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汇集4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关于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汇集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1
摘要: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乡镇政府基本职能也要由以往的管理型向现代的服务型转变,由单一的主要抓经济发展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转变,是我国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肩负着党的历史使命,担负着稳定农村政治形势,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以人为本”为百姓提供服务的职能,体现“小政府、大服务”的基本方向。本文主要浅谈了我国乡镇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问题,指出了目前我国乡镇政府改革存在的两大问题,这是全球化进程中乡镇政府改革的动力,同时也是当前乡镇政府改革需要攻克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当代中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乡镇政府改革路径“乡镇政府作为管理农村的基本行政单位,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织力量”。[1]因此我国的乡镇政府要发挥好纽带与桥梁的作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同时由于我国乡镇政府自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乡镇政府积极进行改革。我国乡镇政府改革的主体就是乡镇政府本身,而其改革的对象也是其自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的改革的阻力,主要是来自于乡镇政府本身。
一、当代中国乡镇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政府改革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使乡镇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得到切实的加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恩格斯曾指出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2]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引领农村发展,带领农民致富,更好地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才能真正的为百姓造福。二是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使乡镇政府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的职能得到不断加强。要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和繁荣农村文化,继续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加强普法教育,使农村社会管理逐步进入法治轨道。三是不断加强基层党建的能力,使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职能不断得到落实和加强。干部是我们党的重要资源,要不断加强对乡镇党员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用最先进的理论武装干部,使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得到切实的加强,使干部积极的投身到加快整个乡镇发展,促进农民富裕之路上来。
二、当代中国乡镇政府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体制问题
1.压力型体制
“所谓压力型体制,指的是一级政治组织(县、乡)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而采取的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3]压力型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将各种经济发展任务和财税利润指标进行量化分解,从县到乡镇,再到村甚至每个农户,层层分解下达。对这些任务和指标的完成情况成为每个组织和个人的“政绩”的主要标准和“升迁”的主要依据,有的还会对一些重要指标采用“一票否决”的评价方式。这就使乡镇政府面临困境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压力型体制导致了各级政府的事权下移,最终落在行政系统的神经末梢“乡镇政府”头上,加重了乡镇行政负担;第二,压力型体制要求机构上实行“上下对应设置”的原则,导致机构内部设置的编制过多,加重了乡镇行政管理费用;第三,压力型体制导致了乡镇政府的为应付上级的例行检查而产生制度性说谎的行为,最终产生“达标升级”、“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短期行为。
2.集权型体制
集权型体制指乡镇政府党政合一,权力高度集中的运行体制。其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没有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在一些问题的决策上,一般由乡镇党委书记最后做出决定,这就使党委书记的权力过于庞大,乡镇政府职能扩张,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具有全能色彩,进而使宪法规定的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在决策过程中被“边缘化”,使乡镇人大形同虚设。这样的集权型体制就会导致人浮于事,职能分配不清,行政效率低下。
(二)职能转变问题
乡镇政府职能主要是指要实现从公共管理向公共服务的转变。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与乡镇企业的关系,乡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兼任乡镇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是总经理,这种即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经营管理方式,使企业缺乏经营管理自主权,没有把乡镇职能转变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信息服务和市场监管上来。二是出于“政绩”的需要,扰乱农民的生产生活,不能为各种农民组织提供信息咨询、就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不能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乡镇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就不能使乡镇发展起来,也很难实现社会和谐,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
三、当代中国乡镇政府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当代中国乡镇政府改革路径的政府关系层面:民主合作体制
