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的毕业论文【范例11篇】

史莱克 分享 时间:

本科毕业论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某一领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展示学术能力与研究成果,如何推动学术发展?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本科的毕业论文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本科的毕业论文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1

一、文明审计的内涵

文明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过程中,依照宪法和审计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遵循行业文明礼仪公约和职业道德,按照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原则,依法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反映个人内在素质、展示审计队伍外在形象的一种优秀自律行为。

从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以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每个阶段不断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都顺利地完成了历史的跨越与进步,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宏观调控,促进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审计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赢得了“经济卫士”和“免疫系统”等美誉。客观地讲,广大审计人员在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方面,总的情况是好的,“如何做到更好”就是新形势下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提出的新的更高的挑战。

20xx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李金华审计长首次提出了“文明审计”这个概念,并对其内涵作了六个方面的阐述,即审计要依法按程序;遇事要先讲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伤害别人的感情;对审计情况要如实反映,实事求是地处理;遵守审计纪律,言行举止文明。这六个方面表明,文明审计是要落实到审计人员每项工作中,落实到审计人员的一言一行中。

二、对文明审计的认识

本科的毕业论文优秀11篇

审计人员对“文明审计”这一概念要有充分的认识。文明审计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宽泛的外延。首先,从文明审计的内涵来讲,其本质是依法审计,符合程序,这是文明审计的基石和内核。文明审计就是依法审计、符合程序框架下,通过对工作思路和审计理念的创新,全面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其次,文明审计又承载着宽泛的外延,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文明审计建设不仅属于机关作风建设范畴,不囿于审计人员工作方式与态度的文明程度,而是机关全面的建设。它的含义不仅仅局限于审计人员的“待人接物”方面,也不仅仅要求审计干部依法审计、规范程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应和处理问题方面,还包括审计机关的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审计队伍建设、审计管理创新等等。总而言之,“依照法律”是文明审计的基础和内核,“符合程序”是文明审计的`有力保障,“提高质量”是文明审计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文明审计成果的直接体现。

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文明审计的重要意义。文明审计,是审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塑造文明审计机关形象的重要途径;是审计事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审计人员应不断增强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的宗旨意识,确立“用审计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的思想,筑牢文明审计的思想基础。

三、如何文明审计

(一)实践文明的审计行为。文明审计,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审计人员要将文明审计落实到每项工作中,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就审计干审计,要着眼全局,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真正做到围绕大局、执审为民;要严格依法按程序办事,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对审计质量的全程控制,提高文明审计的效果,增强文明审计的效力和作用;要强化服务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多少审计项目、查处多少违规违纪金额,必须立足于文明服务,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找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寓服务于监督之中,把主动文明服务的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的每个环节;要平等待人,善于换位思考,遇事先讲道理,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诚恳待人,以理服人,杜绝以监督者自居的行为发生,构建与被审计单位的和谐关系。

(二)塑造文明的审计形象。廉政建设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纪律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塑造审计形象的重要环节,只有廉洁自律才能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人员要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自觉遵守各项廉政纪律和审计纪律;要坚持把严明纪律和廉政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增强廉洁自律和抵御不正之风侵蚀的能力;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正确运用手中的监督权,依法行政,廉洁从审,维护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珍惜自己的名誉,注意自己的形象。

(三)强化监督服务并重的审计意识。审计既是监督,又是服务,从大的方面讲是为整个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具体一点讲,是为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和一个项目服务,促使他们整改。因此,审计工作不能满足于完成多少审计项目、查处多少违法违纪金额,更重要的是必须立足于服务。诸如加大对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和百姓关注的扶贫、社保、教育、卫生等重大资金的跟踪审计,做到边审计边整改,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逐渐减少;扩大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比重,将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使领导干部上任时就更加关注自己的责任,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全面履行经济责任,使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逐渐减少;在每一项审计工作结束后,分析被审计单位问题产生的原因,坚持“用理解自己的理念去理解别人”,帮助被审计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把主动服务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不以监督者自居,做到文明审计;分析问题时要把局部的现象和问题放到全局和宏观的高度综合分析,提出具体的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有关管理部门完善制度,建章立制、整改提高,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对新上任的领导干部提示其在经济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掌握的法律、法规及财务知识,规范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对在任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案例分析,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经济责任,增强管理意识、法制观念,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法规和财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处理工作的能力。

(四)构建和谐的审计关系。文明审计是在审计的过程中产生的,审计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审计主体和客体,审计和被审计的相互作用,是文明审计的重要载体,审计与被审计的关系是审计文明产生的物质条件。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摆正位置。监督与被监督是互相依存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审计与被审计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就要坚持平等的原则。要在人格上讲平等,把审计与被审计只看作是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要在处理上讲公道,客观地对待问题,用法律的统一准绳去评判是非。二是明确目的。审计是要查错纠弊,但查错纠弊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才是审计工作的真正目的。我们明确了这个目标,就会报着善意去对待被审计对象,防止吹毛求疵的审计行为。三是减轻负担。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地减轻被审计单位的负担,凡是具备送达审计条件的项目,全部实行送达审计;对不具备送达审计条件的审计项目实行就地审计所需经费开支,包括交通、通迅、食宿等费用,全部由审计机关承担。四是讲究礼议。要高度重视审计人员的工作举止、表情、谈吐、待人接物礼仪行为,促使审计人员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下进行审计过程中的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审计言行,努力做到和谐审计。

(五)坚持开拓创新的审计精神。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不难看到,创新是文明的源泉和动力,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创新,无不产生了人类文明的巨大飞跃。审计创新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动力,它关系到审计工作层次和审计事业生命力。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惟一的选择就是要自我加压、自主创新,在创新中加快发展。一要创新审计理念。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抛弃那些不适宜、过时、陈旧的审计理念,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新理念。二要创新审计方法。审计工作专业性强,程序严密,涉及广泛,审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先进技能和方法,才能担当起新形势下审计监督的重任。三要创新审计管理。要加强项目管理,努力提高审计项目的计划性和科学性,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不断提升项目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娟。浅谈文明审计[J].中国审计,20xx,(3):54

[2]刘功滨。品味“文明审计”。审计署网站,20xx/3/5

[3]孙富强。文明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和谐是文明审计

[4]占英平。开展文明审计,增强服务意识。审计与理财,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2

摘要:

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由此,它的形态及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报章、广播、影视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在媒介的冲击和推力下,需要对文学的存在加以深度思考。

关键词:

媒介;形态;现当代文学;关系

“大众传媒在建构国民意识、制造时尚、影响思想潮流的同时,也在建造我们的‘现代文学’”[1]103,媒介作为外部生存背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渗透和影响是不能回避的,现代文学的自身塑造和构建首先即是从报章开始,“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媒介既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精神的,“现代传媒(媒介)具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2]73,在作为载体和中介之外,本身就带有信息,有其主体性,传递讯息的同时也在努力塑造并呈现自身形象,由此,它的形态及其变迁关涉到文学的生产、传播与接受之调整变通。报章、广播、影视以及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等大众传媒的相继兴起,于文学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共生现象,构成了现当代文学存在的“场”。媒介以其特有的强大冲击和推力促使着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及文学生产/传播方式、作家身份和读者/受众心态等的改变,因此,对现当代文学的存在状态(整体风貌与未来走向等)需要加以关注和探讨。

一、报章印刷与新文学构建

晚清与“五四”前后,民族先觉者们为寻求社会变革而触动文化并带来文化机制的变化,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最坚实有力的组成部分,并促成新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的断裂。在网络和广播、影视缺席的时代,报刊杂志处在最前沿,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它们催生、哺育了新文学,并在一定程度与意义上决定了新文学后来的发展/走向。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文体叙述的创新、写作者文化“身份”特征的改变等都离不开报章、书籍等现代出版业的繁荣。如文学观念变革的先驱者梁启超的“新文体”成就即与报刊密不可分,“没有大众传媒的发达也就没有梁启超”[3]17;另外,杂志和报纸副刊导致了职业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的出现,“将作家从小作坊式的、自产自销的历史写作状态下解放出来,使他本人和其作品进入到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空间’之中”[4]3;还有,如陈平原先生所说,从明清版刻到近代报章,这一转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牵涉到传播形式、写作技能、接受者的心态、写作者的趣味等,实是关系重大。传统文人的著述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而现代作家的创作是“朝甫脱稿,夕即排印,十日之内,遍天下矣”,文学生产及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报章对文学内容和形式亦有着重大影响,如报刊连载小说促使着作家调整笔墨以适应其特征,鲁迅的短篇杂文即为适应副刊需要而写成,小说从“说———听”转为“写———读”模式等等,使得读书人耳目一新的当时,既兴奋,也不无惶惑。“五四”一代的新文学后来借助《中国新文学大系》(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编纂完成了其自我经典化(总结与定位),而此编辑设想无疑是现代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个成功的典型。从以上论述中可窥见报章媒介对现代中国文学进程的深刻影响:“可以这么说,现代(新)文学之所以不同于古典文学,有思想意识、审美趣味、语言工具等方面的差异,但归根到底,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结盟,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1]103,而由此产生的文学活动特征一直被保留着,在当今印刷媒介世界里内涵基本没有变化。

