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类论文范例【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园林类论文范例【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园林风格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中西文化;融合

鼓浪屿地处厦门岛的西南一角,该岛屿深受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影响,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世界遗产地。鸦片战争后,随着闽南地区厦门通商口岸的开埠与鼓浪屿租界的建设,西方国家为满足其殖民扩张需求不断将西方文化输入闽南地区和鼓浪屿,在这个面积仅有平方公里的岛屿上形成了中西文化融合的近代私家园林,其中独具特色的景观与人文风情离不开富有浓郁西式园林特色的建筑。今天,鼓浪屿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历史风貌建筑和园林景观,以及中西文化融合的文化特质,共同构成了鼓浪屿特色的空间结构和内涵丰富的城市历史景观。目前,学者对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研究成果极少,缺少系统性区域的综合整体的分析归纳。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勘查和归纳分析对现存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案例进行探索分析和归纳总结。根据调查,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数量众多,留存至今的大都为华侨园林,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建筑装饰和喷水池等带有西方园林的特点,呈现中西文化的融合趋势。

一、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发展背景及概况

中国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不断受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文化的传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园林的发展。《南京条约》签订后划厦门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洋园林亦进入闽南地区。作为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屿,鼓浪屿本来是一个普通的渔村,但后来鼓浪屿被划定为租界,西方文化的涌入深深影响着鼓浪屿的经济、政治与文化面貌,使整个村落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碰撞交汇的重要区域。两种文化的交流也极其明显地反映在园林营造的变革上,鼓浪屿至今还留存一些受外来园林风格影响的私家园林。19世纪末期,鼓浪屿在外国人眼中已经“像欧洲南部的城市一样”呈现出“一幅悦人心目的图画”[1]。兴建一座园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清末民初,归国华侨在开创中西文化融合下的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归国华侨在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就,以期报效故土,在鼓浪屿兴起私家园林的建设风潮[2]。在这种情况下,鼓浪屿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近代私家园林。辛亥革命后新鲜的西方事物更如潮水般涌入鼓浪屿,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也体现出越来越多的近代西方园林元素。“造园之艺,已随其他国粹渐归淘汰。自水泥推广,而铺地叠山,石多假造。自玻璃普遍,而菱花柳叶不入装折。自公园风行,而宅隙空庭但植草地……”[3]。在这些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的有菽庄花园(港仔后路7号)、黄家花园(晃岩路)、观海别墅、容谷别墅(旗山路7号)、番婆楼花园(安海路36号)等。

二、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分类及代表作

通过对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实物进行实地调查、归纳分析研究和梳理,可将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从整体上分为三个类型,即“中国传统文人”私家园林、“仿外来西式”私家园林、“中西合璧式”私家园林。

1.“中国传统文人”私家园林

菽庄花园,位于厦门鼓浪屿的港仔后路7号,是清末民初的古典园林,1913年9月落成,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注重诗文,属于“中国传统文人”型私家园林,是鼓浪屿最重要的私家园林之一。菽庄花园园主为林尔嘉,于1913年写下《建造菽庄记题刻》记录了菽庄花园建造的经过:“癸丑孟秋,余于屿之南得一地焉。翦榛莽、平冀壤,因其地势,辟为小园,手自经营,重九落成,名曰菽庄,以小字叔臧谐音也。”整个园林经过精心的布局和设计,在有限的不到十亩的坡地,创造出无限的广阔空间,把周围的景色全纳入园林的怀抱。整个园林共有景点十个,包括顽石山房、眉寿堂、小兰亭、观潮楼、壬秋阁及十二洞天等。在具体设计上,菽庄花园借鉴传统园林设计中的“欲扬先抑”手法,先把海“藏”起来。进入园门,前面为一照壁,挡住了视线,见不到海,回头一看,只见门楣写道:“藏海”。绕过月洞门,走过竹林,顿然视野开阔,平台宽广,大海扑面而来。位于海中的“观潮楼”,可以欣赏美丽的滨海景色风光,只可惜后来被台风吹到而销声匿迹。1922年,建造壬秋阁,这座阁有粉墙、琉璃、翘脚、飞檐,整体风格玲珑雅致,阁中还有苏东坡像,为吴石卿所刻,吟侣们以此为题吟诗作赋。从壬秋阁过去便到了一个园中园。园中有一水池,池中有一小岛,岛中立一座1924年落成的小兰亭,据说是效东晋王羲之修禊了三次。主人在《菽庄小兰亭征集录》中写:“纳山海之景于一园,集园中之胜于一亭”,可见此亭在他心中的地位。亭的旁边有两座桥,一为仿竹节的拱桥,一为台北板桥别墅的小板桥。亭子、驳岸也都仿竹节。水池北面筑有一大假山,按地支分裂称“十二洞天”,采用多色砂岩、砾岩等海礁石做成,为闽南少见的碎石堆砌式大假山。山的构思独特,有十二洞,分别以12干支和12生肖编序,洞洞相联,让孩子们去追玩,显出跳动出没的动景。安卧的长桥、浮动的海潮一静一动,岸边花木扶疏,园内亭台楼阁精巧雅致,各种园林要素淡雅高洁,与周围的滨海景观和天空浑然一体,使得整座花园更有闽南园林的风情。

2.“仿外来西式”私家园林

黄家花园建于1919—1925年,位于晃岩路25号,其主人是印尼糖王黄奕住。黄家花园处于鼓浪屿中心位置,在石勘山之麓坡地上台地,地形上有天然的优势,主要有中楼、北楼、南楼、附属建筑和一个占地广阔的花园所组成,整体园林环境十分幽雅。由于园林的主人受西方审美意识影响较深,所以整体私家园林充满欧式风情。黄家花园积极借鉴西式园林要素,将西式园林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是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不可多得的“仿西式园林”的经典之作。黄家花园的总体园林平面图为不规则形状,布局上采用对称式中心轴线进行布置,从体育场、环状园路、长方形的欧式风格园林节点、环状园路、中楼建筑的台阶和平台、建筑内部的大厅和后花园构成了该庭园的主要轴线。号称“中华第一别墅”的中楼位于中心位置并比两侧附楼后退20米,两侧为对称的南楼和北楼,居高临下俯视底下的体育场,视野非常开阔,气势宏伟。三幢建筑围合的绿化空间为长方形的欧式风格园林,布局规则,布置修剪整整齐齐的绿化植物,正中间设置有极有特色的西式景观喷水池,中间有装饰精美的圆形喷水盘,其下面有一根欧式柱。整个喷水池装饰有许多精美的纹样和装饰线条。水池的旁边便是供人散步的景观步道。四周都环绕特色的欧式栏杆来围合空间,有四根欧式灯柱。左右两侧为半圆形的休息区,摆放室外家具供人休闲所用。置身其中,掩映在高密的榕荫之下,非常幽静。从庭园的右侧主入口门楼进来以后,扑面而来的有欧式的花钵、灯柱等园林小品,然后看到了半圆形的大广场上种植一株茂密榕荫的大树,往前行就到了长方形的欧式风格中心园林节点,延伸到南楼前的绿化景观,构成了该庭园的次要轴线。黄家花园不论从设计的精巧、环境的选择、建材的质量等方面来看,还是从景观的配置方面来看都是上佳的,当年被誉称“中国第一别墅”并不夸张。即使90年后的今天,纵观厦门众多高楼或别墅,尚且没有一栋别墅可以望其项背。

