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坚持到底心得体会范文 坚持心得体会范文感悟样例【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坚持到底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在忙碌与疲惫中,很多人会渐渐失去了心灵的寄托。我也曾为此感到迷茫,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关注天空,开始意识到“坚持天”的重要性。我坚信,只有坚持关注天空,我们才能找回心灵的归属,拥有健康的心态。

第二段:天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天空是一幅绚烂的画卷,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色彩和形态。同时,天空中的大气现象也会启发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比如,彩虹是暴风雨后的美丽,而流星是瞬间美妙的划痕。这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美好也是短暂的,需要珍惜和快乐。同时,天空中的云朵和日落日出也给我们提供了平静和温馨。他们告诉我们,人生中的阳光时光也需要好好地去感受和享受。

常常关注天空,可以让我们远离喧嚣城市的喧嚣和疲劳,找回自我的宁静。毕竟,大自然一直是人们回归内心的好去处。同时,天空也能帮助我们规律作息,这对于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比如,看日出和日落,有利于调节人们的生物钟。再比如,固定在某个时间观察星星,不仅能够安抚情绪,也有助于促进睡眠质量。

第四段:在生活中实践“坚持天”

坚持关注天空,不能仅仅是一种理念,它需要落实到生活中的实践。有时候,我们可以约上几个朋友,在夜晚赏星。聊天、围炉、烤棉花糖,可以让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美好的时光。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约上自己,去远足赏景。保持体力的耗费和心灵的宁静,一定会让你感到身心的放松。

第五段:总结。

“坚持天”,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正如一句古话所说:“向着太阳和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前进,我们会发现,人生没有束缚,没有什么比自由更宝贵。”坚持看天,你会看到更远的天空,也会发现透过天空看到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更多可能性。所以,不妨放慢脚步,观天察地,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吧。

坚持到底心得体会【第二篇】

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正因为农业的重要性,农民成为了一个国家基础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农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在我坚持参与农业十年的经验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农业的精彩之处,同时也对我个人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得到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关注和投身于农业事业。

第一段:起点。

在十年前,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意识到现代都市生活的繁忙和紧张给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于是,我决定转向农业这个对我来说全新的领域。我开启了一段新的农民生活,从土地准备到耕种、播种、灌溉、照料、收割一系列的工序,我都一一经历了。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农业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对土地和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二段:挑战与困境。

农业并非一帆风顺,十年的时间里,我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境。天灾、疾病、害虫等因素时常威胁着农作物的稳定产量。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价格时常波动,给我带来了经济压力。但是,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我学会了坚持和应对困难,同时也增强了我的适应力和创新能力。我采取了可持续的耕种方式,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了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的发展道路。

第三段:农业的奇迹。

在农业的历程中,我见证了无数的奇迹。种子从泥土中发芽,一颗颗嫩绿的苗子茁壮成长,最终结果丰硕。我亲眼目睹了农作物的生态系统的壮大,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智慧的结合。它让我明白了农业是一个复杂而美妙的过程,我感受到了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强大。这一切都激励着我不断努力,为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心灵的觉醒。

农业不仅给我带来了物质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的觉醒。在与土地与植物的亲密接触中,我重新审视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和资源,在农民的角色中体验到了勤劳、耐心、坚韧等品质。我从农业中获得了平和、宽容的心态,也学会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从农民的生活中汲取养分,让自己的心境变得更加平静与宽容。

第五段:展望未来。

过去的十年是我个人农业生涯的开始,也是对农业无限可能性的探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相信农业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将继续努力,将农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人类提供更加安全和健康的食品。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农民的待遇和条件,为农村地区的繁荣做出贡献。

总结:

通过十年的农业生涯,我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心得。农业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坚持的事业,同时也是一段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旅程。农业不仅是生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培养了我的品质和态度,塑造了我的人生观。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创新,农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坚持到底心得体会【第三篇】

