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职业心理(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职业心理范文1

事件回放 女白领深夜难眠征人“暗睡”,要求没有肌肤接触

2009年9月18日晚上10点07分,宁波市女网友“粉红色DE回忆”在当地一家论坛上发帖,帖子的标题叫“陪睡”:我想在这样的雨夜,无数人都是夜深了却难以入眠,痛不欲生……而我也是其中之一。多么想找个陪睡的人……不管如何,第二天醒来我总是有满满的幸福……有没有陪睡的人啊,看着我睡觉,陪着睡觉啊……她在最后还声明: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有陪睡的职业,没有肌肤接触的那种。

这个帖子的标题就足够让不少网友浮想联翩,点击量一路飙升到160多万次,10000多名网友回帖。不少应聘者跃跃欲试,有些还明码标价,纷纷留下自己的QQ号码,还有直接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

网友“瑞瑞”在回帖中明确表示自己愿意接受这份邀请:“我需要钱,不会有不良想法,第二天早起,还可以帮你去买早餐,本人23岁,身高米,希望工资100元/晚。”网友“披着羊皮的狼”说:“我初级催眠师可以不?”还有一些厚道的网友表示担心,还善意提醒楼主注意保护自己。

不少网友说“让男人陪女人睡觉,怕把持不住”,“粉红色DE回忆”在跟帖中又做出澄清:职业陪睡是经过训练的,心理训练那关就更加强了。要求陪睡的人是坐着的,在睡觉的人睡之前讲点故事,或者读报纸等等,讲点快乐的事,或者只是安静的陪同。“我希望的就如火车卧铺那样的,旁边有人陪我就好,为的是那份安全感。”

记者和“粉红色DE回忆”进行了交流,她表示,自己是个外地人,一个人在宁波工作,晚上特别感到孤单,所以想找个人陪睡、讲故事。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她也希望动机不纯的网友不要再骚扰她。

网友豆豆认为陪睡是个人隐秘,不应在网上公开,对“粉红色DE回忆”的做法难以理解。

网友杨琪说,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发帖者的心态不是一般人所有的,无论应聘者出自什么样的心理,从社会舆论角度来说,都属于非正常的情况。虽然女孩限制了陪睡的方式,从某一角度来说,是对招聘陪睡这一尴尬话题的勉强辩解,但那是一种天真的想法。到了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引狼入室,到时候后悔的可能是女孩本人!

无独有偶,9月20日,一个女孩也在网上发贴想找人陪睡,此贴一出,立刻引起轰动。有说她的,也有说她想出名的,此事引起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我和你说”记者蒋维荣的关注。她通过电话采访了那个找人陪睡的女孩子,原来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人际关系及工作表现都挺好,只是最近室友搬走,父母又逼着她结婚,于是觉得既孤单又焦虑,就想找个人陪睡,就像小时候父母看着自己睡一样。

那这个女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呢?电视台就了解到的情况专程请心理专家李开作了分析。

李老师认为网友只是从“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并不一定正确,室友搬走,父母逼婚都是导致她发这个贴的一个诱因,但她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希望找一个懂她爱她的人结婚罢了。

深度追踪 探秘职业心理陪睡

那么。职业心理陪睡有没有这一行业呢?职业心理陪睡真能治好患者的失眠吗?职业心理陪睡是科班出身,还是临时出场。这种神秘有没有给他们自己带来职业病?

“陪睡”成了真正的陪睡者,也深夜难眠

口述人:许晴,女,25岁,江西省九江市人。现在深圳市 采访整理:老九

大学毕业后,我四处找工作。但许多公司得知我主修心理学时,都觉得对他们公司派不上用场。就在我为工作焦头烂额之际,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说自己叫杨期军,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看了我的简历,想约我到他家里面谈。

那晚,我如约来到杨期军的家里。他说自己压力很大,每天都无法入睡,严重影响工作。看到我的简历后,他突然想到,也许心理学催眠可以帮他,如果我能让他安然入睡,他会给我可观的报酬。

说实话,我的确从书本上学过一些催眠知识,但从未付诸实践。我只能硬着头皮,运用心理学知识和他聊天,不断给他暗示,要他放松,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柔和一些。但那天的催眠效果并不好,他很晚才入睡。

第二天,我为他制订了整套催眠计划。晚上10点,杨期军穿睡衣躺在床上,我搬来椅子,坐在他旁边。我多次给他暗示,但阻抗明显。有一次,他好不容易睡着了,片刻之间,身体又像触电一样,强烈地颤了一下。我听到他轻轻叹息一声,这次的催眠又失败了。

我非常焦急,却又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打电话询问大学教授。教授说催眠最重要的是让患者有安全感。因为心理疾病患者大多不愿与外界沟通,对心理医生充满与生俱来的戒备。

教授的话,让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什么。催眠时我坐在床边,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好像试图挖掘对方的秘密,他又怎能安然入睡呢?

