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精彩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第一篇】

到养心殿品鉴乾隆手书“福”字,行至慈宁宫花园庙会尝尝老字号小吃,听着悠扬的中和韶乐迎接新春……这样的场景,不在电视剧里,而是在故宫博物院近日推出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上。

展览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将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或“可远观不可近玩”的文物重又赋予了鲜活模样,令历史的呈现活色生香,给参观者一种代入感。

近些年,营造代入感成为博物馆策划展览、开发ip衍生品的关键词。《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综艺节目采用场景式的讲述方式,带动了一轮又一轮文物热;翻开故宫出版社的互动解谜游戏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读者能走进一段进宫寻宝的文化冒险之旅;用故宫彩妆描眉梳妆时,还能近距离欣赏包装上的《千里江山图》……博物馆不光展出内涵丰厚的文物,还在成为普通人文化生活链条中的一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需求,提供可亲可感的文化服务。

有人说,新技术的使用、新概念的包装只是让更多年轻人走进了博物馆,对中老年一代吸引力不强。可是,在浩瀚的历史长河面前,每个观赏者不都是年轻人吗?一般观众平日里很少会为了一份颜真卿的真迹、一只明代御窑的瓷碗走进博物馆。皇宫过大年、逛庙会等参与门槛相对较低的文化活动,很可能成为他们与文物深度接触的一次难得契机。历史很厚重,观众很年轻,我们在思考的是,如何去传递这样的厚重,同时又能让每个人感同身受。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同时也是开发利用的创意之源。对博物馆来说,在策展模式、连接大众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内生活力,从“活起来”到“火起来”。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在文化中找一个离生活最近的方式,在生活中给文化留一席之地,置身其中的感觉将越发美妙。

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第二篇】

吉祥物“冰墩墩”彻底火了。近日,新一批2000只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冒雪抵京,缓解“一墩难求”的紧俏景象。

“冰墩墩”何以火爆?从日本记者自称“义墩墩”,为“冰墩墩”代言,到摩纳哥亲王二世请求现场工作人员再给他做一个玩偶;从商场排队五个小时只为一“墩”,到外国记者、运动员倾情“带货”。“冰墩墩”不仅带动了产品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也是“国潮”崛起,走出国门影响世界的实践。

“冰墩墩”之所以能够火遍世界,也是源于大家对熊猫的喜爱。以熊猫为原型的主体设计,加上富有时尚和运动感的冰壳造型,既表达了冰雪运动的主题,也充满了酷似航天员般的科技元素。熊猫与冰糖葫芦的完美结合,让博大精深的中华元素在“冰墩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文化也充分融入到了吉祥物设计中。

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透过北京冬奥这个窗口,世界不仅看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也见证了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从开幕式上由300多张照片汇成的影像长河《致敬人民》、二十四中国节气组成的倒计时,到100名青年代表伸出双手将五星红旗传递、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盛情演绎,既贡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也彰显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无论是开幕式上用心演绎中华文明的表演者,还是“冰墩墩”“雪容融”奥运文化产品的设计师,都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一环。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从福娃到冰墩墩雪容融,可爱、健康、积极向上的奥运吉祥物与时代和祖国同频共振,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在砥砺前行中引领风尚,在润物无声中培根铸魂。相约北京冬奥会,促进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共同为世界文化发展带来正能量。

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第三篇】

1、在这些离别背后,包裹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远方的向往、对传统融入现代的适应等,构成了现实的肌理。

2、“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第一次的离别》主题看似简单,但正如导演所说,在离别的母题之下,“开满了生活的枝枝蔓蔓”。

3、让人们彻底远离各类垃圾和营销信息的侵扰,关键还要让制度长出牙齿,压实各方责任。

4、为保护江豚,南京修改一处过江通道设计方案;为候鸟“让路”,引江济淮工程航道增加约亿元投资;为保护绿孔雀栖息地,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被及时叫停……为动物“退让”,也是为人类谋福;为生态投资,更是为发展增绿。

6、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7、手里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

8、高原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9、“姥爷打灯”,照亮了谁的眷恋?眷恋,因懂得而生。

10、不管是“窗口伪装术”“午间消失法”,(徐徐语文坊精编)还是“吸烟大法”“尿遁神功”,这些工作学习中的“摸鱼套路”,不少人都“走”过。

11、生活的“摸鱼”,不指望能捞到“锦鲤”,只要怡然自乐即可;也不用担心被“炒鱿鱼”,因为主宰人生的永远是自己。

12、武汉,这座屈原留诗、岳飞屯兵、辛亥首义的城市,以危难时刻爆发出的不屈力量,成为中国抗疫斗争的精神坐标。

13、天花、鼠疫、非典、埃博拉、新冠肺炎……人在疫病面前或许显得渺小与脆弱,但恰恰是永不言败的精神,成就了人的伟大与崇高。

14、国家因英雄辈出而繁荣富强,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发达,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朝气蓬勃。

