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档案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一系列活动的真实记录和基础性工作,在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水利水电行业重视度的提升及投入的增加,水电施工企业发展迅速,加强对该类企业的管理势在必行,而作为最基础性的水电施工企业档案工作更是不可或缺。而且随着自动化管理方式的普遍运用,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升级,信息管理已经渗透到所有企业活动之中。基于水电发展背景及企业管理现状,开展对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研究,对确保企业健康持续稳健发展意义深远。

一、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

1、档案界限不清晰,管理人员不专业

水电施工企业具有工作战线长、工作流动性大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难度随之增加。尤其是我国水利施工企业大多由水利厅、电力局下的原作业队伍演化而成。主管部门或单位经常发生变化,而且也随着中国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性质和类型也经常发生变化,水电施工企业联合或兼并的案例经常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出现企业档案交接不及时、档案类别杂乱、保存年限不准等问题,进而造成了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界限不清晰,使档案失去独立性。而且一些大型合资施工企业经常不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往往都是身兼多职,没有专业性的人才参与档案管理。不同部门的档案由不同部门分开管理,相互衔接和联系不够紧密,容易造成企业档案失去完整性。

2、档案内容不齐全,存放方式不达标

水电施工企业主要以工程成立项目部,而工程项目部会随着工程进度不同而呈现期限的不确定性。而且期间工程人员流动性大,资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会随人员的变动而出现变化或遗漏,从而导致整个档案内容的不齐全。很多水电施工企业不能做到《企业档案管理规定》([2002]5号)中要求的档案存放方式中“八防”和无“八机”的规定,同时企业档案立卷说明、鉴定报告、检查记录不完善。

3、档案整理方法落后,信息检索效率不高

国内大多水电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仍采取人工作业的方法,人工进行整理编目。落后的手工方式,劳动量大、耗时多、效率低,阻碍了档案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发。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引入了计算机对档案的管理,但大部分是将计算机管理功能确立在档案目录编制、统计等基础性工作上,功能设计过于单一,综合处理技术欠缺,没有从根本上革新档案整理方法。而且传统的手工检索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检索效率的提高。此外,档案需求者直接到档案室翻阅档案,加重了档案文件的调阅磨损程度。

二、强化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对策

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随机检查、季度考评”的档案管理办法,建立“三同步”的档案管理制度。即项目准备与资料收集同步,项目施工过程与档案资料形成同步,项目竣工验收与项目档案验收同步。将档案管理工作贯穿到工程规划、实施及验收的全过程。同时,水电施工企业应设立专职档案管理部门,聘请专业档案管理人员,对企业档案实施专业化、独立性、集中性管理。搭建各项目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平台,建立覆盖整个企业、涉及项目全过程的资料共享、高效传递、及时、通畅的档案管理网络。

2、加强档案工作的信息一体化与标准化管理

档案工作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是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和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使之向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从而发挥各自应有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标准是社会在生产和实践中对重复事物和事物规律认识总结的必然结果。必须通过各式各样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出其存在的统一的特征、方法等,然后借助现代先进技术制定统一的执行标准,进而确保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向有秩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和最佳化方向发展。

3、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知识管理指通过应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对知识资源(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知识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使恰当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服务于恰当的人,以帮助管理者做出高效的最佳的决策,进而促进知识创新与具体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涵盖了知识的获取、整理、吸收、传递、传播和运用环节。随着信息飞速发展、知识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从知识资源的角度去分析和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十分必要。要让企业档案管理向知识管理迈进,让档案资源变成一种无壁垒的资源形式,实现档案的快速互动、交流、共享与创新。而且企业档案的知识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促进企业档案的文化功能建设。企业档案具有存档、助研、信证、扩产和教化等文化功能,知识管理的文化建设体现在创造知识、学习知识、分享知识上,基于知识管理的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将加快知识管理文化建设与企业档案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企业档案文化功能建设的进步。

