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音乐鉴赏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汇集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音乐鉴赏论文【第一篇】

[摘要]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鉴赏审美想象创造性思维

音乐鉴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充分体验和领悟音乐的审美活动。音乐鉴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想象力、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

音乐鉴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鉴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我在教学中又加入了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的影片片段,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有的随着音乐小声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轻声吹着口哨随着音乐走,有的同学做拉提琴状……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中的灵感思维是丰富的,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范畴的灵感,给审美主体带来顿悟。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运用配器手法描绘地中海岸的自然风光的。在欣赏之前我做了个尝试,选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后小组讨论汇报:小号——金黄色——嘹亮又有贵族气质或英雄形象:双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绅士形象:长笛——淡兰色轻柔透明的:单簧管——清澈轻盈。从而知道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乐形象。既从理性方面认识了乐器,又从感性方面丰富了对音乐形象的想象。

三、结合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设计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同时又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实践参与的冲动,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的演唱实践。声乐作品的表现是通过词曲作者谱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歌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练习中,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乐章实践演唱,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声部练习,待两个声部基本唱会后,选个别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担任领唱或学唱第三个声部,使学生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心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中滋养、散步、飞扬。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这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进入了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进一步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听懂了音乐后,他们会自觉地在音乐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画面,从而真正使音乐鉴赏活动成为创造性思维运动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象来实现。让学生在鉴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的体验音乐情感。

四、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例如在《影视音乐》的鉴赏中,我给学生准备了几部影视中的场景:1、激烈的战斗场面,2、和谐温馨的生活场面。3、幽默滑稽的动画场面,4、热烈欢腾的节日场面。让学生从提供的十个音乐片段中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学生们努力用音乐来烘托情绪,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场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景会因学生的想象、联想和个性化认知的不同,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产生多种结果,为学生今后的创造发展奠定基础。

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即兴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为熟悉的歌词新编节奏和旋律,音乐常识的选择、连线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课的时效。在教学中以此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浸透创作音乐的意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创作特点,享受创作的过程,品尝成功的甜蜜。在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为《茉莉花》填新词,有的为《明天会更好》填新词,有的为《吉祥三宝》填新词,还有的为《北风吹》、《菊花台》、《东方红》、《欢乐颂》、《心愿》、《隐形的翅膀》、《栀子花开》……太多了!学生在临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述创作过程。演唱结束后教师简单点评。他们专注的表情,热烈的掌声,以及各具特色的演唱情景相信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的记忆土壤里并且会生根发芽。

五、运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音乐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一个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象。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学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酷爱音乐并受到了启发,发表了著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

音乐鉴赏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影视艺术概论;教学;方法;探究

一、课堂讲授法

在《影视艺术概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课堂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电影理论、电影历史、经典影片、电影大师等内容。通过教师讲授和系统梳理,学生可以快速了解中外电影史发展脉络、主要电影流派。譬如介绍电影流派相关知识诸如产生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历史地位、获奖情况时,采用课堂讲授法可令学生迅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影视知识。以外国电影史为例,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了解到外国电影史的发展可以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无声时期的电影,主要包含无声时期电影的形态特点、代表作品,以卢米埃尔兄弟、梅里埃的电影、苏联蒙太奇学派电影、欧洲先锋派电影为代表;第二阶段是经典叙事时期的电影,包含大制片厂制度下的经典电影叙事及其电影作品;第三阶段是现代电影时期,包含传统电影向现代电影转型期的重要代表作品,如《公民凯恩》等;第四阶段为高科技时代的电影,包含动画电影和科幻电影等。再看中国电影史,同样可通过讲授法令学生了解中国早期国产电影的特点及经典影片,譬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优秀国产电影以《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为代表。接下来介绍十七年电影的艺术特点及本阶段的优秀影片,如《林则徐》、《早春二月》。在新时期电影中主要介绍第三代导演到第六代导演的特点及其作品,可将第五代导演中的张艺谋和第六代导演中的贾樟柯作为重点来介绍,因为这两位导演都是目前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导演之一。关于张艺谋,电影作品重点介绍其最优秀的电影,如《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印象系列则可介绍《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等。贾樟柯可重点讲授其《三峡好人》《江湖儿女》《山河故人》等代表性影片。

二、课堂参与法

除教师课堂讲授外,还可让学生适当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热情、主动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譬如在讲授导演风格的时候,教师介绍同一故事由不同导演执导,作品风格和艺术水平有较大差异,以电视剧《红楼梦》为例,该剧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87年中央电视台王扶林导演的《红楼梦》,简称央视版;一个是2010年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简称新版。两个版本电视剧的取材和内容基本相同,但剧作风格、导演风格却很不相同,各有千秋。教师可选取电视剧《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宝黛初见》作为案例,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观点。讨论发现,多数学生认为央视版更为经典,表现在场景设计和演员表演两个方面。在场景设计方面,该版将现场众人的言谈举止都表现出来,既有主角林黛玉和贾宝玉的言谈举止,也有众人的说笑反应,因此是一个综合立体的见面场景。演员表演层面也表现不俗,陈晓旭把林黛玉清高孤傲的气质完美地表现出来,贾母则把祖母对孙儿的无比疼爱演绎得淋漓尽致。比较而言,新版《红楼梦》宝黛初见场景镜头中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其他人被排除在镜头之外,令观众无法了解现场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场景设计上和央视版有较大不同。但也有同学比较认可新版《红楼梦》,认为新版人物服饰华美,色彩和光线运用更符合现代年轻观众的欣赏趣味。学生讨论完毕,教师可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既要说明自己的主观喜爱,更要客观地进行艺术比较,从演员表演、场景设计、气氛烘托、色彩光影、音乐配置等方面进行比较,以令学生对影视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影视实践法

