因年龄、身体或其它原因不适应工作的同志。四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经费和阵地得到有效保障。大部分县(市、区)建立了关心下一代基金,关工委工作经费和驻会人员补贴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但是,按照新时代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切实解决,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从政治原则、政治标准、政治任务、政治站位的高度,深刻学习和理解习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历史定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
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薪火相传的政治要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当代青少年将亲身经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他们是否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决定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西方敌对势力推行西化、分化图谋与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更加复杂、严峻。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社会思想逐步多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使青少年整体的健康成长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各种新媒体、自媒体的普及,对青少年的信念信仰和精神追求造成很大冲击。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出现误区。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教育,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过:“为了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代,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在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的“”重要指示中,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培养下一代、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怎样培养下一代等基本问题,指明了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方向、地位、作用、主要任务和依靠力量,是我们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的意见》,要求各地“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常委会、常务办公会议日程,写入党代会、人代会工作报告,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省委书记张庆伟同志主持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并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有关部门要为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市委切实加强了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下发了《中共xx市委关于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意见》。去年以来,第30次常委会议和第51次常委会议两次专题听取市关工委工作汇报,进行认真讨论并下发纪要。市委书记秦恩亭同志指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要进一步明确党委对关工委的领导责任,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体制,重视发挥“五老”作用,努力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心下一代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事关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切身利益,是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是这项工作的主体。我们一定要认清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大政治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勇于责任担当,增强自觉性,切实加强党委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义不容辞地负起责任,责无旁贷地把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做好。
二、加强政治领导,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
党委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加强政治领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标对表,把握基本遵循,明确使命任务,结合xx实际完成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各项任务。
第一,举旗定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党的十九大的历史性贡献,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少年,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动员关工组织、广大“五老”和青少年深入学习、准确领会、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将其转化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要深刻把握关心下一代事业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联的时代内涵,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把握关心下一代工作团结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方向,坚定依靠党的领导,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视发挥“五老”作用的明确要求,更好地谋划和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全党全社会的工作合力。要组织“五老”报告团深入学校、社区、村屯,向青少年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帮助他们坚定“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要抓住重点青少年群体,增强教育针对性,努力掌握不同层面青少年思想脉搏,加强理论阐释,注重面对面引导,做好释疑解惑工作。要精心组织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首先学好,学深学透,弄懂弄通,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持之以恒,知行合一,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少年中生根开花。
第二,立德树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团结教育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好“腾飞中国、辉煌70年”主题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活动,帮助青少年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热爱中国共产党,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工委要同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形成“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开展好“五老为家庭教育做榜样”活动。利用我市红色资源多、军警部队多、博物馆纪念馆形成群落的优势,组织青少年参观、接受形象化教育。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抓好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村屯文化建设。注重实践养成,广泛开展向先进模范学习活动,继续组织好“学雷锋、心向党、见行动”和“孝老爱亲”活动,帮助青少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三是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目前,不少青少年在成长成才、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少数失足青少年,急需得到各方的关爱、帮扶和救助。