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精选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一篇】
写作群里,大家谈到了退稿信。
有人在收到退稿后,越挫越勇;有人却渐渐放弃了写作。
一个不断突破自己的作者说,他见一些杂志约稿函说每稿必回,垃圾稿和有劣迹史的作者除外,结果他的投稿没收到回应。
他心下想,他没发过稿,自然不存在劣迹史,那就是说,自己写出来的稿子是垃圾。
这个想法令他很不爽,于是他加把劲,又写了一堆自称垃圾的东西。
那时,他刚离婚不久,父亲重病躺在医院里,他一边忙工作,一边抽空照顾父亲,还要看孩子。
他无数次想过放弃,不只是写作,还有工作。
累的时候,他什么都想放弃。
每一次从梦中醒来,他都会问自己,是不是已经到了绝境,再没有改变的可能?
仔细想一想,似乎没有。
于是他继续坚持。
父亲的病不见起色,投稿依旧石沉大海。
他不知道自己写了多少稿子,又在多少个日夜里自行疗伤。
原先想靠写作多挣点经济来源的想法,渐渐变成了抒发自己。
也许,对身处困境的人来说,写作是最好的疗愈方式。
就这样,他又坚持了半年多。
儿子见他忙,很是乖巧。
父亲有母亲照顾,他也渐渐放下心,只专心写作。
他不记得自己写了多少垃圾稿,只知道自己利用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要么写,要么研究杂志的用稿风格。
就这样,编辑慢慢有了回应,即便仍会收到退稿通知,但和最初的情况比起来,已经好多了。
02。
不知是心态的转变带来了运气的转变还是什么,当他度过了写作上的瓶颈期以后,父亲的病也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
有一天,他正在写和父亲相关的童年记忆,忽然收到了第1篇稿的过审通知。
那个他以为被编辑当做垃圾处理的稿子,那个令他在困境中感觉绝望的稿子,居然奇迹般地通过了。
编辑加他为好友时,跟他道歉说,稿子被他看漏了。
虽说一个月内给回复,但当时他并没有看到那篇稿件。
是后来缺稿,才又去邮箱里找,这才发现了他的稿子。
编辑说,他的稿子质量不错,尤其是风格,和杂志非常相符。
他听后哭笑不得。只感叹,还好自己没放弃。甚至在最绝望的时候,他也没否认自己,觉得自己不行。
编辑后来看了他的许多稿子,发现都很不错,并跟他分析说,他的某些稿子,之所以一直不能通过,是因为风格不对,而不是他写得不好。写之前,至少要先研究好杂志的用稿风格,再做出相应的改变。
当然,只是这样还不够,还需要给运气留一点时间。
最好的办法是,给自己信心,持续不断地写。不必刻意等待想要的结果,只用保留期待,并延长这份期待就够了。这样,即使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也会收获其它。
03。
身边有个男生,每次追女孩,总在一开始拼命付出。
早中晚地问候,一有空就约对方吃饭看电影。
才一个月不到,就急着和对方确定关系。
可人家姑娘才刚刚对他产生好感,希望节奏可以慢一点,再多了解。
可他耐不住性子了,觉得对方如果真的喜欢他的话,肯定会答应。
于是,他很快便放弃。
姑娘原本还在犹豫,一看这情形,自然闭口不提。
姑娘觉得,他连思考的空间都不留给她,这样急于求成,想必得到后也不会有多珍惜。
而他呢,一次次碰壁,付出了时间和金钱不说,还越来越没自信。
这就变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原本是不够自信,才不想过多等待,于是急于求成。
可当他迫不及待地求得一个结果时,结果往往令自己失望,这就进一步打击到自己的自信,也就变得更加焦虑,容易放弃。
一个收到过几十封退稿的姑娘说,如果只看退稿,她可能早就放弃了。
这么久以来,之所以会坚持下去,是因为在写稿的过程中,她渐渐找到了抒发自己的乐趣。
当自己不那么功利地期待马上得到结果时,反而能更好地投入,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东西。
实际上,当她这样做之后,没多久,她就收到了过稿通知。
期望太多的时候,就会为得不到回报而苦恼,但如果没有期望,又会失去继续的动力。
有时候,期盼慢一点,给运气留一点时间,反而能得到最好的回应。
04。
一位摄影师朋友说,他曾为了拍摄日出等待了一个星期。
在这个星期里,他随时准备好将眼前的美景定格。
可天公不作美,他等了又等,一整个星期都是大雨。
即便天气预报说是晴天,也会在半夜下起雨来,第二天什么都看不到。
眼看着回程日期近了,他越来越焦虑。
可望着下不完的雨,似乎除了放弃,已经别无它法。
就这样,他睡着了。
等他再次醒来时,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日出。
也许因为大雨洗净了空气,所以霞光得到了最美的呈现。
墨菲定律中,有一条史华兹论断。
说两只小鸟在天空飞翔,一只小鸟不幸折断了翅膀,只好停下来休息。另一只小鸟独自前行。断翅的小鸟正哀叹自己的不幸,却看见自己那飞远的小伙伴被猎枪击落。
心理分析说,所有不幸的事件,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时,才会真的发展成不幸的事件。
好运就像一根看不见、摸不到的绳索牵引着我们。
在生命的时间轴上,充满了变数。
在等不到自己期盼的回应时,不妨换一种心态,给运气留一点时间,让它充分地发酵,直到它真正来临。
励志文章2:因为努力,你才能拥有更多选择。
1
大四的时候,我在一家翻译工作室实习,boss是大我十二届的学姐。我常在私底下叫她唐顿大小姐,因为她是我见过气质最好、活得最知性优雅的女人。
在我实习的几个月里,她每天都是职业装、高跟鞋,妆容精致,笑容也不失温和。工作起来却又气场强大,浑身散发着女王的气息,简直让我崇拜到不行。
毕业季即分手季,我也没逃过。那段时间我失恋,整个人颓废至极,每天精神恍惚着去上班。
那天下班后,我一个人呆坐在公司楼道里流泪,恨男友离开得如此决绝,丝毫不念我们三年多的感情,也恨自己在这段感情里的失败无能。突然,有人递给我一张纸巾,我抬头,学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在我身边。
我抖着肩膀说,我知道哭没有用,可我除了哭,什么都干不了啊。
她笑得温和,认真地对我说:不就是失恋吗?这个时候,除了哭,你什么都应该去做,比如努力生活、努力赚钱。
2
学姐说,这么多年来,她从未忘记过曾经在医院门口痛哭不止的自己那样孤独而无助的自己。
那年冬天,她正为了出国留学没日没夜地复习,父亲突然被查出了癌症。她呆立在医院的长廊,默默流了一晚的眼泪。第二天,她卖掉自己的复习书,对母亲说,不管怎么样,都要给父亲治病。
手术、化疗,很快就花光了家里本就不多的积蓄。母亲咬牙把房子抵押了出去,亲戚朋友也借了一遍,可父亲的病仍是一日比一日严重。
新年过后不久,父亲离开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那个深夜,她蹲在医院门口痛哭不止,灯光昏黄,拉长了她的身影,孤独而无助。
她终于理解了那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光太快,岁月太疾,母亲如今也已两鬓斑白。她告诉自己,不能再像个永远受到父母庇护的孩子了,她要赶快长大,来为母亲遮风挡雨。
3
作为一个女孩,也必须要自强自立,这是她在和男友分手后才想明白的。
她和男友吵了架,男友愤怒地冲她大吼:滚,她一气之下收拾了行李摔门而去。但当她拎着行李站在寒风中时却发现自己无处可去,夜灯忽明忽亮,她的倔强却疯了一般地成长开来。
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赚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创建一个独属的家。
从此,她一头栽进了努力的道路,拼命工作,周末兼职给别人翻译资料,反正是能挣钱的活儿全都做。她说,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再遇上爱情,但被人赶出家门流浪街头的伤疤,她永远不想再有第二次。
攒够了一套房子首付的时候,她马上买了房,然后把母亲从老家接来。住进新房的那天,她躺在柔软的大床上泪流不止,她在心里想,她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家,再没有谁有资格赶走她。
她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去寻找自己憧憬的爱情,也终于能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骄傲地说出那句话:你给我爱情就好,面包我自己买。
4
还清房贷的那一年,她三十岁。然后,她做了一个很重大的决定,辞职出国留学。朋友和同事都劝她,打拼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事业地位,现在她要为了留学而放弃这些,太不值得了。
这些她不是不明白,可她不甘心啊。当年,她放弃出国留学是因为父亲病重,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可现在不一样了,她有了足够的实力去支撑梦想的绽放。所以,她要追一追自己的梦想,她要去寻找更好的自己。
还好,外语专业的她底子还在,在国外的两年,虽然辛苦,但她生活得很充实。白天上课、跟随老师做项目,晚上在家做一些从国内接的翻译工作。等节假日,她就满世界飞,去巴黎,去罗马,去纽约,去看那些梦中的繁华,去享受那些更大的世界。
回国后,她成立了自己的翻译工作室,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她说,现在觉得每天的生活都洋溢着幸福的气息,这才是她渴望的生活,她终于活成了自己梦想中的样子。
踩着高跟鞋走在公司发出哒哒声的时候,她总是自信地笑,想起很多年前自己记在笔记本上的一段话:努力的意义是因为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5
直到现在我毕业工作,在社会上不断地摸爬滚打,我才终于明白当年学姐对我说的话。
自由,平淡,这种生活从来都不是口中说出的那么简简单单,轻而易举。因为你有太多的牵挂、太多的责任,也要有太多的担当。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注定是琐碎而毫无意义的,但这并不是你自甘平庸的托辞和借口。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刻,平淡如水的生活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你的眼泪没有用,你只有从身体到物质到心灵,不断地变强,再强,更强,才能在命运的折磨突如其来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好自己和你在乎的人。
励志文章3:梦想,当然是用来实现的。
1
在老家和两个表妹聊天。
上高二、在50个人的班级里排名20左右的表妹,对我说:我将来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或者是坐在台灯下做外文翻译的专家。
在省会城市读医药类高职院校的表妹,抱怨说:妈妈让我毕业后回县城医院做护士,我才不要。我只想毕业后拿到护士文凭,然后就去做别的工作。
然后,我问:既然明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刚才还要告诉我呢?她们又出奇地一致:这是我的梦想,可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实现的。
我大笑三声,问:如果梦想不是用来实现的,那要梦想干什么!