可是,我该怎样消除杨期军心中的戒备呢?我用了整个下午研究教授给我的心理网站,发现上面有则新闻说德国有家心理诊所,为了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消除对方戒备,手牵手与患者在一张床上睡觉,他们把这项新业务取名为“陪睡”,据说效果出奇的好。

看到这则消息,我眼前一亮,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晚上,我羞怯地向杨期军说出“陪睡”方案,并提醒他,这只是工作,不能有非分之想。

杨期军心领神会,穿着睡衣,乖乖躺到床的一侧,我也和衣躺在床上。然后我缓慢握住他的手,和他聊天。我不是以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身份为他催眠,而是单纯地聊天,我相信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果然,一个小时之后,杨期军响起均匀的鼾声。而我也在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已是清晨。我有些羞涩又有些甜蜜,毕竟,我从未和陌生男人躺在同一张床上睡觉。如果他图谋不轨,我只能束手就擒。我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相信他,而且还睡得这样安稳。

这次催眠成功,让我信心大增。杨期军也对我赞不绝口,说他很长时间都没有这样安稳的睡眠了。短短几天时间,我们已亲密如旧日好友了。

有天晚上同睡在一张床上,杨期军的呼吸急促起来,当他的嘴唇凑上来的时候,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激情之后,我倾听着他沉稳的呼吸,心里却杂乱无章。我从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咨询师,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陪睡者。我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赚取酬劳,这是理所应当的。但我出卖了身体,如果杨期军给我更多的钱,我该接受吗?

我不知该怎样面对杨期军了,但他就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到了晚上,照样搂着我入睡,激情欢爱。一个星期后,他给我丰厚的薪水,我接过那些钱,觉得烫手,因为那些钱,不单单是我用专业知识换来的。

我想自己应该离开杨期军了,这段不算感情的感

情是不会有结果的。

离开杨期军,为了生存,我依然做着陪睡催眠的业务,只是我习惯性地伪装起来,让自己不受到伤害。

有一天,有一个患者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安稳入眠呢?我轻轻叹息一声,其实我自己,何尝又不是深夜难眠?

我的心理陪睡对象都是女的

口述人:莫云彩,28岁,湖北省仙桃市人。现在武汉市 采访整理:杨柳

我在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咨询中心的业务范畴中,催眠可谓是个重头戏。当患者需要心理陪睡时,我也会欣然前往,因为我的催眠对象都是女的。我丝毫不担心陪睡会出现什么骚扰,而且每次都很成功。

前不久,我接待了一位姓陈的女士,35岁,是某知名幼儿园的园长,有一个可爱的6岁男孩。她事业非常成功但婚姻却不美满,长久以来,夫妻性关系不和谐。除此之外,这位漂亮的园长在与异性接触时,常常拒人千里,尤其是面对身材高大的男性时更是感觉紧张和难受。对此,陈女士自己的解释是,可能与很多年前自己被抢劫的事情有关,因为那名劫匪刚好就是一名身材高大的男性。