15、爱是亲情眷顾的“软肋”,却也是抵御疫情的“铠甲”,温暖和保护着每个家庭。

16、一些地方的校园体育,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17、体育之于成长的价值,在于让孩子学会如何在规则约束下赢,也学会如何正确得体地面对输,更在于通过掌握技能、养成习惯、提高意识的体育终身教育,全面发展体质、才智和意志并将之融合为一体,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热爱。

18、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举目四望,“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等八方力量迅速集结;侧耳倾听,(徐徐语文坊精编)“疫情不退我不退”“把我派到最危险的地方”的出征誓言铿锵有力。

19、乱云飞渡仍从容。

20、敢医敢言,国士担当。白医执甲,医药为兵。

1、一名湖北农民工留言给东莞图书馆: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不忘记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2、短视频虽短,但监管不能“短”,平台责任更不能“短”。

3、生命是不能被略过的重点,一定有人敢选最难的那条路,一定有人把生命排在利益的前面。

4、要注重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家庭提供优质图书资源,在解决好“营养午餐”的基础上,关注“精神正餐”的问题。

5、当很多年轻人都提前迈入“5g时代”了,还有很多老人仿佛还停留在“无g时代”,苦苦追赶。科技发展的本意是添彩而不是添堵。

6、能从“隐秘的角落”变得“乘风破浪”,走红的关键在于作品所具有的现实关照性。世事百态,生活是最好的剧本,真实是最好的演员。

7、国家安全根基牢固,社会大局稳定,才能为解决经济民生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创造良好环境、赢得更大空间。

8、从没有一寸高铁到高铁里程世界最长,从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时代,到今天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带来“磁浮时代”的全新想象,中国铁路在不断提速、不断超越中,书写着让世界惊叹的奇迹。

9、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再小流程瑕疵、制度漏洞也可能养肥风险的“灰犀牛”,说不定哪天就撞上“黑天鹅”。

10、“家门口就业幸福感更强”“小康就是打电话不用再跑到山顶找信号”“幸福就是村里通快递,直播能带货”……幸福的日子千姿百态,致富的道路各有不同。

11、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耳提面命,课堂就容易失去温度,也就难以让教育真正滋润到每一个心灵。

12、“我救了一代人,只要她们过得比我好就足够了”,张桂梅这句话戳中很多人的泪点。一代人比一代人更好,这个朴素的希望是一个老师的自白,又何尝不是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13、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一条“生命”渠,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名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

14、祖国是本书,只有真诚阅读才能找到挚爱的理由,而这早已融入到人们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本能。

15、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守护着千万名考生的健康和梦想。生于非典,考于新冠,天降大任,注定不凡。

16、除了洪水,此前受到疫情影响,推迟开学、居家复习、线上答疑,口罩、消毒液、一米线、测温计,这些都将成为他们生命中独特的备考记忆。

17、毕业是求学路上必经的驿站,毕业致辞就是中转进入社会前最后一刻的路引,倒映着上一段时光的心路历程,满载着下一段旅途的美好祝愿。

18、情深意切又洞察明见,思接当下又烛照未来,既是真言,也是箴言。

19、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20、清华大学校长言语思辨:在面对选择时,要追寻意义,不因名利熙攘而困扰;要坚守价值,不因境遇改变而动摇。

1、从耶鲁校园里的菜园,到迪拜沙漠里的菜地,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实,呵护的是中国人的胃,结交的却是货真价实的情。

2、年华似水,匆匆流淌,所有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3、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

4、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时代列车,疾速奔驰。应该说,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前行是不可挡的潮流。让整个社会“紧急刹车”“临时停车”并不现实,也并不可取。

5、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6、是我们赋予生活以意义,而不是现实给我们以评价。

7、最精明的策略,不是一心高筑产品的护城河,而是降低门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时代馈赠;最贴心的陪伴,不是固守一方天地、重复一个套路,而是随需求因时而动、和用户一起成长。

8、缺少优质作品,获得不了想要的产品体验,踩得坑多了,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

9、大数据的力量那么耀眼,我们必须避免被它的光芒诱惑,并善于发现它固有的瑕疵。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应当怀有谦恭之心、铭记人性之本。

10、决胜全面小康时不我待,决战脱贫攻坚只争朝夕。

11、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胜者鼓也。

12、我们呼唤的理应是“耐心的求解”和“冷静的慈悲”。

13、再滂沱的风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终将放晴;再泥泞的征途,在奋力的前行中必能抵达。

14、任何权力都有边界,任何自由都有条件。

15、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16、“中国北斗”将成为“世界北斗”,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

17、校园恒在,师友如故,待疫霾散去,与同窗知己相约回去看看,时光不老,我们的青春不散场。

18、法盛人和。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

19、曾夺得过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一家车队,其教练有一个“1%理论”:在车座、轮胎、训练、营养,甚至是枕头高低等方面,每处都改进1%,加总起来,就可以大幅提高成绩。

20、少了独立思考的锚,搞不好会被虚假的风浪冲到哪里去。

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第四篇】

1、从耶鲁校园里的菜园,到迪拜沙漠里的菜地,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结出的果实,呵护的是中国人的胃,结交的却是货真价实的情。

2、年华似水,匆匆流淌,所有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3、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

