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精编3篇)
【导言】此例“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产学研结合1
一、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作为新兴的产学研合作理念,主要是指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以资源共享前提,共同分担风险和分享成果与效益,通过产学研的相互融合,建立分工合作的协同机制,继而进一步促进技术的创新。同时,在产学研的研究中,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我作用,在协同机制互动中形成高效率的质的变化,并创造新的价值。
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中存在问题探究
(一)合作层次不高。产学研合作现阶段更多的是只是在合作开发、技术转让以及委托开发等较低层级上的合作,在建研发机构与技术联盟等经济实体的高层级合作还是相对较少。这窘境的成因主要是相当部分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与科研方技术水平差距甚远,加大了技术转化合作成本,致使各方增大了合作风险,更甚者过多地把合作风险转移到科研方,导致各方在高层次上的合作空间收窄,合作意愿降低。(二)合作动力不足。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合作发展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有着不尽相同的需求,高校、科研院所较重视个人的荣誉,追求学术成就和实现自我价值,加之相关单位分配机制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公等现象,使高校、科研院所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活力不强;对于企业来说,因体制等问题出现短期行为,缺乏科技需求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导致合作动力不足,削弱了技术创新的发展。(三)主体间协调性不高。在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中,针对各个合作主体之间的协调性要求相对较高,而协同机制建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相互协调融合,突破体制与机构的束缚,最终实现创新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及共享互动等。目前,因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和协调,导致在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中,依然存在“各自为政”等问题,严重阻碍产学研各主体间的协调性,难以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四)协同机制不完备。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上没有完备的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机制等配套机制提供有力保障与支持。基于利益分配不均衡、各自为政的发展现状来说,俨然严重影响创新主体对技术研究的积极性。另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配套政策时,仍存在诸多不完善,致使相当政策难以落地,导致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难以满足产学研协同创新技术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建立健全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
(一)高校、科研院所方面。第一,建立创新机制。首先,高校之间应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目前,我国科研院所之间、院校之间、以致高校院系之间,存在较多的壁垒,导致资源无法实现共享。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的建立,便是对资源实现共享,进而使社会利益实现最大公约数。其次,建立评价机制。高校之间应坚持评价多元化,完善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的评价机制,满足社会需求。第二,搭建合作平台。优化跨学科研究,打破传统型分门别类的研究方式,突破高校、科技院所与企业之间、高校之间、院系之间的束缚,积极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强化科学技术成果的研究。建立技术创新协同机制,遵循利于技术创新、风险共担、共享开放互利等原则。协同创新机制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形式:人才培养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平台、产业化平台等。总体而言,应强化产业集权与高校之间的深入融合发展,积极建立起形式多样化的创新平台。(二)企业方面。企业作为产学研研发经费的主要提供者,是产生研发成果的首要诞生地。科研成果的转化,仍然要以企业为支撑,故此,企业在技术创新协同机制中应占据主导地位,优化市场机制对科学技术资源的指导作用。纵观国际上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通常设有自己的研发技术团队或者研究所,而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创新,仍然止步于盲目模仿以及等待喂食上,过于关注重复建设以及技术引进,忽略对技术的创新与消化,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步伐。企业应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所,转变以资金和劳动力为依靠的经济增长方式。(三)政府角色定位。第一,政府明确角色定位。在进行产学研创新技术发展过程中,首先,我国地方性政府,应主动承担起公共服务的本职智能,积极为创新主体提供应有的服务,为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以及政策服务等。在这几种服务中,信息服务居于首要位置。政府各个部门应按照现阶段已经掌握的资源,为相关的创新主体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信息,并且政府各部门应携手努力完善信息反馈机制,为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持。其次,政府各个部门应按照产学研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现状,该放给创新主体的权要放足,放到位,为创新主体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第二,政府实施政策协调机制。在对产学研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的建立中,企业的发展与高校智力支持及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之间不可分割;同时我国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正常运行也与企业的资金支持紧密相连;而我国科研机构、企业以及高校之间的有利合作则是以政府的合理指导为前提的。因此,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的建立中,政府要实施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利外部环境,为各方提供支持。同时,进一步出台教育政策,深化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科研政策,为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在政府的科学指导下,有利强化各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
四、结束语
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创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强化产学研创新机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以科学且积极的态度,引导产学研技术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保障机制,明确角色责任定位,引导创新主体单位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为技术创新单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强化产学研创新机制的有利发展,促进产学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梁帅,李海波,李钊。科研院所主导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海洋监测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8):1-6.
