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兄长孙眉的革命经历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孙中山兄长孙眉的革命经历”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孙中山兄长孙眉的革命经历

孙眉(1854—1915),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比孙中山大12岁的孙眉,早年远赴檀香山(今美国夏威夷)打工谋生,后经过一番拼搏终于致富,成为华侨资本家,从而改变了孙家的命运,也改变了孙中山的命运。孙眉是孙中山成长与革命的强大经济后盾。

发家致富

孙达成和杨喜妹结婚8年后,在1854年生下长子孙眉,谱名孙德彰,号寿屏。因为家贫,1857年出生的长女孙金星,3岁时不幸夭折,1860年出生的次子孙德佑,5岁时也不幸夭折了。1863年次女孙妙茜出生,1866年三子孙德明(孙中山)出生,1871年孙秋绮出生。孙、杨夫妇共生三男三女,养育成人二男二女4人,加上祖母黄氏,一家7口人,这就使本来贫穷的家庭更加艰难了。

因为家贫,孙眉只读了4年私塾,但他继承了父亲的勤劳、善良、正直,并且聪慧,体格健壮,力大无比,从小跟随族人在三合会练武功,成年后,他一拳能打死一头黄牛,五六个小伙子打不过他。15岁时,为了补贴家用,他便到离翠亨村3里远的地主程名桂家当长工。17岁时,恰好在檀香山经商的舅舅杨文纳因事回国,孙达成嘱托母舅带他去檀香山谋生。行前,为了准备盘缠,寡妇叔母程氏把惟一的4亩土地典出,换来几十两银子。当时,家里犹豫是让他去上海还是去檀香山,后经过求神问卦,最终选择了去檀香山。

1871年,孙眉来到了檀香山。当时的檀香山是一个独立的君主国,土著人多是波利尼西亚人,各岛的农业垦殖贸易,大部分是由中国人和日本人经营。

初到檀香山的孙眉,帮一个华侨菜商打工,在菜园种菜,在那儿打了11个月的工之后,来到一家农牧场打了几年工。

打工仔孙眉每月工资才区区20元,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总是将剩余的钱,每隔一段时间寄回翠亨村,以补贴家用。他刻苦勤劳,勤奋工作,甚至为了节省理发钱而与工友共买了1把推子(理发工具),相互理发。当时夏威夷法律规定,外来人,尤其是没有资本的普通人,不能租夏威夷的土地。

这时,一桩意想不到的喜事,改变了孙眉的命运:茂宜岛的酋长的女儿看上了英俊、勤劳的他。茂宜岛酋长招孙眉为“驸马”,送了岛上约24平方公里的土地给孙眉,作为结婚贺礼。从此孙眉成为茂宜岛的大农场主。后来,孙眉把这块土地以7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一个日本人。当时的7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几亿美元。孙眉善于经商,用这笔钱经商做起了大生意。这样,孙眉成为茂宜岛的首富,人称“中国王”、“茂宜岛王”,并生下两个儿子孙亚威、孙养银,后带回香山过继给早夭的亡弟孙德佑为子,孙眉和这个“公主”留下的后代,至今还在夏威夷生活。

因为娶了当地土著姑娘为妻,对他的经营和发展大有裨益。继1877年向当地政府申请开垦权后,他租下檀香山第三岛——茂宜岛滨海的荒地1000多英亩,大力从事畜牧垦殖,并在茄荷蕾埠开设了一家商店,销售各类农牧产品,积蓄了一些资金后,他扩大经营规模,先后开办了德隆昌米铺和一家杂货店。1880年,他又在姑剌埠创办畜牧场,拥有土地6000英亩(合华亩约2万),雇佣了1000多人,华人土人各一半,饲养牛、马、猪、鸡、火鸡等数万头,还经营酿酒及伐木业。从此,他寄回家的侨汇成为孙家主要经济来源,孙达成也不再去当更夫,甚至还能雇工和他一起耕种田地了。

败诉破产

1878年,孙眉寄信回国请其母偕12岁小弟孙文(孙中山)到檀香山协助其商店业务。孙中山志在读书,不愿为商,孙眉欣然送其入学读书。1883年7月、1885年4月,孙中山两次回国在香港、广州读书。孙眉虽然对孙中山不愿来檀协同营商不满,但重兄弟之情,仍不断汇款资助其生活和求学费用。