4、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时代列车,疾速奔驰。应该说,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前行是不可挡的潮流。让整个社会“紧急刹车”“临时停车”并不现实,也并不可取。

5、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

6、是我们赋予生活以意义,而不是现实给我们以评价。

7、最精明的策略,不是一心高筑产品的护城河,而是降低门槛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时代馈赠;最贴心的陪伴,不是固守一方天地、重复一个套路,而是随需求因时而动、和用户一起成长。

8、缺少优质作品,获得不了想要的产品体验,踩得坑多了,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

9、大数据的力量那么耀眼,我们必须避免被它的光芒诱惑,并善于发现它固有的瑕疵。在使用这个工具的时候,应当怀有谦恭之心、铭记人性之本。

10、决胜全面小康时不我待,决战脱贫攻坚只争朝夕。

11、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胜者鼓也。

12、我们呼唤的理应是“耐心的求解”和“冷静的慈悲”。

13、再滂沱的风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终将放晴;再泥泞的征途,在奋力的前行中必能抵达。

14、任何权力都有边界,任何自由都有条件。

15、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

16、“中国北斗”将成为“世界北斗”,北斗的应用只受到想象力的限制。

17、校园恒在,师友如故,待疫霾散去,与同窗知己相约回去看看,时光不老,我们的青春不散场。

18、法盛人和。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

19、曾夺得过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的一家车队,其教练有一个“1%理论”:在车座、轮胎、训练、营养,甚至是枕头高低等方面,每处都改进1%,加总起来,就可以大幅提高成绩。

20、少了独立思考的锚,搞不好会被虚假的风浪冲到哪里去。

21、不是每个新机都适合变成商机,任性投机只会把“红利”变成“失利”。

22、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

23、吃得了黄连苦,解决问题不怕辣,日子才会比蜜甜。

24、有人朋友圈里岁月静好,生活中鸡飞狗跳;有人朋友圈中恩爱幸福,生活中每天争吵;有人朋友圈里勤奋积极,生活中又丧又躁。

25、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26、满足群众的“蓝天向往”,保障百姓的“舌尖安全”。

27、青春的烦恼,只有成长能解决;发展的瓶颈,只有成长才能突破。

28、直播平台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道德洼地,而应成为责任领地、价值高地。

29、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30、打的是小九九,拨的是小算盘。

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第五篇】

“来世若有择业时,再卧青灯古佛前”

郭相颖:守了大足石刻50年。

公元3世纪左右,源自古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西域传入中国,又一路由北向南,最终在中国西南落下一笔重彩,形成始建于唐宋的重庆大足石刻。从宝顶山到北山,大足石刻以“五山”为代表。北山摩崖造像一号像“韦君靖碑”,清楚记录着从唐末经五代到南宋几百年的造像过程,大足石刻因而也被称为“唐宋雕像的陈列馆”。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耗时8年的宝顶山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修复工程通过验收,800多岁的千手观音重焕新生,宣告这个国家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主体修复完工。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工程中,x光探伤、红外热像探测、三维视频显微镜观察等现代科技,首次在大型不可移动石质文物修复中应用。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首任馆长郭相颖,今年已经85岁。他37岁来到这里,从无水无电独自守山,到见证成功申遗,陪伴大足石刻半个世纪。日前,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郭相颖说:“中国石窟寺保护70年,我在其中50年。酸甜苦辣都尝过,十事九成无遗憾,来世若有择业时,再卧青灯古佛前。”

中青报·中青网: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与大足石刻结缘的?

郭相颖:1974年春天,我正式调到当时的大足县文物保管所工作。当时整个文物保管所实际工作的职工,加上我只有两个人。我一个人背了一个小铺盖卷,顺着烂泥路到山上去,当地农民说“又来了个守菩萨的人”,还问:“听说你是老师,现在来守菩萨,工资是不是要降级?”

那种情况下,我们自己也觉得确实有点“青灯古佛旁”的凄凉。周围没有住户,条件艰苦,每天要担起水桶,到有清水的地方去接水。如果我一天能够挑到4桶水(约200斤),就很满足了。有时候早上洗脸的水,还要留到晚上洗脚。吃饭的柴米油盐,都要自己从城里背上山。

但是很怪,我上山后从没有见异思迁,我就“生根”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石窟的艺术感染力。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画画,上山一看石窟,哎哟,那么多精美的雕塑!尽管生活艰苦,要自己种地煮饭,就都不在话下了。

中青报·中青网:目前国内石窟保护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郭相颖:石窟艺术本来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的,而石窟在中国之多,现在的数量说不定比印度还要多。我搞了一辈子石窟保护,我们确实是“国宝不少、欠账太多”。现在正在逐渐加大对这方面的保护,一方面是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另一方面是指导思想。

现在我们的经费比过去多,科技比过去好,材料也比过去丰富,但我认为至今还是短板的一点是石刻的风化——(石刻)面积又大又广,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石窟艺术跟保存在博物馆的藏品大不一样,它是暴露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如果你用纯粹的库房管理、陈列式的保护手段,远远不够。

中青报·中青网:此前大足石刻千手观音的修复引发过争议,你怎么看?