[2]蒋伏心,季柳。产学研合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07):132-138.
[3]王海军,成佳。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研究——技术绩效和协调机制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06):174-179.
[4]樊霞,陈丽明,刘炜。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倾向得分估计研究——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实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02):63-69.
[5]朱桂龙,黄妍。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以生物技术领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1):47-54.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上面的3篇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产学研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产学研合作调研报告2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研究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和局限。传统教育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技术和教学管理以及校园科技化、信息化、人文化氛围建设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不利于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挥,更不符合时代进步、科技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2.高校科研能力增强的需求。与此同时,高校科研实力的增强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科研、产业化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和完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成为每个高校的重要任务。
二、高校产学研教育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目的难以达成一致。高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具备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进行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而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是适应社会经济和市场的需要,以增长效益为根本目的来营销产品或服务。前者的核心是教育,后者的核心是利益。
2.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机制不够健全。第一,政府未能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教育中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缺乏相关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教育法律规定。第二,政府对高校进行产学研模式人才培养教育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第三,地方政府对本区域内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缺乏统一的、灵活多变的协调。
3.高校产学研教育基础薄弱。第一,产学研合作模式培养体质缺乏至上而下的统一布署,只有极少的高校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管理机构;第二,受传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在教材、教法、教辅等方面存在极大不足。第三,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奖惩管理机制,导致教师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第四,高校设立专门用于产学研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的专项基金极少,几乎没有。
4.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社会效应没有得到认同。第一,一些社会人士不认同。有人认为,高等院校应以学习专业知识为根本内容,对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持否定态度;第二,就业单位不认同。某些企业在招聘时,以学生的学术评分作为审核是否参加面试的标准。
三、优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措施、方法和途径
1.考核模式多样化。设立多样的考核模式,如实施综合考核标准,即将工作量考核、技术转移考核、专利考核、产学研合作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实施多种组合激励方式,如专利共有激励、股权激励、工作量考核激励、受益分配激励、技术经纪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都可以极大地促进教师从事产学研合作工作的主动性和信心。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让学生在企业中提供实践和操作中提升其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发现问题撰写调研报告或科研论文,从而提升其创新素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既帮助社会企业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又解决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还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实训岗位,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
3.校企双方转变思想,更新合作观念。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与国家、区域经济的发展相一致,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的,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企业也应当认识到高校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向高等院校开放,与高校建立长久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汲取高校先进的理论经验、科研成果及先进知识文化,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做一条产学研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
4.健全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为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提供坚实的平台。第一,设立专门的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管理部门;第二,抓好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制度建设,在技术转移、股权激励、专项资金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实施细则,让产学研模式教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制定符合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符合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的学科专业体系、课程教学体系、实践实训体系、评价跟踪体系和优势对比体系。
5.发挥政府主导功能,优化产学研合作外部环境建设。第一,建立健全地方校企产学研合作模式教育法规,明确规定合作的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纳入地方教育法规之中;第二,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经费保障体系,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发展资金,对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进企业、高校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三,实施明确的赏罚分明制度,对于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企业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第四,积极协调区域其他单位和部门。
6.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设立创业苗圃,用来培育大学生好项目、好创意。
参考文献:
[1]刘光杰。产学研合作有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比较[J].商业视角,2012(697):80-81.
[2]李仙娥等。国内外产学研合作研究动态评述[J].价值工程,2010(26):9.
