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的艺术特点(精彩4篇)
【导言】此例“皮影的艺术特点(精彩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一篇】
豫南皮影风格质朴简洁,装饰性意味极浓。影人一般高50厘米至60厘米左右,人物的造型的外轮廓多以长直线或是长弧线,这样可以使人物造型好看,但又不流俗。从人物脸谱的五官到衣服发饰的图案,女则花云草凤,男则云龙马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生旦净丑,一应俱全,每个人物造型都是匠人深思熟虑、精心雕画出来的,细腻精巧。豫南皮影人物造型分为六个部分:人身造型、面部造型、动态造型、关系造型、角色造型、动物景片造型,与河北、山西等地方皮影不同的是,豫南皮影中的帽子和头脸造型是分开的。对皮影性格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人物头脸的造型特征来展现,豫南影人面部造型很注重眉、眼部分细节处理,进行强调夸张、夸大化,给予眉毛、眼睛故意拉长刻画。豫南影人的形象,从人物的头部开始有较大的变形,眼鼻夸张,是影人角色、性格特征的展现,适应观众的视觉要求,更能表达造型的特色性。每个行当都有自己的行规,在豫南皮影艺术造型中,角色造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脸部造型区分角色、头饰造型认识角色。豫南皮影的人物头脸造型人物面部的刻画不但可以展现人物的地位和身份,面部某些细节的特写更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自古民间就有神秘的“面相术”。豫南皮影作为影戏的一种道具,它的造型特征与我国传统戏曲人物中的造型一脉相承,但是它与传统的戏曲真人造型又不同,因为它是在牛皮上进行造型设计,有自己的艺术特色。皮影在许多造型上采用了装饰变形的方式,尤其在人物造型,影人服装处理上,多采用这种方式,即用一些抽象的装饰花纹来造型,例如点、线、面,和由点组成的线,由线组成的面,在运用过程中,有韵律、疏密和形式的结合等等,使之有更丰富的意蕴美,这种变形方式不同于现代艺术的变形方式。现代艺术变形是受审美意识形态的支配,变形是自觉地,是经过艺术科学的结构变形或抽象的变化,形式美的法则,是大众媒体所支配的。而皮影的变形处理是受具体思维方式和实用功能的支配,做不自觉的意象或象征变形,是自然而然的变形。并且以几何方式造型,在皮影中多数是采用这样造型手法,用几何分割的造型方式,并非自然几何结构的直接模仿,而是从具象的动植物形象变化出来,或者说是经过高度概括出来之后,加以修饰、夸张、幽默巧妙组合变形,最终形成了豫南皮影特有的造型特征:简单的脸谱化、夸张的艺术化、质朴的生活化、精妙的象征性、优雅的装饰性等特征。说是绘画,又别于绘,说是镂刻品,又带有装饰性,有着豫南的山村气息。通过与豫西皮影、唐山皮影、山西皮影、陕西皮影各个地域皮影造型特征的比较发现:无论哪个地域的皮影造型对当地的文化、美术、戏曲等都有启示和推动作用,皮影的造型元素和手法可以相互借鉴和运用。
2豫南皮影的传承保护与创新运用
经过长期的发展,豫南皮影浓厚淳朴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点始终被保留,并受民众所喜爱。但由于当今社会现代化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豫南皮影显露出了自身的不足和缺憾。皮影戏的文化生态链面临着随时可能断裂的危险,其传承与发展让人担忧。豫南皮影的发展带动了豫南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民众生活情趣。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知识普及,传统皮影艺人失传,皮影渐渐被排挤在外。豫南皮影戏正常的表演时间和影响范围在日益衰减,皮影剧团的运作停滞不前,整个皮影的发展举步维艰。从豫南皮影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和环境。面对这样的现状和困境,只有容许和尊重民间的信仰空间,皮影及其相类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留存其适宜生存延续的文化土壤。用传承的方法,与现代科技结合,培养皮影接班人,改良皮影剧目和环境。有了传承,当然也要有保护的措施。加强政府职能,提高皮影艺人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年轻影人。提高皮影的收藏价值,皮影本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不需要包装,便被广大民众所喜爱。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更好地利用皮影装饰艺术,在现代的影视动画中,很多作品都借鉴了皮影的造型特征、表演方式、剧目引用等。除此之外,皮影的造型元素已很广泛的应用于平面的设计当中,“中西结合,古为今用”,可以使皮影更好地再现。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二篇】
一、皮影艺术的发展特点和风格中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
(一)皮影艺术的发展
皮影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傀儡戏之一。俗称“灯影”,它以皮革雕刻人和物,借助灯光在屏幕上成影。中国皮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魅力。千百年来,一直是民间戏曲的艺术奇葩之一,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皮影是起源于宋代,形成于古代中原地区。据史料记载,由于战争和迁都,很多皮影艺人向南北迁移,并在各地扎根,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大区域流派,即中南部皮影、北方皮影、西部皮影。
(二)皮影艺术的风格特点
皮影艺术是借助灯光透过镂空的影人和道具在影布上的景象来完成表演的。其造型在皮影艺术表演中显得尤为重要。人物造型整体性强,采取抽象和写实的艺术设计手法,其造型比例上身偏长。人物的程式化造型来源于舞台剧。男性和女性形象迥然各异。为了破除皮影艺术在表演上的局限性,皮影艺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创造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有数十种流派和唱腔。签手是皮影艺术的灵魂,主要采用挑、抵、推、揉、拖、反转等技法来表现细腻的感情,给皮影以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皮影艺术的意蕴、形态、色彩、光影与表演都有着独到的艺术魅力,对我国现在艺术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如何将这种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加工,得其精蕴,如何将其推演到现代设计之中去,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数字化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一)媒体的变革http://
