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环境艺术设计【汇集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环境艺术设计范文【第一篇】

1.区域性和主观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当前的研究成果尚未被作为只是体系而大范围的传播与交流,理论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域性和主观性,甚至是互相的排挤、排斥、抵触。

2.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环境艺术目前已经发展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地步,社会对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递增。各大高等学府和职业培训类机构为了有效抢占就业市场而大量的开设环境艺术类专业。这种学科上的盲目性带来了许多后续的问题:由于是新兴专业,师资、教学水平、设备等方面严重不足。生源方面:艺术类考生人数逐年增加,艺术设计类专业门槛越来越低,生源的文化、艺术基础差距愈来愈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时常面临失业困境。

3.知识结构的不完备及交流障碍。目前我国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主要来自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和建筑设计类专业两个方面。两类人才之间存在矛盾。艺术设计出身的人才主张设计的艺术效果,她们更加注重设计产品的艺术表达;而建筑类出身的人才则将重点放在了技术的结构性上面。这充分说明环境艺术体系的不完善,给行业内部及行业之间造成了诸多不便。

二、以传统文化为底蕴,引领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

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了很多美学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对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对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而且在国际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一)以传统文化带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其实是处理人、时间、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给人类提供更为优质、和谐、舒适的环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人类文化的影响。中国是拥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国家,其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文化观念和底蕴,并且时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艺术的发展。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演变、发展等提供了富饶的土壤,从而推动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形成。艺术的形成过程是在以往历史基础上沉淀、批判、创新、发展的,环境艺术设计也是如此。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应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为土壤,浓缩民族文化精神,体现民族意识、性格和气质,充分展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审美思想和美学传统。

(二)搭建平台,展现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国风”

1.以传统文化哲学精髓为蓝本,构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我国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丰富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设计师本身的审美之外,还应从传统的审美思想当中汲取精华,合理的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思维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体现浓郁民族情怀、寓意深远的设计作品。

2.继承传统文化,立意设计创新。所谓的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传递,同时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推陈出新。只有经过不断的继承、革新,才能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设计师们在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设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时,要时刻以传统艺术风格为底蕴、以体现时代特色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古为今用、继承并创新发展的目的,才能使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具备顽强的生命力,并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出发,其目的是为如何有效协调、搭配多种设计元素,打破原有设计瓶颈而做的最根本的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以人为中心所展开的人性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人的价值提升;从人的心理需求来探讨人与物之间的联系,进而丰富感性化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效发挥设计效能,体现人本精神。

(一)环境艺术设计之“人性化”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哲学,是没有终点的不断思考。以人为中心所展开的人性化设计的思考,重点在人的价值提升。这里面的“人”包含作为社会的“人”、作为群体的“人”、作为个体的“人”,是具体与抽象、局部与整体的充分结合。理性认识“人性化”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以人为本”首要强调的就是“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是要建立在理性的功能利用和结构和谐之上的。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的就是功能主义,并不是艳丽丰富炫目的色彩、特立独行的造型。环境艺术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是高舒适度的功能。如果脱离功能而之求浮夸,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设计会因缺乏实用性而最终被淘汰。

(二)环境艺术设计之“感性化”

这里所说的“感性化”,其实强调的是设计师要研究受众群体在获得产品或使用产品时的情感倾向。情感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的接受或者排斥,也就从客观上体现出对设计师设计的产品的“喜欢”或“厌恶”。在环境艺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情感交流是通过“产品”来传递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的舒适安逸与否。因此,设计师在创设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受众群体的心理预期和情感诉求,要以满足受众为出发点创造优质的艺术产品。

四、结语

环境设计范文【第二篇】

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人口的增加会导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其中水资源的短缺的问题就尤为突出,人类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修建了许多的水利工程,但是在大型水利工程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在过去的统计数据中分析,生活废水,农业废水和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是污染水资源的罪魁祸首。水资源的污染严重也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导致地基下陷等一系列问题,这更加恶化了环境的问题。因此环境工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对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

