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篇作风主题写作素材整理
“作风”主题写作素材汇编(20篇)
目录
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要“小题大做”
抓作风建设要“小题大做”,以“严”字当头,从“细”处较真,在“实”处用功,敢于动真碰硬,抓末端、抓具体,一抓到底、一严到底。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次“放纵”往往换来一生的痛苦。纵观查处的腐败案例,无一不是从小处放松要求,在不以为然中忽视自我约束而酿成恶果。对党员干部来说,如果不从细微之处管严自己,不把“口子”扎紧,就会在思想、行为上逐渐漠视纪律约束,丧失警惕性,让别有用心者有空子可钻,最终被“围猎”,成为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坠入犯罪的深渊,受到法律制裁。
不矜细行,必累大德。党员干部要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勿以恶小而为之。纪检监察部门要常拉袖子常提醒,严格执纪监督问责,创新体制机制,丰富方法手段,筑牢“三不”防线。通过开展警示教育、案例分析、法规法纪教育,从提高思想认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入手,让党员干部常怀警醒之心、常记纪律规矩、常思点点滴滴,自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坚决根除“微腐败”、“蝇贪”。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直接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任其发展,既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啃食群众的获得感,还会损害党的威信、破坏党的根基、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虽然“微腐败”“蝇贪”本身极具隐蔽性,存在调查取证不易等难题,但对其仍要坚决亮剑,重点监督,要“小题大做”、绝不姑息,用公权谋私利,哪怕再小、再司空见惯,也要一查到底。必须用制度的篱笆扎紧纪律监督的空间,擦亮监督的“探头”,打好“组合拳”,决不让“微腐败”有任何滋生土壤。
凝聚“十四五”发展的磅礴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要长期坚持。”凝聚“十四五”发展的磅礴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从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原则、政治品格的高度来审视,持续在修信、修观、修行、修律上下功夫。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修养的锤炼、工作作风的转变,前提在于思想认识的提高,在于理论武装的自觉,在于持之以恒的坚守。要以崇高的信仰铸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思践悟中夯实政治根基、筑牢政治信仰、增强政治意识、提升政治能力,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正确政治方向。要以坚定的信念立身,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认真对照全面检视,结合实践深化认识,不断增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改进作风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以必胜的信心守志,针对“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以务求必胜的决心意志和永远在路上的执着韧劲,较真碰硬、一抓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观念纯正则作风端正,观念不纯则作风不正。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心怀“国之大者”,对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对人民群众期盼什么,要想得透、做得实,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从实处着眼、用实干考量、以实绩说话,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坚持党政机关带头,强化餐饮行业自律,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理念和理性消费观念,驰而不息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要树立正确调研观,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沉到基层、解剖麻雀,摸实情、取真经,通过务实高效地调查研究,认清事物的规律、找准发展的路子、开出管用的良方,增强解决问题、科学决策的针对性。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关键在于行动。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细化责任清单,健全制度措施,织密织牢落实主体责任网络,推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坚持严的主基调,紧盯重点领域、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交叉互查、随机抽查,对各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露头就打、深挖细查,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广大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严格按规定组织政务活动,自觉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小事做起,从小节严起,在讲担当、转作风、抓落实上当好表率。