目前县乡之间的政府关系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而乡村之间的政府关系是一种准“压力型体制”。一方面要构建民主合作式的服务型乡镇政府就要把县乡之间的这种“压力型体制”转变为民主式体制。乡镇领导人要由乡镇公众选举产生,乡镇各个部门负责人要由乡镇领导提名,乡镇人大直接任命;在县乡之间要适当分权,规范各自的权限和范围。同时,要变乡村之间的“准压力型体制”为合作式体制。在乡村社会真正建立起权力运行的合作式机制,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积极扶持社会中介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合法发展,培育公民意识,使乡村公众有足够的政治权力参与到乡镇政府的各种事务当中,实现乡镇政府和乡村公民社会的有效合作与相互制衡。
(二)当代中国乡镇政府改革路径的政府结构层面:优化权力结构
改善乡镇党委的领导,使乡镇党委从具体事务中脱离出来,将人事任免权和乡镇重大事项决策权交还给乡镇人大,将行政权交还乡镇政府(狭义角度),列宁曾在1922年指出,“必须明确划分党和国家机关的职能,党是国家政权的核心,但是它和国家政权不是一个东西,党的任务是对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而不是频繁的干涉。”[4]乡镇党委的工作重心是政治、思想和方针政策的领导。提升乡镇人大在乡镇权力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乡镇人大对乡镇行政行为的民主监督作用,进一步规范乡镇党、政关系。通过乡镇党委、人大、政府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的重新定位,乡镇权利结构得到优化,基层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就愿意积极的参与到乡镇政府的政治、行政过程中,使我国的基层政权得到有序发展。
(三)当代中国乡镇政府改革路径的政府功能层面:政府职能转变
为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第一要加大对乡镇公共服务的投入。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国政府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的投入比较薄弱。自从入世以来,在以城带乡、以共促农的新形势下,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政府对乡镇及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第二,必须实行政社分开,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只有在这样,才能真正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四)当代乡镇政府改革的观念层面:观念转变
乡镇政府改革的成功,就要不断转变乡镇政府工作的思维模式、方式方法,就要用好人才,发展人才战略,不断提高乡镇政府领导的自身素质,强化服务意识,以身作则,为百姓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富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使改革的成果惠及我国的百姓,得到百姓的认可。(作者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委党校)
注解
[1]习近:《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服务》,《今日浙江》,2006(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5页。
[3]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体制的转变:县乡两级政治体制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1页。
给镇政府提的意见和建议 存在的困难问题及相关建议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2
最近,射阳县审计局对全县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乡镇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支出增长过快,财政平衡压力较大,增加了乡镇财政的负担,影响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较三年前下降了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缺乏稳定税源作支撑,作为主体税种增值税,三年的增幅低于财政收入个百分点;乡镇财政空转、预征、引税现象较为严重,重点抽查某一年的税收,引挖税收竟高达989万元。
(二)公益事业发展性支出无保障。目前的财政是吃饭型财政,预算分成的财力基本用于人员工资,而基本建设,招商引资及园区建设等经费无财力保证。预算外收入以前主要靠企业上交和事业单位上交,而这些企业都纷纷改制给个人,有收入的事业单位也上划给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乡镇无权动用这些单位的收入。大多乡镇为保运转,打起了专项资金的主意,调用一事一议、高速公路、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三)部门之间财政供给方式不一。乡镇机构改革后,取消了“七所八站”,将乡镇的所属部门合并为几大中心。合并后农林中心、多种经营服务中心及农经中心经过考试等办法,又精减了一部分人员后,工资由财政供给,而企发、村建和人力资源中心财政不供给,实行自收自支,其中有的部门又没有收费项目,工资难以保证。为了保证运转,不执行收费政策,违规收费。同样都是为政府办事的,经费供给渠道不一,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四)债务负担较重。近年来乡镇对企业的投入力度加大,每年均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及基础设施投入等,这些支出无财力保证,加之过去企业破产遗留下的“包袱”,使得乡镇负债普遍存在。2006年末的乡镇债务达14079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46%.有的乡镇为留住企业,还不惜一切代价借给企业大量的资金,由于企业短期内效益不明显,对乡镇税收贡献不大,借款在规定期内也无法偿还,有的企业甚至因管理不善而弃厂而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解决。
(一)进一步进行机构改革,清理富余人员。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改革的效果还不够明显。采取了岁数大的离岗,临时人员分流,部分在岗人员到外地挂职锻炼等办法,而真正精减回家的几乎没有,并未能从本质上减轻财政的负担。乡镇应统一机构人员的管理模式,可将经营性的部门推向市场,管理人员全部实行财政统一供给,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基层政权的稳定。
(二)合理制定财政收入任务,稳定税收秩序。长期以来,县政府每年对各镇下达任务时,都是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式进行,并将各镇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使得部分镇为完成收入任务,不惜一切代价向周边镇及外地挖税。有的镇还制定组织收入任务的奖惩措施,将任务分解到人头,这样扰乱了税收征管秩序。另外国地税属条管部门,乡镇不惜财力困难,加大奖励、补贴等方式来调动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政府完成收入任务。政府部门在制定收入任务时,应考虑税源分布结构、GDP增长等因素,合理地制定收入任务。并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加大处理处罚力度。另外将地税部门实行地方和县局双重管理,以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开支。