她们肯定在心里翻了我无数的白眼,因为我问完这个问题后,她们就溜到一边去玩手机,不和我聊了。
2
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实现的啊。
我的第一个梦想是做一名电视人。从小到大,不管在电视上,还是在网络上,我看得最多的视频类型就是综艺节目。
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春晚,我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定是什么都不做,就端端正正地、一本正经地看。每年大年三十,我们家都会回奶奶家过年。奶奶家除夕夜很吵,为了能让我安静地看春晚,爸妈都会在下午就早早吃饭,然后用自行车,骑快一个小时的时间,带我回自己的家,无论天气怎样,二十几年从没有间断过,到今年也是如此。
所以,当我以戏剧专业研究生的身份毕业,有一家电视公司给了我offer时,我什么都没说,在参加完毕业典礼的第二天,就到了陌生的城市,直接入职。
我从未想过这个梦想会这么快地实现,因为在我长到25岁的时候,身边还没有一个人做电视。可因为是梦想,因为你知道它就是用来实现的,所以当有一点机会的苗头出现时,你才会懂得赶紧抓住,你才敢于在自己什么都不会的时候,隐忍地韬光养晦,接受挑战。
3
我的第二个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
同样地,在我二十四岁的时候,我身边没有一个人是作家。从小到大,有无数的人对我说过他的梦想是成为作家;从小到大,也有无数的人切切实实为这个梦想努力过,但最后还是放弃了。
当你觉得梦想遥不可及,只是挂在未来天空的月亮时,你很难持续地去付出。人都是看到希望,或者相信会有结果,才会义无反顾。
而我笔耕不辍多年,终于出版了自己的书,不是我幸运,只是因为我是一个相信白日梦的人。我相信心想事成,所以愿意为此持续努力。
我的第三个梦想是成为一名演说家。所以,当很多作者因为做分享会很累而不愿去做时,我心甘情愿地接受出版社给我安排的一切活动,为的就是锻炼自己的分享能力。
去年从山东老家要去厦门参加一场活动,那天早上突降大雪,父母极力劝阻,虽然我心里也是一万个担心路途的安全,还是打了四个小时的车去了机场。幸运的是,航班正常,顺利完成了那场活动。
回来后,父母有些怨气,觉得不理解。我说:你们都不知道这种机会是多么的难得,有一次就必须得抓住,虽然那场演讲只有20分钟。
后来,我开设了写作课和阅读课。出发点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想训练自己的分享能力。过去的半年,每个周末都在上课,很多时候说话说到嘴巴两侧的肌肉疼。有天,一位学员说:真佩服你这么能说。我回应他:希望有一天,你能用你讲得真好来赞美我。
至于这个梦想,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或者什么时候能够有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出现,我没有打算,也不清楚,我只是已经为此坚持了三年。因为坚信它终会实现,所以我不着急,一直在等风来。
4
当然,作为一个胃口大的人,我还有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第十个梦想,也许以后还会有更多。但我不会觉得有压力,因为梦想实现是有繁殖能力的。当你能实现第一个梦想,那实现第二个梦想的难度系数就会降低一些,第三个就会降低得更多。梦想实现越多,实现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完成自我的蜕变。因为相信梦想,所以你变成了一个相信自己的人。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二篇】
有三个人到纽约度假。他们在一座高层宾馆的第45层订了一个套房。一天晚上,大楼电梯出现故障,服务员安排他们在大厅过夜。他们商量后,决定徒步走回房间,并约定轮流说笑话、唱歌和讲故事,以减轻登楼的劳累。笑话讲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层,大家都感觉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来讲个幽默故事吧。”彼德说:“故事不长,却令人伤心至极:我把房间的钥匙忘在大厅了。”咱们痛苦,所以幽默;咱们幽默,所以快乐。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三篇】
苏莎曾是印度著名的舞蹈家,在其事业的巅峰时期,却不幸遭遇了车祸,她的右腿被迫截肢。对于一个以舞蹈为职业的人来说,失去了一条腿,无疑也就失去了整个事业,但苏莎并不轻言放弃。
在休养的几个月里,苏莎邂逅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用在硫化橡胶中填充海绵的方法改进了假肢技术,医生为苏莎量身定做了一只新型假肢,装上假肢后苏莎重返舞台的愿望也日益变得强烈和迫切。苏莎知道,首先自己要坚信梦想一定能实现。于是,为重返舞蹈世界,她开始了艰苦的尝试,她学习弯曲、伸展、行走、转身、旋转,直到开始翩翩起舞。
在其后的每一次公开演出中,她都会忐忑不安地问父亲演出效果如何,而每一次,她得到的回答都是:“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终于,在孟买的一次演出中,苏莎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她以令人不可思议的舞姿震惊了所有的观众,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苏莎也因为这次演出的巨大成功而重新夺回了原本属于她的舞蹈皇后的位置。演出结束后,她再次向父亲征询意见,这次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充满慈爱地抚摸着她的假肢,眼里满是爱。
苏莎的奇迹,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人们。经常有人问她:在近乎绝望的逆境中,你是如何战胜自己并最终取得成功的?苏莎总是很平淡地说:“我经常告诫自己,跳舞用的是心而不是脚。”
励志故事2:耳聋的打击乐独奏家。
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打击乐独奏家伊芙琳·格兰妮说:“从一开始我就决定不要让其他人的观点,阻挡我成为一名音乐家的热情。”
伊夫琳·格兰妮在苏格兰东北部的一个农场长大,从八岁起她就开始学习钢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的热情与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听力却在渐渐地下降,医生们断定这是由于难以康复的神经损伤造成的,而且断定到十二岁,她将彻底耳聋。可是,她对音乐的热爱却未因此停止。
她的目标是成为打击乐独奏家,虽然当时并没有这么一类音乐家。
为了演奏,她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聆听”其他人演奏的音乐。她只穿着长袜演奏,这样她就能通过她的身体和想象感觉到每个音符的震动,她几乎用她所有的感官来感受着她的整个声音世界。
为了让自己的音乐造诣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她向伦敦著名的皇家音乐学院提出了申请。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一个聋学生提出过申请,所以一些老师反对接收她入学。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师,她顺利地进入了皇家音乐学院,并在毕业时荣获了学院的最高荣誉奖。
从那以后,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第一位专职的打击乐独奏家的目标,并且在日后为打击乐独奏谱写和改编了很多乐章,因为那时几乎没有专为打击乐而谱写的乐谱。
如今,伊芙琳·格兰妮已经成为了受人欢迎的打击乐独奏家。可以说,从音乐的角度来讲,她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励志故事3:只差一步。
她诞生于波兰的首都,自幼便喜好科学。1890年,她只身前往法国,带着远大的理想,进入了巴黎大学。
当时,她的生活很困难,居住的阁楼上寒风刺骨,常常让她彻夜难眠。她像一条孤单的小船,行驶在科学的海洋中。后来,她试图以自己的理论打动校方,来改善科研条件。但是,她的要求被校方拒绝了。她只好利用一个简易的棚子,进行科学实验。一到冬天,她的腿就被冻的毫无知觉,两只手上生满了冻疮。
一个陽光融融的上午,她离开了实验室,漫步在巴黎街头。望着一对对青年男女并肩走过,脸上都泛着幸福的光晕,她有些痴了,因为她终日沉浸在枯燥的科学实验中,无法享受到这一切。
她点点头,说,是的,为了一个空想的目标,我在科学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冤枉路。老乞丐在她身边坐了下来,友善地说,如果你愿意,就把一切告诉我吧。于是,她把自己的现状简单地说了一遍。
我疲惫了。她苦笑着说,我一步都不想往前走了。
老乞丐叹道,你的困难和所受的艰苦,我能感受的到,其实我当初和你一样,才落到现在的地步。老乞丐说,我年轻的时候深爱着一个姑娘,那天,下着大雪,我为了表白自己的爱意,在姑娘的门前跪了一夜,姑娘说,如果你爱我,就把戒指找到吧,它失落在这些雪中。在漫地的雪中寻找一枚戒指谈何容易,但为了得到她的爱,我发疯地扒着雪,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整整找了一天,眼看那一片场地的雪,被我翻了一遍,戒指还没有找到。我失望了,认为她根本没有丢过戒指,于是,我走了。但是,第二天中午,当我经过姑娘的门前时,恰好发现一个男孩从融化的雪地上捡到一枚戒指,那正是我昨天仅剩下的没有寻找的地方。我为此懊悔,之后,到处流浪,一直到现在,还放不下这件事,我希望你不要像我一样,遗憾终生。