数字革命展开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基础之上。在整体变革中,网络空间的覆盖面无限广大。过去是单向式的发送和的接收。现在因特网、电子邮件、电子信息、博客、腾讯等多种形式,改变了传统的单向式媒体。双向交互式媒体模式应运而生。基于新的公共空间建构的数字化艺术正走向大众文化和网络化。虚拟的东西让无法在现实环境中实践的思想得以实现。
(二)数字化艺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技术的发展直接促成了数字化艺术的形成。数字化艺术泛指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制作的各种形式的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技术数字化对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文化领域,这种影响表现为不同的文化传承、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被逐步解构和重组。传统的艺术概念受到冲击。审美观念发生改变。
数字化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且技术成分比重加大;图像演变成信息;有互动性;虚拟真实与艺术真实相互融合。数字化艺术将成为世界的主流艺术。作为未来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数字艺术形态必然在其交互性和媒体的网培性的共同作用下变得更加复杂。数字化艺术的新鲜之处在于它能够与观众互动,还具有转换性,能轻松地把不同运作方式的事物结合为一体。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的完备,使得越来越多未经太多基础训练的人也可以涉及艺术创作领域。而这些正是数字化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数字化艺术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的应用
数字化媒体艺术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并逐渐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文化传播和表现形式。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数字化时代为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的彼此交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数字化设计艺术得到了蓬勃发展。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过程,民族性将会使其独具魅力。如果把皮影艺术运用到数字化媒体艺术中,将获得双赢效果。
(一)皮影艺术为数字化的媒体艺术提供了传统的艺术借鉴形式。
1.皮影艺术造型平面化、卡通化、抽象个性化。皮影艺术造型质朴单纯却富于表现性。整体上线条优美、有力生动,韵味十足。面部特点为,额头高、鼻梁直、小红口、长眉、细眼,手指长。人物古朴典雅,有民族气息。这种平面性可运用到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中并为之确立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复杂的三维人体结构、建筑结构,可以简化处理为点线面结构,这种概括的数字化平面造型质朴率真,既承续了民族传统造型特点,也具有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特色。
2. 皮影艺术中的色彩和图案符号,为数字化媒体艺术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数字化媒体艺术要与众不同,可以从传统皮影艺术色彩和图案的符号化特征入手。
怎样更好地运用传统的皮影造型符号,必须经过再三的推敲和研究,从传统文化内涵出发,对所要设计的角色结构、部位等加以夸张和取舍,直到完全符合数字化媒体艺术的设计的主题与风格。皮影艺术装饰性强,不追求固有色和光源色等理性用色思维,更多的在于具有装饰意味的色彩情感表达,数字化媒体艺术可借鉴这种装饰风格强烈的色彩处理手法,技能突出其独特的主题风格,又能独辟蹊径。国外的三维油画,就采用了皮影艺术中的传统五色观的色彩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调整。
(二)皮影艺术为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并为自身的传播和转型,奠定了基础。数字化媒体艺术已行至多元化路口。创意是艺术的源泉。创意不足和人文内涵的缺失,造成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无内涵、无特色。皮影艺术历经千年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民众根基和文化内涵,能应对新媒体艺术发展所带来的强势文化,还原艺术的人文精神,为为雷同的艺术形式提供一种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一步发扬了中国民间文化,数字化媒体艺术的发展推开一扇尘封已久的民间传统之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数字化媒体艺术为我们展示了当代艺术形形色色的风格样式。其艺术的现状与未来所面临的来高科技和人文的挑战,必将重新定位。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应用表现为造型、色彩和符号,以及传统文化理念在高科技的艺术领域里的实践,如:二维动画中的分层技术和骨架控制,都借鉴了皮影艺术的元素的运用。中国的皮影艺术博大精深,因其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而享誉世界。皮影艺术在数字化媒体艺术中的应用,必将给现代数字化媒体艺术带来新的启迪。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三篇】
关键词:非遗;皮影艺术;校园;实施性
1实施皮影艺术进校园的背景
