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情况调查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情况调查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情况调查篇1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之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思政课则主要负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目前多种因素促使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并不佳,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政课的实效,真正发挥思政课堂的思想阵地作用,这是当前思政课的当务之急。该院思政课教师根据该院学生的实际,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着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177-02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高素质”不仅体现在高技能上,也体现在高境界、高人格、高品质上,思政课就起着这样一种作用。但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的多极化,使得人们的思想出现了诸多变化,高职学生也不例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并不佳,学生认真听课的比例不高,旷课率与专业课相比却高了很多,这是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堂的现状。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现状?应如何改革才能打破这种常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发挥思政课的作用呢?该院思政课教师围绕该校学生实际,共同讨论原因,积极探索寻求解决问题之道,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效果显著。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1)高职学生甚至是一些专业课教师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现象。很多学生认为到学校是来学技术,认为两年开三门思政课,实无必要,加上个别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有意无意流露这种倾向,使得部分学生上课情绪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带着抵触情绪,上课玩手机、讲话或逃课现象比较普遍。

(2)文化与文化间的矛盾,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国开展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加强,加上高度发达的传播媒介,使的其他国家各种思想文化快速进入中国,引起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与外来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另外,由于我国近几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但文化发展却并没有跟上,使得道德滑坡现象非常严重,人们对善恶美丑的观念越来越混淆不清,信仰丧失。这种现状对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巨大威胁,部分学生开始认为思政课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好指导现实行为。

(3)学生自身因素。一般进入高职的学生的分数比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兴趣不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上课很容易开小差。

(4)教师的因素。目前,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还是以满堂灌为主,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倡导教学改革,有很多老师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课堂上多举实例,以求理论联系实际;或者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ppt等等,并没有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模式,加上很多高职院校还是以大课堂为主,这样更不利于师生互动,上课效果自然也不会好。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1)改革教学观念。中国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这种认知是错误的,学生才是教学的着入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课程中来,加强师生互动,才能增加课堂时效性。

(2)改革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将其变为互动性教学。相关调查表明,学生对思政课呆板的教学模式早就失去了兴趣。因此,该院思政教师根据该院学生实际,采取了以下做法:①开课前5~8分钟说评新闻。每次课提前吩咐2~4个学生(根据班级人数确定人数)提前准备说评新闻,并把这作为平时成绩考核内容之一。说新闻,就是在一分钟之内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把新闻表达出来,新闻可以是国际新闻,也可以是国内新闻,既可以是报纸上的新闻,也可以是我们亲眼所见的。评新闻,就是让学生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谈自己对这个新闻的看法。最后老师进行简单点评。这一做法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让学生慢慢地学会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国家。也可以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大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把学生分组,课程分块,拿出部分课程让学生自己制作ppt,自己进行讲解,老师最后进行补充讲解和点评。任课教师必须提前把课题选好并公布下去,由于高职学生相对来说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对有些相对比较难的课题有时候有必要把框架细分给学生做参考,同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变动。在学生分组问题上,人数不宜过多,3~4人为宜。同时,每个成员要有明确分工,但又要讲究团队协作。同一个内容,可由2~3个小组共同承担。学生参与讲解的课题不宜过难,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有话题的,网上好收集资料的内容。这一环节能很好地把学生拉入课堂,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资料的收集、整理,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把握的也更全面。这种任务型的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这也是高职学生非常缺乏的。③一个学期可适当进行1~2次的辩论赛。在辩论赛题的选择上,既可以选择当前争议比较大的热点难点时事,也可以是课本内容里学生感兴趣并有争议的课题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论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让学生释放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容纳自我,还可以培养大家团结协作精神、探究求索的科学精神等。