要开展“五老”关爱行动,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力度,搞好调查研究,摸清本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新情况和新特点,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组织“五老”配合党员干部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结对帮扶,做好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和助学助困助医等工作。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为关心下一代办好事、办实事,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四是参与社会治理,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推动落实送法进校园、社区、村屯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法制理念和法制素养,自觉遵法学法懂法用法。切实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学校、社区、村屯活动,抓好对失足、失管、失业、失学、失亲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帮教管理。加强与青少年网上互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互联网,搞好“五好”网吧义务监督工作,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五是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开展好“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活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动员“五老”领办、帮办、参与、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繁荣农村经济,推动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村;组织“五老”参与精准扶贫,立足“五老”优势,把握关工特点,找准同扶贫攻坚工作的切入点,落实帮扶措施。要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助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科技脱贫。
第三,守正创新,努力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新时代关工工作面临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取得新成果。守正,就是弘扬优秀传统,进一步坚守关工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依靠党的绝对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广大“五老”和青少年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落实“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全局中谋划,在大局中行动,找准结合点和着力点,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振兴发展大局。创新,就是适应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特点和新常态,紧密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性地做好工作。要创新思想理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保持和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提高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进取,努力工作。要创新工作作风,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党的中心工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和青少年成长成才中需要帮助解决的新问题,努力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影响,把工作做精做细,抓好工作落实,提升工作成效。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重调查研究,重典型引路,重舆论引导,思想教育强调感染力,关爱帮扶注重实效性。
三、强化政治担当,加大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支持力度
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必须在党委坚强领导下,形成党委政府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关工委主动作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切实加强党委,特别是县级党委的集中领导。
第一,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真正摆上党委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正如市委53次常委会议纪要所说,既要放在心上,又要抓在手上。要进一步明确党委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责任,真正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分管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关心支持到位,解决问题到位。县级党委每年要听取一至二次工作汇报,研究分析关心下一代工作形势,提出工作要求,解决关心下一代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对上级党委和关工委重要工作部署,要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对关工委事关全局的重要文件,由办公室发文或刊发简报。县以下党委和基层支部,也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安排关心下一代工作。分管领导要认真负起责任,加强指导,亲自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大活动;主动征求关工委和老同志意见建议,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加强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关工委在部门联动、开展活动、人员配备、用房用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第二,巩固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加强关工委班子队伍建设。一是要配齐配强县级关工委班子。对县级关工委班子总的要求是,政治站位要高,思想观念要新,责任担当要强,工作作风要实,工作方法要精准精细。按照每个县关工委至少有两名原县级班子成员的要求,缺员的地方尽快补齐,并适当增加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文字能力较强,熟悉教育、农村、政法工作的“年轻五老”参与到工作中来。老干部部门要按要求选派精兵强将派驻到关工委担任专职工作人员,也可以选调见习大学生到县级关工委工作,积极推动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老年大学中建立关工组织。要按照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以现职党政领导为主导,以老同志为主体,组建完善教育关工委,选派一名胜任工作的“五老”为常务副主任,可在县关工委兼职。二是要按照中央关于以党的建设带动群团组织建设的要求,落实好市委以党的建设带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施意见,把基层关心下一代工作班子队伍建设纳入党建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表彰。三是要强化基层关工组织班子队伍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工作重心、主要阵地都在乡镇村屯、街道社区、中小学校等基层单位,基层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带,关工组织要主动跟。从目前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基层关工组织班子队伍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农村老同志退休后大多进城居住,乡镇村屯选人很难。因此,要真正落实基层党组织以党建带关建责任制、列入党建总体部署切实抓好。还要在基层关工委普遍实行“双常务”制度,既由乡镇村屯、街道社区、中小学党组织主管领导任关工委主任或组长、由胜任工作的“五老”担任常务负责人,同时选配一名现职领导成员担任兼职常务副主任,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要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能力、有效服务”为目标,建设专兼结合、素质较高、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的工作队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应亲自出面,通过谈话、走访等形式,动员优秀“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以增强基层工作组织力和战斗力。