4、构建基于Web的企业档案管理集成系统

纸质档案资料的电子化改造,是充分运用现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水电施工企业档案录入、归类、查阅等工作流程与先进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改变过去落后的手工作业方式,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的工作前提。但由于水电施工企业具有动态多变性,导致了企业的档案信息业存在着繁杂性与多变性,因此,在企业档案资料电子化改造时必然会出现大量重复工作的情形,鉴于此,应从水电企业档案资料的共性出发设计合理的功能模块(组件),当出现新的档案信息或信息发生变化时,只需打开具体的功能模块,对其进行小范围修改即可,而且可以尽量做到数据结果和视图结构相结合,增强档案资料的可视度。

三、结语

在经济社会转型、信息时代、知识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其模式、方法和理念也必须随之革新。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水电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都在产生变化,因此档案管理工作思路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与已有的档案资料基础、科技水平、企业发展状况相适应进行及时调整与完善,进而促进水电企业的健康发展与中国水电事业的持续前进。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电子技术 课程定位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现代技术的应用 实验教学 师资培养

电子技术课程是技工学校电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器件、新技术、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层出不穷,作为电子技术课的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练好技术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已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一、课程的定位

课程定位,就是确定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首先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由于国家的教育形势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基础与水平较低,这一点必须正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点,将学生的基础与水平估计过高,无异于拔苗助长;估计过低,造成教学的浪费,也使学生失去兴趣。正确估计学生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明确教育的培养层次。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特别是用人单位热衷于人才高消费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明确,技工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其培养的层次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要兼顾部分学生的进一步求学深造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培养层次问题决不只放在嘴上、停留在纸上,必须落实在教育的实践操作中,这关系到技工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的生存。

二、课程的设置

1、教学要求

从课程定位分析来看,教学要求应该定位在“双基础”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离开双基去强调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本末倒置:离开“双基”而大谈特谈“素质”、“能力”的培养,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电子技术课程,我觉得应用“基础要求”+“提高要求”的双轨教学比较适合。基础要求是立足双基,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教学方法,进而形成了基本技能,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够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问题,同时兼顾继续深造的学生要求。

2、课程体系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的,电子技术课需要物理课和电工基础课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课程也为后续课程如电力拖动、继电保护、家电维修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

1、传统的教学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使用的教材跟不上电子技术的发展,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力求对教材讲细讲透,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学习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消失。电子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般的实践安排的内容是简单验证类的,学生只要按照指导书去做就可以得到,有些教师怕麻烦,将实验操作去掉,只在黑板上讲实验。

2、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以电子元件为基本的知识单元,注重从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等进行反复讲解,使本来就怕学习的学生更加厌烦,从而失去了本来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陈旧,对教育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动手多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

3,传统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分立元件讲授的课时太多,着重点是电子元件的内部结构、内部工作原理和较难理解的波形分析,模拟电路的内容过多,而数字电路、集成电路和实用电路分析过少,传统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掌握更好、更多的电子技术知识,社会的发展,对电子专业的要求越高,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我们必须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优化改革,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才适应社会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存的电子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参照大学同等专业的电子技术课程,在学科体系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容量过大,把理论放在首位,而忽视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情况。随着职业技校教育培养目标由“技术员”向“操作员”转变,应该打破科学体系,突出应用特点,把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所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精、宽、用、新”四个方面。

(1)精:指应当承认理论知识的相对完整性,精选理论知识,降低理论难度,在讲解概念基础上,应以电路分析为主,删除部分过时、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如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可以简单地讲静态工作点的估算、测试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宽:指电子技术的知识面要宽,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我们既要充分体现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电子技术涵盖了强电、弱电的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所以作为电子电器类等和维修电工类,必须强电弱电有机结合,不能忽视一方面而注重另一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为服务各门专业课的教学方法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3)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实际性很强的课程,电子教学应理论联系实践,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达到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如在介绍整流滤波电路时,可以制作一个直流稳压电源,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电路,并掌握电子制作中的一些基本测试,从而既巩固理论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4)新: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不断涌现,新产品不断趋于大功率化、数字化、智能化、大规模集成化。电子技术的教育应尽可能跟上电子技术的发展,引入新的知识点。如机电类电子工业技术引入可编程控制等等。引入新知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全面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已为广大职教革命者普遍接受,其中的一个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例如在学生学习电子元件时,可以多带些不同形状、不同型号的电子元件器让学生辨认、测试,还可在电子产品的线路板上寻找元件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更好地掌握。