四、评论写作法

影视批评是指批评主体在影视鉴赏的基础上,依据影视理论和批评方法,对影视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分析、比较、研究,从而做出价值评判。这对本科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从影视鉴赏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影视鉴赏的基本方法和角度,目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影视艺术的鉴赏角度,一种是文学艺术的鉴赏视角。影视艺术的鉴赏角度主要包含视觉元素、听觉元素、演员表演、导演风格等,文学艺术的鉴赏角度主要包含故事情节、叙事线索、主题蕴涵、细节情境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撰写评论,步骤如下:(一)确定兴趣影片和影片兴趣点。学生首先找出影片的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就是论文的切入点,从此切入点深入下去,可首先确立选题,将兴趣点进行理论提炼,进而拟定标题。(二)围绕兴趣点展开论述。接下来就是展开论述的过程,围绕这个兴趣点从哪几个角度、哪几个层次入手展开阐释,可先列出提纲,确定每个提纲论述的问题,进而确立小标题。标题须是对所要阐述问题的概括性表述。(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生论文写作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查阅资料,这些资料应包含两类:第一类,关于影片的相关资料,如影片的制作、票房、获奖、评价、拍摄等;第二类,关于影片的研究资料,即学者们对该影片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唯有掌握现有研究成果和现状,方能知道自己的研究创新点在哪里,以便在论文中深入阐释。(四)论文写作环节。在该环节,学生很容易写成影片观后感。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论文写作思维及语言表述都和读后感截然不同。就写作思维而言,它和文学作品天马行空的写作思维不同,论文写作思维是一种理性规范的思维方式,要对照所阐释问题的逻辑顺序,逐步展开论述,要求层次清晰,语言表述规范准确,简洁凝练,避免出现口语化表述。

参考文献

袁玉琴、谢柏梁2005《影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音乐鉴赏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高校;音乐鉴赏教学;学习动机;需要;培养

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程是一门以普及音乐常识、提升学生音乐� 它在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受学生学习习惯以及教育惯性思维的影响,学生没有对这类课程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因此,在公共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学组织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音乐学习动机的培养方式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针对性的分析学生的兴趣点,从音乐鉴赏课中发掘出与学生兴趣点相关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音乐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

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学当中,有很多学生对音乐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学习音乐可有可无。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到为什么要学习音乐课程,从而没有建立起长久的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利用音乐鉴赏课来启发学生音乐学习的自觉性。教师要在鉴赏课开始之前就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音乐鉴赏课的意义和音乐学习的重要性,从而间接产生音乐学习动机。这需要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就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自觉性。当下,很多音乐课程在普通高校中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使得这类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但教师需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音乐鉴赏课给学生讲述一些欣赏音乐,分析音乐的基本技巧和相关的音乐知识,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歌曲所包含的艺术特色和不同音乐的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开拓大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让他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整体的艺术素养。 即使刚开始有部分大学生对音乐学习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经过教师认真的讲解和培养就能够让学生逐渐认识到音乐学习是提高艺术修养和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感受。这是培养大学生音乐学习的自觉性的基本思路。

二、创设音乐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校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教师们必须关注的焦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需要创建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音乐进行更好的欣赏和分析。例如,在进行古典音乐鉴赏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音乐课开始阶段给学生讲解一些和古典音乐相关的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对鉴赏的音乐作品产生进一步要了解的欲望,主动去获取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歌曲的特点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带上一定的动作跟着节奏进行音乐欣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还应该让学生体会到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音乐学习的需要。