说完,老乞丐转身离去了。老乞丐的故事给她的震撼非常大,她快步回到“实验室”,继续埋头科研中。
终于,当一片小山似的沥青被溶解成器皿中的一小块晶体时,一个新的元素诞生了,那就是镭。她就是世界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居里夫人。
为了时刻提醒自己,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写着一句话:往往,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
励志故事4:渔民的镇静。
有一次,和一位大学教授同游南通,教授学识渊博,谈吐智慧,思想锐利,令我钦佩不已。清晨,我们同游狼山,大雾,我们游兴甚浓,踩着湿漉漉的石阶,向山顶攀爬。
忽然间,我看到有一渔人立在江边。教授对我说:这是一位智慧的渔者,他懂得潮水涨落的规律,懂得鱼儿逐潮的习性。
我仔细地聆听教授的智慧,他在侃侃而谈中向我讲了许多知识。我一边观望江边的渔人,一边仔细回味教授的话,佩服之余,更有仰慕之意,甚至有惶恐之感。潮水渐涨渐高,渔人依旧立于岸边纹丝不动。
我惊异于渔人的大胆。教授对我说:这哪里是渔人大胆,实乃渔人充满智慧,先有智慧,才有胆识。潮水分时段,分早晚,分大小,有规律可寻。有的时段,潮水看似汹涌而至,后劲不足,涨到一定高度,就开始退去;有时看似银波碎浪,可是潮水奔涌不息,渐涨渐高,浪头奔逐着赶来。我们看着觉得害怕,但是渔人掌握了这些规律,什么时间潮水可涨到哪里?了然于胸。所以胸有成竹,镇静自若。
听了教授的话,我再看浪头奔涌下的渔人,依然感到无比心惊,那些追逐而至的浪花远观美妙无穷,倘若置身其中,则令人颇感恐怖。渔人不仅有智慧,也有胆识,才能于惊涛骇浪中如此镇静。教授说:哪位渔人不似胸有千军万马的将军?常年的水上作业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与智慧,也造就了他们胸有成竹异于常人的镇静。
渔人令我惊异,教授更令我敬重。一个是胆量超群,一个是学识渊博。他们都是惊涛骇浪中沉着勇敢的弄潮儿,有大见识,才有镇静。
随着时间推移,东边有了点陽光,雾渐薄,我和教授沿原路返回。忽然间,我发现一直在惊异、担心的江边渔人居然只是一块江边屹立的石头,根本就不是渔人。怪不得那么镇静,面对风涛浪涌而无动于衷呢!教授肯定也发现了,他不再对我发表他那些高深莫测的见解。
雾散了,一切归于平常。山就是山,石就是石,该有多高有多高,该有多大有多大。
励志故事5:只有一次机会。
鲍格丹诺夫出生不久,便被父母抛弃了,后来他被人收养,并有了鲍格丹诺夫这个名字,意思是“上帝赐予的”。
或许,上帝特别关照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的鲍格丹诺夫,后来,他遇到了一位射击教练,教练发现鲍格丹诺夫坐在台阶上,目光久久地注视着一个方向,便认为他有射击方面的天赋,于是亲自培养他。但是很快,教练便失望了,当鲍格丹诺夫说出自己的身世后,教练这才知道,鲍格丹诺夫不是精力专注,而是失魂落魄,用通俗的话来说,他是在发呆。
不过,教练不想放弃对鲍格丹诺夫的培养,他坚持每天让鲍格丹诺夫练三百发子弹,对他进行强化训练。谁知,并不见效果。训练场上的鲍格丹诺夫,明显是在应付,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完成训练课程,根本就不珍惜那三百发子弹的机会。
后来的一天,教练把鲍格丹诺夫带到训练场上,这次,他并没有给鲍格丹诺夫三百发子弹,而只给了他一发。鲍格丹诺夫愣愣地看着教练。教练说:“今天,你只有一次机会,如果射不中靶心,就不许你走出训练场。”鲍格丹诺夫默然半晌,将子弹推进槍膛。他端起槍,又放下,然后慢慢端起,又放下,迟迟不敢射出那一发子弹,最后,他凝神看着目标,足足有十分钟,才扣动了扳机。
“嘭”,弹中靶心。
教练欣慰地笑了,之后,他每天只给鲍格丹诺夫一次射击的机会,如果射不中靶心,就要不停地练下去。
1952年,在第15届奥运会上,鲍格丹诺夫获得了大口径步槍300米3×40项目的金牌,成为前苏联第一个奥运会射击冠军。两年后,鲍格丹诺夫在世界射击锦标赛中,囊括了小口径步槍3×40、自选步槍3×40、跪射、立射、卧射等多个项目的金牌。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四篇】
美国著名黑人摄影师肯尼出生时,只有半截身子。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他终于活了下来。渐渐长大的肯尼,不想成为父母永久的负担,他要自己照顾自己。
首先,肯尼学着用双手走路,靠胳膊的力量支撑身体。他在家里的楼梯、房间的木板墙上,钉着许许多多的把手,用以作为支撑自己的着力点。
肯尼家的楼梯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七级,但是每爬两三级楼梯,肯尼就大汗淋漓,需要休息一下。爬完十七级楼梯,肯尼常常累得瘫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但他从不放弃,天天用这种方法锻炼自己的毅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就这样,肯尼不仅能照顾自己,还帮着爸爸做家务:他会洗车,修剪草坪等等。后来,肯尼迷上了摄影,他每天用两只胳膊代替双腿,行走在大自然中,把身边的一切美景拍下来,和世人一起分享。
坚强的肯尼说:“上帝虽然少给了我两条腿,但我从不放弃自己。千万别对自己说‘不可能’,如果我可以做到,你一定也可以!”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五篇】
有一个墨西哥女人,她跟随丈夫,带着孩子一起移民到美国。当他们抵达得克萨斯州边界的小城艾尔巴索的时候,她丈夫不知为何不辞而别,离她而去,留下她六神无主地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虽然口袋里只剩下几块钱,但二十二岁的她还是毅然买下车票前往加州,在一家墨西哥人开的餐馆里打工。
她每天从大半夜工作到早晨6点钟,收入只有区区几美元。然而她省吃俭用,努力储蓄,她要将每一美分都存下来。
她要实现一个梦想——自己开一家墨西哥小吃店,专卖墨西哥肉饼。
终于有一天,她拿着辛苦攒下来的一笔钱,跑到银行向银行经理申请贷款。
她说:“我想买下一间房子,经营墨西哥小吃。如果你肯借给我几千美元,那么我的这个愿望就能够实现。”一个陌生的外国女人,没有财产抵押,没有担保人,她自己也不知能否成功。
不过幸运的是,银行家佩服她的胆识,决定冒险贷款给她。
她从二十五岁起开始经营自己的墨西哥肉饼店,经过十五年的不懈努力,这家小吃店终于发展为全美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店。
她就是拉梦娜·巴努宜洛斯女士,后来还担任过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励志故事2: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家庭条件如此优越,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想当上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便是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心理医生”。
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但是,她并没有为达到这个理想做些什么,而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发生,因为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的主管也没有兴趣跑到外面去搜寻人,相反都是别人去找他们。
另一个名叫辛迪的女孩却实现了西尔维亚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辛迪并没有静静地等待机会出现。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洛杉矶每一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一个地方的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的。”
不过,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坐等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主持人。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欢北方。但是,有没有阳光、是不是下雪都没有关系,她只是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了北达科他州。她在那里工作了两年,最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份工作。又过了五年,她终于得到晋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西尔维亚那种失败者的思路和辛迪的成功者的观点正好背道而驰。她们的差异就在于,西尔维亚在十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期望时来运转,然而,机会不会眷恋没有准备的人。而辛迪则是采取行动:首先,她充实了自己;然后,在北达科他州受到了训练;接着,在洛杉矶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