陈女士多年来一直重复做同一个梦:自己处在一片空旷的荒野中,很想跑出去,但不知道向哪里跑。梦中感觉很紧张、无助和害怕。对自己不和谐的性关系和奇怪的梦,她一直感到很困惑。陈女士来找我咨询时,我对她说,心理困扰和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即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人们的潜意识储存一生中所有的经历记忆,如果潜意识储存了一些错误的指令或消极的情绪,必然要出错。平时,人的意识很难跟自己的潜意识沟通,但在催眠状态下,催眠师可以引导来访者的意识直接与潜意识沟通。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心理陪睡催眠比较合适。征得她的同意后,她的丈夫趁机出差了。我住到她的家里,和她躺在床上,开始心理聊天。在催眠的状态下,陈女士闭着眼睛,头脑清醒,眼前就好像在放电影一样,看着过去的事情在眼前上演。陈女士说出了童年时的一段不幸经历――原来她上小学一年级那年,有一天放学后她一人在课室里,突然有个五年级的男生闯进课室并锁上门,这个“高大”的男生把她围堵在墙角,并做出了猥亵的动作。那时她很想跑出去但又跑不掉,极度紧张和害怕……这件事,足以让一个7岁的孩子在心里留下一个黑灰色的印记。时隔近30年了,陈女士也许对这些只留下零星的记忆,但留下潜意识里的消极情绪却一直存在,对异性,尤其是高大的异性关系都较为紧张,甚至厌恶。她与丈夫性关系不和谐亦缘于此。

当人们遇到一些不堪的经历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宣泄、释放和安抚,这种痛苦的情绪就会在心里形成一个个心结。

因此,我用心理陪睡的方式帮助陈女士回到童年,打开心结,并改编“历史”,在催眠状态下,陈女士“痛打”了那名高大的男生,她说感觉自己很解气。

我用心理陪睡的方式解决了许多女性的失眠之苦,虽然心理陪睡让人浮想联翩,但我相信,关于类似“心理陪睡”的是非的争论,还会发生。有争论是好事,只有通过争论才能够明辨是非。不争论,只能够谬种流传。

专家观点 职业心理陪睡的出现,不足为怪

如今,社会上出现许多新鲜职业。职业心理陪睡上述个案来看,都是心理专业出身的人才选择做这很另类职业的。如果职业心理陪睡国家能允许的话,它应该是心理医生的分类。那么,国内心理咨询师市场整体现状如何呢?

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从学历教育开始设有心理专业,到2003年又开始出现职业资格培训和心理技能培训,它与传统学历教育不同,有固定的课时教材和时间,学生必须通过这个固定的课时上课、培训,考试合格后才能够获得心理技能培训证书。国内实际从事心理咨询师工作的人并不多,心理咨询师的缺口大概有30万至40万人,真正从业的人员大概只有4万到5万人。国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医疗和教育领域,以医疗为主;再有是从事咨询类工作,直接在心理咨询中心做心理咨询工作;还有一类就比较广泛了,属于辅助类的,如做培训、人事工作的,他们学心理学,会对现有的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

人们现在在物质方面已经发展得很好,但在心灵上面还是有空缺。从汶川地震来看,物质方面马上就可以得到满足,但是从精神层面、心理层面上来说,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持续供给的过程,所以说心理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培训还是被看好的。

据了解,广州各大医院心理门诊所接待的患者中至少90%存在失眠,甚至有些长期失眠患者自己乱服安眠药,加重了病情。而且,75%的失眠症患者存在“心理失眠”。这种失眠完全是由心理负担过重所致。在出现失眠之前,他们大都经历过一次或多次应激性事件,例如人际冲突、信任危机、缺乏社会支持、对他人的依赖得不到满足等,或一事在心,久拂不去,白天干扰多,晚上便涌上心头。对老人来讲,较多的是家庭冲突、夫妻吵架、子女不孝、邻里不和,或一个具体问题久未解决,如子女下岗,孙辈学习不好或面临考试、升学、转校,子女的婚姻或职业变动……老人心理脆弱,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成为应激源,成为失眠的重要原因。

在失眠慢性化的过程中,人的个性、对失眠的认识、睡眠行为起重要作用。调查研究发现。很多人都遭遇过短暂的失眠,最后形成长期失眠的只是少数。这部分人具有相同的个性特点:内向、敏感。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对自己的身体和工作能力缺乏自信,抗精神压力的能力不足,一有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就会影响睡眠。在对待失眠的问题上,过分关注周围环境。

职业心理陪睡的出现,也不足为怪。催眠,已成了都市人的“新药方”。古语云:“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正确的催眠就像一剂心灵的解药,能帮助患者找到隐藏在每天忙碌生活之下的病根,宣泄积聚的压力,促进心理的健康。因此,职业心理陪睡只要正确让失眠患者回到正常的生活,不掺任何私心,就能行得正,不怕任何打击。