郭相颖:补胎(补塑胎形——记者注)、贴金、彩绘……这个工程整整花了8年,其实很长时间是指导思想的辩论、确立的过程:该不该补胎?该不该贴金?该不该彩绘?反对的人不少,但我觉得这个工程是成功的。

现在我们提倡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什么叫原貌?哪一天的原貌?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有现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文物工作者陪伴它的时间也短得很。其实(石窟)从古到今都在贴金,只不过它剥落了、残缺了。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根源上去考察什么叫原貌。

所谓的化学保护,确实可以让掉粉、掉小石子(速度)减缓,但是太容易失效了,保护时间短,而且对石胎有影响。在没有成功的办法之前,我是主张用传统材料,这些东西成本不高,对本体没有什么损害。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根据有关材料,根据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做出方案,经过审批以后,高质量的工程队对典型作品进行一定的贴金、彩绘,我认为是有好处的。过去用竹签、黏土、木棍、生铁,很容易腐朽,现在有一些新材料,我觉得也应该引进,至少可以思考。

这个修复工程也培养了人才。贴金本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民间工艺,只是这几十年断了,所以我们得重新培养人。

中青报·中青网:现在参与大足石刻保护、研究的年轻人多吗?

郭相颖:现在我们研究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那简直多得很,他们受的教育比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好得多。

他们在大学学的是一些普遍的知识技能,到了某一地方,必定还有那个地方特定的内容。所以当年,凡是有大学生来,我首先就让他上山。我说:“你先上山去,把你工作的对象认清楚了。”这个做法现在也继承了下来,新来的同志会去文物点,亲身体验怎样保护文物。

我常常给年轻同志讲一个我的人生体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板凳要坐十年冷,你要踏踏实实去做。搞文物工作,有时候查资料、查文献,一个字就耽搁你一两个月,要切忌烦躁。

从事文物工作是很自豪的事情。文化自信,我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传播历史文化不仅启发他人的智慧,还提高了我们自身的智慧。我们这一行,是把“老古董”变成“新文化”,我是把文物工作当成历史课的第二课堂来对待。

中青报·中青网:你最近参与录制文化综艺《万里走单骑》第二季,感受如何?

郭相颖:单霁翔同志本身很专业,用他的精力和智慧,把世界遗产级的文物单位带动起来。文物对于文化自信很重要,要晓得古代是什么样,就必须要学古代的历史,必须要用文物来证实。《万里走单骑》已经播出了,我也看了,这个节目很接地气。

中青报·中青网:文博工作者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年轻人走近古代文化?

郭相颖:在历史文物面前,年轻人或者非本行的人去接触它,都有一个“时代差”。要让古代文化被现代人接受,第一,要当好“翻译”,要把古文变成白话,让古代文化和现在的文化对接,讲解因人而异,使观众能够顺利地理解他们观察的对象。

第二,讲解要风趣、不死板,而讲解者自己心里又要明白知识传授才是目的,不是嘻嘻哈哈笑一声就了了,要让年轻人觉得有知识沉淀。

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第六篇】

朝着阳光生长,黑夜就不再漫长。

02。

水本无华,相荡乃兴潋滟。

03。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04。

真正的热度,是跬步积累之后,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至千里、成江海”。

05。

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

06。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

07。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08。

人生不一定就是马拉松式的固定赛道,也可以是森林小径里的恣意漫步。

09。

年轻有为,定是念好实践之书,谱好为民之歌,把才智挥洒在祖国大地上。

10。

胸中有全局,眼下存一域。

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第七篇】

1.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

作者:李斌来源:人民日报。

点评:标题以“灯塔”为喻,生动贴切。

热播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有这样一幕:在地球即将撞击木星的危急关头,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有数十万吨燃料的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使地球得以摆脱木星引力而获救。这种为人类命运慷慨以赴的英雄精神,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它击中了人们的心灵,更传承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点评:以热播电影为切入点,鲜活生动,巧妙引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懂得珍惜并奖励英雄的国家,才能激发更多英雄前赴后继。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提名评选工作的通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既是对获奖者本人突出功绩和精神风范的高度肯定,也承载着一代代人筚路蓝缕建设国家、逐梦复兴的峥嵘历程。“国家大事,唯赏与罚”。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价值正在于,以“礼”正国,以励率民,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召唤着更多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点评:从国家层面谈国家表彰的社会价值所在。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这句话,点燃了许多人内心的家国情怀。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富强得以厚积薄发。点评:写国和家的紧密联系。

国之英者,时之楷模。“八一勋章”激荡强军征程,“改革先锋奖章”砥砺改革传奇,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英模人物褒奖工作,在全社会汇聚起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大正能量。从那些心怀家国天下的先进人物身上,人们读懂了“始终把祖国和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的爱国精神,感佩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奉献牺牲,历练着“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干作风,找到了养浩然之气、立鸿鹄之志、成不朽之业的精神力量。“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向先锋看齐,向英雄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号召中华儿女弘扬和继承好这种传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追求。进入新时代,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就越是呼唤群英荟萃,更加需要激荡雄风浩气。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到击水中流的改革先锋,从勇攀科学高峰的登攀者,到创业浪潮中搏击风浪的弄潮儿,每个人都能向英模人物学习,就能汇聚起闯关夺隘、滚石上山的磅礴之力。联系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进一步说明向英模人物学习的意义。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为契机,让拼搏奋斗、报效祖国涌动在普通人内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因为亿万追梦人英雄般的奋斗而更加精彩。总结全文,有气势。