1.确定环境水利工程的总体规模和水质预测方法

环境水利工程的总体规模由水库的平均水位确定。保护和改善水环境是确定环境水利工程总体规模的核心,当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为城市防洪做出贡献,加快对于城市的防洪工程的推进,以达到提升城市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工湖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通常可以用堤坝蓄水的方式兴修人工湖,它也能使普通房地产有增值的空间,减轻了投资方的投资压力,也可以成为房地产的卖点提升知名度。但是环境水利工程的水位,容量等基本数据必须掌握。在提升城市水环境的总容量的同时还要对水环境加以调控,力图改善水环境中的水质。在确定总体规模时,还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有实地的条件和设计的合理性。在评价对水环境的保护效果时,应当采用实际测量的数据,数字更具有说服力,在计算时,使用水质预测理论方案计算更为准确。计算在水库下游水质是否达标,多采用统计的方案,详细的操作步骤如下: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找出变量,进行统计计算,找出各个合格的具体时段,最护计算出达标的概率。在选取水样作为统计的样本时,第一要对水样进行全方位的统计,选取其中的可以代表整体的三到五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并找出合格的时间段,计算出保证率。在最后确定出需要设计的时间,对这个时间的随之进行预测和估计,特别的要计算出水库枯水时间的水质,在计算全部完成后,将计算的预估值与水质的要求值进行对比,看是否达到标准。

2.选择水质和划分环境水利工程的水功能

在兴建环境水利工程之前,还需要考虑到其他的一些基本条件的限制。首先,最基本的是环境工程在修建后不能将原来的汛期的最高水位提高,同时不能与城市的其他项目矛盾,在这些的基本条件上优化城市格局,改善城市的环境。能够加固本身已建设的防洪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一项城市的基本工程,有这庞大和繁杂的特点。在城市生活生产的过程中,随着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对城市整体的排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当对当地的水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并根据已有的数据对其今后的情况进行预估,并对城市排污的数据加以收集整理,进行总体考量,最终确定工程位置和其功能。在进行完以上的分析,可以划分环境水利工程的水功能。划分水功能的目的是确定水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域。首先对水环境能够承载排污量进行预估,根据预估涉及排污口的位置和数量,要求做到最优分配,以便于综合的管理。这样能够使水环境保护的计划和实施更加科学合理。划分水功能也应当结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计划和社会发展需求期望,不同等级的功能水保护实施程度也不同,分级管理,这样能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流动水资源的水功能划分具体有:对城市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现状和区域水资源的功能分类进行详尽的整理分析,根据经济发展指标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进行预估,根据划分的水功能的方法策略,确定如何保护水环境。

三、环境水利工程的评价研究

现如今水利工程正在由工程水利转换成为资源水利,其中环境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环境水利工程的实际效果如何也是存在疑问的。所以如何评价环境水利工程,以何种方式评价,也是我们需要讨论的。环境工程的终极目标当然是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同时增加城市水容量。城市内的环境水利工程的水库的水容量通常是一定的,本身并不能调节,排水量何如水量一般相等,所以想要改变水域的水质,通常是利用水库的大容积的特点,污水可以在水库内降解。影响水环境的因素非常多,比如天然来水的过程等。它主要依靠的是自然环境,因此状态并不固定,这种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因素会影响环境工程的评价标准。因此在进行环境工程的评价时要对整体水环境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研究。最好的计算方案就是统计计算,也就是水质的保证率评价环境工程最为稳妥。如何评价上文已提到过,在此不赘述。

四、总结

环境设计范文【第三篇】

环境心理学是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心理学,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一门跨民族跨学科的科学。它研究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空间环境以及在这些空间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强调环境-行为关系的整体性和相互性。这里所研究的环境包括一般社会环境,但更主要的是指物理环境,包括植物、噪音、温度、空气、建筑颜色、个人空间等。近年来,随着环境心理学的不断发展,部队开始认识到营区环境对战士的心理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面对社会的日新月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部队生活的单调统一,战士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引起了国家和军队的重视。在全面贯彻落实十关于国防和军队改革以及学习群众路线的大环境下,如何改善战士的居住条件、营造良好的军营环境,成为我军营区建设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从环境心理学出发,深入研究战士宿舍外环境的心理效应,同时引入战士需求,设计战士宿舍外环境,对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愉悦欢快的部队心理环境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战士健康成长,从而最终提高整个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战士对宿舍外环境的心理需要

1.归属的需要

战士在部队单位,一般都是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同时回家探亲的机会较少,战士要求部队环境要具有强大归属性。战士渴望宿舍外环境是和谐的、人性的,充满关爱、稳定和安全。

2.社交的需要

一方面,战士希望在参与交往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相处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战士渴望在交往中交朋友、诉说心事、释放压力。因此,战士要求宿舍外环境能有社交的功能。

3.独处的需要

一方面,部队生活基本上是统一性的、集体性的,战士需要培养自己的独立个性和思维,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另一方面,战士心情低落时,有时在集体生活里并不能释放压力。因此,战士强烈需要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宿舍外环境要有私密空间。

