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赏析【参考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红楼梦》的赏析【参考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红楼梦》的赏析【第一篇】

原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赏析:

作者在这支曲子中,进一步抒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真挚的爱情。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都是心地纯洁,聪明善良的青年。这样一对有情人,能不能结合呢?作者用两个设问,怀着含蓄而又诚挚的感情,把人们带到现实世界里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在封建宗法制度的统治迫害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只能空自嗟,枉牵挂。接着应用"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化的比喻,对造成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最后用眼泪的控诉作结。整个曲子婉转深沉,发人深思。当然作者不会认识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但他写出这种悲剧,明白而响亮地发出呐喊,提出控诉,也是难能可贵的。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这部伟大的作品发出反封建的思想光芒。

《红楼梦》的赏析【第二篇】

原文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词鉴赏

《红楼梦》的作者为了便于发抒感慨,也为了引起读者的兴味,在全书开头就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

“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他从一种朴素的辩证法的观点,认识到这种结局的必然性,认识到贵族阶级不配有更好的命运,因而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和鞭笞。然而作者对他已往的富贵荣华生活又不无留恋,特别是对他热烈赞美的诸多人物(多为纯洁善良的青年女性)随着封建家族的败亡而玉石俱焚,悲惋痛惜不已。他也曾想有一番作为,去补封建社会破了的“天”,但社会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有机会也未必有办法)去干一番事业。以至使他“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在贫穷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所以,“枉入红尘若许年”,说的是贾宝玉,也未尝不是作者自己的。慨叹。

作者把那块石头称为“顽石”,也大有深意。顽石的特点是棱角分明,执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备这种品格,就必然同那个庸俗卑劣的上层社会处处榫头对不上卯眼。他不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这个社会就必然要排斥他,不容他。第三回书中的《西江月》词批宝玉是“潦倒不通事务,愚顽怕读文章”、“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正是宝玉顽石性格的写照。这字面上的嘲骂,实际是用反语来赞美宝玉不同那个恶浊社会合作的叛逆性格。

《红楼梦》的赏析【第三篇】

原文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的赏析【第四篇】

一、忆菊(步韵蘅芜君—宝钗)

霜寒露冷引相思,月朵清姿映眼时。曾抱柔风心印笑,也还细雨韵留知。

休言昔日九秋苦,临赏东篱一片痴。难觅佳词穷丽句,何来何去梦归期。

二、访菊(步韵怡红公子—宝玉)

丽影随风自在游,朱门深院步难留。柴扉轻叩黄花友,米酒浅斟红叶秋。

俯耳细言情切切,并肩痴约意悠悠。相逢又是重阳日,飞燕衔思可有头?

三、种菊(步韵怡红公子—宝玉)

借风借雨秀姝来,洒汗倾心细细栽。待等一朝催露降,盼迎九月笑纹开。

仙姿独领秋藏画,美酒双呈月透杯。夕落鸟啼常掬水,芳魂飘逸净尘埃。

四、对菊(步韵枕霞旧友—湘云)

青女飞花满目金,依栏把盏问情深。柔柔夜色篱前坐,淡淡书香月下吟。

心对无需多话语,魂离难识少知音。乘风寻处结君子,与竹兰梅同惜阴。

五、供菊(步韵枕霞旧友—湘云)

满怀龄草是故俦,清水润香一室幽。帘外芭蕉逢细雨,案头金甲报中秋。

怎来书屋吟诗对?更恋篱墙望月游。老觉人情难揣测,心愁唯有对花留。

六、咏菊(步韵潇湘妃子)

不染红尘厌利侵,洁身自是奏清音。金丝舒卷情丝绕,素面邀来扇面吟。

难与百花相聚首,忆同双竹共知心。秋芳欲做清闲客,无意传名古到今。

七、画菊(步韵蘅芜君—宝钗)

君子谦谦不耀狂,花呈腕底细思量。几张碧叶毫含墨,一片黄英月印霜。

神韵脱出惊目秀,仙姿摇曳满庭香。情多最怕空流逝,梦里秋光有暖阳。

八、问菊(步韵潇湘妃子)

君绽笑颜秋到知,清辉遍洒问陶篱。独临一季谁来宠?怎愿霜枝汝伫迟?

可想百花同秀嬉?何知半点有悲思?冷香依旧涤尘世,漫卷风音待吉时。

九、簪菊(步韵蕉下客—探春)

乌发黄花对镜忙,不知红粉为谁妆?伯牙弦绝心亦绝,李白诗狂情也狂。

耳畔香风拂云鬓,眼前新月照秋霜。凭栏不见双飞燕,只有影单随一旁。

十、菊影(步韵枕霞旧友—湘云)

丝丝瓣瓣叠重重,俏扮秋光嵌露中。十丈粉帘含妩媚,紫霞万缕赏玲珑。

窗前巧印花痕暗,月下轻吟枕席空。灯里揉撕枝叶破,谁来相约夜朦胧。

注:十丈粉帘、紫霞万缕为菊花名。

十一、菊梦(步韵潇湘妃子)

依篱饮露爱风清,幽梦穿帘待夜明。喜看群芳赴春约,怜听独秀结秋盟。

三更细雨敲窗戏,一觉雄鸡报晓鸣。莫怨红颜多薄意,寒香却是最真情。

十二、残菊(步韵蕉下客—探春)

凝眸不忍对斜欹,昨日黄花赏过时。报死枝头留色绝,毕生气韵佩霞披。

西风无意催秋老,珠露含情恨语迟。冷暖世间寻旧故,雁鸣声急满怀思。

《红楼梦》的赏析【第五篇】

原文: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译文

费尽心机耍弄聪明,反而算掉了自已性命。

生前弄权术致使心力交瘁,死后留牵挂还显现出性灵。

原指望家庭富贵人口安宁,最终落个家破人亡各自逃生。

半辈子殚精竭力枉费心。好似那悠悠晃荡梦一场。

好似是忽喇喇大厦倾塌了,好似是黑蒙蒙油干灯灭尽。

呀!一场欢喜忽然悲变痛。唉!世间祸福终归难断定!

注释

聪明累:是受聪明之连累、聪明自误的意思。语出北宋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机关”二句:意思是王熙凤费尽心机,策划算计,聪明得过了头,反而连自己的性命也给算掉了。

机关:心机、阴谋权术。

卿卿:语本《世说新语·惑溺》,后作夫妇、朋友间一种亲昵的称呼。这里指王熙凤。

死后性空灵:所依据的情节不详。从可以知道的基本事实来看,使王熙凤难以瞑目的事,最有可能是指她到死都牵挂着她的女儿贾巧姐的命运。“死后性灵”是迷信的说法。

奔腾:在这里是形容灾祸临头时,众人各自急急找生路的样子。

意悬悬:时刻劳神,放不下心的`精神状态。

赏析: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统治者,在她身上渗着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她有心机,有权术,可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管家婆"。她为支撑贾府这一座封建大厦,也确实煞费了心机,使尽了气力,可谓"机关算尽","心已碎"。但结果仍然免不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果真是"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这说明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衰败是必然的,它的这种危机是不能克服的,更不是一两个"志士能人"所能支撑得起的。王熙凤的失败,贾府的崩溃,也就预示着整个封建社会的末日来临。

48 183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