二、冲击与合作:电子媒介与新文学传统

报章印刷媒介带来的是一种本源意义上的新质文学,是一个文学新纪元的开辟,而以广播、影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兴起对此新文学传统构成了一种挑战,大众视听消遣方式代替了个人化文本阅读,使得文学的传播又发生了一场革命。“新的媒体(介)催生新的文学,每一次媒体(介)的革命都会引发文学的革命。同时,现代传媒 这种影响既是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也是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媒体(介)的商业化特征和政治化特征……”[2]159-160,广播、影视媒介的出现带来社会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使文学开始与时尚/流行文化联系起来,并且逐渐娱乐化、商业化,文学的叙述方式、表现形式、接受观念等也随之调整和改变。声色震撼、感官冲击大有取代传统的阅读习惯之势:广播的直播让人感觉到与现实世界的“有距离的同步”,把静态无声的文字变成动态有声的语言来传播,带给读者以全新的“阅读”体验;而影视(尤其是电视,它更多占据日常闲暇时间)则是使文学图像化、商业化意味越来越浓厚,当然也改变了读者的趣味,使文学接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直观画面和身临其境感的喜爱与对快感和轻松娱乐文学的消费追求,取代了曾经的文学文本阅读的美感及愉悦,摒弃了深度思考。对此,很多熟悉或习惯纸质文学形式的文学研究者发出了意义复杂的叹惋———“文学终结论”,电子媒介的兴起引起他们对于纸质读物命运的'担忧,对于文学命运转折的悲观,同时也在承认电子媒介对文学的巨大影响和改造。但实质应是“每种媒介都既有优点也有缺陷,所以……呈现出多种媒介并存的局面。……因此,说在电子媒介兴起之后,……并不意味着文学的真正‘死亡’,而是边缘化”[5]61,即印刷文学的中心地位遭到消解,需要调整文学叙述/艺术传达方式,寻找印刷媒介与电子媒介的最佳结合点来应对紧逼的挑战;而且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有着崇尚高雅和深刻的需要,不会止于浮光掠影式的感官满足,寻求生的意义和价值源于人的本性,文学恰是对生命/人性的洞察与领悟,即符合了这种需要。文学本身并不拒绝/排斥新的电子媒介,“在纸质书籍阅读已经大量减少、出版业萎缩、电子出版业超过传统出版业的前提下,电子媒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播优秀作品的方式”[5]63,如何更好地借助运用它们并保持文学内在的艺术独立性/深刻性不为新媒介所“奴役”才是必须深思的重大问题。文学与影视的结合早在上世纪初就已出现,如作家田汉、欧阳予倩、洪深、张恨水、张爱玲等或参与电影创作,或对电影进行理论上的评论;后来一些经典作品如《伤逝》《林家铺子》《围城》等等被搬上荧幕,由此形成的人气聚集效应带来了纸质图书的再度热销,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被重新欣赏;新近的如《白鹿原》《红高粱》《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影视改编和广播台有声阅读也使得很多受众在表层的视听图像艺术欣赏之后,选择重回文本感思作品的表意丰富性和艺术独特性。另外,有些作品则是通过影视播出后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比如六六的《蜗居》和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等;还有如韩寒、郭敬明、明晓溪、饶雪漫等人,更是借助影视使自己的作品“梅开二度”,由此带来印刷图书的畅销大卖,而这些也催生了影视文学。可以说,文学艺术是广播和影视艺术形式的基础,即文字语言绝不可缺席被取代,同时,电子媒介也大大拓展了文学的生存空间。虽然其中存在消极方面的影响,如影视改编与作品原意的大不相符;影视炒作现象使原作品的内涵意义夸大或缩小等等,但这些都不能掩蔽电子媒介对文学的强大整合作用。

三、契机与危机:网络与现当代文学

当下最具关注度的“数字化”新媒介———网络媒介的兴起,让文学走向了大众狂欢,众声喧哗。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通讯工具的逐渐普及带来了“网络文学”这一文坛新现象,“这些依附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介作品,对文学的嬗变形成了强大的推力,也对文学传统的历史赓续造成了新的变奏”[6]143,给当代中国文学带来一种新的冲击,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相对于报章印刷、广播影视等来说,网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媒介,它几乎囊括了前几种媒介的一切表现形式,可同时传递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实时性、交互式、全球性等特点。其对社会文化生态的影响范围之广泛、变革之剧烈、渗透之全方位是前几次媒介革命所不及的。文学的存在方式自然就会大量转向“数字化生存”,几乎全部的原印刷文学作品(国内外)都被数字化复制储存在网络资源库中,网络原创文学更是难以数计,“读/刷屏”多于读书,纸与笔逊位于网络技术,使得文学的创作、阅读和传播方式以至作者身份、读者接受等又一次从媒介本体上发生重大转型与改变。关于网络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现已有很多评论,综合观之,主要集中在网络之于文学转型的“启蒙”和“消解”双重角色上:借助网络的大众化叙事,对既有的文学体制、文学旧观念和传统的作家文化身份等进行了革新颠覆,文学刊物和报纸编辑的权威性被消解,突破了原有的文学惯例/成规,推进了文学写作/阅读自由度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和异化的一面,比如网络媒介的技术化对于文学性的消解,“自娱以娱人”的文学观念转变导致非艺术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网络写手大都是隐匿真名的,在虚拟的身份中,消解了作家该有的“责任焦虑”,导致主体承担感的淡化,致使网络文学的作品意义缺失;数字化复制及拼贴技术使得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易碎的没有重量的存在,带来的是文学经典的隐退与文学信仰的消褪,“……数字媒介写作重发表不重发现、重表达不重原创,它用机械复制与技术拼贴消弭了原创与仿拟的界限”[6]153,带来文学身份危机。另外,网络文学的虚拟真实带来的只是数字化媒介之间的交往,虽然在公共网络上,每个写手都能够恣意用文字尽情狂欢或者与受众互动喧哗,但实质上都是“孤独的人们在排解孤独”而已,离开了网络,一切只是虚空,没有厚实感,所以,大多网络写手还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印刷成纸质图书出版,等等,这些显示出网络媒介的缺陷暗弱。但不能因此把网络媒介看成文学的对立物,它是新的文学契机,重点在于如何利用好网络的技术优势在数字化语境中提升文学。

四、结语

以上荦荦大端地分析了几种媒介形态与文学的关系,当下是印刷、电子、网络媒介多元并存的格局,它们各有自己的优势与缺陷,互补共存着,在矛盾中整合,文学的存在状态也由此丰富多彩。当然,其中存在着显在的文学“忧虑”———在媒介技术本身带给文学的挤压冲击之外,还有“任何媒体都不可能是自足的存在,它必然处于多重体制之中,……体制的制约是外来的、强制的,而自己的思想、立场与利益的驱动则是内在的、自发的;……它们都要通过媒体对文学产生影响”[7]137-138,即媒介是由人来决定如何运用它的,“体制”与“市场化”也同时通过媒介规约着文学,尤其是商业化的功利主义,带来文学生态环境的恶化,借用程光炜先生的说法,即“媒介焦虑”,“一方面,大众媒介极大地改变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文学的生产方式,带给人们强烈的参与意识和登场的欲望;另一方面,就在这一过程中,媒介也在谋杀现当代文学的‘诗性’”[4]4,进入“功利化”或“解构”的运作怪圈,这些都是必须正视面对的文学困境。所以,在通过媒介视角更为原生态地看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真实存在面貌后,如何理性对待媒介与文学的关系,如何在媒介语境下保存/增强文学的生命力,坚守文学性,重构/开辟文学新境界等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如果让媒介技术和商业化等外在力量牵着文学走,那么“文学消亡论”就不只是悲观的叹息了,需要来自传媒机构、作家、批评家、读者大众等的共同反思与努力。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3

摘要:初中历史研究性教学是顺应当代教育发展的体现,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初中历史的探究性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和探究性的学习习惯,促进其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分析和思考,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探究性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满足了学生的实践需求,有助于思维的创新与发散。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方式

一、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虚无化。由于教师对初中历史课程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设置虚无化的现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是将知识硬性地传输给学生,而不在乎其能否对其消化掌握,教师并不重视课程的设计与策划,有时甚至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取缔研究性的课堂活动。教师只重视知识的讲述,不注意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受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致使中学历史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形同虚设。

2.活动形式化。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新课改已明确指出开展探究性的课堂学习方式,原有的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与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相配套,需要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促进人才的诞生。然而,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即便在历史课堂中设置了探究性教学活动,却仍只是徒有其表,没有相应的教学效果。教师虽然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了探究型教学,但是这些探究教学都是按照教师既定的内容进行,所谓的探究型教学只是“走形式”。

3.探究内容简单化。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独立思考及学习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要注意的是,探究型教学活动不是万能的,有些历史知识的学习并不需要通过探究性教学。之所以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强调,主要是为了提升其在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切实做好历史课堂的探究教学环节的落实工作,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避免出现内容虚无化。在进行探究教学方案的设计时,要注意对探究内容的设置,设置内容要有深度,不能太过浅显,否则历史探究教学就没有意义,既是对教学资源和课堂时间的浪费,也不能有效提升课堂的效率。

二、初中历史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1.提高学生探究欲望。为了确保初中历史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运用多种辅助教学方式完成教学,比如历史情景再现、材料鉴赏、深入提问等方法,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除此以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利用疑问启发学生,增强其好奇心和探索欲,实现探究性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散思维,帮助其养成创造性思维。

2.深入挖掘教材,探究历史现象之下的真相与规律。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要做到课堂生动、言语风趣,并不断学习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严守本责,注意学生的课堂主导地位;学校的教学目的包括两方面,既要注重对知识的讲解与传输,又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习惯,保证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才;有原则地进行教学内容的筛选,只选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教材;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汲取的经验与教训进行进一步指引,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究,以客观的态度评价历史。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鉴赏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探究教学环节可以配合多媒体协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将相关的知识以图片、视频等直观的视觉形象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4.点燃爱国情感。新课改特别强调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而历史教材最能渲染精神文明,实现历史教学中的情感融入。历史研究性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相互协助,教师要注意教学场景的设置,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的情感指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历史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图片或影音资料等,唤起其思想共鸣,再通过小组之间的相互探讨,充分唤起学生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进一步改变现行评价制度。