2、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作者:石羚来源:人民日报。

点评:动宾结构的标题,观点鲜明。

“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今年全国两会上,对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勉励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点评:以的寄语开篇,论据有分量,贴近时代脉搏。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无论从艺还是治学,一个人要想抵达高远的境界,就必然离不开家与国的滋养。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点评:从从艺到治学,从历史到现实,总写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亿万人民振奋精神、接续奋斗,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投身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的注脚。点评:结合当前历史背景,再阐述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家是温馨的港湾,情感的归宿;千千万万个小家都好,国家和民族才能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次序,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意延伸,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点评:本段继续论证家与国互为促进的紧密相关性。

爱家不能小家子气,更不应局限于小情怀、小浪漫之中。不久前,公益短片《家国与边关》在全国上万家影院播出,感动了无数观众。在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最低气温达零下60摄氏度的伊木河,边防战士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搏斗,哪怕过年不能回家、难与爱人相聚,也无怨无悔,只因脚下站立的地方是祖国。他们用青春证明:最浪漫的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忠诚信念;最感人的不是卿卿我我,而是以身许国。现实中,边防战士、执勤交警、电力工人、外卖小哥……一颗颗普通的“螺丝钉”、一块块寻常的“铺路石”,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而这,何尝不是对家国情怀的有力诠释。点评:将视角放置于每个个体,阐述爱家要有大格局,不能仅仅局限在“小情怀”上。

“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点评:文末提出希望和吁求:涵养家国情怀,就要意识到国与家是密不可分、融为一体的,要把爱国与爱家统一起来。

3.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作者:盛玉雷来源:人民日报||。

点评:标题一分为二,表达精确。

回家的路,纵然千山万水亦是坦途。抚平坎坷的,是亲情团圆的情浓意切,更有敬业者的奉献奋斗、好心人的一臂之力。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从“回家”故事中刻画出小镇百姓“肩头担道义”的家国大义,让观众感受到平凡人身上蕴藏的向善力量。点评:从最近热播的电视系列剧说起,贴近社会和生活,引出“家国大义”的话题。。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正如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的,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爱家的那份心灵原色,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忧国忧民,展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点评:重要性分析。援引和历史先贤名言,阐述家国对每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爱国先爱家。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家尽孝、家道和顺,当一个人“私德”无瑕疵,才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担得起大任和重托。点评:从“古代”的角度,简析家国之间的彼此支撑、相互联系。。

爱家更爱国,没有国,家又如何圆满?“不能走,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不能走。”青藏高原上,卓嘎、央宗姐妹俩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从父辈开始的“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守边故事。“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32年,“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充分诠释出许党报国的心中大爱。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爱国爱民、匡扶天下,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家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昌盛。点评:从“当代”的角度,列举践行家国大义的典型,详尽分析。

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春节期间,一对父子街头相遇却装作互不相识,因为父亲在着装巡逻,儿子在便衣反扒。“小家”虽然忙碌,却护航着“大家”的团圆。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激发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勤于实干、善于作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家风令人感佩。今日之中国,脱贫攻坚号角嘹亮,全面小康越来越近,改革开放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进,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呼唤每个人、每个家庭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点评:联系现实,继续分析。。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在家国一体、命运与共中找到梦想安放的空间,激荡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必将一往无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点评:回扣标题,饱含深情,期待殷殷。

4.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

作者:李洪兴来源:人民日报。

在四川汶川映秀镇,“茶祥子”制茶坊被称为“映秀会客厅”。无论本地人还是游客,都可以来坐一坐、聊聊天,喝口免费茶。不久前,在这里采访到茶坊老板蒋维明,和他聊起近年来的发展变化。

蒋维明是在震后来到映秀的,一心想为灾区做点事。刚来时,做茶出身的他发现,这里荒地多,东一窝茶树、西一窝茶树,不连片、没品牌,要想把窝窝茶做成产业,谈何容易。后来,他发现这里有茶马古道的遗迹、有秀美的自然山水,从长远看,只要把家园建设好、把青山守护好,种茶、制茶一定前景可期。从此,便扎下根来艰苦创业,让荒山一天天起了变化。