3.“中西合璧式”私家园林

第一,以黄荣远堂私家园林为例。黄荣远堂私家园林建于1920年,位于鼓浪屿福建路32号,是鼓浪屿近代“中西合璧式”私家园林的优秀代表作之一。菲律宾华侨施光从是黄荣远堂最初的主人,该园也是依其图纸所建设的。1937年,黄仲训将其买下作为办事处总部新址建筑和私园。黄荣远堂近代私家园林的面积虽然不大,但能利用有限空间充分结合园林建筑、山石、水池、绿化植物等园林要素,把西式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和谐地融合起来,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是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园林的精品之作。整体庭园平面图为不规则形状,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位于用地的最北部,留下开阔的南面场地作为园林营造地,气势宏伟。宽敞的庭园位于主体建筑的南面,整体布局上采用轴线进行布置,是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常用手法。依据由南至北的轴线,从正大门的门楼、中心椭圆形的西式水★★池和环状园路、主体建筑大门的台阶和宽敞平台到建筑内部的大厅构成了该庭园的主要轴线。在中心椭圆形的环形园林节点设置一双圆形的景观水池和环形的绿化植物,采用“障景”的造园方法在正中间独置一座中国传统园林的大石头作为遮挡,避免正大门口外面的“对冲”。庭院的东南地方处理为绿地,西南地方则结合地形沿着围墙堆砌山石,有曲径通幽和开敞悠闲之感。中式假山舒缓的轮廓毫无峭拔雄奇之势。在山石平台上面布置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造型各异、尺度宜人的西方景观亭。景观亭都装饰以西洋风格的柱式,小巧而精美。整体庭院主轴线的正大门楼、椭圆形的景观水池和独置的假山石、主体建筑大门口的宽敞台阶和平台;次要轴线的中式假山和西式景观亭,以及园路和花草树木等园林景点,构成了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最为常见的中西融合的园林景观效果。第二,以李清泉别墅私家园林为例。1926年开始,旅菲华侨李清泉建造其私家园林——李清泉别墅私家园林,该园位处鼓浪屿旗山路7号,同样是鼓浪屿近代园林中独具特色的代表性园林。李清泉别墅私家园林中有西式喷水池、假山石、景观亭、南洋杉等绿化花木,把西式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要素和谐地融合起来,是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园林的代表作之一。在别墅主体建筑门楼和屋顶平台可以远望厦门岛,很适宜闽南地区气候的生活起居。整体私家园林的面积不是很大,平面为不规则形状,采用南北轴线的形式布置整体布局,从大门入口、景观台阶、外方内圆的中心节点的西式水池和环状园路、主体建筑大门的台阶和门厅到建筑内部的大厅构成了该庭园的主要轴线。从入口大门进来,沿着景观台阶而上,在右边则是小假山和一个半圆形的养鱼池,左边是利用堆土形成的大假山,两座假山上分别建有一座观景亭,在亭上可远眺对岸厦门的优美景色。松散的布局与稚拙的形态轮廓是园内假山的基本特点,然而该院周围群列自然巨石,以借景的形式提高园中假山的观赏性,将海岛地区的叠石造山特点充分展现出来,符合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4]。园林中心节点形状内圆外方,并设置有欧式园林喷水池、景观雕像和修剪成规则的几何形状绿化植物和彩色花岗岩卵石铺装纹样小径。喷水池旁的圆形小路铺装有蝴蝶形、卷草形等许多传统吉祥意义的图案。这些精美的彩色图案使整个私家园林显得更加秀美。在中心节点的左侧有大面积的果树与绿地,并设置一座西式景观六角亭。整体别墅私家园林在绿化植物配置上较为自然,许多盆景植物、攀缘植物、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组成了舒适宁静的别墅私家园林环境。主体建筑的左后方则有一个半圆形养鱼池,让人感觉庭院深深。第三,以番婆楼私家园林为例。1927年开始,福建省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设番婆楼花园,该园位处鼓浪屿安海路36号。虽然整体面积不大,但将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假山、戏台、乐池等园林要素组成高低错落的景观。番婆楼花园中的一个大门楼属于西式风格,该门楼有着独具匠心的立面造型,两只金丝鸟的雕塑立在门楼顶部两侧,取富贵吉祥的涵义;地面的植物纹样铺装也是独具特色。平时西式大门不开,大多从旁边的小门出入,数十层石阶贴墙而置,两侧的围墙设有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中式漏窗、镜洞和诗词照壁。围墙用浮雕来装饰,植物叶子的浮雕为整个花园增光添彩。而栏杆上的浮雕题材则为中国花鸟山水。在假山的堆叠营造上,番婆楼花园对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进行充分利用,假山形似天然溶洞,体现出中西合璧混搭之美。住宅建筑装饰风格也是中西文化图案的相互融合。戏台、通道及乐池位于住宅前部。花园假山有以下几个特点:(1)富有变化。假山因地就势,加上一些浮雕、诗词照壁的艺术处理,更显精心。(2)模仿自然。从局部到整体,假山的构造与纹理形象模仿自然,与自然接近;尺度虽小,但已把山的空间形象集中表现在有限的空间内。(3)精致精心。假山结构严密,不论是片状,还是条状,甚至不规则形状,其细部与整体融为一体。此外,笔山路5号的林文庆别墅园林、笔山路9号的亦足山庄、康太路5号的梅园、鹿礁路的美园、福建路的怡园、了闲别墅园林等也都是鼓浪屿近代较为典型的私家园林。

4.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特点

园林只有尊重当地的文脉才有生命力[5]。通过对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类型和代表性案例探索分析和归纳总结,可见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一些特点。第一,园主人的爱好、学识、修养等深深影响着园林的风格。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园主多为归国华侨,他们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在思想上也比较开明、豁达,对西方新事物接受程度较高,融合中西园林文化之精髓,其营造的近代私家园林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探索历程。明代造园大家计成曾道:“造园是‘三分匠七分主人’”,尽管园林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主持园林规划和工程的人,但园主的雅俗却直接影响造园的风格。第二,这些园林在平面设计、建筑小品、假山叠石等园林要素上既继承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美学意识,又对西方园林的审美理念、造园技术及造园材料进行积极借鉴,如引进西方现代的喷泉、喷水池、整形花坛、花架廊等,其中的一些经验和技法到现在仍然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第三,这些园林因地制宜,采用闽南本土的建筑材料,使用闽南本土的建筑工人及其他的一些闽南本土的地域性特征,使得这些私家园林在园林造型及风格上呈现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第四,这些园林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产物。近代中国遭受战争的荼毒已久,造园匠师流离失所,对中国古典园林造成极大的破坏,在当时的环境下很难维系传统的造园体系。而西方造园体系的引进对我国造园匠师的缺失进行了很好的弥补,西式园林的造园手法被应用到近代鼓浪屿私家园林中,深刻改变着鼓浪屿园林建筑的整体风格和细部做法,包括砖过梁、窗套等[6]。

三、从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发展得到的启示

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中西文化融合的装饰风格是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中的特色和亮点。这些近代私家园林在继承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对西方园林的审美理念、造园技术及造园材料进行积极借鉴,融合中西园林文化之精髓,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探索历程。深入探析鼓浪屿近代私家园林的类型实例,总结其特点,其中的一些设计思路和艺术理念至今仍然值得园林营造者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仲礼。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陈经纬。鼓浪屿的建筑风格及其文化背景探析[J].福建建筑,2006(5).

[3]童雋。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4]厦门市鼓浪屿区委员会。鼓浪屿文史资料集(第五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0.

[5]张志雄。从鼓浪屿园林看中西园林文化的交融[J].艺术生活,2008(6).

园林风格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中国园林;热点;Citespace;可视化

中国园林跨越了几千年发展历程,承载着人类通过风水、风土和风情对园林的思索和实践、依赖与信仰。从古代诗人的“诗意栖居”到现代社会的“花园城市”,园林已成为人们的信仰追求和精神的寄托。刘滨谊在《学科质性分析与发展体系建构———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教育发展思考》一文中提到守住自然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底线”;为生态文明预测愿景、提出梦想、确定目标是风景园林学科的“担当”;协调多学科专业,保护人居环境是风景园林学科的“角色”[1]。随着文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园林城市得到越来越多关注,而其相关学科(园林生态学等)也日益受到重视[2]。文献计量学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科技文献外部表征,进而揭示学术研究活动特征,已广泛地应用于多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规律探索中[3~4]。随着园林相关研究主题的深化和内容的丰富,学者们对研究领域易依赖自身经验,产生认知偏差,不能客观公正地深入剖析相关主题和内容。针对此问题,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通过文本数据方式,用可视化图谱展现研究领域的演变趋势和发展进程。顾至欣等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国内关于苏州古典园林为主题的1154篇文献,发现其主要研究领域是遗产保护与管理、园林史与园林比较、园林文化与特色、园林意境与审美等,其研究趋势的关键词是“融合”“溯源”和“深化”[5]。王艳婷等也采用该方法可视化分析西蜀园林的研究状况,结果发现园林历史与发展、园林美学与意境、园林文化与特性、造园要素与景观和旅游开发是其主要研究主题,“追根”“交融”和“升华”是研究趋势的根本[6]。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核心期刊《中国园林》2003~2019年间的文献记录,为学者梳理研究概况、分析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

1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中国园林》作为在国内外发行的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的综合性、理论性核心期刊,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学科前沿,主要刊登风景园林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等内容。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文献来源《中国园林》的相关期刊论文,数据采集时间为2003~2019年,并清理无关数据如“刊首语”等导出“Refworks”文献格式,除重(RemoveDuplicates)导入的数据得到4719条文献记录。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分析《中国园林》核心期刊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2结果分析

