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有感汇聚精选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读梁家河有感【第一篇】

诗人谷溪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路遥的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山花》是他在1972年9月创办的延川县文艺小报,由他担任主编,路遥常在《山花》上发表诗作。取名“山花”。谷溪回忆说,习近平所在的梁家河离延川县城约有25公里山路,当年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习近平来县城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了梁家河,他就会找路遥长谈。谷溪当时是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路遥则是通讯组学员,他们都住在县革委会的窑洞中,窑洞既办公又住人。谷溪回忆道,当年习近平和路遥进行彻夜长谈的窑洞是“三间房”,这是专门供来客住的客房。在谷溪印象中,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读书范围广泛,十分好学。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习近平40多年前当知青时的模样,他随身军包内装的全是书和厚厚的笔记。

我的感受:当你脚踏着黄土地,手轻轻地抚摸着路遥的雕像,一阵风吹来,竟闻到了路遥门前的山花淡淡的香味,此时的你,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这面朝黄土背朝天如此贫瘠的地方,竟也造就出这样两位伟大的人儿!在那样的岁月里,他们两人推心置腹地彻夜长谈,到底谈些什么?没有恶劣生活坏境的抱怨,没有社会不公的愤慨,有的是知心人儿话投机的畅快,有的是大丈夫当雄飞的高远志向!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不止一次讲述过他的读书故事,也每每在演讲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让听者叹服。央视新闻定制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柜”,来看看总书记的“书单”和读书感悟吧。

在这个书柜中,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涉猎的书面很广,他不仅看的书多,而且写读书感受,是的,这个书柜只是习近平读书生活中小小的缩影罢了,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中,我们了解到习近平读书学习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正如有些老乡所讲的——有个缝针的时间都要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

第二,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一方面,近平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异同,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正所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他经常是以看一本书为主,同时又寻找相关的书籍作为佐证,不断地扩展阅读书中的知识。比如他看中国历史,就是先以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为主要读本来学习,但在学习中发现史学家的不同观点时,就以钱穆、吕振羽等不同版本的中国历史书籍来互相印证、互相对比,深入理解。这样学到的历史观点,是一个立体、全面的观点。既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不同点,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

这一点让我想到了最近热播的古代宫廷剧《延禧攻略》,这部剧,风靡一时,被称为一部行走的中国文化教科书。抛开剧情,单说考究用心的清宫布景,古典素雅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中国风构图,用网友的话来说“随便一摁暂停,都是一幅绝美的中国水墨写意啊!”剧中的各种细节,完美到极致,比如清宫的服饰不是剧组胡编乱造出来的,而是参考各种史料古画,极尽所能做到经得住推敲考证。我们看这张图,真实的富察皇后画像和剧中的富察皇后一对比,她们的耳坠除了颜色略有不同,其他的简直是做到了神还原。这部剧布景如此的考究,这取决于导演于正对古典美学的研究和热爱,在开拍这剧之前,她就做了很多的功课,比较清宫权威的书籍,考证历史,极致还原,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希望有一部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戏,让观众能真的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伟大和美学,更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传承下来。看来,对一件影视作品极致的追求和用心,必然造就一步成功的作品!它的思想决定了它的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这样极致追求梦想的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中国大地上实践开花,这些都是建立在他对祖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之上的,这正是他人生的第一步开始,渐渐形成了他宏伟的治国理政的思想体系,谁能想到?一个陕北的小山村——梁家河铸就了中国新时代的伟大领导人习近平,就是那个在动荡的年代在“尘埃”中仰望星空的读书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需要汲取习近平博览群书、深入钻研的读书精神,而作为年轻的党员同志,我们更应该学习习近平在艰苦的岁月中知难而上、敢作敢为的勇气和气魄,在“尘埃”中仰望星空,这未尝不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读梁家河有感【第二篇】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他根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源于习仲勋红色革命传统严格的家教。习近平在前往梁家河时,随身携带着两大箱书,是村民们可以眼见的,而带来的融于血液中红色革命传统是村民们不可眼见的。

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在昏暗的油灯下,如饥似渴的学习,在艰苦繁重的劳作中历练,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