大讨论 “职业心理陪睡”不接触肌肤也能赚钱,凭什么

职业心理陪睡被新闻媒体披露后,顿时引起轩然大波。一些不明就里的市民打电话来说,这还了得,催眠居然成心理陪睡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都市人因各种原因独守空房,说话的人都没有,睁着眼盼天亮。为此,职业心理陪睡也是一个新的行业出现。雇主想聊天就聊天,雇主想睡觉就陪雇主睡觉,第二天雇主起床服务结束,一个晚上一般200元左右。

作家肖琴则表示,作出一种新的尝试,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应该考虑得更全面些,把坏事想在前头,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触犯法律,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当然,职业心理陪睡也有可能出现性骚扰、犯或者易。事实上,陪失眠者睡觉,是消除失眠者孤独和寂寞的有效良方,也是满足失眠者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

律师杨永说,某些低俗刊物出现“陪睡”广告,记得前些日子江苏扬州也有孤寡老人有偿应征异性陪

睡的新闻。但舆论认为,该职业未经国家工商部门核准,属违法职业。公安部门指责,异性陪睡带有“”含义,为涉黄非法职业,应予以取缔。

记者就此事在网上与很多网友展开了讨论,支持心理陪睡的一方如是说――

扬子江:在就业难的背景下,应该说为许多学心理学的大学生解决了生活问题。现在每个人都有压力,有压力就会出现失眠。因此说,如果把这项业务做好,真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情。但如果任意给其戴上“易”的帽子,那无疑是一大棒子,会把“新生事物”给扼杀了。

许辉:几乎所以参与讨论的朋友都认为心理陪睡是比较疯狂的想法,心理陪睡也能赚钱?当我看完电视剧《谁懂我的心》之后,我认为,失眠患者需要的正是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不是简单地聊聊天就能赚钱,“陪睡”服务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供给的。

红红蝶恋花:“心理陪睡”招谁惹谁了?失眠者找个人陪着也好,把自己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开心也好,悲伤也好,说出来了就轻松了,因为旁边有一个人会跟你分享!不过找个女的陪睡要好些。

尽管有许多网友力挺“职业心理陪睡”,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许多反对的网友也谈了自己的想法――

林琪:心理陪睡如果陪的是一位异性的话,完全是欺人之谈。男女同居一室,人非草木,日久生情。网上有女网友征心理陪睡,纯属一厢情愿。现实生活中哪个男子真有“坐怀不乱”的心理定力,而且,春秋时代的君子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是在1000多年之后的元朝才被文人墨客编撰传播,是为其统治阶级的理学服务的,是否真有其人,无从考证,值得怀疑。

都市小芳:第一次听人讲出心理陪睡的词语,我甚感不解,哪里冒出来这个东西?一位专门在媒体做情感专版的朋友告诉我:“这是真的,有这么一个群体存在。”如果不是对这个朋友知根知底,深知她不说假话的性格,说实话,打死我,我也不相信这世界还真的有心理陪睡的角色,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社会群体。中国传统称呼有侍女、丫环、偏房、姨太等,现在有称呼为二奶、情人、等等。心理陪睡,这个词语包含有以上每个称呼中的一些含义,然而又与这些称呼很不相同,是一个含义颇为暧昧复杂而天难以定位的词语。现代社会中,身份的认同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有身份的认同,那么这个群体当然就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就难以得到保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4篇职业心理,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职业心理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职业心理范文2

关键词:职业心理 中职生 职业选择 社会环境

《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之一。本教材在对中职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其核心理论在于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环境条件,将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强调个体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由此可见,人的个性特征即个体心理因素对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选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生涯规划》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职业心理因素即职业价值观、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气质对其职业选择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政治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中职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心理调适。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环境,将自身的条件与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走出求职困惑,找到一份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职业心理因素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一)职业价值观

人们在对职业选择时,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人认为从事理论工作,做科学探究有意义;有人认为帮助别人的职业最有价值;有人认为做实际操作,能看到物质产品的工作很有成就感;有人看重职业能给他带来多少经济收入;有人喜欢有掌控权力的职业,做管理工作……等等。为什么刘社会上各种职业的价值评价不一样。这是因为各人对职业的价值观不同所致。那么,什么是职业价值观呢?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也就足说,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对职业给人的回报的偏好。比如,有人看重职业的稳定性,有人追求经济同报,有人希望得到自由等。不同的职业能满足人的不同需求,人们在职业选择时。会受到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做出不同的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无好与坏之分,但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过分利己,或脱离实战,那就不好了。

