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教学总结简短 初中教学总结与反思(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2024年初中教学总结简短 初中教学总结与反思(优推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初中教学总结简短 初中教学总结与反思【第一篇】

课内比教学是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目的是考察教师在常态教学环境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比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

按照省统一部署和教育局“两课”活动安排,实验初中100多名教师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干部进课堂,校长上讲台,教师上好课,形成了一种“千帆齐发同竞技,教学课堂比身手”的教学比武热潮。通过比赛,赛出了成绩,赛出了效果。主要作法如下:

为加强对“两课”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由校长张世清挂帅,由常务副校长邓祖魁领导教务处统筹协调“两课”活动的落实和检查。

为提高这次为期一年的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的效率,在组织形式上,我们通过校长会议促动、全校教师大会宣传发动、学科骨干教师联动,形成了全员参与意识;在比赛方法上,我们采取以赛课形式搭台,形成全学科覆盖和全员参与的局面。

为形成强有力的氛围,学校将把“两课”活动列入对教师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与此同时,学校对课内比教学活动进行延伸,进行了课件制作评比、导学案设计评比。有效激发了全体老师的参与意识。

省教育厅陈安丽厅长说:“比教学,就是要探索和推进‘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因而,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们的就将中心工作定位在课堂上,定位在“以学生为主体”中。

体现了全员参与意识。学校领导的工作重点是深入课堂听课、讲课。所有行政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这次教学比武活动中。校长带头,张世清、徐作明、朱钧利有空就随堂听课,邓祖魁、严新顺、蔡文在自己所带学科的教研组中说课、讲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饶章杰因事假没赶上第一轮,回校后立即补上。活动规定人人上比武擂台,每位老师在各教研组内开展备课、说课活动,然后分学科教研组进行讲课比武。做到全程参与,全程打分。

体现了运用课件教学。虽然我们没有统一要求全体老师上课都要用课件,但大量老师自己动手,制作课件,为上好高质量的课作出了精心准备,并为今后常态化教学打下了基础。52岁的九年级思品课老师李青云在这次讲课比武中使用了课件;汪琳老师利用晚自习时间独自一人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模拟讲课和说课,在学校语文组教学比武中脱颖而出;数学老师汪小红充分运用电脑课件,结合生活实际,把 “圆”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学生心领神会,学出了乐趣。

体现了集体备课原则。在活动中,老师们互相学习和听课,通过各学科教研组进行研课,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和质量。许多老师备课时查阅各种资料,虚心请教,反复修订导学案。一些老师自己下载软件、制作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武赛场上,老师们焕发了青春与热情,张扬了个性和素质,他们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演绎了课堂的精彩。

两个月的“课内比教学”活动激发了全校老师参与意识,课堂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并通过网站发布各类信息和活动进展情况,起到了有效的宣传作用。

“课内比教学”活动虽然暂告一个段落,但还有很长的路靠我们去探索、去进取。我们相信,在教育局领导下,在教研室指导下,我们将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激昂的斗志,把课堂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初中教学总结简短 初中教学总结与反思【第二篇】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理解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所以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本事、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经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本事。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资料,于是构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异常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构成适合于自我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进取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本事。可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主角的再定位。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主角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本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经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我。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经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所以,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我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本事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本事、教学研究本事、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本事、课程设计与开发等本事。

在新课程资料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本事,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齐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我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坚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_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

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比较新旧知识的不一样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我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终还应经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那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职责,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经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资料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进取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经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日,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主角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资料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一样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景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到达的目的之一。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异常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构成适合于自我的学习策略

初中教学总结简短 初中教学总结与反思【第三篇】

从事化学教学已有十几个年头了,在这些年的教学活动中也逐渐积累了一些自己的一些见解。

我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单方面的以为只要给学生都讲到了,练到了就达到教学目的了。我却忽略了学生是否对此感兴趣,所以上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更别说学生的总体成绩了。几年的摸索与学习我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教学出成果,不在于你上课讲得是不是多,而是怎样想办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学,去弄明白为什么,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比去逼迫学生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

以前我总是认为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能回答出来那是很平常的,学生嘛,就是应该会。我不会用语言去鼓励他们。后来我听过其他的老师在上课是对学生回答后总是给予很多的鼓励,对于后面的提问学生表现的非常积极,上课的效果好,学生的学习信心被挖掘了,学生的学习劲头也足了。我现在上课时也运用了鼓励,反响也不错。我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简单的就让一些基础薄弱的来回答,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薄弱生能获得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难得的,优等生得到表扬和鼓励后学习的信心就更足了。学生对化学学习有了自信心,就不愁考不出优异的成绩来。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上课的内容要有拓展和延伸,这样才能显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实只有少数几个学习优异的学生对此能懂,大多数的学生对补充的不能理解,更有者会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产生了厌恶之情,接下来就有同学掉下队来。我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明白了一个道理:上课不在于你补充了多少,而在于你是否兼顾了大多数的学生。我现在的教学中坚持不讲太难的题,更不去讲偏题和怪题。我重视课本,重视基础。教法上采用小步伐,步步到位,让大多数的学生觉得容易,便于理解和接受。在平时的测试中我会去选一些相对难度大一些的题让学生练,尽量让学生找到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实的感觉。当然也不能是不劳而获,学生必须是能跟上步伐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现在的学生只要做实验,兴趣就高。我在上探究物质燃烧和灭火条件的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结论,不足的地方我及时的加以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记得牢。这比我不停的强调重复强很多,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及时得到了提升。