(3)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思政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重任。这一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课堂的作用不可忽视。该院思政课部联合学工处一学期会举行1~3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是尽可能地结合学院各专业的实际。例如,该院联合校学工处举办了评选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活动、青年志愿者举行阳光义卖活动、参观昙华林、毛泽东故居、辛亥革命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等;步行长江一桥;徒步东湖;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比赛等;联合民政管理学院学工到养老院关爱老人;联合康复学院到福利院、省残联和武汉麟洁康复中心关爱儿童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改革思政课的考核方式。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应突破传统学科考试的模式,改变以往单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行为品质培养的片面做法。考试考核方法要全方位、多角度,增强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和导向性。该院采取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考核包括考勤、作业、堂课表现(说评新闻、讨论和辩论等表现),学生平时的德育行为也列为了思政平时考核范畴,期末考核是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偏重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实际效果,必须打破原来的以老师为主的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中动,动中学,把课堂和学生的业余活动和平时行为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才德兼备的高级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芸.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探索[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3(9):46-47.[2] 邹?u.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143-144.[3] 彭新丽.深化四个结合打造美丽高职思政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9):52-53.

本文地址:http:///zuowen/

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情况调查篇2

高职院校思政课师生关系调查报告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老师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为了探索思政课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路径,笔者对所在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当中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从芜湖市高校园区5所高职院校随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8份,回收率%,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有效率%。其中,男生262份,女生206份,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44%,大

一、大

二、大三问卷各167、154、147份,所占百分比分别为%、%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政课师生关系现状和满意度

调查统计显示,%的被试选择了“一般,偶尔交流”,选择 “淡漠,不相往来”和“不好,经常闹别扭” 的有%,选择 “很好,就像朋友”的仅有%。从调查的情况看,思政课师生关系不是那么亲密、融洽。满意度是师生关系的晴雨表,满意度的高低反映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据统计,在被试中,28人表示满意,占%;285人表示基本满意,占%;而高达155人表示了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占被试的%。

这表明,被试同学对思政课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尚可,但并不十分理想。这种不理想状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鼓励不够。从468名被试的反映看,被“常常表扬” 的仅有16人,占%;被“有时表扬”的有178人,占%;选择“很少受到表扬”的有265人,占%; 选择“常常被批评” 的有7人,占%; 而“漠不关心”(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竟也有2人,占被试的%。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太少,关心不够。殊不知,不管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希望也需 1 要别人的表扬、鼓励,这是人的本性使然,然而高校教师却似乎忽略了这点。

2.大学生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时间和机会不多。随着高校扩招,教师的任务越来越重,一个思政课老师每学期教授好几百名学生,个别高职院校还在外面聘请思政课老师,老师上完课就走,师生交流机会很少。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点:被试在回答“您是否有与老师课余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时,选择“有,随时可以” 的仅占%,有68人;“有,但很少”的占了最大比例,达到%,有317人选择;选择“没有”和“没有试过,不清楚”的分别有257人和78人,共占总数的%。师生之间因为交流不够而导致交流障碍甚至冲突时有发生。虽然选择师生“经常发生”冲突现象仅有58人,占%,但仍反映出现在师生关系的不太和谐。

3.大学生有烦恼不愿意主动找思政课老师或其他老师谈心。根据调查,当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烦恼时,仅有 1.07%愿意向思政课老师吐露心声,3.85%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班主任或其他老师,12.18%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同学,69.23%的学生吐露心声的对象是好友,同时8.97%的学生选择父母,有6.84% 学生选择其他人。这说明大学生有烦恼有困难主要找朋友同学倾诉,很少主动去找老师,思政课师生关系不够亲近。

(二)师生关系影响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回答“您认为师生关系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问题时,58名学生选择“非常强”,占总数的12.39%,185名学生选择“比较强” 占总数的39.53%,104名学生选择“一般”,占总数的22.22%,83名学生选择“比较弱”,占总数的17.74%,38名学生选择“非常弱”,占总数的8.02%。统计结果说明师生关系对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蛮大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才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问到“您认为现在大学思政课课堂情况是”的问题时,193名学生选择“轻松愉快”,占总人数的41.24%,116名学生选择“缺乏互动”,占总人数的24.79%,88名学生选择“枯燥无味”,占总人数的18.8%,71名学生选择“没感觉”,占总人数的15.17%。调查数据说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情况不是那么令学生满意,课堂教学效果反过来又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三)师生交流目的与方式

