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优质10篇】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一篇】
今年恰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我十分荣幸地作为大学统一战线骨干培训班38名成员中的一员,参加了位于河北省平山县太行山东麓、滹沱河畔的西柏坡镇举行的为期四天的培训。在领略了乡村的秀美风光和感受了农村的质朴民风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在心灵上经过了一次洗礼,让我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动。
西柏坡,这个在中国地图上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指挥所所在地。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重要的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发出了一封封决定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电码,孕育出新中国诞生前最后一批重大决策的产生。与井冈山、延安相比,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是恰恰是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山村,对于新中国成立后能够迅速成长、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逐渐理解了什么是西柏坡精神,体会到了西柏坡精神的本质和内涵。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经过了很多磨难和历练,是一种种革命精神指引着大家不忘初心,努力前行,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如果说井冈山精神是:实事求是,敢创新路,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则体现的是: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延安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那么西柏坡精神的本质则可以总结为:“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以及“两个坚持”。
西柏坡精神的建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过八年多的艰苦抗日战争之后,经济停滞,民不聊生,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渴望过上吃饱穿暖的稳定生活。但是国民党不顾人民的呼声,派出胡宗南部队,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延安展开大规模的围攻。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政府决定转移指挥中心,选择了临近北平的西柏坡村作为新的农村指挥所。新指挥所的选择和建立昭示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远见卓识和雄图大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劳苦大众希望能够摆脱旧社会的剥削制度,真正能够当家做主人。这一切的关键是让人民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有屋可居。共产党在进入西柏坡以后,开展了分田地、均财富的运动,并且保证农民的劳动所得归自己所有的政策,让老百姓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建立了一个可以信赖政党的信心。从刘少奇同志1947年率先进入西柏坡开展土地运动开始,华北平原的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民们过上了有粮有蛋有肉的生活。给大家上课的赵新月同志用史料告诉我们,共产党给人民带来了希望,人民则给共产党送去了民心。三大战役期间,老百姓用山东“沂蒙牌”的小推车把自己家最好的食物和衣物以及军用物资连绵不断地送到前线。当时小推车的数量大得惊人,一辆挨着一辆算的话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俗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老百姓用小推车推的不只是物资,更推的是民心和信心。在中国共产党一系列运筹帷幄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在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在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的指导下,在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的指导下,西柏坡的精神意义逐渐明晰并产生出来,那就是:不管中华民族处在什么时期,国内环境与国外环境如何变化,“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优异的答卷”。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二篇】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
在价值层面,突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内在动力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这是一个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这种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既要着眼于认识层面,又要跳出认识层面,从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等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促进认识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现在缺的不是“认识”,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并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1940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1949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上世纪50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后来的曲折探索,从“文革”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始终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伴随行,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此外,还要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进认识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仅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认识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层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有效落实的问题。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问题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结合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要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群众关注度高、与切身利益联系紧、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
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实现方式的问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要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组织制度的整体框架内形成良性互动,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约干部权力的“铁笼子”与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发挥综合效应,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有效的实现方式。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成为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人大代表要树立群众观点,真心诚意地对人民群众负责,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广交朋友,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同时,要发挥人民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政议政,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干部制度方面,真正把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不仅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抓经济发展,更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会不会抓社会管理,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民生账、发展成本账、群众满意账。进一步改革干部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干部考核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相对“缺位”的状况,真正把对干部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完善权力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导广大干部敬畏手中权力、慎用手中权力、用好手中权力,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组织制度方面,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党群干群关系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广大人民群众评价党的作风,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出发的,正是这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状况,构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整体”风貌。党要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始终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组织建设上,不仅要重“量”,更要重“质”。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针对“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的状况,进一步收紧入口;另一方面,按照党的“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要求,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畅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的党员”及时清理出党的队伍,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三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xx1月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工作和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并强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抓作风改作风,目的是更好地推进改革发展。