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名言(5篇)
【导言】此例“张瑞敏名言(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张瑞敏名言范文1
张瑞敏介绍
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海尔集团总裁、海尔集团党委书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96年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的终身荣誉“五星钻石奖”成为荣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1984年、张瑞敏先生任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经理,同年,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该厂当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短短十三年时间,它把这个小厂发展在为97年销售额高达108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张瑞敏经理
海尔集团是靠名牌起家,靠“联合舰队”发展起来的。集团制定了以中国名牌海尔冰箱带动集团的一批产品成为名牌的整体发展战略,同时,还提出了“联合舰队”的管理模式,即海尔集团不应是一列火车,加挂的车箱越多,车头的负担越重。海尔集团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艘舰都有很强的战斗力,可以各自为战,但大方向、总目标必须服从集团旗舰的统一指挥,随时编成新的阵容,参加联合作战,发挥舰队的整体优势,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谁会想到,如今的海尔“联合舰队”,以前只是一副破烂摊子。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青岛电冰箱总厂,由当时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的张瑞敏 出任厂长。当这位1米80的山东大汉第一次踏进这家亏损147万元、几乎一半人想调走的集体企业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满车间臭气熏天的大小便,以至于他上任后制定的第一条规章制度就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瑞敏审时度势,抓信机遇,带领全体员工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创造了中国家电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
要干就要干第一
刚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几乎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生产定点厂家。当时,国内电冰箱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峰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挤满了市场,其中不乏“省优”、“部优”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要寻求生路,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
以张瑞敏为首的厂领导,分析市场形势时发现:尽管市场上的冰箱品牌不少,但并没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名牌还几乎是洋货的代名词。于是,张瑞敏果断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名牌。”这样,“名牌战略”和“争第一”的竞争观念便在海尔诞生了,并由此确立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
张瑞敏上任不久,发现厂里生产的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当这76台冰箱在生产者的锤子下变成一堆废铁时,张瑞敏流泪了,职工们也流泪了。接着张瑞敏又宣布,从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员全部受罚。从此,全厂职工悟出了一个即简单又深刻的道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劣质产品等于砸自己的饭碗。这件新鲜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一致称赞张瑞敏狠抓质量的决心和处理问题的气魄。从此,“海尔张瑞敏”这个名字在全国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那么,海尔的出路在哪里?张瑞敏决定引进国外高水平的生产技术,以“起点高”的优势来弥补“起步晚”的劣势。他们搜集了30个国外厂家的技术资料作比较,最后确定采用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1985年、琴岛──利勃海尔牌、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投放市场,很快便以高技术,高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直至1997年,一起稳居第一),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此后,各项荣誉接踵而至:中国十大驰名商标(家电行业唯一)、国家质量管理奖(家电行业第一家)、全国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第一名。海尔在家电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和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加拿大csa认证等10余项认证,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由于海尔产品的质量好、信誉高、牌子响,许多消费者都以拥有海尔产品为荣。因此,尽管海尔产品的售价要高出同类产品其它品牌许多,但消费者依然偏爱海尔产品。
卓越的管理系统
张瑞敏和他的助手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距中,创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oec,即日清日高管理系统,并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朱钅容基、邹家华、李岚清等3位副总理均作出重要批示,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一经验。oec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and clear的缩写,即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其主要内涵,就是贯穿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具体地讲,就是企业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计划执行,每日将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控、事控的目的,确保事物向预定目标发展。按照这一管理模式,上至总裁,下至一般员工,哪怕是一个修剪花草的花匠,都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达到什么结果。
张瑞敏认为,目前,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条条框框制定得十分严密但有不少流于形式。因此,张瑞敏认为,制定一项好的制度不易,能够坚决执行则更难。oec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丝不苟地坚持。
在企业管理中,海尔强调“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张瑞敏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应该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使之对企业的爱达到“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的境地。为此,海尔制定了许多有关的制度,如通过实行公开招聘上岗制度,发现人才和促进了人才流动,使许多年轻有为的员工走组建联合舰队上了领导岗位。经过几年呕心沥血、脚踏实地的奋斗,张瑞敏带领广大员工把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只破烂不堪、弱不禁风的小木船,迅速改建成一艘装备精良的航空母舰。按说,张瑞敏该满足了,然而他深知,一只战舰的实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孤军作战很难应付复杂的情况,也难免顾此失彼,惨遭败局。因此,他朝思暮想的是要尽快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海尔联合舰队,邀游世界,同外国的舰队一比高低。他说:“在市场竞争中,有名牌,但没有规模,名牌便无法保持和发展;有规模而无名牌,规模便无法保持和发展。因此,海尔创出名牌后,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组建联合舰队。”
实践的磨炼使张瑞敏更加成熟,更加敏锐。他在总结了自己管理企业的经验后深有体会地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认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必须有3只眼睛,只有两只不行。要用一只眼睛盯住内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要用第二只眼睛盯住外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还要用第三只眼睛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企业规模”
张瑞敏就是长了3只眼睛的企业家,具有超前意识的指挥官、富于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他在指挥广大员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离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各种稍纵即逝的遇,发展海尔,壮大海尔。
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拥有3500多名员工的原红星电器公司是我国洗衣机行业的骨干企业,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但进入1995年后,生产经营每况愈下,资不抵债,债务达亿元,前景极不乐观。
张瑞敏深知,此次兼并成败关系重大。成功了,海尔联合舰队将增加一艘战斗力很强的主力舰,壮大海尔的整体实力;失败了,则给海尔联合舰队增添很大的麻烦,使海尔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弄不好,会将海尔压垮。经过深思熟虑,张瑞敏对前景充满信心。他决定打一场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硬仗。因为张瑞敏清楚,海尔与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无形资产。向“红星”注入海尔企业文化,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oec管理创建一流企业,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定能一举成功。
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领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咨询认证和资金调度等5大中心的人员,在“红星”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这新更名的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开始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同中层干部一起分析企业亏损的原因,引伸出oec管理,并向大家宣讲“80/20管理原则”。他说:“在企业里,关键的少数制约着非关键的多数。企业里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的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这言简意赅的讲话,使“红星”的广大干部耳目一新,唤起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心,重新振作起来。接着,张瑞敏要求大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尽快使“红星”获得新生。
目前,海尔洗衣机产销两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还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其中大部分出口日本,洗衣机出口量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海尔洗衣机能大量销往日本,充分说明其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为,在国内,洗衣机若能达到5000次无故障运行便达到了最高水平,而出口到日本则必须达到7918次才准放行。可见洗衣机出口日本是多么不易。“红星”发生了巨大变化,海尔的这次兼并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联合舰队的实力达到了新的水平。
张瑞敏说:“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是更新观念。以海尔的无形资产,即海尔的观念去盘活有形资产,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坚持下去的道路。”
近几年来,面对大量洋货的冲击,面对实力强大的国际同行的竞争,许多著名的中国家电企业纷纷落马、被吞并瓦解,不少国内名牌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与此相反,海尔集团却稳如泰山,联合舰队坚如磐石,并以一批高质量、高科技的产品大步走向世界,首先进入西方7国发达国家,打出了响当当的中国牌,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出口产品种类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电冰箱──亚洲出口德国第一名;洗衣机──中国出口日本第一名;空调器──中国出口欧盟第一名。目前,海尔已在海外128个国家注册商标556个,拥有海外营销网点8000余个,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南斯拉夫等地建厂,拥有8个海外信息站,5个海外设计分部。
人人是人才
目前,在洋名牌大举涌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有不少人提出要保护民族工业。对此,张瑞敏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民族工业需要保护,但更需要大力发展。现在关税壁垒已经消失,国家也不可能给什么特殊的补贴,所谓保护已不复存在。要保护民族工业,最好的办法是加快发展速度,只有自身发展了,壮大了,实力增强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当然,他非常希望政府能在税收、项目审批等方面让民族工业与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平等竞争。他说:“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等都可以引进、吸纳,为我所用,但自己的品牌不能丢,民族精神不能丢。”他又说:“更加严峻的市场挑战已扑面而来,这种竞争犹如与狼共舞,其结果是,要战胜狼,要么被狼吃掉。我们海尔的回答是:与狼共舞,挑战国际名牌!”