在问到“若有机会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您最希望和老师交流什么(多选题)”的问题时,57.27%的学生选择“升学和就业问题”、55.34%的学生选择“学 2习人生经验”、52.78%的学生选择“本学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35.9%的学生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30.13%的学生选择“随便聊聊,拉家常”、9.19%的学生选择“其他”。从选择的顺序可以看出,学生仍然把思政课教师看成个人发展和人生经验学习的引路人。

在问到“若有机会与思政课老师交流,您最希望和老师交流的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时,168名学生选择“单独交流 ”,占总数的35.9%,说明学生希望能单独与教师进行直接交流,以增进相互间感情;149名学生选择“通电话或手机短信”,占总数的31.84%;130名学生选择“发电子邮件或qq”,占总数的27.78%;21名学生选择“其它”,占总数的4.49%,说明现代的大学生对师生交往方式选择的变化,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和老师交流,从过去以直面交流为主开始向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转变。

(四)学生最喜欢和最反感的思政课老师类型

在问到“如果思政老师可以选择,选择时您最看重他(她)的”的问题时,92名学生选择“师德高尚,学术渊博” 占总数的19.66%,265名学生选择“讲课生动,有吸引力”,占总数的56.62%,64名学生选择“经常和学生交流”,占总数的13.68%,29名学生选择“课堂纪律严明”,占总数的6.2%,18名学生选择“其他”,占总数的3.85%。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最看重的是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修养。

在回答“您反感思政课老师的哪一种教学行为?(可多选)”时,80.13%的学生选择了“上课毫无激情”,86.75%的学生选择了“一言堂满堂灌”,19.02%的学生选择了“上课点名”,13.89%的学生选择了“不尊重学生,随意批评学生”,4.5%的学生选择了“其它”。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思政课老师上课时能够充满激情,做到师生互动。

(五)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为人师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回答“在您看来,在师德修养要求方面,思政老师与其他专业课老师相比,应该如何?”时,60.68%的学生选择“应该比其他老师更严格”,32.69%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老师没有什么两样”,6.6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说明在学生心目中,思政课老师应该比其他专业课老师更加注重为人师表。

在回答“在您看来,实际情况是,思政老师的言行举止、师德修养总体上如何?”时,40.38%的学生选择“比其他老师要好”,22.09%的学生选择“和其他老师没有什么两样”,17.52%的学生选择“说不清”。统计结果表明,3 思政课老师在细节方面比其他老师更注重为人师表,但与学生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

(六)学生对思政课老师的希望或要求

问卷结尾最后请学生写出内心最想对现任思想政治老师说的一句话。从反馈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留言。综合起来,代表性的观点有:

希望方面:①老师,希望您能改进教学方法,师生能多互动,不要一言堂;②老师,希望您能叫出我的名字;③老师,其实您大可以试着跟学生交流,很多学生只是觉得害怕,只要有一方踏出一步,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好的。批评方面:①感觉高校教师不是传统观念上的老师,只教书不育人;②高校教师通过精彩的课堂吸引我们比用点名逼迫我们上课更有实际意义;③老师,你们对我们很无奈,我们对你们也很无语。

三、讨论与建议

(一)思政课教师要了解、信任并赏识学生。

调查显示,思政课对学生关心、鼓励不够,更谈不上赏识,老师对大多数学生都叫不出名字。为了改善并创造条件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动,主动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信心,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思政课应重拾或强化已被遗忘或弱化了的对大学生的赏识和期待,改善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刻板印象,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同感。这种相互信赖必将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认为,思政课老师应该具有更高的师德修养,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那么,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反过来又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 要增强自己的职业使命感和认同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加强与提高师德修养,平时要注意细节,一言一行要符合思政课教师的身份;还要加强学习,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大胆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三)创建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内交往。

