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1

一、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中小企业数量与规模越来越大,其经济份额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传统体制的顽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使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双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第一,观念陈旧、管理模式僵化,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往往得不到应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普遍较弱,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会计或其他部门兼管或由企业主管人员一手包办,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在中小企业往往得不到应用。

第二,资金短缺,筹资难度大、应急能力较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成本高、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企业要持续生产经营、扩大再生产、进行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中小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因此筹集资金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首选问题。

第三,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开始自觉地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速度,上了许多投资项目。但由于财务管理水平低,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加之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得不到运用,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其结果是“不改造等死,改造了找死”,造成投资失误。

第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很多中小企业不设财务机构,没有专职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职能由会计或其他部门兼管或由企业主管人员一手包办,造成会计信息极不真实、不完整。

第五,财务控制薄弱。目前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控制薄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现金管理不到位;应收账款周转缓慢;存货控制薄弱;利润管理能力不足;成本费用管理水平低。

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由宏观经济因素和中小企业自身双重因素造成的,针对财务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科学合理地进行投资决策,降低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以财务部门提供的真实的各项财务指标作依据,对产品的先进性、市场生产力、市场竞争力等几个方面正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在投资方式上应以中、短期投资为主,采用多元化投资,合理分散投资风险。

第三,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提高认识。强化资金管理,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加强财务控制必须贯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一是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制;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三是对存货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三、促进中小企业改善财务管理的建议

第一,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建立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和组织基础。因此,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规范产权改革,一是解决所有权过分集中的情况,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防止“一股独大”;二是建立起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

第二,经营者必须树立理财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理财的角度来看,经营者必须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树立专业化经营观念,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第二,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积极作用,是许多经营者的良好愿望。第三,树立现金流观念。现金流是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的“血液”。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成长的动力。

第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要经过培训、考核,达到要求后发证上岗;被委任会计领导岗位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职务任职资格,决不可滥竽充数;对会计人员要经常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教育,提高素质,《会计法》对此都有明确规定。

第四,财务资金管理活动的外包。由于企业自有资源和活动领域的局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管理活动所需要的一切专业技能和资源。中小企业可将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交由专业机构进行管理。

小企业财务管理范文2

在我国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定义较为宽泛,通常意义上凡是相比同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其资产、人员和经营规模等较小的企业都可以纳入中小型企业的范畴。而在2003年由我国经贸委、财政部、国家计委和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并获得国务院同意颁布实施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则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即中小型企业应为营销额不超过3亿元,企业职工总量不超过2千人,或是企业总资产少于4亿元,凡我国境内满足于三点之一的企业都可以称之为中小型企业。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缺乏正确认识

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企业自身实力有限,管理者往往会把绝大多数财力物力投入到利润大、回报快的方面,因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这种不会直接产生利润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就会相对淡薄,企业难以形成有效地管理机制,管理制度也形同虚设。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甚至管理者缺少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企业不能够形成有效地管理体系,极大地影响了生产经营中对于资金的合理利用,不仅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损失,还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运作,甚至贻误商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中小型企业中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也有着一定误区。因为规模限制,中小型企业结构相对简单,权利高度集中,在一些问题处理上工作效率较高,所以财务管理所体现出的价值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必要,甚至有人认为财务管理是管理者对于财务的控制和支配,与企业自身和员工关系不大,一切事宜都是领导说了算,而管理者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又往往不按程序办事,无视会计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肆意妄为,致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沦为少数人攫取利益的工具。

(二)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天然劣势

中小型企业自身实力较为弱小,其内部机制和管理方法都不够成熟,因而在进行融资时就会遇到重重阻碍:首先是我国的金融机构为了减少信贷危险不愿意将资金投给实力弱小,发展困难,生存周期短且信用等级低的各中小型企业,使得这些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来发展壮大自己。另外,中小型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周期短,信贷金额小,贷款频率高,加上我国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在办理各项信贷业务时要进行各项繁杂的手续,使得中小型企业在融资方面往往不够及时,很多时候空有好的商机却不能抓住,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作。