一次,张瑞敏同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意向谈判,他当场拒绝了对方的苛刻要求,对方立即抛出一句火药味很浓的话:“如果我们在中国大陆另选一家企业合作,作为你的竞争对手,你不怕受冲击吗?张瑞敏微微一笑说:“我想引用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总统的弗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句名言回答你:‘我们唯一害怕的只是我们自己’”。
张瑞敏是一个胸怀大志,永不满足的人。他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说:“10年创业使我们有了今日的辉煌,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停滞不前就会落后于人,自取灭亡。当前,我们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我们必须‘二次创业’,树立‘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的企业精神,早日实现‘冲出国门,叫响海尔’的宏观目标,创出中国的国际名牌,早日进入世界500强!”
本世纪初美国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地中海是过去的海,大西洋是现在的洋,太平洋是未来的洋。”张瑞敏很赞赏这位美国人把太平洋看作是未来的洋。因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和亚洲将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在千帆竟发的国际化大潮中,海尔,这支现代化的联合舰队,将在司令张瑞敏的正确指挥下,高擎振兴民族工业的大旗,开足马力,乘风破浪,从祖国的黄海之滨,高速驶向太平洋,驶向世界,驶向未来!
“创新”张瑞敏的秘密武器
科技大会,过去的概念是科学家们坐在一起,很难说有企业家什么事儿。但是这一次不同,不仅有企业家参加,而且有企业家作重要发言。张瑞敏就是其中一位。
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会址京西宾馆,记者来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房间。他打开在会上的发言稿,标题赫然印着: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的确,这个总部位于青岛的企业巨人,平均每天都有一个新产品问世,每天申报两个专利。目前,海尔拥有1800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之最。
记者发现,大会的三天,张瑞敏和联想的总裁柳传志住在一个房间,因而将中关村改制的情况拿来问张。张瑞敏坦承在企业改制上,中关村的四通、联想已经走到了前面,他说海尔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否则,“大家的起跑线会不一样。”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忧虑。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点破其中的“含义”:只有把企业做大了,才能增加科技的创新能力,才能推动国家的科技水平!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决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是中小企业,而是大型企业。将海尔做大,为的是创新。海尔没有辜负众望。
对于这一次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张瑞敏认为至少传递出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不能关起门来搞科研,过去创新的概念总是理解为尖端技术的发明创造,这次会议透出的意思已经发生变化,发明并不等于创新,只有把这个发明变成产品,产生社会效益,才叫创新。第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会议提出高科技产业化,那么这个落脚点一定是企业,如果企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高科技的设计水平再高,也很难转化为产业。”
这次技术创新大会以后,张瑞敏认为将会形成两种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活动。一股力量来自于科技界,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将科研机构推向市场,将使这一部分活跃起来;同时国家大力扶持民营中小科技企业,会推动科技界出现一个创业热潮。另一方面的推动力会来自于企业,企业将增加创新活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山草香为大家分享的5篇张瑞敏名言就到这里了,希望在张瑞敏的写作方面给予您相应的帮助。
张瑞敏名言范文2
从女儿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就告诉自己,要用全部生命来守护女儿。然而因为警务繁忙,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她和女儿相聚的时间不过百天。就在地震来临的前一刻,她还沉浸在与女儿相聚的美好憧憬中。五天五夜,她满世界寻找,却只找到记忆里女儿的甜甜细语:妈妈,我想你。她不知道,坍塌的那一刻,是否有一线光亮,抚慰女儿清澈的双眸?开满鲜花的天堂里,是否有点点烛光,温暖女儿小小的身躯……
地震突然袭来,她对女儿的爱从此不再完整
今年28岁的蒋敏出生在大山环绕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学毕业后,这个看似柔弱的羌族姑娘却选择了上警校。经过几年的锻炼,娇小的女孩脸上多了几分坚毅和沉稳。
离开警校后,蒋敏进入四川彭州市公安局工作。不久,她便有了自己的小家。2006年4月,女儿瑞瑞出生,小两口把她奉为掌上明珠。小瑞瑞长得非常可爱,扑闪着的大眼睛、粉嘟嘟的脸、小巧的鼻子,简直和小时候的蒋敏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然而,因为自己工作繁忙,丈夫又在成都工作,两人根本无暇照顾孩子,3个月的产假过后,蒋敏不得不把瑞瑞交给在北川老家的母亲抚养。那一天,在车站送走孩子后,望着汽车渐行渐远,蒋敏的心里空落落的。她伫立在站台久久不愿离去,不舍的泪水悄然滑落。
一家三口分居三地,蒋敏对女儿的牵挂也与日俱增。每当夜幕降临时,思念就像小虫一样啃噬着她。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女儿接到身边,好好享受一下合家团圆的滋味。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愿望,身为民警的她却无法实现。
日子在期盼与想念中渐渐流逝。很快,瑞瑞满一周岁了,已经开始牙牙学语。兴奋的蒋敏买了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赶往百里之外的北川老家。当她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的家时,一眼就看见瑞瑞坐在客厅的地板上玩。“这个小家伙,这么快就会自己玩儿了!”激动的蒋敏快步走到瑞瑞面前,张开双臂呼唤女儿:“瑞瑞,过来!让妈妈抱抱。”
听到声音的瑞瑞猛地转过头,看到一身警服的蒋敏,她突然惊恐地爬起来,跌跌撞撞地钻到沙发上的姥姥怀里:“姥姥,怕!”