大多数的时候,学生在学习时,总会把自己对教师的喜好带进课堂,这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上课时的听课效果。平时多与学生接触,与学生接触多了,学生就发自内心的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你,你也就可以因地制宜去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尽可能想方设法的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我以前带过一位女学生,名叫王文静,由于突发的意外导致该同学的腿有点残疾,心里有了阴影,从而影响了她的学习。我就用张海迪自学成才的事迹去开导她,让她以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这位女同学在后来的中考中化学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以上是我在化学教学领域中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敬请各位领导和化学同仁给出宝贵的意见。

初中教学总结简短 初中教学总结与反思【第四篇】

本学期,本人接手担任初一、初二年级的劳技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劳技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劳技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劳技学科在学校历来是次科,因此学生的基础也比较薄弱,普遍不感兴趣。为了纠正这一观点,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我先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通过对身边环境的感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一些学生的知识缺陷所在,逐渐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本特点。接着,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四季的花卉分别有哪些等等,努力营造一个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劳技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在业务上,本人从不以自己多年教学的“丰富经验”自居。本人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钻研教材教法,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待进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年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知识有了稳步提高。

部分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今后,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

初中教学总结简短 初中教学总结与反思【第五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核心素养为教学背景的教育理念逐渐完善,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了现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历史学科作为初中生的必修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乃至未来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及逻辑思维。传统的历史学科教育有诸多弊端,导致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及传统教学现状,浅谈了培养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及应用,探究了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分为:核心思维,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家国情怀。每个核心素养都蕴涵不同的思维模式,同时每个核心都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唯物史观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理论,它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学习历史的方法,其主要呈现在对某一事件的下定义及各类方法的探究。时空观念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思维,旨在让学生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发生的事件、存在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并以此制作特殊的“时间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意识,其主要体现在历史纪念、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地图、历史大事年表的制作中。史料实证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方法,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多种史料重现历史的真实性,运用多种史料相互推理论证,并且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丰富史料知识积累,让学生能运用积累的知识辨析历史的真实性。史料实证的呈现形式有对史料、文献、文物、图像的分类与辨析,通过提出观点论证历史等。历史解释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能力,是以史料记载为根据进行理性地判断与分析,在教学时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对史料进行自主分析。历史解释所呈现的形式有对历史的叙述、评价、理解,并可以准确地抓住一段历史的因果关系。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核心价值,是对知识更高的人文追求,是更高层次精神的体现,包括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民主法治等,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体验。家国情怀体现在历史的学习中,让教学能以学生为主体,并让学生在不断探究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责任感。过去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中部分知识点的“圈涂”,对重要知识点的硬性背诵,而忽略了知识点背后存在的意义与影响,同时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氛围压抑,教学效率较低。即便开展了各类特色历史课堂如历史话剧、历史竞赛,但由于没有对内容、形式等进行创新,固化的历史知识点也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有必要进行历史改革,脱离传统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让教师可以以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即体现在思维的锻炼、观念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后,教师更明确了教学目标,并且可以根据每个学科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历史学科方面,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其不仅是初中历史课程的核心目标,还是初中历史学习的根本价值。通过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可以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还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积累,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的意义、影响与其中的人物,让学生能全面看待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辨析和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在培养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方面,教师要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摘选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从多样的教学实践中吸取经验,最终形成特有的教学策略。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注意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备课时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要跟进教材内容,让教材的教学有序不紊的推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立足于知识积累与技能训练的过程,要长期积淀,教师要怀着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与时俱进,改进教学策略,让历史课堂的学习变得高效有趣。

(一)故事化情景教学,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

故事化情景教学旨在在课堂开始阶段引入故事,同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对所讲故事有独特的见解与情感体验。情境的设置既要贴合所授内容,还要让学生懂得故事中蕴涵的情感。在历史学科方面,故事化情景教学与所授内容可以相互交融,相互促进,通过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在故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提出自身的见解与感受,还可以深化故事背景,以此增进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民族的自信心。例如,在“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一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理解19世纪中期的时代特征,即殖民地的抗争与资本主义的巩固与扩张。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民族解放的各种故事,挑选一个新奇的版块作为课堂导入,了解其中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后,以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为主人公讲述其经历。如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章西女王,她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教师在介绍时可以突出她的英勇战绩及牺牲时的壮烈,让学生明白尽管这位女王最后牺牲,但她的精神鼓舞了全世界的殖民地人民,她用生命谱写了反抗侵略追求自由的篇章。在介绍时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故事的形式,还可以以诗歌、影视作品、小说等形式,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章西女王的魅力。

