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育(5篇)
【导言】此例“在家教育(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在家教育1
有“穷二代”就有“穷一代”,如果说“穷二代”的出现是当下所谓的各种不合时宜的社会体制使然的话,那么“穷一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难道要简单地归于命运吗?实际上,中外古今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民穷在国,人穷在己!外因固然重要,内因是否更重要呢?在某种意义上说,“穷二代”有可能穷在自己!
首先,人穷有可能源于志短。志,士之心也;士者,男人也;志,男人之志向、决心、意志也!如果人穷志短,不但二代穷、三代穷,世世代代都会穷。如果人穷志长,不但人能够富,能够强,甚至还有可能百年流芳呢!这样的故事俯拾即是。
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亨利-布拉格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富家子弟集中的威廉皇家学院。由于家里实在太穷,父亲没钱给他买鞋,就把自己的一双旧皮鞋给了他。那些不知稼穑艰难的富家子弟,看到他穿了一双大皮鞋,纷纷讽刺他、奚落他,甚至说他的皮鞋是偷来的。流言最后传到了学监耳朵里,他把布拉格叫到办公室里。布拉格他很镇定地从怀里拿出一张折得发皱、磨得起了毛边的信纸,递给了学监。老学监看完信,紧皱的眉头完全松开了。他轻轻拍了拍布拉格的肩膀,表示自己的歉意。原来这封信是布拉格的父亲因为自己不能给上大学的儿子一双合脚的皮鞋而写的道歉信。父亲的坦诚感动了布拉格,也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贫穷没有成为布拉格的负担,相反却激发了他努力奋斗的决心。所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短。聪明人会把贫穷看作一种资源,当成一种积极的自我因素,促进自己奋发向上,自信而又坚决地面对未来,而不是仅仅怨爹,怨家境!
人穷也有可能源于心穷。心既是信仰也是意志,心穷则心弱,心弱就没有抗压、抗挫的能力,就会遇难则退,遇强则弱,所以心穷人就穷!因为财富与成功更眷顾有心人!而最重要的是人穷也有可能源于德穷,德即合宜的人际关系,而财富与机会藏乎人间也,德穷则人穷,德富则人富!
志向、道德、心理都是家庭教育之所属。志穷、德穷、心穷则是源于家庭教育不济的缘故。所以,人穷就穷在家庭教育上!当然,反之亦然,人富也富在家庭教育上!俗话说,穷不扎根富不传万代,人穷就会思变,所以只要志不短,只要德不穷,只要心不弱,“穷二代”就一定会变为“富二代”、“富三代”甚至“富万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在家教育,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在家教育的相关认知。
在家教育2
提高家长素质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要有高素质的家长。
(二)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
1 再富不能富孩子。2 从动物退化看现代的家庭教育―切不可娇生惯养。3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可以说,家长教育应当是家庭教育以及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
家长不仅是子女的首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长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20年,但教改的声浪仍然此起彼伏,不减当年,各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论风起云涌,各种教育补习机构,辅导班,特长班,拔高班林林总总,在教育领域再次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在当前人心浮躁,皆为利来利往的大背景下,在教育界如火如荼的走出去,请进来进程中,似乎与此并不匹配的是,青少年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据某中学教师实际调查,78%的学生表示"有厌学情绪",%的同学表示"有严重的厌学情绪"; 学生的权利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甚至滥用所谓的权利,动不动就告老师告学校。学生打骂老师的新闻越来越多,与之相应的是冷漠的老师也越来越多;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沟通障碍、亲子对立等现象频频见报,亲子矛盾日趋表面化和广泛化 令人担忧的青少年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和效果,更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成长。它们的出现,是不是让我们觉得中国现代的教育,似乎缺失了些什么重要的东西呢?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何方呢?