三、战士宿舍外环境存在问题

1.绿化与景观问题

许多部队单位形式主义思想严重,在战士宿舍外环境绿化和景观的规划中过于注重视觉上的美观,忽略了战士对环境的心理需求。(1)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舍弃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引进稀有名贵的植物品种,给战士一种只能远观不能亲密接触的距离感。(2)在植物的管理上,不管植物的特性,强行修剪成固定的几何形状,失去了自然美感,仿佛给战士一种“我们跟植物一样没有自由和个性”的心理暗示。(3)热衷人造景观,通常是假山瀑布、假花假草、人工小池塘等,而且人造景观通常选择硬质材料,营造了生硬的环境氛围。

2.安全问题

(1)在休闲区和训练区缺乏过渡,这样容易导致正在训练的战士会伤害到在休闲区休息的战士。(2)休闲区和训练区设置在道路旁、紧贴战士宿舍楼下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道路上来往的车辆、宿舍楼窗户或楼顶坠物对战士的安全产生威胁。(3)选择有毒、有针刺、容易引起虫害的植物花草绿化。战士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常常缺乏安全感。

3.人文精神问题

(1)在战士外环境的设计上,过于凸显部队现代化建设元素,各个单位的战士宿舍外环境设计很少考虑到本单位的历史传承、部队特色的东西。(2)缺乏文化、艺术的熏陶。宿舍外的宣传栏粘贴的通常是各连各排各班的每周表现和条令条例规章制度,关于部队文化、人文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很少。宿舍外环境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整个生活氛围缺乏人文关怀,给战士一种冷漠无助感。

四、基于环境心理学战士宿舍外环境设计分析思考

1.入口

战士宿舍入口包括宿舍门前的台阶、入口小广场、小景观等,它在意识形态里是一种标志和提示,它给战士一种“你到家了”的心理暗示,因此,设计入口时要注意入口的领域感和归属感。例如,在设计台阶时,台阶阶数不能超过七阶,台阶高度要比正常台阶稍低些,超过七阶或台阶过高,战士走进宿舍就会觉得很费力、很辛苦,感受不到一回宿舍心情放松的感觉。台阶宽度要比正常台阶稍宽些,台阶宽全脚就能着地,给战士踏实、平稳的感觉。在入口小广场方面,小广场地面要平,地面若铺砖,颜色要温和。小广场上可设置独特的小景观或路标,提高宿舍辨别度,给战士一种“这是你独一无二的宿舍”的心理感受。

2.空间设计

战士宿舍外环境空间可分为训练区和休息区。训练区用于战士简单的体能训练,训练区应开阔平坦,光线充足,训练器材的质量要高,颜色要稳重。同时,可以在训练区设置小的以运动为主体的雕塑或者标语,从而营造健康、活跃的氛围,使战士充分享受训练的乐趣。休息区用于战士休憩、聊天、观景、娱乐等,休息区应利用绿化、矮墙、长廊等来构造开放、封闭、半封闭的空间,分别满足战士社交和独处的需要,同时在具体设计时应注意提供给战士安宁、自然的感觉。例如,休息区长廊的设计,不能紧贴建筑墙面或草墙,否则会有压迫感,应该空出一段距离,并且随着高度增加,距离也要增加。长廊外侧应布置绿化带,绿化带内侧供战士休息,给战士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交流活动空间。这两个区域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之间是有联系的。训练区和休息区要有过渡,可利用曲线式小道路分离。在训练区可设置提供没有训练的战士观看训练、进行交谈的小场所和设施。在休息区可设置较大的空地,用于战士打拳、联系俯卧撑等健身活动。

3.绿化

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力量,勃勃生机的花草树木可以消除战士消极的心理情绪,使战士体会到大自然和生命的乐趣。在战士宿舍外环境绿化设计时,在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的基础上,应注重绿化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美感。例如,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选择无毒、无刺激性、无虫害、易于管理的植物品种,给予战士安全感。同时,选择花色鲜艳、树叶翠绿的花木,在视觉上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心理氛围。在植物的布局上,采用群植、独植、对植等不同方式与宿舍外环境中训练区、休息区和道路的建设相互衬托,构造层次丰富的绿化空间效果。在植物造景时,应将自然形和几何形结合起来构图,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各显独特的美感,给战士不同的审美感受。

4.景观小品

环境设计范文【第四篇】

1.何为环境设计

现代园林逐渐凝结成了融功能、空间组织及形式创新为一体的现代化设计风格。一方面,设计追求良好的服务或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显的传统园林形式与风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琐的装饰,而更加提倡设计平面布置与空间组织的自由、形式的简洁、线条的明快与流畅,以及设计手法的丰富性。特别是在形式创造方面,在当代各种主义与思潮纷争的背景之下,现代园林设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与多元化特征。