第三,充分发挥关工委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党委政府是领导者,职能部门是责任者,关工委老同志是服务者。组成关工委各成员单位的有关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任务,必须主动自觉抓好。比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部门全部工作的中心;关爱帮助留守儿童和困难儿童,国务院已明确由民政部门牵头;组织部门要配备好各级关工委领导班子,推进党建带关建责任制落实;宣传部门要突出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动员各主流媒体营造关心下一代的浓厚氛围;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妇联承担着政府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职能任务,等等。这些都是党委政府部门的应尽义务,使命所在,责无旁贷。要有1名领导分管关心下一代工作,要有1名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级关工委作为党委领导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要定期召开全体会议,由有关成员单位汇报情况,总结工作,明确任务。针对工作进程中的问题,经常召开部分成员专题会议,分析研究解决办法。对涉及有关部门的具体工作,关工委要主动沟通,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到协同动作,各展优势,共同发力。要注重调动各种社会组织和各方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把关心下一代这一全局的大事做好。
第四,弘扬“五老”精神,关工委自觉担当,主动作为。新时代新的形势任务,对各级关工委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关工委的老同志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精准精细的工作作风,扎实有效的关爱举措,务实创新,积极进取,为开创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新高度加倍努力。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引导广大“五老”为党的关心下一代事业增添正能量。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急党政所急,帮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扎实有效地完成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各项任务。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主动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重在参与,重在协同,重在拾遗补缺,做到思想联通、组织联体、阵地连建、资源联用、优势互补,不断增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整体合力。要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深入青少年老少互动的过程中,了解青少年所思所想所盼,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总结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形成调查报告供党委和政府参考。要充分发挥县级关工委在基层工作中的指挥部作用,扩大覆盖面,提升组织力。要从加强学习和深入调查研究入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
同志们,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殷切希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我们不忘初心,努力奋斗,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让我们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坚守职责,扎实工作,奋力拼搏,为开创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总结【第三篇】
3月11日下午,全市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在南京市教科所召开。各区教育局分管局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教科所(室)所长(主任)和直属学校分管校长和教科室主任参加了会议。南京市教育局张利明副局长出席了会议并作讲话。会议由南京市教科所李刚书记主持。
秦淮区教育局田家英副局长、高淳区教育局王贵木副局长做了区域经验交流发言。肖林元所长对全市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整体部署,他说,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的相关要求,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教育科研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研究+服务”的工作定位和“知全球、懂本土、精本职、做本位”的核心价值追求,落实南京教育科研“三个三”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深化教育科研改革,建设南京教育智库,彰显南京科研特色,创建科研品牌,为“智慧南京”和“教育名城”建设提供支撑。通过以下三个工作路径:(一)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规范”;(二)通过学习研究促进“能力提升”;(三)通过主动服务促进“形象提升”。
张利明副局长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在教育行政、教育发展、民生诉求和学校决策上发挥了很好的教育智库的作用,为全市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张利明副局长对全市教育科研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在发展方向上坚持前瞻性、对策性和针对性;在工作内容上要突出教育智库、重点教育改革课题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工作要求上,视野要宽,业务要精,作风要实。张局长的讲话为全市教育科研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科研工作会议讲话【第四篇】
各位校长、同志们:
近年来,我区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持续攀升提供了科学支撑、发展动力和重要保证。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科研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期教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优秀课题、优秀成果、先进个人,并就今后一段时期教科研工作进行部署。刚才林局长宣读了表彰决定,表彰了27所先进学校,105个优秀课题,69项优秀成果,186名先进个人。在此,我谨代表教育党工委、教育局对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5位获奖代表做了交流发言,实验幼儿园包红英围绕“教育科研打造‘雁阵团队’”谈了具体做法;实验小学许红丽就自己主持的课题是如何与教学融为一体的,实现小学英语戏剧化;蒋垛小学陈春生谈的是农村边远学校30年科研梦历程;励才学校周丽华回报了他们如何多着并举加强教科研课题管理,引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幸福成长;最后发言的是姜堰中学潘双林,他重点介绍了自己丰富教科研成果的取得。这些同志都讲得很好,让我们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区教科研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校长重视,坚定了我们高品质的理想追求
两年来,我的总体感觉是,“让教育充满科研”已经逐渐成为姜堰教育人尤其是学校负责人的共识和工作习惯,大家普遍感到学校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科研工作的水平,校长需要主动、自觉地担当起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任,把学校引向通过科研提升内涵的方向。
1.率先垂范,带领大家一起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天所表彰的100多个优秀课题,第一主持人是校长的就有20多个。不少校长成为热心教科研的领跑者。姜中高志雄校长一度时间带着问题,天天泡在课堂上,努力寻求了属于自己的路径;东桥小学沙华中校长围绕课题开设示范课在校园内已成常态,还跟老师们一起到上海学校上课交流。在教科研工作中校长们既是领导,也是专家,更是榜样。校长率先垂范,自然产生了一种积极的影响力,产生了一种潜在的导向作用、感染作用。