女儿不但不认识自己,而且还怕自己!愧疚、伤心、自责一起涌上心头,蒋敏泪眼婆娑,和母亲相对无言。更让蒋敏心酸的是,瑞瑞会叫的第一个词竟然不是“妈妈”,而是“姥姥”。看到女儿一个劲儿地躲避自己,无法亲近的她只得远远地掏出手机,对着女儿一口气拍了一大堆照片。
2008年4月中旬,蒋敏终于盼来了和瑞瑞亲近的机会。在女儿两岁生日时,母亲把瑞瑞带到彭州。蒋敏使出浑身解数,除了上班时间,每时每刻都陪着瑞瑞,和她一起做游戏,一起看电视、讲故事。整整两个星期后,瑞瑞终于开始缠着蒋敏了。看到女儿纯真的笑脸,蒋敏露出了舒心的笑容:自己终于赢得了女儿的心。然而,好景不长,蒋敏又要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瑞瑞也将和姥姥回到北川。临走时,瑞瑞哭喊着叫“妈妈”。那一刻,蒋敏既心酸又喜悦,她期待了两年的感情在这一瞬间得到,却又面临着再次失去。
为了延续对女儿的爱,蒋敏前脚送走女儿,后脚就去找幼儿园。反复比较几十家之后,5月9日这天,她终于在单位附近选中了一家自己满意的幼儿园。就在她准备第二天返回老家把瑞瑞接过来时,蒋敏在宿舍楼前看到了加班的通知。她不假思索地给母亲挂了一个电话:“这周加班,我不想请假,下周我再回去接瑞瑞吧。”
蒋敏不知道,就是在这一念之间,她便永远地失去了女儿。
5月12日上午,刚刚准备下班的蒋敏接到女儿奶声奶气打来的电话:“妈妈,瑞瑞想你!”
“瑞瑞乖,妈妈也想你!下个星期妈妈就把你接到这边的幼儿园来……”听到女儿说想自己,蒋敏心里美滋滋的。她顺着女儿的话,温柔地抚慰着她。看到蒋敏恋恋不舍地挂断电话,一旁的同事何梅感叹地说:“这么小的孩子,无论外婆带得再好,始终不如父母给她的爱完整……”
这番谈话犹如灾难前的预兆,蒋敏对女儿的爱从此真的不再完整了。
两个小时后,正在办公室提笔撰写通知的蒋敏,突然怎么也抓不住手中的黑色油笔。那支重量不足5克的油笔在她的手掌心和稿纸间不停地跳动!办公室的同事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有钟玮马上反应过来:“不好了,地震了!快跑!”他大声提醒道。
办公大楼里所有的人如同潮水般往外涌去。刚刚跑到室外,蒋敏就目睹了自己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可怕的场景:随着耳边的轰隆声,周围的楼房像被定点爆破的碉堡一样一座座地陷了下去,脚下的地面一阵阵抖动,黑糊糊的水不住往上涌。惊慌失措的她不知道该往哪儿站,双腿不停地颤抖。稍微平复了一下心绪后,蒋敏连忙掏出手机,颤抖着手给母亲打电话。
然而,电话里传来一阵阵忙音!重拨,还是忙音!
天真的蒋敏以为是地震导致彭州的通讯线路出了故障。在她的意识里,百里之外的北川是离彭州很远的一个地方,这儿的地震不会波及到那里。
地震突然袭来,彭州市龙门山镇受损尤其严重。彭州市公安局紧急集结民警,准备赶往灾区救人。没有一丝的犹豫,蒋敏抓起一把镐头,和同事们一起奔赴龙门山镇。
龙门山镇位于四川彭州市北部山区,这里离汶川只隔了一座山脉――龙门山脉。地震后,这儿到处是人们的哭喊声,一片片废墟呈现在民警们面前。
苦苦寻找,女儿的笑脸从此定格在照片上
蒋敏怎么也想不到,女儿与母亲生活的地方遭遇到了比彭州更为严重的灾情。
天色渐渐暗下来。“最新消息:北川县城部分被塌方山体掩埋,目前,确定死亡人数大约3000余人……”不知是谁的收音机在耳边响起。“死亡人数达到3000余人?怎么会这么严重?妈妈能顺利带着女儿和爷爷奶奶逃生吗?”蒋敏有些恐慌,腿脚开始不听使唤地颤抖。把灾区群众疏散之后,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祈祷母亲及女儿能够劫后余生。
夜晚,彭州的天空开始下雨,悲情笼罩着整个漆黑的城市。
接不到家里的电话,蒋敏开始紧张起来,她接二连三地往家里拨电话。然而,电话依然是忙音。蒋敏的手机屏幕上,瑞瑞胖乎乎的小脸正俏皮地微笑着。
晚上8点半,巡逻回来待命的蒋敏再次拨打那串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然而,电话里始终是令人揪心的忙音。收音机里关于地震引发飞沙走石、断桥毁屋的新闻让人心情越发沉重:“整个北川县地震现场相当惨烈,整个县城几乎被两边大山滑坡的泥石流掩埋。据统计,死亡人数约7000余人。”
听着广播,蒋敏突然拉着钟玮的手绝望地问:“一个女人,要照顾两个年迈的老人,还要拖着一个两岁的小孩子,他们能不能从六楼活着出来?”那一刻,周围人的心都碎了,黑暗中传来隐隐约约的抽泣声。
地震后,蒋敏的女儿和母亲等亲人一直被列为失踪人员。“如果你要去北川采访,看见我的女儿和母亲请立即告诉我,这是我女儿的照片。”每见到一个记者,蒋敏就会急忙掏出手机,不由分说地要把女儿的照片传到记者手机上。她希望上天能给她创造一个奇迹,希望女儿和母亲还能活着。
13日晚上,蒋敏终于通过收音机得知这次地震的震中是在汶川,她的心揪得更紧了。汶川离北川太近了,就一山之隔。她再次拿出手机打电话。这个时候,同事们的电话都已经能够打通了,他们已经给家里报了平安,唯独蒋敏的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情急之下,她给当地公安局打电话,因为110是永远不会断的。然而令她失望的是,110没人接!蒋敏心里开始有一种隐隐约约的不祥预感。
15日下午3点,蒋敏的亲人还是没有任何消息。“瑞瑞,你在哪儿啊?3天了,你怎么还不给妈妈打个电话?”蒋敏心里一遍遍呼唤着女儿的名字,此时此刻,她恨不得生出翅膀立即飞到家门口看个究竟。“怎么办?单位就我一个人老家在北川,请假回去一趟?”蒋敏心里很矛盾。去吧,一个民警就是一颗钉子,拔走了,没有人来填空;不去,女儿的安危又时时刻刻煎熬着自己的身心。怎么办?
