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2篇
第1篇: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就业大环境面临严峻挑战。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建筑施工、灵活就业等对技能要求不高、带动就业能力强、接触服务对象频繁的岗位,不稳定情况明显增多。企业生产经营受挫,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巨大困难,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由于订单减少、生产不足、部分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等问题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如xx宏腾油气装备制造有限公司2020年订单不及2019年三分之一,在职职工实行轮岗制。xx酒业有限公司2023年1至5月份处于停产状态。
二是农民工就业仍面临诸多风险。大量非创业农民工返乡和长期留乡,农村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外出务工年轻劳动力返乡后,与年龄偏大的就近务工人员竞争就业岗位,致其失去工作;疫情使农民工整体收入水平较大幅度下降,2022年农民工零工工作量和薪酬水平均有所降低,不少工种的日薪下降30至50元;农民工就业不稳定甚至失业导致社保断缴、离城返乡等,使一些原本有望成为新市民的农民工无法按期实现目标,农民工成为新市民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是新老矛盾交织,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2023届毕业生数量创新高,但疫情致用人单位招考程序延后,2023届春招与2023届秋招重叠,大学生就业面临“双届叠加”局面,同时留学回国毕业生激增,就业需求大幅增加。
二、重点群体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外部环境因素。部分企业订单减少,吸纳农民工等灵活就业人员的能力下降。通过抽样调查,疫情对一些中小微企业,餐饮娱乐、物流配送等服务业的冲击较为明显,处于开工面临更大亏损、不开工又难以维续的两难境地,存在采取裁员、减薪、长期歇业等措施的可能。特别是一些季节性小微企业,停工歇业就意味着从业人员短期失业,导致灵活就业者面临待岗、失业、无岗可上、无工可打的风险。受疫情影响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旺,使临时性、辅助性岗位就业群体处于劣势地位,由于这类群体文化程度偏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环境,缺少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机会,无法选择工资待遇优越的管理和技术岗位,存在就业岗位不稳定、就业面窄的困难。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除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导致的总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大学生能力和期望之间的结构性错配,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因。主要体现在招聘企业性质与就业偏好错配、区域机会和流动意向错配、学历要求与学历结构错配、能力要求与专业背景错配、行业需求与求职热度错配、岗位缺口与职业选择错配等方面。
劳动者个人因素。部分农民工需要兼顾农忙及照顾残病家人,不能长期外出打工,希望获得就近可灵活上下班的就业岗位。另外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在相同的待遇下更看重工作环境、生活品质、职业发展等因素。部分农民工技能提升意愿不强,对技能提升培训不够重视,缺乏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长远考虑,认为参加培训难以在短时间内增收创效,改变自身生产生活状态。大学生对不同性质企业存在就业偏好差异,导致就业难度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民营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了xx%的岗位需求,但只有xx%的大学生向民营企业投递简历;国企、外企和上市公司分别只提供xx%、xx%和xx%的大学生岗位需求,但投递到这3类企业的大学生简历比重分别达到xx%、xx%和xx%。
三、对策建议
一是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鼓励企业稳就业。实施“企业稳岗补贴”“企业在岗培训补贴”等政策,继续鼓励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提供就业岗位,吸纳农民工,鼓励各类企业招聘农民工,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二是加大对培训就业政策扶持力度。按日为参加技能培训人员发放务工补贴,确保人员培训与增收两不误;对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公司开发的岗位,经认定属于有效岗位的,按岗位个数给予一定的补贴,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开发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加大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力度,大力开发公共卫生、消毒保洁、环境保护等公益性就业岗位,既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又实现困难职工群众就近就便就业。
三是创新招聘方式。积极对接行业部门及企业(产业、项目)开发岗位,鼓励人员参与线上招聘活动;进一步加大网络招聘力度,不断提升网络招聘规范化程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经营主体实施,并给予一定补贴。
四是加强对农民工专项服务。通过集体开设培训班等方式,开展日常教育、培训,鼓励农民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线上相关学习,通过学习法律及相关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根据务工人员家庭情况,加强人文关怀,密切关注就业状况、思想动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实施心理危机干预疏导,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解决就业面临的困难。