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以党章为镜,以党纪为尺,勤对照、勤反思、勤改进。要敬畏纪律,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把党纪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守住底线、不触红线。要克己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明辨是非善恶,追求健康情趣,不断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要注重他律,敬畏党的纪律,仅有自律是不够的,要善于从一般事务、信访举报、群众言谈中发现作风问题,善于从文件资料、财务报销票据、督查调研方案中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用好“四种形态”,体现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
新春将至,节点就是考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以“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锲而不舍推进作风建设,严防不正之风反弹回潮,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更加坚强的作风保障。
近日,一份盖有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章的落实情况报告引发网友围观热议。在这份情况报告上,莘县县委书记王峰发现了多处错误并进行了批示。其中一处错误就是把王峰的名字误写成“汪峰”,还有标点符号、上报数据也存在错误。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徐凤华在这份情况报告上的签字,也存在疑问。(12月29日澎湃新闻)
针对“王峰写成汪峰”,王峰在批示中写道“我不是歌星”。这句幽默的话让很多人笑了,也让很多人读出了一种无奈。谁都知道,“我不是歌星”不是一则娱乐新闻,背后触及到了作风这个敏感而又十分严重的话题。
对于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都有过写错字的经历,一般也反感动辄对错字上纲上线的做法。但谁都知道,有些错误能够理解,但不能谅解;而有些错误,则连理解都做不到。譬如一份材料,在关键部分出现了问题,低级错误一再发生。看到这样的材料,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心生不快,有的连继续看下去的兴趣都没有,勉强看下去,也对材料公信产生了怀疑。
这份材料之所以引起关注,关键就在于错误太多了,而且太低级了,错在了不该错的地方。不过是一张半纸的稿子,“王峰”写成“汪峰”,标点符号“超编”,数据也不准确……可谓错误百出,只要稍微有一点责任心,认真校对一下,就很难“落在纸上”。这不禁让人想到了此前一些地方出现的“连抄都抄不好”的新闻。比如“神木爱长沙”“邯郸学步青岛”……简直让人怀疑不是新闻,而是段子。抄人家的材料,抄人家的标语,连关键词都不知道置换。这是能力不够吗?很显然是一种作风问题。
“错把王峰写汪峰”,起码有两个想不到。一是作为县委书记的王峰,根本就不会想到出现这样的错误,二是呈送报告的部门,也根本不会想到,县委书记看这份报告看得这么认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莘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表示,他当时正在外出不在办公室,文件并未上交给他进行审查,他的审阅签名是工作人员用手戳代替的。情况是否果真如此,还需要交叉验证,但可以看出,该局对这份文件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从常识上讲,当地主要领导关心的事,相关部门及其领导还是会重视的,之所以如此,一个很大的可能是,该局把这份文件当成了例行公事。
此话何解?具体地讲,在现实中,很多公文呈送只是例行公事,很少有人当一回事,这也是经常批评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公文落实公文”。如果知道这份文件,当地主要领导会看,而且看得这么认真,相信这些错误都不会发生。这就是作风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顽固性,很难毕其功于一役的原因。有时,看起来是某一方面的问题,但在事实上,却可能是竹子连着根,是一种“系统病”,是一种由来已久的问题。
文章无小事,文字无小事。为什么这么讲?一是因为,一些关键错误的发生,会影响决策判断;二是因为,文风连着作风,错误百出的背后,是工作的敷衍应付。作风踏实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靠谱。很多单位的墙壁上,都写着这样一行字:“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文和事,经由作风连在了一起,正如王峰所讲的,面对这些错误,“让我如何相信你们的书面汇报”。
批评“王峰错成汪峰”并非小题大做。需要指出的是,这并非搞“清风不识字”那一套,一些笔误可以理解,大可一笑而过,一些笔误连着作风,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这也提醒我们,作风建设是永远的进行时,须臾不可放松。
辛苦了一年,趁着春节放长假,该放松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了。睡到日高起,松懈一下久绷的神经,搞点喜欢吃的细嚼慢咽,慰劳一下紊乱的肠胃,看书听戏外出旅游,洗涤一下萎靡的精神,走亲访友嘘寒问暖,拉近下疏远的感情……长假各人有各人的过法,休闲、娱乐、交往,无疑是大部分人春节长假不变的主题。
然而,作为党员干部,在休闲娱乐、相互交往以放松身心的同时,必须心存敬畏,特别是对党纪国法伦理道德的敬畏。换句话说,“娱乐”、“交往”、“放松”千万不能搞过头,那种日夜打扑克筑长城以赌博“怡情”的生活方式,那种搞不正之风收受红包贵重礼品的所谓感情联络,那种寻求刺激的低级趣味,都是与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背道而驰的,毫无疑问必须加以查禁。
