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优推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优推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一篇】

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把计算机引入课堂。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做为实施数学教学现代化的突破口,推动了教学现代化的进程。

我校研究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是1994年10月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研究开始的。这一课的演示很多,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有所突破,大家想到了计算机。但是教师们刚刚开始接触计算机,不知如何下手。学校从北京请来了计算机专家。先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写出《三角形的认识》一课计算机软件编排脚本,然后由专家帮助设计教学软件,最后在试教中修改完善。这是我们自行设计的第一个教学软件。在运用这一软件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得心应手,学生跃跃欲试,教学效果很好。这是初次尝试的`成功?这次成功使教师们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

1995年下半年,学校投资两万元,购进了一套由北师大二附中研制的数学教学软件、教学网络系统和29英寸显示器,开始了全校范围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研究。1996年6月成功地承办了“青岛市小学数学教学现代化研讨会”。会上,我校三名数学教师,分别对五年级的同一班级的学生,讲授了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这本是六课时的教学内容,但在三节课中就解决了。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的好评。

1.变抽象为具体,对问题的展示直观、形象,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借助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进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计算机软件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2][3]。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二篇】

摘要: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效力,能破除“自我中心”,促使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

关键词: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在新的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课活动及进行的课题研究,现提出“创设情景、揭示矛盾(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展开讨论(形成数学概念)――反思练习、归纳总结(获得数学结论)――质疑深化、学以致用(运用数学知识)”这一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通过改革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二、探究式课堂的必要性。

第一,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课堂教学要按照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

第二,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课堂教学改革难,很大程度难在教师自己本身,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出好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为什么一到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教师不断地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地去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是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位可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自我中心”的顽固性和长期沿袭传统的惰性。由此可见,用现代教育理念去改造和战胜传统教育观念有多么艰难。而这个难就难在教师不放权,难就难在教学改革没有首先改变教师自己本身。认识了这一点,教师就应该下决心去改变自己,怎么改变呢?最重要的是从实践探究中去改变,因为实践探究给教师提供了学习别人和对比自己的机会,也提供了认识自己和认识学生的机会。教学实践探究还证明,教师改变自己,主要是在实践探究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学习别人的经验,包括向学生学习。能在实践探究中学习,就能在实践探究中提高,改变“自我中心”,实现“自我发展”,会给教师带来美好的前程。

第三,探究式教学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在以往的教学中,优秀生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后进生只成了课堂的观众,这样的课堂不是完整的课堂。在探究式课堂教学创设了人人参与的空间,教室里十几个小组同时有人发言,参与人数多了;有些胆小的能力差的学生不敢在大班发言,在小组中比较放松,也能发表意见,参与面广了;同学中有不同意见,可平等争论,发言内容更丰富了,参与质量提高了;同一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可向能力强的学生请教,不仅增强了学生参与的主动生,而且弥补了教师个别辅导的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就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机会,都有探究的时间。

探究式课堂教学怎么探究,实际是要回答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可分为四步进行。

第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探究活动作铺垫。学生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我们知道数学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但问题的提出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产生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问题提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教师有机地提出问题。

当教师提供必要且充足的探索材料,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在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有时学生是很难产生或不知道提什么问题情况下,老师往往自己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这是目前许多教师的做法。

2、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

数学知识往往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们完全可以将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时,把不进位和进位情况安排在同一节课进行教学,在复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后,就出示下面的两道题23+15和23+19先让学生计算,结果全班学生都会列竖式正确计算23+15,但在计算23+19这题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有的是42,有的是32。学生就会自然地在那里思考着,议论着。

3、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第二:自主探索,展开讨论。

1、知识的重点。

在每节数学新授课的教学中,总有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值得讨论的。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其中寻找它们的“特征”是学习的重点,可以预先让每个学生分别准备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纸,在引导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就会自觉地利用手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进行操作、分析、比较,逐步完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理解的难点处。

3、学习的关键处。

4、新旧的比较处。

5、思考的方法处。

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或者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在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方法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果我们组织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行讨论,他们就能够在讨论中相互之间得到启发,就能够比较顺利地寻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反思练习,归纳总结。

在学生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探索的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共同来分析讨论思维的正误,让他们在心态轻松的情况下自我检查、反省,逐步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此时,教师要善于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信息。