为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有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普及和传承,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通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的相关要求,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广新局决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我校以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发展和优质化发展为办学目标,在继承学校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提出了“点燃教育”的办学理念。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在校园内点燃,让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和多种媒介的影响,让手机、互联网、电视娱乐等占据了我国青少年绝大数多的时间,闲暇时光都泡在玩手机、互联网游戏、韩剧娱乐节目中白白浪费,逐渐影响到青少年儿童的价值取,没有了感受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的机会,失去了感受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的乐趣。与此同时,我国很多优良的传统艺术伴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逐步消失。如何保护和发扬我国这些优良的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美术老师,在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下,更应该去思考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义务。皮影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他结合了造型艺术与戏剧艺术的特点,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民间艺术的皮影戏,他有着距今两千多年的风云历史,记录和传承着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就像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史诗,记录了中华民族不同时代的风雨历程。但现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皮影艺术还较为陌生,但作为思维逐渐独立的中学生是完全有能力欣赏和感受皮影艺术的魅力的。让皮影艺术走进校园进入课堂,让学生们去发现和探索皮影艺术在造型与戏剧方面的表现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达到最终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2皮影艺术引进校园的意义
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
在欣赏和学习皮影艺术的过程中,近距离把玩皮影、近距离制作皮影,做到真真切切的感受中国民间艺术,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对皮影的制作和表演中,让学生感受到造型艺术、色彩艺术、雕镂艺术以及表演艺术的魅力,逐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皮影的制作与表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另外,皮影戏的完整表演还需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结合语文、历史、音乐学科进行创作与展示,达到学科大融合能力大提升的效果与目的。
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作为教师,尤其是作为美术教师,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的限定,更应积极响应国家课程中重视中国传统美术与民间美术的内容,开发具有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课程。皮影课程的挖掘与开发,能很好的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尝试通过课程的开发与研究,结合课题进行研究,能逐渐让教师成为研究性人才,摆脱职业的倦怠感,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
学校将皮影艺术引进校园,体现了学校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实现全面育人,全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这也是积极响应和贯彻党的十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真正做到“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
对于皮影艺术传承的意义
中国皮影,在2011年被列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让其在各个方面得到合理的利用、传承和发展,得到应有的抢救和保护。其中,学校教育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文化信息能得到有利传播的活动途径。校园内,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课内外活动安排,把皮影艺术相关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一批批学生学会欣赏皮影艺术,并能简单掌握基本的皮影制作技巧,提高他们一代代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这既提高了国民素质,也是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皮影艺术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3皮影艺术进校园之实践建议
皮影艺术是造型艺术和戏剧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造型,也是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一个标志。所以,皮影艺术进中学课堂首先可以从美术课堂开始,同时,也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逐步实施开设。
美术课皮影内容设置
课时1:皮影艺术之初步认识——感受与体验课时2—4:皮影艺术之造型魅力——画皮影(分小组合作)课时5—6:皮影艺术之动手制作——做皮影(剪、刻、缝等)课时7—8:皮影艺术之上手表演——演皮影(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课本剧等内容进行改变进行表演)皮影艺术进入中学美术课程,让学生欣赏与评述皮影艺术的同时进行造型表现,设计人物形象,并结合其他学科相互交融,进行综合探索。
