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网络规划与设计 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 电缆传输 网络

引言

有线电视电缆传输网络,作为有线电视城域网一部分,其规划设计,从规划思路、设计标准、技术指标、施工工艺规范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今天的电缆传输网络不需要前端,要建成双向传输宽带网络.它不但要符合达到相关的国家标准,还必须执行所在地域有线电视网的总体技术要求。

l、双向传输的实现方式

在HFC接入网中,为了实现信号的双向传输。同时采用了波分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技术。从光节点至前端(或骨干网的分前端)的光纤传输链路中,上下行信号采用空分复用:从光节点到用户的电缆网中.上下行信号采用频分复用,数据传输采用时分复用方式。

2、回传通道的噪声

解决反向回传通道的噪声闯题,是HFC网络顺利开展双向业务的关键。

上行通道中汇集的噪声来源于多种形式。其中,影响上行信号传输的主要是信号的削波失真、网络结构噪声和侵入噪声。

3、电缆分配圈络的组成

3.1传输系统包括光节点中的正、反向RF放大模块、双向延长放大器、线路分支器、分配器、供电器、同轴电缆等。光节点中的正向光接收机将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经置于光节点内的RF宽带放大器放大至较高电平.再由延长线上的延长放大器、同轴电缆和线路分支、分配器,将信号下行信号分路传送给各分配系统。来自分配,系统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口沿着正向传输的途径进行反向回转,经同轴电缆、线路分支器、分配器、延长放大器。进入光节点,送入回传激光器。

3.2分配系统包括双向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双向用户终端和同轴电缆等。延长线路将下行信号传送到各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分配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所需电平后,经过同轴电缆、分配器、分支器,传送给每个用户终端。来自用户的反向回传上行信号,从用户应用设备的回传发射机。通过用户电缆回送人用户终端,经过分支器、分配器和同轴电缆.送到分配放大器的输出端.经分配放大器放大到合适的电平,从分配放大器的输入端送入传输系统。

4、电缆分配网络的规划与设计

由于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受土建规划的制约,各种形式风格住宅小区的土建设计千差万别,建筑物大小、高低、形状各异。特别是各小区内建筑群体布局各不相同。因此,住宅小区的网络规划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只能因地制宜。

4.1光节点的位置光节点应设置在服务区的中心建筑物内,以达到尽量减少延长线电缆传输的最远距离,并减少延长放大器的级联的目的。进而降低传输信号的噪声和非线性失真。

4.2光节点服务区的划分应按照各建筑物内的用户数量,将相近的建筑物组成500左右的服务区。由于不同结构的建筑物中的用户数量差别较大,因此不宜按照建筑物数量划分服务区。

4.3器材选用

4.3.1同轴电缆的选用系统内所有电缆均选用物理发泡电缆。延长线的电缆,应选用外导体为铝管结构的-12电缆。

4.3.2延长放大器由于光接点服务区都不太大,采用手动增益控制放大器(MGC)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4.4双向放大器上下行通道结构

双向放大器总体上由正向放大通道、反向放大通道、分波器、混合器、稳压电源组成。

正向放大通道由前置衰减器和均衡器、一级放大模块、级间衰减器和均衡器、二级放大模块组成。

反向放大通道由反向放大模块、衰减器和均衡器组成。

4.5设计计算公式

4.5.1放大器输出信号的载噪比与噪声系数的关系:

C/N=Si-NF-

式中:Si为放大器输人电平

NF为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4.5.2放大器级联后的载噪比(各级放大器工作状态相同)

(c/N)n=(c/N)1-lOLgn

式中:n为级联数

4.5.3放大器的C/CTB取决于放大器的输出电平,输出电平增加1dB时,C/CTB下降2dB。

4.5.4放大器级联后的c/CTB(各级放大器工作状态相同、)(C/CTB)n=(c/CTB)l-20Lgn

式中:n为级联数

5、用户分配网络

5.1住宅建筑(楼房)用户分配网的组成作为住宅小区网中的分配系统,主要包括用户分配放大器(即楼头放大器)、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用户终端。