期刊引文分析。期刊引文是文献的重要组成,分析期刊的引文有助于研究主题发展脉络的梳理,对文献受关注程度和价值的体现则可从引文频次看出。研究结果表明,引用频次最高的为多义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林箐和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合作在2005年发表的“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一文,被引频次达到896次。该文从地域特征与历史园林、地域特征与现代风景园林和突出地域特征的设计实践3个方面,阐述了地域特征对园林风格的形成和规划设计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不仅可以将天然山水风景作为参考对象,还可以将更广阔的自然(田园和国土)作为对象形成设计语言[7]。同济大学王云才的“论中国乡村景观及乡村景观规划”被引频次为781次,系统探讨了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乡村景观意象、景观功能区、人类聚居环境等乡村景观规划核心[8]。该文献的高被引次数也印证了我国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的发展。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传统制造业在城市中遗留的具有较大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工业废弃地也被提上议程,针对这一棘手难题,王向荣等通过“生态”“艺术”和“后现代”的景观设计思想提出整体保留、部分保留和构件保留3种方式设计废弃工业建筑、构筑物和工业设施[9]。

关键词突现分析。以4719条文献记录为分析对象,设置“YearPerSlice=1”,调整“Burstness”中的关键词持续时间“Mini-mumDuration”,当2003~2019年“MinimumDuration”为1时,共有120个关键词突现点。在17年间共有28个关键词只出现了1次,如2017年的“无锡近代园林”“荒野”等,说明这类关键词的主题没有持续性;有3个关键词持续出现长达8年,分别是2003~2010年的“生态”、2004~2011年的“湿地”和2011~2019年的“风景园林学”。关键词突现出现的持续时间集中分布在6年内,持续时间为2年的关键词突现为最多的35个。关键词突现时间的改变也说明研究主题的变化,从时间持续性上看,大约6年在《中国园林》期刊中的主题有较大变化。而研究主题的变化也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如2017年出现的“大数据”“空间分布”“生态修复”“城市公园”“微气候”“生态智慧”等也契合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等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时序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关键词突现网络,按照相关度抽取关键词,并绘制高频关键词共现聚类时序图(如图2、3)。图谱中不同聚类由平行轴线代表,不同关键词频次由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首次出现年份由位置代表[5]。由图2和图3可知,《中国园林》期刊突现关键词共分为15个大类,包括“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人文”“地理信息系统”“岭南水乡”“香蜜公园”等。对“园林植物”大类主要有植被修复、堆肥、调查、光照强度等关键词,主题方向为园林中各种植物的研究;对“风景园林”主题,期刊更多关注的是植物景观、水生植物、康复花园、苏州古典园林、世园会等方面。从关键词聚类分析可知,《中国园林》期刊更多的是关注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等,更多赋予园林以人文思想,并向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园林风格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现代景观园林设计;问题;对策

1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抄袭现象过多

园林设计的原理是对城市的环境进行规划,但是其中的设计理念和方式却包含很多种。反观当下,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很多设计风格与形态十分相似,有些甚至模仿历史或者一些比较著名的园林设计,园林设计被抄袭的非常严重。虽然,在设计的领域里,可以多欣赏优秀的作品,以便于获取更多的设计灵感,但是绝对不能出现类似抄袭的现象。比如以同等的概念和稍加修饰的外貌出现在群众的眼中,既是对原设计人员的不尊重也是对社会大众的一种欺骗。

谋取利益,忽视实际情况

这种方案在制定时,很多设计人员忽视了当地的情况以及周围的环境,造成设计出的方案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在现实情况中,景观园林设计人员的技术都不一致,在设计中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其他的影响因素,特别是对当地的环境没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设计出的方案很多不适用。可现在有很多公司为了谋取暴利,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投机取巧,在设计中忽视了周围的环境,因此在质量上存在着许多瑕疵。比如在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规划中,由于绿化所需要大量的植物,而植物进行栽种和生长的过程十分耗时,同时也需要很大的精力和较大面积的土地。为了降低成本,很多植物都没有严格的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间隔式的栽种,造成有的栽种之后存活率非常低,再加上没有进行病虫侵害的预防措施,栽种的植物存活率极低。

脱离实际情况

很多设计人员非常注重外貌,忽视了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设计中很多概念都是华而不实,在实际的操作中,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设计者在进行工作时,没有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仅仅是在纸上谈兵。这样有华丽外表的设计方案,在实际的推行下,困难重重,所花费的成本更是不可估计,到最终也只是浪费更多的成本,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罢了,关键是也拖延了城市园林规划的进程。

其他因素

虽然现在很多设计人员都与时俱进,但是没有整体理念,过多追求创新的概念,没有很好的考虑到整体的布局情况,造成设计出的效果完全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对城市绿化的建设中,需要考虑的情况非常多,例如城市的空气以及当地地质的情况、城市所占据的位置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想植物更好的生长,必须要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种,同时在栽种过后进行适当的施肥、时常进行灌溉和观测,否则会导致很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死亡。另外一年四季的天气变化多常,这或多或少会对城市的绿化造成影响,因此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城市所栽种的植物进行维护。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稀少的植物品种,要采取更好的保护。

2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出现问题的相应对策

合理的利用前卫的设计方式和概念

设计人员可以多鉴赏一些比较优秀的景观园林设计,特别是当地的一些具有历史性的园林规划,所蕴含的设计概念以及手法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设计人员要懂得去学习其中精辟的地方,并了解其中所使用的设计方式,吸取精华部分,懂得合理的使用,在使用中结合自己的设计概念进行创新,尽可能的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实际的运用中。

凸显城市的绿化风貌

至于绿化所使用的植物,需要根据所在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空气情况进行布置,特别是栽种环境的阳光、水分还有气温,都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某些植物对于生长的环境是有要求的,比如有的植物对于土地的酸碱性是限制的,一旦将其栽种在不适应的土地上,是难以存活的。因此在选择种植之前,必须先对所栽种地方的地质进行了解,当无从下手时我们可以先了解周围栽种的树木花草,尽可能的选择相似的品种进行栽种。另外也需要考虑到植物与植物之间的互斥关系,以免出现植物根茎混乱,防止出现分泌的东西以及所散发的味道影响到另外的植物生长,进而影响绿化环境的最终结果。

建立居民型的园林设计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所以很多设计人员考虑到当地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特别是生活环境的要求,便设计出更加符合居民的景观。特别是园林景观的设计位置以及绿化布置的方式,都按照居民生活区域进行了合理的安排。这样可以对当地人民的想法进行一次简单的了解,总结出人民心中渴望的生活环境,要知道创造更好的城市园林规划,必须知道园林规划是为人民服务的。

利用当地的人文特色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将当地的一些风俗和地方特色融入其中,特别是不同时节,城市要有不同风景展现,这就要求懂得利用当地本身存在的园林设计和运用大自然的力量,创造出更为贴切的环境设计,至于所使用的树木花草,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优势进行合理的分布,特别是一些本身就具有山水的城市,在园林设计上,更要懂得使用的当地方式方法,要知道很多园林设计除了要考虑新颖以外,还需要的懂得如何去使用,就像北方那边的天气比较寒冷,所以在很多园林设计的规划上都结合了当地的位置和温度的变化来作为设计的原理,这就设计出了好的自然风光的园林景观。同时在绿化中要懂得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绿化,因为只有更好的结合整体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才能获取最佳的设计方案。

3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的推动城市发展,就必须要懂得维护生态环境。只有解决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制定的方案,才能更好的维护城市的绿化。除此之外要懂得结合居民的生活需求,进行设计,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最为和谐的城市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琳琳。浅谈现代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状况与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7(3):80.

[2]刘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3(10):92,94.