在生活中从不抱怨、不诉苦、很坚强,见识多广,性格随和,说话不偏激也不保守,为人很实在。理论上的认知,指导着习近平在知青岁月中开拓创新、快速成长,立下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志向,继而在持续的实践中又进一步将理论认知愈来愈趋于完美,与梁家河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种理论认知,实践于一村,便为全村人民服务,可使一村欣欣向荣;实践于一县,便为全县人民服务,使一县飞速发展;实践于一国,便与全国人民血脉相连,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硕成果,并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智慧支持。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是一肩挑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事业。这一伟大事业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空想,是要通过坚韧不拔的真抓实干来达成并必然可以达成。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从一个北京娃蜕变为一个村里娃,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向群众学习,但又不仅仅向群众学习,以开阔的视野、无畏的胆识、有力的担当带领群众在梁家河建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淤坝造田,成为人民群众信任的大队支书,成为全县优秀的基层干部。

他为何总能事事走在前头,敢于排除万难,大胆做事,是因为青年习近平坚信只要是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就不担心上级不支持,只要是建立在科学调查研究基础上做事情,就不担心会失败。

青年习近平的多动脑筋一碗水端平做行动的巨人等准则影响培养出随娃、铁锁、黑子等一众能干的基层领导,为梁家河后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等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带来了如今梁家河的富裕安康。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始终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青年习近平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求知若渴,扎根人民、团结群众。既虚心做人民群众的学生,又担当起人民群众的领头人。事为群众所谋、心为群众所想、行为群众所达,在梁家河经历七年岁月的积淀,他从马列名著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智慧,从创新实干中锻炼出火候,从黄土高原的根脉里孕育出梁家河的大学问。

这个学问虽冠以梁家河之名,却不独为梁家河所用,在中国大地上普遍开花结果,乃至于向全人类提供智慧支持。

这个大学问上以承接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下以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学问五千年来从未断绝,绵延含藏于中华人民的血脉之中,由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以马列主义启出,于青萍之末,扶摇直上云海。

在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我要认真学习梁家河的大学问,深入汲取梁家河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和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知行合一的实干者。

读梁家河有感【第三篇】

梁家河,这是一个见证艰苦奋斗的地方。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个红色大字依然在知青窑洞的外墙上醒目所在,窑洞旁边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是习近平当年带领乡亲们所建的。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群众开荒山,挖水窑,建沼气,办铁铺,筑淤坝……这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同群众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人民情怀。

梁家河,这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建设进步的光辉史。细读《梁家河》,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真正理解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实意义,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领袖的伟大风范。这就是习近平,坚定的信念,坚韧的品质,为民的情怀在梁家河的山山峁茆历练了他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七年的农民生活,人生的大课堂,造就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

今天,我们在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正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而奋进!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光荣而艰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读梁家河有感【第四篇】

梁家河,这是一个座落于中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山村,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很起眼的陕北小村庄,却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陕北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是伟大的延安精神产生地,梁家河就成长在这片红色革命圣地上。在延安精神光茫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梁家河,这是一个能找到初心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每名共产党人都把寻求人民解放,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党的宗旨,共产党人的初心。

青年时期的习近平,1969年从北京来到这里当知青做农民,那一年他才16岁,而这一干,他就在这个小村庄当了七年的中国农民。这就是青年习近平,一颗红心永向党,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习近平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今天,我们的总书记带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继续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宗旨,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奋勇前行。让生长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梁家河,这是一个见证艰苦奋斗的地方。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个红色大字依然在知青窑洞的外墙上醒目所在,窑洞旁边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是习近平当年带领乡亲们所建的。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总书记带领群众开荒山,挖水窑,建沼气,办铁铺,筑淤坝……这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同群众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人民情怀。

正如总书记所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梁家河,这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建设进步的光辉史。细读《梁家河》,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真正理解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实意义,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领袖的伟大风范。这就是习近平,坚定的信念,坚韧的品质,为民的情怀在梁家河的山山峁茆历练了他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七年的农民生活,人生的大课堂,造就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

梁家河,陕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满着美好梦想的地方,如今是沧桑巨变梦想成真的地方。