第四:质疑深化,学以致用。

如果说反思练习主要是巩固和完善所得出的结论,那么质疑深化,学以致用则是提高性的练习。要求学生初步能将所学的新知与旧知有机地结合起来,比较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疑惑,必要的时候可以展开第二次的讨论。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实际上是以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主动展开探索,并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展开讨论,逐步得出科学的结论,并适度的加以灵活运用。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三篇】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它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协调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探究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它与小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是矛盾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不仅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使儿童的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活动中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再引导学生到生活中验证、运用。这样,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协调发展。

一、动手操作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1.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物体的知识。这样的操作活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操作中动得其所、动有所获。教师创设合理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学习就会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2.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操作时手与眼协同活动,在动态中感知事理情节,又与大脑的活动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有条理地陈述操作过程,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及时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鼓励学生把自己在操作过程、思考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讲给大家听,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显示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3.动手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数学来源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点点滴谪,所以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又将服务于生活,落实在学生上,这就要求学生“会思考”、“会应用”、“会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手脑并用,无形中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1.课前收集操作活动材料,获得新知识。

要为学生准备和提供合适而充分的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把学生生活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材料,为每个学生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同时让学生参与操作材料的收集与提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扩大了自己主动参与和亲身动手操作的空间。

2.辅以直观实物和实践活动。

在动手操作之前,要鼓励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提出自己的问题,述说独到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进一步验证猜想。例如:学习“认识钟表”时,让学生自己拿出实物钟面,同桌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

3.自制学具,设计小方案。

利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可提出实际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后,让学生用纸剪一剪,再以这些图形做材料拼成自己想象的图案,在班中展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审美价值和创造力,更促进了动手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动手操作与学生的所学知识紧密结合,需要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理解并获得数学知识,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也可以减轻学生的理解困难,体验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2]孙有珍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学时代(教育研究),,(08)。

[3]刘沛峰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四篇】

(一)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学习映射,再学习函数,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另一种是通过具体函数实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数集之间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函数,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例如,对于函数概念,先引导学生梳理已经掌握的具体函数(如,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简单分段函数等),通过分析这些具体函数的特征,构建函数的一般概念,再由函数概念抽象出映射概念。

(二)提倡运用信息技术研究函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呈现函数的直观图像,迅速精确地实施函数运算,通过函数图像和函数运算,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函数所表示的.变化规律的理解。

信息技术还为运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提供了便利。

高中数学新课程提倡运用信息技术研究函数。

(一)整体把握函数的内容与要求,在与函数有关的内容的教学进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

函数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次遇到的具有一般意义的抽象概念,在这个概念下可以派生出许多不同层次的具体函数。

学生对于这种多层次的抽象概念的理解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需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因此,函数教学应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教师应整体规划整个高中阶段函数的教学,对函数教学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设计,明确不同时段、不同内容中学生对函数理解应达到的程度,在与函数有关的内容的教学进程中,通过运用函数不断加深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

(二)关注认识函数的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函数的本质第一,函数是刻画变量与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模型,即变量说。

在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存在着大量的变量和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例如:邮局收取邮资时,邮资(变量)随着邮件的重量(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具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即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依赖于这个变量的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

基于这种认识,就可以用函数来表示和刻画自然规律,这是我们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视角,也是数学联系实际的基础。

第二,函数是连接两类对象的桥梁,即映射说。

对函数的这种认识反映了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思想,在数学的后续学习中具有基础作用。

数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都是这种认识的推广和拓展。

例如,代数学中的同构、同态是构架两个代数结构的桥梁,拓扑学中的同胚也是构架两个拓扑结构的桥梁等。

第三,函数是“图形”,即关系说。

函数关系是平面上点的集合,因而可以看做平面上的一个“图形”。

在很多情况下,函数是满足一定条件的曲线。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函数就是研究曲线的变化、曲线的性质。

基于这种认识,函数可以看做数形结合的载体之一。

实际上,解析几何、向量几何、函数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的三个主要载体。

(三)重视函数模型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留住”一批函数模型理解函数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头脑中“留住”一批具体函数的模型。

那些优秀的数学工作者,对于每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都会有一批具体的“模型”。

这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

高中数学课程中有许多基本函数模型,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这些基本函数模型留在学生头脑中,这些模型是理解函数和思考其他函数问题的基础。