励志故事3:危机就是转机。
在美国的亚拉巴马州恩特曾颖镇的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在碑身的正面有这样一行金色的大字: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象鼻虫是何物?它是北美洲地区棉花田里的一种害虫,为什么亚拉巴马州要为害虫立纪念碑呢?这要从一场灾难说起。
19,一场特大象鼻虫灾害狂潮般席卷了亚拉巴马州的棉花田,虫子所到之处,棉花毁于一旦。那是一种无比惊心动魄的惨相,棉农们欲哭无泪,灾后当然要重建。亚拉巴马州是美国主要的产棉区,那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种棉花,可现在,象鼻虫灾害使人们认识到仅仅种棉花是不行了。如果仅仅种棉花,爆发了象鼻虫灾害,一年的收成就都没有了。
于是,人们开始在棉花田里套种玉米、大豆、烟叶等农作物。尽管棉花田里还有象鼻虫,但根本不足为患,少量的农药就可以消灭它们了。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长势都很好,结果,收成表明,种多种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比单纯种棉花要高四倍。从此,亚拉巴马州的人们再也不单单在田地里种植棉花,而是在种植棉花的同时,大量种植一些其他的农作物。亚拉巴马州的经济从此走上了繁荣之路,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亚拉巴马州的人们认为经济的繁荣应该归功于那场象鼻虫灾害,是象鼻虫使他们学会了在棉花田里套种别的农作物。为此,亚拉巴马州州府决定,在当初象鼻虫灾害的始发地恩特曾颖镇建立一座纪念碑,以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励志故事4:永不言败。
因此有一天,他找上了《纽约时报》,指名要见戏剧评论家布鲁克斯·艾金生。艾金生的助手亚瑟·吉尔布说他要见的剧评家当时正在伦敦。
“那我就在这里等艾金生先生回来。”他坚决地说。吉尔布于是请他道明来意。这位工匠的儿子激动地说他剧团的演员如何优秀,观众的掌声如何热烈,又说他的观众大多数是从未看过真正舞台剧的移民,如果《纽约时报》不写剧评介绍他的戏,他就没有经费再演下去了。吉尔布听了大为感动,同意那天晚上去看他的戏。
那天夜里看完戏后,吉尔布写了1篇简短介绍,对那场戏颇多好评,又提到剧团急需资助。第二天,就有人给剧团送去了一张七百五十美元的支票。在1956年,这笔钱已足够剧团继续演下去,一直到夏季结束。艾金生从伦敦回来后,去看了这个剧团的演出,并在他的星期天专栏里大赞这出戏。
没多久,乔·巴普就开始经常在纽约各处免费演出莎士比亚名剧。他于1991年去世,生前一直是美国戏剧界深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曾经说过,他坚持不懈是因为他深信戏剧对人们的生活很重要。“如果你不相信这一点,那么就此放弃算了。”
励志故事5:坚持下去的理由只有一条。
1980年4月12日,特里·福克斯穿上跑鞋,从最东部的圣约翰斯市,开始了横穿加拿大的“希望马拉松”义跑。而就在一年前,这名19岁的男孩,被确诊患上了骨肉瘤癌。当时,即使在医学比较发达的加拿大,癌症也被公认为最可怕的不治之症。他的右腿因此被截肢了。手术之后不久,福克斯就产生一个念头,为所有的癌症患者做点什么。他得知加拿大政府对癌症研究的资金投入仍相当匮乏,于是决定为之募集癌症研究资金。他的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希望马拉松”义跑,号召4200万加拿大人,每人为癌症协会捐助一元钱。在经过短暂的训练后,他戴上假肢,穿上跑鞋,一瘸一拐地开始了自己漫长而艰辛的“希望马拉松”。
福克斯一个人,奔跑在横贯加拿大的希望线上。坚持了143天,跑了5373公里,在离终点渥太华还有几百公里,一个叫雷湾的地方,福克斯倒下了,他的癌症复发了。福克斯未能实现他跑完全程,但他的梦想实现了,全加拿大人纷纷慷慨解囊,他为癌症协会募集到了4200万元善款。半年多后,福克斯离开了人世。今天,以他名义设立的基金会,已经募集到4亿加元的研究资金。
有很多条理由,让他终止这项似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之旅。
其实,在他刚决定“希望马拉松”义跑时,他的膝盖就已经开始剧疼,视力出现重影,经常晕眩,医生的诊断表明,他的病情在迅速恶化。他将医生的检查报告单藏了起来,对女友说,不要将这个秘密告诉任何人,不然,我永远不会原谅你。路途上,假肢多次将他的大腿根磨得血肉模糊,人们清晰地看到奔跑着的福克斯,鲜血从短裤往下淋。在漫长的“希望马拉松”线上,病痛一刻不停地折磨着他。
他的装备异常简陋,只有朋友的一辆用货车改装成的房车。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一日三餐,晚上睡觉,上厕所,洗澡,都在上面,其时,正是加拿大酷热的夏天,车厢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恶臭。连最支持他的那位朋友,也因为忍受不了这么恶劣的条件,而几次差一点离他而去。
孤独是自始至终纠缠着福克斯,挥之不去的陰影。每天,天还未亮,他就开始奔跑。寂静的公路上,只有福克斯孤单的影子,陪伴他的,是假肢敲击地面的声音。每向西跑一步,就离他的家乡远一步,离他的亲人和朋友远一步。
而最大的苦恼,则是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行动并不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在魁北克,福克斯跑了整整1600公里,却只募集到35加元,他开始变得焦躁,易怒,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行动,到底有没有意义。而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的歪曲报道,更是让福克斯遭到沉重打击,有家报纸,用一个版报道了他,说他是飞扬跋扈的暴君,是被癌症协会压榨的奴隶,让他不要再跑了。在看到这张报纸时,坚强的福克斯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143天,每一天,福克斯都可以找到一条理由,停下他奔跑的脚步;5373公里,每一个界碑,都可以成为他的希望之旅的终结地。可是,特里·福克斯一直咬紧牙关坚持着,直到他倒在自己的“希望马拉松”上。
支撑他的理由,却只有一条,那就是实现自己的梦想:号召4200万加拿大人,每人为癌症协会捐助一元钱,以帮助所有的癌症患者。他做到了。特里·福克斯成了全加拿大人的骄傲。一位一直关注他的加拿大记者说,“他给了我们一个梦想,一个像我们祖国宽广而伟大的梦想。”
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无数的理由,终止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下去的理由只需要一条,那就是实现你的梦想。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六篇】
1984年,马龙·卢娜·布莱姆三十岁,她的生命仿佛走到了尽头。马龙患上了乳腺癌和宫颈癌。在过去的十一个星期内,她已经经历了两次外科手术——乳房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现在,她正经受着化疗带来的巨大痛苦。
雪上加霜的是,疾病夺去了她的秀发、她的积蓄,还有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不能忍受更多的压力而离开了她,唯一给她留下的就是两个小男孩儿。更糟的是,医生给她下了死亡判决书:她还可以活两年,如果幸运的话,最多五年。
在得克萨斯州5月一个闷热的上午,马龙躺在自己的浴室里,面颊贴着冰冷的地板,这样的刺激可以提醒她不要放弃。她知道,尽管她不断地经受着身体内剧烈的疼痛,可她仍然不能就这么躺着自怜自叹。她必须拿出全部精力来照顾两个儿子。这就意味着,她必须得找一份工作。
但是,她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也没有接受过太多的正规学校教育——这样糟糕的条件想找到一份工作实在很困难。再加上当时马龙只想着怎样能生存下来,财富和成功这两个词儿压根儿就没进过她的脑子。
从哪儿开始呢?朋友建议马龙在销售行业寻找一份工作,她认真地想了想,决定试试。
在所有的销售类工作中,马龙最终选定了男性占主体的汽车销售领域。她知道,在汽车销售这个行业可以挣得不错的薪水。她也曾不止一次注意到,大多数汽车推销员往往只顾着埋头同夫妇顾客中的男士谈话而忽略了身旁的女士。直觉告诉她,女人在一个家庭的决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她相信,这是一个机会。
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表明,马龙是对的:当一对夫妇准备购买一辆汽车时,百分之八十的情况下是由女人来做最后的决定。马龙意识到了汽车销售市场对于女性推销员的潜在需要,她决定去填补那个空白。
带着一肚子的“直觉”,顶着一头略显滑稽的金黄色假发,马龙开始向她的汽车推销员工作迈进了。“你们是否打算雇一个女人帮你们推销汽车?”她问。
“不!”粗率无礼的回答一遍遍地重复着。她从十六个销售经理那儿得到了相同的答复。然而,马龙并没有放弃。她不能放弃!“我认为勇气可以赐给你力量。”她说,“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你都要对着镜子说:‘今天我一定要鼓足勇气!’”