作者:李强 单位:深圳市华汇设计有限公司

第2篇: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

关键词:景观园林;空间艺术;美学

1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现实意义及特点

空间艺术的艺术形式十分广泛,从建筑到雕塑和工艺制品都可以被称为空间艺术,主要是以空间的存在为主的一种艺术模式,在空间艺术中,造型是需要着重把握的,良好的造型能够充分表达出来具有美学的空间艺术,这种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和时代性,根据所处的时代不同,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也不同,一切都要以时间、人物、地点为转移,同时空间艺术也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世的,具有永久性的特点。在景观园林中,通过景观空间艺术提供给游客丰富的观赏空间,并且装饰完善景观园林的景色,空间艺术能够丰富园林中的景观类型和表现园林中的空间层次。首先,通过各种材质制作的景观,例如山石等,进行充分地设计和结合组成了美妙的园林景观,利用了空间艺术使景观园林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和有趣;其次,在景观园林进行设计中,一般会关注尺度大小的比例,遵循美学规律,通过不同的大小来表现景观园林的空间层次,这就需要用到空间艺术的设计方式,利用相关设计原理和艺术理论,将园林变得更加立体和具有艺术感,例如利用透视原理和框景等,将园林景观的空间层次一目了然,能够极大地吸引游客的目光并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准则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这是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最基础的一个准则,因为景观原理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供游客观赏,满足群众的生活和生产需求,通过这种观赏景观园林提高人的艺术气息和对美学的理解,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景观园林设计需要以人为基本出发点,结合空间艺术进行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细致地把握景观园林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和园林具体范围大小,不能忽略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的个性特征,将景观园林中的空间艺术进行设计从而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其次,要坚持绿色生态的准则,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能源的日益短缺,绿色环保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城市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景观园林设计在城市中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必然因为工业化而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所以城市的“绿色”较为缺乏,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时必须要坚持绿色生态的准则,将空间艺术与自然环境充分结合起来,将园林景观设计成一种绿色、自然的空间环境,重点在于景观园林中的绿化工作,不仅能够让人们多了和自然亲近、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有效了改善原有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了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让人们能够健康、身心愉悦地生活和工作。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尽可能地使用绿色植物,并且坚决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在材料的原则上尽可能选择绿色环保的材质,减少对已有环境的影响,防止砂砾、灰尘等漂浮从而产生环境污染。最后,在利用空间艺术进行景观园林设计时要坚持多样化的准则,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多样化是最重要地一个原则和特点,充分表达设计者的想法和美感,在对座椅、花坛甚至假山的设计时都要尊徐多样化这一设计原则,在确保这些设备都能够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增添景观园林设计地多样性和美观性。具有较多功能的景观园林能够提供给群众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和游玩模式,要将空间艺术的设计与假山、墙垣、座椅、花坛等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结合,充分发挥出这些基础设施应用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景观园林的多样化作用。

3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实践

首先,可以利用已有的地形进行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大多数使用步行的方式来观赏园林,所以在对地形的空间艺术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减少上坡和急坡的设计,使人们在观赏时能够被充分地吸引继续走下去,方便游人进行观赏和行走。减少对原有的地貌大幅度地改动,以原有地貌为基础进行空间艺术设计,这样的设计更加自然和流畅,减少了大幅度改变地貌的建造成本,同时也遵循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自然规律,尊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生活习惯,在人们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规律进行和谐、绿色的空间艺术设计。在进行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时,对地形这一设计元素要进行创新,与当地的特色、历史传统进行充分地结合,将多种元素糅合在一起并且得到协调,能够使景观园林设计具有丰富的艺术感和美感。第二,在进行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不能忽视建筑的实用性和审美价值,一定要利用建筑进行空间艺术设计,不同的建筑风格会营造出不同的主题,所以在利用建筑进行景观园林空间艺术设计时,利用建筑上的不同风格,在不同的范围内表达出不同地想法,将景观园林进行合理分区,把不同区域满足人们不同地需求,大大提高人们对于景观园林的热情和好奇心。第三,要利用水体进行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园林中除了建筑、山、树,水也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毕竟景观园林都是有山有水、有水有桥,所以可以利用不同的水体形态进行设计,选择河或湖使得游人在游玩过程中可以选择乘船的方式进行观赏,为景观园林提供了更高的观赏性,这是除了步行之外最佳观赏园林景观的方式,同时可以利用喷泉、水池进行设计,喷涌而出的喷泉能够让人在游玩时增添一丝趣味,提供更多的生活乐趣和激发人们的游玩热情。最后,要关注在景观园林的空间艺术设计中植被的作用,植被是景观园林中必备的要素,在对植被进行空间艺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科学合理地布局,以不同的形状、大小和色彩来体现不同的空间和层次,错落有致的植物布局能够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将山水进行自然而又精心的设计后能够为人们带来愉悦感和趣味感,在观赏景观园林时放松身心,舒缓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文雯,关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索[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5(2):111-112.

[2]吴旋,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艺术探究[J].科研,2016(9):27.

作者:李洁 单位:深圳市华汇设计有限公司

第3篇: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方向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

城市景观园林作为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层面,它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以及现实娱乐具有密切的联系。然而对于景观园林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的设计却是一项远大而又坚决的任务,它不仅涉及的领域广泛,而且专业化知识要求较高,甚至决定着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方向。作为一个严肃而又庄重的话题,若不正确对待,则将会对生态以及社会建设带来一系列的破坏。

1城市景观园林的设计现状

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的加速使得景观园林规划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地位愈发关键,可以说,它已经成为展现城市独特风格、保护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实际操作当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规划过程当中展现的设计观念十分落后

整体上看,我国在对城市进行园林规划时所持有的观念十分落后,这不利于园林规划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不可否认,设计家在进行设计时,借鉴了许多国外领先的设计手段以及技巧方法,但是并没有做到将外来文化与中国的习俗、民情以及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存在着完全照搬的现象,从而缺乏自身的代表性。并且,在规划的过程当中,设计者没有实现思维性创新,固守原有的思维模式,将更多的眼光放在以花岗石、大理石等为代表的表层景观之中,对于花草树木等生物景观缺乏重视,最终导致所有园林千篇1化,缺乏新颖,未真正的将人为设计与自然风光实现有机的结合。

设计过程当中存在重复性的现象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在对城市进行景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时少数地区存在因地制宜的优秀景观,但是绝大多数还是一系列的模仿品,导致少数佳作被其余地区进行重复运用,最终使得全国城市园林风格十分单调、雷同,这种做法既阻碍重新的应用与发展,更是很难展现该地区的独特文化。可见,我国的园林设计只注重于技艺层面的传承,没有从实际层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对城市园林规划过程当中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建设起到阻碍的作用。

园林当中的植物搭配不合理

植物间的搭配是进行城市园林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想真正的实现搭配的合理性,就必须充分发掘植物自身的多样性,在设计时,考虑搭配层面的美观性。但是,许多设计者却未遵循多样性搭配的设计原则,有一些没有考虑园林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特质,最终使得许多非常出名的林木不能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导致林木资源的浪费;另一些更是盲目的追求流行的林木品种,未对本地的树木进行深层次的利用,使得园林的物种单一。

建设过程当中不重视生态效益

科学的园林设计不仅仅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还能提升民众的生存质量,然而在现实的城市园林设计当中,一些地区的设计者由于缺乏长期的规划以及巧妙地建设技巧,只是追寻园林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感以及园林的对称性,它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城市园林美妙的欣赏价值,但是却未考虑到园林在改善生态层面发挥的作用,最终,景观园林仅仅只是城市的一个附加品,而没有对生态建设发挥重要的意义。

2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理念

从古至今,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所追求的,然而一些设计人员仅仅只是认为只要将自然元素注入到景观设计过程当中,就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但是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它无法真正的展现出人们重视、尊重自然的重要理念。事实上,要达到生态实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由此可见,在将来设计城市园林时,不能够仅仅只追求外表的美丽,而且更要发现设计当中的内在美丽,最终真正的将环保与外在之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以现代城市的整体发展要求为依据

在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时,我们更需要充分激发先进人才在园林建设领域的专业文化探讨的活力,在设计当中运用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技术以及材料,降低园林建设的资金成本,最终实现性价比以及效率的提高,增强城市的特色建设。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的园林设计过程当中要将生态保护的理念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追求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科学化的布局,最终实现城市园林真正的与现代化发展向协调,实现园林业全方面、深层次的建设,真正达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标,推动整个园林界的发展。

将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园林的艺术性实现有机结合

这就要求设计者进行设计时,最先考虑到生态建设的因素,高度重视物种的多样性,并且将其与园林景观建设的科学性以及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生态和景观统一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园林植物的科学性搭配,做到因地制宜种草种树,同时更应该引进一些优良树种,真正的实现园林绿色化,达到树种适应四季变化的需要,最终在实现生态和谐的基础上,达到绿化目标。

景观设计更加注重人性化

所谓人性化就是要坚持将人作为中心,切实了解景观使用者的状况,真正设计出人性化、便捷、方便的园林,达到令人放松愉悦的目的,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落实到实处。这个时候就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把握人性情感的基础之上,实现学科与园林设计有机的结合,达到不同情形之下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补作用,使得园林规划的概念深度得以提升。同样,使用者在获得体验舒适度的同时,更能够提升审美意识,真正的实现园林建设在实用、环保、观赏等领域的进一步结合与协调。总体而言,园林设计者最为根本的只能就是要将对于城市景观园林认识由表层挖掘到深层次,并逐步增强其自身的实用功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与思考,并不断注入人文文化,最大程度的满足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萍。探析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方向[J].建筑知识,1.

[2]茅佳唯。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趋势探讨[J].现代园艺,2016(4):103.

[3]廖红发。探析城市景观园林设计发展现状及方向[J].现代园艺,2014(2):83.