无奈之下,蒋敏只好让丈夫郑午打听消息。然而,电话那头的丈夫也很沮丧:“我打了好几天的电话,都打不通。”“那你赶快请假过来,回老家去看看瑞瑞她们到底怎么样了!”急切的蒋敏顾不了更多,只想早点儿知道女儿的消息。
“你一定要快去快回!如果瑞瑞平安,你马上把她抱回来,万一……”说到这儿,蒋敏的声音哽咽了,“万一你见不到她了,就把她最喜欢玩的小狗熊捎回来……”临近傍晚,在给灾区群众分发物资的现场,蒋敏一字一句地叮嘱风尘仆仆赶来的丈夫。说到最后,她痛苦地背过了脸,低着头,泣不成声。
直到丈夫的脚步声消失了,蒋敏才转过头来。她站起身,再次走进灾区群众中间。这时,彭州的救灾工作已经进入“黄金72小时”的最后阶段,蒋敏也近似疯狂地工作:不吃饭、不休息、不哭、也不讲话。她那清秀的脸庞越来越青黄,苗条的身段更加消瘦,走路像踩着棉花,不停地打飘儿。
这一边,郑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川。站在夷为平地的废墟上,他被眼前触目惊心的惨状惊呆了:六层楼的房子成了一片瓦砾,只剩下一扇裂着大缝的门孤单地立着。“瑞瑞呢?瑞瑞在哪里?”这个坚强的四川汉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停地大声呼唤女儿的名字。
良久,他的喉咙里发不出一丝声音来,才慢慢地用手机拍下眼前的一切,又匆匆往彭州赶。
17日凌晨,灾区群众已经全部入睡,蒋敏正哄着一名两岁左右的女孩睡觉,她像照顾自己的女儿一样用手轻轻地拍着女孩。恍惚中,她似乎看到女儿抱着小狗熊在丈夫的怀抱里冲她甜甜地笑,半睡中的蒋敏嘴角也不由地露出一丝微笑。这是五天五夜以来,她头一次展开笑颜。
忽然,蒋敏被脚步声惊醒。猛一抬头,看见一脸憔悴的丈夫郑午颓然地站在她面前。“瑞瑞怎么样了?你把她带回来了吗?”蒋敏急切地站起来。
郑午强忍着眼泪,默默地打开手机……
当目光落到手机屏幕上的一片废墟时,蒋敏顿时觉得一阵天旋地转,无力地晕倒在丈夫怀里。连续战斗120个小时的她忽然间没有一丝力气,全身虚脱。郑午轻轻地把蒋敏放在帐篷的地上,盖上了一件衣服。随后,他默默地走了出去。意识模糊的蒋敏听到了黑夜中丈夫号啕大哭的声音……
女儿的笑脸和俏皮的样子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蒋敏脑中一遍遍闪过。她不明白,悲剧为什么就在一念之间发生了。从瑞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蒋敏就对自己说,一定要用全部的生命来爱她。可是,灾难却在一瞬间降临,在她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那个可爱的小生命就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蒋敏越想越伤心,不断地自责:“我上个周末为什么不把瑞瑞接过来?我为什么不把她带在自己身边?如果瑞瑞跟着我,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她还是个两岁的孩子啊!”蒋敏五天五夜的煎熬和期盼,被郑午带来的照片掐灭了最后一丝希望。绝望中,蒋敏眼前一阵漆黑,瘦长的手指透过地上的帆布深深地抠进了泥土里。
抚慰灾区儿童,妈妈的爱不再有缺憾
在这场灾难中,蒋敏在北川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等10位家人已经确认死亡。
17日,大雨倾盆而下。帐篷外,是哗啦啦的暴雨声;帐篷内,是蒋敏无声的泪水。她想挣扎着坐起来,可是,全身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儿力气。五天五夜了,她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在废墟中奔走着;她似乎很坚强,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可是今天的她,真的累了,她要让自己的眼泪流出,诉说心底深处的伤痛和疲惫。她把头埋在膝盖上,压抑地哭着,肩膀剧烈地抖动。
许久,蒋敏抬起了头。透过泪花,她的眼神落在了一张报纸的照片上。
照片是一名幼儿园女教师双手抱着两个和瑞瑞一般大的孩子往一大排躺在床上的幼儿中间放。那是一张《成都晚报》,报道的是本市红岩镇中心小学周汝兰老师4次冲进教室抢救52名幼儿成功脱离危险的故事。“地震发生时正好是幼儿园孩子睡觉的时间,该有多少和女儿一样大的孩子需要抢救?又有多少和女儿一样大的孩子需要母爱?”蒋敏的心又柔软了,她深深地知道,女儿已经走了,再多的忏悔也于事无补,再多的爱,她也无法感受到了。“整个彭州市,该有多少和瑞瑞一样大的孩子正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已经对不起瑞瑞了,不能再对不起和瑞瑞一样大的孩子们,这是我作为一名警察和母亲的责任。”几经思忖,蒋敏擦干眼泪,再次奔赴在灾区群众聚集的地方,她要用自己娇小的身躯给灾区的孩子们撑起一片安静的蓝天。
和蒋敏在一起工作多年的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监督室主任张燕一直默默地关心着她。张燕说:“每次救出小孩,蒋敏的眼睛里总是充满了怜爱、心痛和羡慕。她总是不要别人帮忙,也不放心别人帮忙,而是一个人特别细心地帮他们穿衣、盖被子、逗孩子们笑。”
18日凌晨,几个刚刚被救出来的灾区群众来到了安置点,其中有一个胖胖的小男孩。蒋敏安置好大人后,紧紧地抱起这个小孩,怎么也舍不得放下,不停地看了又看。看着看着,蒋敏扭头问张燕:“你说,这个孩子有两岁多了吧?”张燕的心一酸,她知道,蒋敏又在想女儿了。蒋敏把男孩放下,睡梦中的男孩翻了个身,迷迷糊糊地瞪着蒋敏,嘴里喃喃地叫出了一声:“妈妈!”
原来,这名男孩是个孤儿,在地震中失去了双亲,苏醒后的他只要看到女同志,都叫人家“妈妈”。
“妈妈!”难道是瑞瑞在叫我?她已经6天没有叫我妈妈了!蒋敏突然又恍惚起来,她仿佛看见女儿甜甜的微笑,听见女儿不断地说着“妈妈,我想你”。正弯着腰的她一下子身体失去了重心,第二次晕厥了过去。现场的民警赶紧把她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经医生检查发现,蒋敏的血压非常低。
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到医院输液,但一醒过来,她马上要求再次回到安置点。
18日下午,蒋敏乘飞机赶到北京参加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19日上午,陪同温家宝总理一直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专程来看望蒋敏。他紧紧地握着蒋敏的手,动情地说:“你失去了亲人,却把全部的爱献给灾区人民,你是人民警察的骄傲,我们都是你的亲人。”孟部长的话音未落,身体虚弱的蒋敏第三次晕厥。孟建柱吩咐身边的人扶她到沙发上休息,又帮她把脉。等蒋敏苏醒后,孟建柱又亲自端来一杯热水递到她手中,满含深情地鼓励她渡过难关。
如今,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蒋敏依然在灾区奔波着。每每打开手机,看到屏幕上女儿的照片时,她心里总要愧疚地说:“瑞瑞,今生,妈妈无法爱你了;来世,我再做你的妈妈。”
张瑞敏名言范文3
――美国《幸福》杂志 2月27日《中国为何仍有希望》
1月1日,《人民日报》在《元旦献词》中写道,“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经济生活中明显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过大,党政机关和社会上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也使人触目惊心……”新年开局的这篇文章,无意间为即将展开的这一年定下基调。在历史坐标上,1989年五味杂陈,许多大事悄然发生,令身处时代的中国骤然彷徨。
张瑞敏治理青岛冰箱厂
在国企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张瑞敏领导的青岛电冰箱厂脱颖而出,成为改革幕布上少有的亮色。
刚刚过去的1988年,青岛电冰箱厂可谓名利双收,斩获两项部级奖项,并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电冰箱招标中再次中选,产品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年,青岛电冰箱厂产值比上年增长%,利税比上年增长96%,从5年前负债160万元的“亏损大户”一跃成为财源滚滚的“利税大户”,令人刮目相看。
一切还要从1985年张瑞敏怒砸冰箱说起。处理完76台不合格的“瑞雪”电冰箱,张瑞敏沉思了好些天――砸冰箱只是一时之举,目的是唤醒人们的质量意识,然而看看这支良莠不齐的队伍,不是老师傅,就是小学徒,满脑子作坊式生产的陈旧思维,没有任何现代生产经验。仅凭这样的队伍,即便质量意识苏醒,又如何能生产出高规格、高质量的产品?