2.全民动员,克服教科研的畏难情绪。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先生一再强调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成果。为了让广大教师“动起来”,各学校因校制宜,千方百计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不少学校从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培训入手,推动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教学研究。起步较早的姜堰二中借力“本真教育”研究形成的内在张力,积极引导所有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已经摸到门道的罗塘小学小步快跑,努力争取到了市级以上立项课题;也有不少后起步的学校边学边做,边做边悟,引领教师从微课题做起,开展草根式研究,像马庄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究,溱潼小学的“让学”实践研究等都是在校长的号召下用一个课题引领着全校教师齐上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激励引导,促进教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好的机制就是巨大的动力引擎,教科研同样要有激励、引导机制。实验小学多年来把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情况列入专业成长考核内容,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主要参考项目,学校逐渐形成了激励教师心情舒畅开展科研的良好环境;东桥小学在各种教科研活动中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仅图书一项,只要是教师购买的书,认真读了就可以报销书款,不论数额大小;叶甸小学积极创造条件,让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交流,开阔视野,多方面获取外界的有用信息;南苑学校善于发现和扶植自己身边的“无名教育家”,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形成教师科研群体;实验初中用身边的成长典型点燃教师的科研激情,让教育科研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4.主动挂靠,提升教科研品味。邀请高校、科研单位、知名学者现场指导,当学术顾问,可以有效地提升本校教科研品位和水平。四中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中,善于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与名家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实验幼儿园经常邀请专家,走进学校与教师互动引领,参与学校的理论研讨、读书沙龙、教师论坛、教学竞赛、论文评比、随笔交流等,以活动的开展推动教科研工作的进展;励才学校与省教科院所保持常态化联系,专家们利用各种机会到校进行教科研方法指导,包括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等;二中校长始终沉入教科研一线,主持和参与多个课题研究,及时了解研究状况,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点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断攀升,教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特等奖,国家二等奖。
二、课题研究,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行走方式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核心,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提升教师。前者提高事业的质量,后者提高生命的质量。两年来,我区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促进了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1.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变化。课题申报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过程研究、成果显示全在申报的预设当中,顺利的申报乃是成功的一半。由于各个学校的思想上高度重视,专业上不断成熟,申报通过率连年攀升。市级以上课题数量从零星的二十几个增加到两百多个,质量从单一的浅层次教学问题拓展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学科,研究人员由单枪匹马的个人研究变成了团队共同研究,研究方法由封闭式研究到主动开放式研究,从一门学科向多门学科融合,从校内研讨走向跨学校、跨区域联手行动。我区所报送的课题,通过率在泰州领先。教研部王书月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的学习体系构建研究》、二中姜立东《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适应性研究》成为省级优秀课题。20xx年度课题中,我区有31项课题获得立项,其中张甸中学《耕读:普通高中教学文化建构研究》、区实小《教师教学风格多样化的校本案例研究》成为重点资助课题。今年有5所学校教学成果获国家和省特等奖和一二等奖,现有26个研究项目被泰州列为下一批教学成果培养对象。姜中开放教育研究、二中本真教育研究被泰州评为首批特色项目研究所。
2.课题管理紧盯过程不放松。课题不仅看申报成功了多少,还要看研究过程取得了哪些突破。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整合资源,每个教研员、教科员每人联系若干学校和课题,参与磨题、开题、结题,利用到学校工作的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教研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形成了以课题为导向,教研活动为载体的课题研究指导新格局。坚持将每周四作为到校指导工作的固定时间,开展面上调研、集中交流、针对问题做指导,寻找亮点做推介。罗塘高中钱厚林校长善于从繁杂的事务中走出来,领衔课题,踏踏实实组织好每次研讨活动,积累了大量鲜活的材料,丰富了教科研成果。姜堰中专等学校课题管理细致、严谨,开题、结题材料数易其稿,不厌其烦,受到上级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3.小微课题、短线课题效果彰显。高大上的课题在我区并没有达到校校全覆盖,为了让所有学校都有课题引领,我们启动了区级课题研究,消灭了课题研究的空白单位;为了让所有教师都有参与研究的机会,我们提倡惠及所有教师的微课题研究,遇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些区级课题和小微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为成功申报省市级课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二实幼在小微课题研究上不断创新思路,工作扎扎实实,原来那些不起眼的“合同制”教师,如今人人在网上有自己的空间,天天写博文,天天练技能,她们能说会写,能唱会跳,能拉会弹,个个都很出彩,教育局招聘教师对幼儿合同制人员放开后,两年同一所学校就有9位教师脱颖而出,有准备的人终于等到了机会,也为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储备了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的素材。
4.专项课题研究层层推进。专项课题研究是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我区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或围绕中心工作所开展的研究,它便于集中全区更多有识之士的聪明才智,进行合力攻关。前期针对“三进工作”组织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当下正在研究的“基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实践研究”申报立项已经完成,包括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完美课堂、完美教师、完美课程、完美校园等在内的完美系列文化研究也正如火如荼。经过第一轮、第二轮的深度推进,我们感到课程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有30所学校参与的第三轮“课程整合研究”又扬帆启航,我们的初步行动先后得到泰州教育、江苏教育报等媒体的报道推介。
三、特色创新,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句子
教科研工作应是一项开创性的任务,“开创”就要追求在博采众长之后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两年多的工作,我觉得我区教科研工作在创新特色上有如下几个方面可圈可点。
1.名师工作室成了本土研究院。为了形成名师1+1大于2的聚合效应,我们组建了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因此,本土的学科教学研究院也就应时而生。名师工作室首先是课题研究的示范基地,每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多个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每项成果随时在网上进行发布。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不仅在区内,在市内外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外界学习效仿的首选。其次,名师工作室还是课题研究具体指导的专家库。根据各课题研究的需要,随时随地从专家库里邀请一两位到校参与具体的指导。中学数学的“送培”、“送教”、“送导”一直受到不少课题组的欢迎。二中钱五海、南苑王乃平等同志接地气的专业化指导,使得我区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再次,名师工作室还是新人培养的孵化器。各课题组将有潜质的课题核心成员选送到工(山草香☆)作室,先是现炒现卖,一段时间后便能逐渐独立行事,小学数学就是这样为新兴的城南小学培养科研骨干的。有了名师工作室,一般问题都能在区内得到解决。
