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精编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2023年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精编10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一篇】

我厌倦了用严肃古板的面孔去对待书籍,因为在我幼儿时,家人因为我的学业不让我读闲书,而老师因我的学业让我多读书。

这些书籍,宛如七月夏风中纷纷扬扬的蒲公英,有着各自的归宿、落脚处,落入不同的地方,绽放出一不样的花。花开花谢暗含着人世枯荣,书盛书衰证明着人生的进退。

只不过太多太多的人都爱用严肃的面孔去对待书籍罢了。

从小到大最奢侈的事就是攥着刚刚要来的钱,站在书店门口紧盯着书店的大门,憧憬着与哪一本书的初见。不过,有时太过高兴,就会站在路边傻笑半天,等回过神儿来才发现自己成了路人眼中的“怪小孩”,这时只有低着一张通红的脸,急匆匆地走进书店,离开众人的视线才“得以生还。”

走进书店,我的眼珠以近似蛙眼的功效开启“三百六十度”无障碍环视,“在那儿呢。”我顿时忘记刚才的尴尬,开心地像个三岁小孩子一样一溜烟地跑了过去。离书只剩下一小段距离时,我停了下来,生怕“刹车”不灵撞到它们。用食指和中指轻扣书脊,书本在我指尖一本本地摸过,饥渴的目光急迫地寻找着,一颗早已按捺不住的心等待着《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嘴角漾起一丝微笑,心中肯定地告诉自己:就是它了!

回到家中我便开始嗜读。窗外,正午红阳,现在又复西斜。我满足的伸了伸懒腰:“好幸福啊!”

我是“杂食性”口味书虫。我读书从不拘束,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范围也广:悬疑、侦探、都市、文学什么都有。对于读书,我就像是出了眼眶的眼泪,控制不了方向。

此外,我从不把书籍收在抽屉里,而是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我觉得这才是对书的尊重。它不在意它的包装有多么精致,它也不在意它的“窝”有多么漂亮,它在意的只是你们求知的欲望以及你们饥渴的目光。

遗憾的是,每天的事大大小小总会搞得你晕头转向,为此而不能常伴书左右。

古人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可我说:“何以解忧,唯有好书。”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二篇】

从小,我就在课本上读到这样的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实话,第一次看见这句话的时候,我还误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我以为它的意思是说: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低级,只有读书的人才是高贵的。

但其实,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这个。这句诗词中的“万般”以及“唯有”,它们是对仗的词性,而“皆下品”和“读书高”,则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人有多么聪慧,如果不读书,也照样是一事无成。

相比较现代社会,古代对于读书则更加要求高,更加重视。他们认为,只有从小把书念好,以后才会做一个真正的人。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有点夸张,其实,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你觉得不可能,但是它确实如此。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上,每个人都要读书,不管你是不是学生,也不管你是不是还在学校里面度日,读书,都应该是你一辈子的事情,一辈子的工作。

可能有的人会说:“哎呀,读书换不来什么,你看我,早早退学,不也每个月都有钱花吗?”或许,我的观念有点极端,但是对于来说,读书和不读书之间,差的不是几年的时间,由于它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两者之间,差的是整个人生。

在心情烦闷的时候,沏上一壶茶,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细读。我想,这个世界上,应该没有什么东西,能比读书更能让人忘却烦恼了吧。读书,是平凡中的一道阳光,让我们看见生活的希望。

如果有人问我:“心里好烦怎么办?”那么,我一定会想都不想的回答他:“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三篇】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好比黑暗中的一束光,让你眼前一亮;阅读好比迷茫中的一位智者,让你豁然开朗;阅读好比蝴蝶的蜕变过程,让你脱胎换骨。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喜欢阅读书籍,但在妈妈的一次次的劝说中,我才慢慢地开始阅读。在我小时候阅读的都是一些童话故事,比如《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小女孩的99个童话故事》,那里面精美的插图深深的吸引了我,一点点带我走向阅读书籍这条路。现在我越来越喜欢阅读,阅读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件事。

当我每次想要排解忧愁时,我会一个人坐在书桌前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遭遇风暴,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的故事。这本书是作者59岁时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也是航海探险小说的先驱。

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勇敢,机智、坚强、勤劳、坚毅、感恩、善良等品质,我相信,这些优秀品质将是我一生都用不完的宝贵财富。读完这本书我会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不要被烦恼打败,你要正视这些烦恼,不能被他们打败。

每次忧愁烦恼的时候,我会坐在阳台的吊篮上,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读《爱的教育》,只要一读书,我的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爱的教育》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四年级所发生的事情,有父爱、母爱、师生之情、友情。其间还穿插了一些每月故事以及父母写给安利柯的信件。