2.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设计

从设计角度看“环境”二字,主要是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处的各种空间场所。广义来说,空间与场所可以涵盖我们所生存的整个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丰富,毫不夸张地说,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已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从设计方法上看,建筑外环境设计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

二、随时展的环境设计观念

1.环境设计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的提出是肯定环境文化多元化的结果。它从不同气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释环境差异的合理性。后现代以来的城市环境景观,在首先满足功能性、技术性指标的前提下,强调了设计对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2.环境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空间、场所、领域)

空间、场所和领域三者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空间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的,场所则是通过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领域则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考虑,如建筑设计的边界界面多以空间为基准,景观规划设计的边界限定则要以场所和领域为基准。

3.设计要素的创新

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现代面貌出现的设计要素。现代设计师可以较自由地应用光影、色彩、声音、质感等形式要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与构筑物等形体要素创造园林与环境。

4.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与传统园林的服务对象和装饰与观赏性不同,现代园林面向大众的使用功能已成为设计师们所关心的基本问题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简明与合乎目的。例如,纽约观景台公园和横滨美术馆前广场公园虽然都不大,条件也不复杂,但公园设计视线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间划分明确,细部考虑周到,反映了现代主义手法在当代园林中的广泛应用。5.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

对文脉的深层阅读要求深入到一个场所的精神领域之中,并关注到传统的阻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设计实际上都是在创造一种场所,只有更倾心地体验设计场地中隐含的特质,充分揭示场地的历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点时,才能领会真正意义上的场所精神,使设计本身成为一部关于场地的自然历史或演化过程的美学教科书。法国园林师谢墨托夫(AlexandreChemetoff)在拉维莱特公园(ParcdelaVillette)中设计的下沉式竹园(TheBambooGarden),有意识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线设施,给水干管、排水管、电力管纵横于场地之中,让人们了解到这一小小的绿色空间实际上是城市庞大聚集体的一个“碎片”。

三、园林意境的创造和环境设计的创新

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几大要素;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

1.功能与景观的统一

单纯的景象构成,还只是限于形式,是一个美丽的躯壳,还不能说是完美的、独立的艺术存在,只有当园林的思想情趣与景观要素相统一,建筑功能与景观要素相统一,才能称为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对于园林景观的创作来说,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是必要的;出于实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观处理同样是必要的。园林景观所提供的美感也不仅限于视觉,而且具有听觉、嗅觉、触觉及至全身心的舒适感。园林意境的产生,只有在满足这一前提下才能实现。

2.再现自然的景观

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具体景观形象来表现的。景观如何能产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风景的园林景观,应符合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艺术讲求“形似”与“神似”,以形似为基础,以神似为最高境界。因此,设计家对生活的观察越深刻、知识越渊博、逻辑思维越正确、艺术修养越高、形象思维越活跃、创作经验越丰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远。

3.生态理论应用于环境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书中写道: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不仅仅是绿化的问题,从创造生态环境考虑,需要对以下的因素进行规划:(1)分析居住区朝向和风向,开辟组织居住区风道与生态走廊。(2)考虑建筑单体、群体、园林绿化对于阳光与阴影的影响,规划阳光区和阴影区。(3)最大限度地利用居住区地面作为景观环境用地,甚至可将住宅底层架空、使之用作景现场地。(4)发挥居住区周围环境背景的有利因素,或是借景远山,或是引水入区,创造山水化的自然住区要创造青山绿水中的风水宝地。园林生态在景观设计上的几点体现:(1)从绿化苗木来讲,做到“适地适树”,运用乡土树种及经过驯化的引种树种,并注意运用本地植被中的顶极群落。这一过程,需满足绿化生长所需的水、肥、光、气、热等条件,其主要目标是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2)尽可能提高环境的“绿视率”。绿色是环境永恒的主旋律。提高“绿视率”,如停车场、路面,广场、架空层都要尽可能多的被绿色覆盖。(3)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在可替代的材料中,尽量选用能耗低的材料,特别注重环保新材料的应用。既满足生态原则,又满足环保原则。如构筑物选用多孔水泥砖,弃用粘土实心砖。(4)运用可循环或能降解的材料,如环保透水砖、PVC植草板等。(5)垃圾分类收集,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分类,将有机垃圾与无机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运用环保型垃圾筒(6)深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与心理特征,让环境的改善与居民的素质提高相互促进。既有园林生态之考虑,又摘取环保中的某些方面。

[摘要]本文先对环境设计进行阐述,之后从不同的角度看环境的设计。接着探讨了环境设计的规则和环境设计所涉及的要素及其要素的创新。最后讲述了环境设计的创新。

[关键词]环境设计设计要素设计规划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邓林。建筑艺术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2]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出版社,2000

48 1704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