(1)对学生的评价。做好探究性学习的学习记录。监督学生做好课题方案或计划的设计,将探究活动的内容仔细记录并保存,这将作为评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依据之一,其与探究成果的重要性相同。

(2)对教师的评价。评价教师要注重其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即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探究活动的有序性、探究学习的功效等等,以敦促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教学活动增添创造性和活力。初中历史的教学不能仅依据教材和经验制定教学计划和方案,更要注意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排查,以免影响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施历史研究性教学的优点众多,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帮助其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实现初中历史探究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初中历史探究教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总而言之,重视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探索和研究,其研究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潘新社。探析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xx.(29):84

[2]哈炜。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J].学周刊。20xx.(26):75

[3]尹晓欢。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xx.(27):218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4

住宅小区的停车位问题,是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车位之争”在房地产开发商、小区业主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愈演愈烈,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缺失和不甚明确,导致了各地法院的判决也是五花八门。随着住房商品化的进一步深入和有车一族的不断涌现,“车位之争”,必将导致更大范围的矛盾对立, 住宅小区停车位的所有权归属是各种纷争和矛盾的核心所在。住宅小区停车位所有权归属不明,将令房地产开发商和置业者的合法利益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严重地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妨碍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地发展,给社会经济生活和公共管理带来诸多的难题。所以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此问题加以明确规定是当务之急也是必要的。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目前的学说和借鉴国外一些理论和实践,根据小区停车位的不同形式,对其所有权归属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小区停车位的所有权,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所有权为停车位的初始所有权,这类所有权为开发商所有;第二类为后继所有权,指在开发商将全部房屋出售给业主后,停车位的所有权问题。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所有权,不能相互混淆。在现实生活中,就第一类所有权并无争议,有争议的为第二类所有权的归属,所以后者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在分析小区停车位(库)归属之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引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根据使用功能,将一栋建筑物在结构上区分为由各个所有人独自使用的专有部分和由多个所有人共同使用的共有部分时,每一所有人所享有的对其专有部分的专有权与对其共有部分的共有权的结合。”(参见王利明著《论物权法中的车库的归属及相关法律问题》)建筑物所有权是由专有权和共有权两方面构成的,其权利的客体也包括两个方面,即专有部分和共有部分(王译鉴著:《民法物一权》(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5页)。专有部分主要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而分割出来的具有独立建筑构造和独立使用功能的部分。共有部分则指建筑物的共用部分和附属设施等不具独立使用功能的建筑部分。《物权法》第76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绿地,道路以及物业管理用房,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市政建设的除外。会所车库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除建设单位能够证明其享有所有权外,属于业主共有。”其中虽然规定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其中关于物业管理用房、会所、车库、绿地的所有权归属问题,规定“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没有约定的,除了开发商能够证明其享有所有权的以外,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人共有”。特别是目前争议较多的小区车位车库所有权归属问题,《物权法》规定,“建筑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租,出售或者附赠等方式约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则归业主共有”。 《物权法》虽以做出相关规定,但是此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复杂,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归属规则在实务适用中的难点。

从我国目前的现有小区情况大体来看,其停车位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形式:在小区内建造的专门的停车设施,其相互间由墙壁隔开,四周范围明确,具有独立的入口,己成为与住房相区别的、独立的特定物。其权属可以登记,业主只有购买或者承租该停车位后,方可拥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其所有权归修建停车设施的开发商所有。对这类停车位,我们称其为库,开发商对这类停车位的销售,通常采用捆绑式销售或者分别销售的方式进行,即将特定车位与特定住宅单元相联系,一体出售给业主或者开发商将住宅单元和地下车位作为各自独立的买卖标的物分别销售。两种销售方式的不同在于:捆绑销售中将停车位作为特定单元的附属物进行销售,而在分别销售中则车位作为独立的标的物来出售。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这种类型的停车位,是由支付了相应对价的小区的业主所有。

第二种形式:是在小区的空地上由小区的物业公司划出专门的停车位。这类停车位开发商并不进行专门的销售,多采取分摊销售的办法。因开发商对其投入极其有限,且已将其计入公摊面积进行销售,故在开发商将房屋售出后,因小区内的土地使用权已归全体业主所有,故其土地使用权上的停车位归全体业主享有。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由停车者向物业公司交纳使用费,而物业公司将该使用�

第三种形式:在小区的每幢楼房下的第一层或地下一层修建的停车位。对于这种情形,开发商采取的销售方式有三种情形:分摊销售、捆绑销售或者分别销售方式。分摊销售是指开发商在不能对每一单元提供一个位的情况下,将车位销售给全体业主,每一业主按其住宅专有部分的建筑面积分摊车位的购买费用。在现实生活中有两种判断分摊的方法:一种是合同注明方法,即在房屋买卖合同中注明小区车库属于公摊范围为分摊销售,否则为分别销售;另一种是成本计算方法,即小区车库成本计算到房屋价格中为分摊销售,只有明确表明房屋价格中不包括小区车库成本作为分别销售。在分摊销售的方式中,多以业主是否分摊了建筑的成本进行判断,如果由全体业主分摊了此项费用,则停车位归全体业主共同共有,否则归开发商所有。 相对而言,捆绑销售或者分别销售方式,其所有权的归属比较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我们很难查明开发商是否将建筑成本分摊销售,而且在我国现阶段小区的停车位不能满足小区所有业主需求的情况下,有些开发商将这种类型的停车位销售给业主以外的。人,从而引发纠纷。现行的《北京市商品房预售合同》和《物业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中对此问题有相应条款说明。文件规定双方对停车费用要事先进行约定,购房人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便具有了决定是否购买或租用车位,并就停车位的价格与开发商、物业公司在合同中约定。

车库、车位利益的纠纷关键是明晰车位、车库所有权问题。所有权确定了,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都随之解决。由于建国后我国废除了国民党统治期间的“伪法统”,一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六法全书”和“民法典”,我国至今又还未颁布自己的民法典,加之中国传统社会忽视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确定和权利边界经常处于不确定状态,不利于对财产的保护和利用。目前对于住宅小区停车位(库)的所有权归属认识有几种通说:

(一)合同约定说

此种观点认为,对车库的归属应当通过约定来确定。这种观点的本质意义是合同双方当事人是以平等的身份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自行协商车库的归属。《物权法》规定:“建筑区域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出租或者附赠等方式约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归全体业主共有”。从物权法的规定上来看,现在我们国家对于车位车库所有权的归属也是遵从于此通说来认定的。但是在当前卖方市场条件下,房地产商极有可能仗着自己的强势地位制定霸王条款,并且他们在合同中主动要求同业主进行协商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这样将对广大业主极为不利且这也不符合本观点的本意。只有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发展逐渐变为买方市场的时候,此种观点才有可能实现。

(二)成本分摊说

此种观点认为,当房地产开发商将车库的建造成本分摊到业主购房款中,车库所有权即为业主共有,否则归开发商所有。目前房地产价格是由需求决定的,而不是由成本决定的,开发商是否将车库的建造成本分摊到住宅销售价格中去,也只有开发商清楚,业主几乎不可能去核定开发商的开发成本,也没有权力去核清开发商成本。因为成本是属于企业的核心商业秘密,因此据此来确定车库的所有权也是非常困难的。

(三)国家所有说

此种观点认为:车位(库)房的所有权证登记是谁,即归谁所有。依据物权法的公示公信原理对于已登记的车位(库)肯定归登记产权人所有。但是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没有进行房地所有权属登记或者压根就不能进行登记的车库在我国的住宅小区里比比皆是,显然以此来确定车(位)库的所有权归属也是很难办到和不现实的。

(四)登记说

对于公共小区来说,停车位的所有权归属直接关系到业主和全体小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国或地区的立法中,对此问题均有所规定,我国物权法的立法应当进行吸收和借鉴。

(一)日本

在日本,区分所有建筑物附设之停车场被分成两类: 对屋外停车场日本的司法实践及立法均将其视为共用部分,并可得为特定区分所有权人或区分所有权人以外的其他人设定利用权,且该专用权应予以公示。但是,对屋内停车场的产权归属问题并没有作十分明确的规定。日本的地方法院与最高法院特别是在对地下停车位到底是属于法定共用部分还是专有部分分歧严重。日本学界存有争议,法院判例也不大相同。日本最高法院于昭和56 年6 月18日的判决中表明支持专有部分见解的立场,从而使其在日本的司法实践中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地位。而日本学界认为,由于建筑物一层或地下部分之容积率是不记入建筑物总面积的,最高法院将地下停车位认定为专有部分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故建议应当通过共用部分的专有使用权来进行处理。

(二)法国

在法国,新公寓的建造者负有一项法定的义务:在建筑物基地内,按一户一空间的标准为住户设计停车场。学界及司法实践认为,区分所有建筑物之居住区域与停车区域为分别的不动产,即停车位必须另行购买;并且该区分所有建筑物之居住者以外的人,亦可购买基地内之停车位。

(三)美国

美国法律对小区内车库的制度设计,遵循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是不允许小区业主以外的任何人拥有小区内车库的所有权,二是不允许小区内的车库做为独立的专有专有部分进行单独买卖。