第2篇:快递人员从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推动及快递行业快速发展,“快递小哥”已经成为新兴职业青年群体。我省高度重视快递行业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一系列与快递行业发展和管理相关的规定和意见,推动了快递行业快速有序发展。但由于多方面条件限制,目前快递从业人员在职业保障、权益维护、社会认可、城市融合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问题亟待破解。
一、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保障程度不高。快递公司实行“底薪+提成”的计件薪酬模式,快递员每天工作时间基本都超过10小时,遇上“双十一”等网购高峰期,要通宵工作,大多数没有加班工资,“5+2”“白加黑”“四季无休、三餐不定”是工作常态。一些快递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轻负担,不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仅购买意外险,存在用工不规范的现象。据统计,业内xx%的快递员没有任何福利保障,已办理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快递员不到xx%。
二是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绝大多数快递员法律意识淡薄,自我维权意识不强,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是否签订过劳动合同,是否缴纳过“五险一金”,甚至对缴纳社保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只有拿到手里的钱才实在”。为稳定或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多数快递公司采取“以罚代管”的管理方式,只要快递员被顾客投诉,公司大都实行“处罚一刀切”的政策,快递员找不到有效的申诉反馈渠道,只能长期忍气吞声。
三是硬件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快递终端建设滞后,快递投递柜和熊猫代收业务(快递末端代收业务,帮助“快递小哥”减轻压力的项目)存在一定局限性,上门投递家中无人或无法与客户取得联系时,只能寄存或再次投递,增加了工作量。快递行业的运送工具主要是电动自行车、三轮车、摩托车等,主城区、重点街道、重点商圈没有临时停车点,因随意停车、违规停车而被执法部门扣车、罚款的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城市各街道、商圈尚未建立“快递员之家”,派送途中缺乏临时休息场所。
四是社会融入程度较低。快递行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公众对快递行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体力劳动、外来务工、学历偏低的刻板观念中,对职业存在偏见,缺乏尊重。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快递员表示,自己的工作不受人尊重和理解,经常被顾客投诉。此外,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使大部分快递员无法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休闲娱乐活动,身在城市却无法融入城市,导致他们与城市生活的疏离感较强。快递员心理压力大、居住环境差、子女教育无保障等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五是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目前,部分市州已成立快递行业协会和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多快递员认为加入行业协会没有什么好处,入会率较低。加之快递行业属新兴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缺乏联系服务的抓手和载体,活动开展也不够经常,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对策建议
一要强化组织引领,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优势,深入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扩大对快递从业青年的思想引领,加大联系服务的覆盖面,引导广大快递从业青年强化主人翁意识。积极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与快递人员面对面座谈,倾听心声、了解诉求,鼓励、引导快递从业人员参与各类社交娱乐活动。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妥善解决衣食住行、权益维护、子女上学就业、社会保障等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二要强化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在现有“青年之家”、快递门店、代收点、商业银行网点的基础上,统筹建设一批服务站点,提供饭菜加热、临时休息、饮水用餐、手机充电等服务。加强公共服务性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大型商圈、步行街、商业街建设公共仓配中心和快递停车点,进一步完善配送体系,提高快递物流服务水平。
三要强化服务保障,维护合法权益。组织人社部门、快递企业对快递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摸底,督促快递企业规范工资标准、合同条款、商业保险、纠纷解决等方面的工作。加强普法宣传力度,依托现有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快递小哥”法律援助工作站,定期开展法律知识、交通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提供涉法涉诉咨询维权服务,全力维护快递人员合法权益。
四要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职业认同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制定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探索推行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深入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寻找“最美快递员”等活动,宣传展示快递从业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风采,引导公众尊重、理解、关心“快递小哥”,提高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自信心,真正让他们融入城市、服务城市,以奋斗底色实现人生价值。
下一篇:员工节日放假通知【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