作者:李燕玲 单位:深圳市华汇设计有限公司

第4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应用

1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1世纪以供帝王狩猎为乐的“囿”,及至商代,君主都在囿内筑高台以观天敬神,名为“灵台”。中国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各个朝代的皇家园林的建立,标志着这一朝代的思想内涵和对艺术的追求,同时各个时期的古典园林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这两种形式的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用的。所以每个朝代的帝王都会建造一个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的高贵奢华的皇家园林,来充分展现自己统领天下创造的价值,同时彰显当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

中国地大物博,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上,根据我国特有的资源能源进行园林各部分布置的设计。在古代我国的园林设计思想就十分先进,而且有专门的工匠师进行专业设计,同时拥有十分精湛的操作技艺。古人不仅注意到要应用当地特有的宝贵资源,自然界本身的一系列环境因素也同样得到了重视,比如温度这一自然影响因素,在园林设计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选用适合的设计材料,如在气候比较炎热的地方选用耐高温的材料,相反,在寒冷的地方选用抗寒防裂的材料进行。一个大型的古典园林,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园林中每部分的结构进行设计,像亭台的结构设计中,要将主人想表达的意境用外观的结构巧妙地展现出来,除了要对园林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外,在园林设计的协调一致性上也要在设计之前认真分析,因为不管是皇家园林的设计还是私家园林的设计中,都应将周边的景物考虑在其中,怎样将园林景观和周边的景观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是设计者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

自古以来中国在美学领域的追求就领先于世界,特别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得到了艺术家的追捧。美学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为了更加完美地展现园林景观的美,在所有园林的构建中,像阁楼、亭台、园路等都拥有的设计结构,在这些共有设计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对这些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这是一种灵感和个人偏爱元素结合的设计理念。以阁楼的设计为例,一个阁楼独自耸立在一个地方时,会显得十分单调,相反如果在阁楼的周围进行美学补充,就会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设计者可以在阁楼周围放置桌椅和茶具,同时在阁楼周围用绿色植物进行配置,或者用颜色艳丽的花卉进行衬托,从而改变单调、无味之感。我国园林的设计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古典园林更注重情感的含蓄传达,注重景色的协调一致性,如果你经过这里会将自己完全融入其中,给人一种惬意、舒缓、耐人寻味之感;而西方的园林设计表达较为直接,给人想象的空间有限。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在园林设计领域中对美学的应用就已经相当成熟,能够寓情于景,并且以当代的视角看也符合了当代人对美学的追求。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

就地取材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现代化园林的设计理念上,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受到一定的束缚,所以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现代园林设计者依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开展现代园林设计。所谓就地取材这一设计思想就是根据现代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可利用资源来设计现代园林景观,新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大中型城市涌现,人口众多、人均占地面积小是新时代土地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要重点关注这一干扰因素,怎样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这时我们可以借鉴古典园林就地取材的设计思想,将这一思想巧妙地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去,将古代园林设计的技巧进行现代化实现。要想将就地取材设计思想应用到现代园林的设计中,就必须充分运用每一寸土地,充分利用已拥有的能源资源,将传统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和现代园林景观需求紧密结合到一起,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保留古典园林设计的精华之处,将现代园林景观的艺术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自然景观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自然景观的设计思想是从古典园林设计中借鉴的。在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将自然景观这一天然因素巧妙地应用到园林景观的统一化布局中,在园林风格的塑造中的作用及意义非凡,在当今时展来看,设计师要根据设计的风格对自然景观进行借鉴及利用,从而促使园林景观设计和周围自然景观保持风格的协调性。新时代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得到了社会生态保护管理部门的支持和赞赏,建筑领域的风格展现上多以简单、大方、自然为主要设计理念,同样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要遵循这一生态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色,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将简单朴素的理念广泛推广,在保持自然清新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节约了资源能源的使用,符合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践行,所以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者应充分借助自然景观这一设计思想的优势,建立符合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园林景观。

氛围创造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

所谓氛围创造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就是通过设计师对这一片土地进行情感氛围的营造。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在不同景观的布局上体现协调统一性是氛围创造目标,巧妙地运用周围景色做衬托。另外,设计师要在这一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古典园林设计的技巧,将古典园林的文化韵味尽情展现。以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为例,颐和园在其园林设计中将氛围创造这一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第一,将该园林的每个设计结构进行详细化,并且合理填充园林的各个结构的装饰,从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二,在周围景色这一自然景观的运用上,借助自然景观的风格特色将颐和园的风格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最大程度地展现颐和园的文化韵味。在现代园林的设计中,设计师常常将自己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融入其中,从而实现现代园林的艺术气息享受。

3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是当今时代对文化艺术追求的重要体现,它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在设计理念上将传统的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巧妙地融入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展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协调一致性的要求,符合新时代艺术领域对美学特征的追求,同样符合新时代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从一定意义上说,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对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龚红波。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

2周岚。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5(12)

3庞杏丽。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J].艺术科技,2016(9)

4付雯瑞;王磊。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4(1)

园林论文【第四篇】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的报告

一、城市园林景观简介

所谓城市园林景观,是指把园林的理念运用在城市建设中,利用乔灌木的配植、铺装的选择、小品的搭配等,创造出适应各种建筑物及辅助设施的景观效果,使城市增加园林绿化率,优化环境卫生、丰富城市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二、城市园林绿地分类

城市园林绿地大致可以分为七大类: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交通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绿地。不同的绿地类型,对园林造景、植物配植有不同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环境对绿地要求的基础上,设计园林景观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所以认清园林绿地的类型、景观作用、使用人群、周边环境等应当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工作。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的功能简介如下:

三、城市园林景观要素:

景观要素的基本成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软质的东西,如树木、水体、和风、细雨、阳光、天空;另一类是硬质的东西,如铺地、墙体、栏杆、景观构筑。软质的东西称软质景观,通常是自然的;硬质的东西,称为硬质景观,通常是人造的。当然也有例外。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一) 园林植物树种的选择:

在绿地的整体景观中,需要运用乔灌花草的高度差异,创造出层次有致的绿地空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过渡自然。既可以体现建筑物的特色,又可与周边的园林景观相协调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1, 注意色彩的搭配 由于树种分为有常绿树种、落叶树种;观花树种、观叶树种等,为保证绿地景观色彩的丰富度,使得四季有花,常年有绿,所以在选择树种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搭配,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结合,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时令开花花卉草坪。从而使得该园地的色彩丰富,具有层次感。 居住区是居民一年四季生活、憩息的环境,植物配置应该有四季的季相变化,使之同居民春夏秋冬的生活规律同步。如由迎春花、桃花、丁香等组成的春季景观;由紫薇、合

欢、花石榴等组成的夏季景观;由桂花、红枫、银杏等组成的秋季景观;由腊梅、忍冬、南天竹等组成的冬季景观。 2, 合理调节采光率

小区朝南的一面的树种选择由于关系阳光的利用,所以应考虑居民在四季中对采光的不同要求。为达到春观花、夏遮荫、秋变色、冬落叶的景观效果,落叶的开花乔木树种是较好的选择。在选取树种时,不同开花季相的树种相搭配,使得春夏有花,好遮荫,秋冬落叶,迎暖阳。在乔木中间或配植长势较高的花灌木,满足植物景观层次和色彩上的丰富。

(二)花灌木的选择:

1, 绿篱的选择可以考虑有刺花灌木:

首先可以避免因设置人工护栏影响整体造景,其次可以有效防止人群进入所保护绿地,最重要的是绿篱的色彩丰富、层次多样,很好的为整体景观增光添色。 2, 垂直绿化时可采用花灌木:

在坡岸、围栏、花架、围墙等处配植常绿开花型花灌木作为垂直绿化时,使原本灰暗的建筑变得生机盎然,特别是在一些不雅的建筑周围,如厕所、仓库等,景致丰富、生动的花灌木不仅仅起到了很好的遮蔽作用,而且创造出一个层次有致的私密空间。 3, 分割绿地空间采用花灌木

在小型游园或者小区的集中绿地中利用花灌木可以很好的分割空间,或开阔、或封闭、半封闭,满足各类人群对游憩、私聊、晨练等不同的需求,达到明快、幽雅、清秀等景观效果

(三)草坪的选择

草坪用于地面覆盖,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二次飞尘,或者创造绿毯般的富有自然气息的游憩活动与运动健身空间。 1, 草坪最适用的应用环境是较大面积的集中绿地,尤其是自然式的草坪绿地景观面积不宜过少,因为就空间特性而言,草坪是具有开阔明朗特性的空间景观,许多观赏树木与草花错落布置于草坪四周,可以很好的体现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功能与审美特性。 2, 对于狭窄的的规则式建筑环境绿地,如未采用边界植篱造景,且树木较少而规整排列, 则设计低矮的草坪会使环境更为整洁明朗。 3, 功能不同的草坪,选择的草坪植物也各异:游憩活动的草坪和体育草坪应选择耐践踏、耐修剪、适应性强的草坪植物,如狗牙根、马尼拉、早熟禾等; 观赏草坪则要求草坪植株低矮,叶片细小美观,叶色翠绿且绿叶期长,如天鹅绒、早熟禾、马尼拉等。

