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初中数学小论文【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初中数学小论文【第一篇】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认真研究教材、实施有效提问、有效倾听、进行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入手,展开讨论和交流,作了探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关注。“课堂有效教学”不单纯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不只是关注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更主要的是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有效教学应该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新知识、提升学习技能。下面我将谈一谈我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从课前的准备工作入手,备课的目的是为课堂教学做准备,使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学得快乐、学得扎实。要实现备课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潜心研究、认真思考,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真备课:1.确定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恰当地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确定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3.关注学生。教师要清楚教学要到什么程度,教学的难点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教,要让学生在上完一堂课之后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解题方法等等。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使学生极易出现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等不良的学习习惯。4.做好课后反思。根据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出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精心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下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发生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多设计一些考验学生表达能力的问题,而不是一些简单的“是或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做到心中有数,运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表现,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实现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不管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提前预设的,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即兴生成的,都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二)教师要注意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要注意给予积极的评价,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不要急于否定,要把眼光放在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上,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独立的思维和标新立异的想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容量。(三)教师要提高自己提问的技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和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的契机、提问时的语气、提问的方式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总而言之,教师提问问题时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性,要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有效的倾听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愿意俯下身、静下心认真倾听,即使你没有给学生具体的帮助,也会因为学生感受到你的诚心而激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始终面对微笑,带着赏识的目光看着他们,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从教师的微笑、赏识当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从内心产生一种被人欣赏的满足感。教师的赏识给学生带来的是人格的关爱,学生的思维因此被激发,学生也受到教师的感染,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理解倾听的态度,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切实抓好以下教学环节:1.明确教学目标,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2.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学习效率;4.做好对学生的及时准确评价,根据教学反馈纠正学生存在的错误;5.课堂总结归纳,巩固课堂所学,深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根据班内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要恰当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实现进步和发展。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探究和应用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实际上也是一个进行创造的过程,教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又可以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一举两得。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认真将教学内容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积累实现有效教学的策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数学小论文【第二篇】

这几年,新的课堂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宗旨就是在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学科进行较为顺利,其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针对新课改,结合自己实际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我教过的班级中有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有的班级的学生比较安静,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这时老师一定让他们有话讲,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做好称职老师教好书的前提。要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才能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数学这门课,由于受小学数学的影响,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失去自信,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应当关心他们,给他们自信,课堂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要把教学难点充分化解,化大为小,化高为低,化难为易。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上,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之中。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表现较为活跃、主动,课堂效率较高,但数学学习较差的同学,由于基础太差,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学习积极性也很差。教师的课堂管理应严谨有序,收放自如。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根据各班中每名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a、b、c三个层级,布置的作业适合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提高题,让他们通过完成作业,感受到他们数学知识在不断增加,能力在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业检查在课堂上的练习类题目由教师尽量全部检查,课外作业尽量少而精,如若多而难,则会造成学生操袭作业的现象。其实,避免学生操袭作业的现象的有效办法就是在课堂上完成作业。

初中数学小论文【第三篇】

1.合理设置导入环节,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课程相对较为抽象。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初中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引领者,要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化和具体化,同时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建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数学课堂教学,并且学会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导入,使教学情境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并且具备感染力,引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

2.创建学习小组,强化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学生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所面临的难题,一定要深入讨论与思索,针对疑难问题应该互相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有效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而合作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分析学生本身的特点,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智力情况,科学分配学习小组。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进行合作学习前,要使所有的学生明确相应的学习任务,同时了解合作学习的具体流程,使所有的学生认真参加合作学习。另外,在小组长引导下进行讨论与学习,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各个小组学习中,确保所有的学习小组有效开展合作交流学习。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学生分成五组,然后各个小组要选定一个代表,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在小组合作学习时,部分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索相应资料,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知识,然后进行汇总,最终由小组代表完成总结。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初中生团队合作意识。

3.创造性运用教材。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充分展现了开放性数学教学方法,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需求,并且从学生实际状况出发,经过科学的教学加工,将抽象和严谨的数学知识转变成初中生容易接受和便于理解的教学知识,进而使学生完成探索,有效巩固初中生的基础知识。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教师可以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提出问题:若是擦去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就剩下了三角形,怎样才能够将此平行四边形重新绘制出来?这时学生要进行思考和讨论。在教材中并没此种设计,教师要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使其认真地学习和参与讨论,最终获取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目标相对明确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和规律,进而使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初中数学小论文【第四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持续、和谐的发展。

”为此数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又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使学生在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发展。

一、在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的过程。

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转化;二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

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生主体的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

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

如在“整十整百数加整十整百数的计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30+20、70-50、60+40”,有了好算的体悟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的算整百整十加减整百整十的题目:“230+170、560-190、350-170、180+240”渗透在这一极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

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入猜想活动,目的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的退位减与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这种学生对其计算的`感悟过程成为思维的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是享受到探索活动乐趣的过程。

