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明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音乐教学设计案例汇总4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文明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音乐教学设计案例汇总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文明实践活动总结报告【第一篇】
摘 要: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设计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在目标的拟订中,要准确定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从最根本的重难点出发,既着眼于发展性目标,更要求实于基础目标。
关键词: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及如何落实。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从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开始。经过教学实践
总结
,我对教学目标重要性认识更深刻,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如设计“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在备课时我参阅了大量的网络文章,重点对教材内容分析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研究。
参阅网络文章时,我发现一些教学设计的问题:
案例一:
1.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3.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德育渗透: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
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比较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前三条都可以合为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只能算是二维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它没有说清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习得能力,提高素养。
案例二:
1.通过学生的认一认、购物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2.经历购买小物品、帮助阿姨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认识几元和几角及同桌合作进行换钱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认识人民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为自己买春游必需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看《一分钱》的vcd向学生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比前者具体了,也有三维目标的思想,但是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它是从教师的角度制定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从目标的设计开始,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其次,一味求全,曲解了教学目标的意图。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在目标设定时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学生学得踏实、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如蜻蜓点水,轻轻掠过,哪一个都不到位。
1.在认一认、分分类、换钱游戏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即1元=10角,1角=10分。
2.以识别人民币和归纳十进关系为载体,提高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3.了解关于人民币的常识性知识,产生爱国情感,知道合理使用和节约。
适度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某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差的误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依据教材特点、学情实际,确立教学起点,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度。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一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简单购物的生活体验,并且对购物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需求)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二,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过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均被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其价值成为知识的附庸。而新的课程观在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始终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盲目抄袭,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
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就知识技能的习得是有层级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这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另一层含义是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教学目标的拟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起点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要求,在预设时教师应通过课前调查、分析、观察等确定班级的课时教学目标,对起点比较高的班级目标可以适度提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比如可以拟定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当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如果不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不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核心,是提升教学效益的保障。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课堂。我坚信,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更能正确认识,深刻挖掘目标内涵,拟定出一个“全、精、实”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准绳,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文明实践活动总结报告【第二篇】
(一)学段目标
充分注意选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噪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缩创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在本学段里,激发和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开发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儿童的歌唱、表现、创造能力都十分重要。
在节奏方面,要明确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并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色,节奏等,掌握基本的节奏规律,对音高有一定的辨识能力,能够准确的演唱含有两到三个音的歌曲。
歌唱时,学会控制音量,能感受到什么样的声音才是和谐优美的。
(二)课程内容
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
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赛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对于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学习要着重表现。
学会并了解小节、小节线、终止线等知识,认识换气记号,认识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并明白其含义。
-->
-->
文明实践活动总结报告【第三篇】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预设。作为构成教学诸要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及如何落实。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从设计清晰的教学目标开始。经过教学实践总结,我对教学目标重要性认识更深刻,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设计“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在备课时我参阅了大量的网络文章,重点对教材内容分析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进行了研究。
参阅网络文章时,我发现一些教学设计的问题:
案例一:
1.认识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3.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德育渗透: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
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比较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过于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前三条都可以合为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只能算是二维目标,缺少过程与方法目标,它没有说清楚组织什么样的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知识,习得能力,提高素养。