前面的努力一次次地被击碎了。于是,在做第十七次努力时,马龙修改了她的措辞,向销售经理认真讲述了一番她对女性购车者的独特想法后,马龙被当场录用!马龙·卢娜·布莱姆的汽车销售生涯从此开始。
在这个几乎全部是男性的工作环境中,马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手。“我开始了和他们之间的激烈竞争,我打败了他们。”马龙在工作的第一年,就获得了年度销售人物的称号。而此时,马龙的癌症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她的身体不断强壮起来。
在其后的日子里,她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被提升。在做到高管的位置后,她决定开创自己的汽车销售公司。
在1989年,距离马龙为了治病养家卖掉自己第一部车整整五年的时候,“真爱克莱斯勒”——一间属于马龙的汽车销售商店诞生了。
马龙辛勤的劳动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今天,她的癌症已经被彻底治愈,她已经成为两家汽车销售商店的老板。她的公司每年的收入达到四亿五千万美元。这位三十岁时失去了乳房、子宫、婚姻的家庭妇女,并没有把自己的生命抛弃在那冰冷的浴室地板上,而是戴上一顶廉价的假发,勇敢地冲进了男人主宰的汽车世界。是的,是冲进去的,马龙说:“有时仅靠敲门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冲进去让门里的世界向你屈服。”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七篇】
有位跳高教练发现了一棵好苗子:男孩才十六岁,身高1米88,双腿修长,弹跳出色。教练如获至宝,对他进行精心的培养,安排了一整套科学的训练计划:从体能到爆发力、从理论课到过杆技术,无不细心指点。
三个月下来,男孩有了长足进步:已经能越过1米89,成绩足足提高了二十多厘米。教练非常高兴,因为再提高一厘米,自己的弟子就可破市纪录了。可就是这一厘米,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教练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诸如增强弹力、技术更新、补充营养,甚至物质刺激、精神鼓励等),但是两个月下来,男孩的成绩始终徘徊在1米85至1米89之间。这可把教练急坏了。
苦思冥想后,教练终于想出了一个奇招,准备试试。一天,跳过1米86后,教练直接将横杆升至1米90。按照平时的习惯,横杆总是两厘米两厘米地往上升。此时,男孩并不清楚横杆的实际高度。第一次试跳失败时,教练大声呵斥:“怎么连1米88也跳不过去?”
男孩第二次居然一跃而过!教练心中暗喜:原来心理作用有时大于生理作用和体能本身。他严守着“秘密”,直到自己的弟子在这种“特殊培训”下越过1米92时,才将一切告诉他。最终,男孩在市田径运动会上,如愿以偿地破了纪录。
励志故事2:脑内投篮。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些身体状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
第一组学生坚持在二十天内每天练习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篮成绩记录下来。中间练习时,不提出任何要求,顺其自然。
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第二十天练习投篮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
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每天花二十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对此做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投篮进球率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的进球率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四;第三组的进球率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六!
与投篮实验相似,英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对上万人的成功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决定一个人成为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中,百分之八十属于个人的“态度”等主观因素;只有百分之七属于运气、机遇、环境、时间、天赋、背景等所谓的客观因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调查结论是:成功主要是因为态度!
励志故事3:最后一周的粮食。
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各个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残酷的战争。其中有一次战争,雅典城邦被敌对的城邦围困了半年之久。这时,雅典最高长官命令负责供应军粮的官员认真统计一下他们还有多少粮食,雅典还能支撑多久。没过多长时间,官员惊慌失措地来报:我们的粮食仅仅还够支撑一周的时间,一周以后全城的人就会被饿死。
最先听到这个消息的一些官员也恐慌起来,他们的脸上布满了悲观和绝望,仿佛城邦的末日就要来临。他们纷纷向长官进言,与其被围困饿死,还不如开城投降,保住一城百姓的性命。
是啊,还有一周呢,一周,也许敌人就会坚持不住了,我们就会不战而胜了。大家开始这样议论,一种乐观的充满希望的气氛在城邦里弥漫开来。大家开始为如何突围献计献策,为如何节约粮食出谋划策。
正如最高长官预测的那样,到了他们的粮食还能够支撑三天时间的时候,围城的敌人开始撤退了,原因是他们的军粮已经用尽了。雅典人靠信心和希望战胜了敌人。
励志故事4:在心灵的场地上练习。
二战期间,詹姆斯少校在一次抗击德寇的战斗中被俘,被关进纳粹集中营,这一关就是七年。七年间,他被关在一个只有四尺半高、五尺长的笼子里,见不到任何人,没有人和他说话,更没有任何体能活动。开始好几个月,他什么也不做,度日如年,一心幻想出现奇迹赶快脱离牢笼。由于思虑过度,日渐憔悴。后来他冷静思索,觉得应该找到某种存活的目标或乐事,使之占据心灵,以免精神失常。于是,他选择了平生最喜爱的高尔夫球。
每天,他都在冥想中的高尔夫球场打十八洞,凭着记忆,他体验了一切的一切,包括任何微小的细节。他“看见”自己穿着高尔夫球服,“闻到”了绿树的芬芳和青草的气息。他“体验、品味”不同的天气和状况:微风细雨的春天、昏暗冷冽的冬天和阳光普照的夏季的早晨。在他的想象中,球场、青草、树木、歌唱的云雀、跳来跳去的松鼠,偶尔还有扎着蝴蝶结的女孩那欣喜的惊叫,再有球场边缘的池塘、田野、庄稼球场内外的一切,都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他感觉自己的手握着球杆,练习各种推杆与挥杆的技巧,他清楚地“看”到球落在修整过的草坪上,跳了几下,滚到他所选择的落点上一切都在他心灵的场地上发生。
在真实的世界中,他实在无处可走,他只有在冥想中,围绕着小白球奔跑、跳跃、举杆、挥手,不停来去,他体验到他的身体真真实实地在打着高尔夫球,他甚至体会到每时每刻、每天每月的进步。他挥汗如雨,每个细节也不忽略,包括情绪上的沮丧与欣喜。他绝不错过每一次左曲球、右曲球及推杆的机会。想象中,一周七天,一天四个小时、十八个洞,从未间断过“训练”,七年如一日。
在他获得自由后,第一次踏上高尔夫球场时,他就打出令人惊讶的八十二杆——相当于他过去最好的成绩,而他已有整整七年时间没有碰球杆。
励志故事5:世上本无黑色的花。
他从小就表现出极为活跃的运动能力,有一次,他恶作剧似的将父亲的帽子里塞满了狗屎,父亲发现后追打他时,发现他跑的比狗还要快。
为了他的将来,家境贫寒的父母还是将他送入了体校,但这需要花许多的钱。父亲是个生意人,每天风里来雨里去的不着家,但收入却甚微,母亲为了他白天去扛麻袋,晚上时分坐在油灯前给富人家缝补衣服。
但这一切,他似乎没有感觉到,他只是若无其事信马由缰地按照自己的年轻思维去逃学、缺课,直至有一天,父亲站在他的面前询问他的成绩时,老师将一份极为糟糕的成绩单甩到父亲面前,父亲看后,痛苦不已,揪着他的耳朵回转家园。
他不得不被父亲软禁在家里闭门思过,他的工作就是去叔叔的花园里侍弄鲜花,那儿缺少一个花匠。
叔叔是个很幽默的人,给他开玩笑说学成回家了?他没好气地埋怨叔叔。
叔叔说道,你看看这些花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可你见过有黑色的花吗?