在我忧愁烦闷之时,读一读书会让我会让我的心平静下来,把一切烦恼抛之脑后。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四篇】

在夜里,静静地等待着黎明的来临,唤醒那夜里忧伤的“悲剧”。如果问我“何以解忧”,我会答“唯有聆听”。或许,我们会有相同的感受,独自一人漫步在宁静的田间,除有昆虫们在组作乱,微风吹动着刚发芽的作物,旁无杂音,在这种环境中,你会伴随着微风思考,让微风聆听你的诉说,告诉你:世界没有忧愁。

我喜欢聆听,因为我喜欢听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每当这种声音响起,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小鸟唱着歌愉快地去捕食的情景,这也许是他接触忧愁的方法,捕获虫子来填饱肚子。

我喜欢聆听,因为我喜欢听小溪哗哗流淌的声音,每当这种声音响起我仿佛看到了山间溪水在顺着山谷如同一个小孩一个接一个的跳下,时而急,时而缓,这小溪不断冲刷那岩石,像是在清洗着不愉快的事物,这样所有不愉快的事也就随之冲淡了。这也许是我喜欢聆听的原因吧!

我喜欢聆听,因为我喜欢听小鱼哗哗的声音,每当这种声音响起,我眼前似乎立刻出现了个小雨,滴滴答答落在世间万物上,让万物苏醒,让花朵开放,小雨打在树叶上,打在屋檐上……形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聆听的原因。

我喜欢聆听,因为我喜欢听大自然因自然风吹过时形成的音乐,每当这种声音响起,我耳边似乎想起了一首美妙的音乐——一阵微风吹过,输叶摇曳,形成了沙沙的声音,花草摇摆形成了美妙的舞姿,蝴蝶飞来,与花草共舞,树叶同唱,它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我也因为这个爱上聆听。

除了自然界的交响乐,还有很多聆听的声音——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关心……这些声音不断鼓励我们,引导我们,消除留在我们心中的“悲剧”。

聆听,静静地聆听着世间万物,让我们感受声音的奇妙,它会助你解忧,会带你去一个永无杂乱的地方……曹操解忧,唯有杜康,而我何以解忧,唯有聆听!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五篇】

花落花开,时间不断凋落盛放;童年时间,如此一样不断流逝。

——题记

还记得高尔基的一句话吗:“夜来了,一种有力的、清新的,宛如慈母的体贴似的东西注入胸怀,寂静像温暖的,毛茸茸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拂去记忆中应当忘掉的一切——拂去白天所沾染的一切侵蚀人的细尘。”那就是童年,童年是单纯而美好的。

那是一年夏天,在深圳闲着也是闲着,妈妈就把我“邮”回了老家。

刚到家,就看到了小时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玩伴“阳阳”。他是一个朴实、憨厚的小男孩。三年不见,也生疏了许多。

回家有五个星期了,我们也敞开了心扉,把所有想对对方说的话也都毫无保留的说了出来。那天中午,奶奶去打麻将,舅舅在楼上睡觉。于是阳阳心血来潮加我蹦沙发,他一跃而起,轻轻松松的跳到了对面相隔2米的沙发上,可我毕竟是女孩子,我哪跳的过去呢?但他就像一个小英雄一样正义凛然的说:“放心跳吧,我在这接着你呢!”我顿时心都化了,我想:跳就跳吧!又不会怎样。给自己壮了壮胆之后,就跳了过去……

再等我醒来时,发现我躺在洁白的病床上,我摇了摇坐在身旁的妈妈,我说:“妈妈,我怎么会在这啊,这是哪,奶奶呢?”妈妈比了个虚的动作,意试我叫我不要说话。

一个星期后,我出院了,妈妈把我拉倒角落里,对我说:“那天你跳下沙发后,撞到了桌角上,头都流血了,你舅舅下楼喝水时,看到了你这个样子,马上把你送到医院,他问你奶奶呢,可你奶奶在打牌,舅舅很生气就直到今天也没跟你奶奶说过一句话。”妈妈说完便叹了口气离开了。

直到今天,奶奶和舅舅之间还有芥蒂。我也为此耿耿于怀,我想这应该都是爱我的表现吧,要不奶奶和舅舅也不会……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六篇】

初见纳兰词只是偶然,却触动心灵,那一次,我正好与朋友吵架,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我们是三年的朋友,三年中从来没有矛盾,却在即将分散的时候,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我不知道是她变了还是我变了。我寻求一个答案。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分悲画扇”我低头看到了一个蓝色的封面印着这首诗,我只感觉街道上所有的喧嚣度离我远去。人生若永远只如初见该有多好,初见时,你是笑颜如花的纯真少女,我是不谙世事的疯丫头。只是人生不可能只如初,我明白我们都变了。我们必须得改变。那一刻,我的心豁然开朗人生若不能只如初见,那就留着那一份初见时的纯真吧!