只要肯努力,荒山也能结金果,成为事业发展的一方大舞台。这则小故事给人以深刻启示:奋斗是人生出彩的密码,蕴藏着无限可能。在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山再高,只要肯攀登,终能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林再密,只要敢探索,就没有什么能阻挡前进的步伐。从无到有、从简单到丰富、从贫穷到富足、从弱小到强大……把握机遇、敢闯敢干,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可以写就属于自己的成功故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最近,一位学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创业感悟。刚毕业没几年的他,毅然跳出待遇不错的单位,加入了创业大军。他曾预想到了其中的艰辛,幸而与团队一起齐心协力,在“快速试错、改错、调整、更新”中稳步前进,“更接近曙光”。现实中,一批又一批弄潮儿勇立创新创业的潮头,向着梦想英勇进军。新时代,亿万人民都是追梦人。心向远方、逐梦前行,有志于到中流处击水、在奋进中勃发,人人都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其实,个人的梦想,从来都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凡征程,正因综合国力一步步增强,每个人实现梦想的路径和平台才得以前所未有地拓展。70年砥砺奋进,70年披荆斩棘,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不畏险阻、顽强拼搏,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也在历练中增长了才干、成就了自我。可以说,个人的奋斗,最终融汇成国家的集体叙事;在国家向前的历史进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的那一分光和热。正如一位科学家感慨,在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是“名角儿”。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都可以成为时代的主角。

这是一个千帆竞发、梦想起航的时代。高扬奋斗之帆,才能拥抱出彩人生,不辜负伟大时代。一位朋友说,“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所酿造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诚哉斯言,我们之所以豪情满怀、充满自信,不正是因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我们在接续奋斗中、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吗?现在,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基础条件,面临以往无法比拟的发展机遇。拿出勇气、蓄积干劲,奏响人生的凯歌,让个人的梦想旋律汇集成祖国的“最美和声”,我们定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并肩携手、同心筑梦,在新时代奋力奔跑,我们就能用汗水浇灌希望,让成功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梦想。

5.勇做新时代的“劲草真金”

作者:余谓之来源:人民日报。

指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遭遇艰险不可避免,碰到难事不可避免。惟其艰难方知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正可谓越是难干越是难得。

越是难干越显担当。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当前,外部环境愈加复杂、风险挑战更趋严峻,是知难而进,还是畏葸不前,最能体现境界,最能看出担当。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里,义无反顾地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攻坚克难的奋斗者,方能不负初心使命,成就伟大事业的万千气象。

越是难干越能砺志。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砺意志。现在“80后”“90后”日益成为干部队伍的骨干,他们大多数成长在生活宽裕的时代,复杂斗争的经验和艰苦环境的考验较为缺乏。其实,难干的事最能磨炼一个人心性、最能锤炼一个人意志。碰到复杂矛盾,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再碰就会少一分慌乱;遇见重大难题,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再遇就会多一分从容。只有经过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淬火锻压,方有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坚忍不拔,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复杂局面稳得住脚、危急关头豁得出去。

越是难干越长才干。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现在有些干部,应对一般的事、容易的事还行,但一遇急事难事,常是脑中一锅粥、手中一团麻。“略裕于学,胆经于阵”。党员干部不经历几次“风吹浪打”,不接几块“烫手山芋”,不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就很难练就攻坚克难的本领。当前,我们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对此,我们要有把攻坚当“磨刀”的意识、把克难当“练兵”的豪情,以舍我其谁的气概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学得一身文武艺,方能担得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越是难干越出成绩。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经验证明,困难和成绩总是相伴相随,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取得的成绩也越大。“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特别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尤其繁重,而且越往“后半程”越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挑战虽艰,希望更大,成绩愈显。今天的我们有着先贤先辈先烈们难以企及的资源和条件,只要我们增强信心、勠力同心,就一定能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丰功伟绩。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生逢伟大时代,勇做新时代的“劲草真金”,同人民一起克难,与祖国一起攻坚,越是难险越向前,全身心融入中华民族圆梦今朝的时代洪流,是无比幸运的事,也是无比幸福的事。

6.新时代大国青年的家国情怀。

作者:黄进来源:人民日报。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我国古人很早就形成了天下观,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礼记·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张载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的经典表达。现在我们讲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这种情怀一脉相承。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是家国情怀的精髓。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当代青年处于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奋进时代,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代表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

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勉励青年学子坚定信仰、砥砺品德,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大青年要在国家、民族、人类未来的大视野中认真思考、积极实践,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立志报国,筑牢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盘星,也是奋斗的原动力。勉励青年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是端正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今中国正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当代青年要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重任。立志干大事,而不是求大名、图大利;立志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多作贡献,而不是只顾个人、只顾小家。有了高远志向,就有了正确的人生航向,就会有不竭的前进动力。

勤奋学习,书写奋斗篇章。我们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绘就了宏伟蓝图,也为广大青年实现人生出彩搭建了广阔舞台。广大青年施展才华、追逐梦想,有无比宽广的天地。热血奋斗的重要前提是拥有真学问、怀揣真本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成长的良师。指出,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岗位,瞄准目标、静心沉潜,自强不息、久久为功,不断实现事业新发展,努力奋斗、梦想成真。

敢于担当,做新时代的大国青年。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这是一个崇尚青春理想、鼓励青春奋斗的时代。新时代大国青年要以全球视野认识和思考国家和世界问题,做一个从容自信、眼光长远、格局广阔、情系苍生、心怀天下的人,做一个将个人学业、事业与国家、民族、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立身于德、立德于诚、立言于真、立功于实,勇立时代潮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7.爱国是本分,报国是职责。