今天,我们在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党的核心习总书记的带领下,正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而奋进!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光荣而艰巨。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可以说《梁家河》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语言质朴,字字饱含着真挚的情谊,在读其中几个章节的时候,我几乎无法抑制地流下了热泪。

四十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才十五岁,就要背着行李到当时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梁家河插队。远离父母亲人、远离大都市,一般人难以渡过。

然而,习近平总书记却在那里一待就是7年。从一个白净的城里娃锻炼成了一个干农活从不“撒奸儿”的好把式;从一个讲普通话的北京人变成了一个张嘴就来陕北话的黄土高原汉子;从一个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才被批准入党的年轻人,成长为当时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

真是难以想象,在此期间,在那样的环境里,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忍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如果没有一种锲而不舍、坚毅果敢的品性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的坚定信念是难以支撑的。

在梁家河生活战斗的7年里,习近平总书记热爱学习,经常点着煤油灯一学就是大半夜;喜欢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交心;善于和群众沟通交流,办事公道、“一碗水端平”,时刻想着如何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他干事认真踏实,担当精神强,累活、苦活带头干、抢着干,先后带着群众打出了甜水井、修成淤地坝、办起了铁业社、代销店等等,不断改善村里生产条件;他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不远千里到四川去学习沼气技术,建成了当时陕西第一口沼气池,一举击破了当时所谓专业人士的“沼气过不了秦岭”的谬言。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和真情实感,赢得了全体村民的爱戴和不舍,谱写了一曲既感人肺腑又荡气回肠的壮丽诗章。

掩卷深思,梁家河真不简单,不能小看,这的确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苦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坚信光明,也许它就是一个磨砺石;困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团结一心、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没有什么不能战胜;挫折算不了什么,只要初心不变、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兴许它就是一块试金石;百姓的心里有杆秤,群众的意愿大如天。所以,《梁家河》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认真读、反复学、细细品、深刻悟,更重要的是要真真正正地做好“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基层文学艺术工作者,今后我决心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为民情怀,撸起袖子加油干,多为人民鼓与呼。

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学习,多读好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政策理论水平,提升政治站位和个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

二要心系群众,艰苦奋斗,刚正无私,敬业勤恳地扎实工作。多深入基层、多走进群众,多倾听老百姓的心声,在工作一线锤炼党性,磨砺意志,廉洁奉公,埋头苦干。尤其在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扑下身子,上门入户,用心、用情地真扶贫、扶真贫。

三要发挥业务特长,为时代立言,为人民放歌。习总书记曾说:“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工作者想要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一定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坚决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立足本职、结合实际,身体力行地带领全县文艺界人士真真正正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多创作出一些“有根本价值所在”的文艺作品,尽力为城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从贫困户家中返回,已是掌灯时分,翻过《梁家河》的最后一页,我掩卷凝思,青年习近平七年梁家河岁月的点点滴滴,如山涧溪流缓缓流来,直抵心扉;如轻歌细语,不绝于耳,久久回响,他带着浓浓的泥土味儿和特有的微笑,身穿黄军装,脚踩解放鞋的形象,总是跃然眼前,在我面前一次次呈现,一天的辛劳荡然无存。

现实文学《梁家河》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怀,深情描述了习近平青年时代的七年梁家河岁月,向我们展示一代领袖在青春岁月中的成长、成才、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不平凡人生经历,特别是他勤奋好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博学探究精神和他“蒸干水分,结合群众”,获取真知的治学态度给以我深刻启迪。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我给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梁家河时代的习近平正是具有这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博学探究精神。

无论是在土窑洞的煤油灯下,还是在挥鞭牧羊的后山坡上,他总是怀揣书本,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红与黑》《浮士德》,从卡尔马克思、莎士比亚再到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

七年的梁家河岁月,青年习近平和众多的乡亲们一样,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但也正是这七年时间,他饱读经典,遍阅名著,“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书本是他梁家河岁月的忠实伴侣。

庄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时间精力都十分有限,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特别是处于今天这样一种媒体日新月异,各类知识海量翻新,一切皆在变化的时代,我们在注重博学的基础上更应注重对经典的学习,应把书当成一面镜子,将书中体现出来的精神、意志、品质来对照自己,激发提升自己,以此作为自己做好工作、服务社会的原动力。