(二)职业兴趣

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人们会考虑自己对某种工作是否感兴趣,并将兴趣作为职业选择的参考之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的是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选择职业时,基于不同需要的个体同样也会有不同的职业兴趣。那么,什么是职业兴趣?职业兴趣是一个人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个人刘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职业定向和职业选择;促进智力开发,挖掘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职业心理特征。职业能力与人的职业活动联系着,并表现在人的职业活动中。简单地说,职业能力就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个体具有某种职业能力,就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职业活动,而且职业能力的大小决定着职业活动效率的高低。职业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一般职业能力,是人们在各种职业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础能力,它们广泛地作用于各种职业活动之中,并保证人们顺利、有效地掌握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特殊职业能力则是为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并在某种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的综合(特殊能力: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数学计算能力、绘画能力、机械操作能力、空间判断能力、知觉细节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等)。要保证成功有效地完成某项工作,既要有一般能力作为基础;又要有特殊能力的支持。在选择职业时,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能力特性,认识到自身的能力适合干什么职业。

(四)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是指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不同的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职业性格,要适应这一职业,就必须具备或培养这一职业要求的性格特征:如果某个从业者具备了他所从事的职业的职业性格,那么他就能够更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相反,从业者的性格不适应职业性格要求,那么他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寻找更合适的岗位,未来的发展可以更顺利一些。

(五)职业气质

“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常说的“禀赋”“脾气”相近似。气质足使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稳定性的动力特征。每个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如有的人急性子、有的人慢性子、有的人情绪容易变化,有的人情绪很稳定等,这就是气质差异。气质会影响人活动的特点、方式和效率,所以一定的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某些气质特征。如军事指挥、外交人员需要控制情绪的兴奋性,表情不外露;而演员、营业员、推销员则更需要热情奔放,情绪舒展、笑口常开。个人的气质特点不以活动的内容为转移,它表现出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特性。一般人们把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适宜不同的职业。所以,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气质特征。

二、中职生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及表现

日前,职业中专生在职业选择时,心态很茫然,他们没有合理地分析自己的职业心理因素,全面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和适合干什么,在择业时盲目追求,随大流;同时,对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什么能力缺少深入了解,对社会的职业需求、人才情况也不清楚,在职业选择上过于理想化或盲目化,从而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或者找到职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不是被辞退就是不辞而别。往往在求职过程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中职学生感觉自己的学历层次不高,在高学历人员不断涌现、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怕工作不好找,怕用人单位看不起自己,因而对就业前景信心不足;有些同学盲目乐观,相信凭自己的本领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有些同学成绩较差,他们对自身的条件缺乏信心,内心焦虑和担忧;有些同学显得很轻松,他们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家长身上,认为父母亲会利用各种关系替自己找工作,不用自己操心;有些同学缺乏竞争意识,听天由命、随遇而安……种种择业心理表现反映了职业中专生在职业选择上存在着心理误区:

(一)缺乏对职业的全面认知和和自我职

业适应的认知

一些学生对社会职业缺乏系统伞面的了解,职业知识较贫乏,对于自己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清楚;另一方面,对职业心理因素即职业价值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气质等对自己职业选择的影响认识不到位,因而缺乏自我职业适应的认知。这些情况容易造成中职生在择业时追热门、随大流;过高估计自己或过低认识自己。这样,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表现:盲从、自卑、依赖、焦虑等等。

(二)自我定位偏离现实,择业期望值偏高

由于对我目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导致中职生对自我定位偏离现实,择业时存在过高的期望。例如,过分强调职业的社会地位,追求高薪高酬职业,片面强调就业地区,怕吃苦,图轻松等等。

(三)没有处理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二者的关系 有些中职生在择业时,对职业的价值取向,主要着眼点是从个人的利益、前途和爱好等出发,过分注重个人价值,忽视社会需要。这种情况也会影响到求职的顺利进行。而正确的择业,应该既要根据个人需要又要考虑社会需要,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达到求职的成功。

总之,当前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择业心理和误区,影响了职业选择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帮助中职生克服择业的不良心理,调整好择业心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

三、中职生择业的心理调适

(一)帮助学生全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首先,在德育课教学中,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气质、职业价值观等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择业选择的。重点学习这些个性心理特征的含义及类型,进行一些职业心理测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和思考,学生对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认识自我,然后初步考虑可能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学生还要了解不同职业对求职者个人素质和能力的不同要求,这样,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而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

(二)加强中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毕业生求职过程不仅仅是一场能力的竞争,电是一场心理素质的挑战。与大学生相比,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因其文凭偏低而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中职生的就业而临严峻考验。许多中职生在求职前后存在着不良的心态:焦虑、自卑、盲目、恐惧、依赖、挫折感等等。中职生必须对求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减少求职带来的不良心理现象,影响求职的最终成功。那么,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呢?