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严重后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兼区水文水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文达铺张浪费办比赛及收受礼金,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陈汉华等人违规公款宴请……中央纪委去年底对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发出通报时重申:对顶风违纪的,不论其职务多高,都要坚决查处,严格责任追究,及时通报曝光,不断巩固和扩大纠正“四风”的成果。
参照以往的经验教训,节假日往往是公款吃喝、送礼和铺张浪费等违纪行为的高发期、危险期。作为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纪这根带电“高压线”碰不得,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不给享乐心理、拜金主义、奢靡之风半点机会。自觉养成“自省、自警、自律”的好习惯,做到面对吃请嘴不馋,面对“红包”手不伸,面对送礼者不给好脸色。
春节期间,各种非主流思想犹如沉渣泛起,因此,越是春节长假,越不能有丝毫麻痹松劲的思想,作风建设这根弦越需绷得紧而又紧。利用春节这个难得的假期,有必要静下心来,对照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上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春节长假是调查研究的好时机。领导干部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集中学习,如果能利用春节假期深入群众搞调研,和老百姓谈形势叙家常,那么更能看到群众生活真面貌、听到群众的真心话,为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春节长假也是读书学习的加油站。领导干部不妨抽出点时间读读书,并通过示范带动,使更多的人把读书作为节日期间特殊的休息方式,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玩乐,让今年的春节不仅热闹喜庆,而且高雅健康。
身体可以休息,精神可以放松,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但作风建设没有假期,不能歇歇脚、透口气。相反,越是节假日,越是八小时之外,越要从严律己,切实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秉持健康的生活情趣。
节假日往往是公款吃喝、送礼和铺张浪费等违纪行为的高发期、危险期。作为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纪这根带电“高压线”碰不得,时时处处从严要求自己,不给享乐心理、拜金主义、奢靡之风半点机会。
当前,教育实践活动陆续进入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环节,取得了不少实效,但也有地方出现了“四风”的变种,作风积弊换一种形式依然故我,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一些地方,要求杜绝节日的迎来送往、铺张浪费,却通过网购礼品、电子支付等隐蔽形式进行利益输送;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却在互联网上搜索发言材料;要求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却批评得抽象、指认得模糊、讨论得笼统……凡此种种,无不是表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表面上改作风看似“政治正确”,却成为掩护作风积弊的安全屏障。任由此风蔓延,则反对“四风”不啻拳打棉花,改进作风何异于自欺欺人?
“四风”出现变种,恰恰说明“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因此,活动越是往后,越要对“四风”及其变种保持清醒认识,对念歪了经的 “歪嘴和尚”形成威慑态势,始终警觉、露头就打,防止执行中的走形变样消解改作风的努力,避免反对“四风”被异化软化,才能确保活动最终取得实效、取信于民。
在江苏基层农村有这样两位基层支部书记:一个被老百姓称之为“狗不叫书记”,一个被老百姓称为“叫出狗书记”。“狗不叫书记”是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徐庄村“第一书记”徐勤生。“叫出狗书记”是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杨楼村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海峰。江苏号召基层干部向这两位基层干部好好学习。(见6月8日《扬子晚报》)
“狗不叫书记”徐勤生,喜欢走家串户,帮助村民解决困难,他和乡亲们熟了,乡亲们养的狗都认识他,不会认生乱叫。“叫出狗书记”张海峰则对全村家家户户情况了如指掌,连每一家养的狗的名字都叫得出,狗见了他都围着亲昵。
“狗不叫书记”和“叫出狗书记”都是基层干部的楷模,说明他真正扎根在了基层,说明他确实与群众打成了一片,说明他经常到村里去,经常到群众家里去。“狗不叫”的背后,是工作到位的体现。“叫出狗”是与群众心连心了,走进了群众的家里,变成了一家人。
然而,我们也会发现,有的基层干部还没有转变“官念”,不能扑下身子,不能扎下根子。有的干部一进村“狗就乱叫”,这显然证明他是不合格的。习惯于“打卡帮扶”“拍照帮扶”,撰写的工作心得不少,上交的工作总结很长,可一进村,狗一叫就暴露了。“狗不叫”“叫出狗”从一个侧面成为衡量基层干部作风的标尺。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我区某市一张有笔误标语的图片在网上流传,低级错误令人啼笑皆非,引发网民关注。
街头标语,现在已经成为笑话成堆之处。比如,陕西省神木县的一条标语上,第一句话竟是“爱国爱家,爱我长沙”;又如,湖北襄阳市的一条标语上,赫然印着“爱我忠州,建设重庆”;安徽铜陵市的一条标语上,映入眼帘的是“共创文明城市,共建和谐常德”。难怪网友们笑称,抄试卷连人家的名字也抄过来,这错误得有多低级!