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在全党深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解决在作风方面,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对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了解基层民意,才能有效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了解基层民意,才能有效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真正取得教育效果,必须突出服务群众,增强直接服务群众的本领,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服务到位,必须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坚持聚焦“四风”贯穿始终。要认真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查找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的差距;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剖析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原因,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要解决实际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并对总结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部署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四篇】
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大学期间的第三个春节。在这年意渐淡、开学渐近的时刻,我逐渐意识到我正一步一步地接近实习和工作了。以前一直想自己能够快点长大,长大了就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但现在越来越不想长大了,因为当前的就业压力比较大,对我们自身的能力要求很高。
前两个寒假我都忙于同学聚会、到亲戚家串门、上上网等等,但这个寒假我过得很有意义。长一岁毕竟是长一岁了,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想想自己怎么样充分利用剩下来的大学时间。我采访了我们院一位大四的日语系的学长,和他的聊天中我学到了很多,我相信这对我会很有帮助的。
在与学长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一共有四次求职经验,他选择公司的面比较广,有制造业、证券公司、家电商场、保险公司等。我有点想不通,就是他是学日语的,为什么不选个和日语有关的日资企业。他自己也承认他的就业意愿比较特别,但是他说他特别看重企业的规模。接着我问他面试前要准备些什么,他说简历特别重要,因为有些公司是看重你在大学期间的经验。还有要了解一下公司的大概情况,关键是你要应征的职位的情况,你要让面试官相信你能胜任这个职位,所以好的口才是不可缺少的。当然你的能力强,你就会有自信,面试的时候也不会那么紧张,就会多了一份从容。聊到这,我不禁想想自己能力这方面,我欠缺的还很多,所以我要更加抓紧剩下来的一年多时间,好好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要加强锻炼,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我才能在将来的面试中有那份自信和从容。
学长告诉我他前三份工作的面试都失败了,因为他面试时有点紧张,准备不充分,没能好好地表现自己,所以他对我的忠告是:面试前要准备充分,面试时要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面试官,这样被录用的机会才大。接着我问学长,面试中会不会问你关于薪金方面的问题。他说一般正式的面试分三次,第一次是让你自我介绍,第二次和第三次才会问到关于薪金方面的问题。学长还说他第四次面试成功了,但他干了几个月就辞了,我问他为什么要辞了,他说主要原因是发现自己不适合那份工作,次要的是他想在家(常州)发展,在家比较方便。这句话提醒了我,我找工作前要先想好自己想在哪个城市发展也是重要的。
最后我问他这一年有什么打算,他说在家这边(常州)找工作,这次要找日企,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日语,还是找和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比较好,这样自己学习的余地比较大。我想我实习的单位包括工作的单位,我都会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位,当然有其它好的机会,我也会抓住,毕竟事事都要尝试,你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除了采访学长,我还结合我家这边的就业情况来思考。用我爸的话说:“现在办厂越来越难了,因为工人们选择的余地多了,他们会看哪家企业工资福利待遇高就去哪家企业。”的确,这几天我爸厂里的员工来的不是很多,有一些人就用罢工的形式来要求厂里提高工资水平。我就纳闷了,你不努力工作,不提高厂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凭什么要求工资高啊!我爸说等你以后工作就知道了。的确,现在的工作单位多,工人们可以自由选择,但是我认为不管你选哪个企业,你不好好工作,就没有资格要求企业给你加工资。我们都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付出了才会有回报。我们不能奢求别人的施舍,只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才会成功。这就坚定了我将来工作时必定踏踏实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贪图享受,不会看别人罢工就罢工。我想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标准。
我有时听家人说某某高校的毕业生在街上卖冰糖葫芦,当然还有的并不是高校毕业的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这就说明了毕业于哪所大学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要强,同时有好的机遇,不然不管你是毕业于哪所名牌大学都没用。这一点是我从入大学开始就一直坚持的想法,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地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寻找机会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虽然未来的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是只要我很好地利用剩下来的一年多大学时光,好好提高自己的能力,我照样能敌得过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生。只要我努力工作,我照样能取得很大的成就。我一直坚信:机遇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提供的。趁现在还有学习的时间,好好装备自己,这样大学四年我就没虚度过!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五篇】
“结构―定向”教学原理是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先生为提高教学效力而提出的一个现代教育思想,它主要包括结构化教学与定向化教学两个基本观点。其中“结构化教学”观点是指教学应首先构建学生的心理结构,也就是所教学工作或教学系统的各个方面,都是为了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预期的变化。而“定向化教学”观点是指我们若要提高教学成效,则必须依据心理结构形成、发展规律,实施定向培养。该教学思想汲取中外多种教学思想的精华,进行大胆地融合,弥补了时下教学活动过于放任或精确的缺陷。其原理非常有利于我们从系统上改进目前的小学教学。
三角形个数。
余下根数。
算式。
6
3
2
6÷3=2。
7
2
1
7÷3=2…1。
8
2
2
8÷3=2…2。
9
2
9÷3=2。
10。
2
1
10÷3=3…1。
引导学生前后比较,操作结果自然凸现出剩下的根数就是余。
分类标准。
学生a。
1008、5800。
数中“0”的个数。
3805、5083、3510。
学生b。
3805、3510。
千位是“3”和不。
是“3”
1008、5800、5803。
学生c。
1008、3805、5083。
“0”在数中的位。
置
两数相加。
35+25d42。
两数相乘。
30×2-42。
改小数。
两数相加。
60d(20+22)。
两数相乘。
60d6×7。
出处
出处
出处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六篇】
最近,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我们系统进行了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指出,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党的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教师是阳光下最美的职业,教育事业是光荣的也是崇高的,它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教育、培养党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现在的本职岗位进行结合,才能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呢?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因时、因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增强创新意识,在工作和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成长,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教改的先行者、示范者。
其次,要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教师,尤其是一名党员教师,必须做到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从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关注,注重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行业责任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做的尽善尽美。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严要求,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坚定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党性铸师魂,以党风促教风。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和政策,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最大限度的落实党的要求,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服务。
再次,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关注学生的诉求,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要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个有良好师德的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知识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课间和课后老师应该多和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比如我们开通了校讯通、qq、班级博客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和家长及时沟通、交流。