(四)水体的设计

水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因而也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山和水的关系关系密切,山嵌水抱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相辅相成。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哪怕再小的水面亦必曲折有致,并且利用山石点缀。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达到“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

设计师常常在住宅小区中设置各种类型不同的水体,一方面是为制造出明净、秀丽的水景氛围,生动小区园林,另一方面也是迎合人的亲水天性,使居民生活其中,生活更多趣味。

(五)其它:和风、细雨、阳光、天空等它们是大自然所赐,人们在设计园林景观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并合理运用这些要素,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艺术。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一) 铺装

园路的功能除了在于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园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园林景观一部分。园路引导游人到景区,沿路组织游人休憩观景,园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因此铺装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道路铺装生动多样,平添散步的乐趣,广场铺装整洁大气,显示广场特有的人文风貌,水岸铺装清秀活泼,拉近了人和水的距离,通幽小径变化多样,是游憩、私聊的绝好导游。 如下图所示为某山庄的绿地概貌:

如左图所示为某山庄的绿地概貌:

小路曲折有致,铺装形装变化多样,给原本规则式的绿地景观平添了几分生动。 如左图所示为某广场的路面铺装,简洁明朗,大面积的铺装并没有使广场显得呆板,色彩和形状的恰当运用使广场体现出设计者对广场的定位理念。

如左图所示为某小区的道路: 彩色的路面,蜿蜒曲折,再配以条石相辅助,道路引导着居民进入家门尤其显得生动,温馨的气氛扑面而来。

如左图所示为某茶室中一角: 以条石为路,鹅卵石作为镶嵌,古朴自然,配以茶风,整个茶室的氛围 显现在这一石一椅之中。

(二) 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另外,现代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如左图所示:

简洁的墙面和铺装配以假山、水池、植物,使空间明朗而不单调,正所谓“简约而不简单”。

如左图所示为一乡间别墅:

灰色木栏式的墙体与周围树木的色调相融合,用红色的烟囱和白色的墙边不仅使墙体 避免色调低沉,而且满足了乡间别墅与大自然相协调的要求。

(三)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很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护性的

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一般在设计中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合肥火车站的各个组团花坛设计的高度恰好是人们坐下时的合适高度,正是为了在简洁广场的同时为旅客或游人提供休憩的座椅。如右图所示。 如左图的垃圾箱: 四周用木栅栏围起桶身,避免了日常塑料垃圾桶在园林景观中的突兀,既给人以美观的感觉,又可以达到环保的效果。

如左图所示为一树荫下的座椅:

在空旷的草坪上,在一棵孤植树下,如果设置的是普通的条形座椅,那么可想而知景观会显得呆板单调,但是把条椅设计成曲折形状,那么空旷的草坪上因为它的点缀显得具有动感。

如左图所示为一街口雕塑:

雕塑为一个倾斜的茶壶在向三个茶碗里倒水,茶碗飘在空中,让人似乎听见倒茶时的水声叮咚,意味深长,再配以水池,雕塑整体给游人的感觉就会是动态、明净的美。2:园林调研报告

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作用

通过景观园林绿化这门课,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规划,包括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公园、森林的绿地规划,根据建筑和环境的需要来对周围景观进行人性化设计。通过了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刻的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

我们作为学设计的学生应该以艺术美学为出发点,从书本或是实际工程中吸收丰富的形式语言,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外环境建设的学科之一,但是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内容和涉及的要求都比室内设计要严谨的很多,要考虑的也很多,综合建筑的种类和形式进行规划,力求达到形式美和功能全,科学和艺术融合统一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通过老师上课对植物的分类以及种类的划分,大部分都是装饰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提高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中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因而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日益显得重要,人们产生了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空间设计方法的迫切需求。通过上课所学到的知识我也想对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公园等这些周围进行规划进行景观设计。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公园中各景观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公园的主题、空间、功能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而使人们能够在公园中,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享受,相关概念、规划标准、设计趋势等基础理论,阐释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功能分析、交通组织、空间体系等内容,并且通过教学实践的介绍,清晰地将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过程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使初学者能较快地进入到设计学习中去。

我认为无论是景观设计还是室内设计,中心思想都应该是以人为本和,其次是生态原则。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的联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园林绿化具有以下功能: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调节湿度;影响气流;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滞尘作用;杀菌作用;降低噪音;净化水体和土壤。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通过查找的资料构图追求严格的对称、规则;尺度追求宏伟;气氛严谨肃穆,政治色彩浓厚。植物配置常绿树种特别是松柏类过多,落叶树种、灌木、地被及草坪类相对过少;而更适合不同情况的自然栽植较少,导致空间郁闭有余而开阔不足,色彩绿有余而色不足,气氛严肃有 余而活泼不足,与人的距离有余而亲和性不足,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园林绿化也逐渐摆脱了单调和萧条,和人民的生活一样变得丰富多彩。规划布局从僵化、单一逐渐变得灵活多样、自由;植物种类也从少到多,植物配置更加因地制宜,绿化层次更为合情合理。花灌木、地被植物特别是草坪的大量应用,覆盖了黄土,不仅增加了绿量,而且还扩大了绿地的可视范围,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景观。

植物存在于人类活动的一切环境中,是其他环境因素和活动的关键环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食物和氧气。人类的衣食住行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取之于植物,而且植物能涵养水源、吸收粉尘、过滤噪音、调节气候、减少温室效应、净化水土气中的重金属、so

2、no

2、cl2等有毒有害物质,保护、监测并改善环境质量。此外,植物还能固坡护沙、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绿化都市、营造庭园景观,有利于人类创造最佳生存环境。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园林绿化结课论文

班 级:环艺101 姓 名:李哲夫

学 号:100605004篇3:景观调研报告

摘要 文塔广场,占地一到两千平方米,由“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组成。位于其中心的文塔在过去20多年来一直被包围淹没在石屎森林中,直到荔湾涌改造建成文塔广场,才又成为附近一个显著的人文景点,并成为西关最有文化品味的地方。下沉式的文塔广场使文塔与旁边车水马龙的马路隔开,意图在喧闹中固守着一分老西关宁静,供人们停留休憩。 本文将从实地调研入手,深入探讨文塔广场改建的合理性,以提出使其更人性化的建议。

关键词

文塔广场 荔枝湾涌 改造 西关文化

一、调研基本情况说明1 调查背景和意义

文塔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是广州市区内唯一的功名塔,供奉魁星(亦称文曲星),外形犹如一支笔,是掌握文人骚客功名命运的神塔。荔枝湾涌改造后,文塔周围又修建了以流水为墨、以地面为纸、以石景假山为砚的、占地一到两千平方米的文塔小广场。文塔见证着荔湾的历史,荔湾也确实不断诞生文人雅士。泮塘也成为领南文化风俗的发源地,成为游客领略西关风情的闻名旅游点。 本次调研将观察改建后的文塔广场内人群活动、采访使用人群对其感受以及现场体验,旨在通过小组讨论和分析调研结果,针对文塔广场的空间体验提出实用方案。 2 调研范围及对象 调研范围:

文塔广场及荔枝湾涌一带 调研对象:

文塔广场及周边活动人群 3 调查思路和方法 调查方法: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实地勘测、问卷调查、座谈访问、资料查阅、模型分析5种方法,以实地勘测、问卷调查、座谈访问为主,资料查阅和模型分析为辅。

座谈访问法:主要进行现场勘察工作,对文塔广场的现状,以及人群在文塔广场的活动方式进行细致了解。

问卷调查法:前后进行了两次问卷发放。第一次问卷以简单回答的形式小面积发放,随后针对问卷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和修改;一周后,进行了第二次的选择题式的问卷发放。

座谈访问法:为了更深刻的了解沙正街人行道文塔广场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荔枝湾涌随机采访路人。

模型分析法:通过调研建立相关模型,从而反映并分析文塔广场空间。 调查思路:

二、使用人群调研与分析

1 使用人群基本情况 2 人群使用意愿与行为特征 人群对改造现状的满意度 使用意愿与功能空间 使用时间特征

出行方式与交通时间

区位选择意向 3 不同人群使用需求分析

三、现状调研与分析

1 现状概况 2 原因

四、总结与建议

1 调研情况总结(需求、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 2 具体建议

五、结语

附件:调研问卷篇4: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调研报告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局调研报告

再造国家园林城市新辉煌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形成城市景观风貌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园林绿化工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特色初步显现,十五年来,我县城区从一个普通县城,逐步建设成为山西省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不断攀升。目前,全县上下正在开展“鼓改革之劲,立赶超之志,求更大突破”大讨论之时,我们认为我县园林绿化工作应在国家园林城市基础上再造新辉煌,力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我县建设成为宜居、宜商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再作新贡献。