最近爆出的笑料标语,和以上奇葩标语一样,出错的低级程度是相似的,事后的甩锅方式是相似的(大多甩锅给标语的制作公司),连发现错误的过程也是相似的,即被“吃瓜群众”发布到网络,引起网友群嘲,发布者才知道自己的作品成了“网红”而火速修改。这些相似之处的背后,折射出相同的问题。
我们且不说标语必须严谨的大道理,也不谈错误标语将如何影响城市形象和官方公信力,就简单地问一句:这些经你们的手,发布给几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看的标语,你们自己仔细看过一眼吗?“神木爱上长沙”“襄阳建设重庆”“铜陵和谐常德”,这些标语但凡认真过目一次,就不难发现问题。可是,它们偏偏就这么被公布出去了,供人围观,任人指点,等人举报。
标语笑话成堆,不审核、不严谨是直接原因,责任心缺失、作风不踏实则是问题的根源。
长久以来,一些地方、部门、单位过于“依赖”标语式工作方法,每做一项工作必定“标语开路”,仿佛标语越多就越显得重视,似乎重视本身就是一种政绩。于是,在发布标语时只求量、不求质,不惧用语空洞、形式僵化,只管闷头挂、赶任务。于是,许多地方一开始还“认认真真走形式”,而随着严谨程度一再降格,逐渐变得连“踏踏实实走过场”都做不到了,这才导致笑话标语“东方不亮西方亮”“这边唱来那边和”。
作风染疾,行事发病;作风病愈深,行事病愈重。不仅“笔误标语”“抄袭标语”如此,那些多年来深受社会诟病的“霸气标语”“诅咒标语”,背后同样有作风病在作祟。
作风问题无小事,作风建设必作于细。加强作风建设就是要把每一个具体问题解决好,要从具体的小节、小事抓起,把群众身边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的一件件小事解决好,“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面对作风建设的新常态、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牢牢守住底线,从细处入手,认真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要求。
首先要有坚定的党性意识和足够的干事担当精神,这是行动的“总开关”,需要通过强化理论学习,以党章党纪、民心民生为镜鉴,提升思想觉悟。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认识,把加强作风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狠抓作风建设,时刻紧绷作风建设这根弦,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创造工作新水平,不断推进事业向前发展。
其次,要转变观念,密切干群“鱼水情”,将群众满意度作为作风建设的“晴雨表”,要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做到相信群众、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自觉性;把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此外,要强化制度建设,织密监督之网,架起纪律“高压线”,提高党员干部的纪律和规矩意识,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时刻保持敬畏和警醒。建立健全定期巡查、随机抽查、群众评议等监督机制,把干部做群众工作、联系服务群众等情况与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等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党员干部做好联系群众工作,提升服务质量。
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真正把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真抓实干、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英华
因为从事扶贫报道,与基层扶贫相关同志接触比较多。一次适逢周六,我们去豫西某县采访产业扶贫问题,两位有关同志带着去当地龙头企业,和他们的对话引起我的注意。
他们抱怨,整天加班加点,周末也休息不成。确实是因为我们的缘故,导致他们无法正常双休,我于是连声说抱歉。于是他们开始大倒苦水,原本以为来扶贫系统是养老的,没想到掉进火坑、苦海,今天开会、明天检查、后天写材料,三天两头忙到飞起。我们询问当地产业扶贫有什么主导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哪些成效,他们却张口结舌、一问三不知。
还有一次,在某个贫困村与驻村第一书记交谈。他坦承,工作开展很不顺利,因为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所在单位对他基本上不怎么支持,一年当中只有一两次领导到村里看望走访,露上一面就不闻不问,让他在当地“单打独斗”。还有的只是逢年过节送点米面,然后拍个照就走人,而对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掌握不清楚,做不到一口清。甚至有些第一书记还兼顾原单位工作,把扶贫工作当成是“捎带”。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些非贫困县没有扶贫机构,有的是农业局、农林局内设股室,有的是农办、农开办、扶贫办三办合一,有的甚至是五个机构合署办公,专职扶贫干部寥寥无几。
我省脱贫攻坚总体推进扎实,去年100多万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应该说广大扶贫单位和工作者是尽心尽责的。但也不能不看到,个别地方仍存在着作风虚浮、重视不够、没有真正踏踏实实投入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凡是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党委和政府,都必须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抓紧施工、强力推进。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通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总书记把脱贫攻坚看得这么重,中央把脱贫攻坚盯得这么紧,省委、省政府如此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其列为四大攻坚战之一。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部门、个别同志作风虚浮,仅仅满足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文件发了,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落实不力,工作表面化、成效一般化。
我省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攻坚的时间紧、任务重,作风虚浮根本扶不了贫。个别地方出现的扶贫不作为现象也需引起警觉。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真正把扶贫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真抓实干、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我们应该把这场脱贫攻坚战当做增强群众观点、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难得的平台和战场,把它当做一个锤炼干部作风的载体和途径。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不少地方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去锻炼和检验,通过实战去培养干部、选拔干部,从而推动整体干部作风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所有的结束,都是新征程的开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全党要以此为起点,在从严治党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对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作出了全面部署。