(三)控制债务规模,防止债务反弹。对现有的债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分清债务形成的原因。上级财政部门每年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政府维持基本运转所需财力外,适当地安排偿债资金用于化解债务。政府部门也应将消赤减债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禁止债务反弹。
(四)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上级财政部门的专项资金逐年地增多,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财政部门对上级拨入的每一笔专项资金都应专户核算,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县财政部门应按计划拨付资金。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跟踪督查,确保每项资金都能发挥效益。
(五)进一步统一财务管理模式,搞好乡财县管工作。前一段,县财政曾对各镇实行乡财县管,但由于管理流于形式,县财政部门只充当“代账员”,而对乡镇收入、支出及预算等未能管到位。县财政对各镇应统一编制预算,控制支出;统一设置账户,取消不合理的账户;统一票据管理,规范收支行为;统一组织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促进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3
一、乡镇工作的主要困难和矛盾
(一)工作环境差,工作待遇低。乡镇干部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在待遇、工作量、工作难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乡镇干部整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工作,但政治、经济待遇较县级机关更低,而且往往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正确评价。乡镇干部对星期天、节假日的概念几乎是没有的,每天百事缠身,上管天,下管地,鸡毛蒜皮全管尽。工作稍落后,便要受到批评和指责,容易两头受气。工作辛苦也就罢了,还往往得不到农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而且由于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身处各类矛盾的漩涡之中,群众稍有不满,乡镇干部就是他们的直接发泄的对象。部分乡镇干部思“城”心切,都想往城里、往机关跑,一些乡镇干部干不了几年就要求进城、进机关,有的乡镇领导甚至提出,到机关当个一般干部都行。由于上级领导只过问乡镇干部的作风、任务完成情况,不问工作背景,对他们的酸甜苦辣、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家庭住房等后顾之忧无人问津,因而导致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乡镇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却越来越少,造成职权行使“虚化”和“悬空”。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
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由于国家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市县一级条条块块分割过宽、过细,今天你来检查,明天他来验收,应接不暇,乡镇领导整天应付不完。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一茬接一茬,而且都要与工资、考核、奖惩挂钩,不搞不行。乡镇干部经常“跑断腿,磨破嘴”,不分昼夜也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诸多指标。这达标,那验收,样样都需要钱,庞大的招待费使得乡镇政府无法招架。凡事有考核,轻则受处罚,重则“一票否决”。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清的一票否决让乡镇领导胆战心惊,如履薄冰。这就是对当前农村基层工作难抓的最主要原因。
(三)乡镇班子不稳定。近年来,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较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变动频繁,致使乡镇经济发展的决策还未来得及实施,或刚刚实施就调离,决策落实不了,规划实现不了。而新上任的领导又另起炉灶烧上“三把火”,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延滞了经济发展步伐。
(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乡镇一级政府财力单一,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广大农民基本解决温饱,至今尚未彻底摆脱贫困,乡镇又实行财税包干制,要完成任务才能得到工资,乡镇工作困难重重。乡镇领导要突出政绩,又必须在任期内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由于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使用管理严格,运转周期较长,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贷、要,这样虽然政绩出来了,但给乡镇遗留下了许多隐形债务。甚至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务开支,乡镇政府只好经常向老百姓伸手,向老百姓“挤”,这是导致当前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的重要因素。由于经济困难,乡镇政府根本无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别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了。农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财政平衡难这“三难”是制约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
(五)农民对基层政权的依赖逐步削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政务公开全面实施,农民对乡镇政府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客观地讲,除了征收超生费及办理有关证明外,乡镇政府巳无多大行政安排职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经济非常贫困的地方更是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无所不能”的形象,也让不少乡镇干部产生一种大权旁落、今非昔比的失落感。如今农村就流传着这样的思想:土地到户不靠你,大小事情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要钱要粮不给你,你逼急了就告你。这是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客观反映。