5.2用户分配网使用的设备

5.2.1双向用户分配放大器采用双模块功率倍增型或双模块推挽型。

5.2.2同轴电缆分配系统中使用的电缆均采用物理发泡同轴电缆。分支器、分配器和用户终端之间的连接采用-5电缆。分配放大器输出端连接的分配器,其输出端的分路电缆距离较长。宜采用-7或-9电缆。为了降低回传通道的噪声。应选用四屏蔽电缆。

5.2.3分配器和分支器分配器和分支器都是无源网络设备,其主要功能为既对下行信号进行功率分配,对上行信号进行汇集。

网络规划与设计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局域网;规划

进入信息时代后,无论是高校还是高职,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学校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建设从基础架构到维护和管理都变得十分简单和智能,丰富的网络产品线和不断降低的价格,可以让高职学院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实际的经济条件来构建自己的网络,用于网络建设的投资对于高职而言不再成为一个负担。

为设计一个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网络可升级的高职校园网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 明确需求分析与建网目标

高职学院网络建设首先要考虑成本,然后进行符合高校实际需求的网络规划与设计。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要做好几点:了解各学院的现状和需求;弄清用户的目的,明确是宣传需要还管理需要;掌握资金投入的额度;了解学院环境;确定学院的数据流管理架构。掌握了当前网络的使用情况,明确了用户构建网络的需求,确立了建网目标。在制订网络方案时要考虑构建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采用非可管理型号的网络设备、用户的简单应用、实用为主、适度的安全需求等几方面的问题。

2 场地规划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场地规划是组网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规划时必须实地考察、现场测量,根据建筑物的楼层、房间的具体布局作具体的安排,根据场地空间的大小决定网络布局、计算机的摆放、网络的布置方式、主服务器或交换机的位置等,确定电源插座和网线的走向,确定门和窗户的位置以及通风管道和暖气管理的位置。

从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土建配合方面看,建筑设计部门对此技术了解不够,重视也不够。这就造成本应预留的空间和应预留的管道在土建施工时难以到位,甚至在砌体和装修阶段还没到位,这将造成布线施工难度的增加和施工时常要破坏建筑结构和影响美观等结果。综合布线的设计要解决传输频率与传输速率、屏蔽与非屏蔽双绞线的选择、过电流及过电压保护的设计等,使布线设计令人满意。

3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网状型等几种。根据场地、设备和网络的具体情况,可以按着费用低、灵活性和可扩充性、可靠性高、因地制宜等原则来选择网络拓扑结构。随着以太网的快速发展,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以太网基本被淘汰,网络拓扑采用普遍使用的星型结构。

4 软、硬件设备的选择

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peration system-NOS)是网络的心脏和灵魂,是能够控制和管理网络资源的特殊的操作系统。它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不同的是:它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下工作,使计算机操作系统增加了网络操作所需要的能力。目前国内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Linux、Windows和Netware等,它们应用层次各有不同,局域网应用环境可采用Linux和Windows等网络操作系统,最终确定要根据学院的应用环境来确定。

网络硬件设备的选择是否合理将会影响到网络运行的效果,主要的硬件设备包括交换机、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核心设备。选择硬件设备时要考虑设备要既具有先进性,又具有可扩展性和技术成熟性。各层所用的交换机设备类型主要还是非可管理型,核心层只用一台低端口数的双绞线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即可。在路由器方面,通常是采用性能较好的宽带路由器实现互联网共享接入,而不会专门购买企业级路由器。

5 主要完成的网络应用

在高职学院中,通常没有很复杂的网络应用,最常见的仍是传统的文件和设备共享。组建局域网后,主要实现的网络应用应该有各种身份验证方式IIS Web网站的创建、配置与管理,IIS FTP站点的创建、配置与管理,电子邮局系统、进销存及电子商务类软件应用等内容。