自此,我便爱上了纳兰,爱上了他词中的似水流年。在烦闷的时候看纳兰,深入他的一生便可以洗清郁积在我心中的苦闷。纳兰的一生有着无数羁绊,他是康熙帝身旁受重视的大臣,身世显赫,在别人眼中他握着大把大把的幸福。可纳兰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可是这是无法逃脱的宿命。

我想纳兰如果不是生活官场,那他会有如此美好的一生吗?他的住所没有繁华似锦,只有高洁的翠竹和清幽的泉水,他会在月色下手执一把玉骨扇,轻轻吟着他喜爱的词曲,又或者,他会在昏暗的灯光下倾吐着他内心的悲欢。他不需要提着大刀上战场,不需要随着康熙帝走南闯北。他只要陪着他挚爱的人看细水长流。岁月静好。他需要的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他的一生却并不美好,只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之所以能够解除我内心的忧愁,或许也是因为我们都有着无法逃脱的责任,我不适应繁华,在灯火辉煌中总是觉得孤寂。我一直都有一把吉他,一个本子,一支笔,然后我就可以走遍天涯海角。可是,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就像纳兰一样。社会有它自己的运转方式,我不得不服从。所以,我不需得按照社会现实来生活。我想我如纳兰,但我一会比纳兰生活得更加美好。

纳兰词,在历史中沉淀出最迷人的芳香消去我的哀伤。何以解忧,唯有纳兰。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七篇】

文字是歌,歌不尽人性是善恶;文字是画,画不尽世间悲欢离合;文字是书,书不尽生命生老病死;文字是何以解忧,唯有文学。

当我捧着《呼兰河传》的时候,萧红所描绘的呼兰城在我面前浮现出来。

萧红出于女性作家的特殊敏感和细致观察,以画家的目光去观察自然风光和社会人生,在小说中绘制出一幅北国风光和乡土人情的生动画面。一方面,作者用清新,明亮的笔触描绘自然风景,充满了浓浓的诗情画意,如第一章的火烧云,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大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另一方面,作者出于对故乡的怀念,描写了小城的建筑格局,小城人的精神盛举,小城人的生老病死,绘制了一幅幅我国20世纪20年代东北乡镇的风俗画卷,展现的是当时的历史,是底层人在苦难、愚昧、麻木和抗争中的挣扎,生活是那样的刻板、单调。字里行间充满了悲剧的色彩,反映的是中国东北农民几千年来的生活模式。

当我捧着《朝花夕拾》的时候,鲁迅先生的幽默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自由放达的幽默感,像一把鞭子,给敌人苦辣的抽打,并且让他们挨了打却无从还击。譬如《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先生说,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那些标榜文电的正人君子们自己去实行。这里所说的文电,就是指当时祺瑞政府刚刚颁布的反动文件,这对昏庸无能的政府本身就是有力的抨击,有时又像一阵暖熙的春风,平静,和善,带着温情。他把熟睡的长妈妈形容成满床摆着一个‘大’字。

文学,展示心灵;文学,剖析心灵;文学,治愈心灵。无论是悲伤时、困顿时、迷茫时,我们都愿意多读些文学作品。先哲智慧的结晶中,我往往能找到答案。

何以解忧,唯有文学。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八篇】

那是一个令我忧郁的早晨。太阳如同一个大火球在天空中烘烤着,知了热的狂叫,听着就心烦。街上几乎没人,突然,一只狗闯进了我的视野,它神色凶狠,张牙舞爪地瞪了我一眼,一切都是那么不对头。

突然,悦耳的琴声飘了过来,它的声音连绵起伏,时而柔,时而响。可它却仿佛夏季的凉风,吹走了一切的烦,忧。

这个声音来自于古筝。

我第一次见古筝,如同被施了魔法似的,自从眼光碰到了这个神物,就不愿离开。这是一架黑色的古筝,乌黑发亮,亮得令人不敢相信,在太阳的照耀下比星星还璀璨,比宝石还绚丽。它的身体呈流线型,不亚于任何一辆跑车。每一根弦像是有生命的,都绷紧了神经。它们饱满得令人惊讶呀,绿得发青,白的如雪,整齐地排列着。琴码就是一个个战士,担当起撑弦的任务,即使背负着如此大的困难,还是非常挺拔。看着琴盒上的嫦娥图案,就不禁有所联想……再冷的天,再热的天,再多的忧愁,只要看一眼,就立刻被风甩到九霄云外。因为它精神饱满,模样美丽,任何人看了都感到舒服。