最后,要有奉献精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真正反映一个党员教师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员教师必须强化忧患意识,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立足平凡的岗位,恪守神圣的职责,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以敢于负责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品格,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以一流的业绩体现先进性,以实际的贡献走在群众前列。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通过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以新理念适应新形势,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切实解决好学生和家长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不断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技能,教好书,育好人,做一名幸福的教育工作者。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七篇】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医院作为窗口行业,涉及千家万户利益,牵动“社会神经”,关系改革发展全局,更要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近年来特别是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作为医疗战线的一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部署特别是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行业实际,把握群众关切,努力做到办群众所需、让群众受益。
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卫生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只有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想方设法为患者、为群众办实事好事,才能既做好工作、又让群众受益。当前,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医改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根据这一现实,我们要求广大卫生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为民意识,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围绕让群众看得上病,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围绕让群众看得起病,坚持提高保障水平与控制医药费用“两手抓”,坚决把那些不该收的费用降下来;围绕让群众看得好病,在医务人员中深入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在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善于做群众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卫生工作就是典型的群众工作。做好卫生工作,注重和善于与群众沟通交流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变为暴力冲突,就与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有很大关系。据统计,六成以上的医患纠纷并不是由技术和能力问题引起的,而是由沟通交流不够、产生误解隔阂造成的。如果那些可能引发纠纷的“小问题”、“小毛病”能得到及时应对,就不会酿成大祸。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建立了“辖区居民面对面随访制度”,对所有辖区居民开展以服务态度、服务技术、廉洁行医为主要内容的电话回访和随访,并要求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促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了医患纠纷的发生。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八篇】
胡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
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九篇】
党的根基在基层,血脉是群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这就要求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牢记宗旨、不辱使命,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主题贯串于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践行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日常工作中。 我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村官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情结、干事创业情结、感恩奋发情结,把对群众的感情和对党组织的感恩强化为责任,内化为动力,外化为效果。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深有感触,总结如下几点:
汇报、多沟通,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主动作为,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把智力、能力、精力集中投入到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上来。同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创新,高质量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养、增长智慧,要自己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要把理论知识与农村实践结合。特别是要加强政策理论、科学技术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强化理性思维,提高准确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
群众教育路线活动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必将能够密切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从而充分调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村干部,我要发挥专业优势,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在农村放飞理想,实现价值。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作为扎根农村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的大学生村官更应义不容辞、先行先试、倾心倾力地践行群众路线。我党始于群众,发展壮大也在群众中。而基层工作便是群众线路工作的重心,我们要牢记扎根基层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基础牢固了枝叶才能茂盛。党的根基在基层,血脉是群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牢记宗旨,不辱使命,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主题贯串于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践行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平常工作中。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当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遭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体地知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村官的工作就是直面基层的群众,我们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把群众线路作为我们农村工作不变的坚守,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拥戴、才能更好地做好农村工作。
一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地区,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
二要深入群众,解决民困。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法设法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群众最讲实惠,不需要干部对他们讲大道理,也不需要干部和他们不疼不痒地套近乎,而是希望干部能根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合理需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群众的事情,对于全局来说可能很小,而对群众自己来说,则事事牵动人心,件件都是大事,有的还是急事、难事。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和生活。这就要求干部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并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三要心入群众,维护民利。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马克思指出,人为之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群众工作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依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树立干群一家的理念,把人民群众当成家人,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书,把群众之事当成家事,群众工作当成家业,带着真心、带着感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实利。
大学生村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一)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程和命运终究取决于人心向背。假如我们脱离群众、失往人民拥戴和支持,终究也会走向失败。这是在十八届中共中心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这就要求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我们要牢记宗旨、幸不辱命,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主题贯串于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践行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平常工作中。
扎根基层才能枝繁叶茂
我党始于群众,发展壮大也在群众中。而基层工作便是群众线路工作的重心,作为扎根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我们要牢记扎更基层才能枝繁叶茂,只有基础牢固了枝叶才能茂盛。
基层群众是我们的生长的水源