作者:李斌来源:人民日报。

去新疆旅行,有两面写满人名的墙让人印象深刻。

一面在昭苏县昭苏镇吐格勒勤村的灯塔知青馆,名为“高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密密麻麻而又整齐有序记录着近千个名字。上世纪60年代末,北京、上海、江苏、乌鲁木齐、伊宁等地知青分批进驻昭苏高原,与当地各族群众一起发展农牧业生产,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巨大贡献。“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历史记住了他们。

一面在尼勒克县的乔尔玛烈士陵园,完整记载着为修建独库公路而牺牲的168名烈士。上世纪70年代,数万名筑路官兵为修建横跨天山的独库公路奋战10年,硬是在黄羊都难插脚的悬崖绝壁间开辟大路,在冰天雪地的达坂上凿通隧道,创造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168名筑路官兵献出宝贵生命,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雪岭云杉,成为他们最美芳华的见证。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先辈们的付出与奉献,早已凝结为昭苏高原的水草丰美、独库公路的景色奇绝。灼灼年华,熠熠成就,无数青春之约,共同引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无不凝聚着英烈们的巨大牺牲,浸透着前辈们的艰辛打拼。一代代人英雄般的壮举,正如灯塔一样,为后来的航行者照亮远方;又像极了穿越峰峦的天路,引领新的跋涉者直抵峰巅。碧血丹心的爱国之情、豪情干云的强国之志、舍我其谁的报国之行,在时代洪流中挺立起家国大义,为实现民族复兴聚合起永葆初心、奋斗前行的强大能量。

和平年代,战火硝烟早已远去。从“芯片上虽然没有印国旗,但芯片是有国籍的”,到“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爱国与奉献依然是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守望。历史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伟业,从来也没有风和日丽的通途;没有崇高品质的托举,我们一定难以抵达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爱国主义精神,是安邦定国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伟大的民族,无不从爱国主义中寻找精神的给养。砥砺骨子里的爱国情愫、信仰之光、奋斗激情,我们必能以英风浩气引航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

爱国是本分,报国是职责。就在近日,8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28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公示。于敏为氢弹研制隐姓埋名二十八载,张富清深藏功名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袁隆平数十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什么他们的追求并不功利?因为他们胸怀祖国、志在四方。为什么他们的选择并不艰难?因为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透过一位位模范人物,爱国的意蕴、职责的分量,不言自明。以他们为标杆,在国家坐标中明辨个体责任,在忠诚担当中展现个人作为,把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转化为谋富强、图复兴、聚福祉的生动实践,唤醒的必是深藏于民众之中的复兴伟力。

爱国是最高的品德,报国是最大的成功。一个人的事业格局,因为自觉与国家需要和民族命运相结合而倍显雄伟。一个时代的气质品格,因为千百万人以身许国、无私奉献而光芒万丈。为着祖国驰而不息奋斗,将书写无限精彩。

8.拿出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作者:陈峰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的佳酿如何醉人,越是经历沧桑变化的人体会越深。从吃不饱穿不暖到丰衣足食,从狭窄的筒子楼到宽敞的生活空间,从坐绿皮车出差到乘高铁出游,搭上“中国号”蓬勃发展的快车,我们这代人可称幸运。岁月变迁中,深刻感受今昔“哪里不一样”,深情感怀现在“为什么能这样”,深切领悟未来“应该怎么样”,其中,饱含国庆的意义。

近代史的辛酸过往表明,国力孱弱,国防废弛,个人命运便如惊涛中的扁舟,随时可能遭遇灭顶之祸。国是家的依靠,国家好小家才会好,国家强盛个体才会有荣光,国防牢固人民安全才会有保障。2015年,也门战火纷飞,千钧一发之际,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也门撤侨。一艘飘扬五星红旗的军舰,一句“中国人到这里来”,让多少游子泪流满面。个人无论身居何处,无论走得多远,都是祖国母亲的孩子。祖国的强大,成为我们生命最厚重的底色;祖国的兴盛,是我们行走世界最大的底气。

所站立的地方是祖国,所牵挂的家园也是祖国。一位环卫工大叔在保洁清理时,只要发现有小国旗,就会小心翼翼整理好,插在电瓶车后座上。一个小朋友骑着童车路过一面飘扬的国旗,他突然停下来,举起稚嫩的右手,端端正正向国旗敬礼。他知道,祖国护佑他的成长。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无论多么平凡,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心中都可以装下祖国的万里山河。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我们无需回避,尽情流露就好。

赤心爱国,至诚报国。科学家于敏,默默无闻28年,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护盾。在开山岛守卫32年的王继才,坚持每天升国旗,把守岛职责履行到生命最后一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贞,无不装点着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书记强调:“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每个人是护盾,祖国就是钢铁长城;每个人是浪花,祖国就是奔腾江河。

家是国的微缩,国是家的放大,我们每个人,正是“小家”和“大家”的连接点。接力国家强盛的火炬,也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浇灌祖国成长的森林,也为家庭积攒一片阴凉。建设心仪的家园,其实就是爱国;守护国家的温暖,其实就是爱家。希望祖国有怎样的未来,我们不妨就作出怎样的努力,选择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选择用行动垫起祖国伟岸的高度。在生命牵连、命运交织中,每个人在祖国羽翼的呵护下生长,而人人擎起一片碧空,一往无前接续奋斗,反过来也能凝聚起“九万里风鹏正举”的筑梦力量。