(三)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不规范性

在中小型企业当中对于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一直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其主要表现有:1、资金利用不充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财观念,管理者忽视了资金时间价值和机会成本,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大量资金闲置不能够投入生产进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部分管理者购入过多的现阶段用不到的固定资产,造成现金紧张周转不开,严重影响生产活动的进行。2、产销不平衡。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销售渠道不稳定,其产销能力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协调,或是担心下月不能够完成产品供应任务等原因,往往会在月末积压大量库存产品,甚至有的企业库存积压会超过其营业额的二至三倍,这样套住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企业周转失灵,往往会面临破产危险。3、缺乏有效赊销政策。如今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赊销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商业合同会以赊销为前提条件,故而有效地赊销政策就变得格外重要。很多中小型企业中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赊销政策,缺乏行之有效的催收手段,造成大量货款收回不及时,甚至形成坏账,对企业危害极大。

三、针对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点毋庸置疑。中小型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归根到底是观念的问题,只用企业管理者学习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技能和理论观念,提高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时下财务管理的尴尬现状。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管理者个人对于企业财务的支配权力,而是关乎整个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需要企业各级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需要聘用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支持,需要管理者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倾全企业之力尽全企业之事。

(二)科学投资,合理融资

中小型企业由于实力弱小,在生产经营中市场面临破产危险,故而应多采用稳健的投资方案和理财方案,注意规避风险,合理规划经营方案,由小做大一步步发展壮大自己。由于可靠地信息渠道较少,面对海量市场信息更要提高警惕,适当增加调研和考察工作,优化投资方案,减少经营风险。企业在经营中的各项投资应以对内投资为主,稳固企业自身基础,便于今后的壮大。企业应具备自身优势产品,形成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使人们能认识到企业的经营实力和发展潜力;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在这个越来越讲究信誉的时代,良好的信用状况会成为很多情况下的通行证和市场准入证;另外企业应拓宽自身融资渠道,不能仅仅通过国有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贷款,还可以采用更多新的形式的融资方式,比如租赁融资、民间融资、“金贝壳”贷款、应收账款融资、通过担保公司进行融资等方式。通过不同的渠道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解决财务管理问题。

(三)规范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方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制度规则方面的要求。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掌握更加充分合理的理财知识和会计知识,是企业资金更加合理地得到利用;拓宽企业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建立订单驱动的生产方式,减少库存对于现金的套用;合理规划企业资产,减少不必要的物资的购入,从而节省流动资金;建立行之有效的赊销政策,及时对欠款进行催收,避免出现坏账。

(四)国家应对中小型企业加强保护

中小企业财税管理3

关键词纳税 筹划

一、区分纳税筹划与避税、偷逃税

纳税筹划与偷税、逃税、避税是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这些概念都是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本身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其目的都是纳税人以少缴税款为目的而采取的有意行为。虽然三者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

(1)纳税筹划的特征。纳税筹划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也就是说,纳税筹划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其一,合法性,这是纳税筹划的前提,纳税筹划只能在税法及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超越规定之外,逃避税收负担,则属于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其二,目的性,那就是尽可能多地获取税收利益。税收利益有两层意思:一是减少纳税的绝对额,即直接以减税、免税形式减少应纳税数额;二是延迟纳税时间或获得税收的时间价值;其三,筹划性(超前性),纳税筹划是一种有计划、有安排的经济行为,是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前,通过充分研究分析业务过程和业务环节涉及的税种、税收优惠政策及税收法律、法规中存在的利用空间对企业的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等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否则,纳税筹划就会失去意义。

(2)纳税筹划与避税。避税是相对于逃税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指纳税人采用不违法的手段,利用税法中的漏洞、空白获取税收利益的行为。纳税筹划与避税的区别主要有:一是范围不同。避税的范围比纳税筹划的范围要广泛,包括一切为了减轻税收负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行为。二是目的不同。避税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而纳税筹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通常情况下,减轻税收负担有助于增加利润,从而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二者是统一的,但有时也不一定,为实现财务目标,纳税筹划有时可能选择税负较高的方案。三是采取的手段不同。避税可以不择手段,而纳税筹划的手段必须不违法。