在当时的国企厂长中,张瑞敏是少数具有先进思维的管理者。与那些工人出身、全凭经验行事的厂长不同,张有着知识分子的思辨能力和学习热情,他对科学管理推崇备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认识,成为小有名气的“管理能手”,不时到一些工厂讲授企业管理。
从利勃海尔引入技术之际,张瑞敏在青岛冰箱厂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习活动。对职工进行脱产培训;邀请专家、学者来厂讲座。对于这场科学管理小范围普及教育的结果,《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道,“使人们抛开亚细亚的作坊,越过泰勒的‘定额管理’,去追逐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去接受托夫勒《未来的冲击》”。
与此同时,通过对国外管理经验的借鉴性吸收,张瑞敏量身定制了一套符合本厂情况的规章制度。两千多项条款对290道工序、171个部件的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监管,确保生产有法可依,出了问题有案可稽――每件商品都有编号档案,责任落实到人,根据制度追究处罚。如此产品质量大幅提高,产品开箱率100%,返修率不足4%,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88年,张瑞敏的改革更加深入。他不仅为青岛冰箱厂引入计算机管理,还抢在大学分配之前,从哈工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名牌院校招收了一批优秀毕业生,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推进企业管理。张瑞敏命人专门建了“大学生专用食堂”,并不惜重金修建大学生宿舍,配备全套家电。有人不以为然:大学生初来乍到,何以如此厚待?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对此做出有力回应。1988年秋天,因为意见不合,北京某单位将提供给青岛冰箱厂的PC可编程控制器摘走,造成设备停运,试图胁迫其接受更高的合作价码。以往遇到这种情况,企业只能乖乖就范。然而,这一次青岛冰箱厂不动声色。三天后,该单位沉不住气了,派人前去打探虚实,竟然发现机器已在正常运转,车间生产有条不紊。原来,大学生们很快破译了程序,将其装进新的控制器,使设备正常运转起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对环境做出敏锐判断,并适时调整策略的企业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张瑞敏引入先进管理、优秀人才,出发点自然是让青岛冰箱厂获得前进的持久动力。从张瑞敏身上,我们看到了与周冠五、马胜利等国企厂长不同的风貌――他们都曾领导企业获得阶段性胜利,但大多数国企管理者在成功后不是陷入迷茫,就是变得狂妄不自知,从而丧失了再次前进的动力。追其究竟,或许缘于这样一重事实:周冠五、马胜利等改革明星并未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他们的改革更多来自个人摸索,带有天然的投机性,属于农民式的本土智慧,却因不够科学而多半不可复制,更难应对接下来的复杂现实。
张瑞敏则代表着西方的科学管理在中国企业界的萌芽。其核心即是“追求卓越”,这是青岛冰箱厂不断突破自身局限的根本原因。在中国企业普遍受困于技术的年代,曾经闹出徐传化父子“2000元买一勺食盐”的笑话,人才的价值不言而喻。作为管理对象,个体的素质高下决定了管理的难易,更与企业的发展潜力息息相关。
张瑞敏还有意将危机意识引入企业内部。进入1989年,他将全厂数百号员工召集到青岛剧院开职工大会,当着全厂职工的面处分了19名干部、员工。事情的起因是张瑞敏接到一份用户投诉,声称购买的“琴岛”冰箱内有一粒黄豆大的污点,百般退换而不得。
大会尾声,坐在主席台上的张瑞敏突然站了起来,面对全厂职工,他大声讲道:“欢乐的力量既能鼓舞新的创造,也能使小生产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夜朗自大的痼疾萌发。我们真的盖帽了吗?――非也!夺得国优仅仅是‘全运会’金牌,我们的目标是向‘奥运会’金牌进军!”
清理整顿下的企业各态
张瑞敏的讲话被《人民日报》记者记录下来,写进《张瑞敏治厂记实》一文,在1989年9月7日刊出。官方报纸很擅长配合形势做文章,这一次也不例外。就在这篇文章刊登前的一个月,国务院第四十五次常务会议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把清理整顿公司的工作抓紧、抓好、抓到底”。此后,治理整顿成为整个八月弥漫不散的主题,审计署对中信、光大等国有大型企业展开审计,中央先后打击、投机倒把的条文政策。
这样的情势下,《人民日报》长文刊登张瑞敏重振青岛冰箱厂的事迹,无疑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一方面,高层希望严惩潜藏在各个角落中的腐败分子、倒把分子,令局部过热的经济降温;同时又不愿妨碍正常的经济发展,呼唤更多张瑞敏式的管理人才到危机重重的国企一展身手。
香港《英文虎报》的解读颇具洞见:中国所谓的“过热”经济不过是个表面现象。实际情况是社会生产力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要。这不是因为经济发展“过快”造成的,恰恰相反,是因为投入高而产出低、生产能力低下、工作效率低和国家的非生产性开支高等原因造成的。这实际上将问题根源归结为管理不善导致的诸多流弊,也正是张瑞敏被广为宣传的深层因素。但无论如何,国有企业与生俱来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其复杂的处境――既充当改革试验田,也是各种问题的缓冲带。与之相比,各种形式的非公企业的出路则直截了当得多。
1989年的治理整顿以打击偷税漏税为始,逐渐扩大到对各类非定点企业的清肃,非公经济遭遇“政策之手”无情调控。9月25日,安徽芜湖,“傻子”年广久被投入监狱,罪名竟然是“贪污、挪用公款”。疾风知劲草。年广久的入狱释放了不详讯号,一时间,民营企业家人人自危。在民营经济发达的闽粤一带,爆发“老板跑路潮”;北京珠市口,因涉嫌走私,国美电器遭清查,黄氏兄弟东躲;更有胆小者怕“引火烧身”,主动将私营企业上交集体。
9月,山东临沂沈泉庄村民、白瓷厂厂长王廷江将辛辛苦苦创建的工厂无偿捐献给了村集体,并上交180万现金和一封入党申请书。两个月后,他成了沈泉庄村主任,不久又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和人大代表;与此同时,江苏宜兴,一位名叫蒋锡培的民营老板把投资近200万的电缆厂上交集体之后,获得了与王廷江同样的政治待遇;浙江黄岩县,26岁的李书福匆忙将没有纳入生产定点之列的北极花冰箱厂交给当地政府,独自跑到深圳读大学去了。
张瑞敏名言范文4
我们观看了影片《首席执行官》,影片主要讲述了海尔集团如何从濒临破产到成为"世界的海尔"的过程,及发展过程中几次重大的生死抉择。影片中许多地方都发人深省,现在用心回味起来,就好像一杯甘露浇在了干渴的心灵上,感触颇多。