案例二:
1.通过学生的认一认、购物等活动掌握人民币的识别方法,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2.经历购买小物品、帮助阿姨解决实际的问题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经历小组合作认识几元和几角及同桌合作进行换钱游戏的过程,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4.通过认识人民币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为自己买春游必需品的过程,培养学生合理用钱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看《一分钱》的vcd向学生渗透拾金不昧的思想教育。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比前者具体了,也有三维目标的思想,但是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它是从教师的角度制定的,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从目标的设计开始,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其次,一味求全,曲解了教学目标的意图。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在目标设定时也要取重舍次,才能使学生学得踏实、深入。如要面面俱到,必定如蜻蜓点水,轻轻掠过,哪一个都不到位。
1.在认一认、分分类、换钱游戏等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三个单位”元角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即1元=10角,1角=10分。
2.以识别人民币和归纳十进关系为载体,提高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3.了解关于人民币的常识性知识,产生爱国情感,知道合理使用和节约。
适度有效的课时教学目标能促进教学活动有序实施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某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出现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了解。因此,要走出偏差的误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依据教材特点、学情实际,确立教学起点,把握教学目标的有效度。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一年级学生一般都具有简单购物的生活体验,并且对购物活动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需求)和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学习了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二,体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关系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建立在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上,而不仅仅是认识性目标。过去,像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均被排除于课程目标之外,其价值成为知识的附庸。而新的课程观在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同时,必然导致课程目标由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
当然,并不是每节课的目标都是三维目标面面俱到的结合,每节课的内容不同,目标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只要每位教师都能始终心怀三维目标,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盲目抄袭,生搬硬套,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体现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
课时教学目标层级递进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就知识技能的习得是有层级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四个层次。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这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另一层含义是学生间存在个性差异,教学目标的拟定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起点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要求,在预设时教师应通过课前调查、分析、观察等确定班级的课时教学目标,对起点比较高的班级目标可以适度提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比如可以拟定基础目标、提高目标、体验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都获得不同层次的提高。
当然,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凝固的、僵化的和不变的,课堂会发生什么事件是不可预设的,如果不容纳课堂即时生成的目标,不把握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只有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将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教学目标有效地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才能使课堂更具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总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核心,是提升教学效益的保障。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课堂。我坚信,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更能正确认识,深刻挖掘目标内涵,拟定出一个“全、精、实”的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准绳,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文明实践活动总结报告【第四篇】
语言领域
案例1:大班诗歌《风藏在哪里》教学目标:
(3)初步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用生动、形象的词去描述事物。
分析:对于该目标很好的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学科特点,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大班的孩子,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该目标却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有感情的朗诵、按结构仿编这些大容量的学习任务对于处在大班的幼儿来说还是十分困难的。
(3)初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按照诗歌结构进行仿编,描述事物。
案例4:中班阅读活动“我喜欢的书”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的交流活动中,丰富与阅读有关的经验; 2.体验在阅读中发现的快乐,激发阅读的兴趣。
分析:该目标表述过于笼统,其中“有关经验”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标也不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于浅显和简单。活动的主题为“我喜欢的书”,但是在目标中并没有任何体现。该目标缺乏针对性,适用范围过于广泛。
建议改为:(1)在图书角的区域阅读活动中,选择一本最喜欢的图书;(2)在集体阅读的氛围中,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和感受;(3)在阅读中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提高阅读兴趣。
科学领域
案例5:小班科学活动《水果里的种子》教学活动目标: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分析:首先小班的此次教学目标很好的体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同时该教学活动目标运用了“品尝”、“观察”、“表达”等词具体清晰,针对性、操作性强,唯一不足在于目标一过于笼统。
(2)观察各种种子,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3)大胆地运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获得探索的乐趣。
案例10:小班音乐活动《北风爷爷别神气》的目标与分析:
(1)学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这是发展目标)
(2)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歌曲内容„„„„„,(这是教育目标)
(3)初步探索创编歌词,提高幼儿演唱兴趣„,(前半段是发展目标,后半段是教育目标)
分析: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来看,教师安排此次小班音乐活动是混乱的,一会儿从教师的教这一角度出发确定活动目标,一会儿又从幼儿的学的角度出发,整个教学活动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因而在表述目标时应尽量从一个角度出发进行陈述,克服思维的混乱。同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个人探索创编歌词也是不符合年龄特点的。
(3)引导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
附歌词:北风爷爷别神气,别神气,我敢和你比一比,比一比,跑跑跑,跳跳跳,北风爷爷吓跑了,吓跑了。
社会领域
案例11:小班活动“我的名字”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的名字,鼓励幼儿大胆地应答教师的呼唤; 2.创设情景,引导幼儿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
分析:该目标没有从统一的角度进行表述,第一条目标的前半句与后半句主语不一致,前半句从幼儿学的角度提出,后半句和第二条目标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使目标显得混乱;同时目标表述不清晰、不准确,“大胆地应答”与“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话”两点间又互相交叉,缺乏整体考虑。
建议改为:(1)喜欢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能大声地应答;(2)愿意在问题情境中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