(二)构建思维导图,夯实学生的历史解释

思维导图是现代化社会常见的学习、工作、教学等适用范围极广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记忆和高效理解晦涩难懂的知识,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上课时的教学大纲、学生的课后笔记以及考试中考试题的设置等,其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学生和教师的生活中。通过搭配思维导图辅助历史教学,教师可以让课堂变得高效,还可以丰富教学方法,打造特色课堂。在实际应用中,更可以适用于历史学科中知识点的记忆,如一件事的发生时间、背景、影响等,以此让学生能更有条理地学习历史。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旨在介绍近代世界史中工业、科技的发展及其著名的代表作,并且深入探究其中的影响及意义。本单元的知识点复杂多样,在常规讲解时出现学生能听懂但记不牢的现象,因此可以搭配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即在教学时选取每个章节中的关键词,以此为拓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笔记,以此既可以让学生不再遗漏知识点,还可以方便学生的复习与做题。如第一章节中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本章节的关键词可以设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延伸出的第一层分支为时间背景、影响及意义、产物,其中影响及意义一栏中可分化为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思想文化方面等,每一方面又可以分出多个小节。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为基础夯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要求学生根据时间顺序(1687年~1903年)写出发生的大事件,还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写某件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影响及意义等,以此让学生反复记忆、学习并熟练掌握知识点。

(三)多媒体知识呈现,丰富学生史料实证

现代化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教辅工具的产生,多媒体作为新兴的教辅工具已然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与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在上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介绍教材以外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有特点的影视作品,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在课下,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布置和批改作业,让学生更快地得到学习反馈。例如,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节课的教学中,本观点理论与实践118节课着重体现在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介绍及分析。同时由于本单元的各个章节大多指向了一个国家——苏联,因此教师可以以苏联为关键词,围绕苏联进行授课,在授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现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各行各业的变化。如教师可以围绕苏联的经济、政治、世界影响力三个角度全面剖析苏联,让学生感受到苏联不一样的一面。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穿插苏俄相关的图片及影视作品,如十月革命中列宁的演讲油画作品等,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四)开展历史知识竞赛,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为了拓宽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转换教学模式。为了展现历史学科的魅力,竞赛可以设立为课内知识、课外知识、个人理解三个模块进行竞赛。课内知识竞赛中摘选每个单元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出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功。课外知识竞赛以课内知识为基础进行延伸,考查学生的阅历积累。个人理解竞赛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件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让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国家当时的状态进行赏析,总结这个事件的影响,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历史竞赛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例如,在“罗斯福新政”一节课的教学中,本节课介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如何用政策解决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其中不乏许多有趣的政策及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本节课进行知识竞赛,如首先考查课内知识,范围为美国的起源至罗斯福新政,课外知识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程度,如在经济危机中罗斯福发布的政策、进行的措施有哪些。在个人理解模块,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经济危机时花钱买牛奶后倒掉与现代社会中买牛奶后倒掉有什么异同?以此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五)翻转课堂分组,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

翻转课堂的设立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此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同时可以让沉默的传统课堂活跃起来。在翻转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解决问题,营造了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进行翻转课堂时,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每个成员的分工不同,如ppt制作、课外资料查找等。在翻转课堂的设立中,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制作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反思,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以及学习的过程。例如,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节课的教学中,本节课从多种角度全面地介绍了世界的发展,并且延伸出后面的课程,如诸多国家发生了大变局等事件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设立翻转课堂,让学生分组,摘选本单元中喜欢的事件进行“讲课”。如某一组的讲题为“冷战”,该组可以首先介绍冷战的背景、过程及结果,随后挑选冷战中几则令人深刻的故事进行教学,最后总结本章节的关键知识点。

(六)教学评一体化,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有更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构建评价系统。教学评一体化,旨在让教师通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学业评价,让评价更具有诊断性、指导性及促进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名学生上课时的特点,教学反思时总结本节课的优劣之处,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布置适合的作业,以此综合各方面特点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可以通过评价提升自己,教师还可以根据评价为每名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此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取长补短,实现历史学科学习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一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的历史事件已接近现代社会,“一超多强”“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名词的出现让学生联系到当今社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特殊名词背后的含义,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如在本单元学习时观察学生对这些特殊名词的理解程度,随后利用特殊名词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形容这些名词背后的含义,最后教师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如在上课时对理解程度不好的学生进行提问,以此加深学生印象。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顺应时代的潮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能以历史学科为基础学习更多知识与技能。在教学策略的选择方面,教师应吸取教学经验,根据班级的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更适合的教学策略,以此形成特有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

48 1608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