人与人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时空内,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隔断了师生的互动交往,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 4 师生之间围绕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展开的互动交往过程。这一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生成和创造过程,也是师生关系形成、巩固和升华的过程。创建互动教学模式,优化课内交往,是防范师生关系疏离的重要举措。

对此,一要采用小班制开课。各高校可根据实际,尽量采用小班制授课,思政课的课堂人数应控制在80人左右为宜。小班制上课降低了师生比,为创建互动教学模式减少了难度,提供了可能。二要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内交往。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比如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就是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赋予学生以话语权,使他们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使师生关系由原来老师的“一厢情愿”变为师生的“两情相悦”。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认识学生、熟悉学生、了解学生,有助于学生由“厌学”向“好学”转变、“厌师”向“好师”转变,这对构建和谐思政课师生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拓展交往渠道,强化课外交往。

师生之间交往渠道的不足、不畅,以及课下交往的中断,是导致师生关系疏离的重要原因。因此,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必须拓展交往渠道,强化课外交往。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与大学生的交往。思政课教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加之家庭事务的牵绊,剩余时间往往有限,这是客观事实。但即使如此,教师也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到“第二课堂”,比如参加社团活动、文艺晚会、辩论赛、创新大赛、各类体育比赛等活动,增加师生交往、相处的时间,丰富交往形式,加深彼此的了解,推动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其次,积极与大学生开展个别谈心、集体座谈会等“面对面”活动,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倾听他们的心声,增进彼此的了解。

第三,充分利用新载体,拓展交往渠道。在信息时代,新载体为构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具,极大地拓展了交往的渠道,使师生交往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手机、qq、博客、e-mail等新载体,与大学生构建一个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交往平台,加强平时的沟通和交流,最终达到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情况调查篇3

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

摘 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占普通高校的50%以上,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培养的绝对主力。而作为高职学生提升政治素质、塑造人文精神、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与改革也自然成为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的关键任务之一。因此,剖析当前思政课面临的困境,积极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增强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思政课 就业导向 专题授课 评价多元

高职的“高”即高等教育,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共性的一面;“职”即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它以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社会各行业一线应用人才为目标和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政课教学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但在思政课建设与改革实践中我们看到,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在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普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并伴随存在着重专业课轻思政课的偏见,思想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也常常是流于形式。因此,高职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首当其冲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现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职教育的转变,积极探讨适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新路径。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国家重视与高职学生轻视同在

我国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高校思政课建设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各高校一直以来也都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的要求,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国家的高度重视相比,学生普遍存在着轻视思政课的现象。有的认为相对于专业课而言,思政课是辅助课程;有的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法考核和衡量的软课程,对于将来没有太大用处;还有看法认为思政课是一门无所谓的课程,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可见,思政课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相交织的窘困。2.教学改革与效果不佳共存

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若干文件精神,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对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果与共识。与教学改革的成果相并存,目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集中体现在其教学内容的重复、陈旧以及脱离现实等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的状况,使得思政课授课内容枯燥、乏味,成为空洞的理论说教,缺乏现实感和吸引力,加之理论框架的单线条传输的现状,最终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苍白无力。

3.教学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

思政课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既有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当今社会各种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泛滥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都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主导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公利与私利的较量,左右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也带来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思维,而思政课的内容仍停留在旧思维世界中,无法适应社会大环境提出的新挑战,浅层次的简单重复必然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设想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强调思政课要“重在建设、重在发展、重在创新、重在实用”。思政课的教材及教学内容是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即使在高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能游离于课程改革体系之外,同时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与专业课程相比,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弱,真正把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建设落到实处可以从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专题授课模式和多元考核评价方式入手。

1.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

培养一流的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成为阳光的劳动者是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也要明确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理清思政课和专业课的关系,科学搭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平台,正确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实训的关系,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贴近专业培养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实践、贴近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在达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目的的同时,为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两张皮”的问题探寻科学的结合点。