二、乡镇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搞好乡镇工作,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领导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实。要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抓乡镇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乡镇工作的新路子。针对少数干部在一个地方不安心,思“迁”、思“调”的问题,要在乡镇领导班子及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大力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苦干实干带群众致富”的学习热潮,以“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标准衡量一切工作,秉承“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乡镇领导既要在届期内出成绩、出政绩,又不能留“尾巴”、留“后遗症”。通过学习,要求乡镇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干扰,切实转变乡镇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群众服务,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早日奔上小康。
(二)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要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不能过于频繁。除了任届期满,或班子极不团结,或个别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低、素质差外,在任期内(宪法修改后应为五年)一般不宜对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大的调整,以保持乡镇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级各部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乡镇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同时,要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在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乡镇干部的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让乡镇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给乡镇干部松绑减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非常繁重,县上各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和安排各项工作,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任务下派,减少基层工作压力。各部门制定出台政策要注重配套衔接,增强可操作性,在下达各项指标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把所有矛盾都推到基层,要更多地为乡镇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上级党委、政府要适当压缩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对乡镇工作的检查考核要简化程序和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效,不能单纯强调投入、装备。禁止多头检查,慎用、少用“一票否决”。各部门及对口联系单位不得在乡镇乱吃乱喝,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强行向乡镇摊派报刊、书籍,为乡镇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这个会那个会,这个应酬那个接待,党政正职不参加,就说你不重视,就要挨批评。所以,还要尽量压缩文山会海,减少乡镇政府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切实给乡镇领导松绑减压,使之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这是基层干部的强烈愿望,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四)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乡镇工作难的根本途径。目前,乡镇一级政权的行政职能发生转变,市场手段和服务功能逐渐增强,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正逐渐成为乡镇工作的主题。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维护市场秩序。乡镇领导要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工作重点,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带领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乡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知识,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围绕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财政税收等政策,用政策引导乡镇发展。同时,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业税收,扩大基础财源。
(五)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大力号召乡镇干部开展知民情、化民怨、帮民富、暖民心和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法律的“四民四送”活动,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乡镇工作主要就是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乡镇干部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村组和田头地角,同农民讲政策,听农民心里话,帮农民办实事,体察群众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农民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盼望什么,领导干部应做到心中有数。干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干部。只有干群关系融洽了,才能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才能打开新局面。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法规,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工作中的难点,往往是工作得以突破和推进的关键。