在教学中,对于上述基本函数模型应有一个全面的设计,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三方面的东西:第一,背景,即要熟悉这些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从实际背景的角度把握函数;第二,图像,即从几何直观的角度把握函数;第三,基本变化,即从代数的角度把握函数的变化情况。

只有在学生头脑中“留住”这样一批具体的函数模型,才能逐步实现对函数本质的理解,并灵活运用函数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揭示函数与其他内容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对函数思想的认识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

是在方程、不等式、线性规划、算法、随机变量等内容中都突出地体现了函数思想。

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方程,可以把方程的根看成函数图像与轴交点的横坐标,解方程就是求函数的零点的横坐标,从而,解方程问题可以归结为研究函数局部性质的问题,即研究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

这样,如果一个函数在闭区间[a,b],习上连续,且端点函数值异号,即,则就可以运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还可以用切线法(函数在闭区间有一阶导数)、割线法(函数在闭区间有二阶导数)等求方程的近似解。

在坐标系中,函数的图像把横坐标轴分成若干区域。

一部分是函数值等于0的区域,即;另一部分是函数值大于0的区域,即;再一部分是函数值小于0的区域,即。

用函数的观点看,解不等式就是确定使函数的图像在x轴上方或下方的的x区域。

这样,就可以先确定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方程的解),再根据函数的图像来求解不等式。

作者:赵淑云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五篇】

高中数学教学人员通过实践工作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总结是网友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育实习是每个师范生必经的过程,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关节。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在社会实践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时间动手能力,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我这次实习的学校是武义县第三中学,数学教师实习及班主任实习都在高二(4)班。因为之前都是对同学和老师上课,所以讲起来比较轻松,但是实际上课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们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这就需要技巧,所以在这次数学老师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当然,班主任工作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每天要早起晚睡,这对习惯了大学作息时间的我们无疑也是一个挑战。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数学教师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是:

1、 教师实习:完成教案6份,上课数6次。

2、 班主任工作实习: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物,组织主题班会

3、 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第一是预备阶段。刚开始的实习生活比较单调,因为刚来学校,要先学习老师的上课技巧,熟悉班里情况,所以刚开始两周都是在听课。现在的听课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是为了学习知识听课,现在听课是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也就不同了。现在注意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指导老师也很好,给我们示范了多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我也尽量去听本年级不同老师的课,做好记录,学习多个老师的上课风格。

第二阶段:上课。第二周我正式走上了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的把知识传播给学生。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第一节课讲的内容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第二课时》,因为内容较少,所以上课时间没把握好。学生还是比较活跃的,都听得懂。以后每次上课也都有老师听课,指导老师每次听完都给出了宝贵的意见,总得来说我的缺点就是上课太快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未做到启发式教学。每上一次课都总结一次,查找自己的不足,一次次的进步,最后迎来了我们的公开课。自己上完课,看了视频以后,发现问题真的还有好多,和老师的差距也很大。在接下去的最后一周时间,还是要多学,多总结。

第三阶段就是作业练习。教学工作中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关节,可以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每天的自修课也都会过去给学生进行答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都比较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遇到的问题也都会纷纷举手提问。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很多都是上课能听懂,但是练习不会做,达不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主要是做一些日常的管理工作,每天早读、自习课去班里管一下纪律,监督眼保健操。偶尔去学生宿舍看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主题班会。因学校规定,我们统一开了“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班会,包括一些励志视频,短文,故事,激发学生的目标,梦想。学生反映也比较积极。从整个班主任实习来看,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管不住纪律,有时候脾气又太火爆。其实我也是想为他们好,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在高中的时候留下遗憾,可能方法不对吧。现在觉得班主任工作比教学实习更重要了。要管好一个班级真的不容易。

这次实习,对我而言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会课,受益匪浅,这在大学是绝对学不到的。在这个过程,非常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陈老师,也感谢我们高二(4)班的所有学生,他们让我明白了,要当好一名优秀班主任,优秀任课老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成功。实习,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更要是我另一端的人生起点,是我迈向社会的阶梯,我相信,我在未来的路上会做得更好。

-->

-->

-->

-->

-->

-->

-->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六篇】

论文摘要: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进程。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学的主力军,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健因素。调查发现:目前,工科青年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现代化教育技术掌握较好等优势,但普遍存有实践能力差、教育理论知识缺乏、双语教学能力薄弱、教学研究较少等不足,为满足培养新世纪工程师的需求,急需在这几方面对其进行相关培训。