片中凌敏说的一句话:"人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赚再多的钱都带不走,但为什么还要奋斗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梦想是成就事业的指南针和风帆。一个心存大志,有理想、有梦想的人不会因为眼前的困难及"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斤斤计较,对他们来说这些只是磨练意志的工具,是走向成功的基石。是呀,人在世上也就匆匆几十年,为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和创新。
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凌敏带头砸有质量问题的冰箱,所谓的有质量问题就是不是这里少装了一个螺丝,就是那里的零部件有些松动;在生产线上发现多了一个螺丝冒,为查找原因,车间质检科长组织员工把当天生产的800多台冰箱全部拆包、检查,直到查清楚是发料员多发了的缘故来。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细节,才成就了今天的海尔。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就是我们对待任何事情的精神和态度,其实,人生就是由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构成的。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如果你热爱你的工作,你每天就会尽自己能力求完美。从妥善处理点滴小事的过程中,你会很快的提高你的能力,同时感染你周围的人,成功来源于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难怪人们常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通过观看《首席执行官》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企业员工应该:一,努力进取、渴望成功;二,正直诚信、言行一致;三,充满自信、勇于挑战,四,追求科技、敢于创新。 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是一头沉睡的狮子,一但醒来定有卓越的成就。尽管困难是暂时的,然而克服它也需要努力。记得片中凌敏的父亲曾说过:"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让凌敏克服了资金不足的难题,将工业园建了起来。成功是深理于地下的矿产,要将它挖掘出来,人们缺少的往往是坚持。始终怀着一颗坚持的心,坦然面对一切,将勇气化为战斗力,通过努力将汗水变为硕果,你定会成功。
作为**的一员,要把公司当着自己的家,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要有强烈的归属感,把公司的耻辱当着自己的耻辱,把公司的荣誉当着自己的荣誉;对于公司的需要和要求要把自己的100%投入进去,不能 "尽力"、"可能"、"或许"、我们要做的是一定完成。努力的去做了,才能赢的更多的发展,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遇,使自己的价值更加的能体现出来。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机遇与竞争并存的时代,如何使我们mingle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我想这正是我们老总的目标吧?实现我们的远景目标,就需要我们全体员工的激情付出,将个人的工作融入到公司的发展中去。年轻的mingle人已经做好了应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准备,因为我们有勇气,也因为我们的同心同德,更因为我们时刻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
首席执行官观后感600字(二)
《首席执行官》 这部影片讲述在改革开放初期,海尔集团 在其总裁张瑞敏的带领下由青岛的一个小冰箱生产厂,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家电企业。张瑞敏先生在国内冰箱生产水平严重落后的情况下,果断地选择了走出去,到德国去引进其先进的生产线,而其间他们又克服了资金不足以及德国人对其工人素质地检验,最终成功引进了先进技术,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兴,而作为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家用电器,自然是供不应求。在我看来,这对于当时的民族工业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原理中的供求关系来讲无疑是一个发展的良机。而张瑞敏的海尔在这时,更是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抢占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先机。电影中,张瑞敏说 " 搞 企业哪有不冒风险的,等政策都明晰了,其他人也就一窝蜂上来了,机会就没了 " .也正是早在海尔的初期,他便展示出了他这种洞悉时代趋势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动力。带着对当初德国企业质量要求的承诺, 张瑞明在海尔冰箱供不应求的利好局面下,由于对工人在生产细节上的不严谨的不满,他一怒之下带领工人将 60 多台略带瑕疵的不合格冰箱当众砸毁并焚烧。他说,从今以后,海尔生产的产品没有合格品和一二三等平之分,而只有合格品和废品之分。对于质量的要求,从此深入了每个海尔员工的意识当中。
在打造出质量第一的这一企业文化后,张瑞敏继而开始寻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海尔始终抵制着外资的巨大诱惑,坚持着资产的本土化。而这其中也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的资本市场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在海尔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中国有了证券市场,从而在政府的帮助下,海尔成功上市, 并融得资金 5000 万,有效的解决了其资金问题,帮助海尔建立了科技园,为海尔的多元化 打下了基础。
张瑞敏名言范文5