当前要积极按照中央安排部署,稳步推进和巩固“费改税”的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民集中精力抓发展、奔小康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六)建立健全制度,科学规范乡镇工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运用好约束机制,紧紧围绕人、事、物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强化对干部、财务、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使对乡镇干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还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严密、细致的财务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堵塞各种乱收乱支的漏洞。乡镇工作点多面宽,繁琐复杂,目前的定量考核指标存在实际上的不可比性,考核乡镇领导工作实绩时,既有本人的能力、水平、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受区位条件、原有基础、经济水平及其他条件的影响,实际操作中难免有失公允。因此,上级党委、政府必须研究制定一套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具体目标、奖惩标准,科学考核乡镇干部政绩。并正确运用考核成果,对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要敢于破格提拔使用,真正实行“能者上、庸者让、差者下”。同时,在基层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社务公开,建立健全廉洁自律制度、基层评议制度,规范约束干部的行为,让农民群众对乡镇班子和乡镇干部进行定期评议,促进乡镇机关提高办事效率。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4
XXX镇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其中一般贫困户X户、6696人,低保贫困户X户、X人,特困供养贫困户X户、X人。2016年X村脱贫退出,2017年胡X村脱贫退出,2018年X村脱贫退出。2018年全镇脱贫X户、X人,未脱贫X户、X人,贫困发生率由原来X%下降至X%。经过数年努力,黄金埠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每年动态调整户脱贫时总有部分达到脱贫条件的贫困户不愿意脱贫,需要帮扶干部和工作队做思想工作,主要原因还是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信教贫困户转化工作薄弱。相当部分贫困户家中还有明显的信教标识,对于生活状况的改善,不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反而感谢“耶稣”“天主”。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政策宣传工作存在纰漏,帮扶重物质而不重精神。
三、基层组织战斗力欠缺。在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中,大部分贫困村过于依赖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发挥的作用不够。问题根源主要有两点,一是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回乡参与村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少,留守在村的两委干部工作热情高涨,但鉴于大多年事已高,身体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均限制了老干部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成绩;二是村支部党组织建设缺位,没有认真过好党组织生活,没有凝聚好党员力量发挥带头作用。
四、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全镇范围内村集体产业存在单一,效益不明显,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原因在于各村集体产业起步前缺乏细致的前期谋划和完善的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好宣传工作调动贫困户以及村内其他能人、富人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扶贫扶志教育工作。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发展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同时强化就业技术培训跟进指导服务,增强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发展实现脱贫的信心。
二、持续开展感恩教育。要通过上户走访,核清核准贫困户政策落实帐,算清算好贫困户政策收益帐,同贫困户把帐算清楚、把政策理明白,让贫困户清楚地知道通过这几年脱贫攻坚自己究竟得到了党和政府多少好处,引导贫困群众发自内心感恩***总书记的牵挂关怀,不断强化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促脱贫。主要是要切实提高农村干部的待遇,吸引外出务工的高素质青年加入党组织,全面加强“村两委”干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着重支部书记的培养和选拔。
四、合理谋划扶贫产业发展,创新分红方式。以后的村集体产业要鼓励各村按照自身条件,挖掘地方特色,发展本村的特色产业;针对贫困户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一是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二是要收益分红差异化,对于在集体产业内工作的贫困户可以采取差异化的的分红方式,对这一部分贫困户进行农用物资、生活物资等方面的补贴,提高贫困户参与村集体产业的积极性。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5
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将依法行政作为自觉行为,并使之真正融入到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去。近年来,尽管我省基层政府行政法制工作不断完善,取得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值得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依法行政意识不强。部分基层政府在履行其行政职责的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片面强调地方经济发展,认为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难以跟上区域发展的步伐。他们的依法行政,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是写在纸上、钉在墙上,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有的领导干部唯上、畏上,唯权、畏权,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只重视领导的讲话、批示,认为领导指示重于法、执行会议纪要强于法。在其行使行政职权时忽视法律的规范性与程序性规定,片面强调行政相对人应当服从行政机关管理,重权力轻责任,重利益轻服务,导致对依法行政认识水平不高。