每当我忧愁时,我就会弹古筝,我最喜欢《渔光曲》,它谱写的是一段故事:渔民每天出去打鱼,非常劳累,可是收获并不大,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辛苦,贫穷。整首曲子似乎在倾诉,在高歌。谈到高潮时,不仅好听,也让人不禁心酸,流泪。虽然弹琴时我会被曲子感染,但谈完后一切不适都消失了,只有放松的感觉。这一点我也不明白。也许是一种发泄。

弹古筝,是一种享受,听古筝,是一种解忧。每当忧愁散完时,我总会感叹:“何以解忧,唯有古筝!”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九篇】

我们冷战了。

她突然地,开始对我越来越冷漠了,我能感觉到气氛的怪异,却始终搞不懂真正的原因。她不肯说,我更不敢问,就这样过了一星期。

想到这里,我不禁停下了笔,撑着头看向窗外。细细数数,她陪了我也快十二年了吧,在别人眼里难以实现的事却能轻而易举在我们身上体现出来,爱好不同,却能互相迁就。这也是我们很少吵架的原因。

太诡异了,她活泼多动,心里藏不住事,除非让她极度生气,否则她绝对不会冷战。记忆的书本翻了一页又一页,我却仍没能找到原因。但越是这样,我越发慌张。

“要命!”我低声咒骂起来,一把推开我正在刷的数学题。我从书桌上拿了一张白纸,在上方最中间写下了“在意”。

自从四年级以来,受班主任影响,我喜欢上了写作,尤其是散文和小说,便有了写作抒情这个习惯。

我开始写了起来:她的爱好,性格特征,令我印象深刻的种种,写出了我的忧虑,写出了我的慌张。文章就是我感情的寄托,我喋喋不休地说着,它静静地听着,再默默地帮我记录下一切。

我写着写着,突然停下笔,看着我刚刚写的“长篇大论”。突然大笑起来,笑我的多愁,笑我的懦弱。我转念一想:何必让它成为心结,横在胸口呢?鼓起勇气问一问,道个歉,不就可以了吗。

回过神,纸已不知何时被风吹落,躺在垃圾桶里,仿佛预告着事件的终结。我心情大好,勾起嘴角的弧度。看着那张纸,那隐隐约约的文字记录着我的忧愁,也解散了我的忧愁。

微风抚过我的面颊,轻柔又带着些许痒意,正如此刻我心头的忧愁正慢慢地慢慢地消散……

何以解忧唯有半命题作文讲评【第十篇】

从小,老爸就爱教我读诗词。

他教我读他爱的唐诗宋词,告诉我他喜欢佩服的诗人,我半知半懂的听着,渐渐发展成了与老爸”互动”。那一句句朗朗上口,优美动听的诗句让我手舞足蹈,那一个个诗人的名字在我耳里就像是熟识的老朋友,我虽不懂诗的意思,却着实爱上了他们,至此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

再大了些,我开始学着自己看诗集,专门大声读着那些明亮美好,花红柳绿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句能让我开心的连嘴都合不拢,一天中读诗词时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老爸总是打趣的说:”你这么爱读诗,看来将来要多一个女诗人啊!”

上了小学,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老师讲古诗,看着那一首首或熟悉,或陌生的诗,我总是迫不及待的想明白它们的意思,想去走进它们的世界,枯燥的语文课也因为它们变得生动有趣。

读诗常让我变得感性,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真诚的为我所爱的人祈祷;读“”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时。”时,我心中满是对天下所有留守妻子的同情;读“”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时,我被杨贵妃倾世的美丽所惊艳;读”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时,我又感叹着仓央嘉措的爱而不得……

诗词总能抚慰我的忧伤,每当我受挫,遇到烦心事时,一本词集总能把好心情带给我,我既在豪放派的壮志凌云里振作,又被婉约派的款款柔情所治愈。读诗让我有了细腻的小女儿家心思,也带给了我大丈夫般的豪气冲天。

我不敢说我懂诗词,但我着实爱诗词,它们给了我快乐。诗词既像诲人不倦的老师,又像百般缱倦的爱人。不论时间,不论地点,不离不弃,解我忧愁。

48 1371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