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通过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我们这样一个拥有8600多万党员的大党,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使党始终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从严治党必须具体而不是抽象、认真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这是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的最深刻的启示。这些启示和经验,其重大意义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显现出来。
在充分肯定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党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现在,广大干部群众最担心的是问题反弹、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最盼望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这次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执政环境越复杂,我们就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继续打好党风建设这场硬仗,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必定能以好的作风保障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赢得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1962年,焦裕禄一来兰考,就把原来的“劝阻逃荒办公室”改成“治理三害办公室”,立下了“苦战三年驱走三害”的军令状。在生命的最后475天里,他和大家暮雪朝霜,追沙追到沙落地,查水查到水归槽,用舌头辨别碱的种类,干出了“翻淤压沙,立竿见影;育草封沙,当年见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三管齐下,效果良好”的业绩。“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诠释了一个实干者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百姓谁不爱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键在一个“实”字。群众认干不认说,老开“空头支票”,何以取信于民?问题矛盾吃硬不吃软,尽搭花架子,何以攻坚克难?“名必有实,事必有功”,当前正值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严三实”,倡导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努力创造经得起检验的实绩。这对为政者尤为紧要。
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作为。正如焦裕禄跑遍兰考1600个沙丘探求治沙之法,孔繁森在茫茫雪域跋涉8万多公里苦思发展之策,杨善洲用20多年造就莽莽林海惠及群众,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所谓“实绩”,求实是基础,绩效是结果。
以之为镜鉴反观,一些干部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热衷于造“典型”、搞“盆景”,玩注水浮夸的“政治统计学”,动辄就喊“大变样”之类口号,一拍脑袋就大上项目……种种“假大空”,照见的是形式主义的虚火、高高在上的官气、求名逐利的算计。鲁迅先生说: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以图虚名始,必将以得实祸终。
从一地烂尾楼,到办事“跑断腿”,发展之痛、民生之苦的背后,往往存在作风之弊、行为之垢。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金玉其外的“路边政绩”,脆弱如纸糊一般,今天是个人仕途的垫脚石,明天却是东窗事发的导火索、一方发展的绊脚石。由此看来,作风上的实与虚,折射的是思想上的公与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出于公心才会踏踏实实、力行惠民;私欲膨胀就会蝇营狗苟、弄虚作假,把政绩异化为个人的资本。
古人云: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今天的领导干部,身负改革重任,面对各种难题,弘扬务实之风,不仅是做人的准则,更是谋事创业的方法论。有基层干部感叹,走遍了千家万户,说尽了千言万语,想尽了千方百计,才能啃下征地拆迁这块硬骨头,靠的就是“一个也不落下”的扎实功夫。同样,转型发展,离不开因地制宜的谋划、资源环境的考量;改善民生,有量力而行的理性、尽力而为的落实,才能把好事办好。不驰于浮华,不骛于虚声,沉下心来医痛点、解难事,这正是深化改革最需要的政治品质。
50年前,强忍病痛的焦裕禄坐在桌前,在铺开的稿纸上写下1篇文章的题目,又写了四个小标题,其中第一个就是“设想不等于现实”。文章虽未完成,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已写在了大地之上,写进了人民心里。办实事而不图虚名,求实效而不做虚功,确为铸就永恒的为政之道,正如马克思的一句名言: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明目张胆、顶风而上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不见了,但“门好进、脸好看”的同时,依然存在“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的情形。很多人反映,到一些政府部门办事,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的态度都很好,就是不办事,让你碰“软钉子”,弄得自己还不好意思投诉。
相对“生冷硬”的老衙门作风,脸热心冷的“新衙门作风”,具有隐蔽性,危害不容小觑,反映了干部队伍、公职人员的微妙心态。政治新生态下,一些领导干部怕多做多错、缩起了头怕担事,该拍的板不拍了,该协调落地的项目不主动过问,该批评问责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贪不占也不干”,只求明哲保身,希望“平稳过渡”。
怎么治这种“新衙门作风”?除了“触及灵魂”的思想教育、强化担当意识,从操作层面,恐怕还得有几味药。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不作为,怎样算不担当,让不作为者无可遁形。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职责边界不够清晰,“功”好表,“过”难寻,加上缺乏针对个人的完善考核体系,一般来说,只要不发生较大影响的负面事件,就很少被问责。一些公务人员自我感觉捧着“铁饭碗”,不干活少干活,“能咋地我?”