论文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大良教授主持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提高措施研究》课题,由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三校合作,对全国30所高校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研,笔者有幸参与了此课题。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集美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大学等10所高校的青年教师(35周岁及以下)共发放问卷1200份,从中筛选出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的有效答卷464份,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当前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

本次问卷共包括:基本情况、教学志向、教学设让教学实施、教学监控、教学研究、自我发展及最后的意见和建议等八个部分,以期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来了解、分析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数据分析。

1、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呈现出“一高一低一短”的局面。“一高”是指学历高。在464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人数总和占到被试总数的%。“一低”是指专业技术职务低。81%的青年教师只有讲师或助教职称,教授比例仅占%。“一短”是指教龄短。有%的青年教师教龄短于6年,仅有%的青年教师具有以上的教龄。

2、教学志向。

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对学术水平、综合发展和工资待遇等的关注。最关注教学水平的人数只占%,其余三者的比例分别为%,%。%。在担任助教时间上,年限普遍较短。有%的教师只用了1年时间,“直接上讲台”的教师数占%,而担任助教三年以上的仅占总数的%。在是否愿意多上课的问题上,仅有6。5%的教师表示愿意,%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在是否经常开展研讨交流活动问题上,有%的青年教师选择了“经常”,而不经常参与教学研讨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达到了%,大部分青年教师对教学研讨还不是很重视。

3、教学设计。

工科教师都是非师范生,普遍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青年教师在上岗培训时听过教育理论课程,有5%的青年教师自学过相关内容,其余则是从未学过。在老教师“传、帮、带”方面,有%的青年教师表示曾经或现在有老教师带教指导,而且效果很大;有%的青年教师有老教师指导,但效果一般;而有11。9%的青年教师表示老教师几乎或根本不指导,全靠自己钻研;同时还有%的青年教师,学校还没有为其安排指导教师。在备课时所花的平均时间问题上,有53。2%的青年教师在3小时以上,教师自身准备较充执在提升教学能力时最主要的困难,有%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实践能力不够,而选择教学氛围不够和理论研究不够的比例分别为%和%。

4、教学实施。

关于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数据显示:%的教师基本能够脱稿讲课;%的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掌握较好;%的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而调整教学方案;%的`教师能较好地与学生互动。而在双语教学方面,仅有%的教师能够完全做到,外语能力尚需改进。

5、教学监控。

教学监控对教师教学环节各方面的改进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调查显示:各高校在‘青年教师过教学关”环节上做得比较妹教师能根据老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及时作出改进,在作业批改或与学生交流后,能够将问题及时融人教学中。对于学生评价教师的作用,%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大,%的教师认为比较大,说明这一制度已为半数以上教师认可。

6、教学研究。

调查显示: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基本能够开展教学法研讨等教学活动,而且多数教师认为参加教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能力有一定作用。但在相关论文写作和参加教研、教改项目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7、自我发展。

调查表明:有65。7%的青年教师已参加过所在学科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工作。但还未进人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或科技团队的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占56。9%这对他们的自身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有%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和提高。这说明,青年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正确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

8、意见或建议。

许多青年教师对如何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培训:对青年教师加强教学理论培训,为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进一步做好老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多组织教学研讨活动,开展教学经验交流;组织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示范讲课,开展专题讲座培训课程。

(2)进修锻炼:增加外出进修等锻炼机会;到兄弟院校观摩、听课,吸取经验;学校为青年教师多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增长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使专业课的讲授更形象、生动。

(3)培养制度:制定相关教学环节技术规范,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合理考核、从严把关;要制定有序合理的培养方案,宽松培养,严格管理;减少教学工作量,降低科研压力,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的比重;切实落实助教制度,上讲台前严格把关;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允许教师在内容、方式上灵活开展教学。

(4)关心生活:学校要切实解决青年教师在生活上的困难,包括:住房、配偶工作、子女就学等方面,只有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让青年教师真正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人教学工作。

二、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当前工科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

(2)老教师指导工作比较到位。老教师一般都是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多年并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他们的现场指导、帮助能够给青年教师直接的感性认识和辅导。尤其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程教育其要求就显得尤为严格。