产学研合作调研报告范文3
要坚持把学习贯穿始终,同志们分析检查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在查摆突出问题上求“准”剖析问题根源上求“深”明确发展思路上求“实”不断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今天,根据市委的部署要求。召开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转段动员大会,主要是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对下一阶段决策部署和分析检查工作作出安排。下面,讲两个问题。
一、前一阶段工作情况
以开展“三学三比”活动为载体,讨论调研阶段。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活动开展扎实有序
一)加强领导。
落实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加强对活动开展的组织领导。把两项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注重强化政治责任,领导班子亲自谋划、亲自动员、亲自牵头。明确工作目标,进行深入发动,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把讨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进入学习调研阶段后,局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布置调研阶段的各项工作。制定了工作日程表,将每项工作细化量化,明确责任科室、负责人和完成时间,确保各项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将活动开展的动态通过我局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网页和党建工作信息简报及时,加强工作交流。活动开展以来,出版了党建工作信息13期,专题网页上信息15条。其中向市实践办报送信息13条,被采用1条。同时,加强对下属单位开展活动的督促检查。局派出督查组,由局领导带队,对市农技中心、农科中心、疫控中心、生物所、种子所、蕉菜所、农检所7个下属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听取各单位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汇报,对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进行指导,并针对各单位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效促进了活动的有序开展。
思想认识切实提高
二)精学深思。
也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把抓好理论学习摆在此阶段各项工作的首位,理论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水平、增强理论修养的重要途径。多形式认真组织学习,把学习贯穿活动始终。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市经济社会双转型时期,要进一步推动农业大发展,就必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农业发展的正确选择。要结合农业部门和自身实际,努力改造世界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重点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辅导资料》等读本,一是精学重点内容。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央、省、市开展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以及各级领导的有关讲话精神。党组理论中心组于月日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学习会。同时,将《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辅导读本》等辅导资料发到各科室,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自学,深刻领会,做好学习笔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来。
根据市委市政府近期提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二是抓好专题辅导。为促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优化调整第二产业,精细发展第一产业”发展思路,于月日在会议大厦举办了精细发展农业专题报告会,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作专题辅导。局系统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各镇街农办和农技中心主要负责人共35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立足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科学分析了精细发展第一产业”深刻内涵,对我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探索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新思路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党员领导干部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三是抓活学习交流。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带头撰写了19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局主要领导还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问题在日报》上谈思路、谈观点,发表笔谈文章。同时,采取征文的形式,征集局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心得,装订成册,发放到各单位互相学习。各党小组也通过小组会议,召开了8场学习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
主题实践积极主动
三)树立标杆。
突出问题全面理清
四)广征意见。
广开言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了为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采取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接访基层群众等形式,利用“三农”热线电话、局长信箱、机关网站等各种渠道,就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将《征求意见表》发放到局机关全体人员、下属单位负责人、镇街农办和农技中心负责人以及市有关单位代表。共发出调查表250份,收回238份,回收率达到95%。通过认真梳理总结,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香蕉产区农民收入下降、农村集体分配过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仍需加强等6个突出问题。
思路对策有效明晰
五)深入调研。
结合农业部门实际,一是选题贴近民生。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及时查找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重点就解决农村区域协调发展、农村集体福利分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开展调研,力求为破解“三农”难题献计献策。
初步构思了解决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对策,三是思路贴近实际。如“推进农村区域协调发展”调研组经过深入调查。提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市新一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应在科学合理地重新界定欠发达镇村、继续加大组织统筹力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基础上,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造血”与“减负”相结合、发展经济与发展社会事业相结合、重点突出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在强化统筹意识、减轻公共负担、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等9个方面落实新举措、取得新突破。
