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理论论文【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美术理论论文【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美术理论论文【第一篇】

美术教育是以美术的专业基础教育、创作能力教育和理论素质教育为内涵的。对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美术概论、美术历史、美术批评等方面的美术理论课程来完成的。一直以来,美术院校在理论教学上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并由此产生了诸多历史问题。有人认为美术理论是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事情;技法专业学生将理论学习排除在学习计划之外并对自身的理论素养要求过低;一些学校忽视理论教学,在课程结构、课时分配和从事理论教学的人员安排上流于形式等等。有些问题大家因为习以为常而熟视无睹。

不少人感叹现在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从表面上看,理论课受冷落的责任应归咎于学生,因为一切后果好像是由学生直接造成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而且也不可能完全通过学生的醒悟来改变现状。因此,提高美术院校学生对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显得非常必要。除此之外,理论课本身缺乏吸引力也是造成自己受到冷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美术理论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就是说,美术理论课长期以来受冷落不仅牵涉到理论研究者、教学工作者,而且与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实践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体系都密切相关。我们在分析原因时还得将批评的目光从学生身上移开,跳出传统的思维局限来进行全面审视。

首先,美术理论本体建设上存在问题。一些陈旧的理论体系,让我们在乏味的阅读中找不到学科的内在逻辑关联。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才开始把美术作为一个学科加以研究,其内容包括美术历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美术传播四个方面。但是,“美术基础理论研究似乎还没有真正以‘美术’为基本范畴,来建立起独特的、有机的学科理论,即使曾有所谓《美术概论》教材,但也不能说完全适应了美术学科的理论结构与内在逻辑乃至完整性与有机性建设的要求。”①

某些过时的教学研究。“当时代和艺术发生变化和更新时,我们也必须随之转变和更新我们的艺术观念,否则我们就会对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和身边的新艺术感到困惑和难以理解。”②艺术总是在创新中获得生命的。如果我们的理论研究只停留在过去,那么我们将失去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兴趣。王南溟在批评当今美术教学研究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过时的教学研究将艺术教学停留在人体美的阶段,或者还停留在人文主义的审美阶段是当代艺术教学的最大障碍,这种教学让学生认为只有这种人文主义审美才是艺术,甚至会对当代艺术的教学产生抵触情绪。”③

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要求将学生从封闭的理论视野中解放出来。从“五四”时期前引入西方艺术到现在,中国美术已经历了几次“革命”和思潮的起伏,这既给中国美术理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丰富的材料,也给理论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点、深刻的反思和方法论启示。新的时代语境下的当代艺术,更需要理论的支持和阐释,以利于解决传统和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识别和区分资本控制下流行的庸俗审美情趣,保持艺术的精神与品格。但是美术教学在与艺术时代嬗变的呼应中显得很被动,究其原因便是我们对当代艺术的教学没有从理论的源头上进行思考,没有从更深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视野上进行价值判断。

脱节的理论教学与创作实践是美术专业学生彻底抛弃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理论对学生的帮助作用没有了,学生对理论失去兴趣也似乎变得理所当然。

随着理论家和画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拉大,功利的评判标准让人们对理论的重要性产生怀疑,在理论表面繁荣的背后,真正热爱理论事业、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并不是很多。有的学生受此影响,对理论学习表现冷漠。