提高家长素质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要有高素质的家长
家庭教育的成败与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师资"― 家长的教育水平,因此,家长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可以说,家长教育应当是家庭教育以及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尽而言之,时至今日,没有"家长教育"为之奠基,现代的、宏伟的中国未来教育"金字塔"就将成为没有地基的“违章建筑”。因而真正完善的教育(闭环)体系应该由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四元要素构成的。
一说起素质教育,人们往往只盯着学校教育,殊不知,正是家庭教育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生源质量,家庭教育乃是素质教育"接力赛"的第一棒,因而,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便需要从家长教育入手,只有搞好家长教育,才能为学校教育提供高素质的生源,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
1 再富不能富孩子。人们常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句话的本意是要尽力优化教育环境,改善教学条件。但好多家庭却歪曲了这句话,一味地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使孩子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没有生存和自理能力、不懂上进和没有追求的人。
中华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中心首席专家席中华曾说:"父母努力挣钱没有错,这本身也能给孩子树立个榜样。但再富不能让孩子富,要教孩子学会理财,要他们知道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挣得不容易,这样他们才会珍惜生活,并且积极地为生活打拼。
2 从动物退化看现代的家庭教育―切不可娇生惯养
媒体有很多的关于动物退化的报道,什么猫不抓老鼠,人工驯化的老虎放归森林后不能生存,不仅愕然。为什么?众所周知,大自然法则是猫是老鼠的天敌,如果猫不去抓老鼠,那还叫不叫猫?什么是虎?吼声如雷,雄霸一方,森林之王才叫虎。面对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物竞天择,法则自然。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很多事物也随之改变,说明了它的适应性。由此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人类干预的事情都会导致大自然中其相对适应的事物的改变。猫不抓老鼠是因为它们不需要去抓老鼠,一是因为他们没老鼠可抓,慢慢就失去抓老鼠的野性。二是它们就根本没有必要去抓老鼠,因为它们的主人会给它们准备比老鼠还要美味的食物,不必劳其大驾,更不必去低三下四,降低身份去蹲坑守候老鼠的出没,累得一身臭汗,去吃那些臭气熏天的老鼠,再说老鼠多不讲卫生啊,何况我家主人也害怕吃了老鼠得下什么传染病。适者生存,因此理由,猫由此就从基层提拔到了机关坐办公室,不愁吃喝,养尊处优专伺主人,只要主人一回到家,给她抛个媚眼,撒撒娇,矫情柔美地叫上几声,然后依偎在主人怀里,任主人宠爱就是一天的工作内容了。于是,猫也有了三六九等,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如此而已。老虎也是如此,虽然在被抓到之时,失去自由,失去大自然有些痛苦,有些恐慌,但是它们根本没有想到,人类会对它们如此优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它们敬为座上宾,原来它们惧怕的,武松,武大人早已退休,不司其责。通过一段观察,人类的态度竟真的如此诚恳,肝胆相照,以诚相待啊,除去了惊慌悠闲自得,为之窃喜,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再想想祖辈们过的那哪叫个生活啊,为生存而忧,饥一顿饱一顿的,尤其是那个姓武的着急还打人,哼,到现在才知道,人类才是我们的朋友,如果谁敢再打我们,就会让他们坐牢。所以老虎就没有必要去受罪,每天咸淡搭配,享受着悠哉悠哉的生活,就没有必要去思考野外那些艰苦的条件去生存了嘛。
在家教育3
一、“生活即教育”的不受重视
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深知3~6岁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除了在园的教学活动中,在家及社会中的活动中培养习惯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刚入园时,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经过与家长交流,得知是家长在家包办代替的情况居多。有家长对我说:“在幼儿园能够自己吃饭,一回家就要喂。”但当我提出家长在家应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家独立进餐且进餐时不做其他事情,诸多家长表示不可能做到,孩子会哭闹。就是如此的“不配合”,导致家园不同步,生活即教育被忽略,家长认为培养好的习惯是学校的事,慢慢地也就造就了当代社会幼儿普遍依赖性强,形势严峻。
二、“社会即学校”的不断否定
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育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因此,教育应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幼儿接触社会过早抱有迟疑的态度,并且行动上大多是不支持的。谈话时得知在节假日大多数家庭选择在家中度过,在故事等讲述中,家长也总是夸大了社会的黑暗性,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害怕交往。目前有许多真人秀如“爸爸去哪儿”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即学校”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以及一些基于本能而获得的经验,这是在家及在园无法获得的技能。现如今的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将孩子保护在自己制造的“牢笼”中,变成一只禁锢的小鸟,若等到孩子必须要踏入社会了,此时才想磨炼社会技能,那这只小鸟可能飞不高了。
三、“教学做合一”的难以实现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做”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经过家访、家校路路通等联系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发现大多数家长用“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幼儿完成实践活动”来推脱;幼儿园布置的“成长档案”“亲子制作”等亲子作业也总是迟迟不能完成。
1.家长不做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有一个“学雷锋”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前一天请家长在家给幼儿讲述简单的雷锋故事,并引导幼儿学习雷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开展教学活动时,当我询问“雷锋”是谁的时候,竟然有小朋友回答是雷电、山峰等意想不到的答案,可见家长对于幼儿园工作的不配合,不带幼儿“做”,使幼儿没有学的机会。这可能看起来是一个玩笑的例子,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的内心是十分难过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实践,本是一个最幸福也最容易获得知识的过程,家长却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将一切任务托给幼儿园。如果“教”和“做”达不到统一,学前教育的开展必定是充满坎坷的,也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家长乱做
针对家长不配合幼儿园工作的另一点则是家长本身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在园教育幼儿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家长接送孩子时却“闯红灯、不走人行道、逆行”等,家长的“坏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的行为,使幼儿的判断观发生改变;在园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却在家包办代替,幼儿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在园教育幼儿要敢于探索研究,而当幼儿乐于去研究小蜗牛、沙子时总会被家长因为“卫生问题”而制止,幼儿的认知观发生改变。
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在接下来的教育历程中,让我们针对以上问题,在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中,遵循其步伐,慢慢探索,共同前进,用小我的力量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在家教育4