孙眉的思想原来比较保守,开初因为反对孙中山信仰基督教,他对幼弟又是罚跪,又是殴打,又是收回赠与的财产,甚至把他赶回老家与他断绝兄弟关系。后来他逐渐同情、支持并参加革命,其思想转变的原因有二:一是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1893年,夏威夷群岛人民发动“共和革命”,土王被迫退位,遂改君主制为共和制,民族思潮波及华侨;二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对其震动很大。此时,孙中山主张清政府,改行民主政治,以救亡图存,于是在1894年秋冬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准备创办兴中会,向孙眉说明创立意图。孙眉赞赏其“志大言大”,首先赞成并捐款赞助,并积极宣传革命,游说组织亲朋戚友华侨二三十人参加和捐资支持革命,又写信给在檀香山的亲朋好友,如卑涉银行的经理何宽、农场主邓荫南,叫他们支持其弟弟。

1894年11月24日,拥有126名会员的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了,孙眉也参加了兴中会,是最早的会员之一,并且分了一大笔财产给孙中山。孙眉先后两次分财产给孙中山,第一次分财产是为了家族之义,兄弟之情;第二次分财产,则是基于爱国之情,革命之义了。

整个辛亥革命期间,海外华侨提供的各种革命经费,据史学界粗略统计,大约达七八百万元。所以有人说华侨是辛亥革命的生命线,而华侨捐款中最多者,孙眉可谓名列前茅。

1895年春,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清政府卖国自保,人情激愤,此时在上海的宋耀如,函促孙中山回国,乘机发动起义。孙中山算了一下兴中会的会费和银会的股金,两项不足2000银元,还不敷起义的费用,因为时机急迫,急于返国的他焦灼万分。兴中会值理(干事)邓荫南决定把自己的农场变卖,表示投身国事去而不返。孙眉慷慨地以平贱价钱卖掉农场所养之牛,以每头六七元的低价售出,共募集万多元,全部捐给孙中山作为起义费用,以充军饷。在他们的影响下,陈南、宋居仁等也变卖家产,先后回国参加广州起义。孙眉为兴中会成立并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不惜出钱出力,实为幕后革命功臣第一人。

1895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了。孙中山逃亡日本。这时,清政府一面悬赏缉捕他,一面以高官厚禄为诱饵劝降他。清廷驻美公使伍廷芳,也跟孙眉认乡谊,攀亲戚,企图借孙眉说服其弟。谁知孙眉怒斥伍廷芳派来的说客是“石敬瑭!吴三桂!”

孙眉首次捐资后,往后的革命活动也不断解囊相助,先后倾资70万美元,因此生活日益拮据。

1899年前后,革命处于低潮,年底,孙中山从日本写信给孙眉,要他捐款筹办《中国日报》,此时孙眉因为夏威夷群岛已被美国兼并,外侨经营企业受到种种限制,生意亏损,日坐愁城,但他仍然不负弟弟的期望,毅然典出一部分不动产,按弟弟的要求把一大笔钱汇给香港的陈少白。近代中国第一张革命党机关报《中国日报》遂于1900年1月25日问世了。

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行债券,孙眉将1000多头牲畜变卖认购债券。孙中山奔走革命旅费之需,孙眉曾将珍藏的“龙涎香”赠给其变买作旅费。

屋漏偏遭连夜雨,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国会的众议院和参议院联合通过了“兼并夏威夷”的决议,同年8月12日,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海外领地。1905年,美国政府排华,对夏威夷统治加强,改订侨民租地新法律,增加了许多限制条款。孙眉等旧租地者聘请律师与政府打官司,官司持续了3年,从1905年一直打到1907年春,孙眉等旧租地者败诉了,资产折抵诉讼费,损失很大,茂宜岛牧场被政府收回。