(3)纳税筹划与偷逃税。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法,通过对已经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采取隐瞒、虚报等欺骗手段以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逃税是指纳税人采取虚报、谎报、隐瞒、伪造等各种非法手段,达到不缴纳或少缴纳税款目的的税务违法行为。纳税筹划与偷逃税的差异在于:一是本质上的差别。偷逃税是违法行为,纳税筹划是不违法的。二是发生时间的差别。偷逃税是一种“事后控制”,是在应纳税额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采取不正当的手段,逃避纳税义务;纳税筹划是一种“事前控制”,是在应纳税额没有确定的情况下,采取合法的手段,使其应纳税额最小。

二、纳税筹划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

事实上,中小企业通过纳税筹划不仅仅是可以带来节税的税收利益,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进行纳税筹划,还有着其它更多的现实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纳税成本。纳税筹划的直接作用是可以减少企业税收支出,降低企业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短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通过纳税筹划来减少直接支出,相当于为企业进行间接融资,为企业增加收入。

(2)有利于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因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企业内部往往存在诸多制度不规范、惯例无秩序的状态。而一个企业要进行纳税筹划,必然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这些条件的改善,必将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3)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和追求盈利、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从企业经营战略上看,企业应通过尽量增加收入的来源或尽可能节约各种生产要素的投放,来达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之目的。渗透于企业的投资、融资、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纳税筹划既可以有效合法地减少企业的纳税支出,增加企业的利润,又可以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4)有利于减少中小企业违法风险。正确有效的纳税筹划,是建立在企业对有关纳税事项的周密分析,判断和控制,以及对可能触犯税法的经济行为进行的纠正和防范的基础之上,纳税筹划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以合理合法为前提的。虽然企业也可以通过偷税、逃税等手段减少税务支出,节省纳税筹划成本。但采取偷逃税等手段规避赋税,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经税务等相关部门查处,将会面临严厉制裁。而纳税筹划经得起税务稽查机关的查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合法的纳税筹划减少税收违法风险,同时也为增加后续税源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中小企业纳税筹划需要考虑的因素

(1)树立全面长远的规划眼光。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目的在于创造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利益最大化。虽然税收成本是战略制定中需要考虑的一项,但是当面临税收筹划与企业发展战略背道而驰的情况下,企业需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考虑,如果仅仅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出发,可能会因小失大,从整体上损害企业利益。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因为中小企业资金、人力资源薄弱,一旦偏离了长远发展战略,就会导致全局性的失败,例如有些中小企业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人为地加大成本费用,推迟盈利年度,忽视生产经营,造成连续亏损,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2)着眼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纳税筹划是企业理财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着眼于企业全局,考虑企业长远、整体税负的下降。因此,纳税筹划活动要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任何一个可能产生税金的环节,均应进行。另外,纳税筹划活动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要顾及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因为纳税筹划也影响与企业有关的各种关系人利益,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而关系人的行为,通过与企业的不同契约关系,又反过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因而纳税筹划不仅限于本企业,应同其他单位联合,共同寻求节税的途径。

(3)服从企业的总体管理决策。企业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在法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的纳税支出并获得最大的节税收益。为此,企业一般是通过选择低税负的纳税方法和递延纳税期这两种方法来获得节税利益。但每个中小企业都有自身的发展目标,都有其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政策。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纳税筹划是完成企业目标和贯彻企业政策的一种手段。有时候,减少当期的纳税所得,递延纳税的时间,可能与当期的经营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这种情况下,纳税筹划不仅仅着眼于税法上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中小企业总体的管理决策,应服从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不能一味强调纳税利益而放弃经营目标的实现。

(4)注意中小企业的相关成本。中小企业纳税筹划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保证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因为企业纳税筹划,作为筹划人的筹划费用最终也要归集到企业资金成本中去,也就是说纳税筹划所取得的纳税筹划利益是所取得的名义收益与付出筹划代价的差额。任何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在获取部分税收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为实施该方案付出纳税筹划成本,这里所指的成本不仅包括税收筹划所需要的人力、信息收集等显性成本,还包括税收筹划的机会成本,在税收筹划实务中,企业常常会忽视筹划的机会成本从而产生筹划结果与筹划成本得不偿失的风险。只有在充分考虑筹划方案中的隐含成本的条件下,且当纳税筹划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该项纳税筹划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因此,在纳税筹划时,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纳税利益和相关成本之间作出权衡。