皮影系列活动建议
邀请传承人到校表演,学生现场观看美术学科类——皮影画展、皮影剪纸展音乐学科类——湘剧唱腔表演、配乐比赛英语学科类——英语口语配音比赛(为皮影戏配音)语文学科类——语文课本剧皮影表演历史学科类——历史剧皮影表演……
皮影的艺术特点【第四篇】
关键词:皮影;动漫;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艺术
1背景
皮影之源,据考证始于1500余年前的陕西长安。是一种融合了绘画、雕刻、影象、表演及唱白为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陕西皮影作为中国皮影艺术的一个代表,是我们陕西地区也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有1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艺术,陕西皮影不仅历史悠久、造型完美、风格独特,而且刻工精细、剧目繁多、唱腔丰富,在全国首屈一指。历史上,这里曾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民风、民俗十分浓郁,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民间美术历时数百年,保存了许多完整、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素有“民间美术之乡”的美称[1]。早在清朝初年,这里便成为我国西部皮影艺术的中心,到晚清进入鼎盛时期。 在陕西,皮影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无论是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庙会敬神,还是乔迁新居、小孩满月、老人做寿,都要演上几天皮影戏。曾经皮影戏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
2皮影艺术的现状
传统皮影艺术到了今天,由于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多元,娱乐方式的多元,使皮影戏逐渐被淡漠。对于皮影没落的原因之一,一位长年拍摄皮影艺术作品的记者如是说,“皮影戏最初在农村无论嫁娶寿丧、节庆丰收,都会请戏班子搭台唱影热闹一番,但是随着娱乐方式越来越多,比如年轻人的婚礼,更喜欢卡拉ok等更为时尚的方式,也因为皮影戏比较严肃,所以现在只有老人的丧事才会愿意选择皮影戏,其他活动选择皮影戏的人就越来越少了[2]”。群众基础的萎缩在深层次上是皮影功能存在的弱化甚至消亡造成的,目前传统皮影处在一种后功能期,即传统皮影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逐渐在消亡。
3皮影艺术的保护
面对传统皮影艺术的没落,各级政府做出一系列措施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陕西华县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活化石”,2006年5月被列入部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皮影艺术的保护,华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和补助政策:从2006年起对“德艺双馨”皮影戏老艺人发放补助;建立皮影文化产业一条龙等等。产品从单一的皮影工艺品向多样化迈进,形成挂历、桌历、皮影戏光碟、磁带、画册、扑克、口杯、工艺地毯、书签等八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目前正在进一步着手研制开发皮影航空纪念品、仿古皮影、皮影刺绣服装、宾馆装饰品、儿童皮影游艺产品、皮影个性化邮票等系列新产品,寻找新的途径和市场。的确,社会对皮影艺术的利用是充分的,是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但我们在调查后发现,市场规律在传统皮影的保护和利用中发挥了作用,产生了较好的效益,这种效益吸纳了许多的皮影艺人投向了皮影利用的领域,也指导着更多的青年从业者的选择。但这样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艺人和青年投向了经济效益好的皮影保护的副产领域,而传统皮影这个母体由于市场导向的作用,在各个方面尤其是艺人和传承人方面被不断地抽空[2]。在保护环节中,最重要的是人,最首要的是艺人,艺术要靠人来承载,没有了人,什么也没有。我们中国很多民间文化是口头传承,即他们的传承方式、资料、音响都是辅助的。对于艺人,首先是保护好现存的艺人。其次,更重要的是培养下一代艺人,因为,只有传承下去的民间艺术才具有生命力。
华县政府如此重视皮影艺术,但皮影艺术的未来并非就能良性发展下去。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华县皮影目前仍面临老艺人不断减少、年轻一代后继乏人的困境。那么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
4传统皮影艺术的现代传承方式
任何传统艺术,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创造,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有自己的基因、要素和生命链,在这里蕴含着生命的全面意义。因此,确实要维系和增强一种传统艺术的生命力,必须探询它的基因谱系和生命之根,找到它的灵魂和脉搏,从而从源头上准确认识,精心保护[3]。传承“皮影”艺术,首先要保护那些在时光中逐渐佝偻的老艺人。有了他们在,皮影才是鲜活而生动的,有了他
在,我们才能感受到皮影所带来的深沉与厚重,才能感受到皮影这珍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深处的根脉所在。因此应加大老艺人对新艺人的艺术传承力度,政府应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新艺人的工作价值。但是用制度措施来促进艺术的传承,始终是治标不治本,任何一种艺术如果没有吸引观众的价值,那么它必将走向衰落。
我们在传统皮影艺术的调研中也深切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科学的创新和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其实也喜欢皮影,但不看,因为他们只能看到皮影的形式、音乐,看不懂内容。更有甚者有的老年人看了一辈子戏,也没有看懂一出戏。因此一种艺术要想长青下去,必须要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新内容。传统艺术需要保护,同时又要对传统艺术进行改良。其实传统皮影从汉代产生至今,已经经过了多次的改良,近代最大的一次改良就是随着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而诞生的京剧的影响,京剧脸谱融入到了皮影头茬的样式,使得皮影角色中也产生了“生、旦、净、丑”之分[1]。