其次,一把手要有担当,要敢于铁腕施政。有人分析,很多地区之所以不敢大刀阔斧治理“不作为”现象,有“三怕”:一怕被告状、被报复,引火烧身;二怕得罪人、考核测评时丢票;三怕处理干部动静太大,队伍不稳定。
怎么克服这“三怕”心理?“要蹚深水区,不能被水淹死;要啃硬骨头,不能磕掉牙”,这是不少基层负责同志的体会,其中,关键就是一把手自身要有正气,正派方能硬气,才能不惧“三怕”,把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治“新衙门作风”,还需加快改革。目前不少地方出现这样一类现象:不少项目停了下来,等着补手续。“缺一个也不能开工,差一天也不能进场!”在反腐惩贪、八项规定成为新常态的形势下,领导干部规矩意识强了,法纪观念浓了,缺手续的事不干。干部有了法治思维,做事按照规矩来,当然是进步,但不能掩盖“慢作为”、“不作为”后面的另一个真问题:行政效率低下。
只有根除所有“衙门习气”,拔掉各种“软硬钉子”,让不作为者无所遁形,让慢作为者“快”起来,群众才会满意。
“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班子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兰考教育实践活动的阶段成效,深刻剖析了改进作风的形势任务,明确指出了作风建设的方向路径。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就要认真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对作风建设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把活动推向深入、将作风改到深处。
机关里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干部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选准目标、集中火力,深入解决“四风”问题,通过抓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努力营造廉洁从政的政治生态,取得了明显成效。“共产党有能力在变革中达到自我更新”,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支持和拥护充分说明,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抓作风建设,我们抓准了、抓对了、抓及时了。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就会好转,松一松就会反弹,有的还会变本加厉。公款报销“化整为零”,送礼收礼花样翻新,“嘴上腐败”改换门庭……“四风”问题的一些变异反弹再次警示我们,克服不良作风不可能一蹴而就,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乘胜前进、乘势而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持之以恒地抓作风建设,才能把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深化下去、把群众期盼的良好作风变成常态。
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把作风建设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生共死、同甘共苦,以“‘延安作风’打败了蒋介石的‘西安作风’”。长期执政之后,脱离群众的危险时刻考验着我们,对作风滑坡的警惕,一刻也不能放松。“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共产党的领导够不够格,决定于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过硬的作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仍将是我们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关键所在,是社会主义中国长治久安、繁荣兴旺的坚实根基。
实践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党的作风建设也需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确保作风建设力度不减、温度不降、常抓不懈,就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讲认真上下功夫,以严格的尺度来衡量,用坚定的决心来纠正;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让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让逐步形成的机制扎根落地;在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上下功夫,形成清正严明的大气候,让歪风邪气无处藏身。努力提高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我们就能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改进作风,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效出在坚持。只有长期坚持、真正落实,才能把好作风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固化为制度,以优良的党风取信于民,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党中央抓反腐倡廉、改进作风作为,深孚民心。年前短短一个半月,中央新一届领导的身体力行,已经为反腐倡廉、改进作风营造了全新的大环境。现在,地方干部要拿出充分的改革动力,以实际行动来勇当反腐倡廉、改进作风的排头兵,以最实在的措施去影响周围的干部,优化反腐倡廉的环境。
现在,我们的日子的确好过了。但上海各区各街道乡镇还有不少处在贫困线的群众,各级干部平日访贫问苦,对此心知肚明,只要心里还装着百姓,面对丰盛的接待酒宴,怎能甘之如饴?
不利于党建、不利于为人民服务的,就该坚决改正。尤其要早点响应群众和人民代表的呼声,主动降低三公消费标准,把财政资源省下来,去造更多的保障房、教育卫生设施,加大民生投入,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反腐倡廉成效。
改革者,就需要勇为天下先。希望在2013年,上海能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让廉洁的干部队伍始终成为上海吸引全球投资者与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老人健健康康待在家里,却突然“被死亡”——最近,江苏南通的郁先生一家就遇到了这样的堵心事儿。
据当地媒体报道,上个月,郁先生的妻子像往常一样到镇上的银行替婆婆领取退休工资,然而先后去了两次都没有到账。家人到当地社保部门查询才知道,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在郁先生母亲的个人信息里,已备注“2021年4月7日 死亡”。针对此事,南通电视台采访了通州区川姜镇政府李镇长。没成想,这位镇长的第一句话竟是“这么点小事还惊动你们?”