"五个坚持"是党办干部的行为准则,对加强各级党办机关作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五个坚持的含义。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

心得体会。

欢迎查看。

近期学习了20xx年弟6期《秘书工作》刊发的《办公厅工作要做好“五个坚持”》一文,“五个坚持”,即:“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在我看来,这段讲话既是对中办同志的要求,也是对各级机关党员干部提出的期望,党员干部应主动“对标”、努力“靠标”,认真履职、严格要求,着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本职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自觉担当、主动谋划,真抓实干,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忠诚”是对领导干部政德和官德的本质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领导干部的忠诚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忠于家庭的统一,既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更是一种行动和人生的大义。要从点滴做起,用实干践行忠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扎实的工作中,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而坚定地把忠诚融入到思想深处,融入到工作和生活全过程学习习《办公厅工作要做好“五个坚持”》心得体会。

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某一隅”。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顾大局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来强化作为一种政治要求来把握,作为一种素质能力来历练,理思路、抓落实。开展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地区、行业、单位的总体任务要求,谋实事、想实招,不搞花架子,而是去努力为所服务的百姓谋福利。

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在繁忙的工作中,党员干部要注重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轴”一点,工作措施“实”一点,工作方法“活”一点在组织开展每一项重点工作时,坚持制定。

工作方案。

落实工作步骤细化人员分工建立保障机制等标准化流程,用一流的工作标准和过硬的工作作风,狠抓落实。

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一种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之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从点点滴滴中寻找乐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全心全意为事业服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努力地用这份爱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大家的无私奉献编织出事业的美丽蓝图。

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党员干部应以讲话精神为指导,严格执行好“八项规定群众路线。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全面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点,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加强自我约束,建立督促约束机制,做好防范工作。

6月23日,县委办公室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省、市党委办公厅(室)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培训会议精神,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认识、找准对标,以高度的责任感抓好“三服务”工作,做到“五个坚持”,当好“前哨后院”,确保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走前列、作表率。

县委办主任幸仁举在会上指出,的重要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根本遵循,省、市党委办公厅(室)培训会议为当前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办公室要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扎实开展“六心”(把干部的心调忠、调大、调纯、调细、调热、调静)活动,狠抓贯彻落实,切实做到深学、细照、笃行,推动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幸仁举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团结意识和廉洁意识,以“五个表率”(学习思考、转变作风、改革创新、甘于奉献、遵纪守法)贯彻落实“五个坚持”要求和省、市党委办公厅(室)培训会议精神,认真处理好“五个关系”(对上与对下、大局与局部、主动与被动、大我与小我、他律与自律),确保忠诚于党、忠心于领导、忠爱于人民。要敬业、守则、尽心尽力当好参谋助手,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决策落实,提供可靠保障,努力为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出贡献。

20xx年5月8日,深入中央办公厅机关视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办工作人员提出了“五个坚持”的要求,即: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五个坚持”是对党办精神的深刻概括,是新形势下做好党办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党办工作人员的行为指南,也是所有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准和必由之路。

有些在基层党办工作的同志说:“我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就行,‘五个坚持’离我太远,不需要学习践行”。对于这些同志我想说,能否深入践行“五个坚持”,把“五个坚持”当做行为规范和准则,做党性坚强的的党办人,是能否顺利高效完成党办工作的关键。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分析“五个坚持”,可以得知它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不但涵盖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品德建设等各个方面,还将各方面从理论的高度紧紧关联在一起。

“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是灵魂,没有对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绝对忠诚,党员干部就会丢了“魂”,就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这是《礼记》对“忠”的记载。“忠”在我国历史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被列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之首,更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天下之纪纲,修身之要术,礼义之所归”。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脍炙人口的佳话都是今人立德立言的楷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抗日战争时期也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儿女忠心为国的英勇事迹。共产党员的。