6 适度的网络安全管理

[1] [2]

做网络管理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一讲到网络,就总是强调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但对于高职学院来说,高级别的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不仅要花巨额的设备、软件购买成本,还要花巨额的维护和管理成本是没有必要的。

网络安全防护的终点就是数据,中要把好数据最后一道关,就可以对其他安全方面做适度放松,并不要求网络中根本不允许有任何被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安全威胁的可能,只要及时、迅速地对这些威胁进行处理,就可以了。构建高职校园网络,网络安全管理主要掌握以下技术:

)基本的计算机病毒和网络入侵/攻击防护;

)主要网络安全协议(VPN、SSL/TLS、PKI、IPSec等);

)EFS文件加密和PGP文件加密;

)Windows防火墙的配置;

)Windows Server IP安全策略的配置;

)IP与MAC地址绑定;

)Windows Server证书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第三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总体而言各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与此同时就业指导工作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笔者就此提出了解决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一)各院校就业指导中心都已设立,就业指导体系初步形成

每所大学均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并且由过去的只侧重应届毕业生,而转为面向所有年级、所有学生服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的组成有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一般是由各院系的辅导员作为就业指导的兼职人员。就业指导中心除了提供给学生就业服务之外,主要还负责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定期安排指导日和指导会议,约请专家来学校讲话座谈、并展示与就业有关的信息资料和图片,这些信息资料包括国家颁布的就业方面的文件和政策、社会对大学生需求预测、当年的就业形式介绍以及计算机管理提供的数据资料。

(二)就业指导课程基本纳入教学计划

各高校基本都遵循教育部出台的在高校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相关规定,已经将就业指导课纳人教学计划,使之成为专业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以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为基础的贯穿于本科四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且部分学校在组建就业指导中心的同时,还聘请专职教授建立就业指导教研室,选聘校内专兼职教师、校外知名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共同组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开展课程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分析、职业态势调研等工作。

(三)学生积极参加与就业工作相关的活动

据了解,部分高校成立了与就业指导工作相关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是一个由学生独立运作的、非营利性的组织,但同时又有学校和就业管理部门以及专家教授的业务指导、政策支持和具体参与;学生就业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性服务网络。

此外,各高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以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操锻炼;以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工作机构已经设立,但整体就业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尽管各院校都相继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但就业指导机构都不是学校独立的部门机构,往往是与招生部门或者学工部合署一个部门。因此,在就业工作中,具体工作的二级学院没有专职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相应的办公条件不足,没有开展工作所必须的相关经费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二)各高校就业指导师资力童相对薄弱,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从事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多数都属于行政编制,这些教师往往是从学校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甚至是一批在计划经济下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老师,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虽然拥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就业理论基础支持,或者虽具备一定就业理论经验,但没有就业实战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专家和专业人才,一方面这些人往往要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经常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很难为毕业生提供全面完善的服务。而兼职的辅导员老师往往工作任务重,且流动比较快,同时又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所以难以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专业能力。因此,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日益复杂,加强就业指导的工作者队伍建设,使就业指导实现专业化,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就业指导课程虽已开设,但未起到实效

虽然各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总体而言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实用性;二是从课程设置本身来看,就业指导课往往属于公选课,课时数少,并往往在大四以后才开设。具体而言:

1教材内容比较陈旧,几乎全是理论,缺少切合实际的应用知识,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不少高校对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的宣传指导是就业指导最主要的内容,更有甚者只是通过发放/就业须知、就业指导手册等方式,就一切万事大吉了。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用”,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不少学生还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等。

2.同时,几乎所有高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是从在大学四年级才开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动员会、各类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样的就业指导对多数毕业生而言为时过晚,除了少数一人校对自己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外,多数毕业生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未能从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而能够在大学一年级就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和帮助实施服务的学校寥寥无几。

三、解决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一)应建立自上而下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