2.执法队伍建设不足。国家公务员队伍需要经过严格的公务员考试选拔,基本保障了其具有依法行政的基本法律素质,但基层行政机关存在大量的聘用临时人员。大量临聘人员加重了财政负担,使现有财政供养的公务员人浮于事,不愿做事,其中部分公务员缺少行政服务意识,懒政怠政,明知国家禁止临时人员执法,明知严禁没有行政执法证的人员执法,在具体行政行为中仍指派临时人员执法。临时人员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自身具备的业务能力素养参差不齐,造成主观武断、简单粗暴的行为,降低了基层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3.临时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权责划分是基本清晰明确的,但在旧城改造、旅游开发、开发区建设等具体事项上,往往通过设置旧城办、开发办等临时行政机构去负责这些事项。这些机构在设置时,并没有依据法律规定明确详尽地界定职能,其职权和政府常设机构存在职能交叉、权限不清的问题,由此导致有权有利的事争着管、有权没利的事推着管、没权没利的事没人管的现象时有发生。
4.行政执法监督乏力。在权力监督问题上,历来就有“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境。目前,对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一是外部监督,主要来自同级党委的监督、人大的依法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社会的群众监督,以及因提起诉讼而受到的司法监督,但这些均属事后监督,存在滞后性。二是上级的行政复议,其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层级监督的有效路径,但由于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自成一体,许多具体行政行为是下级行政机关贯彻上级行政机关意图所为,甚至是事先请示上级行政领导首肯后所为的,在这种情况下,上级行政机关所进行的复议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根本无法保证该监督的公正性,导致许多失职、不作为及违法违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纠正和处理。三是内设政府法制机构监督,但常因人员编制不足,内设机构职能不明确,从而力度不足乃至形同虚设。
为此建议:
1.加大普法教育,强化法治意识。建立基层领导干部包括临聘岗位干部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定期组织一线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相关执法法律知识培训,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其执法工作能力的标准之一。重点解决国家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崇尚法律、相信法律的意识,切实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宣传方式,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多渠道、多方式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注重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对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宣传报道,让群众参与到依法行政中,监督着政府职权的行使。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立行政机关聘用临时人员的审批程序,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行政执法准入门槛,及时清理不合格行政执法人员,推进取得行政执法证件人员向社会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公共平台公开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法律依据、执法流程、执法程序和监督措施、救济途径,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完善执法办案信息系统、现场执法记录设备、视频监控设施等技术手段,记录执法全过程,加强反映行政执法活动全过程法律文书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纸质档案卷宗管理制度,确保所有执法工作都有据可查,所有行政行为都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提高执法活动的透明度和依法行政能力。
3.明确界定政府部门执法权限。要保证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就要明确职能部门及其权限设置。由于很多具体问题难以分类到具体的已有部门管理,临时设置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常态,问题往往由此而生,控制、减少临时行政执法主体的“突然”设立,依据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在法制机构的指导下经过充分论证,在各部门都无法管理的情形下再进行新机构的设置,避免临时执法主体与常设机构的职权冲突。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及规范性文件体系,及时清理修正与实际脱节的法规及政策文件,从职责、权限、程序等方面对基层政府履行职能的各环节、各常设部门职能等予以明确界定和规范。
4.强化行政监督与考核。加强地市级以下政府法制机构力量,建立确保法制部门的意见参与决策的制度规定。凡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涉法文件,均由法制部门审核把关,在处理涉法事务时,均由法制部门牵头组织处理或者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使法制办真正参与到基层政府的行政工作中。强化行政复议监督,积极受理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发挥其行政复议监督与化解行政争议的作用。充分发挥监察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及时纠正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并在媒体进行曝光。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把依法行政情况考核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充分发挥考核评议在推进依法行政中的督促引导作用。只有让制度的笼子坚固牢实,让滥用权力者不仅举步维艰,甚至有落马的危险,才能保证基层政府不敢任性、不能任性,才能在依法行政的路子上走得更稳。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6
乡镇基层,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宣传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机构,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稳定、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机构。下面就基层乡镇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探讨。