入党誓词。

就有“对党忠诚,永不叛党”八个字,字字珠玑,代表了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忘我奉献。归结到党办工作上,就是在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听从党组织安排,对党信赖并且所作所言所行也值得党的信赖,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真正提高,才能在行动上高度自觉,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党办工作,让党组织放心。

“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是前提,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缺乏大局意识,就不可能做到适应得上、跟进得快、落实得好。“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有没有大局关是衡量一个党员党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如果把工作比喻成一局棋,车马炮只有在大棋局中找准定位,才能纵横驰骋,一味的蛮干只能让自己铩羽而归,兵败如山倒。所以在党办的工作中,不能光埋头拉车,还必须抬头看路。党办的工作主要是服务性工作,比较琐碎,如果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琐碎的事物当中,就无法服务大局,无法在党办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发挥作用,无法让党办的各项工作和服务紧贴党的需要,适应党的要求。如何做到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强调了三句话“紧紧围绕大局,时时聚焦大局,处处服务大局。”也就说说要做到胸怀大局,登高望远,因势而谋;把握大局,明辨方向,应势而动;服务大局,切中要害,顺势而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承担的责任与大局联系起来,把本部门的工作同上级部门的事业联系起来,在繁杂的工作中找到主要矛盾,更好地为大局服务。

“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是保障,没有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工作就很难做到优质高效。“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指出,党办工作者要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党办的工作都是十分具体的事物,每一次办文办会办事要求都十分具体,不允许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极端负责是检验党办工作人员事业心、进取心强不强的重要标准。凡事最怕“认真”二字,党办工作人员应该勇于求真,敢于较真,不容一丝马虎,不放一个疑点,不留一个漏洞。极端负责是一种坦荡胸怀,对事不对人,对事极端严细,对人宅心仁厚。极端负责是一种牺牲精神,是在关键时刻,在困难面前,在重担面前,在辛苦疲劳面前,甘于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极端负责是一种优良素质,为党和人民站好岗、放好哨,必须具备高素质的能力。只有具有过硬的本领,才能独当一面、把好关口、守住阵地。极端负责是一种口碑形象,一个人靠住靠不住,让人信任不信任,主要看他能不能一以贯之地用高标准对待自己、对待工作、对待事业,能不能干出实绩、干得出彩、干得让人放心。

“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动力,没有无怨无悔的精神境界,就不会在工作中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无私,“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是韩愈的奉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精神,“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是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备品质。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共产党员讲奉献,说到底就是践行群众路线、履行党员的基本义务。对党办工作人员来说,讲奉献应该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就是“大奉献”。党办工作人员经常同领导、上级接触,受到领导同志的关怀、教育和熏陶,一直有着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值得的,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克己奉公、鞠躬尽瘁。

“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是底线,守不住这个底线,人就会栽跟头,党的声誉就会受损害,党的事业就会遭损失,忠诚、责任和奉献也无从谈起。“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把修养自身的道德操守摆在首位。虽然党办工作人员不直接掌握权力和财务,是很多人眼中的“清水衙门”,但是很多动机不纯的人还是会刻意拉拢、用糖衣炮弹腐化领导干部。“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党办工作人员更应该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牢牢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在讲话中形象生动地说,“孙悟空把唐僧放在那,用金箍棒划一个圈,妖魔鬼怪就进不来了”。实际上,孙悟空自己头上也有个圈,那就是观音菩萨给的紧箍咒,有了这个紧箍咒,他就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党办工作人员也要有个“紧箍咒”“护身圈”,这就是党法党纪党规,就是自律和他律。自律是前提,他律是保证,两者相辅相成。他律,就是按照党纪国法的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自律就是廉政自觉,关键是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强的党性、崇高的境界、良好的修养、顽强的意志品质,不是一时炼成的。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晋升而自然提升,需要终生努力。我们要按照要求,把“五个坚持”融入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党办工作的各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2