(3)工作认真,自身努力。从青年教师花在备课上的平均时间来看,尽管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不少缺点,但其自身还是比较努力的,从工作态度到具体的准备工作,都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努力性。

(4)脱稿讲课能力、现代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互动能力较甄这与青年教师年轻,容易与学生沟通。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等多方面优势有关。而这些也是新世纪的高等教育对高校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

(5)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较妖定期或不定期的教学研讨活动,有助于青年教师进行经验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

2、劣势。

(1)教龄短,职称低;参与教研、教改项目机会久在目前熬资历、论资排辈的职称评定的环境下,青年教师由于教龄短,职称一般都较低。

(2)忽视、轻视教学。目前,高校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与科研挂钩,这使得广大教师都无心教学,而对科研方面又处于一定劣势的青年教师而言,更使他们忽视了教学。

(3)担任助教时间短,缺乏基本教学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助教制度,一般要求高校新教师在进入高校后要担任一年的助教。但是,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青年教师在进入高校后直接就上讲台讲课,这对实践教学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的工程教育来说,无疑是存在很多欠缺与不足的。

(4)缺乏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是非师范类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工程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类型,其教育活动也要符合一般教育学科的规律。而由于高校师资的缺乏、管理人员的忽视等原因,使得很多青年教师都不能接受系统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培训而直接就从事教学。

(5)双语教学能力较差。尽管当前的青年教师外语能力普遍要比中、老年教师好很多,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应试教育的缺陷,使得他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远远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但是,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大、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加深,对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要求必定会与日俱增。

(6)实践教学能力差。实践教学是工程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色所在,也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青年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这是影响工程教育质量的一个很大的瓶颈。

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对提高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

目前,进人高校工程学科教学的教师,没有任何教师教育的背景。尽管工科院校在青年教师进人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会对其进行教育理论的培训。但基本都是上讲台前的集中培训,时间有限,难以系统讲解,而且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不利于青年教师对教学理论很好地掌握。因此,应该把目前的助教制度、带教制度、挂职锻炼等制度融合到一个体系中去,建立合理有序、前后衔接、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练结合的工科教师教育的规范化模式,真正把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训做到实处,而不是赶任务、走过场。

2、研究、总结、掌握工程教育的规律。

高等工程院校的管理人员、研究者应该努力探寻、挖掘工程人才能力培养、形成的特殊过程,掌握工程教育的特殊方法、原则、规律,最后形成工程教育的特殊理论。以此作为青年教师从事工程教育的指南,把工程教育的规律运用到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中去,运用到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中去。在具体教学中始终以此为宗旨,少走弯路,以尽快适应教学工作。

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认识上,目前,大家基本都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三大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并提出较全面的理论观点。但是,如果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也是如此认识,就难免陷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误区。在具体研究时,应重视“青年”这个特殊群体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独特之处,要加入“工科”的特殊要求,最后得出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再去对他们有针对性地培养。在这一点上,我们要走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路线。

4、制定独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目前,高校在教学评估中还未有对青年教师的单独评价,工科院校也同样如此。而要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就要根据其特殊构成要素、学科、专业等多种变量,制定各自独立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公平有效的评价。发现他们的不足,督促青年教师自发地努力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结语。

除了以上微观上的措施外,要从根本上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还要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握。要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合理分配、协调科研与教学的比例,对青年教师给予适当的制度倾斜、优惠政策等,以此来鼓励青年教师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七篇】

20xx年9月2日至10月31日,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理想,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我有幸到xxxx中学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教学实践,数学教师实习小结。能够进入这样的学校进行教学实践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走进课堂,进行教学探讨,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上海市西林中学创建于xx年8月,是由上海市朱泾中学初中部单独成立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校园环境舒适优美,树茂草盛充满绿色,犹如天然的氧吧。校风学风纯朴正气,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学生获奖层出不穷。西林中学形成了一支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战斗力的团队。潜心钻研、努力探究有效教学已成为这个团队成员的自觉行为,教学比赛屡屡获奖,每位教师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优势潜能,崇尚着“乐教、敢教、善教、优教”的教风,营造着“学善、学实、学活、学长”的学风。我的师傅是西林中学的教导主任姚东夫老师,已经有十五年的初三教学经验。