一、基层乡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基层乡镇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基础与末梢的法律地位,乡镇政权职能在实践中日益虚化。虽然在机构设置上,乡镇设立了党委、政府、人大、纪委、武装等机构,理论上职责是明确的,但在实际运行当中,这些机构的分工并不是明晰的,往往是一套班子,一班人马,干着一样的工作,其工作面广繁杂,涉及财政经济、农业、林业、畜牧、交通水利、教育科技、信访调解、综治安全、新农村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此外,为加强对村“三委”工作的督促与指导,乡镇政府通常要给各村分派驻村干部,因而驻村工作也是乡镇干部的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在涉及党建、综治、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起到“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问”等现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1、工作运行中的“权利小、责任重”基层乡镇在人员工作涉面广,业务繁多,从属于上级党政机关和有关职能部门,没有独立的决策权,“干什么、怎么干都得听上头说了算”,有些项目的实施、工作的落实,主管单位不是乡镇,或者实施的单位不是乡镇,但工作没有落实、项目没有完成,考核的是乡镇,承担责任的是乡镇。如扶贫、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具体的业务指导部门,但最终的落实者是乡镇,待工作出现问题后的承担者也是乡镇。2、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眼前、轻长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内容复杂且周期很长,短期内很难见效。一方面,现行的乡镇领导班子每届5年的任期,从干部任用制度上造成了乡镇工作中的“短视”行为,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乡镇主要领导没有任满一届就调动,使基层乡镇工作的连续性、特别是基层乡镇规划的实施打了折扣。在乡镇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一年看、两年干、三年等着换”的思想。另一方面,乡镇事实上成为了上级党政及职能部门的任务指标和繁锁事务的执行机构,乡镇主要领导的注意力很难从应对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难以真正集中精力谋划当地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出路,几乎无力顾及潜心调研,组织制定切合实际、特色鲜明的乡镇发展规划,并自始至终强力推动实施。3、基层乡镇干部“重管理、轻服务”一是干部队伍现有知识与经验结构远远不能应对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部分干部不懂技术,也不学技术,缺乏现代科技知识、市场知识、法律知识和经营理念,工作上习惯于当传话筒,不能为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提供实质性的帮助。二是干部职责不明确,缺乏精细化管理目标。往往是所任岗位与实际工作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部分干部身兼多职,工作繁重,缺乏工作的精度和细度。三是乡镇“分工不分家”的工作模式,导致权责模糊。乡镇往往为了应付频繁的上级检查、阶段性的重要工作而抽调大量的工作人员(如征地拆迁等),使乡镇干部疲惫不堪,使正常的干部休息休假制度难以保证。
4、生态保护与发展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解决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矛盾的有效方法。以前农民种田主要使用以青草、牲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农家肥,而现在却大量超标准地工业化肥,使用可导致土地板结、地力弱化及农产品质量下降。二、改进工作的建议
到2020年,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方式更加便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人民满意的乡镇政府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一)保障措施1、科学设置乡镇内设机构和工作岗位科学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事业站所和工作岗位,可参照设置党政综合、农业综合、综合治理、民政事务、民生保障、卫生计生、财务统计与资产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等职能办公室。各职能办公室根据涉及的业务分设若干工作岗位,除机构编制专项法律法规外,上级业务部门不得要求乡镇对口设置职能办公室或事业站所。2、合理划分乡镇与上级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积极推进县级以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简政放权,科学合理划分县、乡(镇)事权范围,着力解决好乡镇政府权责不对等的问题。法律法规明确由县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承担的责任,不得随意转移给乡镇承担,确需乡镇配合或委托承办的有关事项,需按照权责对等原则赋予乡镇必要的管理权限,并提供相应的政策、经费、设施、技术和人员等支持保障。凡依法可以下放到乡镇的公共服务权限原则上都要下放到乡镇,建立上级政府部门与乡镇对派驻机构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派驻乡镇的机构业务上接受上级行业部门的指导,同时要接受乡镇党委的属地化领导、管理和监督。(二)保障措施1、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改革,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预算执行,规范经费支出,视财力可能,不断提高乡镇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标准,指导、监督乡镇财政管理规范运行。2、改善乡镇政府工作生活条件着眼于“抓实基层、打牢基础、强化一线”目标,建好干部周转房、食堂、党校、图书阅览室、网络、庭院绿化、健身场所、卫生厕所等配套设施,着力解决乡镇“条件差、留人难、难留人”等问题。3、建立乡镇政府购买服务制度需鼓励和引导具备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企业、中介机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益性服务机构及其他经济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 工作也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合力量、奋力攻坚。
一、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乌海市以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低,自1976年建市以来,除1986年、1988年和1990年外,第一产业占比均未超过5%。其中2010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均小于1%。从第一产业增加情况看,乌海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平稳,2012年至2016年平均为亿元,2016年达到亿元(2017年数据暂未公布)。从投资完成情况看,虽然乌海市2017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同比增长%,但总量仅完成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小。