有呀,他不假思索地回答着:墨菊呀,我见过的,它是黑色的花。
你错了,孩子,它并不是黑色的花,应该属于深紫色,说着,叔叔将他领到墨菊前面,他弯下身去,仔细地端详后,恍然大悟。
叔叔,为什么这世上没有黑色的花呢?难道是不好看吗?他弯着小脑袋问叔叔。
这是长期适者生存的规律。花儿也是一种有灵性的生物,黑色容易吸收太陽光,而过多的太陽光会将花蕊晒伤,为了防止自己被晒伤,时间久后,它们逐渐淘汰了黑色的花素,而转变成了其它颜色,就是这些,孩子。
他似乎有所感悟,低着头不吭声。
叔叔转移了话题:孩子,世上本无黑色的花,世上也没有绝对黑色的人生,所有的困难、黑暗都是相对的,拨开了黑云,你就会发现陽光,战胜了困难,你就可以取得成功的绿宝石。人也必须学会适应自然、社会和生命,等到你的奋斗到达理性状态后,你就会发现,黑暗早已经远远地躲开了你,你收获的都是色彩缤纷的花,就像那些花儿,抛弃了黑暗,坚强地绽放着。
这个叫博尔特的孩子哭泣着离开了叔叔的花园,他找到了父亲,给父亲立了一份契约,如果不成功,决不返回家园。
天道酬勤。博尔特所取得的成功是空前的,绝无仅有的,北京奥运会上,他连续创造男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他更是以提高秒相同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00米和200米的世界纪录,成为史上第一人。
世上本无黑色的花,世上也无绝对黑暗的人生。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八篇】
梅兰芳,是个爷们儿。这个名字,似有植物香气;而放到京剧艺术里,这三字在口,又分明是浩淼的湖,深邃广大,独立苍茫。
舞台上,“她”的眼波万般含蓄,“她”的身段万般撩人,“她”的唱腔,又清又醇又高又亮;“她”的手,一抹,一挑,复一指,便是那如歌如魅的妖娆。
“她”却是一个风骨宛然的爷们儿。这爷们儿,一双曼妙的、京剧的、女性的手,使西方人深度痴迷。
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他和他的艺术,似乎一夜间弥合了东西文化的鸿沟,迅速被美国人接受。票价哄抬,一票难求。他不得不在美国国家剧院加演三个星期。梅兰芳把大萧条的美国迷住了。五年后,梅兰芳赴苏联演出,再次载誉国际。
赞美之辞,很多为梅兰芳的一双手而发。
美国戏剧评论家对梅兰芳的种.种手势津津乐道,惊呼是“醉人的美”。有位艺术家,拍摄了梅兰芳很多手势,辑成画册予以介绍;雕塑家,依样用石膏翻塑了他的各种手势的模型,再雕塑成大理石像供人欣赏。梅兰芳成为纽约女孩子爱慕的对象,她们入迷最深的还是梅兰芳的手指,他的摊手、敲手、剑诀手、翻指、横指……都成了模仿的对象。
前苏联艺术家乌兰诺娃告诉梅兰芳:“《贵妃醉酒》虽然穿的是宫廷服装,有长袖掩盖着双手,但是您偶尔有几个露手的动作,有着那么强烈而醉人的吸引力。”戏剧家梅耶荷德则更为直接地说:“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再到我们的剧院走一遭之后,你们就会说,把所有演员的手都砍去得了,因为毫无用途。我们看到的这些手,不过是袖口露出来的一个肉疙瘩。”西方人之所以惊艳,一则是因为他们初次接触中国戏剧之美,京剧表演以细微的手势表示角色的种.种心情变化,每个微妙的动作都有着精细的规定。二则是,梅兰芳确实拥有一双灵动的手,手动即心动。其臂之一屈一伸,手之一动一指,活灵活现再现了艺术的内蕴。
为让京剧的手“活”起来,梅兰芳买来兰花,反复研习,观察兰花的形态,设计出49种“兰花指”;他还从龙门石窟和太原晋祠仕女塑像汲取灵感,创造出风华绝代的梅派手势,计53种。这些手势,极富古典意蕴与艺术想象,如雨润、醉红、含香、映水、掬云、滴露、陨霜……每种名称所代表的涵义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剧情与场合。
手势表演,仅仅是京剧舞台艺术中小小的一项。梅兰芳的创新,改变了“抱肚子”青衣一味唱的舞台单调,“青衣戏”的艺术性,也大大增加。舞台上的梅兰芳,从头到脚到指尖儿,一身都是戏。内行人说,那是一个“角儿”的大格局。这格局,不仅仅是依靠模仿、苦练、勤奋得来,它是用学识阅历涵养和情怀做底子,撑持起来的。
只要不演出,梅兰芳就会邀文伴画友到自己书房,谈诗论道,琢磨书画。他向诗人罗瘿公学词赋,向齐白石、徐悲鸿学画画。诗词、音乐、绘画、书法、雕刻、武术,都拿来在业余修习。不为谋生,不为获利,似乎什么都不为;但无用之用,恰是一份润泽,将一门国粹艺术滋养的臻于至境,给人高妙的精神享受。
禅语道:“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观雪,智者看白。”鹭之美,为浮面,只见鹭,眼界和心灵未免狭窄;雪野广阔,见雪,眼界便见得广了;而有智慧的人,会抵达“看白”的最高境界。那“白”,始自“鹭”“雪”,却高于“鹭”“雪”,脱离了具象,消泯了园囿,成为心灵感知的真相。梅兰芳,便是那“看白”的智者。大到京剧艺术,小到一个兰花指,在大理想与小事物中,都圆满保持了一颗感知创造的心。
梅兰芳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天才也罢,苦学也罢,或许,真的不算什么。天赋,干脆就是灵魂里那一份不辍的坚持。陈丹青讲:“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大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励志故事2:我只想知道我做得怎样。
一位少年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到一个庄园主家里当工人。他很勤奋,也很卖力,生怕自己干不好被辞退。
庄园主是一位绅士,对待工人很友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那边传来一个中年人的声音:“先生,您需不需要工人?”
庄园主摇了摇头,轻声地说:“对不起,我有工人了,不需要。”
“我绝对可以起早贪黑干活,我的工钱可以减半!”对方急忙说。
“不,我的工人非常勤快,真不需要。”庄园主有礼貌地补充说。
“我保证一刻也不闲着,包括所有角落的灰尘都擦到。”对方又说。
“我家的工人也是这么做的,像你一样细致。”庄园主回答说。对方无奈,只好挂断了电话。
庄园主不知道,安排打这个电话的,正是在庄园里干活的那位少年。那一天,他拿着发的第一个月的薪水,跑到镇上,找来自己的叔叔,用全部的薪水支付电话费用,然后让叔叔给庄园主打电话。叔叔搞不清楚他在做什么,便问他说:“孩子,你就在那里做工,怎么还问人家需不需要工人?”少年听后笑了,对叔叔说:“叔叔,我在那里做工,就要对他们负责,我只想知道,在他们心中,我做得怎么样,被不被认可。”
叔叔顿时对这个侄子刮目相看,认为他将来必有出息,蹲下来告訴他:“孩子,将来无论你做什么,你都要记住你的那句话,经常问客户你做得怎么样……”
少年后来就跟在叔叔身边做生意,生意做得越来越好,最后离开了叔叔独自创业,跳槽到纽约一家公司,从零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逐渐出人头地。
他叫范德利普,后来作为总裁,领导花旗银行十年。这十年的时光中,他的战略就是发展国内中小企业客户,而他每年都有大半的时间在各地跑,做调研,只为征求客户对银行的意见,再有针对性地改进。花旗银行在他的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他任职的第二年,便成为美国第一家总资产达数亿美元的银行,为它的辉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就是一个企业家最大的智慧。
励志故事3:挑战自己的命运。
朱军本是甘肃兰州有名气的主持人。1993年,朱军有幸和杨澜一起主持甘肃电视台的一台晚会,晚会主持得很成功。台下,杨澜对朱军说:“朱军,你主持得挺好的,你应该走出去试试,要是原地不动的话,五年,也就是五年,你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了。”一句可能只是礼貌性的建议,让朱军心动了,但没行动。
当年9月,中央电视台的高立民导演在兰州观看朱军主持的一台晚会,也给了很好的评价,并留了一个电视台的电话号码,邀请朱军到中央电视台去看看。
朱军思考了几个月,决定趁春节休假时去北京试试。打定主意后第二天就出发了,他不敢给自己时间多想,怕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消失。去之前,他没有和任何人联系,到了中央电视台门口才给高立民打电话。因为过年休假,电话一直没人接,他就每天去中央电视台门口等。在呼啸的寒风中,他冻得瑟瑟发抖。直到第四天,经过再三恳求,一个专门负责接送观众的工作人员把他带进大门,他才得以拜会高立民等导演。
几天后,经高立民推荐,朱军以借调方式参加了改版后《东西南北中》节目的前期制作。当时,他只是十几名候选人中的一员。由于他第一个到达中央电视台,再加上他的勤奋和虚心好学给台里的几位编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他获得一致推荐,很幸运地上了该节目。凭借那种诙谐而稍显腼腆的主持风格,朱军的节目一炮走红。
励志故事4: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
他出生在丹麦彪隆镇一个名叫比隆德的小村庄,20世纪30年代初,已经41岁的他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坎儿。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在工业协会上班的好友杜楠特,杜楠特告诉他:“你可以制作那些花钱不多,但家庭必备的木制家用小产品啊!”听后他觉得还不错。回到家里时,几个孩子正在拿着玩具做游戏,他突然受到启发,意识到自己的主攻产品应该是玩具,他心想:“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始终是孩子们最重要的伙伴,无论何时,孩子都不能没有玩具。”家人和朋友听后都反对,他们都嫌儿童玩具不赚钱,这样做只会重蹈破产的覆辙。他坚持己见,开始将自己精细的木制手艺全部应用在木制玩具上来。