其次,美术院校理论课受冷落现状的形成,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难辞其咎的。在直面美术学院的理论教学问题时,批评家吴味的质问一针见血:“面对我国美术学院陈旧的‘玄学’教学模式和一帮毫无社会科学背景的老师以及一群学不好数理化就改学艺术的学生,我们还能指望什么呢?”④其言辞虽然有些激烈,但美术理论教学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实施的确是雪上加霜。我国的艺术培养模式和艺术教育体系使专业化越来越强,而综合性越来越差;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这种重技术轻人文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中,而且体现在艺术人才的来源上。如果走不出“技术至上”的认识误区,理论课将永远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不只是艺术观念的问题,更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已触及到了艺术的本质和前途。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会如何在掌握美术史料、史实的基础上,思辨历史,重解历史和批判历史,并以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是美术历史教学的关键。”⑤我们还要将美术批评教学从依附美术史教学的从属地位中独立出来,因为社会发展中许多艺术方面及与艺术相关的现象与问题,都有待于尖锐、深刻、独到的批评去分析和阐释,并从解决美术发展中的学术问题上升到解决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由于理论课不算专业课,有些老师和学生都把它看成负担,只是一种点缀。作为科学的教学体系,美术学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身不是主从、依附关系,而是相互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中,美术学有着更重要的地位。“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Discipline-BasedartEducation简称DBAE)的教育观代表了美国当代普通学校视觉艺术教育的总体趋势,对我们的美术学科建设不无启迪意义。他们认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审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造四个方面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统一的教学内容,并以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扩展艺术的知识面,了解与美术相关的特定文化内涵,从而提高他们创造视觉艺术形式以有效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艺术学科专业的发展、分化、重组,以及与其他学科结合衍生出许多新的艺术专业和边缘学科新专业。艺术学院作为艺术教育和艺术研究的学术机构,无疑应对自身系科的设置和课程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⑥优化课程结构,增强美术学知识和相关人文知识教育,打破传统的学科与专业划分的界限,开设其他艺术门类的课程,将技术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交叉学科和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我们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理论教学的师资队伍。当前,我国艺术院校从事理论教学的一线教师理论水平普遍不够高。这除了跟国家理论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规模跟不上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关外,专业人才流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理论师资情况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仍然比较低,本科生毕业直接留校任教的仍占很大比重。这类教师由于不具备基本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因此教学上产生的后遗症也日益暴露出来,致使美术理论一直没有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讲解。

近30年来,中国的美术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总体上来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给我们制定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远的目标。院校的美术理论教学除了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深入探讨和改革外,还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不断加强对美术理论自身的研究和探讨,提高理论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样院校美术课长期以来受冷落的尴尬局面才会结束。

注释:

①周绍斌。由美术理论教学反观近三十年美术理论形态之发展。美术观察,第16页。

②常宁生。中国高等艺术教育:问题与思考。穿越时空——艺术史与艺术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第192页。

③王南溟。当代艺术的教学:现状与分歧,/show_?newid=26537,2007年05月21日14:13.

④吴味。再谈美术学院培养不出当代艺术家,/1004/2004/7/,2004年07月21日.

美术理论论文【第二篇】

1.由素质结构看,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的核心和灵魂,更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从它的内容看,心理素质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情感和意志等很多非智力因素。发展和丰富了以前的全面发展学说,使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更加成熟完善。

2.从变化万千的发展形成看,学校必须得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主要在大学期间,社会、家庭、就业各方面无形的压力,毫不留情地吞噬着大学生的灵魂。他们渐渐开始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但是灵魂却在外力的作用下越来越变得精神恍惚、焦躁,于是他们开始厌学、逃学,甚至犯罪。所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急不可待。

3.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专业学习成长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习美术时,我们发现,基本技巧的不足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较快的提升,但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一些心理因素却经常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研究表明,提升美术生的基本功虽然重要,但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更加重要,我们应建立完善的健康心理教学机制。

二、美术活动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

美术兴趣社团活动、艺术展览、美术比赛、美术讲座等都是美术活动,这些活动为学生心理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彼此交流,学会了共同合作,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在各种精彩的美术活动中,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责任感等好的品质得到充分发挥。年龄相仿的人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让集体活动和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先确定目标后研究方法的做法在实践课程中不一定可以采取,而应该达到目的和方法有机结合。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激发学生潜力,让他们能主动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开展美术课程,绝不仅仅是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美术活动要求有安静的环境,学生能专心致志,具有严格的秩序性,能使学生达到最好的心理状态。完成美术作业时是自由、自主的,没有任何强制性。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心扉,审视自我,宣泄释放自己的感情,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中自主独立地完成美术作业,在作业中认识自我,随着时间的变化,让学生养成自觉、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正好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创作过程是学生努力细心的创作过程,会有很多困难。克服各种遇到的困难,可以锻炼抗挫折意识,调整克服脆弱心理。

三、利用美术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在学习美术专业时,美术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能力,同时对于心理素质的提升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怎样通过这种教育去强化大学生心理呢?在我看来,首先应该去提高老师的教育素质,坚持改善教育体制,丰富校园文化与多开展美术活动等。