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当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才能更深切地感遭到民生疾苦,才能更具体地知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要求,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村官逐日的工作就是直面基层的群众,我们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气力源泉,群众线路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在工作中,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留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聪明。主动深进基层、深进群众,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群众的聪明和气力往解决工作中的题目和困难。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从本身做起,从自己身旁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热疾苦放在心上,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门、难点题目,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气力。
大学生村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二)
党的根基在基层,血脉是群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当前为#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http://,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期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作为扎根农村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的大学生村官更应义不容辞、先行先试、倾心倾力地践行群众路线。
一、进村入户,深入调研。文章大学生村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出自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走进群众,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学生村官要下基层、摸实情,放下身段,深入农村走访调研,以谈心谈话、节日慰问等形式深入群众、了解民生,认真记好《工作日记》,并根据掌握的村情概况、存在的问题、发展建议等内容,精心撰写调研报告。要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吃透乡情、村情、民情,把情况掌握在基层,把认识形成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形象建立在基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持之以恒的了解人民所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储备自身能量。
二、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大学生村官只有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才能干得好,留得久。“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大学生村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说农民话、办农民事、想农民难;就是要严格驻村制度,时刻和农民在一起,真情实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努力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就是要把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要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入到群众中去,接地气、办实事,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向群众请教,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耐心细致,热心服务。大学生村官始终要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要时刻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群众来访时,对于群众的困难疑惑问题,要细致耐心解答,做到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做到耐心服务。同时,要将群众的每一件事情放在心上,真心为群众的利益着想,怀着为民服务的深厚感情,重点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切实做到热心服务。
四、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新时期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对大学生村官的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村官要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要自己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要把理论知识与农村实践结合。特别是要加强政策理论、科学技术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强化理性思维,提高准确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要发挥专业优势,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在农村放飞理想,实现价值。
党的根基在基层,血脉是群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作为扎根农村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的大学生村官更应义不容辞、先行先试、倾心倾力地践行群众路线。
一、进村入户,深入调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走进群众,贴近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大学生村官要下基层、摸实情,放下身段,深入农村走访调研,以谈心谈话、节日慰问等形式深入群众、了解民生,认真记好《工作日记》,并根据掌握的村情概况、存在的问题、发展建议等内容,精心撰写调研报告。要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吃透乡情、村情、民情,把情况掌握在基层,把认识形成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形象建立在基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持之以恒的了解人民所想,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向人民群众学习,不断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储备自身能量。
二、扎根基层,融入群众。大学生村官只有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才能干得好,留得久。“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大学生村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说农民话、办农民事、想农民难;就是要严格驻村制度,时刻和农民在一起,真情实意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努力做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就是要把服务群众放在第一位,要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入到群众中去,接地气、办实事,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向群众请教,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三、耐心细致,热心服务。大学生村官始终要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要时刻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群众来访时,对于群众的困难疑惑问题,要细致耐心解答,做到不急不躁、耐心细致,做到耐心服务。同时,要将群众的每一件事情放在心上,真心为群众的利益着想,怀着为民服务的深厚感情,重点解决好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确保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切实做到热心服务。
四、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新时期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出现,各种矛盾互相交织,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对大学生村官的理论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村官要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要自己的理想目标与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要把理论知识与农村实践结合。特别是要加强政策理论、科学技术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学习,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强化理性思维,提高准确判断形势、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要发挥专业优势,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精神,在农村放飞理想,实现价值。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自1929年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以来,群众路线就一直作为我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被贯穿落实。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实现确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我党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生动体现。
我乡镇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村官牢固树立服务基层情结、干事创业情结、感恩奋发情结,把对群众的感情和对党组织的感恩强化为责任,内化为动力,外化为效果。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深有感触,并总结如下:
第一,我们要勤勤恳恳扎根基层,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做为大学生村官,一方面,要热心当好村“两委”的参谋和助手,自觉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主动作为,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把智力、能力、精力集中投入到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上来。同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创新,高质量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二,坚持“两个务必”,从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我们每个干部都要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给全党改进作风做好表率,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第三,我们要处理好自身优势与群众需求的关系。既要主动发挥自身特长,创新工作思路,又要注重了解群众意愿,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直接听取基层的意见,真切感受百姓的心声,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抓起,努力办好事办实事,使群众在参与中得到实惠。