(2)实验演示法:演示实验能清晰地反映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直流稳压电源时,可以在实验中用示波器测试整流滤

波前后的波形,引导学生推出结论。

(3)问题探索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精心设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例如在讲授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产生和消除时。教师可通过实例来说明,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如在唱卡拉OK时。如果音箱和话筒位置不对,大家能听到刺耳的啸叫声。最后得出结论只有满足相位和振幅平衡条件时,才可消除自激振荡。

(4)总结归纳法:教师把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并传授给学生,便于学生应用研究,例如反馈电路的判断,从第一级放大电路的基极输入来看,同号(如都为“+”)表示为正反馈,异为负反馈,短接输入端,输入端有电压为串联反馈,无则为并联反馈。

四、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电化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后,已明显显示出“粉笔+书本”的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调动学生的兴趣。如对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的讲授,如教师口头讲述。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充分认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借助开关的通断形象地总结加正向电压导通,加反向电压截止的现象,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而讲授二、三极管的测试量时,可以通过图片来展示二极管的外观、型号,通过三极管的外形估测基极、发射极、集电极,学生在实验时,只要验证其判断的正确性。进而提高了测量的速度,也提高了效率,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手、眼、脑、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独特感、直观形象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加强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教学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创造性思维习惯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起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步。而电子技术实验课是一门应用范围较广,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将“理论、实验、技能”融于一体,紧密围绕三位一体这个中心,在学习新理论的同时用实验方法进行辅助,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肯思考、会思考,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式,所以强调电子技术实验是巩固理论教学、强化动手能力的一种方式。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大专;电工基础;特点;问题;实效性

《电工基础》是大专职业院校中模拟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发电厂电气设备、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课程。它具有相当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是一门主要以实验作为基础的基础性学科,这门课程的学习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学生对更深层次的电子方面课程的好坏程度。电工基础课程涉及面非常广泛,并且其定理、原理十分抽象,公式繁杂,不易理解,记忆困难,这些都加大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这也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倦怠情绪。所以,在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之中,必须对其教学实效性加以探究,以加强学生对电工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创新意识。

一、《电工基础》的特点

1.电工基础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

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具有概念多,基础知识与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这都是其理论性强的特点的最好体现。在电磁场一部分内容中,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磁力线,磁路与安培准则等等,这些基本概念都十分抽象不易理解。同时它的基础知识点包括磁场的性质及相关内容。并且这一部分内容和数学紧密联系,公式大多比较复杂,逻辑性十分强。此外电工基础可证中的内容设置具有十分强的整体性。

2.电工基础具有与实际事物紧密相连的特点

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这门课程中有大量的实验课程,这些实验都与实际紧密相连,它不单单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一种基本的技能素质培养。特别是大专职业院校中更加注重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够让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的连接方法与测试方法以及各种电子电器仪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对理论中的事物也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验证了自己在理论中的学习,获得一种学习上的成就感。

二、提高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为了提高大专职业院校中变学生对于电子基础这门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学实际状况,提出有效的改善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策略。

1.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的,实行精讲多练的教育教学策略

在大专职业院校中,电工基础课程的主要教授方法就是讲解与联系的双重结合模式,而精讲多练的模式更是受到所有学生和老师的青睐。这主要是由于,电工基础是一门技能性与理论性都较强的课程,并且其一技能性为主,在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抽象的理论知识还要多辅以电工技能训练,其中精讲就是对教师最高的要求。主要应注意的问题有:(1)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处于思考状态,始终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对于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精讲就是要达到语言的简练精准,同时内容全面。