现在,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到家长的溺爱,“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许多人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而且电视上各种不健康的镜头,以及各种不健康的书籍,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各种不健康的东西严重侵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出现了许多违法犯罪的现象。所以,认识的肤浅、知识的浅薄、道德的缺失,是现在青少年的通病。这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担负着对学生德育的重大责任,面对德育的新问题,我们应清醒认识,认真对待。要改善德育工作,提高工作实效,还需要我们认真去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光明日报》发表过评论,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将有出现断层的危险性,重新建设中国文化,已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使他们从小知道祖国的历史和祖国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优美的人格。
一、儒家经典的重要作用
儒家经典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体现,它其中关于伦理道德,思想修养的内容,在二千多年的发展中沉淀了丰厚的内容,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儒家文化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布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在许多方面对人有很有成效的教育作用:智、仁、勇、忠、孝等,能帮助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思辨的头脑,培植学生的品格。“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刚建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人伦原理,“诚实守信,勤俭廉正”的道德品质,“修身养性,慎独律己”的修养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内容在二千多年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受到儒家经典的熏陶,像闵子褰“母在一子单,母去二子寒”,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故事都说明了儒家经典的作用。不只是过去,就是在现在一些现代的著名人物小时候也是对儒家经典耳熟能详,深受影响。现在世界“孔子热”的现象表明儒家经典是被世界所接受的,它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作用,韩国一直把儒家的道德伦理作为德育教育的中心。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中就开始灌输有关儒学的观念。“国民伦理”科开始就系统讲授儒家伦理,“君为臣之纲、父为子之纲、夫为妻之纲”和“仁、义、礼、智、信”的三纲五常,强调忠孝等伦理和互相团结的精神。而今日本一些学校的校训也都是以儒家伦理观为“共同运用的道德语言”,新加坡在学校教育中,也开展国学教育,结合新加坡国情赋予了现代社会内涵。就连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也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老夫那里去寻找智慧。” 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孔子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的重要作用,认为儒家思想:“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5月4日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许多儒家经典名句来倡导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其他的许多场合也多次强调了儒家经典国学经典的重要作用。所以要重视儒家经典的作用,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现代道德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
二、具体措施
厚德载物,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儒家经典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是中国璀璨夺目的古代文化中一颗明珠,其形式多种多样,风格迥然各异,内容五彩斑斓,意蕴含蓄绵长。其中广为传诵的经典文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论是古代,还是当今,都是不可轻视的。早期经典的教育、启蒙、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水平、思维能力、识记能力和文化素质,以及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都很有益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篇(段)。可见,让学生识记、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师生的要求。在这个黄金时期,受教育的儿童要接受中国古代文学的熏陶,感受中华民族古典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最可行也是最简洁的方法就是对中国较浅易儒家经典的诵记与研读,而且这也是他们将来一生受用不尽的“打根基”的训练。可见,学校此项活动意义深远。
在家教育5
“在家上学”这几年被越来多地提及和关注,但是在家上学的现象并不是新鲜事,多年前就已经存在。比较有名的是童话大王郑渊洁,他动员只读了小学的儿子郑亚旗回家上学,还编写了一套在家学习的课本。航天领域的一位女专家,中小学时也在家上学,之后以高分考入大学并一直读到博士毕业。还有一位海归硕士,“揭露了”自己当年被父亲领回家的原因:成绩不好,遭到学校老师粗暴批评……他们可称为新中国第一代在家上学的实践者,主要原因是在学校单纯的应试教育下,被“排斥”回家。
研究报告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根据调查并分析,之所以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不认同学校教育理念”、“孩子跟不上学校教育的节奏”、“学校教学进度过慢”、“孩子有一定特长”、“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
可以说,这些原因都直指目前学校的弊病:教学齐步走、忽略孩子个性发展、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缺乏特色教育等。而这些也不并是我们才有的。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选择在家上学的理由,去除宗教原因,大都不外乎这几项。
被邀请来北京参加在家上学专题研讨会的美国在家教育研究所创办人布莱恩・雷研究发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家上学在美国逐渐兴起,2010年,有超过200万的儿童在家上学,占到整个美国从1至12年级的学生总数的3%到4%,并且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增长速度最快的教育形式。
在我国台湾,自从1997年,台北市政府开始试点,允许家长申请在家教育孩子以来,全台湾申请在家上学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台湾不仅允许家长申请让孩子在家上学,去年还开始鼓励学生到私立学校读书,并给私立学校发放补贴。
布莱恩对5300多个基础教育阶段在家上学超过7年以上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他发现,这些孩子升入大学的比例高于公办在校生的平均数,平均成绩也高出公办学生10%到30%;由于时间充裕和自由,他们的阅读能力高于公立学校的孩子。德国的统计也显示,“从家里毕业”的孩子高中会考成绩明显好于其他学生。
另外,这些学生的公民意识更高,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也更多,社会心理和情感指数也高于同龄人。斯坦福大学招生委员会就曾评价过,在家上学的学生有更好的自我激励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独立自主学习,时间管理等。
在中国大陆,在家上学还是少数人的行为,也缺乏比较研究,但他们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镜子”,照到了学校教育的种种不足。个性化教育、以兴趣出发的知识学习、一对一的指导、灵活的教学,这些都是学校教育的弱项。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基于分数选拔而带来的过度极端应试,让父母备感痛苦,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标准和效率、不要个性和自由的学校教育,将扼杀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上一篇:吾用兵三十余年(5篇)
下一篇:防疫思政课(精编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