“病觉死生真大事,老知道德愧初心。”自古以来,生老病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大事,何况人活得好好的,莫名其妙地“被死亡”?从报道来看,老人在事发后精神恍惚,感觉很不吉利;退休金领不到,也影响了日常生活。然而在这位李镇长口中,这些却成了“这么点小事”。那么试问,究竟什么是他认为的“大事”?是升官发财,还是上级领导有指示?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名言,提出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百姓心为心”的价值观。把群众“被死亡”当做“这么点小事”,说到底折射出的还是作风之殇,是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思想,没有把“平头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干部的作风不正、不与群众贴心、不把群众的事当回事,自然会失去群众的信任与支持。长此以往,不仅丧失干部自身的形象和威信,更损毁政府的公信力。
报道称,南通市已第一时间恢复了老人的养老保险待遇。但这应该只是问题处理的第一步,当地有关部门更需要以此次事件为契机,从上至下开展一次作风整顿,从思想上立根固本,真正涵养为民情怀。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干部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筑牢党的执政基础。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只剩两个多月的时间,越是接近胜利,越要瞄准工作难度最大的领域、最薄弱的环节、最明显的短板,一鼓作气冲刺。脱贫攻坚仍未收官,实打实的作风更需坚持。
脱贫攻坚创造了人类减贫奇迹,在增加群众收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一些深度贫困地区“穷相”换成“新颜”,贫困群众“欢颜”取代“苦脸”,激活出巨大的发展力量。
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咬住一股劲。目前疫情防控压力仍然不小,给脱贫攻坚出了额外的难题。打硬仗,就必须拿出敢斗“拦路虎”的硬作风,用家国情怀体现奉献担当,用赤诚坚守汇聚起心连心、手挽手的社会合力。
越接近胜利,越要坚持定力、坚定思想,克服急功近利心理。此时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做好精准扶贫文章,下足“绣花”功夫。作风实打实,把脱贫攻坚的成果装在群众兜里、印在人民心中、刻在历史丰碑上。
脱贫成绩不能只看“卷面分”,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更要经得起民心考验。剩余的未脱贫地区和群众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攻坚不仅要把他们“扶起来”,还要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这就要扎实巩固脱贫增收长效机制,发展产业稳固市场,就业扶贫稳岗拓岗。
创实绩,作风建设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保障。必须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数字脱贫、算账脱贫,在深入分析中找到破解难题的创新之法,扎扎实实创造人类减贫史上更大的奇迹。
近日,北京一个小区上演了一出“拆鸟窝”闹剧,引发社会关注。事情起源于鸟屎掉在了小区里的一辆汽车上。鸟屎弄脏车辆,按说是应该加强管理。可是,涉事小区及管理部门却连出“昏招”。
一是,没有把保护野生动物的要求落到实处。该小区物业请来绿化公司帮忙,还动用了大型机械,把周边树上的鸟窝拆了个干干净净。这显然不利于保护野生鸟类。而且,近期北京通过了《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绿化部门和小区管理部门应该带头学习并模范执行这一条例才对。但让人遗憾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二是,在改正错误时弄虚作假。拆鸟窝一事被人们记录下来并在网上转发后,该小区及管理部门可能意识到该举动影响不好,便在一夜之间悬挂出爱鸟护鸟标语,并制作发放相关传单,有关部门还贴出告示要寻找拆鸟窝的知情人和目击者。没承想,告示刚贴出就被明眼人一眼看穿——挂人造鸟窝的车跟拆鸟窝的车是同一辆车!相关部门的威信顿时碎了一地。
如此一再犯错,暴露出小区物业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作风漂浮程度。小区是广大业主居住生活的家园。以业主为中心并服务好广大业主,理应是小区物业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分内职责。可是,跟小区物业打过交道的人,常常碰到这样的经历:找物业的人办事时,不是说具体负责人出门了就是说马上去处理,但迟迟不见人来。对此次“鸟事”如此着急办理,却在很多时候对业主反映的楼道换灯、电梯维修等“人事”漠然迟缓,难免让人怀疑物业部门是在看人下菜碟,没有一碗水端平。
对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做派,广大群众一直深恶痛绝。期待涉事小区和相关单位认真反思,端正工作作风,切实把服务广大业主的口号落实到每一件具体“小事”中。
据广州市纪委监委官网,第一季度全市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90起,处理党员干部15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60人。其中,近期查处三起“怕散懒”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被通报。
一起是天河区龙洞街文化站原站长,因担心增加感染风险,谎称无法买到回程车票躲避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安排,这是“怕”;一起是南沙区大岗镇中埠村监委会主任,在疫情防控中搞“打卡式”值班,未经请示报告擅自离岗与亲戚郭某在家聚餐饮酒,这是“散”;还有一起是增城区相关监管部门对违规经营活禽问题视而不见,监管不力,直到被媒体曝光,这是“懒”。
