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那年井夏歌曲精编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那年井夏歌曲精编”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那年井夏歌曲篇1
听听那冷雨赏析 推荐度:
清明散文 推荐度:
童年趣事散文 推荐度:
春天优美散文 推荐度:
抒情散文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周末回娘家,帮娘洗菜,清洗到最后一遍,盆里满满的清水,我习惯性地问娘:“娘,这最后一遍水倒在哪里”?娘笑了:“你要是不舍得倒就端到外面的菜园里浇菜吧”。我愣了:“ 娘,不是还要留着洗碗、喂猪吗”?娘笑着说:“现在咱家不养猪了,主要是也不缺水了,自从村里在我们西边又建了一个水塔后,啥时候拧开水龙头,水都是哗哗的”。
记忆中,我们大屯北山永远都是缺水的,村里二三十户人家,守着两口水井,每到干旱季节,吃水就成了大问题,我们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儿不是写作业,而是去刮水,怎么说是刮水呢,因为井里的水用桶根本打不满呀!每次都是大哥用井绳拴了我的腰,我两只手拽紧了绳子,慢慢地把我放到我们家屋后十几米深的井底,我用水瓢(真正的葫芦瓢,墙头上的葫芦,用针扎一下,扎不动,说明是成熟的葫芦,摘了,放在大锅里煮熟,用锯条平均锯开,掏了瓤,刮去浮皮,就是瓢了,可以用来挖米、挖面,舀水,)一点儿一点儿把井底很少的水刮起来,倒进水桶,一只水桶刮满了,水也见底儿了,大哥提上去,再放下另一只桶,就去干别的活了,我蹲在井底等着,等水攒够大约一桶的量,再把这只水桶刮满,两只桶都满了,大哥才来用井绳把我拉上去,把水挑回家。
不光在井里刮水,旱天里凡是能取到水的地方我们都会去,我记的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后沟姥姥家的菜园旁边,那里有个泉眼,最干旱的季节里,此处也从未断流,好神奇的泉眼!就在沟底,斜坡下,一道窄窄的石缝里,清清的水,不紧不慢,淙淙的流着……农忙时,大人们在地里忙活半天,累了渴了,孩子们放牛放羊满山跑,乏了渴了,都奔着这眼清泉来了,大人们或用手捧了水,或在旁边的地里摘一片芋头叶子兜了水,吸溜溜一阵儿喝了个酣畅漓淋!孩子们则直接趴在地上,把头伸近泉边,咕嘟咕嘟……喝了个心满意足!任那甘甜充盈了肺腑! 娘早在下午上地干活前就把水桶放在那里占着了,我一放了学就直奔后沟,这泉眼里的水比井里还稍微深一点儿 ,一次能舀满满一水瓢,两桶水都舀满后等娘散了工来挑回家,我们的水桶满了,赶紧挪到旁边,后面还有好几家的水桶在排着队呐,整个村子也就这么几个能取到水的地方。
再远一点儿,就是和小曲河南岭村相邻的被称为遥沟的地方了,那儿有好几个泉眼,只是路不好走,沟太深,离我们村约五六里地,不是逼的没法子,一般是不去那里的.,每次去都是我和二哥两个人,那时我们的个子还挑不起水桶,只能和二哥用扁担抬着,也是为了做个伴儿,这里的水相比较我们村里的泉眼要丰沛得多,一会儿就能装满两大桶,不过栽地瓜的季节就不行了,小曲河南岭村很早就有人占了各处的泉眼,挑水浇地瓜苗,我们只能再想别的法子。
水来得这么不容易,当然不舍得用啊,我们都是洗菜的水留着刷碗,刷碗的水还得留着喂猪,洗手洗脸的水也不舍得倒,用来浇菜园,每次洗手洗脸娘都会唠叨:“少用水,少用水,别用香皂啊,菜苗怕香皂水”。那时我们还不能真正理解缺水的苦楚,更不会想到娘和叔从那么远那么深的遥沟挑回这两桶水,要费多大的力气,更不用说每次都是在干了半天活,又累又饿的情况下。直到十五六岁,我们能帮着家里挑水了,才知道那满满两大桶水有多沉!我是挑不动满桶的,每次都是挑两半桶,一路走走停停,两个肩膀换来换去,挑回家时肩膀也会磨得通红,累得直不起腰!
我们村吃水困难是出了名的!村里青年说媳妇,媒人一提是大屯北山的,姑娘听了就撇嘴:“我可拎不动那一大盘井绳”!是啊,十几米深的水井,敞开式的方形井口,没任何遮拦,只在四个边上安放了长方形的约四五十公分宽的石板,我曾偷偷趴在井沿儿边上往下看,井底明晃晃的,间或有青蛙在游动,水便一圈儿一圈儿荡了开来,有森森的凉气往上冒,看似深不可测!不用说站在井沿儿提水,就是趴着望一望我都头晕!不用说干旱季节,有水的时候提两桶水都费劲儿!井绳的一头栓紧了水桶,两腿叉开站在井沿儿的对角处,把桶放到井里,抓紧绳子用力摆动水桶,让桶歪倒,水慢慢灌满,再把水桶摆正,就可以往上提了,那可是个力气活!姐姐经常是歇一气儿才能提得上来,对于没在深井里提过水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考验。
还有更厉害的呢,在我小时候看来那真是个绝活儿!赶上丰沛的雨季,雨哗哗地下上好几天, 我们村西边儿的那口浅井里,水位暴涨,就不需要那么长的绳子提水了,大人们用勾担就能直接打水(所谓的勾担就是一根扁担两头钉上一个特制的铁钩),用勾担钩住水桶把儿,向一侧猛地一抖!让水桶歪倒,但是不能脱钩,否则水桶掉到井里会很麻烦,桶满了,两手抱住勾担往上一使劲,满满一桶水就上来了,挑了就走,省却了解井绳的麻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村里开始有人自己打压井了,先是大舅家打了口井,每天早上去他家挑水的都排着队,再后来村里条件好一点儿的都陆续打了井,我们村才彻底告别了在深井里提水和干旱季节到处取水的历史。
s("content_relate");那年那井沿儿那清泉散文相关文章:
那遥远的里姜散文12-01
心中的那轮月亮散文10-03
回忆性叙事散文随笔:那山、那水、那人、那份情……10-13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01-03
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12-19
余光中散文欣赏:听听那冷雨12-07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散文赏析12-07
那碗乡愁诗歌07-18
《那树》课文原文06-24
余光中散文作品《听听那冷雨》赏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