可以看出,美国法律的规则设计与德国法、法国法不同。第一,美国法明确不允许小区业主以外的人拥有小区内车库的所有权,避免了小区业主以外的其他人垄断小区内车库的所有权向业主收取高额垄断资金。第二,不允许小区内车库单独买卖,有效的避免了车库所有权转让到业主以外的他人手里。当然美国也有作为独立专有部分可以单独买卖或者出租、抵押的车库,但那是指在住宅小区的范围以外另外建造、开发并经营,本身就具有区分所有性质的专门车库。

(一)住宅小区地面停车位

地面停车位是指经政府发出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同意, 在住宅小区地面上直接设置的停车设施, 一般以划线分割方式标明。(陈华彬著:《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04页。)房地产开发商预售或现售商品房住宅小区建筑房屋单元后, 房屋单元办理初始登记及转移登记, 房屋单元所有人按份共同拥有该小区宗地号的全部土地使用权。由于地面停车位所在的地面面积包含在小区总土地使用面积之内, 因此, 该种停车位的使用权显然属于全体建筑物区分所有人, 即业主。在这里全体业主拥有停车位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是基于以下考虑: 所有权的客体必须符合构造上和使用上的独立性标准, 而地面停车位只是通过划线分割而成, 不具备建筑物所要求的遮蔽性, 所以只能被视为土地使用权的客体。对停车位的使用性质我们可以认定为对共用部分的专有使用, 它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和区分所有人之间的共同约定, 由某一个或数个区分所有人对某些共用部分享有排他的、独占性使用权。(王利明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

该种使用权所产生的收益必须归全体区分所有人享有。根据我国的实际, 我们认为, 应当由地面停车位的使用人向业主委员会交纳使用费或租金, 同时向提供看管服务的物业公司交纳看管费用。因此, 无论是开发商还是物业公司都无权擅自在小区的地面设立停车位, 而必须在得到业主大会的许可并与业主委员会签订协议, 对有关收益分配作出具体约定( 比如可约定租金所得用于弥补小区内的物业管理费用开支) 后, 才能设立和运营这种地面停车位。否则, 将构成无权处分的侵权行为。

(二)住宅小区地下停车位

住宅小区地下停车位是指开发商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停车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土地需求的日益膨胀, 现代建筑物不得不更多地向空间发展, 包括地表上空和地下空间。正是对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才导致了地下停车位的出现。而我国对于地下停车位的法律规定仍是空白, 要确认地下停车位的权利归属, 首先要对地下停车位的权利结构有清楚的认识。传统物权理论认为只要具备构造上和使用上的独立性, 即可 地下停车场四至明确, 与其上的房间有墙壁相隔, 已成为与住房相区别的、独立的特定物, 可 然而, 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践来看, 如果一概地赋予地下停车位以单独所有权( 即相当于专有部分的所有权) , 亦即赋予房地产开发商对地下停车位享有完全的所有权的话, 会导致显失公平的结果出现。其原因便在于地下停车位的建筑面积一般情况下是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即该停车位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根据我国“房地不分离”的原则, 没有地的存在, 怎么可能有房的存在呢?在转移登记时, 其不能取得房地产权证, 其法律权利依附于计算容积率的房屋建筑物(王利明著:《物权法论(王利明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0页。)。另外, 由于该种停车位建立在全体业主所共同拥有使用权的土地上, 不拥有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开发商是无法对其取得产权的。也因此, 实践当中, 开发商在售房合同中约定的“停车位的产权属于卖方”的条款应当属于无效条款。该种地下停车位的权益应由小区的业主共同享有, 开发商或物业公司是无权擅自处分的。当然在征得业主大会同意后, 开发商或物业公司可以根据业主大会的授权委托, 将停车位予以出租, 所得租金收入归全体业主所有, 用于弥补物业管理费用开支。同时, 停车位使用人必须向提供看管服务的物业公司交纳看管费用。当然, 对于将地下停车位的建筑面积也计算建筑容积率的特殊情况, 我们应区别对待。这些按照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载明的规划用途建造的地下停车位, 和地上建筑物一样要计入整个的建筑面积。因此, 该种停车位可拥有独立的所有权。此种地下停车位开发商有权予以出售、出租。通过买卖而拥有产权的业主虽然无须缴纳车位使用费, 但仍应按期缴纳物业管理费或车辆看管费。

(三)楼房首层架空停车位

楼房首层架空停车位, 是指将建筑物地面上的第一层架空而形成的停车位。在现行的房地产行政管理法律制度下, 首层楼房架空层停车位的建筑面积也是不计算建筑容积率的, 不能获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面积份额, 其法律权利依附于计算建筑容积率的房屋建筑物( 面积) , 也是住宅房屋单元的从物。所以关于楼房首层架空停车位的产权归属与地下停车位的情形是一样的, 此处不再赘述。

(四)楼房屋顶平台停车位

楼房屋顶平台停车位, 是指在小区商品房楼顶平台上设置的停车位。虽然楼房屋顶平台停车位在我国目前还未普及, 但随着停车位的日益紧张, 有关这种停车位的纠纷也会日益增多。对于屋顶平台的归属问题, 也是颇有争议。有人认为, 屋顶平台应当归建筑物的全体区分所有人共有; 也有人认为, 其应属于顶楼住房所有权的范围, 因为顶楼部分的附属物由最高一层的区分所有人所有。我们知道, 对屋顶平台的利用更多的是用它的空间, 而这个空间显然不仅仅属于顶层的区分所有人, 而应当归该建筑物的全体区分所有人所有。所以, 在该空间上设置停车位的权利也应当属于建筑物的全体区分所有人, 开发商和物业公司都无权擅自在屋顶平台设置停车位, 而应与该楼的业主进行协商并征得同意之后才可以。

对于本次物权法立法内涵的分析及一些个人建议:

我们学过法律的人都知道民事法律规范的核心任务为协调利益关系,立法者总是根据利益关系的不同类型,设置相应的法律规范。民法所协调的利益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民事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民事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民事主体在本文中仅代表单个人或单个组织,并不代表国家),民事主体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王轶著 对中国民法学学术路向的初步思考—过分侧重制度性研究的缺陷及其克服[J ] . 法制与社会发展,20xx) 。对于民事主体和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会采用任意性规范、倡导性规范或混合性规范进行调整;对于民事主体的利益和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则通过强行性规范去调整。

首先应明确停车位权属之争所属利益的性质,即其调整的利益为民事主体与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还是民事主体与国家、社会公共的利益。如果其为民事主体之间利益的争议,则应该运用任意性、倡导性或混合性的规范去调整;如果其为民事主体与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则应该运用强制性规范进行调整。不能笼统地把停车位权属之

但就目前我国住宅小区绝大多数情况是整个社区的业主的利益与开发商的利益而言,其是否应该属于民事主体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呢?小区所有业主的利益到底是否属于公共利益呢?什么是公共利益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在某一事项所涉及的众人中,是不是有多数人对该事项表示认可。如果得到多数人的认可,该事项属于“公共利益”无疑!反之,如果在某一事项所涉及的众人中,有多数人对该事项不认可,则该事项必不属于“公共利益”。说到这里,公共利益的内涵已经很清楚了。所谓“公共利益”,必须要与公共决策结合起来,大多数人认可之事就是公共利益,大多数人不认可之事就不是公共利益(参见 王昌英著 何为社会公共利益[J] 北京大学学报 20xx 04)。

所以说什么是公共利益问题属于事实判断问题,必须结合具体的事项,由该事项所涉及的公众来决定,在立法时对哪些事项属于公共利益进行事先列举是不可能也是不实际的。由此可以得出全体小区业主的利益是经过大多数人民认可的利益(相比于单一开发商来讲)所以应该属于社会公共利益范畴,所以应由强行法进行规范。而物权法第76 条第2 款赋予当事人自主选择的权利,为任意性规范,因此背离了规范的性质,所 并且长期在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的崔建远教授也认为:《物权法》不宜规定‘约定优先’,而应另辟蹊径。”(王谨著 公共物业所有权归属的《物权法》分析)并且从国外的制度上看没有一个国家对于车库的权属纯粹以约定的方式处理,而多数是以“法定”加“约定”的方式来解决,且法定优先,约定作为补充。所以,本人认为,如果法律强制规定停车位属于业主的共同所有可能更有利于保护业主的利益,更加合理的解释了停车位与建筑物的归属的关系。既应用强行法进行明确规定:停车位的所有权归全体业主共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开发商利用自己占着卖方市场而钻法律漏洞损害广大业主的利益。只有真正的使约定变为法定,才能维护最根本的我国广大业主的利益。

综上所述,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领域中,停车位(库)的权属问题是十分重要的,涉及到全体区分所有权人的利益。只有规定清晰、明确的集体规则,确定停车位(库)所有权的归属,在现实中才能够保护区分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2) 高富平.小区停车位产权归属问题探讨[J] .法苑,20xx.

(3) 陈华彬.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研究[M] .法律出版社,1995,46

(4) 周树基.美国物业产权制度于物业管理[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9-11.

(5) 邓光达.钟声.论商品住宅小区停车场的产权归属及相关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xx,(04).

(6) 王利明.物权法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5.

(7) 杨明.小区停车位究竟属于谁[J/OL]载搜狐焦点房地产网.