在我实习的第一周,当我踏进实习学校时非常的紧张,不知道我即将面对的未来是怎么样了,有少许的恐惧,带我的师傅是教导主任,平时工作繁忙,我只能在他给班级上课前见到他,想问他很多问题,可是师傅知识很忙碌,忙着准备下节课的上课内容,下课了就匆匆离开。虽然师傅很忙,但是在听了他的课,我真的受益匪浅,在每次听课的时候我都不自觉的被吸引过去,跟着他的上课思维在思考,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实习生,而把自己当成了师傅的学生。师傅也对我很好,看我办公桌上没有电脑就叫别人上午搬来了电脑,下午他过来看到电脑还没安装,就帮我一起安装电脑,我用的是旧电脑,师傅怕我闲电脑的速度慢,还特地跟我换了办公桌。我真的很感动。与办公室其他老师三天相处下来还不错,我很高兴他们能交给我一些任务,因为我觉得这是他们信任我。三天两头跑政教处,教务处,那的老师都快认识我了。

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上了一节新课。内容是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一直以为第一次上新课应该是在准备非常充分的前提下去授课的,结果很意外的是,师傅临时通知我上新课,还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准备,让我很窘迫。一个上午我都坐在办公室,脑袋里模拟着上课的情节,包括如何与学生互动,如何提问等等。原本以为上课时我会很紧张,但是真的到了上课,发现自己很镇定。一节课上下来,我给自己总结了一些缺点:。

1、板书有点乱。

2、讲解例题与习题很唐突,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提示是如何思考的,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3、问了很多无效的问题。

4、没有做课后小结。

事后师傅将我整个上课的环节一一给我分析缺点与优点,还教我怎么设置会好点,让我学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下次上新课我一定扬长避短。课后我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到教室做信息反馈调查。问他们上完我的课后有什么感受,很多同学说出了他们心中的感受,学生说我上课比较紧张,有时候语言都没有表达清楚。但是学生也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你比上次实习生上的好,我们都喜欢上你的课。在上第二节课之前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下课之间对整节课做了一下知识点的中总结。随后,随着第二,第三节课的完成,我改进了许多不足之处,也开始变得放得开了,时不时也会开个小玩笑,调节一下课堂气氛。

教育工作者的数学教学实践【第八篇】

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识。在“秒的认识”教学中,我通过两组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正确体会1秒和几秒。在体会1秒时,先让学生听秒针走的“滴答声”,然后跟着滴答声做拍手游戏,最后学生自己根据对1秒的体会,数10秒。在体会几秒时,先让学生30秒钟口算比赛,然后30秒中测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接着看自己深呼吸一次是几秒,最后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一件有意义或最拿手的事看看要几秒。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秒”这个抽象的时间概念。

二、实践活动有利于发觉每个学生的潜能。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其差异之一仅仅是某人在这几个方面的智慧占优势,差异之二是某些智慧已被某人所显示,被称为显能,某些智慧还没有被某人所显示,被称为潜能。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已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已发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创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参与机会、自主探索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创造性地解决,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在认识了圆锥以后,老师安排学生将圆柱和圆锥进行比较。许多同学都发表了意见,基本上大同小异。有一位同学提出了异议“:我认为圆柱和圆锥滚动方式不一样。圆柱是朝一个方向滚,而圆锥绕着顶点,以高为半径画圆滚。”他的见解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但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反对:“圆锥不能以高为半径滚动,高在圆锥内部。”同学们议论纷纷,很多学生都自觉地用模型反复进行实验。最后大家得到了共识:“圆锥是以顶点为圆心,母线为半径的”。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研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始终借助实践活动———对圆柱、圆锥模型把玩来探究问题。看来,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给予一些支持帮助,他们的潜能就能发挥。所以,课堂上时时会有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圆柱体体积是无数个等圆面积之和。“”圆锥体体积是无数个直角三角形面积之和。”

三、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能。

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完,老师给学生布置一道作业是:请你调查统计一组来源于生活中的数据,并制成统计图表。学生的作业精彩纷呈,有的展示学生多彩的学习生活:一小组同学口算得分,家中各种儿童读物的本数,体育课一分钟跳绳的成绩……有的显示了他们丰富的课外知识,如,中国三大河流长度,世界五大山峰的高度,几个国家的人口情况,有的可以说是一份小小的社会调查报告,五分钟内家门口通过的车辆,从学校到丽丰苑一路上的商店……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48 1736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