学习更加深入,学习调研阶段。认识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二是虽然“规定动作”完成较好,但“自选动作”不多,特别是具有农业部门特色的活动不多,形式不够丰富。三是部分调研课题涉及问题比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还未完成调研报告。对这些问题,将及时整改,查漏补缺,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一阶段工作意见
局解放思想学习讨论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别转入决策部署阶段、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从5月9日开始,接下来。5月底结束,主要工作以开展“两会一评一公开”为载体进行分析检查,提出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这一阶段工作,重点是五个抓好”
一)抓好思想认识的深化
主要任务是检查分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状况,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进而查找出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只有把状况分析清楚,才能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动力;只有把存在问题找准,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只有把主客观原因弄清,才能为创新体制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只有把经验教训总结好,才能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的规律,形成符合科学发展的举措。因此,要继续抓好深入学习,认真学习中央《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读本,把学习贯穿始终,更加系统、深刻地认识科学发展观,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以学习的不断深入,促进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
二)抓好分析报告的形成
三)抓好规定动作的开展
严格按照市委的部署,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党员会议、组织群众评议、公开分析报告等“四个环节”开展分析检查工作的规定动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结合单位的实际,切实抓好“四个环节”开展。
做好分析检查的关键环节,一是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也是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主要是联系单位和个人实际,局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安排在5月16日召开。着力分析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问题,查找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认识,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主要是向全体党员通报领导班子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二是开好党员大会。开好党员大会是党内评议的主要形式。局党员大会安排在5月26日召开。组织党员分组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并对报告进行集中表决评议。
还要组织群众评议活动,织好党内评议外。通过开门搞评议,鼓励群众建言献策,贡献才智。局的群众评议活动安排在5月下旬,主要通过会议评议、书面评议、网络评议三种方式进行。
对群众的评议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四是及时公开分析报告。评议活动结束后。进一步充实完善分析报告。报告正式定稿后,将通过印发给单位全体党员、部分参加评议的群众代表和在局机关网站张贴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抓好调研成果的完善
已组织开展了四项重点课题调研,前一阶段。并组织到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进行精细发展农业调研,取得了一定成果,受到很好启发。但是这些仅仅是阶段性成果,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调研,进一步弄清一些关键问题,进一步对调研成果进行补充完善。一要拓宽调研领域。完善四个重点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对照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局今年调研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拓宽调研领域,针对工作中存在问题继续开展调研。当前,要抓紧完成精细发展农业的专题调研,及早形成调研报告。二要挖掘调研深度。解放思想,就是要敢于思想、善于思想。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确定的各项专题调研,特别是针对前期调研中发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继续进行深入调研,挖掘调研深度,提高调研报告所提建议的质量。三要加快形成意见。调研的目的于转化为决策,解决实际问题。要尽快把前期形成的调研报告向市政府汇报,争取使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真正把讨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到科学决策上。
五)抓好边查边改的落实
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是市整个试点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市委的总体要求。坚持边查边改,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尽早启动创新体制机制工作。
从土地、环境、资金、产业结构等方面深入分析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一是明确精细发展农业思路。全面总结我市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快研究提出我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定位、目标和发展模式。深入探索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精细发展农业。
提出切实可行措施,二是促进香蕉产区农民增收。加强对香蕉产区农民增收工作的调研。引导香蕉产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强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鼓励农民转种甜玉米、蔬菜、木瓜等作物,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综合效益,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麻涌漳澎3000亩蕉田改种玉米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香蕉黄叶病的防治研究和试验示范,推广抗病品种和适当轮作的种植方式,减少病害影响。同时,积极探索增加种粮补贴、实行转种其它作物补贴、扩大农机补贴范围的办法,完善资金补贴机制,促进香蕉产区农民发展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深入分析我市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加快制订完善新一轮扶贫政策。进一步深化对农村扶贫工作的调研。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举措。要在科学合理地重新界定欠发达镇村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思路、探寻新途径,完善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轻欠发达地区负担、推行生态补偿、实施税收返还、倾斜用地政策、改善民生设施等方面的新机制,研究论证具体措施,加快出台新一轮扶贫政策,进一步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上一篇:国务院工作规则【精彩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