“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水分很多,只有结合群众,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将知识根植于时代,根植于群众,并结合于群众,这是青年习近平梁家河时代最朴素的知识观,也正是这种知识观,奠定了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政治家品格,铸就了他海纳百川、胸怀天下、忠于国家、心系万民的领袖情怀,凝聚了他登高远望、汇通天下、治国理政、复兴民族的不竭动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凡事有所成者,必是悟有所获,悟有所获者,必是读有所得。将读书与求知紧密相连,将求知与为民紧密相连,将为民与济世紧密相连,这是我从总书记梁家河岁月的读书印迹中所得出的深刻启示,也为我们今天青年一代追求梦想,实现梦想提供了有效路径和现实依据。

今天我们正搏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一名新兵,我应更进一步深刻学习,感悟习总书记的梁家河岁月所蕴含的巨大精神内涵,不忘初心,不弃不馁,不急不躁,以抓铁留痕,踏石有印的工作作风,做好自己的每项工作;以学而不厌的毅力,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以学而乐思的精神,反复思量,汲取营养,总结心得;以学以致用的态度,学以修身,学以资政,博学多思,乐学会学,为推动“八项规定”“四种形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落实和持续发展,决胜脱贫攻坚尽一份力。

读梁家河有感【第五篇】

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7年的地方。近日,反复研读纪实文学《梁家河》,每看一遍都有不一样的体验,梁家河的一山一水、一人一事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书中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的青春岁月,记录了他从初到梁家河的迷茫到坚定为人民做实事的心路历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可从书中不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是过了“饮食关”,粗粝的杂粮咽得下、吃得香;

三是过了“劳动关”,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四是过了“思想关”,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真正融入到乡亲们之中。身处逆境中能够有坚定的意志,殊为不易。联系到自身,大多数我们青年干警的成长经历都相对顺利,遇到挫折相对较少,这尤其需要我们努力学习青年习近平的不怕挫折,勇于正视未来人生可能遇到的低谷和困难,锤炼出刚毅坚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有为才会有位。实干是青年干部的“基本功”,只有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巧干,才能不成为“庸碌人”。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经历就是对青年人努力前行最好的指引,青年人理应少说多做,踏踏实实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不讲任何理由和借口,充分发挥青年人实干精神,实实在在的苦练服务本领。要牢固树立“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把握机遇,找准定位,顺势而为。做到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结束,对定下来的工作、承诺的事项,盯紧抓牢、一抓到底,真正做到说到和做到相统一,不让工作年复一年的“涛声依旧”。青年人更要树立“精品”意识,高标准、严要求,好中求好,优中求优,干一流工作,创一流成果。

习总书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梁家河曾是一片贫瘠却淳朴的黄土地,一方艰苦却磨砺的红色热土,可正是小小的梁家河,却蕴藏了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始发站”,随着阅历的增加,职位的变化,我们在人生的“列车”上不断前行,会经历“有的人下车、有的人上车”,亦会经历形形色色的人群,可唯一不变的是那些砥砺奋进做实事的岁月和经历,我们要守护好梦开始的地方。无论日后走向什么的岗位,经历过多么辉煌的过往,都要牢牢记住那些培育过我们、鼓励过我们、帮助过我们的地方和人。

《梁家河》这本书完整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15至22岁的人生经历,只能感叹陕北是个神奇的地方,梁家河精神需要实践传播,需要内心感悟,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应时刻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不忘本,砥砺奋进做实事。(吴堡县示范幼儿园慕艳红)。

梁家河的阳光。

文/远山近水。

梁家河是一张名片,记录了同甘共苦的艰难,照出了一个政党俯身为民的光芒;

梁家河是一种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新体现,它书写着共产党人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它演绎着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气象。

植根沃土,才能收获人生的春天,向群众寻求智慧,才知道谁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动力。为民办事的心,早在梁家河当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就已种植,于是,无论走到哪里,牵挂成了一份厚重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那份为百姓办好事的初心一直都在。七年的磨砺,在梁家河生成一种信念,一种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它像一束阳光,把人民的心房照亮,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任何时候都如此坚定。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对人民的牵挂成了一份浓浓的恩情,对梁家河的牵挂成了一种责任与一份深深的牵念。