(5)考虑产生的风险因素。纳税筹划的风险首先来自于政策变化风险,税收作为经济调节的杠杆,总是在不断地适应经济活动的变化,因此,税收政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所以纳税筹划需要专业人员在了解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事前筹划,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政策变化,调整税收方案。于此同时,还有来自于纳税筹划方案本身设计的不合理以及操作不善导致的风险。即使纳税筹划方案本身设计得很正确,但如果操作不善,方案失败的可能性也会很大。第三种风险来自于税收筹划目的不明、方案不严谨导致的风险。税收筹划是以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管理为目标。税收筹划活动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的,是一种方法与手段,而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

四、中小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建议

(1)关注税法政策的时事变化。税收政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而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资本市场日新月异,这就要求纳税筹划人员不仅要时刻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及时系统地学习税收法律法规,掌握税法的细节变动,建立税务信息资料库,同时通过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把握宏观经济动态,合理预期税收政策及其变动,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要深刻理解、领会内涵。对税收政策及优惠政策有了全面、最新的了解,才能积极灵活应用政策,做好纳税筹划工作,进而做出对企业最有力的投资决策、经营决策或筹资决策。

(2)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控制。纳税筹划都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充分执行前提下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如果本身存在缺陷,或者制度完善而没有切实执行,都是纳税筹划风险发生的隐患。因此,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科学既是企业纳税筹划的基础,又是规避纳税筹划风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保证。中小企业自身要增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提高实行的自觉性。中小企业管理是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加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就要以加强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因为财务管理涉及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每一项经济活动之中,从中小企业的计划指标到盈亏和奖惩,都应该有一套完整、严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才能加强中小企业的相互制约和监督,进而提高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有效防止和避免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纳税筹划的偏差和一些不合法行为的发生。

(3)提升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提升中小企业管理者管理和决策水平。目前,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个人能力都比较强,但现代化管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对税务、财务、法律等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认识,提升理论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充分认识到纳税筹划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从而由上至下思想统一,形成合力,从而推动纳税筹划的合理、正确进行。其次,提升财务及纳税筹划人员综合素质。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最基木前提就是把日常的会计业务工作做好,杜绝假发票,杜绝各种人为的会计处理错误,减少因错误利用会计政策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税收风险。财务管理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财务人员用心、细致地去做,需要各个会计岗位上的人员积极配合与沟通。同时,引进高素质的具备综合理财能力纳税筹划人员对企业的纳税筹划进行合理涉及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将纳税筹划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4)建立纳税预警系统。纳税筹划只能在一定的政策条件下,并且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作用,所以无论是从事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员还是接受筹划的纳税人,都应当正视风险的客观存在,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涉税事务中始终保持对筹划风险的警惕性。企业应建立一套科学、快捷的税收筹划预系统,对筹划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风险,立即向筹划者或经营者示警。税收筹划预警系统应当具备以下功能:信息收集功能。通过大量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及其变动情况、市场竞争状况、税务行政执法情况和企业本身生产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预警;危机预知功能。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引起发生税收筹划风险的关键因素时,该系统应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筹划者或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风险演变成客观现实,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风险控制功能。当税收筹划可能发生潜在风险时,该系统还应能及时寻找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使筹划者或经营者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遏制风险。

五、结语

成功的纳税筹划不仅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减少税收支出,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深刻理会宏观经济走向和国家政策方针,帮助中小企业及时把握行业最新动向;同时还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加强内部财务制度的建设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以此为中小企业长远发展创造一个稳定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只有在提高对纳税筹划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正确理解纳税筹划的含义,走出纳税筹划误区,正视企业自身存在的纳税筹划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发挥企业各方而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纳税筹划水平,不断促进自身发展,从而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大地经济利益,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李晶生。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0).

[2]徐冰。企业所得税的筹划策略[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1,(7).

[3]来丰收,胡玉玲。中小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初探[J].财会学习,2009,(4).

48 1666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