一、工作目标

围绕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十二五”奋斗目标,把“生态立市”的任务完成的漂漂亮亮。今后几年,我们认为我县不仅要把宿迁中心城市规模做大,实力做强,而且应该把中心城市的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应当说,前几年我县在“中心城市的做大、做强”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在“中心城市的做优、做美”上,投入不足,力度不大,不能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潮流,不能适应建设生态宿迁的需要。目前我县应该从建设生态宿迁、擦亮生态品牌的高度,确立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

二、现实意义

“生态立市”是县委、县政府面向全体市民作出的一项庄严承诺,我们必须从建设生态宿迁、绿色家园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实行差别竞争,优化投资环境的基础条件。城市既是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发展现代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依托。建好城市园林,搞好绿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升城市品位,聚集人口、凝聚人气、吸引人才,促进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树立城市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城市发展。这是被许多发达地区的实践所证明了的经验。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是展示一个城市环境的“名片”,优美的绿化环境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对于我县来讲,生态已是我县的名片,又是我县的资产,既然是“名片”,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她擦得更靓,既然是资产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她做得更大。

(二)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流动的音符,是展示城市特色和魅力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不仅体现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上,体现在宽阔、繁华的城市街道上,更体现在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上。优美的绿化环境,对人的行为是一种规范,对人的心灵是一种净化,对人的身心更是一种呵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质量,不仅要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而且要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城市园林绿化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面貌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其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创造一个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需求。 (三)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永续资源,对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如果说,道路是城市的 “骨架”,广场是城市的“客厅”,那么,园林绿化就是城市的“肺叶”。搞好城市园林绿化,有利于增强城市抵御外部生态灾害侵袭的能力,削减城市自身排放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许多事实证明,绿化状况与城市的命运兴衰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在中外历史上,不少曾经商贾云集、市井繁华的城市,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逐渐衰落,有的甚至湮灭大漠。我们必须引以为诫,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建立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措施

在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一定要理清思路,处理好园林绿化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各个方面问题,科学指导,把宿迁园林绿化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一)坚持因地制宜,解决好高标准规划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高标准、高起点做好城市绿化及园林设施的规划设计。突出“以人为本”,把建设美好人居环境作为园林绿化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既要重视街道、广场、景点、景区以及地震避灾的绿化建设,又要注重工作、学习场所,尤其是居住区的绿化建设,使园林绿化深入百姓生活,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使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在住、行、游等各项活动中,处处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味。坚持因地制宜,把宿迁建成独具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特色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的优势和魅力所在,失去个性和特色就失去了谋求发展的吸引力。对此,要从我县人文景观、地理环境和风俗民情等方面着眼,着力创造宿迁的“水、名、绿”三大特色。“水”就是围绕流经城区的大运河、古黄河、六塘河、民便河等四条河流做足做好文章。“名”就是要放大宿迁历史文化的效应,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城市的文脉和渊源。“绿”就是要把“绿色引入城市,把园林引入家庭”,做到以绿量见规模,以绿荫见水平,以绿化见美化,以特色见风格,逐步形成“一街一景观,一路一特色”。 (二)坚持品位要求,解决好精品园林建设的问题。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标准高、要求严的千秋工程,必须把树立精品意识、建设精品工程贯穿建设工作的全过程。无论是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城市广场的工程建设,还是主要街道、干道、滨河湖路、林荫道的绿化美化,都要立足于多出精品力作,把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上。优质工程、精品工程不仅要靠高起点的规划来指导,高标准的设计来体现,而且要靠高水平的施工质量来保证。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在各类工程招标中,坚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真正把好的队伍、好的方案选出来,实现城市园林绿化项目数量上的递增和质量上的提升。 (三)坚持规范执法,解决好绿地管理的问题。规范管理,依法治绿,是实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要在依法管理上狠下功夫,坚决消除人为因素的干扰,把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真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已经制订出台的“绿线”和“绿色图章”等一系列文件执行,切实做到依法治绿。城市管理部门要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绿化配套工作进行全面检查、督导和验收,对已建好的工程项目,进行回头看,特别是居住区绿化,是我县绿化方面的软肋,要确保园林绿化指标不被打折扣,而且环境要优美;对确实没有足够空地进行绿化的,依法收缴绿化补偿费,实行规划建绿,异地补绿;对违章建筑和有碍城市观瞻的,进行彻底清理,实施拆迁还绿;对绿化未达标的单位庭院,要限期绿化到位;对损绿、毁绿、侵占绿地的行为要严管重罚,强行入轨,坚决遏制各种违章现象,做到绿化一片,保护一片,巩固一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古树、名木就是城市的年轮,是历史也是文化。没有古树、名木的城市,就是没有历史的城市。在城

市建设过程中,不得随意砍伐、迁移一棵大树,切实保护城市的每一棵树木和每一寸绿地。

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全县上下必须认识统一,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把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任务,全力以赴,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目标如期实现。篇5:苏州园林调查报告

一、卷首语

二、团队合照

三、团队介绍目 录

四、苏州园林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之总结报告

六、苏州园林的美丽风貌(彩页)

团队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苏州园林调查小分队 指导老师:吕艳(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 班主任) 小组成员:

组长: 袁雯菁(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 组员: 吴乃蕴(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 柳 叶(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 韩悦崎(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 杜晓芬(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 徐雅婷(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0801班) 团队实践目的: 苏州市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小桥流水,古色古乡,气质婉约是它的特色,正因为苏州是这样的历史名城,才孕育了具有特色的苏州古典园林。

本次活动以记录苏州园林风貌为主要目的,弘扬苏州园林文化,展示苏州的绝美风光,突显其旅游价值,同时记录苏州园林的破坏情况,针对此类情况应采取的措施,同时调查苏州园林的开发度,针对苏州园林的价值与意义,提出苏州园林更好的利用方案,在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基础上,弘扬园林文化,使苏州更好地走向世界。

苏州园林调查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总结报告

长沟流月去无声,是歌不尽的春华,唱不完的秋实,杜若洲头,秋水依旧。是的,秋水依旧,微吟还似清歌样,是苏州,且歌且吟出这样一曲风风雅雅的姑苏咏唱。

衣诀翩飞,蝴蝶惊梦,刹那芳华,是谁,伫立于秋的尽头,沁湿了薄衣,风奏离歌,嶙峋成曲,重峦叠嶂,叠迭起寒涟徐徐。 像个神话,苏州园林的神话。

走过小桥流水,穿过细雨古巷,领略苏州园林的细致和典雅,下面就由我执笔,归纳总结一个多月的调查„„ 我们苏州园林调查小分队怀着对历史文化的热忱,在7月、8月两个月中对苏州园林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其中包括对现在的风貌、建筑特点、现状、开放程度、历史文化意义等的调查,其具体分工如下:

我负责对苏州园林的整体风貌和建筑特点,即造园艺术进行拍摄和研究; 吴乃蕴同学负责调查苏州园林的现状(包括园林现在的对外开放程度等等);

柳叶同学负责调查园林的破坏程度,现有的保护措施等 韩悦崎同学负责调查园林的开发度,阐述园林开发途径和如何更好地利用;

杜晓芬同学通过调查苏州经典园林的沿袭,阐释其意义和价 值;

徐雅婷同学负责问卷调查(苏州市民对于苏州园林的看法),并总结其心得。

在这段调查期间里,成员不但相互配合得很有默契,而且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朋友相处,这也是这次调查让我们受益的。

下面是对每个成员的实践报告的总结:

我着重调查的是苏州园林风貌和建筑特点,构园风格。调查期间,不仅对各园的风貌进行拍摄,更了解了园林的建筑风格,风貌的话就以照片形式展示给大家了。建筑则围绕位臵、形体与疏密、建筑类型、造型、空间处理、色彩进行留意和调查,并且围绕建筑与山、池、花木的配合,与太湖石的配合对水的处理等各方面展开调查(在访问的时候也有涉及到此类问题,并且请教

了陈处长),从苏州园林中尽情地品位了烟雨如画的江南„„

吴乃蕴同学面对苏州园林的现状,包括苏州园林现在的门票价格,园林的开放程度等进行细致的调查,意识到园林门票价格上涨与园林保护存在着矛盾,也讨论了园林的对内、对外的开放程度,现在园林的免费导游服务等,调查结果认为要加大宣传苏州园林,一为开放,二为保护,两者有机结合。

柳叶同学面对园林的破坏与保护展开调查,发现园林在建国初期时破坏很严重,然后开始修复,相关的文物,包括园中楹联、文字材料的保护都不够,并且提出保护建议等。她也积极地和陈处长谈论园林的保护问题,相信她此次获益颇多。