关键词:王敏入;生年;仙岩洞;昭远阁;追远集;补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王敏入生平研究形成热潮始于20多年前的一桩公案,当时有专家将蒲松龄代王敏入撰写的《陈淑卿小像题辞》误作蒲氏本人之作,由此得出陈淑卿是蒲松龄第二夫人的结论。马振方、袁世硕、邹宗良和杨海儒等专家对王敏入的身世和生平业绩予以考证,纠正了这一误判,明晰了许多问题。或许因为缺乏资料,个别问题没有继续研究下去。笔者不揣谫陋,依据《淄川县志》《般阳桥王氏一家言》(简称《王氏一家言》)、《乡园忆旧录》等资料,对王敏入生平作以粗浅钩沉,错误之处,敬请业内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一、王敏入生年
王敏入字子逊,又字子巽,号梓岩,淄川桥王氏王瑞永的长子,邑庠生。王敏入是有名的大孝子,在明末清初社会动乱之际两次前往贼营,舍生救父;父殁之后,自负块石营造坟墓,手镌其父遗诗于山崖,又自绘父母画像供奉于石室。王敏入的诗词、篆刻,尤其是绘画当时在淄川地区很有名气,乾隆《淄川县志》中的二十四景图就是他绘制的。王敏入的生平事迹载于《淄川县志》《国朝山左诗续钞》和《乡园忆旧录》等书籍,清初淄川乡绅唐梦赉曾为其立传。
王敏入生于何年?现有《淄川县志》和《王氏世谱》《王氏一家言》等典籍资料都没有直接记载。笔者翻阅《王氏一家言》卷十八署名“易安公”的王观正诗文集,从其文章《修竖谱叙》中发现了两则资料,可以推算出王观正生年的大概年代。
《修竖谱叙》记载:“当己巳夏,郡丞燕客周公来署吾淄,召余于退思堂,将属以顾陆之事。既出,马过般东桥,惊坠深壑。连仆与马,不自知其凭虚御风而下矣。马伤溅血,身翻覆压,苍头抱足而号。” [1] 1604-1605 文中的“己巳”,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王敏入在文章中介绍:康熙二十八年夏天,济南府丞周公署理淄川县事,在退思堂召见王敏入,请他作画。王敏入骑马回家,经过般东桥时,坐骑受到惊吓,王敏入和仆人与马一起坠落深渊。王敏入在家养病期间,翻阅历史典籍和王氏家谱,产生了编修竖谱的想法。王敏入在文中感慨:“于是展然自奋曰:‘年迈六旬之人,心思目力知有几何?尚将委诸异日、让之他人乎?’” [1] 1606-1607 查阅《辞海》,文中的“迈”有“超过”的意思,“年迈六旬”是指王敏入当时已经超过六十岁(虚岁)。王敏入所谓“年迈六旬”,估计也就是六十出头,应该不会超过六十三岁之数,如若不然,就会明言六十几岁。假设康熙二十八年王敏入年龄在六十一至六十三岁之间,那么他应当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前后。
《王氏一家言》“易安公”诗文集前附有王敏入传记,内载:“明季,土贼王茂德作乱。负父夜遁,误入贼营,贼攒刃相向。公以身护亲哀乞,贼叱出,舍之。” [1] 1591 清乾隆《淄川县志・赋役志・兵事》记录了王茂德率领农民军攻打淄川县城的过程:“(崇祯)十七年三月,王茂德自西来,驻周村,夜率贼攻城。拒却之。”“六月,王茂德自东复还,率其党驻兵城北,号召及数万,极力攻城。城中亦极力御之,杀其渠魁韩士茂。城仅全,而乡中蹂躏不堪矣。” [2] 481 乾隆《淄川县志・建置志・城池》记载:“王茂德之乱,数万众战城下者三月,卒获保全,石城力也。” [2] 347 依据王敏入传记分析,王敏入“负父夜遁,误入贼营”,当发生于崇祯十七年六月王茂德驻兵淄川城北,率领士兵极力攻城之时。如按王敏入生于崇祯元年计算,此年王敏入十八岁,已近成年,应该有足够力气负父远行。据此,王敏入生于崇祯元年的可能性更大。
蒲松龄的《陈淑卿小像题辞》叙述王敏入与陈淑卿逃难遇合的情景:“伯鸾将婚,兵方兴于白水;文姬未嫁,乱适起于黄巾。” [3] 103 山东大学教授袁世硕在《蒲松龄与丰泉乡王氏》中认为,王敏入遭遇的战乱发生在崇祯十七年,他进而认为,依据《陈淑卿小像题辞》、乾隆《淄川县志》的记述,“王敏入在明末与陈淑卿‘因乱成婚’时是将婚未婚之年,大约为十七八岁” [4] 99 。按照袁世硕的考证,王敏入在崇祯十七年时十七或十八岁。山东大学教授邹宗良在《〈陈淑卿小像题辞考辨〉订补》中写道:“既然王敏入与陈淑卿在将婚未婚的情况下逃难遇合,推测敏入当时的年龄至多不过十八九岁,陈淑卿的年龄则比他更小。” [5] 168 两位专家的观点与笔者推算的崇祯十七年王敏入十八岁的结论大体吻合。这也就进一步佐证,王敏入的生年基本上可以断定为崇祯元年。
二、王敏入居住洼子村
王敏入具有高超的绘画天赋,在淄川一域很有名气。蒲松龄在《〈追远集〉序》中高度赞赏其绘画才能:“王子梓岩,文章风雅,弱冠知名;而讽咏余暇,兼精顾、陆之长,且镌镂图章,罔不臻妙,非其慧业深耶?”清顺治年间翰林院检讨唐梦赉在乾隆《淄川县志・般阳二十四景图》题记二详细地描绘了他的绘画技巧:“邑文学王梓岩,望出催(崔)、庐,名高顾、陆。凡所为诗文,授笔立就,皆能通所欲言。其画,绘山川、云物、卉虫最工,尤善写生,极妍尽态。至所制鳌山灯,园扉开合,人物拱揖,泉飞鹿走,览者惊为神助。间尝于巨家,一再见之。” [2] 282
康熙二十六年(1687)夏天,由淄川知县张嵋主持、唐梦赉负总责,撰修《淄川县志》,王敏入应邀绘制《般阳二十四景图》。唐梦赉在《般阳二十四景图》题记二写道:“兹图第二十四景,仙岩洞畔石足园,盖即其所住处云。” [2] 282 邹宗良在《〈陈淑卿小像题辞考辨〉订补》中介绍:“仙岩洞旧址在今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东北,其下之仙岩庄又名‘凹子’(凹音洼),即今罗村镇之凹子村,当即王敏入居处。此处距蒲松龄所居的蒲家庄十五六里,距王鳌永、王永等居住的桥村只有三四里远近。” [5] 170 需要订正的是,“凹子村”今名“洼子村”。据《淄博市地名志》记载:“洼子村位于罗村东北1公里”“该村约建于元代。据考,明代以前村中有董、咸两姓居住。明初张姓迁来,曾命名张家庄,据《张氏世谱》载:‘明初,由枣强南皮诸县迁于淄川城东,居仙人乡张家庄,即洼子庄也。’清初,因村四周为土崖,改称为凹子。清代所修《淄川县志》载为‘仙岩庄即凹子也。’后‘凹’演变为‘洼’。” [6] 119 再查阅乾隆《淄川县志・建置志・乡村》,在“东北乡(旧丰泉乡)”诸村庄中,载明“仙岩庄(即凹子)” [2] 407 。
王敏入其父名瑞永,《王氏一家言》卷十三署名“锦亭公”的王瑞永诗文集,篇首附有作者传记:“锦亭公,讳瑞永,字应之,邑增生,制举子业有声。世居淄东桥庄,有园曰‘野望’,园之亭曰‘顾光’。明末,遂弃贴括,好古文辞,专声韵之学。去隐于仙岩,仍仿‘野望’,辟园在古屋之西,遂额曰‘西园’,慕雅集意也。欲仍效‘顾光’作亭,而力不逮。园有大桑,适当亭基,枝圆如盖,又名‘盖在园’,其荫似亭。以锦绣出自蚕桑,故曰‘锦亭’,日吟哦其下。” [1] 1091 传记中写道,王瑞永由桥迁居仙岩古屋,于西侧新建西园。估计自其父迁居仙岩庄之后,王敏入便定居在这里,自建或者改建了石足园。
王敏入在《般阳二十四景图・仙岩洞》上题文:“仙岩洞,名洞子沟。悬岩铁色,壁立千寻,南北相对,各立像祠,为黄冠修真之所。涧水西流,发源有石,平铺数亩,秋涨散瀑,恍龙翻浪,亦奇观也。梓岩王敏入写。” [2] 281 画中还有高珩题诗《题仙岩居》,诗云:“春深芳草唤闲游,出郭寻幽过达邱。门对溪山皆画谱,村饶花竹即高流。听歌宜就黄鹂树,命酒先分白鹭洲。随地兰亭成胜赏,不应王谢独千秋。” [2] 281 此诗极力赞美仙岩洞的胜景。
淄川桥王氏十五世孙王培荀在《乡园忆旧录》卷四对石足园有详细描绘:“吾居之东五里许,族间有石足园。尝见其图,短垣绕屋,砌石作冰纹,亭阶树隙,大小石罗列如儿孙,极得山居之趣。图存而园则不可知矣。” [7] 214 王培荀所言“石足园图”,可能是王敏入绘制的“仙岩洞图”。王培荀在文中感叹,经过一百多年的沧桑变幻,石足园已经荡然无存,现在只能见到纸面上的图景了。