在以精讲为基础的学习中,多练可以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及时巩固。多练是大专职业院校中电工基础课程的重点,这样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实习机会。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手脑相结合的能力具有十分大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学生一定要在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在进行练习,同时要确定自己的练习的目的,重点掌握联系中所要使用的方法,保证联系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质量。

2.快速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积极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压实课堂教学效果的真实反映。课堂导入以引导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的学习中,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为目的。这种形式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教授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形象化的现象,让学生更加直接明了的观察。由于大专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基础较差,因此这种抽象化的转化在电工基础教学中得到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起到了启发车性的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十分普遍的教育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明显。老师在教授课程时可以更加明了的将一些平面中所不能展现出来的实验以及电路更好的进行演示。

多媒体教学是突破电工基础教学难关的出口。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抽象性的电工原理。而老师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方式并且辅以语言讲解,可以将抽像化的事物、原理更加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如电工基础中的电磁场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事物,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感线的变化,将其转化为形象事物,加强了学生的理解。

4.使用研究性学习方式

(1)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置研究性课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来讲、听、记的模式。老师在课程中应该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内的分析总结,来获取知识。然后在下组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提高分析总结问题能力的同时,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探究意愿。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难点,强化操作水平具有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一些演示实验所起不到的效果。

三、结束语

大专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而电工基础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其理论知识抽象复杂,所以找到合适的提高大专职业院校电工基础实效性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大专职业院校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与方法。

参考文献

[1]陆永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电工基础教学的实效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7).

水电工入门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电工教学质量;问题;途径

电工基础是汽修、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电子电器制造与维修岗位应用型人才培训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使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专业维修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却因师生、设备、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原因问题凸显,为适应中职机械类专业生源的扩大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需要从多方着手对提高电工基础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和尝试。

一、中职电工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

1、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效率低下

中职学校的电工教师多数是原来的物理课教师,往往一个学校就2—3人,随着中职学校的扩招、专业设置的增多,特别是近几年汽修、机电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后,很多电工教师既要带机械类、又要带计算机类的电工课,每周授课均在20节以上,造成了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学习和钻研,在授课方式上仍采用传统授课的模式,实行“满堂灌”的理论教学,没有摸索出一套灵活的教学方法,在知识更新上也跟不上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其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严重挫伤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同时,中职学校电工实训室的专职实验老师更少,指导教师短缺,多个班级只有一个指导老师。有的甚至是从其它专业转型过来,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有待提高,他们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经验上都无法根据机械类专业的特点开发出新的实验项目,从而影响了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效果。

2、实验设备缺乏,实验内容单一落后

由于电工课属于机械类的基础课,既不受到汽修专业建设的重视、也得不到计算机专业的青睐,所以在学校各大专业中其实验实训设备陈旧、老化,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普遍只配备一些万用表、旧家用电器等设备,学校没有投入足够资金来添置和更新实验实训教学设施,加上连年扩招,在校生人数剧增,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实训课程的需求,实验、实训开展率较低,在训练的内容上达不到要求,甚至有一些内容没有进行训练等现象。

3、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问题,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目标不够明确,专业思想不稳定。许多中职学校《电工基础》的教学又存在很多弊端,过于重视理论,不够重视实践知识。很多学生开始对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比较能接受,但是随着实践要求的增多,再加上很多理论越来越枯燥和抽象,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又不能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实践与钻研的愿望,这样的教学模式会逐渐降低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失去学习《电工基础》的积极性和兴趣,甚至厌倦这门课程,产生排斥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二、提高电工基础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电工基础的前提

电工基础作为一门技术理论课,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技能的基础。鉴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应尽量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体现电工电子的实用性,教师可设计一些题目,由学生自行完成,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报警电路、流水彩灯、门铃电路等,学生在设计“作品” 和 排除故障的过程中能得到乐趣。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教师应尽可能多地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电工基础教学质量的基础