当今的中国,如同一艘稳健航行的巍巍巨轮,搭载亿万人民的梦想乘风破浪,不断驶向光辉的彼岸。我们跳动中国心,中国就有无穷的力量;我们共筑中国梦,中国就有光明的未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点,每位中华儿女拿出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走出坚实有力的铿锵步伐,把个人奋斗的前行动力融入祖国强盛的时代经纬,必能奏响实现民族复兴的恢弘乐章。

9.永葆家国情怀。

作者:陈军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中国人的传统里,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外延。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传达着中国人对故土的热爱。

8月10日,由中宣部和全国妇联等主办的“时代新人说——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大赛“家国情怀”主题赛事全国演讲比赛在广州落下帷幕。本次比赛,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演讲选手通过讲述自己和身边人的奋斗故事,来传承好家风,激发爱国情。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家和国的热爱,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只有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提升人生的价值。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近日,媒体报道了核武器研究者汪瀚的先进事迹。这个82岁的老人,头发花白,微微驼背,但精气神十足。他和老伴建了一个微信群,将三个孩子都拉进群中,群名叫“家国情怀”。汪瀚经常和孩子在群里讨论,如何践行工作岗位职责、如何为国家作贡献。而汪瀚自己,更是用一生在践行“家国情怀”这四个字。上世纪60年代,他前往西北大漠,成为从事核试验和检验的科研人员,将青春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的脉搏、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融入历史的进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热情在升腾。近期,电视节目《可爱的中国》热播,节目在时代脉搏中寻找切入点,讲述新时代的奋斗者如何为“可爱的中国”添砖加瓦,以鲜活、生活的日常叙事再现可爱的中国和中国人。

家国情怀不仅是一种深沉情感,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充满着人文理想、责任担当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品质,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懈奋斗。在现实中,有许许多多的边防战士、环卫工人、医生护士、外卖小哥,他们坚守平凡岗位,守护万家灯火,将个体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为家国情怀写下最生动最美丽的注脚。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

10.从家国情怀中汲取复兴伟力。

作者:***来源:人民日报。

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浴火重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家国情怀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行,孕育着当代社会所需要的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家、国关联的雏形可以追溯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坚信良好的道德是家庭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家庭关系则是社会有序的前提,从而构建了以修身为起点、以经世济民为目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理论。经过一代又一代优秀中国人的努力,家国情怀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不能齐家就不可能很好治国,要想齐家就必须修身。这在当今时代也有重要意义。

家国情怀是历代有识之士求索奋斗的精神追求。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的入世精神,匡扶天下的济世情怀,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维系在一起,这种强有力的诉求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贾谊“国而忘家,公而忘私”,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可以归于对家国治、天下平的理想追求。

家国情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近代以来,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传统文化受到批判,但家国情怀顺应革命的需要,彰显了强大生命力。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前赴后继、上下求索;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成大爱,甚至不惜生命、慷慨赴死。辛亥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的绝笔信,就明确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感人情怀。正是由于家国情怀的彰显,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汇成了波澜壮阔的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洪流。只要沉淀在民族基因里的家国情怀尚在,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历史经验昭示我们,国家贫穷、民族衰微,再美好的梦想都是奢谈;只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个人梦想才能真正实现。正如所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们只有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身的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价值。

人民日报时评写作指南【第八篇】

2月11日,“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北京文化周精品剧目——冰上舞剧《weareone》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首演。该剧由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庞清、佟健领衔主演,众多花样滑冰小队员参与表演。

《weareone》以“赛前选拔”为主线,围绕“传承与希望”主题进行创排,展现了一代冰雪人带领热爱花样滑冰的青少年们不断挑战自我、奋勇争先、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呈现出新一代花样滑冰运动员的青春活力。该剧演出时长90分钟,观众可在剧场内近距离欣赏到顶尖花样滑冰选手的表演,堪称一场花样滑冰的视觉盛宴。

该剧主演庞清、佟健,退役后没有离开他们热爱的花样滑冰事业,而是将自己的梦想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继续传播推广花样滑冰运动。佟健表示:“正值北京冬奥会,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北京。我们为赛场上的运动健儿加油助威,也希望在赛场外用原创冰上剧目、用百分百投入的演出,表达我们对冬奥会、对中国冰雪运动的深厚情感,吸引更多人关注花样滑冰运动。”

据了解,为完成剧场内极速制冰的任务,中国制冰团队攻克重重技术难关,48小时内在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搭建起300多平方米光滑洁白的冰场,是中国冰上剧目的首创。

“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暨第22届“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以冬奥为主题、以体育为纽带、以文化为承载,通过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电影展映、城市活动和庆典活动5大板块,以“线上+线下”的形式,为观众奉献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场展演活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呈现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独特魅力,吸引了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在表演艺术板块中,北京、河北、上海、吉林、青海5个省(市)的优秀艺术团体举行了冬奥主题文化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特色及冰雪文化。

48 2934233
");