1.通过老师去影响学生的心理。

学生的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老师的素质提高了,心理素质教育才能成功的进行。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是每个老师必要条件,自觉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水平,能知道解决简单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自己以身作则和对学生的管理相结合,把情感教育和严格管理相结合。要知道树立心理素质教育是教授学生专业教育中应该明确提出的,是整个美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的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的艺术性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感、愉悦感,才能相信老师,认真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

2.在专业教学中充实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美术理论论文【第三篇】

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才学方法的改革。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设置“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述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新课程特别强调了美术教学的不可重复性和创造性。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关键词:新课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述评综合探索

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专家认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像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设置“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的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欣赏•述评”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克服以往以教师进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活动。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创作、想象、表现、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自己设计教学活动。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课程标准对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教无定法”现代教学中提倡课堂教学结构的多元化,根据课程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地区等变化,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即完成一节课所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也要在内容之间巧妙转换,体现教学的连贯性,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音乐走进课堂”、“情境教学法”、“软化学科边缘”、“信息化”等多种教学方式为我们的美术教学开创了新天地。如我制作的<<卡通画>>、<<千变万化的线>>等课件,另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也提出具体案例。

新课程特别强调了美术教学的不可重复性和创造性。教学活动也不再完全是教案的执行者,每一次教学都是教师灵活机智地再创造活动,应当充分体现教师自己的个性风格。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还刚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

美术理论论文【第四篇】

摄影类作品的收藏在西方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了,但在国内,摄影类作品的收藏还在起步阶段, 如何保护和管理摄影类藏品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广东美术馆作为美术类的博物馆,一直关注对摄影类作品的收藏,从2000年的第一张照片《线性都市调查——发展是硬道理》开始,到目前一共收藏了摄影类藏品2200多件(套)。 收藏工作的关键是对藏品的尊重及其后对藏品保护和修复提供一个宽容度较大、可塑性较强的的空间。

一、摄影类藏品的保护

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摄影类作品的成像媒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相纸材质、成像材料等的不同,会对照片保存过程造成直接影响。以下分别就摄影作品的种类及在保护过程中较常出现的外界因素作出一些分析:

1、种类

摄影类藏品基本有以下几种:胶片类(正片、负片、纤维片、幻灯片);照片(单色相纸及彩色相纸);现代技术类(电脑高质打印相片)和影像类(包括高清度扫描的电子文档及播放类作品,如dvd等)。另一种分类方法是依照颜色进行分类:黑白照片的影像是由金属银组成的;彩色照片的影像是由染料组成的,较容易褪色。

2、有科研机构专门对影响照片的因素

作实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表一列出对不同类照片造成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现在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进行一些详细的分析:

(1)相对湿度:

显然,相对湿度受季节、时间、外部的影响较大,因此,我们也参考了一些国外机构对于相对湿度变化所持续时间对照片的影响的数据,在短时间内(约1-2小时)的变化是允许的,国外一项研究显示,20%之内的湿度变化在2小时以内对藏品几乎没影响,但持续12小时以上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了。因为相片从空气中吸收水分达到平衡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相片在短时间内还没来得及对湿度的变化产生较大的反应,因此,只需在长时期内保持相对湿度的稳定,对照片的保护也是足够的。当然,短时间内的相对湿度的变化也不能偏离太多,一般认为在设定的湿度上下浮动5%之内,否则对照片是会造成一定损害的(如表二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许多现代化的美术馆、博物馆里,到冬天的时候,因为低温的关系致使湿度变化较大,对照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湿很必要,但要注意用容器盛水加湿或雾气机加湿时,必须确保加湿过程的干净问题,否则细菌会随着该加湿方式进入作品表面,损害是很大的。

(2)温度

温度的变化会对照片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彩色照片及胶片的影响尤为明显。使用低温保存的彩色相片能使其寿命加倍。冷库保存是唯一能使得敏感脆弱的照片得以还原其本相状态的方法,相对于保存多一份副本和重印而言,这种成本较高,但这是必须的。许多有实力的外国照片博物馆都使用低温保存法进行保存(如表三列出了国外部分博物馆采用低温存放胶片及彩色照片的存放条件):