重新开张的木制厂成了真正的“玩具王国”,由于质优价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销量比以前做木制家具还大。1940年4月9日,丹麦被德军占领,政府禁止进口外国玩具,而且还禁止在玩具中使用金属和橡胶,这无疑给他的工厂带来了机会,他的木制玩具销量两年间就翻了一倍。
然而厄运再次降临,1942年的一个夜晚,不知是谁把火源带进了工厂,燃尽了所有的产品和设备,工厂一夜之间几乎化为灰烬。他站在工厂的废墟上整整一天,欲哭无泪,他想要放弃事业,带上孩子远走他乡。就在他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的时候,一名雇员走了进来,雇员对他说道:“你可以一走了之,但你这样的做法给我们留下的只有一个印象,那就是在困难面前的怯懦和对员工的不负责!你以前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他走到门口一看,留下来的十几名工人站成一片望着他,眼里满是期待和鼓励,他决定重整旗鼓。
在家人和雇员的帮助下,他的工厂奇迹般地在废墟上重建了起来。生产的“悠悠”玩具红极一时,可没过多久,“悠悠”风潮戛然而止,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悠悠”,他懊丧地拿过一个一劈两半,忽然发现把“悠悠”当做玩具卡车的轮子再合适不过了,心想:“与其重新建造木制玩具生产线,还不如放弃它们专门生产积木。”随后工厂增加了一些现代化的大型生产设备,并开始尝试用塑料砖块进行拼砌的玩具,虽然规模有限,雇员不多,但这是一个极富凝聚力的团队。每天早晨开始工作之前,他和所有的雇员都要聚集在一起,先开一个简短的祈祷会,这个习俗一直沿袭了几十年。
有一次,他的大儿子在给一个鸭子玩具喷漆时节省了一道工序,儿子高兴地告诉他为公司节省了开支。他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这么做?”儿子解释道:“我只不过给鸭子涂了两次漆,而不是常规的三次。”他立即命令道:“马上去取回那些鸭子,涂上最后一遍漆,然后再重新包装好给客户送过去。所有的这些工作都必须由你自己完成,即使干通宵也要完成。”儿子听后只得乖乖地照做。由于他强抓管理、注重质量和诚信,销量和利润在玩具市场一直处于攀升状态,从小工厂到大公司,规模越来越大。
这家公司就是世界上有名的乐高玩具公司,他就是公司创始人克里斯第森。从木制厂到大公司,从小木匠到“玩具国王”,今天的乐高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两百万会员,被美国《财富》杂志誉为“世纪玩具”。面对厄运的频繁降临,克里斯第森也曾彷徨过,但他最终选择了直面和承担。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段对白:“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苍。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对克里斯第森是这样,对每个人亦然。
励志故事5:妥协的意义。
林则徐发现女婿刘齐衔终日沉迷于逗鸟、遛鸟,而荒于学业,很是失望。当初林则徐果断地将长女嫁入寒门,就是看中他聪敏好学,现竟如此玩物丧志。问缘由,女婿说:“您老不是教导我要学会妥协吗?艰难的学业让人生畏,我决定妥协了。”林则徐随意说到:“这只鸟还挺听话,愿意呆在笼子里呀。”“前两天一直撞鸟笼,今才消停一会儿。”女婿接口道。林则徐信手打开鸟笼,鸟儿呼地飞走,女婿急得跺脚。林则徐说:“妥协的意义并不是让步了什么,而是坚持了什么。如果一味地让步,那叫放弃。这只鸟儿的消停只是暂时的妥协,因为在它心中有自己从未放弃的坚持。”刘齐衔羞红着脸低下头。之后发奋读书,终有大成。
林则徐“妥协”教育的精髓在于:妥协是一种韧性的坚持,与放弃无关,因其坚韧与倔强,反更显执着。前进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波折,只要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像那只被困的鸟一样,积蓄力量,渡过难关,终有直冲云霄的美好前景。一味地用强,头撞南墙迷不知返,结果反而一败涂地,伤痕累累。
励志故事6:只等待了一小会儿。
刘铭传是大清时朝廷派驻到台湾的总督,也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在刘铭传的督促下修建完成的。刘铭传当初被任用,是与他优良的品德密不可分的。
一年,李鸿章打算将刘铭传推荐给善于用人的曾国藩,连同刘铭传一起推荐的,还有另外两名书生。由于这三个人各有千秋,到底选谁,曾国藩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思忖了半天,曾国藩决定,要想从三人中选择最优秀的那一位,必须先要检测他们三个人中谁的品格最好,谁最善于观察学习。最后,曾国藩给那三个人发出通知,让他们在某一个时间段,一起前去曾府进行面谈。
然而,到了约定的时间,曾国藩却迟迟没有露面,而是让那三个人坐在客厅里等候消息。事实上,此时的曾国藩却在暗中仔细观察这几个人的神情态度。
刚坐了没多长时间,其中两个人便显得不耐烦起来,他们先是抱怨自己受到了冷落,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最后又抱怨曾国藩心高气傲,目中无人。此时,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他既没有发一句牢骚,也没有表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而是心平气和地饶有兴趣地欣赏起墙上的一幅字画来。
大约过了半个多钟头,曾国藩才“姗姗来迟”,他满脸歉意地请求三个人原谅自己的失礼。刚才那两个不停抱怨的人“哼”了一声表示不满,刘铭传则谦虚地表示,只是等待了一小会儿而已。
最后,曾國藩装着非常随意的样子,询问那三个人,谁能回答出客厅中字画所画的内容。最后只有刘铭传一个人顺利地回答了出来。结果不言而喻,当然只有刘铭传得到了曾国藩的任用,而另外两个人则沮丧地落选了。后来,刘铭传便被任命为台湾总督,事业一帆风顺。
生活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困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什么伟大的事业。如果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要做的,便是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九篇】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是个大学生,每逢学校过礼拜或放假,他都得赶到他父亲开设的工厂去上班。他用打工的工资去偿还父母为他垫付的学费和伙食开支。在厂里他跟其他工人一样,排队打卡上下班,月底就凭卡片和车间给他评定的质量分以及工件的数量结算工资。有一次,他因候车晚点而迟到了两分钟,那月的奖金就扣除了一半。
当他终于熬到了大学毕业,他想他可以接管父亲的公司了,可他的父亲不但不让他接管公司,而且对他更加严格,就连生活费也得定期上交。他决定自己出去创业。
他想去银行贷款做生意,可父亲坚决不给他担保。于是他只得去给别人打工,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他被人挤出了小公司。失业后,他将打工积累的一点资金用来开了家小店。小店的生意不错,他又开了家小公司。小公司慢慢变成了大公司。
令他万分痛心的是,公司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倒闭了。他想到跳楼,但他实在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决心咬紧牙关挺起胸膛从头再来。就在他振作精神准备再干一番的时候,父亲出人意料地找到了他,并决定让他来接管自己的公司。父亲说:“孩子,你虽然跟几年前一样,依然没有金钱,但你拥有了一段可贵的经历,这段经历对你来说是一场苦难的磨炼,它是非常珍贵的。如果我前几年就将公司交给你,你可能会把公司经营管理得很好,但也有可能公司会断送在你的手中。可是现在你拥有了这段经历,你会珍惜这家公司,而且会把它管好。”
果然,他不负父亲的期望,将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发展成了一家令全球瞩目的大公司。他就是伯克希尔公司总裁,有着“美国股神”称号的沃伦·巴菲特。
励志故事2:用脚趾写作。
爱尔兰作家布朗,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五部小说、三本诗集,从而成为爱尔兰最有名的诗人和小说家。这个一出生就全身不能动,长大后只能用左脚趾打字的残疾人,创造了用意志战胜病残的又一个奇迹。
克里斯蒂·布朗出生在都柏林一个贫苦人家里。布朗一出生就患了严重的大脑瘫痪症。到五岁时,他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头部、身体和四肢都不能自由活动。他父母见此十分着急,到处求医,都无济于事。就在布朗五岁那年,一天,他看见妹妹正在用粉笔写字,他忽然使劲地伸出左脚,将他妹妹手中的粉笔夹过去,在地上勾画起来。
就这样,布朗以他的聪明才智,以他的身残志不残、持之以恒,成功地学会了用左脚打字、画画,并开始写作诗文。