页,当前第。

1

1

2

坚持到底心得体会【第四篇】

党的以来,同志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立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全面依法治国等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推向了新的高度,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内容丰富、观点鲜明,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治国方略论。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治好国理好政、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政权、管理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经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和xx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此作出全面部署。同志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坚持治国理政的这“两个基本”,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践探索中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作出的重大抉择,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学说同当代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我们党之所以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既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基于理性思考和实践需要。同志指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远考虑,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部署,既是立足解决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考量,也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战略谋划。

人民主体论。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当然是治国理政和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法治的本质是保障人民幸福安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也是依法治国要实现的目标。党的xx届四中全会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规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集中反映了我国法治的民主性和人民性,体现了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同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在立法方面,推进民主立法,完善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使立法充分体现民意。在执法方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深恶痛绝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问题”。在司法方面,推进司法改革,实现公正司法,“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守法方面,推进全民守法,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要求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宪法权威论。

人民主权原则和人民主体地位,必然要求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利的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和至上地位,成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总规矩,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总规范总依据。我国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人民与国家、中央与地方、人大与“一府两院”等最重要的政治关系,而且明确规定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规定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实践证明,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同志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切实在宪法实施和监督上下功夫。”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要不断提高宪法意识,从思想上充分认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推进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完善全国人大及其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背景下,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改革举措必须符合宪法法律,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良法善治论。

良法善治是治国理政和依法治国的理想境界。用现代政治学的话语来表述,良法就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治理社会的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其中主要是法律制度体系;善治就是运用国家法律和制度管理国家、治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过程和结果。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与基础。国家要善治,须先有良法。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国,不是什么法都能治好国,而是要求以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成熟定型的良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创制良法,就是国家制定和形成一整套体现良法要求的制度体系尤其是法律制度体系。同志对当下中国制定良法的基本要求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

善治是良法的有效贯彻实施,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善治就是要把良好的宪法法律付诸实施,把表现为法律规范的各种制度执行运行好,公正合理高效地用于治国理政,通过法治卓有成效的运行实现良法的价值追求。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么,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应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依法治权论。

依法治国必须依法治权。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首先是依法治权、依法治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志指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

反腐必须治权,治权必靠法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治国就是要以制度规范权力、以民主监督权力,建立并完善以法律控制权力、以权力和权利制约权力的制度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腐败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增加权力腐败的成本。依法治国就是要通过依法治权、依法治官,破解绝对权力的神话,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用法律和制度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同志指出:“如果法治的堤坝被冲破了,权力的滥用就会像洪水一样成灾。”我们要把厉行法治作为规范制约权力的治本之策,把权力运行的规矩立起来,真正做到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只有通过制度和法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公平正义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是法治的灵魂。同志指出:“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全面依法治国,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进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应更加注重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功能,更加重视发挥法治的社会价值评判导向和社会行为圭臬的基本功能,把公众对于公平正义的利益需求纳入法治轨道。二要通过科学立法,将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转化为法律意义上的公平正义。三要通过公平公正的实体法,合理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和利益、科学配置各类权力与责任,实现实体内容上的分配正义;通过民主科学有效的程序法,制定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程序规则,从程序法上来配置资源、平衡利益、协调矛盾、缓解冲突,实现程序规则上的公平正义。

法治系统论。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在顶层设计上把依法治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统筹考虑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和各个方面,使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够得到全面有效推进。在依法治国的实践进程中,要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价值、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治文化整合起来,把依宪治国、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治军、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统一起来,把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有效护法统一起来,把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系统整合法治的各个要素,全面畅通法治的各个环节,综合发挥法治的各种功能,形成法治建设的良好格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我们要科学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党法关系论。

党法关系是依法治国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我国法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根本的区别。

在党法关系上,同志有许多重要观点:其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其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所谓“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其三,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我们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先导和指引,是立法的依据和执法、司法的重要指导。党的政策成为国家法律后,实施法律就是贯彻党的意志,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其四,坚持党的领导,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要做到“三统一”: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做到“四善于”: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48 1601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