大部分的摄影照片专业博物馆都使用低温的保存方法。但如果需要使用这些照片,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因为如果不让它们进行温湿度过渡期(需要2-3天的时间)它们的表面就会出现水蒸汽,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必须使用一个温度过渡空间,如要使一卷3 5mm类底片从0°c到21°c的常温需要放置于过渡室内5小时,如果一盒内有10卷该类的胶卷,则需50小时,即10倍于该时间;对于相纸类的照片,因材质的不同,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并且在进行这个过程的时候需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注意湿度的变化。

上表的数据同时也表明了即使是一些专业的博物馆,其存放的温度也不是低温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笔者曾前往德国的柏林摄影博物馆进行交流,该馆的照片保存温湿度分别是15℃和50%,笔者就这个低温保存的问题与其馆的专业人员进行探讨,他们认为低温保存的方法适用于较为珍贵的,有作者签名的彩色照片和胶片,而在进行低温保存之前需要制作副本以供展示之用,原则上原件是不会再离开低温库房了。而一般的彩色照片和胶片只需一般的恒温恒湿的设备已可以达到较好的保存效果。

(3)温湿度的共同调控

正如我们所知的,湿度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不同的物质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反应是不同的,比如照片纸和打印专业纸都是不同的,经过长期的试验,目前建议相对湿度不可超过50%。而且这个指标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有所改变。另外需要提出的是,多种材料或品类的藏品共处一室,是很难确定较适宜的温湿度的。因此需将不同材质的作品区分开来,即使同样是照片,因载体用料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 如正片, 玻璃底片, 相片纸等等),当然,要把这些材质不同的作品完全分开放置是不大可能,也不容易达到的,所以建议的相对湿度在3 0-4 0%。这个相对湿度对大部分相片是较为合适的。有鉴于低温保存照片的难操作性,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是如表四所示的温湿度表:

(4)空气污染

目前认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质主要是灰尘以及能导致彩色照片的染料引起暗褪色的常见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及臭氧)。对于空气污染,如果照片是存放于有保护的封套内或盒子内,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一些大型的墙上照片或是尺寸较大难以装入盒子的照片,影响就会较大了。虽然在照片表面上涂上不影响照片效果的高分子材料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温湿度的变化,特别是湿度的加大时,此类材料的保护效果迅速减弱,酸性气体就会腐蚀表面覆膜,而灰尘就会覆盖在照片上,此时就会产生化学反应,污染物质就会附着于照片载体的纤维上,使其受到较大的损害甚至损坏。鉴于此,因此需要在空气进入储存空间时进行滤化。

(5)光线

照片对光线的敏感度是非常强的,特别是彩色类的照片,会出现光褪色现象:染料的光褪色程度取决于照射光的强度、持久度和光谱的分布特性。目前认为对照片损害较大的是自然光及含紫外线的光线。对于保存作品而言,一般须将藏品放置在黑暗的空间较合适。

(6)灾害

灾害包括人为的灾害和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它对照片的损坏几乎是毁灭性的。人为的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因此对库房的地理位置的考虑以及对库房设备的设置和定期维护保养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而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有一定的预知性和应急预案,尽量减少损失。

二、摄影类藏品的日常管理

1、收藏的管理

摄影类藏品管理的目的:适当的藏品 保护措施可以让摄影作品在研究、展览和再生方面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并且能够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建立一个适当的保护机制,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需明确以下几点:

(1)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大量的摄影类藏品必须有一个保护性的概要,制订一套从温湿度、环境等条文性的规定并将每项指标具体化。另外,需要在作品入藏时的状态进行一种描述,用指标类的要求对每件作品进行评估,作出准确的描述。我们将这个指标为成三类(好:可立即进入库房; 一般: 需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再入库;较差:需进行立即修复或是将实际情况与作者沟通,再作决定。)

(2)风险分析及紧急情况预案,特别是自然灾害的预见性

(3)对设备的维护保养。

因为对于保护藏品而言,好的保护措施比好的修复技术来得更重要,因此,我们在入藏作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藏品与展示交流之间的关系、藏品保护的成本和理论层面与实际操作与成本方面的冲突等问题。藏品管理的目的是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合适点。而且要预知我们在此领域还是有许多方面需要不断改进的。