首先,要正确对待挫折,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求职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可能会遭受不断的挫折。中职生平时要培养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要学会自我调适,进行自我鼓励,保持积极心态,讲究求职策略,学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及时改变观念,做出新的决断,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其次,要培养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要对自己的学识、能力,智慧乃至于才能、事业、追求充满必胜的信心。树立自信心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中职生只有学好专业,发展特长,全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才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首先,要立足现实,准确定位。过于理想化的职业选择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要处理好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在求职时,心态要平和。立足现实,要考虑自身的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职业的期望值,有吃苦的准备,从基层做起,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其次,要正确处理职业与金钱、名誉,地位的关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四)配合学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德育老师配合学校积极开展中职生健康择业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勇于竞争,做好择业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受挫的心理准备,以及求职自荐、面试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准备;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理想教育和形势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就业心态。

(五)指导学生求助于职业心理咨询机构

职业心理咨询机构能够帮助求职者自我了解、提供信息或者进行职业心理咨询等援助行为。因此,即将步入社会的中职生,职业咨询能为他们找到人生目标提供很大的帮助。德育老师引导学生求助于职业心理咨询机构,进行职业心理咨询是中职生释放心理冲突,调适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总之,随着职业的复杂化和高深化,现代社会出现了林林总总的职业部门和职业岗位。而职业在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为社会做贡献的岗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所以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认真而慎重。在择业前,必须进行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自己的个性类型及其职业适合性,了解社会环境对职业的需求情况。这样,既能有的放矢、方向明确,又可树立一个良好的职业自我形象,最后获得职业选择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钱景舫。生涯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3][6]刘月岩心理健康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唐凯麟,蒋乃平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职业心理范文3

关键词:心理韧性;职业心理素质;影响

1问题的提出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能通过个人的职业来实现。职业选择的正确与否也影响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于个体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困境和挫折,如何解决好这些难题,对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能帮助个体平稳的度过困难时期。在职业活动中,心理韧性和职业心理素质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共同对个体的职业活动和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2心理韧性的相关概念

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研究始于美国,一般认为心理韧性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盒挫折的‘反弹能力’”。[1]所谓“韧性不仅意味着个体能在重大创伤或应激之后恢复最初的状态,在压力的威胁下能够顽强持久、坚忍不拔,更强调个体在挫折后的成长和新生”。[2]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对于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韧性也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得到发展,从而在未来更好的应对困境。目前的研究都大量证明了心理韧性的发生机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保护性因素与危险因素共同制衡而产生作用的。Richardson(2002)“所提出的过程模型是从瓦解与重新整合以及意识与无意识选择的角度来看待韧性的”。[3]这个模型指出,个体生活出现变化时,个体的“身心精神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为了继续维持平衡的状态,会调动自身多个保护性因素与这些变化相抗衡,但是当压力过大,个体自身本能地抵抗失效时,这种平衡状态就被打破,而个体必须对现有的认知模式进行改变和调整(比如世界观、价值观、信念体系等),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平衡,这种新的平衡可能比原有的水平更高也可能更低。实际上人在一生甚至是同一时期会遇到多个应激源,不同的应激源会对心理韧性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实就是保护性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相互抗衡的过程,只有在保护性因素处于优势时,个体才会良好适应,利用心理韧性度过困境并使心理韧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模型的价值在于强调心理韧性是人们有意识进行选择的一种结果,与普通意义上的“复原”是存在区别的。