1954年,布朗二十一岁时,他出版了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左脚》。十六年后,他又出版了另一部自传体小说《生不逢辰》。在这部小说中,他以真挚的感情、深刻的哲理、动人的故事和诗一般的语言震动了读者和文学界。不久,这部小说成为国际畅销书,还被拍摄成电影。
1972年,他与一位爱尔兰姑娘结婚了。在他妻子的精心照料和帮助下,布朗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又出版了多部小说和三部诗集。布朗在临终前完成了他的最后一本小说《锦绣前程》的写作,该作品于1982年正式出版。
励志故事3:灾难是生命的开始。
1929年的某一天,班·符特生在悠闲地整理自己的菜地,洋葱长得很好,西红柿也快成熟了,豆苗长出了两尺多长。他决定去弄一些树枝来,给豆苗搭一个结实的撑架。
他在附近的小山上砍了一大堆胡桃木的枝干,把它们装在福特车上,然后一路吹着口哨,满载而归。这时,意外悄悄来临了,车子急转弯的时候,一根树枝从车顶滑下来,恰恰卡在引擎里。车子迅速翻出路面,符特生被摔出了驾驶座,并狠狠地撞在一棵树上。
那一年他二十四岁,他的脊椎受了重伤,两条腿因此而瘫痪,从此他不能再走一步路。轮椅成了他不可分离的伙伴。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心中充满了愤恨和难过;他抱怨命运,甚至仇视所有想帮他的人。一句问候,他会认为那是讽刺;一个微笑,他会认为那是别有用心。他的脾气变得古怪而暴躁。时间一年年过去了,岁月磨去了他所有的愤愤不平,符特生渐渐明白,每个人对自己都很好,每个人都是没有恶意的,所以自己要做的事是礼貌地对待每一个人。于是人们惊喜地发现,当年那个活泼开朗、彬彬有礼的小伙子又回来了。
多年以后,有人问他,是否还觉得那次意外是一次不幸的遭遇。他回答说:“不,不是的,”他说,“这件事情对我很重要,那是我生命的开始。”他告诉人们,当震惊和悔恨过后,他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他喜欢上了阅读,尤其热爱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还说,在灾难发生后的十四年里,他阅读的书籍超过了一千四百本,书把他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让他明白了什么叫生活,什么叫理想。他说:“你以为我的遭遇很悲惨吗?不,相对于别的很多不幸的人来说,我已经很幸运了,所以,我无法消沉下去。”
他积极地面对生活,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尤其是节奏感非常强烈的交响曲,这种音乐以前让他觉得烦闷,而现在却经常使他感动。这些爱好使他变得善于思考了,他说:“有生以来第一次,我仔细地观察这个世界,因而有了真正的价值观。我终于明白,我过去的那些理想和努力,其实不过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命。”
他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视野,潜心研究社会,积极调查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张。他总是坐着轮椅去发表演说,由此认识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后来,符特生坐着轮椅,一路走进了国会大厦,以他雄辩的口才、睿智的见识、深刻的思想成为国会上最受尊敬的一名议员。
励志故事4:不要与成功擦肩而过。
在一所拖车房屋中,住着一位以熨衣为生计的青年工人。他的周薪只有六十元。他的妻子上夜班,不过即使夫妻俩拼命工作,赚到的钱也只能勉强糊口。由于他们的孩子耳朵发炎,他们只好连电话也拆掉,以省下钱去买抗生素为孩子治病。
这位熨衣工人希望成为作家,所以他在夜间和周末不停地写作,拖车房中打字机的噼啪声经常不绝于耳。他的余钱几乎全部用来支付了邮费,人们时常看到他将厚厚的原稿寄给出版商或图书经纪人。
然而,他的作品一部又一部被退回了。退稿信往往很简短,非常公式化,这使他很愤怒,甚至怀疑出版商和经纪人究竟有没有真的看过他的作品。
有一天,他读到一部不错的小说,令他记起了自己的某件作品。于是,他把自己一部作品的原稿寄给那部小说的出版商。这位出版商很负责,他把原稿交给了著名出版人皮尔·汤姆森。
几个星期后,他收到了汤姆森的一封热诚亲切的回信,说原稿的瑕疵太多。不过汤姆森的确相信他有成为作家的希望,并鼓励他继续写下去。
在此后的十八个月里,他又寄出去两部作品的原稿,但依然都被退还了。
一次次的打击,加之生活上的窘迫逼人,终于使他开始放弃希望。一天夜里,他把倾注自己无数心血的一沓沓原稿扔进了垃圾桶。
谁知在第二天,他的妻子把它们都捡了回来。“你不应该半途而废,”她告诉他,“特别在你快要成功的时候。”
他瞪着那些稿纸发愣。也许他已不再相信自己,但他妻子却相信他会成功,还有那位他从未见过面的纽约编辑汤姆森也相信他会成功。于是,他开始试写第四部书稿,每天坚持写一千五百字。
将这部作品写完以后,他把小说原稿寄给了汤姆森。
他以为这次又准会失败,可是他错了。汤姆森的出版公司预付了两千五百美元给他,史蒂芬·金的经典恐怖小说《卡丽》于是诞生了。这本小说后来销了五百万册,并摄制成电影,成为1976年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这位出身贫寒又因工资菲薄走上写作之路的美国人在三十二岁时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而根据他的小说改编成的《危情十日》、《闪灵》等优秀电影让更多的观众记住和喜欢上了他。
励志故事5:与死神签订契约的修行者。
小学二年级时,因为崇尚科学,8岁的他,曾经常跑到初中班级旁听学长们的化学课。
9岁那年,为研究一瓶在医院里捡到的高氯酸,不小心液体翻了出来,为此,他付出了生命中的第一次代价——大腿被药剂烧伤了,至今留有疤痕。
不打不相识。9岁的他,因为被烧伤的劫难,大大激发了他对科学的求知欲,为此,小小的他,竟然自已动手办起了一个化学测试室。
13岁时,由于他对化学实验的痴迷,为此,他付出了生命中的第二次代价,在一次非同寻常的实验事故中,他住院了,历时一年多,为此,他的身体上被缝了四百多针。
四百多针啊,针针都缝在他母亲的胸口。为了阻止他做实验,为了保护儿子生命的安全,他的爸爸妈妈曾二十四次摧毁他的实验室。可是,倔强的他,为了重建自己的实验室,每天居然跑着去上学,每天四趟二点四公里的路程啊,只为省下车费钱,积攒起来重建自已心爱的实验室!
可是,为实现尼古拉特斯拉的梦想,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线输电,他说,他什么都不怕,就像跟死神签订了契约一样。
如今,他16岁了,他组装的晶体管式等离子弧双声道扬声器,荣获了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物理组二等奖。
5月1日21点,在东方卫视第一季开播的“中国达人秀”舞台上,当闪电肆意在他的胳膊与脸上游走时,他却若无其事地挥舞着手中的宝剑叱咤风雷。不要误以为这是魔术表演,通常,我们普通人接触220伏特电路足以致命,而他却能伸手触摸峰值超过500千伏的高压电弧。科学证明,他成功掌握了“特斯拉线圈”,并制作了梦幻般的“人工闪电”。
因此,中国达人秀节目组的三个评委一致认为他是真正的科学达人。
是的,他叫卢驭龙,90后科学达人,如今,他拥有一个与他十分匹配的昵称——闪电侠!网络上的玩家还称他为“雷劈帝”、“渡劫男”。因为他表演的特斯拉线圈的雷电效果,与《星辰变》游戏里的“渡劫”十分相似。
人生是一种修行,卢驭龙勇敢、坚持、充满梦想与创意的修行,被一致公认为迄今最年轻的修行者。正如中国达人秀里的评委周立波所说,既然母亲改变不了他,学校改变不了他,这种执着的性格,恐怕连世界也改变不了他,那么,我们就等着他来改变世界吧。
激励学生的个人奋斗故事【第十篇】
1924年,美国家具商尼科尔斯的家失火,家具全部烧光,只留下一些烧焦的松木。突然,烧焦了的松木的独特形状和漂亮木纹吸引了尼科尔斯的目光,他用玻璃片刮去烧焦松木上的灰尘,用砂纸将松木打磨光滑,再涂上清漆,居然产生了一种温暖的光泽,而红松特有的非常美丽的纹理也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尼科尔斯由此发明了仿木纹家具,并畅销一时。他的一套仿木家具还被收入纽约美术馆,成了传诸后世的艺术品。
尼科尔斯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挫折面前,他能以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去支配和控制自己的心态,这样,他才能于烧焦的松木上有所发现,最终获得成功。若换上一个悲观消极者,一个容易被失败压垮的人,他的眼里满是不幸的阴霾,哪里还会看到机遇的影子?又怎能得到成功的垂青?其结局也就必然与尼科尔斯相左了。
能以积极的心态驾驭失败的人,是不会轻易言败的,他们时刻在寻找走出困境的新途,苦心人,天不负。他们最终总是能从挫折中发现机会,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曙光。
有一个食品加工商租船从外地采购了大量的蔗糖和面粉,在返程的大海上,遇到了强风暴,蔗糖和面粉被淋得透湿,成了糖稀面糊,厄运使货主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他不甘心就这样悲惨地收场,愁闷过后,他开始寻思如何将这些糖稀派上用场。甲板上,他见船主正在烧铁板鱿鱼。在烧热的铁板上翻转的香味四溢的佳肴使他突发奇想,这些糖稀面糊是不是也可以烤着吃?想到这里,他马上开始行动,经雨水浸泡有些发酵的混合物很快烤熟并往外膨化,拿一块一尝,这个正苦于开发不出新产品的食品加工商激动得跳起来——从此世界上又多了一种酥甜可口、风味独特又便于储运和携带的新式食品——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