基于以上的管理总则和需仔细考虑的问题,广东美术馆的做法是针对每类型作品的不同用不同的做法:对于小型照片,我们采取用无酸卡纸及无酸相角作为底料及将作品固定,然后盖上一个开框的无酸卡纸,之后在相片表面铺一层无酸蜡纸(图1);而喷图打印成像的照片,尺寸小的就用质量较好的白卡纸,尺寸较大难以做卡纸存放的,则先进行表面加工或挂起来,上铺一块防尘布以遮挡光线及灰尘(图2)。因为相对湿度在南方变化较大,容易对照片的造成发黄、发霉等损害,我们只需将按以上做法完成的照片存放在恒温恒湿机监控下的库房里,保护的目的就已有了基本的保证。而且为了存放的方便及记录方位的方便,我们订做了一批无酸纸合,将小尺寸类型的照片放入无酸纸合内,进行三层保护。“入藏-登记入帐-装卡纸-入纸合-入库”是我们对照片的装裱保护程序。对于胶片类(正片、负片、纤维片、幻灯片)的藏品,则用无酸纸套装好后,放入专门的箱子,入库存放。

2、交流展览的管理

客观地说,藏品保护与利用之间确实存在着现实矛盾,但藏品最主要的目的是用于展示及向公众传递信息,在经过以上步骤对摄影类藏品进行保护外,这类藏品还得经受展览过程对其造成一定损害的风险,在展览过程中,作品经受的快速外部环境改变与保护的方向是相悖的。正因如此,一些珍贵而又脆弱的有历史性的作品只会展出临摹品或重印品。但是,绝大部分的藏品还是要担负起展览的重任的,因此在展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尽量减少对藏品的损害,这也是对藏品保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这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光线及展示时间:

a、光线的损害:目前光线对照片造成的影响主要是指自然光线(比其它光线对照片更为损害),即使是对光反应较稳定的黑白类照片,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也会出现逐渐发黄及出现斑点和龟裂的状况,特别是一些表面为树脂类的印刷作品,损害更大。而传统的纤维底片对自然光线的反应则好些,这是因为纤维对光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但相纸类照片则是这么多种照片中对光线最敏感的。因此,展览时需根据不同材质的照片使用不同的展览灯光,而尽量不要使用自然光。

b、光线造成的温度差:除了在展示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自然光外,还需尽量减少射线辐射,uv的辐射值应少于65微,而且使用光线应在几小时的连续照射后,温度升高不超过1℃。

c、照明与展览时间:即使可以排除用自然光及使用低辐射的光照,照片长时间暴露于光线之下也是危险的。因此,最好将照片类藏品的展示时间掌握好,每个展览时间不宜过长,全年累计展览时间也不应超过两个月,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每张照片的展示时间作一个详细的记录,提供给展览策划人作参考。

(2)展示空间

对于照片展示的概念及设计,必须把观众的观感及视觉的舒适度考虑进去,黑白类照片可暗些,但彩色类照片则需亮些,虽然人的眼睛可适应较暗的光线,但因视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的,因此年纪较大的观众是难以在暗光下看清照片的细节的。目前大部分的展览只是顾及观众的视觉感受及展品的安全保卫,却忽视了对光线的考虑,这是比较遗憾的。另外未能引起重视的是展览环境的问题,新油漆等装饰材料会对照片造成永久的损害,建议使用环保用品,并且避免将照片置于在刚装修完的空间进行展示。而保持温湿度稳定则是必须的。

(3)展示时照片的保护措施:

出于展览需要或展览空间及运输等原因,太大的照片及没有装裱的照片在展览过程中容易受损,因此如果有些展览策划人出于展示效果的需要,要求不对照片进行装裱或需要展示大尺寸作品时,最好是再冲印一套以供展览使用。即使其中展出已装裱的作品,考虑到保护的需要,较理想的做法是在照片的上、左、右边各留8cm的装裱边,下裱边为9cm,这种做法可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和展览时对照片的图像部份的损害。

经过多次的照片展览,我们发现藏品保管部门参与摄影展览的筹划工作,及早地与策展人进行沟通和配合,是对减少照片在展览过程产生损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为双方可以在展示方面找到一种既不会损害藏品,又可进行充分的展示的令双方满意的办法。

以上探讨了一些对于照片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及做法,还有不少需要继续探讨的地方,如藏品记录号标签使用的材料标准、照片状况详细记录的标准等,有待以后继续进行关注及完善相关的做法。

参考文献书目:

·《kodak source of information》

48 2080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