(8) 金凤.略论住宅小区车库的归属[J]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xx

(9) [德]鲍尔,使蒂尔纳.德国物权法[M] .张双根译.法律出版社,20xx, 24-25. (11)崔建远,小区停车位的归属论[EB/OL] .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5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最佳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对观察组78例肝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采用病情观察,针对性的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采用此护理的78例患者,其中,72例因护理措施得当,无护理并发症,降低了死亡率。结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及时正确的治疗和良好有效的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和防止再出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持续或反复发作而致的弥漫性肝肝脏损害。其病理特点以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并有再生小结节组成。肝小叶的正常结构破坏导致肝脏质地变硬而成为肝硬化。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晚期则肝功能损害与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其并发症很多,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病人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如何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78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2例,年龄28-75岁。出血量500ml以下的为26例,500ml—1000ml的为30例,1000ml以上的为22例。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和护理,72例好转出院,6例因治疗无效死亡。

2.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及其诱因

消化性溃疡、饮食不当、服药不当、精神因素、季节影响、胃癌等因素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1],本组病例常见的诱因为进食粗糙的食物,如果仁、带刺的鱼肉、烤玉米、烤牛肉等;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能使腹腔压力增高的`因素,肝硬化合并出血的发生率还与四季变化有关[2],冬季最高,春季、秋季次之,夏季最低。本组6例死亡病例中,有3例是由于出血停止后,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及偷进食物而致大出血,抢救无效而死亡。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判断病情 尽早发现出血先兆以及有无继续出血的征象,如喉部痒感、异物感、胃部饱胀不适、灼心、恶心等症状,应考虑有出血可能[3];如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黑便呈暗红色,周围循环衰竭,提示有继续出

血征象,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等预见性地判断病情,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急救 做好抢救准备,严格执行抢救程序,提前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以备抢救时需要[4],对有出血史和出血倾向较大的患者提前查出血型,通知化验室备足血源,必要时抽血样备用,以便出血时及时配血,尽早输血。避免因治疗和护理不当导致并发症,如补充血容量时,对血压、脉搏及尿量进行动态监测,防止因输液不足造成不可逆的休克或因速度过快致血压升高发生再出血或心力衰竭、肺水肿。

4、护理

4、1针对性护理

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

应用宜限于药物不能控制出血时,作为暂时止血用,以赢得时间去准备其他更有效地治疗措施,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利用充气的气囊分别压迫胃底和食管下段曲张静脉,以达到止血目的[5]。护理人员应定时抽取胃液,注意观察出血是否停止,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液量,。放置三腔两囊管24小时后应放气数分钟(放气前应口服石蜡油10—30ml)再注气加压,以免食道胃黏膜受压过久而致坏死。注意患者呼吸是否通畅,有憋气现象速通知医生。每天向胃管的鼻孔滴润滑油数滴,以减少三腔管对胃粘膜的刺激,每天口腔护理两次。当出血停止后,放出囊内气体,继续观察24小时,未再出血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应口服石蜡油10—30ml。气囊压迫一般以3—4天为限,继续出血者可适当延长。

药物止血的护理

人工合成生长抑素的应用可减少内脏血液容量和门脉主干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侧肢循环血容量,促进凝血。严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首选此药,在应用此药过程中,要确保给药的连续性,一般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一条供输血、输液抢救使用,另一条专用于止血药的输注。同时严密观察药物的副作用。且避免在同一血管中长期输入,每24小时更换穿刺部位,若出现静脉炎,应对症给予处理措施。

基础护理

出血时的护理

出血时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晕倒,采取平卧位或下肢抬高30度改善颅内循环[6],以保持脑的供血而不增加腹内压力,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时造成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周身保暖

因为大出血患者,血容量突然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而发生休克,周围血管呈收缩状态,四肢厥冷,大量输血也可以使患者体温降低,因此保持病室温度适宜 ,避免受凉,防止上呼吸道感染[7]。

口腔和皮肤护理:大量出血的病人口腔内有陈旧血液残留,口腔内有血腥味可以引起患者恶心、呕吐,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霉菌感染时用2%—3%苏打水清洁口腔,由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应每天定时翻身,检查受压部位,定时更换衬衣及床单,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发生压疮。

预防感染: 因为肝硬化患者长期卧床,加上腹水压迫胸腔导致肺活量下降,且白蛋白发生严重丢失,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呼吸道感染,护理人员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病室定期消毒,室内空气流通,限制陪护人数,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患者禁止探视,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饮食护理: 肝硬化患者饮食不当,可诱发肝性脑病或再出血[8],出血时应禁食,避免食物刺激胃粘膜引起出血,当出血停止24小时后,可给易消化的全流或半流食,饮食要求温凉些,防止食用过热饮食加重出血。

心理护理

肝硬化病程长,病情不稳定,易反复发作,特别是大出血的患者,应予专人陪伴,及时消除血迹,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护理人员应主动耐心地与患者交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稳定患者的情绪,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9],必要时可安排特护,让患者有安全感。

恢复期的护理和出院指导

恢复期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因饮食不当而复发率高,因此恢复期的饮食参数十分重要。患者在恢复期常有饥饿感,饮食难以控制,应从少量全流食向全量全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护士要加强巡视,严格把关。认真检查患者食物,避免食用粗糙坚硬或刺激性食物,嘱患者少食多餐,进食时细嚼慢咽,口服片剂要研碎后服用,以进无渣饮食为宜,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适当活动,便秘时可给少量润肠药,以防用力过大引起痔静脉破裂。此外,恢复期的患者体质仍然虚弱,应加强营养,给高热量,适当蛋白质及高维生素饮食,做到营养均衡,利于健康,注意保暖,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应注意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情绪,保证身心休息。饮食要合理,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少渣饮食,避免暴饮暴食。积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如消化性溃疡要持续遵医嘱药物治疗,预防复发,尤其在季节转换时更应注意。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如上腹疼痛节律发生变化或加剧,出现呕血、黑便时应遵医嘱治疗,慢性病者应定期门诊随访。

5.总结

肝硬化病人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门静脉压力升高,造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良饮食等诱发因素可造成静脉破裂出血[10]。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见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及时的抢救处理,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的关键。护士应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把护理工作做在症状发生之前,增强预见性,有效减少或避免并发症,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挽救患者的生命。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6

为积累工作经验,总结工作成效,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客观评价每一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出改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方向、措施及建议,更好的规范管理程序,促进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整体提高,要求各院系每学年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为进一步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一、本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概况(本届毕业生总人数、各专业毕业生人数、实验性论文和综述性论文的比例、论文成绩比例)。

二、与往届相比,作了哪些改革的尝试,具体做法与效果如何?

三、本届毕业论文(设计)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塑造等方面效果如何?

四、学生的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如何?

五、与往届相比,在选题上有何改进?怎样注意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情况下结合生产、科研实际?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比例是多少?

六、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成效如何?怎样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护和支持学生的探索精神?

七、从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反映出本专业以及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如何?主要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八、本届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和质量如何评价,有哪些突出成果?

九、学生和指导教师中的典型事例。

十、改革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7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中国城镇拥有者大量的劳动力,城镇企业所制定发展战略将解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有效工具。城镇企业的兴起是城镇的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城镇企业的发展优点是带动就业率的增长,促进城镇个人水平的提高,工业化将迅猛发展,工业化必然导致人口城市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必然伴侣,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城市化又是工业化的促进器,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相互制约。因此如何稳定平健的发展乡镇企业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而对于乡镇企业今后发展的趋势将直接影响到城镇经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发展战略 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融资 发展问题

一、 乡镇企业发展概论

乡镇企业兴起是经济发展必然的产物,城镇在各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如人口密集度相对较高使得劳动投入充足而工资相对较低等。而如何在城镇长居久安的发展自己的企业则需要排除较多的问题。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企业规模难以扩大,有的甚至出现倒闭的危机,这时候就需要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其发展瓶颈,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其健康的发展。

二、城镇企业面临的问题

1、 资金紧张 (融资难、信贷难)

乡镇企业资金紧张是多因素造成的,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扩张的经营规模、企业资金回笼速度减缓、物价上涨明显均对乡镇企业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而信贷结构调整是一个因势而变、动态平衡、与时俱进的过程,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信贷结构;一个健康、可持续的信贷发展格局比如是多元的、均衡的,即使再好的市场也是有限度的,过度进入或过于集中就易引发系统性问题,而为何信贷会出现诸多问题, 乡镇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使得民间借贷日趋活跃,民间融资的利息水平相比往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浙江省多数地区民间借贷利率年息已经在25%~30%之间,企业生存压力明显增大。 乡镇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 :

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乡镇企业要想获得顺利发展,就必须解决好资金融通中的各种问题。一般来说, 乡镇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二是外源融资,其中又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下本文将从不同融资渠道的角度,对我国乡镇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作以下分析。

内源融资渠道分析乡镇企 从世界范围看, 乡镇企业在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这是因为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市场风险较大,外源融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因此乡镇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作为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从我国来看,多数乡镇企业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总体上我国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但总的来说,我国创业基金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实际投入运作的风险投资资本规模小、来源少,风险资本运营效果不理想,远远不能满足乡镇企业融资的需求。

外源融资渠道分析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乡镇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所需资金。在我国乡镇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中,商业银行贷款占绝大比重,然而商业银行在向乡镇企业提供贷款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限制。据统计,目前乡镇企业的贷款规模仅占银行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乡镇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增加值的2/3,出口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综上所述:我国乡镇企业内源融资贫乏,资源融资的道路梗塞,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问题迫在眉睫。

2 我国乡镇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金融结构与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乡镇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乡镇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现阶段中国金融市场还是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比较发达。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余缺问题通过银行来调剂解决,银行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刚起步不久,金融机构与金融体系的完善尚在过程中,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大金融”很难满足“数量少,批次多”的乡镇企业的需求。

中小金融机构不够发达,没有形成面向乡镇企业的具有专业性质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导致对乡镇企业提供的服务不全面,没有针对性。从而加大了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增加了乡镇企业融资的。成本,打击了乡镇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乡镇企业自身存在着外源融资的劣势