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冲锋在前,英勇作战,忘我工作,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责任担当,书写了很多感人故事。相比之下,上述三起典型案例的当事人,或是遇事就怕,畏惧病毒不敢去一线,逃避工作职责;或是自由散漫,违反工作纪律;或是有责不为,推诿拖拉。这些表现与中央要求背离,既严重影响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也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疫情既是一场大战,也是一次大考,检验着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能力作风的成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强化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冲到一线,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责任在哪里?就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就在人民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地方,就需要党员干部务实作风、冲在一线。
透过三起典型案例,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境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但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需要各级干部发扬过硬作风,实一点、再实一点,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另一方面,还要举一反三,这样的“怕散懒”作风,不但在疫情防控中要不得,在各个岗位各项工作中,都应该引以为戒。
对于窗口单位来说,上班时间玩手机带来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影响形象,至少也会影响服务效能。像汉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这么做,倒也简单,一劳永逸。手机交了,也不存在看玩手机问题了。
可是,提高工作效率,就一定需要通过“上班交手机”来实现吗?我们可能忽视了一个事实,过去没有手机的时代,机关工作效率不高也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的甚至更为严重。“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这个画面应该还活跃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其实相对于以前,现在的行政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了。实际上,行政效能的大幅提升,恰恰是出现在手机成为人人必备的“标准设备”之后,可见手机并非是拖累行政效率的根本原因。对很多人来说,如今手机已经是一种须臾难离的必备工具,成为现代人一种身份标签。尤其是在大力提倡建设数字政府、掌上政务的当下,手机实际上也是连接政府与群众的重要纽带。强制上班交手机,也许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不少困扰。
从长远看,行政效率的提升,主要还是改进作风的结果。而改进作风的根本途径,其实就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职业素养、提升能力水平。总而言之,提升工作效率,作风建设才是根本,“上班交手机”只是枝节。如果作风问题根本解决了,即使随身随时带着手机,也不会对办事效率造成根本影响。
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数量同比减少30%以上,每年均设定3个以上“无会周”,开到县级以下的会议减少30%—50%,省常态化联点督查改每月一次为每季度一次……今年3月中办印发为基层减负通知以来,各地举实措、出实招,在做文牍主义“减法”上下功夫,在做勤廉作风“加法”上谋实效,给广大基层干部减了负、松了绑。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基层减负工作之所以深得人心,关键就在于党中央提出的减负举措直指基层负担重的痛点。曾经一段时间,部分基层干部被种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捆绑住了实干的手脚”。比如,在一些地方,以痕迹“论英雄”,实绩大比拼变成了“资料大比武”;“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占用大量时间却不解决实际问题;督导检查来了一茬又一茬,反而耽误了工作落实;“责任状”满天飞,干部动辄就被追责问责……对于这些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刀刃向内精准施策,一件一件抓实整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为基层减负,是一次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大筛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是基本准则。这意味着,必须创造性地落实中央部署而不是凡事“一刀切”,从本地实际出发而不是盲目照搬别的地方经验,既减轻干部负担又不影响群众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司法部明确,2019年制发文件数量比2018年减少1/3,召开的会议减少40%;审计署要求开短会、讲短话、少发文,并将原有的18种简报和动态精简整合到6种;河南省制定了文件“十不发”、会议“八不开”、督查检查考核“十不得”3个负面清单,指导推动基层减负见实效……照方抓“药”、按“需”施策,有力保证了减负工作减到位。
为基层减负,也是一次提质增效、改进作风的“大练兵”。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列入重要内容开展查摆整治。许多地方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聚焦造成基层负担重、压力大的“病灶”,“改”字当头,“立”字铺底,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到增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推动党的事业发展上,为做好基层减负工作打牢了思想基础。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拿出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下大力气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痼疾,真正减去无用的、累赘的工作内容,才能让广大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彻底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