时至今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皮影的角色造型、表演方式也必将产生相应的变化来适应时代的需要。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将民间元素现代化,现代元素民间化的过程[4]。例如:与数字技术联姻,选择性的保留一些皮影艺术的特征,比如影人身上的原有的镂空花纹,表现在平面化的数字动画作品中的时候可以转化成纹饰。皮影的原材料是牛羊皮或驴皮,而在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我们可以模拟出布纹、布料的质感,但是为了保持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丰富画面语言,可以对皮影的显著特性予以保留而对其他的配件或布景进行技术上的改进,比如让旗帜或植物在风中飘扬的更生动[1]。
下面以皮影与现代数字动画结合为例来说明:
皮影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动画,将现代数字动画与皮影结合起来,现代动漫与传统皮影艺术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中国动漫的文化底蕴,还可以起到弘扬传统艺术的作用,更将传统艺术中无形的东西通过动漫让更多的人去理解。现代动漫从传统皮影艺术借鉴造型元素,不是简单的直接嫁接传统皮影造型,而是提取皮影中的造型精华元素,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再创造。以求达到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动漫艺术的较好结合。
对现代动画从传统皮影人物造型中吸取设计元素,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借鉴创新:(1)面部造型。面部是整个皮影人物造型的关键和重点,在皮影人物造型中有这样一句口诀“眼眉平,属忠诚。圆眼睛,性必凶。线线眼,性情柔。豹子眼,性情暴。”[5]在现代动画造型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典型造型特点。(2)头饰。在皮影戏中,头饰主要有发型、帽、冠、盔、巾等。不同的人物,其头饰不尽相同,主要用于区别不同人物官阶和身份。在我们的动画造型设计中,对头饰这样的细节设计有些单调雷同,通常整部片子下来,人物的头饰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在这一方面,现代动画人物造型有所欠缺。(3)服饰。任何一位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需要搭配与之相符的最能突显人物气质的服装,而这一点在皮影戏中表现的尤为突出。(4)人物造型比例。皮影的人物比例一般为头长的四倍或五倍,与正常的人物比例1∶8相比,其造型夸张头部、面部重要部分,使其人物性格突出。依照皮影的比例变形法则,我们可以举一反三,发掘出更多的造型比例,1∶3、1∶2甚至是2∶1、3∶1。在不脱离现实的基础之上,对我们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进行适当的艺术夸张。(5)人物造型形制。皮影的人物造型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这有助于表现人物特征,但是略显呆板,缺乏生动活泼的画面效果。在现代动画中,对同一个人物可以设计出多维造型,除了侧面可以有正面的,背面的等等。在人物造型形制方面,现代动画人物造型可以大胆的改进传统的皮影人物侧身形象。
5结语
对传统皮影艺术真正的“保护”不应该仅停留在博物馆里、在画册里、在光盘里、在录音里、在文字里,更深意义的保护应该是让传统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的生存环境中找寻到自己恰当的位置,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也就是我们要关注传统皮影艺术的现代价值体现方式。
对于传统艺术的现代价值体现方式,除了采取有效措施对皮影实施抢救和保护外,更应该给传统艺术一个载体,使之与现代艺术能结合起来。在发展现代艺术的同
时,也传承保护了传统艺术。陕西剪纸艺术大师贾四贵认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当代价值必须和现代的故事、表达方式结合起来。例如用年轻人喜欢的动画片方式展现古朴的剪纸、皮影艺术是个创新,而且故事的内容也要贴近现代百姓生活,有时代气息。他说:“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文化,是发自心灵之花,是第一手创造,要把历史和现实的原生态结合起来,把远古的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
既然传统艺术是一种生命存在,它就不可避免地在与自然、社会、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发生变异。这种变异,有正负两个方向:负向为畸变,正向便是创新。它是生命自身在面对新的生存环境时,自我实行的一种调节与变革。这种积极刨新,促使保护对象得以应时而变,推陈出新,生生不息。
综上所述,这正是传统皮影艺术的再设计,其目的不是在于完全摒弃传统艺术,而是用这种“再设计”之后的作品来起到宣传的效果。在树立起民族文化的品牌之后,让人们更多的回来关注传统皮影艺术,其实质是一种用技术养文化、用文化承载技术,这一过程中满足当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3]。最终,达到文化传承、技术推广、人民需求、民族品牌互惠互利的效果,产生多赢的局面。陕西作为一个文化大省,有太多值得我们挖掘的珍贵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文化,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政府行为,它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而在目前国内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有机的结合文化产业中的各方面优势,整合资源,在保护祖先文化遗产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8992.
[2] 马东平。行动与反思——对环县道情皮影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及趋势的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02):174183,207.
[3] 曹国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构建[n].中国文化报,20060211(003).
[4] 黄宸翰,冯东。浅析皮影艺术元素对民族动画品牌塑造的影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4042,51.
上一篇:实用表彰获奖通报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