提高电工基础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师资队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坚力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在考虑各办学要素配置时要首先考虑教师配置,在考虑提高专业水平时,要先行提高教师水平。要先有专业教师,再有专业;先有名师,再有名专业;先有教师,再有设备。宁愿让师资等设备、学生,不能让设备、学生等教师,这是办好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首要原则。顺应专业发展的需求,学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以保证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是做好师资的增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教师的途径主要有:一是从优秀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中引进;二是从行业和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三是有针对性地聘请兼职教师;四是增强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提高人才的待遇,特别是高级人才的待遇,搭建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加大对人才培训的力度等方面创造集聚人才的吸引力。

其次是加强师资培训力度。电工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它要求教师除具备电工技术专业知识外,还要对汽车、电子电器、计算机的发展要有所了解,掌握汽车、电子线路的分析能力,这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跨学科学习。学校和教师必须主动适应市场要求,通过参加培训进修,能够对教学内容的进行改进,摒弃无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学习和引进新知识、新技术,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再次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善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是全面落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本保证,为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倡教师到企业去学习接受相应岗位的培训,力争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以承担起“工程师或技师”的角色。

3、加强实训设备建设是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有力保障

职业教育就是“动手”教育,其学生未来的岗位不是理论研究,而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素养的提高都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下。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和模拟来积累。需要的是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用到的各种设备、仪器、各种故障的模拟场景……它需要一个真实工作现场来营造。

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重点不是在“我知道”、“我明白”,而应该是“我知道怎么做”、“我会做”。如果我们不能给学生提供“做”的场所和机会,那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素养的提高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就象“只会在陆地上游泳的游泳运动员”。因此,电工实验实训设备的建设对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来说不是可有可无,其将成为制约一所学校的学生在未来企业中与其他同类校学生比拼中能否站在制高点的重要砝码,成为一所学校在招生就业中能否具有有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抛开实训设备建设来谈电工教学质量的提高,无异于“纸上谈兵”,只有投入才能做到“保证规模、调整模式、强化技能、提高质量”的要求,才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开创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4、“理实一体化”是提高师生专业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它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突出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等特点,充分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传统的电工技能训练一般是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技能训练和理论互相脱节,学生难以确切了解所学内容,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学效果不显著,必须打破理实分开、按章逐节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的事例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在创设的教学项目引导下,使用图片、实物示教板等各种方式,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环境。

同时,针对相关知识点,设计很多贴近生活的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电工理论教学融合到实习、实训教学之中,使理论、实践及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老师可以适当地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认真组织教学内容。各个环节以突出工作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电工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使学生尽量接触实际动手操作和演示操作现场,创造出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边学边做、教师在边教边指导的理实交互中完成特定项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达成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5、技能大赛是提高电工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技能大赛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整体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了教育的技能水平和企业生产能力,同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助力,搞好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改革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部分。

全国每年都要举办技能大赛,各省区为备战、选拨选手参加全国赛,同时为了检验本省区的职业教育成果,也都相应地举办校级、地市级、省区级职业技能大赛,为此,各中职学校都会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加强训练设备的配置与投入,笔者所在学校因近几年都参加全区电子装配、低压维修电工和制冷设备运用与维修等3个项目的比赛,先后投入了50多万元装备了电工实训室和钳工实训室,通过参加技能竞赛使电工实训室的设备得到了装备。

另外,全国技能大赛也受到了很多企业的关注,有些企业直接为大赛提供设备,为参赛学校免费提供设备培训,这些都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学校也充分利用技能大赛这个品牌,争取得到企业的各种支持,使得实训基地的实训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技能大赛上优异的表现,有的被保送到本专科院校继续深造,有的被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录用,技能大赛所取得的成果也引起了校领导的重视,加大了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电工基础的教学走向了良性循环。

电工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既需要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又要求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要学好、教好,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还需要认真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经费的投入上加大力度,坚持改革无止境的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认真探索,用于实践,切实做好电工基础的课程改革和建设,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时展的建设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柳,中职电工电子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

48 22809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