2.专题授课带学生走向实践

为培养一流的专业人才,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彻底转变教师“独角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需要出发,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由于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思政课教学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根据教材的章节体系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且根据教学内容“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也不需要将所有的内容都讲到。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实际,将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形成若干专题,按照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

选择性地实行专题授课的方式,在专题讲授前,教师要将专题所涉教材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观点明确告知学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充分准备和讨论基础上实现相关专题的互动教学。在课堂教学上,要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性、引导性教学,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既向学生提问,又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双向互动既可以随时进行,也可以由教师在每次课或每个专题结束前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同时,进一步探索使用发现性教学、问题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

3.评价标准的适当多元化

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就必须下大力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的现实感、认同感。使教学内容、方式、选材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努力处理好思想性、知识性和能力性教学的关系,而同时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也直接关系思政课教学效果。在专业课教学中,项目是十分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是相对容易制定的。然而对思政课来说,“一卷评价制”显然无法考核评价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应当适当多元化。应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课堂讨论、分析、演讲等多元表现纳入过程考核范围,以科学合理权重综合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成绩,给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一个有效的评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予学生学到的正确理念和价值观内容以强有力的正强化。同时,我们还可以增加学生访谈法,系部评价法、学生跟踪调查方法等,丰富立体的考核学生思政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建设改革保障条件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思政课专任教师,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够用、水平较高的从事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思政课专职教师的骨干作用。

2.提供丰富的资料保障。学院图书馆或图书资料中心要购置适量的思政课理论研究书籍和相关刊物,要购置、录制与复制思政课电视资料片,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料保障。

3.建立若干个思政课参观考察基地。地点选择以高职院校所在市城区、郊县为主。积极支持学生参加思政课的参观考察活动。同时,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增长见识,丰富授课内容。

4.思政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要为学生社团成员开展思政课相关基本理论知识的辅导和讲座,积极指导有钻研精神的学生撰写小论文。

5.思政教研活动经常化,及时就新政策形势的把握和宣讲等问题展开教研,及时了解学生反映的问题和要求,通过研讨予以解决。经常性开展集体听课、评课、备课活动,研讨各门课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确立合理的思政课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高职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的高职课程改革大潮中,如何让思政课既保持自身本色,又充分体现职业性,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高职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文件,2004-08-26

[2]张华.高职院校与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11).[3]邹瑄.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时空,2009(6).[4]胡斌武.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闫连朵.文化多元化境域中高校道德教育困境及其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情况调查篇4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摘 要近些年来,伴随着世界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度的全球化发展,各国家以及地区为了提高其自身的综合国力以及国民文化素质,越来越加大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承担着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培养输送必要性人才的职责,而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份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教育工作。同时也是各高职院校整体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院校教师能否正确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能否正确引导、培养青少年的热血爱国情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青少年树立人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各院校做好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是为祖国培养出一代高素质的知识文化人才,为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后备储力的基础发展保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探索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化,使得国家政府相关机构和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建设、培养,都极其重视。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其中青少年人口大约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的未来发展前景甚至关系着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教养。本文主要针对新时期下我国各高职院校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探讨,从而分析出合理、正确、有效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

1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在当下的基本性格特征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的主要思政教育对象都是大学生,所以在其教育工作开展、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当下大学生普遍的自身特点,设计、制定合理的思政教育工作措施。

(1)由于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科学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部分学生严重沉迷于计算机网络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丝毫不关心。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此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大多不具备积极的学习热情,所以当下一些娱乐活动特别容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三观”产生不良影响。

(2)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具有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易于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和新事物的优势,但是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又具有任性、占有欲强、以个人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的缺点,这也增加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2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施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难题

过分单一,古老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课普遍都以灌输式的传授知识为主,使学生认为政治课的内容枯燥、教条,甚至有学生反映一学期下来一无所获,所以思政课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喜爱,从而严重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学期内的教学目标,更严重扭曲了学生对学习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思政教育成果。