1907年秋,孙眉回到香港,先寄居于《中国日报》报社,由社长冯自由招待。孙眉赴越南和弟弟协商,希望有所帮助。但孙中山正在策划钦廉、镇南关起义,也急需钱用,因此不能帮助孙眉半点。孙眉只好将在檀香山经营了几十年的产业全部结束,只留下侄子孙科在檀香山求学,而带领其母杨太夫人、夫人谭氏、弟媳妇卢慕贞、侄女孙娫、孙琬等人迁往香港九龙。

落魄香港

孙眉带全家人在香港九龙牛池湾,租了几间房子安顿下来。他在香港寄人篱下,以耕种为活,甚至因为未支付地价,被地主逼迫追赶。

孙中山朋友陈少白,以数年的功劳,协助富商陈赓如等人反对粤湘铁路官办,最后获得9000元酬劳,他用这笔钱在香港九龙牛池湾购买了10多亩荒地,经营别墅,剩下了大片荒地。孙眉刚到九龙的时候,陈少白想把剩地的一半卖给孙眉,以供他开辟农场。孙眉承诺等其在檀香山的产业结束后,用剩下的钱支付地价。

孙眉与朋友杨德初等,盖了3间简陋的茅草屋,种植果树、蔬菜,饲养鸡、猪等,此外别无所有。孙眉年轻的时候,做过长工,养成勤劳刻苦的习惯,所以各项工作,如土工、木工、缝纫、烹饪等琐碎事情,年过半百的他均亲力亲为。不久,孙眉的朋友来信说,其剩余的资产仅足够支付诉讼费,他大失所望。

陈少白听说孙眉落魄后,仍对孙眉重申协议,甚至逼他还钱。孙眉感到非常愤怒,不禁追起人情,大声呵斥陈少白忘恩负义,见利忘义:“你创办《中国日报》的时候,我得到我弟来信,多次汇款支持你,你今天怎忍心因为这区区一点地价钱来逼迫我呢?”声色俱厉,气势慑人。陈少白顿时气馁,只好表示让步。事后,陈少白向陈景华、冯自由等人诉苦:“弟弟孙中山是华盛顿,哥哥孙眉是拿破仑,华盛顿还容易商量,拿破仑则无法应付啊!”冯自由从中协调,两人关系才稍微缓和。

孙眉母亲杨太夫人(1828—1910),这时候已经双目失明了,年老多病的她居住在光线暗淡、陈设简陋的茅草屋里,连夜咳嗽。因为经济拮据,孙眉经常在晚上提着一个罾去河里打鱼,给老母增加营养。1910年7月19日,杨老夫人不幸病逝,享年83岁,孙眉为革命倾家荡产,一贫如洗,连母亲的安葬费都难以支付,孙中山为革命奔走,也常不名一文,接到噩耗的孙中山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策划黄花岗起义,他四处奔走,南洋华侨同盟会员等急筹1000港币,孙中山赶忙给哥哥汇去,以料理母亲后事。香港当局不准孙中山登岸,同盟会员罗延年和孙眉等人,把杨太夫人安葬在香港新界西贡濠涌百花林,墓碑题“香邑孙门杨氏太君墓”。

孙眉因为秘密参加广州起义,连夜为革命党缝纫了300多面旗帜,1911年,他被清政府勾结港英当局驱逐,他遂化名“黄镇东”,来到湛江,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胜利后,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广东有人提议孙眉为粤都督,孙中山即电广东各团体及各报社,要“因材委任”,说:“家兄质直过人,而素不娴政治。粤督任重,才浅肆应,绝非所宜;安置民军,办理实业,家兄当能为之。”表示不赞成此举。又致电孙眉:“粤中有人议举兄为都督,弟以政治非兄所熟习,未登舞台则众人属望,稍有失策,怨亦随生。为大局计,兄宜专就所长,专任一事,如安置民军,办理实业之类,而不必就此大任。”孙眉不贪仕图,欣然接受。

1913年秋,孙眉移居澳门。1915年2月病逝澳门,享年62岁,民国政府厚葬纪念。1934年,政府在翠亨村建设纪念中学时,4座校舍其中之一座被命名为“寿屏堂”以作对他的纪念。1935年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拨国币1万元,将其骸骨从澳门迁葬于翠亨村犁头尖山麓的总理故乡纪念中学后左侧山地,由其侄孙科立碑,以表彰其对革命的功绩。文

48 1191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