(二)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规划相对落后。一是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是按照自然村标准建设,导致天然气、排污管网、供暖、供水、公共厕所、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与城区相比,农区交通、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农区在房屋修建、乡村企业选址等方面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存在不足。
(三)“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乌海市农业产业工人、科技人才队伍以及农业部门工作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资源条件,有步骤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完善现有灌区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三项行动。
(二)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努力在农区建设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农牧科科技户发展。支持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和创业。加大统筹协调,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增强天气科技应用水平,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发能力。
(三)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开展实用型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注重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推动高等学校、可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技术研发鲜明,并努力将取得的科技成果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四)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着力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产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体系及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五)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地域优势,完善规划体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特色葡萄(酒)产业发展。努力提高供给水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协调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牧业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
乡镇政府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8
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拥有人口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达万人,占总人口的17%,共有干洲镇幸福托老院、上富镇夕阳红养老院等5所(其中2所在建)社会养老机构,设立床位370张,现入住社会化老人107人,聘请护理员21人。
近年来,奉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通过广泛宣传、落实政策等办法,扎实推进社会养老机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他们在实际运营中却存在招护理员难等困难,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面临的主要困难
社会养老氛围不浓。主要表现在入住老人人数少。以上富镇夕阳红养老院为例,该院设立床位为110张,2020年5月1日开始运营,到目前为止,入住老人始终在35人左右。人员少,运营费用却没有少,导致该院生存举步维艰。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人经济不宽裕,老人无法承担养老院的费用。
谋求发展资金不足。目前,社会力量创办养老机构除了自存资金外,主要还是通过民间借贷,但利率较高,造成较大债务负担。由于缺乏资金,导致连基本的健身、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设施也难以添置齐全,既影响了服务质量,也妨碍了规模扩大。
现有经营档次较低。有的院长由于对自身要求不严,加上管理经验不足,导致养老院规模较小、脏乱严重、档次较低,影响了老人的招入,阻碍了养老院的进一步发展。
护理员业务素质不高。养老院的护理工作是与老人打交道,护理员年龄普遍偏大,且文化程度低,导致服务质量较低。
意见建议
要营造全社会重视养老氛围。各地党委、政府要把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当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谋划,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广大群众对待年老父母要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要孝顺老人,关心老人,如在外务工、不能够长期在家照料老人的要安排好老人的养老问题,多与父母通过手机视频,让老人感受到亲人的温情。
要不断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金融机构支持社会养老机构贷款的相关政策。各级党委、政府也要协调银行等金融部门支持社会养老机构的信贷需求,支持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落实资产抵押和优惠优质企业信用贷款,把关心社会养老机构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其发展动力。
要提升院长经营管理水平。院长的经营管理能力决定着养老院发展的兴衰成败。因此,各地要把社会养老院院长培训纳入培训计划,每年组织他们开展2~3次培训活动,讲解社会化养老机构管理的经验做法,到一些做得好的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参观学习,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养老院更快更好地发展。
要重视护理员的培养发展。引导各地养老院关心护理员的生活,提高其待遇,从而实现吸引人、留住人的目标;县委、县政府要在每年春节走访慰问的基础上,把评选“优秀护理员”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评先评优奖项之一,让他们感受到从事护理员工作同样受到社会尊重,从而增强工作积极性;建议在职业技术学校(如奉新县冶城职业技术学校)设立护理专业,让养老机构不乏人才;同时,加大对现有护理员的培训力度,每年除选派到省、市护理培训外,再组织1~2次本县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其业务技能,以提升服务质量。
上一篇: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设计优推5篇
下一篇:母亲节文案【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