思政教育工作不具备专业的针对性以及时效性

针对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基本特征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高职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地带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的差异与特殊性,对其进行具有时效、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不具备充足的教育设备和资金

当下,由于我国各高职院校中存在各种教育设施不完善,教育资金不充足等各种制约性现象,从而导致各高职院校对学生整体课程体系安排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合理性。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这方面长期缺乏资金投入,以及思政教育实践基础设施的构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配合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和实施。

3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实施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在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在思考、选择和探索。这要求各高职院校必须要尽最大可能地去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与时俱进,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在措施和方法的选择上要利求有针对性,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各教育机构的领导组织,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思政教育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品质和人格来给大学生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将学生的思政教育放在首位,根据当下大学生的基本特征,正确运用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可举办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思政文化知识的热情;构建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检测监督机构,让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相互配合,从而针对学生采取多方位的思政教学模式。

4结语

随着当下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趋势下,当今企业对企业员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员工具备专业的文化理论知识,还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技能,同时对每位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要求也不容忽视。一个企业整体员工的道德素质,是一个企业能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根本基础。所以重视、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够为祖国未来发展培养输送德才兼备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翱.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2] 徐平.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j].科技向导,2011(11).[3] 毕淑红.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党建文汇,2009(12).[4] 黄俐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的现实影响情况调查篇5

职业教育从“示范时代”到“后示范时代”再到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的新时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建设工作格局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好新时代的高职教育,必须办好思政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成绩斐然。但同时也要看到,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思政课建设还面临诸多困境,亟待破解破题。

一、准确认识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意义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检验高职教育是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标准是立德树人的成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需要将价值观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双高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要求。思政课建设成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打造新时代人才培养高地,必须也应当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抓好思政课建设,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完成‘两个一百年’的伟业,这就是教育的历史责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完善思政课建设的各项任务,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

构建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是应对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新挑战的重要手段。“双高计划”的实施对职业教育思政课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建立高水平结构化教师队伍、专题化教学体系、多元化教法创新等面临不少挑战,教师、教材、教法建设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构建思政课工作格局,以系统思维推进“三教”改革是应对这些挑战的重要手段。

二、把握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难点

建设理念上部门利益导向严重。思政课是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的课程,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协同完成。但由于受重技能轻素质观念影响,工作中存在合作意识不强、部门利益优先的现象,例如存在专业课排课优先、思政课“孤岛效应”、资源整合不够等问题。

建设机制上齐抓共管格局亟待形成。一些高校思政课建设机制齐抓共管格局并未形成,一些高校党委形成的共识不能落实落地,思政课领导小组成为摆设,职能部门主动意识缺乏,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较多的临时性工作削弱了思政课建设精力。

建设内容上短板现象明显。高职院校教师对思政课建设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抓思政课建设就只抓教师课堂,压力齐聚到思政课教师身上。忽视思政课建设的教务和管理要求,导致了思政课教师“跳独舞”的现象。同时,在评价中也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三、构建高职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的路径

统一领导,树立“大思政”的格局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思政课建设工作格局”,实施整体规划和考核评价,聚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营造“大思政”工作氛围。

部门联动,构建协同合作的体制机制。办好思政课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压实思政课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核心作用,既要执行党委的决策部署、又要与校外行业专家、企业保持常态化的联系,将思政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校内各部门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

补足短板,建立教务、教学、管理工作相互衔接的新格局。单方面抓课堂教学会带来教学质量暂时性的提升,应注重教学与教务的有机衔接。在教务方面,严格落实学分,合理安排课堂,设立课程教研室;在教学方面,严格教学纪律,实行集体备课,形成有用的参考教案,创新听评课形式,完善考核方式,强化科研支撑;在管理方面,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适当引入社会评价。

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关心关怀,提供足够的人财物支撑;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定期开展培训、考察;完善考评,实行过程“绩效导向”与结果统一的考评制度,充分用好考评成果。

48 2131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