《王氏一家言》“易安公”诗文集载有王敏入的七言绝句《石足园自遣》,诗云:“静对川岩可乐饥,柴门常掩独栖迟。有钱沽酒无钱罢,醉也相宜醒也宜。” [1] 1603 诗文语言诙谐,见解通达,表达了诗人洞彻世事的开阔胸襟。
三、王敏入为父母建阁画像
乾隆《淄川县志・人物志・续孝友》记载:王敏入“又筑石室,自写两亲真容,供诸其中。朝夕虔奉,一如事生仪” [2] 619 。说的是王敏入在父母入葬后,建造昭远阁(即石室),把亲手绘制的父母画像悬挂其中,朝夕祭拜,就像生前陪侍左右一样。蒲松龄撰写的《〈追远集〉序》内有一段话,可以为“自写两亲真容”补注:“又自写侍亲图作卷,携行笈中,所至索名贤题赠,冀附骥以显。” [3] 33
王敏入建造昭远阁、自绘父母画像两事,可以从王敏入的诗集中找到真凭实据。
《王氏一家言》“易安公”诗文集,内有七言律诗《昭远阁落成咏怀》,诗云:“小阁初成素愿酬,先亲享祀绵春秋。云根不朽千年计,霜鬓全删百岁愁。但得儿孙谨守护,纵无富贵有贻谋。空藏往迹难行世,追远经营志未休。” [1] 1602-1603 诗文中“云根”,当指王敏入刻诗于其上的怪石。“贻谋”,指父祖对子孙的教诲。王敏入在诗中写道,建成昭远阁的心愿得以实现,自己及后世子孙世代祭祀父母,将会连绵不绝。后世子孙如果能够守护父母祠堂,按照父母的教诲去行事,纵然不能既富又贵,那又有什么关系?把父亲的诗词镌刻在山石上以期流传百世的行动完成了,但父亲的《追远集》却因财力不足难以刊印,这个无法实现的计划一直折磨着自己。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孝子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拳拳之心。
“易安公”诗文集还收录了王敏入的五首五言律诗《思亲写真五忆》,诗题中的“写真”指绘制人物的肖像,它是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诗其一《忆容》云:“思亲翰不见,追远写生容。謦笔端想,丰仪画里逢。” [1] 1594 描写思念双亲音容笑貌,亲自为父母画像的景象。诗其二《忆学》云:“穷易扇炉废,裁诗门月敲。咏歌犹在耳,书幌笔全抛。” [1] 1594-1595 回想父亲研究易经、写作诗词的情景,悲叹人去室空,唯有吟诗之声回响耳畔。诗其三《忆志》云:“匡时曾有策,君门万里遥。夙怀终未展,笙y冈破。” [1] 1595 感叹父亲空有治国良策,平生未能施展才能。诗其四《忆养》云:“云舍今何在,终天恨未消。睇瞻何所望,泪翰木风摇。” [1] 1595 叙述想念父母的情形,不见父母之面,终日泪流满面。诗其五《忆教》云:“画荻从今断,熊丸久未尝。瞻依悲两失,只有泪千行。” [1] 1595 怀念贤母教子成才的言行,悲叹如今双亲两失。这五首诗抒发了王敏入在绘制父母画像时自然流露的真挚情感。
四、《追远集》没有刊印
袁世硕在《蒲松龄与丰泉乡王氏》中写道:“《王氏世谱》记王瑞永‘卒后,长子敏入搜葺佚稿,得诗若干首,手镌《追远集》行世’,也是可信从的。” [4] 95 并说,王敏入请蒲松龄于康熙三十一年(1691)删定并作序的《追远集》,后来果然手镌行世,确如书名之义,做到了“慎终追远”。然而仔细阅读《淄川县志》《王氏一家言》中王敏入的传记以及《乡园忆旧录》中有关王敏入的资料,袁世硕关于王敏入自己刊印《追远集》之说并不成立。这些资料只记录了王敏入亲自动手,将其父亲遗诗刻在怪石上,远处运往泰山、千佛山,近处运往黉山等名山供奉,并没有讲到他刊印诗集。
乾隆《淄川县志・人物志・续孝友》记载:王敏入“及两亲殁,既葬,朝夕营墓者二十余年。以贫不能具碑碣,乃穷搜云根,镌文其上,以当丽牲之石。又手镌父诗,淋漓怪石上。躬辇致之黉山、泰岳及千佛山、华不注、长白诸峰,以为父图不朽。” [2] 619 此处讲到王敏入将镌刻父诗的怪石运送到黉山、泰山和千佛山等名山,为的是流传百世,不致湮没无闻。
《王氏一家言》中王瑞永传记,对其著述有详细的记录,并讲他携稿外出避乱,遗失文稿,因此抱恨而终。传记文末写道:“男敏入L(同搜)集散落,镌石名山。仅得诗文如干,惜哉!” [1] 1091 此处只讲王敏入将父诗镌刻在名山的石头上。
《王氏一家言》中王敏入传记记载:“又痛父著作失传,乃网罗散遗,得父诗文如干首。因家贫,不能缕版,于是多求怪石,手镌父诗于上,置诸名山。” [1] 1591 此处讲得非常明白,王敏入因为家贫,无钱刊印其父诗集,只能将父诗镌刻怪石之上,放置名山。
另外,《乡园忆旧录》卷一“王瑞永”条目如此记录:“家中宪公孙瑞永,好为诗,而深于韵学。谓人不解韵,诗必不工,著一书,未刻,皆辨晰字。余年方少,翻阅一过,如堕云雾,茫然不解作何语。后见所为诗,或质朴,或冲寂,绝不尚声调。” [7] 39 文中谈到王瑞永研究音韵的书没有刻印,至于诗集是否刻印,没有明确点明。
蒲松龄写作的《〈追远集〉序》讲述王敏入计划亲自动手雕版印刷父亲的《追远集》,但结果如何,没有下文。“恨错囊羞涩,不能播诸海内,得识者赏鉴,因将吉光片羽,镌之怪石,供诸名山。” [3] 33 所述内容与《淄川县志》等有关资料相同,也是讲王敏入将父诗供诸名山之事。“而终以夸娥负山,恨力致之不远也,思以十指寿梨枣,略出一斑,与天下共政之,而以删定之责属余。” [3] 33 则是讲王敏入计划亲自动手雕板,刊印父亲诗集,并且委托蒲松龄代为删定诗集。蒲松龄在序言最后预言:诗集刊印后,世人将“品题藉甚,乐道不衰,所谓善继述则前徽弗替” [3] 34 ,是一件“传后世,志不朽”的盛事。
综上所述,王敏入没有刊印父亲的《追远集》,只是将若干首诗镌刻在怪石上,运送到山东境内的各座名山,供游人阅览。
从以上资料来看,《追远集》是王敏入请蒲松龄删定的其父王瑞永的诗集。但令人不解的是,《王氏一家言》中王敏入的传记却说王敏入“所著有《追远集》《易安亭稿》,藏于家。” [1] 1591 把《追远集》当做王敏入的诗集,是个错误,为什么这样,不得而知。但有一点说得很明白,就是《追远集》与《易安亭稿》一样“藏于家”,也就是没有刊印。
袁世硕在《蒲松龄与丰泉乡王氏》谈道,他从《乡园忆旧录》中录出了王瑞永的两首诗《仙岩秋况》《山居自遣》。笔者在《乡园忆旧录》中找不到这两首诗。不过,在《王氏一家言》“锦亭公”诗文集中可以查到,抄录如下。七言绝句《仙岩秋况》云:“仙岩最上闭门居,谢客垂帘坐菊庐。惟有春秋两度雁,不忘寒暖八行书。” [1] 1101 七言律诗《山居自遣》云:“岩碧溪清照日晖,径临深壑倚村微。山楼小起才遮岸,花砌重开但掩扉。爱酒频逢中圣乐,裁诗兼得了禅机。白衣久觉丹墀远,素履还知黑业稀。” [1] 1115
参考文献:
[1]般阳桥王氏一家言(敦睦堂珍藏)[G].顺和堂石印局,民国七年。
[2]张鸣铎。乾隆淄川县志[G]//陈涟远,白相房。淄川县志汇编。淄博市新闻出版局,2010.
[3]蒲松龄。蒲松龄全集(第二册)[M].盛伟,编校。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4]袁世硕。蒲松龄事迹著述新考[M].济南:齐鲁书社,1988.
[5]邹宗良。蒲松龄研究丛稿[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职工食堂最新4篇
下一篇:养老护理(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