乡镇企业制度更新滞后 我国乡镇企业在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粗放型快速增长后,未能及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由于制度更新滞

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一部分乡镇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大幅度减少,从而使企业的内部融资能力降低。

资信状况不佳,难以取得贷款支持 目前,乡镇企业的资信等级普遍不高,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是3B以下,抗风险能力低,而目前银行新增贷款80%集中在3A或2A类企业,因此,乡镇企业由于信用风险太大,取得银行贷款受到限制。

乡镇企业的负担相对较重 税费负担也相对较重。很多借款项目需要验资等资格审查,其审查的过程复杂,成本也比较高。乡镇企业本身没有规模效应,不容易降低成本,失败的风险也比较大。借钱融资的方式是比较困难的。

2..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地方政府的协调职能发挥尚不到位,从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乡镇企业融资能力。

三、我国乡镇企业所面临的国内背景

1。目前,乡镇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乡镇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但对乡镇企业来说,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职工集资是乡镇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乡镇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

2.信用歧视。 缺乏对乡镇企业信贷需求的重视。据统计,1998年工、农、中、建四家银行新增贷款亿元,其中非国有经济贷款仅新增1亿多元,中长期贷款几乎为零。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业务向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部分机构存在“重大轻小”的倾向,个别银行有诸如一定数额以下或注册资本金100万以下企业不贷的规定,恰恰断掉了贷款需求以“急、频、少、繁”为主要特点的乡镇企业融资主渠道。

3.缺乏为乡镇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体系。就乡镇企业自身来讲,一方面,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抵押,贷款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一些乡镇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悬空银行债务现象发生,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同时,企业也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如在土地房产抵押评估和登记手续中,评估包括申请、实地勘测、限价估算等,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他向权利登记等,极为繁琐。

4.对非国有企业融资的歧视。长期以来,在政府和银行方面,都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大型企业都是国有的,贷款给他们是国家对国家的企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乡镇企业大多数是非国有的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所以银行一般对乡镇企业贷款十分慎重,条件较为苛刻。尽管现在比以前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这种现象。

5.一些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对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乡镇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乡镇企业却不予支持。

6.缺少为乡镇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乡镇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服务的,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其他新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乡镇企业的,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限制了乡镇企业的融资。

7.乡镇企业贷款困难,银行也感到放款难。对于乡镇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难。主要表现是:一是抵押难。乡镇企业可提供的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并且手续繁琐,收费昂贵,乡镇企业普遍难以承受;二是乡镇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其他企业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其作担保人,而乡镇企业相互之间的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三是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繁琐。即使钱到手,可能已错过商机。而一旦借到款后,一些企业宁肯接受罚息,也不愿意办续借手续,免得再经历一番评估、登记、公证等全套贷款手续。这使得许多乡镇企业视银行贷款为畏途,而不得已走上民间借贷的途径。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8

摘要:前文说到大学生犯罪的种种表现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其内心发展有些扭曲,除了上课之外,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活动,使学生对许多心理知识有了了解,对法律的认识也就提高了。

关键词:法律教育;大学生

一、当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其实对一个人的法律教育是一个漫长的、困难的过程,而在高等教育阶段,想要培养出一个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同样优秀的人才更是难上加难。就像前文所说,一门思修公共课就作为整个大学阶段的法律教育是不够的,如果都以应付考试的态度来对待这门课,那么这门课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违法的,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不会把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法律意识淡薄甚至可能导致犯罪很多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到分不清犯罪和不道德行为的区别,这导致了近年来大学生的犯罪率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犯罪的研究表明,原因各种各样,可能是因为贫富差距,可能因为日常小事的矛盾、感情破裂、极端主义、报复心理,等等,但这些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的严肃和不可侵犯性认识不够,连一些行为能不能做都不清楚。

二、对高校的法律教育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学生优秀的法律意识

对高校的法律教育进行改革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途径,改革主要是针对法律教学方面,首先是对思修这门课的重要程度进行大幅提升,对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不再以枯燥的法律条文作为上课的主要内容,而是把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当成主要教学目标,对一些死的法律条文,可以当做课外读物。这样的改革会使得课程更加精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一)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法律教学氛围

高校应和国家保持步调一致,每个学校都应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去要求学生遵守,如果学生违反了相关制度,就应该根据规章做出适当的处罚,不能因人而异而让学生产生法律可以讲人情这一错觉。当然,这些法律法规一定是科学合理的,这样就能在校园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法律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慢慢提高法律意识,对学生日后走上社会起到巨大作用。

(二)加大法律的宣传工作的力度

法律的宣传工作是很重要的,可以定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在高校建立法律援助中心,违法情景演练等,这些能把枯燥的上课内容形象生动地表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对其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举办心理教育活动

前文说到大学生犯罪的种种表现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导致其内心发展有些扭曲,除了上课之外,法律意识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活动,使学生对许多心理知识有了了解,对法律的认识也就提高了。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他们担负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使命,拥有良好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只有同时拥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人才,才能真正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由此可见,大学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是十分重要而且不可缺少的。

参考文献

1、法律教育的双重性与中国法律教育改革周汉华比较法研究20xx-12-30

2、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教育研究范少虹湖南师范大学20xx-05-01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9

内容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的一种基本手段,但由于现行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以及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使得企业财务分析和评价有失客观。财务报表的分析在投资决策、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月趋突出,但是其分析的对象、分析的工具、手段等方面,却越来越适应经济的复杂化发展趋势。为了帮助信息使用者有效的利用财务报表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从影响企业财务分析发挥作用的不同角度对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看法,期望能帮助报表使用者最大限度的获取财务报表分析的价值。

关键词: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者;财务分析方法;局限性;完善措施。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企业目前财务状况并且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帮助企业利益集团改善决策。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比较、分析并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着重对企业财务状况是否健全、经营成果是否优良等进行解释和评价,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财务分析的起点是财务报表,分析使用的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因此,正确理解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前提。财务分析的结果是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的评价。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并非绝对准确。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对财务报表分析产生不利影响,致使它的作用并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分析的结果与预期往往存在着差距。以下就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相应的完善措施进行探讨,使报表使用者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能够克服局限性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从而客观、准确地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情况,为信息使用者正确做出决策提供有利的保障。

一、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企业财务报表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决定着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常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

会计报表的结果来源于基层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和计算。有时候各部门会为了达到本部门利益,完成公司规定的各项生产指标,进行虚报、瞒报数据,再加上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使会计报表的质量大打折扣。比如,企业管理当局更多地注重企业短期利益,尽量减少成本,追逐近期的最大化利润,人为粉饰报表;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对账务的会计处理更多地依赖会计职业判断,可能给企业管理当局留下可操作的空间等。

(二)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从而造成即使是两个同样的企业,也会得出不同的财务分析结果。

(三)会计估计的存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由于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会计估计,因此,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地,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3、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4、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5、电子设备,为3年。

这些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估计出来的,其结果常常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此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缺乏精确的理论依据,一般都是近似值。换句话说,在会计上绝对精确的数据是不存在的。

(四)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其一,通货膨胀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由于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实物资产的情况则相反。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

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二,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样损益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五)财务报表的编制重结果

财务报表通常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而不能具体反映其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

(六)财务报表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财务报表中一些应该反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地反映,从而影响对企业的分析评价。这是因为列入表中的仅仅是可利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实际上,企业有许多经济资源或是受到客观条件制约,或受到会计惯例的制约并未在报表中得到体现。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自创的'商誉、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市场竞争优势等未在报表的资产项目内反映;再如,准备很快出售的长期资产,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为他人担保的项目对一个企业的变现能力或偿债能力都存在重大影响,但以上这些信息并未在财务报表中得到恰当反映,影响了它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财务指标分析者的局限性

设计财务指标体系的初衷是为了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的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法规、制度、准则等编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人为地差错和失误,甚至恶意隐瞒。不同的分析者对不同一张报表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对报表分析的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判断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往往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分析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各项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仅仅看计算结果,是很难全面把握各项指标所说明的经济涵义的。另外,分析者对财务指标的认识,仅仅依照书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来测算分析几个独立的财务指标也是不够的,既要有理论知识做基础也要有

丰富的从事该工作的实际经验做后盾。因为不同的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所侧重的财务指标和分析目的是不一样的,如果缺乏实际经验,就很难准确理解财务指标所传递的财务信息,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所以,理论必须还要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完善。

(二) 提供财务报表数据错误使分析者分析结果失真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盈利。然而,盈利的方法和途径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艰苦经营来谋取利润,也有人通过不正当的操作来谋取私利。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非常普遍,几乎使人们丧失了对股票市场的信心,并由此而带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普遍的诚信危机。由于目前会计制度采取权责发生制为基本原则,内部人员可以利用这一制度虚构某些交易与事项,从而到达内部人员希望到达的财务数据,借以操纵利润。比如,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对账务的会计处理更多的依赖会计职业判断,可能给企业管理当局留下可操作的空间等。无论是财务报表自身的局限性,或者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自由操纵,都会导致财务报表的不真实性,给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局限性,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三、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一)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进行对比,得出一系列具有一定意义和逻辑关系的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的一种分析技巧。具体而言比率分析法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盈利能力的比率以及营运能力的比率等。但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1、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1)用于计算财务比率的报表的信息本身的局限性