建立完整的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是有效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硬件要求。但唯一的就业指导部门设置并不能满足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议学校自上而下的设置三个层次的完整的就业指导工作系统。第一层次,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总体协调与用人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用人单位网络,代表学校参加就业工作会议、参与就业政策的部署,总体设计学生的就业发展趋势,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向各院系部署就业工作计划,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等。第二层次,院系就业指导机构。负责把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相联系,建立稳定的用人单位网,开设就业心理咨询、就业技巧等指导,召集各班负责人讨论就业动态、负责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等。第三层次,专业辅导人员。这主要是指专业的就业辅导员。专业辅导人员由具备一定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的教授担任,他们能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和辅导。每个专业配备一个专业辅导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就业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顺利走向市场提供帮助。在就业机构和人员不断地完善和充实的基础上,就业指导工作的辐射面会更加地广泛,工作的内容会更加地细致人微。因此,目前来说,形成完整而又稳定的就业机构可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改变传统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实行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教育部教学文件指出“加强毕业生指导,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人日常教学。”因此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应该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内。但与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相比,新型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全程化、阶段化、试训化的模式。具体而言:①全程化:是指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学生的就业抉择也是其大学几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全程就业体系明确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始终。②阶段化: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在面对就业时,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在大学的每个阶段应实施以不同内容和方法的就业指导。③实训化:大学生就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无论教给学生多少求职面试的技巧,最后都要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实践,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际操作与训练为主。

(三)应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将就业指导工作逐步延伸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资源,将就业指导工作的渠道进行延伸。一方面应该加强就业网的开发、建设和维护工作,与社会上各就业人才市场、专门型人才网站及相关高校就业网联合,充分利用其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指导毕业生学会和充分利用相关网站获取就业信息并得到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增加就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网络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在任何学生需要的时候接受就业指导。因此,在就业指导教师相对于毕业生比例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开辟网络就业指导课程、网上咨询、网上推荐以及提供就业过程中需要的大量信息。以往的就业指导工作似乎更侧重于一种学生的单向接受,而网络的介人就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不仅是一种点到点的交流,而且可以是一种点和面的交流。网络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的提问和老师的解答都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就业问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四)就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就业指导工作堕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像国外的某些高校那样,学生一人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各项服务,如职业倾向测试,成长职业规划,让心理专家对其进行辅导,在毕业后仍然对其进行职业跟踪等,他们表示,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今天,就应该透过采取这些措施,切实提高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才能让学生认同他们的工作,并对学生的就业提供切实有用的服务,从而解决有的毕业几个月后仍然找不到工作的问题。

网络规划与设计毕业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湖南工业大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作为计算机与通信学院主要专业之一的网络工程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能在IT行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和网络软件开发、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并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制定的“高水平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走“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办学之路,对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显得至关重要,其目的是立足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谋求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完善教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一、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及总体目标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根本,坚持“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更新实践教学理念,统筹规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及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则是实践教学理念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时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队伍,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努力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以及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实践创新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因此,必须转变重理论轻实践观念。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构建实践教学资源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一套适应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

三、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通过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然后根据专业方向或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工作岗位选修相应的课程;同时通过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作用。具体来讲,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网络硬件设备研发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电路与电子学、现代通信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数据库原理、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硬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制造的能力。

(2) 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协议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系统软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的能力。

(3) 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网络应用系统开发、TCP/IP协议开发网络新技术、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网络协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

(4) 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无线通信与网络网络管理、无线传感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设计、组网工程实施等方面的能力。

(5) 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存储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新思路

根据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改变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把实验教学的主导思想定位在注重基础和加强应用以及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上。加强课程设计、实习(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的实施与管理,把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网络工程专业针对该专业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资源共享,并以教师横、纵课题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此举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极好条件。同时,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均以实验室为纽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小结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正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迅速发展。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作为高等院校,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不断修正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培养出掌握网络及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兰晓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

作者简介:

欧阳F(1975-),男(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48 2540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