二、在操作活动中学习,“体悟”获知。

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样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存,从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将全班学生分为5人一组,每组准备4盆黄沙,4个圆柱,4个圆锥(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底高都不等)。

1.实验怎么做,工具怎么选,具体分工怎么等分。

由学生小组自由讨论规定。

2.分工合作后思考: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怎样?为什么?3.达成共识,选怎样的圆柱、圆锥实验?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吗?你能从学过的什么知识得到什么启发?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认真、全面分析现象,主动表达自己的一些直接感受,相互合作,达成共识,得出规律:v锥=1/3v圆柱。

由于学生有了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亲身经历,容易理解得到的知识,并充分内化,而且能举一反三,较好地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但有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理解。

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圆锥体积的感受、体验。

又如,我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我对学生的操作做了如下的指导:(1)摸一摸。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体,用手摸一摸其侧面,整体感受面积的大小。

(2)卷一卷。

用一张长方形纸卷成一个纸筒,再把这个纸筒打开,让学生从中明白“圆柱的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

(3)量一量。

让学生分别量出和标出圆柱展开后的长和宽。

(4)想一想。

这圆柱的侧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并说一说。

然后求出它的面积。

(5)。

计算圆柱侧面积的方法(公式)。

在迁移同化中学习,“体悟”获知。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与创造出来。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

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用1、3两个数字组成尽可能。

多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学生探究“1÷3是什么意思”时,老师巧妙地提供9÷9、6÷3这两个算式。

学生借助它们通过类比思考,发现1÷3和6÷3等算式的本质联系。

这样的教学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引导他们着力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巧门的“顿悟”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着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认知矛盾趋于平衡,认知结构得以拓展。

四、在师生评价中学习,“体悟”获知。

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发展为本,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朱熹说过:“大以成大,小以成小,无以人也。

”我在教学中,很注重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评价。

对于后进生实行“暂不评分”、“舍得送分”;对于特优生的表现,实行“突破满分”。

这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

他们在师生的鼓励声中,体验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总之,要实行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识、情感、智能等方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初中数学小论文【第五篇】

我校数学教研组目前共6人,只有一名青年教师,其他都在40岁以上,年龄结构偏大,但是每个人都充满活力,是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好学勤奋、教研气氛浓厚的教学集体。

我校数学教研组以“观念引领、课例反思、合作探究”为中心,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目标,以解决数学课堂教学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任务,立足校本,开展各种数学教研活动。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

1.集中培训。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主要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学习了《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模式》,第一周《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由我主讲的主题报告、第七、九周《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模式》是理论学习及反思汇报会、同时,我们还定期举办交流研讨会,促使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吸取的新理念、新观念,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自主学习。

我们教研组还把能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片段、教学案例摘录下来,印发给每位数学教师,让教师们随时可以阅读学习。本学期我们印制了杜郎口中学《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的预习教案,展示教案,反馈教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预习教案,展示实录,反馈实录。同时,为教师购买了《课堂教学精编案例》让教师自己去阅读,感悟。

3.外出学习。

我们教研组在十一月份组织教师到三中,胡坨初中听课,学习先进的经验。对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研组要求他们除认真做好记录外,还要完成“三个一”,即一节应用模拟课,一份学习情况介绍,1篇学习心得体会。我们与茹河初中联谊时,齐跃老师,高秀老师所上的课就是在听完课后,结合我校实际上的模拟课。

二、强化校本教研。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第一阶段:自行设计。

以年级组为单位,我们结成了2个互动二人组。教研活动时,每小组教师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杜郎口中学的336为主模式,以自主探究为中心,在个人层次上进行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组内研讨。

自行设计后在组内进行执教,另一个组员听课,然后讨论。

第三阶段:重修方案。

研讨后对所执教内容集思广益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修改,拿出新的设计方案;。

第四阶段:开放交流。

重新修改好设计方案后,执教者再次就所研究的课进行公开亮相,在校内公开交流;(我校每位都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我们要求第二次在另一个班执教,坚决不上回锅课)。

最后一阶段就是案例结课,

在这个环节中,执教者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其他教师写出心得。

我们第三周齐跃老师,第六周高秀老师,第七周李秋凤老师上的课就是按五段式进行的。这三节课以学生活动、探究、交流、反思为主线,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主人的姿态,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

下段时间我们还要完成让所有老师轮流上交流课的尝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差距、分析困惑、同时也是组内其他教师互相学习,分享经验,提高研究水平的过程。

三、成绩——硕果累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们组周锡光老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探讨》,李秋凤老师的《数学考试中如何获得解题灵感》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才文老师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尝试》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李秋凤老师的《设个k,真方便》《让根回家》等多篇文章在学苑新报《数学天地》上发表。才文老师的《圆中考考点评析》齐跃老师的《反比例函数与面积牵手》在《中学生数理化》上发表。

以上是我校数学组教研活动方面的汇报,其中必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同行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校教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48 2165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