3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概念

学界一般认为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在职业行为上的表现和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其职业生活的适应性程度”。实际上职业心理素质是完成职业相关要求的基础和必要保证。职业心理素质的研究在我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则是更新的一个概念,未有明确的定论,但是根据职业心理素质的定义和其研究的内容来看,职业心理素质的结构主要是指个体为适应特定的职业需要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包括相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等心理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一是职业意识,及职业活动的调节成分;二是职业技能,即从事特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张大均(2003)的研究中“指出职业心理素质作为个体从事特定职业所需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是评判其在未来职业活动中的成效和相应进行职业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在对职业心理素质培训方面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培训范围已经延伸到个体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之中,主要包括职业定向时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和生涯教育中的职业心理素质培训,全面多方面提高个体的职业心理素质,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满足个人职业价值的实现。

4心理韧性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面对困难、挫折、逆境时所产生的内在反应,同时也包括个体所拥有的保护性因素的力量(社会支持系统等),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是个体能够顺利度过困难的重要保障,而通过一次次面对逆境,个体的心理韧性也会得到成长和发展,整合为一个新的动力系统,为个体提供更好的支持;个人的职业发展在一生当中是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生命构成中很大一部分,如何实现职业的顺利发展对于个人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心理素质就是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心理素质可以帮助个人获得成功,它是个人职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不可否认的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而生活、家庭、感情中所遇到的困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职业的顺利进行。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心理韧性和职业心理素质,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困难对职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帮助职业的顺利发展。心理韧性与职业心理素质可能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更好的应用在心理韧性提高和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去,保证我们职业生涯的顺利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4).

职业心理范文4

高职毕业生的一般心理问题

1、就业焦虑心理。就业焦虑是指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焦虑不安。个体对多种生活环境的担忧或对现实危险性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焦虑。美国心理学家贝克的研究表明:焦虑水平与对结果的不现实期望和幻想有关,所期望和幻想的结果越严重,焦虑水平就越高。高职毕业生若自我定位不当,面对就业挫折,精神就会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有的毕业生认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进入社会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些人际关系是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少有接触的,他们没有勇气去面对所谓深不可测、复杂多变的社会。高职毕业生的这种过度或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就业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2、自卑、保守型心理。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鄙视等否定的情感,是对个体的得失、荣辱过于强烈的一种心理体验。当这种自卑心理严重时就可能发展为自暴自弃,甚至失去生活乐趣。高职大学生刚进大学时都比较自信,然而在日后的比较中发现自己无论在能力、成绩以及特长、素质等方面都很一般,甚至不少方面远远落后于本科学生时,强烈的自卑感就会严重地困扰着他们。在就业时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和问题,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而是悲观地认为自不如人,以消极的态度面对,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主动性,往往与许多适当的机会失之交臂。

3、抑郁、压抑型心理。抑郁是指在长期持续的精神刺激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情绪低沉、忧郁、沮丧、自责、压抑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状态。由于学历偏低、就业困难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等因素的长期困扰而产生抑郁、压抑心理,同时由于抑郁的心理又阻碍了其正常的就业,由此产生的挫败感又将加深抑郁。这类高职毕业生频频向其向往的单位投递求职材料,但往往很少接到回音,在漫长的等待回音中,在希望与失落之间,他们的情绪很低落,有的甚至对求职失去信心。此类心理问题更增加了他们就业的难度。

4、浮躁、盲目型心理。在求职择业过程中,高职毕业生面对求职择业过程中千头万绪的事情,心情浮躁不安,是升本科还是就业,是暂时找个单位上班以后再调整还是找不到合适单位就不就业,是选择专业对口单位还是挑选单位的地理位置等等问题使他们难以应付。这类毕业生没有主见,盲目从众,心态浮躁,最终不会顺利升学或就业。

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毕业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经过几次挫折才最后成功是正常的。在就业过程中遇到许多心理冲突、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高职毕业生在遇到就业问题时应及时调整心态,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1、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与实惠,高职毕业生必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能怨天尤人。同时高职毕业生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在择业时要看的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当前高职毕业生学历、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的前提下,获得一个十分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先选择一个职业,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实际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建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高职毕业生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工作的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一生发展的影Ⅱ向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因此要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能够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较差,但发展空间大、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高职毕业生要建立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实现正确择业。

3、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我,主动寻找机遇。高职毕业生择业要知己知彼。知彼就是要了解择业的社会环境和工作单位,正确认识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要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扬长避短,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要知道自身存在的某些缺点并不可怕,可以先就业然后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克服缺点,发展和完善自己。

48 529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