因为改变,所以总是难以忘怀。走遍梁家河的每一个角落,记忆的橱窗里总映着曾经的岁月,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不仅有回忆,更有记忆深处不变的初心。温暖的家,美好的过往,亲切的滋味,埋藏已久的回忆,一切都是同甘共苦的情景。在人民大海里掀起的朵朵浪花,泛着些许的波纹,荡漾一池的笑靥。总书记的笑是舒心的,告别贫困的梁家河人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梁家河的笑,是快乐的,也是富足的,因为牵挂已温暖,日子已红火。

在梁家河,那些有温度的事情挥也挥不去,和梁家河一起成长的日子,总萦绕在心头,那些在人民的生活里汲取智慧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人,只有融入自己生活的圈子,才会珍惜彼此相遇的真情,一份酸菜,却是一份情怀的展露,更是一个脱贫攻坚使命的开始。在梁家河的艰难日子里,吃苦成了一种修炼,修得苦中苦,方知万事难。梁家河,中国农村发展的窗口,人民与党心连心,深情厚谊不老情,逐梦征程在路上。那个绣着“娘的心”的针线包,弥足珍贵。却是一份真情的传递。真情感怀,只待花开。一份情意,一份珍藏。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梁家河的经历,让生命的过滤有了守护与牵挂。人都是这样的,一旦对人,对村庄有了感情,一生都企盼那个地方,那些人有快乐的未来。陕北高原给了总书记一个信念,那便是改善民生,让善良的中国农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似乎就是梁家河精神的写照。穿越千山万水去牵挂,只因你的幸福要有获得感。六一儿童节前夕,总书记给照金北梁孩子们的信,照亮了孩子们的心,这才是伟大的关怀。传承红色基因,便是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有些问候是要送给人民的,因为我们的党植根于人民,这些问候的送达,是如此温暖,如此坦然,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岸的情怀。

延安,革命的圣地,中国命运的转折点。延安精神的力量源泉。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不忘初心,牢记党心,心系民心,只为修身。共产党人,只有深入生活,了解人民的需求,才是一个共产党人的追求,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是人民幸福的梦,是人民富足的梦,是文化传承的梦。为民奉献的信念是每个共产党人信守的承诺,为民奉献的信念源于延安,源于梁家河。这便是总书记人生大手笔启程的开始。共产党人只有心里有人民,始终解决人民的疾苦,始终想着人民的幸福,这样的政党,才会有力量,中国的发展才会有方向。改变世界,实现人民幸福的梦想必一路顺畅。唱响共赢,文明才会更灿烂。

梁家河。

挥之不去的乡情。

拂之不去的责任与使命。

几多回忆。

几多牵挂。

那片陕北神奇的土地里。

生长着为民服务的丝丝信念。

那个小小的梁家河。

却是共产党人。

为民谋福祉的精神高地。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人民孜孜追求的目标。

那些朴实的话语里。

有中国崛起的万丈光芒。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

只有共同富裕。

过上美好生活。

才是中国留给世界最美的风景。

当年的知青下乡,像星星,落入人间,带来知识与实践的伟大探索。梁家河让这种实践结出了硕果。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总书记的治国理政,为创新,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声音铿锵有力,“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中国人的朝气与力量让世界惊奇。层出不穷的中国制造,联通着世界。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引领世界。

与书结缘的人,一生都是富足的。在艰苦的环境中,甚或安逸的生活中,与书结缘,才能一世美好,永远年轻。书是生命的力量,书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文学滋养并盛放梦想,历史的回眸孕育并变革生命。伟大源于书本。伟大的思想则缘于深度的思考。“锅里有了,碗里就有了”“国家强了,人民就幸福了”。大格局,才能有大方略。正是梁家河的经历,才让中国发展有了硬实力,有了世界目光。帮助,只为发展,只有帮助,才能赢得回报。这便是梁家河的视角。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工作好不好,全靠群众讲。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这便是梁家河的阳光。

2018年6月4日。

48 2007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