群众教育路线活动是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必将能够密切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从而充分调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奋斗!
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第十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本文是本站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学生的实践活动心得与教育实践【优质10篇】”,欢迎参考!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是在xx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牢记宗旨、不辱使命,把“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践行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日常工作中。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法宝。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群众路线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主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不要认为解决群众困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二、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
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
工作报告。
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真心真意的和老百姓交朋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是要各级领导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切的为百姓排忧解难。
新时期,新要求,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科学角度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代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竭动力。
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将权力受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服务和奉献。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基层干部是党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稳不稳、路子宽不宽,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要保障“路线”不走样、不走调,必须要提高走“服务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基层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
必须提高走“发动路线”的能力,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基层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必须提高走“倾听路线”的能力,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四、努力实践“三个一切”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这一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生存发展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
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壮阔历程有力证明,只要在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持续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利益,党就会取得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践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深入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基层是提高干部的“大学校”,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实现“”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能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
在价值层面,突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内在动力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这是一个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这种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既要着眼于认识层面,又要跳出认识层面,从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等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促进认识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现在缺的不是“认识”,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并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1940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1949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上世纪50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后来的曲折探索,从“文革”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始终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伴随行,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此外,还要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进认识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仅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认识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层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有效落实的问题。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问题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结合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要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群众关注度高、与切身利益联系紧、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
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实现方式的问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要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组织制度的整体框架内形成良性互动,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约干部权力的“铁笼子”与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发挥综合效应,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有效的实现方式。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成为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人大代表要树立群众观点,真心诚意地对人民群众负责,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广交朋友,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同时,要发挥人民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政议政,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干部制度方面,真正把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不仅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抓经济发展,更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会不会抓社会管理,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民生账、发展成本账、群众满意账。进一步改革干部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干部考核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相对“缺位”的状况,真正把对干部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完善权力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导广大干部敬畏手中权力、慎用手中权力、用好手中权力,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组织制度方面,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党群干群关系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广大人民群众评价党的作风,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出发的,正是这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状况,构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整体”风貌。党要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始终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组织建设上,不仅要重“量”,更要重“质”。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针对“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的状况,进一步收紧入口;另一方面,按照党的“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要求,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畅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的党员”及时清理出党的队伍,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