财务比率分析同其他分析方法一样,在衡量企业财务状况时并不是万能的,由于财务比率指标本身固有的弱点和财务比率分析自身的约束条件,决定了财务比率分析的某些局限性。

财务比率分析方法本身的不严谨性。这主要体现在比率的选择、比率的确切定义以及比率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判断和假定的主观色彩,尤其当我们用损益表中的某一数值计算比率时,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因为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会计期末的时点指标,而损益表反映的是整个会计期间的时期指标,如果资产负债表的数值在该会计期间不具有代表性,那么计算出来的结果将不可避免的与实际结果产生偏差。

(2)财务比率体系结构并不严密

财务比率分析以单个比率为单位,每一比率只能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的某一方面,如流动比率反映偿债能力,资产周转率反映资产管理效率,营业利润率反映盈利能力等等。正因为比率分析是以单个比率为中心,没一类比率都过分强调本身所反映的方面,所以导致整个指标体系结构不严密。

(3)比率分析侧重于发现问题而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财务比率分析所要揭示的并不是比率间的差异,而是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比如负债比率高,既可能是企业积累能力不足,财务风险过高的反映,也可能是企业经营业绩良好,发展前景乐观,从而负债能力增强的反映。因此,财务比率本身并不能向我们提供问题的答案,它的作用在于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线索,帮助我们迅速找到造成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办法。

2、财务分析比率固有的局限性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财务比率分析主要是由偿债能力、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三类比率构成,但这三类比率有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影响了比率分析的效果。

(1)偿债能力比率的内在局限性

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清偿能力,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他们的材料来源于反映时点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即某一时点的负债与可用于偿债资产的关系。报告日时点的静态状况,具有较强的粉饰效应。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等方法来粉饰比率,人为操控其大小,达到自己“理想”的财务报表数据,从而在流动资产中包含了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不能变现的预付费用和企业的短期过票因投资套牢而转化为事实上的长

期投资等,这势必造成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从而减弱企业的偿债能力。

(2)资产管理比率的内在局限性

资产管理比率是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情况和管理效率的指标。各种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为该项资产期初与期末的平均数,并非真正的期间平均值。企业只需调节该资产期初、期末两个报表值,就可以改变该项比率的计算结果。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它不能准确的反映年度内收回的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当销售具有季节性,尤其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在实际运用中,销售成本的高低受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很大。另外,该指标很容易受企业管理层的操控,如可通过降低存货水平,来达到提高周转率的目的。而且,存货水平高、存货周准率低,未必表明资产食用效率低,因为存货增加可能是企业经营策略的结果,如预测未来存货价格将上涨采取的投机行动等。当企业实施存货控制、实现零库存的管理时,再对其进行考核,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3)盈利能力比率的内在局限性

盈利能力比率主要是用利润于投资额相比计算比值,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由于利润的计算过程除了受折旧方法选择、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筹资方式甚至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该类指标极易被·操纵。虚报和瞒报。此外,公司利润并不完全是来源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有些企业的偶然性收益超过了经常性收益,如营业外收入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经常性收益和偶然性收益所反映的企业经营业绩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以利润为基础计算的财务比率就不能真是反映企业盈利水平及收益质量。

3、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公司的经营方针和发展阶段等方面的独特性会

使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之间的同一比率指标缺乏可比性。

不同公司或同一公司时期选用互不相同的财务政策和会计方法也会使他们之间的比率指标丧失可比性。

4、现行分析比率的比较标准难以确定

现行企业能力分析,其比较标准主要是按照国际惯例制定。但国内外市场存在巨大差异,且多元化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使比较标准难以合理确定。

(二)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期间的财务报表中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变动原因和变动方向,以及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其重点在于比较不同期间同一项目变动情况。但是趋势分析法也有其局限性:1.趋势分析法所依据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由于通货膨胀或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换算方法的改变,使得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果当年的经营出现拐点将造成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三)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确定指标间差异与趋势的方法。财务分析极为注重比较,因此,比较分析法也是财务分析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比较分析法在实际操作时,比较的双方必须具备可比性才有意义。然而数据是否可比则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如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相等;在进行同行业比较时, 要使其有可比性,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1.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2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3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而且会计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必然受价格水平的影响。由于不同地区的价格水平存在差异,各企业业务关系在区域上又不尽相同,其必然导致不同企业价格水平的差异,从而使之缺乏可比性。而价格水平的波动,则使不同时期的数据间更无可比性可言。

四、完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重编财务报表。重编财务报表,就是按报告日的购买力货币或现行重置成本等重新编制企业的财务报表,以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重编财务报表的方法有三:一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即采用政府公布的一般物价指数,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项目进行调整、换算,使其按当前的一般购买力重新表述,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二是重置成本会计,即以现行重置成本作为资产计价和损益取决的基础,从而脱离了历史成本,以

现行价值而非历史成本计价。三是将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重置成本会计结合起来。上述三种方法中,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最为可取。因为重置成本会计对整个会计理论体系的冲击太大,要采用它必将遇到相当大的阻力,其现实可能性不大,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以物价指数为工具,对按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报告日的购买力货币单位重新表述,可以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提高会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可比性和有用性,而且编制方法简便易行,需要的物价指数可以自国家统计局定期获得。更重要的是,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不影响传统会计的各项原则,容易为广大会计工作者和报表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通过重编财务报表,可以适当消除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2、在报表或报表附注中揭示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通货膨胀降低了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也降低了其有用性。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帮助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揭示其影响,这些方式包括括号、附注或附表。如对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报表项目,例如短期投资、存货等,可以在反映其历史成本的同时,用括号注明其市价或当前重置成本,而毋需重编财务报表。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可以列明物价变动的情况及其带来的影响,如由于产品售价提高而导致企业的销售收入增加了多少,由于进货成本增加而使产品销售成本上升了多少,企业的利润增量中有多少是由于价格因素变化引起的。还可以用附表的方式来揭示通货膨胀的影响,即在用历史成本编制会计报表时,还用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或重置成本会计编制补充报表。这样用补充性的揭示方法,可大大方便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而毋需付出多大的代价。

(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无论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分析人员的恰当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树立正确的财务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可以极大地减少和控制

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报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除掌握数据资料和计算有关的分析指标外,还应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三种。财务比率是指企业报表中有重要或内在联系的指标间所形成的比率。在这里,必须注意在运用比率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时,在某一特定比率中涉及的各项目之间必须有联系。把互不相联的两个财务数据放在一起所计算出来的比率无任何意义水平分析,有时有可以被称为趋势分析,他是最简单的一种分析方法。具体分析方法为:将某特定企业连续若干会计年度的报表资料在不同年度间进行横向对比,确定不同年度间的差异额或差异率,分析企业各报表项目的变动情况及变动趋势。同比报表分析方法具体的说,只对当期利润表或资产负债表作纵向分析而不再横跨几年进行分析。

研究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对报表分析指标进行定性分析;收集和掌握报表之外的,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资料;认清企业潜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同行比较分析时,选择适合的比较对象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分析人员的智慧和判断力,离不开他们的创造性劳动。

(三)对主要比率的内在局限性提出的对策

1、对偿债能力比率局限性的对策

(1)改用自由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来分析

通过对企业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关系的考察来判断企业短期负债偿付能力的强弱。因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自由现金流动比率指标,更能充分体现企业可支配的运营资金可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当期流动负债的偿付,更为直观的反映出企业偿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

(2)用超速动比率来评价

用企业的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和信誉好的客户的应收账款,来反映和衡量企业的变现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该指标剔除了与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更能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2、对盈利能力的内在局限性的对策

对于盈利能力的内在缺陷,我们要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净资产值平均算出年内平均资产总额,这样计算就能保证计算口径一致,得出的数据也比较客观。分析该指标时,在注重数值的时候也应该重视报表发布单位的利润分配政策,以防通过调整利润分配政策来粉饰数据。在计算净资产利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营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

(四)针对财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提出的相应改进措施

1、注意财务比率分析体系内各指标的内在联系。

财务比率分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内在联系,不能人为的、孤立地根据某一指标就下结论,各指标之间应该相互印证、相互制约,注意他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在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时应将各种比率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不可单独看某个比率,否则便难以准确地判断公司的整体情况,因为单个财务比率的意义也不大,难以说明问题,所以运用财务比率分析一家公司的整体经营和财务状况时,应注意将公司的财务比率与宏观经济形式、该公司所在行业、行业内的主要竞争者、公司以往的业绩这四方面的同类比率进行比较,才能了解公司所处进行周期、在行业内地位以及相对以往,公司业绩的升降趋势,从而更系统地从整体上把握公司的状况。

2、注意所提供比率的及时性和可比性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适时”财务比率提 同时,咋电算化条件下,提供用不同的会计方法计算的多方位的财务比率给信息使用者,并不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却为信息使用者选用在同样会计政策和计量口径计算的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做出决策提供了方案增强了财务比率的横向可比性。

3、注意所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状况等大环境因素

财务比率分析应结合整个行业情况及整个宏观经济环境进行,既要分析企业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水平,还要注意客观经济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由于行业不同和企业经营性质不同,许多财务比率相差悬殊,有时即使是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有关比率也会显著差异。再有也应就宏观经济形势对企业各种财务比率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衰退或萧条时,销售收入的减少和经营利润的下降就不足为奇,绝不会有企业幸免而不受到影响。此外,季节性因素也必须考虑到。因为不同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具有不同的季节性特征,业务活动处于高峰时期的财务比率和低潮时期的财务比率肯定大不一样。

(五)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这些外部环境有时很难定量,但会对企业财务报表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会计报表外部信息等。因此,在定量分析的同时,需要做出定性的判断,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无疑可使报表分析达到最优化。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同一指标数值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如资产管理比率中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越高,一方面反映企业平均收账期越短,应收账款的收回越快,收账的效率高,质量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的信用政策过于严格所致,这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丧失部分机会成本。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要根据某指标对其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4、建立我国各行业的标准比率