韩悦崎同学,看清当前形势,着重研究了苏州园林的开发和利用。觉得苏州园林在开发的同时还有做的不够的地方,那就是一些花草树木的保护,这些都是我们忽视的地方,并且意识到园林中的植物不但有观赏价值,更加有经济价值和效益,如生产药材、香精、木材、果品、粮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忽视的地方,而韩悦崎却认识到了它们的重要性,从而进行了研究。“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实践”这是她的勇敢而乐观的追求。 杜晓芬同学则针对苏州园林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究,从四个方面来阐释了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山水的意境、精致的建筑、高雅的艺术、丰富的内涵,所以苏州园林才成为了私家园林的典范。

园林类论文【第五篇】

论文关键词:风景园林教育 中国特色 学科建设

论文摘要: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向风景园林教育提出了挑战。通过分析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就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提出建议。

一、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园林教育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中叶。最近20年来,我国处于大规模建设时期,对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比较大,很多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目前,高等院校从事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包括五大方面:建筑院校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农林院校的园林、观赏园艺专业;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资源环境院校的资源生态专业。这些专业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对园林教育的理解,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各不相同,水平相差各异。城市规划专业、环境艺术专业涉及的相关园林内容很少,真正涉及我国园林人才培养的只有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目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风景园林教育指导思想落伍

我国园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学指导思想方面。一种是受传统中国古典园林理论的禁锢,过分强调诗情画意,亭台楼阁;另一种是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园林景观,比如近年来很多地方盲目借鉴西方园林形式,不注重实用性。

风景园林应该是一门协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艺术,通过科技力量,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来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生态健全、景观优美、反映时代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应该从宏观控制,再到微观设计,而不是见缝插针的创造景观。同时,要加强行业道德建设,加强对社会的普及知识教育。不能一味的追求景观效果,或为了提高产值而大量求新,忽视实用性以及整体环境的景观效应。¨

(二)风景园林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广度和深度

我国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多脱胎于园艺或观赏园艺专业,转为园林专业后,其课程体系大多是承袭了20世纪50-60年代北京林学院造园学科的课程体系,其后虽有一些改进,但总体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园林学的框架。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广’度不够

现代园林学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发展成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规划、建筑、旅游、社会、经济、环境、心理、历史、艺术、林学、观赏园艺等学科,似乎更像一个学科群,现代园林学专业的核心是广义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其设计实践至少应该包括“狭义景观设计”、“大地景观设计”和“行为心理景观设计”三个层面。而我国园林专业现有的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仅仅停留在“狭义景观设计”即景观感受层面,由于缺乏其他层面的设计实践,致使现有的园林专业口径过窄,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

2.“深”度不足

我国园林专业现有的设计类课程体系看上去比较注重纵深方向的研究,实际上大多停留于表面形式,如增设规划类课程,多只介绍景区规划、绿地规划等内容,而在与之相关的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性开发方面研究不够深入;植物造景方面更多是注重形式美学,在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方面缺乏深入研究。

3.教学方式原始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园林领域的冲击是广泛而深刻的,现有课程体系对此缺乏应有的估计和准备,唯一开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只停留在将计算机作为表现工具的水平,远没有进入真正的辅助设计水平。美国哈佛的LA教育早在十多年前就开设了利用信息技术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等为园林设计作辅助的相关课程,我们的教学方式呈现相对落后态势。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在制图中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方面。

制图是园林教育重要的一环,包括手工制图和计算机制图两个方面。手工制图是计算机制图的基础,而计算机制图又是今后工作和从事复杂设计不可或缺的技能。所以,二者要并重。制图技能培训应贯穿于整个教育的每个环节,目前很多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制图课程只是作为选修而已。

园林专业知识信息容量大,实践性强,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平面、文字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像CAD绘制平面或建模、用3DMAX渲染,用Photoshop环境合成、AuthorWare进行后期艺术合成等多媒体教学方式还没有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甚至有些教职员工对这些多媒体还不熟悉。

二、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系统化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LA)专业,在国际教育界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而设立的,这个学科体系的建立对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环境、景观工程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经历着最重大的变革。

1.风景园林专业的内涵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艺术、科学和技术三个类型的知识来规划、设计和管理土地的一门学科。从事该专业的工作者——景观设计师,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来考虑资源的管理和经营,创造一个令人愉快的生存环境。职业内容包括土地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资源保护与经营管理、城市扩展控制、中心老城区复兴。设计主题有:居住区、商住发展、公司厂房和机构部门、校园、度假旅游胜地、公园、城市广场、交通网络和滨水区域发展等内容。

该专业应学习艺术、设计理论、土木工程、场址分析、土地规划过程、生态分析,以及影响设计过程的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的问题。该学科理论建立在人文学科和生态学分析之上,其艺术在于创造有意义的场所,其伦理是关爱土地以及居住其中的人。

2.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致力于探索并提供:有信息、程序和技术所组成的、用于景观规划设计职业的应用知识;与相关的社会学、自然科学专家进行语言和图形交流的能力;理解由文化决定人类行为,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法律上对土地利用及决策的影响;理解形成土地合理利用和设计的两大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和生态因素。

3.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方向

当今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正在迅速扩展。传统园林专业局限于园里植物和园林规划的局面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由于风景园林是一门集艺术、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必然要和这三个领域发生联系,这就大大的拓展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的范围,使其从单一专业扩展为综合专业。

为培养未来负责环境设计的领头人,学生要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等三个学科的交叉中受益,并在课程中求得深入全面发展。这些课程有:人类学、生物工程、农业工程、比较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伦理学、森林资源学、地理学、地质学、房屋供给与消费者经济学、哲学、社会服务学和社会学等。

(二)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国际化

风景园林专业的国际化主要可以借鉴美国哈佛LA的教育作法。现代园林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日益综合的学科,它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经验,可以将整个体系分为三大体系,即基本知识体系、理论修养体系、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每个体系再设置若干相应课程(分门类、分层次)。

与国际接轨是指课程设置应完全把握现代园林的内涵,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主要增设以下方面的课程:

1.大地景观规划类课程

现代园林的研究对象已经扩大到整个大地资源,增设大地景观规划类课程是园林学科和人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大地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生态、资源层面的规划。相关课程设置有:景观于区域规划水文学、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环境、景观生态专题、景观分析与评估、景观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行为心理景观规划方面课程

“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规划需要研究人类行为、心理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和艺术层面的内容。这类课程有:户外游憩设计、游戏及娱乐规划、旅游策划规划、景观行为学、景观与文化专题等。

3.其他课程

理论修养类课程:建筑史、中国历史文化专题等;工程实践类:建筑技术、景观技术等;计算机类课程:计算机辅助园林设计CALD、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遥感等。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学科

我国国土之大,各地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各不相同,更兼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由此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色。我国许多著名的园林古建筑无不包含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设计思想无一不折射出独特的人文理念,这也是引起人们无限遐想的根本原因。弄清楚国学的内涵在园林教育中的作用,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专业,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

《园冶》中记载,相地、立基、屋宇、装拆为园林设计的步骤。我国园林传统的创作路线和方法讲究综合性和实事求是,表现在:(1)总在处理着一个个的具体空间以及这些空间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图纸;(2)在做出任何一个判断和决策时,已经照顾到方方面面;(3)时时刻刻离不开对现场的调查、理解和分析。可以说,我国园林文化大大超越了迄今为止的西方发展水平,这也是一些世界大师对中国传统园林十分佩服的根本原因。

当然,传统的园林创作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比较适于小型私人园林的创造,不善于处理大片平地,不适于大面积的规划等等。但是我们的祖先并不是没有这种本领,从秦汉的上林苑到清朝的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我们看见的仍然是综合性和实事求是的创作路线和方法。

(二)风水与中国园林

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从本质而言,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无异,探讨的都是“天人(自然与人)关系”。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风水学说的集大成者,其中很多原理都与现代科技有“巧合”之处。例如,建筑对风向的处理不当,不仅不利于人体健康,也不利于安全与美观。中国园林设计,一直遵循着“坐北朝南”的地理原则,可以避免对人不利的“阴风”(北风),这也顺应了中国的季风型气候。

古代风水学中关于水的认识,大多符合科学道理,如可选择河流岸的台地上,且要高于常年洪水水位之上,避免在水流湍急、河床不稳定、死水沼泽之处建房等。除此之外,对水源水质也要详加注意。另外,风水学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配合“坐北朝南”进行采光。

从根本上说,在去除风水中迷信的糟粕部分,中国园林的风水,深深浸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它们讲求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适当保留有景观特色的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使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园林景观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三)国学是中国园林之源

48 1136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