三、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

首先,把音乐鉴赏课程和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把音乐鉴赏课程和音乐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音乐鉴赏,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良好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音乐歌曲鉴赏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己学过的音乐鉴赏技能来完成规定的任务。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活动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在音乐鉴赏上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音乐学习需求,增强大学生音乐学习动机。同时,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教师就可以在课下给学生安排很多与音乐鉴赏相关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音乐鉴赏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同时,高校音乐教师还可以建立线上音乐鉴赏交流平台,让学生把喜欢的作品及自己在音乐鉴赏上的心得和疑问反馈在平台上和教师、同学们进行交流与沟通,激活自我效能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音乐鉴赏课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音乐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别人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获得音乐中所包含的内容及情感进行较为直观,立体的感受,从而更好地进行鉴赏,学习。例如在对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关于贝多芬的生平背景,人物性格特征和音乐创作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要传达的内涵。多媒体教学技术也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听过多次反复聆听,品味出音乐中的精华,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欣赏音乐。但在课程教授中一定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有的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过多依赖,导致鉴赏课变成了“视频播放课”,进而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影响了学习动机,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再次,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授课内容的调整,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调查问卷的方法,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情况以及在音乐学习上的兴趣点。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不在认为自己是“音盲”,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生能较好感受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学知识,深刻理解作品,增强学生在鉴赏音乐方面的自信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音乐课程内容中增加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歌曲进行有针对性的鉴赏。很多学生喜欢现代流行音乐,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带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歌曲鉴赏。当学生听到熟悉的热门歌曲的时候,学习兴趣瞬间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程学习当中去。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在高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也就是说,高校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课程教学不能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如果教师只简单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音乐鉴赏方法,然后让学生听音乐去进行分析和总结。那么学生可能就会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无法有效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空间。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音乐鉴赏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收集,并在课上和大家一起交流与分享。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在音乐鉴赏上的心得和经验进行交流,让学生运用自己在课上所学到的音乐鉴赏方法来赏析自己对所喜欢的歌曲,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就可 教师还可以鼓励一些在课堂上表现活跃的学生对课堂活动进行组织和表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表演过程进行认真的观察,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通过这种方法就能够真正的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题,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音乐鉴赏的方法和技能,还能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五、结语

培养出足够的学习兴趣,是高校音乐鉴赏课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基础。围绕提升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在教学观念上做到以学生为主,改掉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手段,需要从公共音乐鉴赏课程自身的特点入手,区分这类课程和专业音乐课的差异,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特点,采用精准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建立学习需要,并充分利用学生的需要对其学习动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任恺。音乐课堂教学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心理学诠释与启示[J].中国音乐教育,2018,01:4-8.

[2]梁瑾。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J].凯里学院学报,2009,01:132-134.

[3]张彪。论高校音乐鉴赏课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黄山学院学报,2015,02:116-118.

[4]杜海燕。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导入[J].教师博览,2011,11:93.

音乐鉴赏论文【第四篇】

教师在对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里的德育进行渗透时,要认真准备教材,挖掘音乐素材的教育作用,在教材中找到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到爱国情怀和艺术的美感。在备课中确定要如何渗透德育,用哪些教学方法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对歌曲《我爱你,中国》教学欣赏时,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意境,激发学生对祖国秀美壮观河山的热爱,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与学生互动演唱作品及对作品进行介绍,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样让学生既欣赏、演唱了音乐作品,又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用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深刻内涵,丰富学生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及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1]。

二、寓德育于音乐课堂教学全过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对教学全过程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设计,将德育教育融入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如师生互动、营造积极健康的艺术和道德氛围、优化课堂评价,形成平等、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音乐基本表现要素来表情达意,让学生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鉴赏力来分析作品,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说音乐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教师在准备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作品的思想内涵,把这种情感感受转化为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通过鉴赏作品,陶冶情操,受到作品的感染,来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就是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欣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时,用歌曲《爱我中华》片段导入新课,引出主题,让学生感受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同时,还可以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将民族音乐之美传达给学生。例如在介绍藏族民歌时,旨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掌握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能在演唱歌曲时把握其民族风格。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了相当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及演唱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调动学生,注重以生为本、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让学生感知音乐之美在于旋律、在于歌词,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积淀,让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让学生在领悟和挖掘作品风格的同时,培养和塑造自身的审美能力[2]。

三、寓德育教育于音乐第二课堂活动中

音乐第二课堂是高中音乐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时机。例如,教师教学生学习蒙古族舞蹈《鸿雁》,可先教学生分解动作,然后熟练后再教学生跳蒙古族舞蹈的感觉,教师讲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讲授蒙古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先感觉蒙古族音乐的美感,产生热爱民族音乐的兴趣,然后再练习舞蹈,让学生亲身体验蒙古族舞蹈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在表演舞蹈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在器乐小组活动中,曾让四名学生共同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因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都各不相同,所以对作品的处理及内在的感觉也不同,在排练时我就先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感受黄河带给我们的震撼及作品的深刻内涵是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光荣、悠久的历史,形象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让学生感受作品的内涵,再酝酿用什么情感来诠释作品,这样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又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把握,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会更有感染力,更能完美地表现作品,这样在活动中既渗透了德育,又让学生能更好地表现作品。总之,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增强课堂活力是上好音乐课的首要条件,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要能打动学生,要感染学生,要使课堂气氛活跃,有效提高融入德育的实效,深入挖掘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交往”的空间,引导他们进行良好的交往与合作,营造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这样就是把德育融入了教学全过程[3]。

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过:“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音乐的教育作用,并使其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通过音乐艺术的魅力,给学生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也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让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让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准确的把握作品的情感,唤起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自觉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邹文奇。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2(1).

[2]张丽娜。音乐教育在普通理工科高校中的美育作用及实施路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4.

48 31815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