2.校园文化成为科研的源头活水。文化是一种力量,一种影响,一种情怀,一种温暖,培育体现核心价值的学校特色文化对于师生成长和学校的品牌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20xx年5月,我们在行知实小召开了文化校园创建现场会,兴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遵循“地域特色、历史积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全区80%以上的学校初步形成了特色文化,大伦小学的“崇实”文化、港口小学的“港口”文化,蔡官学校的“冠军”文化,沈高学校的“生态”文化,梅垛小学的“梅香”文化等又一批崭新的文化校园陆续显现,新建的城西实验学校也“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谋划“开发潜能 创造智慧”的智慧学校文化,一旦建成,学校便沿着智慧之路阔步前进。由校园文化繁衍出来的富有个性的课题研究,如罗塘小学的“民乐”研究,白米小学的“和雅”校园研究,兴泰学校的“勤真”文化研究,俞垛小学“三味”校园文化研究,张甸中学的“耕读”文化研究等,这些课题植根校园,雨水丰沛,假以时日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3.教学方式和风格成了一道多彩的景致。姜堰作为教育强区应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风格。经过近几年的专题研究总结,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举一反三 反三归一”的教育教学方法,简称“一三一”。娴熟运用“一三一”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形成“厚重通灵”的教学风格。方法和风格的形成,也就有了我们自己的教学主张,催生了各学校操作层面教学方法的研究,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生动景象。特校的“乐学”课堂,东桥的“尚美”课堂,王石小学的“生本”课堂,溱潼二中的“自互导”课堂,实验初中的“生成”课堂,正在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稳定的架构。港口小学沈勇“厚重通灵”教学风格的理论研究文章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实验小学秦咏中、李萍对风格的研究又开始了新的开掘。20xx年实验小学王芳老师荣获苏教版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这是继陈志明以后的又一个特等奖第一名;省姜堰中学缪素华老师也获得了全国“时事课堂”展示一等奖。
四、任重道远,教科研品牌的形成尚需时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教科研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课题的存在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二是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教科研水平不均衡,协作水平不高;三是课题的后续研究及成果的应用不到位,存在着为研究而研究的问题;四是有的学校课题虽多,但缺少整合的核心课题。因此,今后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教科研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研究的各项工作。
1.重视教科研机制创新。首先是制度创新。要建立教科研工作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教科研成果表彰奖励制度,同时,要建立教科研工作过程与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完善培训与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机制,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为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其次是研究形式创新,探索教科研校本化途径。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题学术交流活动,正常教师教学观摩以及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常态督查教师撰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并定期组织专题研讨,要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与发展需要,选择并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多元校本研究形式,认真开展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综合研究、校际联合研究、网上研究,努力把教师个人的实践反思、教师集体的互助合作、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开放共享的教科研新模式。再次是考核创新,将教科研成效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完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修订《中小学教科研先进学校评估方案》,正常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组织校本优秀课题评比,经常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观摩研讨会,进一步加大教科研工作在素质教育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形成教科研工作学校全覆盖、教师全参与、城乡均衡化的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
2.强化教科研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校长要成为教科研工作的实践者、指导者,教导主任、教研主任要成为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成为教科研活动的具体策划者和实施者;其次,要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名特优教师成长工程、青蓝工程,进一步放大学科名师工作室效应,使更多教师进入名特优行列,强化教科研队伍;再次,要加强教科研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学校要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并指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要对教师的理论学习、业务进修及科研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并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力求推动教师个人和学校向更高级别更高层次发展,逐步培养出省内教育的名家。
3.聚焦教科研重点课题。要重点关注我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有效途径问题,对我区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超前研究、实证研究,高起点谋划和研究我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为教育决策提供高效服务。通过多元协作、集体攻关方式,扎实开展基于实践创新的原创性研究,争取推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课题优秀课题,在中小学分别建成数个教科研基地,创成泰州市以上教育科研先进区或示范区。
4.推动教科研转型升级。当前,随着教育事业逐渐转向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根本标志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发展对教研工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专家田慧生指出:教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改革创新和整体转型。这个转型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实现从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的转变,向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研转变,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的总体需要转变。特别是研究重心要实现由研究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由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向基于事实和数据的教学研究转变,由注重统一性的教学要求向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转变,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研究转变,由单纯关注教材教法研究向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全要素研究以及服务区域及学校发展转变,由基于课堂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向基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的研究转变,树立新时期教研工作和教研队伍全新的整体形象,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新的专业贡献。
各位校长、同志们,教科研会议两年一度,希望每次都能开出信心,开出方法,开出智慧,开出成果,全面提高我区教科研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区教育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谢谢大家!
上一篇:健康教育论文【参考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