在运用比率分析法对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时,由于行业性质不同及各个分析指标数值的不确定性,使得在对比分析时,无一确定的参数值。为此,应建立

我国各行的标准比率。这里所指的标准比率。并非指各行业比率指标的最优值,而是指各行业的平均比率资料。虽然这项工作比较复杂和繁琐,但个人认为,抓好这项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固然非常重要,它可为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较大的帮助。但我们也要认清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所在,并且在必要时做适当的调整,以利于正确决策。分析人员应该明确其不足之处并对症下药,努力完善财务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确保财务分析和评价不断健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冈.财务报表分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xx,9:116-119

[2] 王烨.财务报表分析研究.南都学坛,20xx,6:86-93

[3] 毛文风.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长春出版社,20xx,6:122-126

[4] 侯晓雁.浅谈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暨南学报,20xx,2:3-4

[5] 兰秀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背景下的财务报表分析策略.财会通讯,20xx,6:1-1

[6] 沈春雨.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局限性浅谈.商场现代化,20xx,12:5-7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10

摘 要:

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由于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面宽、讨论问题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密切、切入角度千差万别等因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不同学校、不同教师质量评价标准不一、同样质量的论文成绩差别非常大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评价

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经济学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步骤。毕业论文写作旨在检验学生对所学经济学类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水平,提高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

一、评价方法与原则

在量化评价过程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评价结果宜粗不宜细。作为一门课程的成绩,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可以实行百分制,也可以实行等级制,但百分制的评价划分等级过多,评价结果过细,反倒是等级制更合适些。可以将毕业论文评为若干个等级,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也可以评价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或ABCDEF等六个等级。成绩只能作为评价学生之间论文写作水平、层次、质量有差别的一个方式,所以评价宜粗不宜细。

(二)科学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构建要能够评价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特别是能够评价出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毕业论文的写作态度、经济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对经济学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等。影响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作为一个课程作业的话,它没有标准答案,甚至连标准格式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既要将重要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都找出来,在评价体系中体现,也要将非重要的因素剔除,避免因注重细枝末节而使评价有失偏颇。评价指标体系和结果要能反映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和差异。

(三)可操作性。毕业论文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要有可操作性,也就是教师根据学院的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客观评价,而不能简单给出一些指标,却无实际可操作性。如有的学校给出的评价指标里有论文撰写水平,事实上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要体现在很多方面,这要有多个指标才能体现;有些学校评价指标里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在论文的一些环节,需要通过对论文的评价来体现学生的能力,而不能直接用能力来评价学生的论文质量。

(四)专业特色性。毕业论文的评价要因专业而有所差异。有些综合类高校往往对学校所有专业的毕业论文设定相同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沿用相同的评价方法和原则,忽视了专业特点和专业差异。事实上,经济学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与其他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它与实际生活结合更加紧密,具有显著的应用性特色。

二、论文选题质量

选题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应将选题作为毕业论文评价指标。毕业论文评价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打分,是学生成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是对教师分配题目进行研究,选题的质量是由指导教师的水平和责任心所决定的,跟学生无关,当然不能将选题质量的高低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但如果选题是由学生确定的,或主要由学生确定,那选题必然成为毕业论文评价的一个指标。

笔者认为,经济学类毕业论文的选题至少应有以下四个标准:一是要有研究价值,即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能够指导经济生活的实践,这是选题的前提条件。二是选题要有实实在在的研究内容,避免空的问题。在经济社会中,虽然有许多有研究价值的选题,但受阅历、能力、见识、知识面等影响,学生往往找不到真实的选题,导致选题过空。三是大小适宜。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常见的是选题过大。过大的选题将导致没有研究重点,受学生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论文篇幅所限,很难有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四是与专业的相关度。在论文写作之前的选题辅导中由指导教师把握,对于不合要求的选题不予开题,不允许学生写作。

三、论文结构

作为本科毕业论文,一定要结构清楚、连贯,各部分之间要有逻辑上的联系,必须是标准的学术写作规范。但是否一定要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所 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常出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三段式论述,看起来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能作为毕业论文评价的标准,更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应该允许学生写发现问题式的论文。

四、研究方法

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很多,而现在数学化、实证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现在高水平的期刊征稿时非常看重论文中数学方法、计量模型的运用。毕业论文指导和评价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实际问题,学会用事实反映问题,包括典型案例剖析、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结果等,而不必将是否用数学模型作为评判论文质量优劣的'一个指标。当然,如确有能够用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可以给高分,因为这表明该学生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五、创新性

创新是所有研究都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了研究价值,本科毕业论文也是如此。所以,在经济学类专业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中,创新性是不可或缺的。提出理论问题并解决往往会带来方法论上的创新并导致一个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这是创新;发现实际问题并解决也是经济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经济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运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是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同时,在解释或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原有的理论框架无法适用,就可能导致理论的创新。但在找创新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求的尺度,因为研究的创新可以体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领域的突破、研究对象的差异。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来说,有哪怕一点的创新就足够,不能用研究生论文甚至经济学专家的标准来要求。

六、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效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前人成果上的延伸,都是对前人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或研究视角的扩展或修正。对于进行经济学问题研究的本科毕业生来说,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形成文献综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可以检验学生对相关研究领域的了解程度,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二是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到课堂所未能涉猎的专题研究;三是评价学生论文创新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文献综述应�

七、答辩环节的成绩评定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事求是学风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考核,也是本科学生毕业考试的主要内容。作为辅导老师的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依据,应该以论文本身为主,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能力,而答辩环节成绩的好坏,一方面受学生对自己所研究领域和内容的熟悉程度、对相关问题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等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答辩环节的重视程度和准备的充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毕业论文作为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环节,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对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为主,所以不需要将答辩情况作为毕业论文的评价指标,而应该更多通过对学生写作过程的评判来确定其论文成绩。

本科的毕业论文 篇11

毕业论文是全面检验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整体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状况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凝练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综合能力的重要教育过程。

一、制度文件的起草与修订

1.规范管理制度

为规范毕业论文管理,自20xx年毕业论文工作伊始,首次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系毕业论文手册》。几年来,针对该手册在论文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多次修改。20xx年初,学院进一步明确了院、系毕业论文二级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反复沟通与调研,协助教学部完成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在协助修订的过程中,吸取了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宝贵经验,同时与法学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规定更加合理,简化繁杂的工作流程的同时加强了规定的可操作性。

2.修订写作格式

在规范管理制度的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行了调整。为此多方查找资料进行调研,借鉴兄弟院校的管理经验,结合法学专业的实际情况,组织指导教师进行讨论,协助教学部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并结合法学系实际情况制定了《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实施细则》。

二、规范流程管理

1.合理安排论文工作时间,召开动员会

根据学院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要求,从每学年第一学期末开始,提前制订好每一届毕业论文工作的计划安排。召开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信息

浅析普通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旅游专科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与通识课程体系建浅谈成人本专科函授生《计算机实用基础》教学试论本科教育专科化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门诊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糖尿病专科护士考核与评定的实践研究外国文学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定位思考公安专科院校消防管理课程改革研究专科生中知青子女的心理特点分析专科词典编纂的学科依托

工作会议,布置本年度毕业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与要求。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加强对学生端正学风教育,强调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论文写作规范和格式要求,使学生真正提高对论文撰写的重要意义的理解,自觉遵守学院相关制度要求,认真参加实习,并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2.选题的申报与审批,确保题目质量

在毕业论文工作选题的准备阶段,按指导教师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方向,拟定论文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习条件和实习案例及社会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开拓思维,自行拟定题目,并通过选题审批的程序,对初拟题目进行反复修改,做到一人一题,要求毕业论文研究方向能够与学生的专业更加贴切,切实做到论文选题的规范化管理向分类化指导的转变,提升论文内在质量。

3.指导过程监督

在毕业论文工作进行过程中,按照法学系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安排及时进行监督和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检查,前期主要检查指导教师的到岗情况、开题情况、资料查阅的情况。中期针对教师的`指导过程进行监控,检查指导过程记录,学生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后期检查毕业论文质量、组织评分及分组评阅。

4.毕业论文格式审查、评阅和答辩

在毕业生实习返校之后,收集各种管控表格,对每一名同学的论文初稿进行格式审查,在总结历届学生答辩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名同学指出答辩技巧和建议,为正式答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正式答辩前,做好准备工作,成立答辩委员会,明确答辩时间、答辩场地及相关材料的准备,召开答辩分工会,确保答辩顺利进行。

三、规范档案管理

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认真整理相关电子档案资料,做好纸质版资料保存工作。将

浅谈基于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文献检索教学策略温州人精神对经济困难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启示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学习动机与社会责任心的相关研究试论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创新路径试论大学生体育权利之实现途径研究试论中学生物课堂艺术性教学语言中小学生阅读状况实证调查的分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终身发展奠基

、材料装入档案袋,存入档案室备查。按照要求对论文工作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填写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调查表,做好毕业论文工作总结,所有档案汇集成册以备教学部检查和教委普通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互查工作。

四、树立服务意识,保障工作顺利完成

毕业论文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系毕业论文工作的服务性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服务意识,加强各方面的沟通。为此我建立了论文指导小组分组联系表,指定学生组长负责,定期与学生组长以及指导教师沟通,尽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总结与反思

在每届学生毕业答辩结束后,认真总结本届毕业论文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发现问题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将建议和意见上报教学部以便于上级部门对我系工作整改的监督,为下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8 37983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